南怀瑾讲六十四卦圆图

易经杂说--南怀瑾3

◆ 错综复杂

>> 错综复杂

>> 我们中国人说话,常常都是来自《易经》,如说“不三不四”,为什么不说“不五不六”或“不一不二”呢?“不三不四”这句话,又是根据《易经》来的。因为《易经》的道理,卦的第三爻和第四爻最重要,这两爻在卦的正中间,亦是中心的位置,如果一个人不成样子,就被形容为“不三不四”。又如“乱七八糟”,即是从游魂卦、归魂卦来的。中国人处处都在引用《易经》的话,只是自己不知道而已。

◆ 错综——正对与反对

>> 错综——正对与反对

>> 卦的错综复杂是什么意思?现在先说综卦,为了使大家看八卦图案的方便,还是举乾卦为例来说明:

>> [插图]乾卦的第一爻变为[插图]姤卦,如果把这个[插图]姤卦倒过来看,或者是平放在桌面上,站到对面来看,就成了[插图]夬卦,这就是姤卦的综卦。综卦是相对的,全部六十四卦,除了八个卦以外,没有不相对的,这综卦是象,而综卦的理,是告诉我们万事要客观,因为立场不同,观念就完全两样。

>> 。除此之外,其余五十六卦都是相对的,这表明宇宙间事物都是相对的,这就是综卦的道理。

>> 错卦,是阴阳交错的意思,错卦的理是立场相同,目标一致,可是看问题的角度不同,所见也就不同了。如:[插图]天风姤卦,它的第一爻是阴爻,其余五爻都是阳爻,那么在阴阳交错之后,变成了[插图],这样第一爻是阳爻,其余五爻是阴爻,如上面的这个卦象,它的外卦是坤,坤为地,内卦是震,震为雷,就是地雷复卦,所以天风姤卦的对错卦,就是地雷复卦。六十四卦,每卦都有对错的卦

>> 以《易经》的道理去看人生,一举一动,都有相对、正反、交错,有得意就有失意,有人赞成就有人反对,人事物理都一定是这样的,离不开这个宇宙大原则。

>> 以现在的观念来解说,综卦可以称之为反对的或相对的,错卦可称之为正对的。

◆ 复杂的道理

>> 复杂的道理

>> 《易经》还有一个道理——复杂,亦即等于交互卦的道理,我们都讲究互助,这个互象就是《易经》的图案,像同样的挂钩交相挂住,就是一个“互”字

>> 换句话说,这是告诉我们看事情,不要看绝了,不要只看一面,一件事情正面看了,再看反面,反面看了,再把旁边看清楚,同时旁边亦要看反面,这样四面都注意到了,还不算完备,因为内在还有变化,而内在的变化,又生出一个卦了。

◆ 交互卦

>> 交互卦

>> 现在谈交互卦,以[插图]火雷噬嗑为例,说明如下:[插图]火雷噬嗑,如以噬嗑卦的第二爻与第三爻、第四爻卦配上去,便成为[插图]代表山的艮卦,这就是噬嗑卦的互卦。又把噬嗑卦的第三爻,交到第四、第五爻上去,便成为[插图]代表水的坎卦,这就是噬嗑卦的交卦。再把噬嗑卦的交卦[插图]和互卦[插图]重叠起来,便成为[插图]水山蹇卦,于是我们知道,噬嗑卦的交互卦就是蹇卦,以图示之即:[插图]

>> 至于复杂,复就和综卦一样,是重复的意思,杂是指彼此的相互关系,六十四卦可发展到无数的卦,每一卦牵一发而动全身,都是彼此相互的关系。

>> 再告诉大家一个有趣的事,这六十四卦八宫卦的最后一卦是[插图]雷泽归妹,而《周易》卦序的最后一卦是[插图]火水未济,这就告诉我们,自宇宙开始,人生最后永远是未济,有始无终,没有结论,所以学了《易经》,没有人能下一个结论的。历史没有结论,人生没有结论,宇宙亦没有结论,把握到了这个哲学,研究《易经》的道理就出来了。

>> 后人把它编成了一个韵文的歌,叫做《上下经卦名次序歌》,帮助我们便于记忆。我们要懂《易经》且知道运用,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万事万物都能未卜先知。

◆ 六十四卦的方圆图

>> 六十四卦的方圆图

>> 下面有个伏羲先天卦的方圆图,很重要。

>> [插图]

>> 上面这个图,圆图是管宇宙的时间,代表宇宙的运行法则,亦可说代表太阳系统时间运行的法则或原理,圆图中的方图管空间,代表方位方向,这就是前人的秘诀了。

◆ 方图

>> 方图

>> 先说方图,右边第一行最下为[插图]乾卦,我们由下向上看,为什么先从下看?八卦的卦爻是自下向上画的,所以这方图亦是自下向上看,因此,乾卦上边的第二卦是[插图]天泽履,第三卦是[插图]天火同人,第四卦是[插图]天雷无妄,第五卦是[插图]天风姤,第六卦是[插图]天水讼,第七卦是[插图]天山遁,第八卦是[插图]天地否。

>> 是乾一、兑二、离三、震四、巽五、坎六、艮七、坤八。那么我们从方图的第一行由下往上看,全部八个卦,每卦的上卦,亦即是外卦,都是天亦即乾卦,而每卦的下卦,亦即是内卦,都是依照先天卦的次序乾、兑、离、震、巽、坎、艮、坤配合的,所以成了乾、履、同人、无妄、姤、讼、遁、否等八个重卦。

>> 我们再从乾卦起,从右向左看横列的卦,重卦的次序是乾、夬、大有、大壮、小畜、需、大畜、泰等八个卦,再仔细分析这八个重卦的内外卦,又可以发现,内卦都是乾卦,而外卦从右到左,则是乾、兑、离、震、巽、坎、艮、坤,又是先天卦的次序。

>> 如果以数字来代表,直行的乾是11、履为12、同人13、无妄14、姤15、讼16、遁17、否18。横列乾11、夬21、大有31、大壮41、小畜51、需61、大畜71、泰81。以图示之如下:六十四卦方图数字图[插图]

>> 这个六十四卦的方图,变化无穷。应了解这个图。以前的读书人学了八卦,就能未卜先知,做事遇到困扰,如有人被重兵包围了,在没有办法的时候,就用这个方图来算卦,找到最有利的方位,安全地冲出重围。

>> 例如在目前所处的房间内,亦可以划分成六十四卦,而算出在某一时间,自己处在某一方位最有利

>> 因此中国古代文化的未卜先知,能知道未来的事情,只是一种非常精密的计算方法,但是如要算得正确,还是要靠人的。

◆ 圆图

>> 圆图

>> 围绕在这个方图外的圆图,亦是六十四卦,要从哪里开始看起?这更麻烦了,等于我们的罗盘,到处都是八卦,不知道上面有些什么名堂

>> 其实这也是一个法则问题,圆图是代表时间,和代表空间的方图配起来,某一空间在某一时间会起作用。

>> 那么这个圆图的六十四卦,是用什么方法排列起来的呢?我们看圆图上面顶端左边的第一个卦是[插图]乾卦,再看最下面右边第一个卦是[插图]坤卦,在这乾、坤之间有一条线,代表夜间天空中的银河,亦代表地球南极、北极的磁场,然后再来排列圆图。

>> 但要特别注意的,如果是画卦,还是要内卦画在内圈,外卦画在外圈,切不可错。

◆ 京房十六卦变

>> 京房十六卦变

>> 现在讲卦的变化方法,这方法用之于卜卦,人事的预知,最早是在汉朝的京焦易,由焦赣传给京房这一系统,后来演变成各家的卜法,而京焦易这一系统,也是来自孔子。

>> 京房的易变名十六卦变,后人把它归纳起来成为四句话:“自初至五不动复,下飞四往伏用飞,上飞下飞复本体,便是十六变卦例。”我们以乾卦为例说明:

>> 乾卦,第一爻变为天风姤[插图],第二爻再变为天山遁[插图],第三爻再变为天地否[插图],第四爻再变为风地观[插图],第五爻再变为山地剥[插图],第六爻不能变了,如再变成为坤卦就变完了,所以第六爻不变,因之第六爻在用的方面是不动的,这不动的第六爻,便成为宗庙。

>> 所谓下飞,实际上是上飞,从下往上飞,上飞是从上往下飞。

>> 像《系传》上孔子所说的:“易之为书也不可远,为道也屡迁,变动不居,周流六虚,上下无常,刚柔相易,不可为典要,唯变所适。”

◆ 从《系传》看京氏十六卦变

>> 从《系传》看京氏十六卦变

>> 继续谈到卦变,下飞四爻,变成火地晋游魂卦后,跟着八宫卦的变法,下面是最后一变——内卦三爻全变,成为火天大有[插图]卦,但京房十六卦变的变法则不相同,是到了游魂卦以后,下飞三爻变,成了火山旅[插图],这名为外在卦,刚才提出孔子在《系传》中所说的“外内使知惧”,就是这个外在。

>> 现在把乾卦十六变的卦名依次记在这里:乾、姤、遁、否、观、剥、晋(游魂)、旅(外卦)、鼎(内卦)、大有(归魂)、离(绝命)、噬嗑(血脉)、颐(肌肉)、益(骸骨)、无妄(棺椁)、同人(墓库)、乾(还原)。京房十六卦变表[插图]

>> 其他坎、艮、震、巽、离、坤、兑等十六卦变,也都同乾卦一样。

◆ 京房卦变与人生

>> 京房卦变与人生

>> 这种十六变卦,又说明了一个道理,由游魂、外在、内在,到归魂告一个阶段,也就是说明了人生的程序

>> 如以乾卦比人生,十岁到二十岁为天风姤很好,二十岁到三十岁为天山遁,事业一帆风顺,年龄步入中年,三十到四十岁为天地否,差不多了,眼睛快老花了,快腰酸背痛了,四十到五十岁更变了,到了六十岁则是山地剥了,六十以后游魂之卦,靠后天打坐、练太极、瑜伽术、吃补药等培养,到底不是本命的力量。游魂卦弄不好,就火天大有,进入归魂,如果搞得好,中间还可以变外卦内卦。所以人生到了这个时候,要晓得外在、内在的因素,如果还不能自知,而认为自己尚在天风姤卦的阶段,还想张扬得意,什么事都干的话,说不定一下子就到墓库去了,最后回到本体,就进入宗庙,到祠堂里放木头牌子(灵位牌)了。

◆ 京房卦变的用法

>> 京房卦变的用法

>> 以上已介绍了京房的十六卦变,至于如何用呢?其大要是这样的:“占者遇:变入本宫卦者,灾福应十分。外戒卦:吉凶从外来。内戒卦:祸福从内起。骸骨卦:生则羸瘦,死不葬埋。棺椁卦:病必死亡。血脉卦:主血疾漏下。绝命卦:事多反复,为人孤独,不谐于俗。游魂、肌肉卦:精神恍惚,如梦如痴。归魂、冢墓卦:坟墓吉,而无事可成也。”

>> 第一个变卦入本宫的,灾与祸应十分,就是十六变卦,最后动爻一变还是乾,就进入本宫卦,如果坏是十分的坏,好也十分好。

>> 外戒卦则不同,要看动爻的关系,吉凶是从外来的,譬如卜问房子,如是外戒卦好,这好是外来的,意想不到的;坏的话,说不定一架飞机掉下来,把整个房子压垮,不是本身的问题。

>> 内戒卦碰到祸福从内起,从本身起来的,或自己家里,或公司内部发生问题。

>> 骸骨卦是对人的看法,生来瘦,瘦得过分,有病的瘦,叫做羸瘦。死不葬埋,死了连一块地都占不到,死无葬身之地。卜到棺椁卦,如果是生病问卦,得到这个卦,就不要考虑痊愈的问题了。血脉卦,若生病就要开刀,或者外伤,或者要见血等。

>> 绝命卦,做事情反反复复,很难满意,如果看人的命运,一生都是孤独的,而与别人合不来。如果是游魂卦或者肌肉卦,对于人而言,一辈子头脑昏聩,精神恍惚,如梦如痴。

>> 假使卜到归魂卦或冢墓卦,除了安葬是好以外,其他免谈,都是不好的,人算命如走到墓库运了,还有什么好说的!

◆ 先知——邵康节的毛病

>> 先知——邵康节的毛病

>> 这方法找不到,他把这个钥匙藏起来,不告诉人,如果把这钥匙一开,就没有什么了不起。可是话说回来,他也真值得尊敬,他可以把孔子以后古人们的各种法则融汇在一起,构成一套完整的法则,的确是了不起的。可是我常常说我对《易经》仅只玩玩,不愿深入,我怕深入了成为邵康节。他五十九岁就死了,而且一年到头都生病,风一吹就垮,夏天外出,车子外面还要张挂布幔,还要戴帽子,一年四季要天气好才敢出门,因为用脑过度了。

>> 可是在历史上一般懂《易经》的人,能未卜先知的都不健康。《易经》要学通,智慧头脑要爽朗,如不爽朗被困进去,就变成蜗牛了。

◆ 五行思想的起源

>> 五行思想的起源

>> 《易经·系传》中说到“刚柔相推而生变化”,我们先要认识另一个东西,才能对这句话有更深入一层的认识与了解

>> 占卜等数术方面的体系,就是用八卦、五行、干支配合起来,去作推算。

>> 那么阴阳五行的文化,可以说比《易经》的文化,亦即中原文化还要更古老一点,可能是黄河下游,北京、河北这一带的文化,如黄帝、伏羲这一时代的文化一样。

◆ 什么是五行

>> 什么是五行

>> 五行的文化,所谓五行,就是金、木、水、火、土。现在研究它第一个要注意的,假使算命先生算命,把行认为是走路,那就绝对错了。我们看乾卦象辞的“天行健”这句话,这个“行”是代表运动的意思,就是“动能”,宇宙间物质最大的互相关系,就在这个动能

>> 这个“动能”有五种,以金、木、水、火、土作代表

>> 所谓“金”并不是黄金,“水”亦并不是和杯中喝的水一样,千万不要看成了五行就是五种物质。上古文化的五行:金、木、水、火、土,就是现代的地球文化,地球外面的五星,对我们的关系很大,现在先解释这五个字。

>> 金,凡是坚固、凝固的都是金。上古时不像现代的科学分类,当时对于物质世界中有坚固性能的,以金字作代表。

>> 木,代表了树木,代表了草,代表了生命中生的功能和根源。草木被砍掉以后,只要留根,第二年又生长起来。

>> 这就是木的功能,生长力特别大亦特别快,木就代表了生发的生命功能。

>> 水,代表了流动性,周流不息的作用。

>> 火,代表了热能。

>> 土,代表了地球的本身。

>> 所以称它们为五行,是因为这五种东西互相在变化,这个物质世界的这五种物理,互相在影响,变化得很厉害,这种变化,名叫生、克。

◆ 五行的生克

>> 五行的生克

>> 说到生、克,我们研究《易经》,都知道综卦。综卦就是告诉我们世界上的事物,都有正反两个力量:有生,有克。

>> 在学术思想上,则为祸福相倚,正与反,是与非,成与败,利与害,善与恶,一切都是相对的,互相生克

>> 帮朋友的忙,正在他困难中救济一下,他永远感激,但帮助太多了,他永不满足。往往对好朋友,自己付出了很大的恩惠,而结果反对自己的,正是那些得过你的恩惠的人,所以做领导的人,对这点特别要注意

>> 现在青年人谈恋爱也知道,爱得愈深,恨得亦愈深,这亦就是“恩生于害”的原理,也是生克的法则。关于五行的生克道理,可以用下面这两个图案来表现:[插图]

>> A图的箭头是表示相生的,就是依时针的方向顺序,依次而生,成为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B图上的箭头是表示相克的,五行的位置,和第一图相同,箭头所指的方向,也是顺时针方向,所不同的,相生图的箭头,是指向紧靠自己的邻居,而相克图的箭头,是跳了一个位置,指向隔邻的位置上,于是成了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

◆ 五行的方位

>> 五行的方位

>> 上面的两个圆图,只是便于说明五行相互生克的关系,而五行所处的方位,并不如上图,而是像下面的五行方位图:[插图]

>> 上面这个五行方位图(必须要记住的),为东方木(请特别注意,图中的方位,是以《易经》的方位为准,不是现代画地图的方位),西方金,北方水,南方火,中央土,这个方位非常有道理。

>> 西方金,在西藏,越到西方,藏金越多。东方木,植物易生发,早受阳光热能。南方火,气候炎热。北方水,冰雪最多。

>> 金生水,《千字文》——这篇文字很妙,以一千个不同的字,写成了这篇文章,把天文、地理、物理、等等,都容去了,幼年读来好像无所谓,实在是一篇很伟大的著作——其中有一句“金生丽水”,这个丽水不是浙江的丽水县。丽水是形容水多,凡是藏金的地方,一定是雨带地区。

>> 金克木,当然砍木头要用铁器,或用锯子去锯,这还不足为奇。在古代,假如门口有一棵大树,认为风水不好,而又觉得砍伐麻烦,不如让它自己枯死,就用一枚大铁钉打到树的中心,这棵树很快就枯萎了,这就是金克木的现象。

>> 例如金生水,在古代就说:“水者金之子。”水是金的儿子,于是水生木,木是水的儿子,木生火,火是木之子,火生土,土是火之子,土生金,金又是土之子。

>> 克则是隔代相克

>> 所谓隔代相克,逢三必变,这是一个法则

>> 在生克之中,恩生于害,害又生恩

◆ 天干与五行

>> 天干与五行

>> 五行之外,还要加上干支,要学《易经》的卜筮,没有什么秘诀,不外是五行卜筮,重点在五行,不是在八卦

>> 现在介绍的是天干文化,天干文化也很古老。我们研究《易经》发展史、中国文化发展史,知道天干文化也比《周易》古老得多。天干地支,我们现在可以从甲骨文里找出来,可见这个文化的来源很早

>> 天干就是五行的法则,意思是说:在这个太阳系中,地球和外面的星球,彼此干扰的作用。

>> 发现了五行的双重作用,天体在物理世界中,又用了十个字的符号,为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并编定图案如下:[插图]

◆ 天干五行配

>> 天干五行配

>> 看到上面的图案,和前面五行的方位图案配合起来,就可以知道,东方甲乙木,南方丙丁火,西方庚辛金,北方壬癸水,中央戊己土。

>> 这里要问,东方或木,都是一个方位或一个动能,为什么要用甲和乙两个符号来代表?这中间又有另一个法则,这套法则在中国的算命卜卦上很用得到。

◆ 天干的阴阳

>> 天干的阴阳

>> 但是这一套法则,是来自科学的,如东方木,又为什么用甲、乙两个字来代表,而成为甲木和乙木呢?甲木是代表生长的原素,乙木是成形了的代表,换言之甲木是代表生发的物理,乙木是代表成形的物质。丙与丁亦是如此,丙是代表火的原素,丁是代表成形的火。戊己、庚辛、壬癸都是如此。而这中间又分阴阳,如甲木为阳木,乙木为阴木,丙为阳火,丁为阴火,庚为阳金,辛为阴金,壬为阳水,癸为阴水,戊为阳土,己为阴土。如中国医学,在《内经》上女人的第一次月经来,我国古代认为直接说出女人的隐秘很不礼貌,所以说“女子十四而天癸至”。为什么不说“天壬”至?因为月经是成形了的水,同时女子属阴,所以称为“天癸”

>> 中医对于人身各部位的代表为木属肝,火属心,金属肺,水属肾,土属脾

>> 这个五行和内脏的关系现在懂了,那么金生水,肺出了问题的时候,肾一定亏,所以生肺病的人,脸红红的,而是肾水不足,火气上升。肺病到了相当严重,肾盂就特别扩大,就是肾亏,所以中医之难学是除了讲究内脏的个别功能以外,还讲究互相影响的生理功能和病理因素,也就是生克的道理。

>> 以中医能站得住,针灸亦是一样,中医的医理,病在上者其治在下,病在下者其治在上,病在左者其治在右,病在右者其治在左,病在内者其治在外,病在外者其治在内。

>> 由此可知人必须读《黄帝内经》,懂了《黄帝内经》就懂得养生之道,亦懂得如何修道了。

有关爻变帮忙看看

你好,看来你也是一个易经爱好者,想必你也听说过南怀瑾,以下我给你列出的一些参考都是来源于他的著作《易经杂说》,其实你想弄明白的问题,最好还是把这本书下载下来从最开始的基础理论开始看起,南大师讲这些最大的优点就是能把很复杂的东西用很浅显的语言表达出来,一般人都能理解。给你个能在线看的网址,至于多少分,你看我给你的帮助有多大你随便给吧。http://www.cnblogs.com/firstyi/archive/2007/11/22/968566.html
错综复杂
其次要了解的,我们常常说某件事错综复杂,这错综复杂的语源,就是本自《易经》,《易经》的范围太广,真可说是"错、综、复、杂"。这四字的意思是指卦变而言,我们常说某人变卦,变卦是卦变的颠倒语,我们中国人说话,常常都是来自《易经》,如说:"不三不四",为什么不说"不五不六"或"不一不二"呢?"不三不四"这句话,又是根据《易经》来的。因为《易经》的道理,卦的第三爻和第四爻最重要,这两爻在卦的正中间,亦是中心的位置,如果一个人不成样子,就被形容为"不三不四"。又如"乱七八糟",即是从游魂卦、归魂卦来的,中国人处处都在引用《易经》的话,只是自己不知道而已。
错卦与综卦是什么意思?
卦的错综复杂是什么意思?现在先说综卦,为了使大家看八卦图案的方便,还是举乾卦为例来说明:
囗乾卦的第一爻变为囗女后卦,如果把这个卦倒过来看,或者平放在桌面上,站到对面来看,就成了囗(决右)卦,这就是女后卦的综卦。综卦是相对的,全部六十四卦,除了八个卦以外,没有不相对的,这综卦是象,而综卦的理,是告诉我们万事要客观,因为立场不同,观念就完全两样。另外有八个卦是绝对的,无论单方面看或相对地看,都是同一个样于,这八个卦是囗乾卦,天,怎样去看都是天,囗坤卦,地,总归是地,亦是绝对的,坎卦是绝对的,囗离卦亦是绝对的,其他囗大过、囗小过、囗颐、囗中孚也都是绝对的,除此之外,其余五十六卦都是相对的,这表明宇宙间事物都是相对的,这就是综卦的道理。
错卦,是阴阳爻错的意思,错卦的理是立场相同,目标一致,可是看问题的角度不同,所见也就不同了。如:
囗天风女后卦,它的第一爻是阴爻,其余五爻都是阳爻,那么在阴阳爻错之后,变成了:
囗这样第一爻是阳爻,其余五爻是阴爻,如上面的这个卦象,它的外卦是坤,坤为地,内卦是震,震为雷,就是地雷复卦,所以天风女后卦的对错卦,就是地雷复卦。六十四卦,每卦都有对错的卦。因此学了《易经》以后,以《易经》的道理去看人生,一举一动,都有相对、正反、交错,有得意就有失意,有人赞成就有人反对,人事物理都一定是这样的,离不开这个宇宙大原则。
以现在的观念来解说,综卦可以称之为反对的或相对的,错卦可称之为正对的。有人说《易经》动辄有黑格尔的辩证法的思想,他说的正、反、合,就是《易经》的原则,这是乱讲。现在中国人很可怜,讲自己的文化,要和西方的文化比。我们这个和爱因斯坦一样,为什么不说爱因斯坦和我们一样?硬要把祖父拉下来和孙子比,说祖父很像孙子,很可怜,真是岂有此理!为何要如此比呢?他们说黑格尔的正、反、合是三段论法,我告诉他们《易经》是八段论法,比起来黑格尔就显得粗糙得很,又算得了什么!《易经》看东西是八面玲珑的。现在已经看了四面了,仍以囗天风女后卦为说,综卦是囗泽天(决右),错卦是囗地雷复,而复卦亦应有它的综卦,就是囗山地剥,这岂不是看了四面,所以《易经》的头脑,一件事初到手,处理起来,四面都要注意到,不但要注意四面,还要八面玲珑。
复杂的道理
《易经》还有一个道理——复杂,亦即等于交互卦的道理,我们都讲究互助,这个互象就是《易经》的图案,像同样的挂勾交相挂住,就是一个"互"字。什么是"交互"?就是六爻内部的变化,如第二囗上连到第四爻,下面挂到上面去为互,第五爻下连到第三囗,上面交至下面来为交,这是交与互的不同,每卦的纵深内在,发生了交互的变化,又产生了卦。换句话说,这是告诉我们看事情,不要看绝了,不要只看一面,一件事情正面看了,再看反面,反面看了,再把旁边看清楚,同时旁边亦要看反面,这样四面都注意到了,还不算完备,因为内在还有变化,而内在的变化,又生出一个卦了。除了乾、坤两卦外,别的卦把中心拿出来交互,又变了一种现象。这现象的本身,又有综卦,又有错卦,这就是八面看东西,还要加上下一共十面,所以把老祖宗拿来和黑格尔这些人比,简直冤枉得很。
现在我们作一个结论,唐代虞世南为什么说不学《易》不可为将相?试想我们懂了这个背诵八卦的方法与错综复杂的道理以后,知道这个图案的组织如此严密,告诉我们,看事情要有那么细密的头脑,要那么冷静客观才能把事情看清楚。明白了这些,虞世南不学《易》不可为将相的话,就可以明白了。
交互卦
现在谈交互卦,以囗火雷噬嗑为例说明如下:
囗火雷噬嗑,如以噬嗑卦的第二爻与第三爻、第四爻卦配上去,便成为三代表山的艮卦,这就是噬嗑卦的互卦。又把噬嗑卦的第三爻,交到第四、第五爻上去,便成为三代表水的坎卦,这就是噬嗑卦的爻卦。再把噬嗑卦的爻卦三和互卦三重叠起来,便成为囗水山蹇卦,于是我们知道,噬嗑卦的交互卦就是蹇卦,以图示之即:
至于复杂,复就和综卦一样,是重复的意思,杂是指彼此的相互关系,六十四卦可发展到无数的卦,每一卦牵一发而动全身,都是彼此相互的关系。
再告诉大家一个有趣的事,这六十四卦八宫卦的最后一卦是囗雷泽归妹,而《周易》卦序的最后一卦是囗火水未济,这就告诉我们,自宇宙开始,人生最后永远是未济,有始无终,没有结论,所以学了《易经》,没有人能下一个结论的。历史没有结论,人生没有结论,宇宙亦没有结论,把握到了这个哲学,研究《易经》的道理就出来了。
周易六十四卦的排列,并不是照八宫卦象的次序。它的排列次序,是周文王研究《易经》所整理出来的一个学术思想系统,后人把它编成了一个韵文的歌,叫做《上下经卦名次序歌》,帮助我们便于记忆。我们要懂《易经》且知道运用,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万事万物都能未卜先知。上面所讲八宫卦的次序要背诵得滚瓜烂熟,很要紧的,因为《易经》的用处都在那里。对初学的人背诵这些,自然很吃力,但是要学《易经》没有办法不背诵的。
六十四卦的方圆图
接下来第二个阶段更加吃力,就是六十四卦方圆两图的研究,这是很妙的东西,我们当年学这两个图,没有人告诉我们,辛苦得很可怜,在这里我坦然地告诉大家,就很容易学了,下页有个伏羲先天卦的方圆圈,很重要。
这个方圆图,圆图是管宇宙的时间,代表宇宙的运行法则,亦可说代表太阳系统时间运行的法则或原理,圆图中的方国管空间,代表方位方向,这就是前人的秘诀了。
方图
先说方图,右边第一行最下为囗乾卦,我们由下向上看,为什么先从下看?八卦的卦爻是自下向上画的,所以这方图亦是自下向上看,因此,乾卦上边的第二卦是皇天泽履,第三卦是囗天火同人,第四卦是囗天雷无妄,第五卦是囗天风女后,第六卦是囗天水讼,第七卦是囗天山遁,第八卦是囗天地否。这是举一个例子,如果不是为省时间,我就一行一行、一卦一卦讲下去了,现在只是告诉大家一个方法。
前面曾经说过先天卦的数字,是乾一、兑二、离三、震四、龚五、坎六、艮七、坤八。那么我们从方图的第一行由下往上看,全部八个卦,每卦的上卦,亦即是外卦,都是天亦即乾卦,而每卦的下卦,亦即是内卦,都是依照先天卦的次序乾、兑、离、震、巽、坎、民、坤配合的,所以成了乾、履、同人、无妄、女后、讼、遁、否等八个重卦。
我们再从乾卦起,从右向左看横列的卦,重卦的次序是乾、(决右)、大有、大壮、小畜、需、大畜、泰等八个卦,再仔细分析这八个重卦的内外卦,又可以发现,内卦都是乾卦,而外卦从右到左,则是乾、兑、离、震、巽、坎、艮、坤,又是先天卦的次序。
如果以数字来代表,直行的乾是1、1 履为1、2 同人1、3 无妄1、4 女后1、5 讼1、6 遁1、7 否1、8。横列乾1、1 (决右)2、1 大有3、1 大壮4、1 小畜5、1 需6、1 大畜7、1 泰8、1。以图示之如下:
六十四卦方图数字图
这个六十四卦的方图,变化无穷。应了解这个图。以前的读书人学了八卦,就能未卜先知,做事遇到困扰,如有人被重兵包围了,在没有办法的时候,就用这个方图来算卦,找到最有利的方位,安全地冲出重围。像这一类的故事,历史上很多,只是大家不肯讲出理由在哪里来。例如在目前所处的房间内,亦可以划分成六十四卦,而算出在某一时间,自己处在某一方位最有利。每个地方,都有一个太极,乃至一个录音机、一本书,都有一个太极。如这本书,从什么时候、什么部位坏起,都可以知道。这只是依据一个数字,一种现象的道理,加上时间与空间的因素,就可求出答案来。因此中国古代文化的未卜先知,能知道未来的事情,只是一种非常精密的计算方法,但是如要算得正确,还是要靠人的。
这个方图的数字,则是这样一纵一横,慢慢向上走的,构成如此错综复杂的关系。可是亦同时告诉我们,宇宙间的万事万物,看来是非常复杂,但懂了《易经》以后,从《易经》的观点,任何乱七八糟的事物,都有它的法则。换句话说,懂了《易经》原理以后,去待人,去做事,遇到最复杂的问题,也不会看成复杂了,而是能找得到它的关键,在关键上轻轻一点,问题就解决了。不懂这个原理,越做就越糊涂,就像这方圆圈一样,觉得很乱。
圆图
围绕在这个方图外的圆图,亦是六十四卦,要从哪里开始看起?这更麻烦了,等于我们的罗盘,到处都是八卦,不知道上面有些什么名堂。其实这也是一个法则问题,圆圈是代表时间,和代表空间的方图配起来,某一空间在某一时间会起作用。譬如一家工厂,一天出品一万只杯子,其中的某一只卖到某一地方,在某一天刚好斟茶给某一来访的元首喝,那么这只杯子很神气,而另外的杯子,卖到另外的地方,也许用来放脏的东西了。这个"说不定"的当中,实际有固定的法则,就在这方圆图中转。
那么这个圆圈的六十四卦,是用什么方法排列起来的呢?我们看圆图上面顶端左边的第一个卦是囗乾卦,再看最下面右边第一个卦是囗坤卦,在这乾、坤之间有一条线,代表夜间天空中的银河,亦代表地球南极、北极的磁场,然后再来排列圆图。首先用方图最下面的第一横列的乾、夫、大有、大壮、小畜、需、大畜、泰等八个卦,依次序放到圆圈的顶端,左边开始,顺原次序向左排列。第二步,又将第二横列的履、兑、睽、归妹、中乳节、损、临等八个卦的履卦紧接在泰卦之后,依原次序排列下去,然后将第三、第四横列的每个卦,都照这个方法排列,最后复卦紧靠了中线下端的左边为止,这是第一步骤,排列成了左边的半个圆圈。
然后第二个步骤,排列右边半个圆圈,排列的次序又不同了,是怎样地排列呢?现在不是从第五横列开始,而从第八横列排起,将否、革、晋、豫、观、比、剥、坤等八个卦,以逆次序接在复卦的后面,亦就是仍以反钟面的方向,排成复、坤、剥、比、观、豫、晋、革、否的次序。但要特别注意的,如果是画卦,还是要内卦画在内圈,外卦画在外圈,切不可错。第八横列排好以后,再用第七横列,照第八横列的排法排下去,以谦卦接在否卦的后面,成否、谦、艮、蹇、渐、小过、旅、咸、遁的反钟面次序,第六横列、第五横列,都是这样,最后第五横列的女后卦,刚刚又接到了最起始的乾卦,就完成了这个圆图的排列。以前的教师,都不肯把这方法说出来,或者他们自己也不知道,可是学的人,苦头却吃大了。现在告诉大家,就一目了然,懂了这个法则,将来除了用电视或电脑以外,对于宇宙万象,都可运用这种《易经》的法则,而过去教《易经》的那种教法,会使人困在里面一生也出不来,有的人学《易经》学得真好,可是不知道运用。
我们在学《易经》以前,先要把这几个东西弄好,然后再开始讲理论方面的,所以我们暂不研究这些道理。
京房十六卦变
现在讲卦的变化方法,这方法用之于卜卦,人事的预知,最早是在汉朝的京焦易,由焦赣传给京房这一系统,后来演变成各家的卜法,而京焦易这一系统,也是来自孔子。孔子著作《周易》的《系传》等十翼以外,又传《易经》与商翟,《史记》载商霍为鲁人,但四川人说他是川人,所以四川人有"易学在川"的口号。孔子死后,子夏讲学河西,亦讲《易经》,当时一般同学们,认为他没有得夫子之道,所谓易理还可以,用的方面则不知道,所以不赞同他讲,而子夏还是照讲不误,就有同学问他次日的晴雨,子夏说晴,而结果和现代的气象台一样,偏偏下雨,所以《易》的传人还是商霍。历史上记载,他四十岁还没有儿子,商霍母亲很难过,就去问孔子,孔子叫她不要难过,告诉她商霍在四十岁以后,会有三个好儿子,结果一切都如孔子所说,所以孔子所传《易经》的用,自商霍这个系统,一直下来,到了汉朝,就演变成京房的系统。不过京房还不如孔子当时的高明,现在介绍京房的易变之例,京房的易变名十六卦变,后人把他归纳起来成为四句话:
"自初至五不动复,下飞四往伏用飞,上飞下飞复本体,便是十六变卦例。"现在以乾卦为例说明:
乾卦,第一爻变为天风女后囗,第二爻再变为天山遁囗,第三爻再变为天地否囗,第四爻再变为风地观囗,第五爻再变为山地剥囗,第六爻不能变了,如再变成为坤卦就变完了,所以第六爻不变,因之第六爻在用的方面是不动的,这不动的第六爻,便成为宗庙,在京房易的法则之下,第六爻为宗庙,这是比拟为古代宗法社会的祖宗的宗庙,是最高的来源,不能动的。假使用之于堪舆看风水,这就难了,一般都知道,左青龙,右白虎,前朱雀,后玄武,一定很容易,但事实并不那么简单,要看风水的原始祖宗在哪里,就是把风水看成一条龙,要看山势地势的来源,有所谓始祖、高祖、曾祖,然后才成为这一个地方。而卦变中宗庙的道理亦是如此,所以变到五爻,第六爻不变。在《周易》八宫卦里,山地剥之后为火地晋囗,这个火地晋,就是第四爻,亦即外卦的第一爻又变了,这种变卦的现象,我们也曾经说过,一般人称为游魂卦,而在京房易中,这一爻的动,叫作"下飞",这样一介绍大家就清楚了,如果不加说明,从书上看,这个"下飞"问题就搞不通,什么上飞下飞的,从哪里飞往哪里,无法懂得。所谓下飞,实际上是上飞,从下往上飞,上飞是从上往下飞。看《易经》方面的古书,各家有各家的术语,读起来就往往被这些术语挡住了,通不过去。如下飞,在想像中一定是飞初爻,怎么跑到四爻上来了?"下飞四往"第四爻动,就变成火地晋。在这种地方就要看孔子的易理,像《系传》上孔子所说的:"易之为书也不可远,为道也屡迁,变动不居,周流六虚,上下无常,刚柔相易,不可为典要,唯变所适。"(《易·系传》下第八章)《易经》这本书是我们人生中随时随地用得到,不可以远离的书,但是这个法则变动得很大,如以呆板的头脑认定一个固定的法则去学,那就不易懂了。易是活的,尽管懂了它的这些法则,可不要被这些法则拘束住。今日学了京房易,也不一定非学京房易的办法不可,他京房可以创造,同样自己也可以创造,卜卦如此,即领导方面,做人方面,等等,亦是如此。"为道也屡迁",要晓得变,不会变没有用,智慧是非常灵活的,《易经》的法则在应用上是"变动不居"的,没有呆板的停留在某处。如卜卦有一动,这个动态如何变化,需要研判,需要了解,做人做事,一开头知道了前因,也就知道了后果,人事社会的法则也永远不会停留的。"周流六虚",六虚就是六爻,就是六位,东、南、西、北、上、下。人事一切变动,与时间、空间都有关系的,所以"上下无常"没有固定的,刚柔亦是互相变易的,不可看作是固定非如此不可,唯有知道怎样变,才算是知道了《易经》,也才会用《易经》。
从《系传》看京氏十六卦变
京房的卦变,我们也可以从《系传》中看出一些端倪,现在我们摘要说明如下:"其出入以度,外内使知惧,又明于忧患与故,无有师保,如临父母,初率其辞而揆其方,既有典常,苟非其人,道不虚行。"(《易·系传》下第八章)这和京房易的变卦有非常重要的关系,一出一入,有非常固定的法度,虽然在变,可是在变的当中,还有不变的法度。外变、内变,使人知道惧怕,人生都是在小心谨慎中。每种宗教哲学,看人生,看世界,一点一滴都要小心,天天在忧患中,天天在恐惧中,为什么有许多事情,不动则已,一动便会招来痛苦与忧愁?当你懂得了《易经》就可以知道是怎么一回事了,就像一个宗教家。"无有师保",谁也保不了你,"如临父母",只有自己保佑自己,随时战战兢兢,知道时、空每样都在变,所以一切事随时随地要有宗教家的精神,像在上帝、菩萨面前一样严肃地警惕自己。《易经》的哲学没有迷信,可是有宗教家绝对严肃的精神。如何未卜先知?甚至不需要卜卦,对于前因后果,都了然于心呢?"初率其辞而揆其方,既有典常,苟非其人,道不虚行。"我们一开始率尔读这些《易经》上的辞句。——由文王、周公、孔子他们研究过的结论,所告诉我们的辞句,先要了解这些辞句的意义,然后再进一步地推理,去明白它的意向与方位、方法,知道一切都是在不断变易之中,而一切的变易,并非乱动乱变,而是循了一种固定的法则而变的。如何去找到这一固定的法则,还是要靠各人自己智慧的成就;成就了这种智慧的人,就可以得到未卜先知的道理,因为道是不虚行的。
说到京房易的变例,我们提出这段《系辞》下传第八章,来说明变例并不是随便任意来变的。
继续谈到卦变,下飞四爻,变成火地晋游魂卦后,跟着八宫卦的变法,第八变就来了,是内卦三爻全部都变,而成为火天大有囗卦,但京房十六卦变的变法不是这样的,是到了游魂卦以后,下飞三爻变,成了火山旅囗,这名为外在卦,刚才提出孔子在《系传》中所说的"外内使知惧",就是这个外在。至于外在的道理,如做一事业,随时都在战战兢兢,在成败之间,有时候内部起问题而发生变化,有时是外面起问题而发生变化。下飞第三爻是外在卦,然后再下飞第二爻,成为火风鼎囗,这个卦为内在卦,下飞初爻再变,亦成了八宫卦变的归魂卦,为火天大有囗,这是第一次的变,实际上也是第二次变,因为八宫本身有一个变法,那不去管它。现在是八宫卦变到游魂,然后到外在、到内在、到归魂,这是乾卦变到这里为止,以后见到这些卦,就知道是由乾卦来的。在这以后还要变,为什么还要变?因为还没有返本还原,所以还在变,要向回转来的路上走,回转来的变,"不变上飞(第二爻)为绝命"是绝命卦,例如卜到乾卦,刚刚二爻在动和五爻在动,于是乾卦一变变成了离卦,是绝命卦,假使问一件事,这是很危险了。乾卦本身不错、可是内外要大变动,这个变动可使失败到底,如果说卦上说了要失败到底,就此听任不管了,这就不是学《易经》的人。前面引叙《系辞》下传第八章,孔子说了"道不虚行",还是要靠人,所以不要走上迷信的路。《易经》告诉我们,得意到极点,失败到极点,并不是绝对没有路,看自己的智慧如何走,绝命卦只是一个警戒性。我们再回转来看乾卦的二囗和五爻是好的,并没有错,还有救,再上去第三爻变为火雷噬嗑卦囗,名为血脉卦,也等于后世卜卦人所说的,"后代子孙血脉留传,衍变绵续",以京房易的卦变例子来说,这是乾卦的血脉流传;再上去第四囗变,为山雷颐卦囗,名为肌肉卦,再上去第五爻变,为风雷益卦囗,名为骸骨卦,再下飞又是第四爻开始变,为天雷无妄囗,名为棺椁卦。再下飞第三爻变,为天火同人囗,名为墓库卦,后世算命的所谓"墓库运"等名词,都是由这里来的。再下飞第二爻变,为乾卦,还原,一共有十六变,叫作飞复。一飞一复,所谓飞,就如拨电话一样跳了,就是告诉人事有突变的现象。
现在把乾卦十六变的卦名依次记在这里:
乾、女后、遁、否、观、剥、晋(游魂)、旅(外卦)、鼎(内卦)、大有(归魂)、离(绝命)、噬嗑(血脉)、颐(肌肉)、益(骸骨)、无妄(棺椁)、同人(墓库)、乾(还原)。
其他坎、艮、震、巽、离、坤、兑等十六卦变,也都同乾卦一样。
京房卦变与人生
这种十六变卦,又说明了一个道理,由游魂、外在、内在,到归魂告一个阶段,也就是说明了人生的程序。如以乾卦比人生,十岁到二十岁为天风女后很好,二十岁到三十岁为天山遁,事业一帆风顺,年龄步入中年,三十到四十岁为天地否,差不多了,眼睛快老花了,快腰酸背痛了,四十到五十岁更变了,到了六十岁则是山地剥了,六十以后游魂之卦,靠后天打坐、练太极、瑜伽术、吃补药等等培养,到底不是本命的力量。游魂卦弄不好,就火天大有,进入归魂,如果搞得好,中间还可以变外卦内卦。所以人生到了这个时候,要晓得外在、内在的因素,如果还不能自知,而认为自己尚在天风女后卦的阶段,还想张扬得意,什么事都干的话,说不定一下子就到墓库去了,最后回到本体,就进入宗庙,到饲堂里放木头牌子(灵位牌)了。或者走得不好,就绝命来了,虽然绝命了,但这里又看到中国的人生哲学,人到绝命完了,但后面的还有流传下去,有血脉、肌肉、骸骨流传下去,最后返本还原。这是非常有趣的,也非常清楚地说明了人生哲学,所以中国文化的人生哲学,对于生死并没有看得很严重。于是中国人产生了老师传徒弟的制度,过去一个老师找到了好徒弟,把所有本领学问都教给徒弟,然后老师自己很高兴,认为这个徒弟就是将来的自己,徒弟的成功,也是自己的成功。西方文化可没有这种精神,这种血脉子孙的观念,就是中国文化的精神长存不死。
京房卦变的用法
以上已介绍了京房的十六卦变,至于如何用呢?其大要是这样的:"占者遇:变入本宫卦者,灾福应十分。外戒卦:吉凶从外来。内戒卦:祸福从内起。骸骨卦:生则赢瘦,死不葬埋。棺椁卦:病必死亡。血脉卦:主血疾漏下。绝命卦:事多反复,为人孤独,不谐于俗。游魂、肌肉卦:精神恍惚,如梦如痴。归魂、家墓卦:坟墓吉,而无事可成也。"
这是京房易十六变卦的用法。我很诚恳地说,我是不喜欢这一套的,虽然研究,虽然懂,可是一生也不用它。我相信人类智慧的神灵是不靠这些外力的,我反对大家去用,再三再四提醒大家,不要迷信,迷信没有意思。经常有人问起,顺便介绍一下京房易判断的大原则,不过要用的时候,大家不要这么呆板,譬如第一句话里的"占者"就是指卜卦的人,遇到变卦,卜卦一定有变卦,除非六爻不动,安定的卦用本卦的卦辞来判断。
第一个变卦入本宫的,灾与祸应十分,就是十六变卦,最后动爻一变还是乾,就进入本宫卦,如果坏是十分的坏,好也十分好。
外戒卦则不同,要看动爻的关系,吉凶是从外来的,譬如卜问房子,如是外戒卦好,这好是外来的,意想不到的;坏的话,说不定一架飞机掉下来,把整个房子压垮,不是本身的问题。
内戒卦碰到祸福从内起,从本身起来的,或自己家里,或公司内部发生问题。
骸骨卦是对人的看法,生来瘦,瘦得过分,有病的瘦,叫作赢瘦。死不葬埋,死了连一块地都占不到,死无葬身之地。
卜到棺椁卦,如果是生病问卦,得到这个卦,就不要考虑痊愈的问题了。
血脉卦,若生病就要开刀,或者外伤,或者要见血等。
绝命卦,做事情反反复复,很难满意,如果看人的命运,一生都是孤独的,而与别人合不来。
如果是游魂卦或者肌肉卦,对于人而言,一辈子头脑昏溃,精神恍惚,如梦如痴。
假使卜到归魂卦或家墓卦,除了安葬是好以外,其它免谈,都是不好的,人算命如走到墓库运了,还有什么好说的!
这是京房卜卦的看法,与其他各家不同,凡是从京房演变出来的,我素来都喜欢、都研究,但从来不用它,所谓"善于易者不卜",我虽对于《易》的研究不怎么高深,但是我个人不喜欢依靠这些。

读南怀瑾的《易经杂说》中的几点疑问。

你好 这确实是部好书 我也看了 所谓的纳甲 就是把卦配上干支因为卦和干支是一体的 如乾金甲子外壬午 坎水戊寅外戊申 所谓的卦配上了干支就有五行了 干支中就有阴阳 至于第二个问题你所说的是圆图 也就是六十四卦排成一个圈 你需要对照河图洛书中的方位才是准的 甲(如果是单一存在)它是属于东方的 如果和其他的配在一起就不一定了 好比说你老婆没取你之前户口是南方的 去了你后户口就变成北方了

《易经》杂谈(南怀瑾)

孔子对易经的评价:“洁静精微,易教也”,洁静:学了易经,人会变的宁静。精微:内容无比细密精确。

三易:《连山易》神农时代,艮卦开始。《归藏易》黄帝时代,坤卦开始。这两易在民间用于医药和堪与。《周易》周文王的读书笔记,乾卦开始。三易中最出名。

易经三原则:1.变易,变化万端,同佛教的无常。2.简易,学会后很简单,掐指一算就好。3.不易,不变,万变不离其宗。“宗”是本体。

易经三法则:万事万物都有的,理:原则,道理。象:现象,表象。数:量?。

《易经》就是仿生学,就是“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八卦就是宇宙间的八个现象,八个事物:乾卦:天。坤卦:地。离卦:太阳。坎卦:月亮。震卦:雷。巽卦:风。艮卦:山,陆地。兑卦:水。

“爻”就是交,在易经中代表“笔画”。不断“—”阳爻。断“——”阴爻。八卦的方位和顺逆与现在的正好相反:太阳在西 ,逆时针是顺时针。

  “对宫卦”指八卦图中相对位置的两个卦。中国的思维方式是归纳,由繁到简,西方的是演绎,由简到繁。

  “先天八卦”是宇宙形成的八大现象:天,地,日,月,风,雷,山,水。“后天八卦”是说明宇宙以内的变化和运用的法则(算卦)。区别见P013。后天八卦记忆口诀:一数坎兮二数坤,三震四巽数中分,五寄中宫六乾是,七兑八艮九离门。后天八卦横,竖,斜三卦加起来都是15,两个卦加起来都是10。易经的象和数是科学的,理被朱熹讲歪了(各说各有理,理不能统一)。

    八卦图背诵:乾三连,坤三断,震仰盂,艮覆碗,离中虚,坎中满,兑上缺,巽下断。

    八卦图由三爻变六爻是因为人类社会的发展,人数也复杂,三爻不够用了。现在用的都是六爻。原因:孔子说:六爻之动,三极之道也。三极指天地人三才,人分阴阳,3*2得6。

    六十四卦是由八卦变易来的,画卦从下开始,下叫内,上叫外,任何事情的变化都是内因起作用,卦名是从上到下,变的规律是:1.本体卦。2.初爻变。3.二爻变。4.三爻变。5.四爻变。6.五爻变。7.四爻复原。8.内卦复原。八八就64卦。

    京房十六卦:是孔子弟子商瞿的一脉, 传给汉的京房,他创了京焦易。他是一个基础卦变革16次,并且卦名也与64卦的名字有所不同。

    秦统一之前中国文化属于上古文化,各地不同:易经属于中原文化(山西,河南);楚国文化(华中,华南);孔子文化(鲁国);道家文化(齐国);阴阳五行文化可能更早(河北,北京)。

  五行(金水木火土)与易经不是同时产生的,“行”指运动,这个运动包括:生,克。生: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克:隔一克,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五行的方位(易经方位):东方木,西方金,北方水,南方火,中央土。

    天干:意思是在这个太阳系,天体间互相干扰,相互吸引。它的出现比周易早,因为五行不能解释世界了,才创造出天干来描述世界。天干是五行的阴阳变化。

  中国古代医学分两大派,在养生之道上,一派重视养脾胃(南方)。一派重视养肾(北方)。

    地支是地球的运行,它指的是天文上黄道十二宫的名称,宫指位置,黄道指太阳从东方起来,向西方落下,所绕的一圈,叫黄道面。黄道面和赤道有区别。古人将黄道周围的星空分为四个区,每个区有金,木,水,火,土,日,月七个星座,共28个星座,所以称二十八星宿(宿通宫,指休息的地方)。每个星座在黄道面上每个月位置都不同,用地支表示这十二个部位。

六十花甲是天干与地支结合出来的名称与天文学中的躔度(太阳与地球一天走一度,走完一年是365度)相似。??

十二生肖可能是汉时候从印度传过来的。

冲:相对就是冲,是指地支中的6个对立的位置。合:立场相同就是合,在地支圆圈中,横平就是合。如:辰和申合??

把五行,八卦,天干,地支归纳到一起就是纳甲。与八卦伏羲画连接就是乾纳甲,坤纳已,艮纳丙,兑纳丁,戊己在中间,震…
纳甲是指天上的星座和地面的配合,也就是天生星宿的变异状况会反应它所管辖的区域的人事变化。

数分阴:2.4.6.8.10。中数是六,所以阴爻也用6表示。阳:1.3.5.7.9。最大的是九,所以阳爻也用9来表示。如:初九,六二,六三,九四,六五,上九画出来就是噬嗑卦。

易经用于卜卦有两个:《周易》,《京焦易》,金钱卦(用三个铜钱卜卦,秦)。用于堪舆术是晋朝的郭璞。用于人文文化是孔子。

  卜卦讲究心诚则灵,就说明人自身就具备先知的本能,所以道教,佛教要修身。佛教要修报通,修通,鬼通,妖通,依通(卜卦)。

数字卜卦法(p066)?

《河图》《洛书》。中国文化大方向是从西北到东南变迁。文化统一在秦后,尧舜禹三代文化各不同,最早的文化在河北北边的黄帝,晋朝往南迁移,到南宋时南方文化大盛。

在方位上:西方是东南西北,中国是,东南西北上下,印度是十方。

《洛书》图中的数字和文王的卦图数字一样。

《系传》是孔子研究《易经》的心得体会,分上下两传,共24篇。

易的解释以汉朝的道人魏伯阳为最好,易字上日下月,易就是日月运行的大法则。

宗教是依赖,卜卦是寻求心灵的宁静 ,因为无论物质世界还是人的精神世界,无时无刻不在不平衡中。
第三圈是地支对月份,子月是十一月。这个历是夏禹历法又叫夏历又叫阴历是以月亮为标准的历法。

第四圈是中国音乐的名词,通称律吕。在陕西和河南的边界古人在地下埋一种“吕管”,里面放芦灰,共十二支,不同的节气吕管发不同的声音,这就是中国音乐的来历。

“三阳开泰”就是地天泰卦,因为下面是三个阳爻,对应的月份是正月。冬眠中国叫蛰伏。

第五圈是节气,如大雪是节,冬至是气

十二辟卦可以推算天气和历史命运,邵康节—邵雍的《皇极经世》和流传的烧饼歌,推背图都是推算国家命运的书,是易经象和数的部分,《系传》是理的部分是哲学。

对于生命的起源:哲学上称本体,宗教家称主宰,神,上帝,佛,道,中国人叫太极,太极生两仪(阴阳),两仪生四象:老阴,老阳,少阴,少阳。《易经》称乾,指宇宙未形成以前的阶段,坤造成了万物。《黄帝内经》是易经在医学上的使用。

卜卦的结果四个字“吉凶悔吝”,悔吝指忧烦愁虑,“无咎”指没有毛病,不等于好。古人讲“一动不如一静”的原因是一动就是吉一凶三,悔吝也属于凶。这个道理和现在用的“舒适区”一词有异曲同工之妙。
世界的宗教都在谈生死问题,基督教的上帝,天堂,佛教的轮回,西方极乐世界,佛教认为生命是两种东西,有灵性,感情,思想的叫命,所以只有人有生命,植物是有生没命,佛教认为人的身体是正报,山河等是依报。中国最看淡生死,认为死不过就是天黑了,睡觉了,中国道家认为生命是可以长久的,道家的修炼精,气,神就是对西方灵魂是“超电磁波的一种解释”。所以禹王(治水)说:“生者寄也,死者归也”。中国人对生命是乐观的,西方哲学是悲观的。

“三极”指天地人,分阴阳就是六爻。

占卜筮是三种方法,占是用数理推定结果。卜古代用骨头,还可以用其它。筮是用筮草的一定数字卜卦,现在的抽签就是这个道理。

彖辞是断语的意思,说现象,爻辞说每一爻,讲变化的道理,卦辞说整个卦,说卦德和卦情。彖辞和象辞都是孔子写的,是对卦辞和爻辞的解释。系辞:除卦图外所有的文字都叫系辞,主要指周文王,周公,孔子做的文字说明。《易经》的彖辞,爻辞,象辞都是以天地法则的观念,拉到人事上来讲,就是《周易》的精神,是中国文化精神的开始。《文言》也是孔子写的,是孔子研究乾坤两卦的心得体会,是现在的“思想体系”。

中国人不迷信,只相信自己,“天人合一”的天指人心。我理解就是“身心合一”,超我,本我合一。

庄子《齐物论》的观念:万物是平等的,从起点说是平等的,比如,我们都是人,但每个人的人生都不同,是因为我们自己的努力不同。“吹万不同”中“吹万”指“万有”就是万事万物,比如吹来的风是一样的,当时遇到不同的事物会发出不同的声音。

易经的三个重要观念:化:造化,宇宙的来源是变化而来的,用现代科学的解释就是有元素,原子等不断的转化而来的。曲:认识到宇宙运行的轨道都是“圆”的,只有“曲而全”(老子说)。神:是中国人的宇宙的本体,就是“天人合一”的那个东西,也叫“道”,是西方人的“本体”,也就是宇宙起源的功能。“神无方而易无体”是中国哲学的顶点,就是一切都在变,在易。

《周易》是周文王对六十四卦的注解,是心得体会。任何民族的文字都是从图画开始的,中国文化是从八卦开始的。周文王做了卦的卦辞(整个卦的图案或叫现象)和爻辞(每一个爻的解释)。

龙是中国的文化图腾,在黄帝时就用龙给官员起名。

九五至尊:九是阳数中最大的,五是阳数中的中间,所以意思是至中至正,就是九五至尊。蒋介石字中正就来源于此。中国哲学重视“中”,认为中是大吉大利的,可上可下的,所以有了“中庸之道”一词。

性命:性是精神的生命,命是肉体的生命。中医对应的八卦,乾为首,坤为腹,艮为背,离为眼,坎为耳,巽为鼻,兑为口。一天十二个时辰,每个时辰两个小时。

《周易》对卦的解释分五个阶段:1.卦辞。2.爻辞。3.彖辞。4.象辞。5.文言(就是以文化的观念研究易经)。

性情:性是本体,情是情绪。七情六欲:七情指喜怒哀惧爱恶欲。六欲是佛家的观念。

西方哲学有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中国易经哲学讲究心物一元也就是“精”。易经中出现“大人”一词,它是《大学》(从乾卦来)中的大人,是马斯洛认为的自我实现的人,超越的人,是圣人,是佛,是上帝。但是人人都是佛,是大人,只要做到“知行合一”,“身心合一。”《中庸》(从坤卦来)。

《参同芪》是道家的丹经鼻祖,为东汉魏伯阳所著,所谓“参同”是就《易经》,《老子》,《庄子》三本书的道理和方法,与人修炼成仙的科学是相通的。

坤卦是地,是月亮,是母亲,厚德载物。乾卦是天,是太阳,是父亲。是人们的引深意,中国文化是把宇宙的知识全部拉到人文方面,强调“天人合一”。

《易经》就是远古人画了世界的简笔画,后人写画的象征义,人文方面的象征义,所以易经是代代古人的共同智慧。对易经的崇拜也许有名人效应,是孔子最早研究的。

敲木鱼是因为鱼睡觉是不闭眼的,强调人要时刻警醒。

古人把太阳叫金乌,月亮叫玉兔。章是光明和美丽的意思。乾卦谈龙,坤卦谈月亮。

衣裳:衣是外罩,裳是里面的裙子。

”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是孔子在《系传》中的话,说明中国也是讲因果报应的,与佛教不同的是,佛教讲前生,现在和后世,儒家讲祖宗,本身,子孙。

蒙卦是谈教育的,中国政教不分,最高领导人,实际上是大家长。

孔子的《易传》也叫“十翼”,就是十篇文章,包括《彖》上下、《象》上下、《文言》、《系辞》上下、《说卦》、《序卦》、《杂卦》, 故称“十翼”。

中国没有宗教,因为中国人不需要创造一个造物主,中国人本来就知道“有天地,然后有万物”。且古人对物的认识是不分唯物和唯心的,“心物一元”就说明思想也是物质的。

几个古字的意思:师是众,比是相随,履可以解释为路,豫是优越,蛊是一种虫子,临是扩大,噬嗑是啃,贲是饰,咸是都,夷是伤,乖是乖张,蹇是跛脚是受伤,夬(guai)是决,姤是遇,萃是聚,艮是止,巽是入,兑是悦,介是一个人顶天立地的站着。

三坟五典八索九丘指三坟指三易,五典指五经(尚书),八索就是八卦,九丘就是《河图》《洛书》的理数。

一等人领导变化(开天辟地),二等人把握变化(见风使舵),三等人适应变化(随波逐流)。

看风水就是要避开风避开水。

先天八卦(伏羲)相对相加9是八卦的体,后天八卦(周文王)相对相加是十是八卦的用,可以卜筮。

女大十八变也是从易经而来,因为蓍草卜卦需要十八次分草才可以成一卦。

我们现在用的阳历是西方的,是从民国开始的。事实上中国古代也有阴阳历之分,二十四节气,七十二气候,卜卦就用的阳历(太阳历)。现在用的阴历是根据每月十五月圆来订定的。

天有三义:1.天空。2.道。3.人的良心。

老子的:道(太极是圆圈,是空)生一,一生二(阴阳,男女),二生三(儿子),三生万物(生生不息,万物成)。老子的道理从人的现象而来。哈哈!

中国文化的精髓是:自助天助,自助人助,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所以没有宗教信仰的必要。

八卦的符号及意义

卦是什么
提到《易经》,大家都会想到伏羲画八卦,究竟什么是卦呢?
卦者,挂也。是一种现象挂在我们的眼前,故而称其为卦。
《易经》所说的卦,是宇宙间的现象,是我们肉眼可以看见的现象,宇宙间共有八个基本的大现象,而宇宙间的万有、万事、万物,皆依这八个现象而变化,这就是八卦法则的起源。
能够观察到宇宙的现象,将之归纳成八大类,画成八卦,这岂非是超人的智慧?所以八卦是智慧之学,我们看到京戏中孔明出场,身穿阴阳八卦袍,就是说明高度的智慧,是以八卦为代表的。
画卦与爻
卦既是宇宙的现象,欲把这个形象记录下来就要画,所以卦是画出来的,不是写出来的。
卦是抽象的代表,也可以说是图案的符号,八卦也就是一种逻辑符号。
卦的组成为“爻”。
什么叫作“爻”呢?一直线为一爻,称为“阳爻”,一直线中间隔断也为一爻,称为“阴爻”。
卦就是由“阴爻”“阳爻”所组成的。
我们再看“爻”字,是由两个斜的十字所构成。
照地球物理的解说,地球磁场与经度及纬度呈斜爻,这两个斜爻也就代表宇宙间的一种形态,万物皆系交错而成。
而这两个交错,恰成为两个十字架,爻字也正是两个十字架的代表。
我们的祖先伏羲氏,是否真的这样画卦,可能还是疑问,但中国文字的起源,却是由象形而始,也就是说由画现象开始的,好像画卦一样。
如何画卦
写字多半是由上而下的,可是画卦却是由下而上的,也就是画卦是由内向外一爻一爻地画。这是画卦的一个基本常识。
虽然可以从上而下,从外而内地画卦,但是最初画卦的方法,是由内而外,是由下而上,这是有其重要道理在的。
我们生活在地球上,地球生命的功能,是由地球中心向外散发所产生的。
以一个人为单位来说,个人的行为能力,也是由内而外的。
这是《易经》的基本思想,也就是画卦由内而外,由下而上的原因。
下图是伏羲所画的先天八卦方位图,可是这个八卦图,在唐以前未见流传,是在唐宋以后才出现的。是否是伏羲氏所画,我们不作考据,在此不加讨论,现在让我们看看先天八卦所表现的意义。
离卦——卦象是圆中一点,代表太阳。
坎卦——上下外围都是阴,
中间一画阳爻象征光明,代表月亮。
龚卦——正面下面破碎,代表风。
震卦——下面阳,上面破碎,
代表了震动,为雷。
艮卦——地上有突出的高山,代表了山。
兑卦——上面的缺口,表示了湖泽、海洋。
大家看了这些阴爻阳爻,也许难以了解为什么会代表了日月天地、山泽风雷。但是我们要知道,最初所画的这些卦,并不是像今天所画的这样直,这样整齐,原始的画法,阴爻可能只是两点而已,所谓阳爻,不过是一块整的而已。它的形状也不一定是整齐的,而且卦是立体的。
所以,离卦的形状,只是一个圆圈,中间一个黑点,用来表示太阳。其他各卦,也是如此演变的。
八卦所代表的现象
看了先天八卦,我们清楚地了解到八卦已经将全部宇宙的现象画下来了。
这宇宙间的八种现象,就是天、地、日、月、风、雷、山、泽。
请问,除了这八种现象构成了宇宙自然界外,另外还会有什么东西呢?八卦的归纳真是太伟大了。
孔子在《易经》的《说卦传》上说:
“天地定位”,从任何方向望去,都是天。
“雷风相薄”,大气摩擦发为雷电,雷电的震荡成为气流。
“山泽通气”,这个道理与针灸的应用,是完全相同的,此点留在后面再说。
“水火不相射”,火多则水乾,水多则火熄,极难达到均衡。
至于八卦所代表的人体部位如下,这是丹道派的观念:
乾—头部 1
坤—腹部 8
离—眼睛 3
坎—耳朵 6
震—丹田(生命能) 4
巽—鼻子 5
艮—背部 7
兑—口部 2
八卦“数”的问题
我们看到(图三)八卦上的数字,真觉得有趣,一二三四是向左旋转,五六七八是向右旋转。
这是《易经》的基本原理:“天道左旋,地道右旋。”
我们再看这些数字,对面相加皆成为九,所以先天八卦中虽然没有九,但九实在存在于其中,称为九在其中矣!
西洋的微积分,据说深受易理的启示而发明的。
但是《易经》“数”的观念,却认为天地间只有一个数,那就是“一”,这是《易经》的数理观念,这个所谓数理,也并不一定是今天数学上的意义,大家不可混为一谈。
这个“一”,如果加一则等于二,再加一则等于三,最高为九,再加一则又回到了一。
这个思想方法是归纳的逻辑,与西方分析的逻辑,是完全不同的。
在这些数字中,一三五七九,至九为最高数,九代表至阳,阳能至九之数为顶点。二四六八十为阴数,六在中间,代表至阴。
先天八卦方位、气候与医疗
兑为泽,它在八卦上的方位为东南,可以说东南多水,以现在来说,正处于先天八卦兑卦的位置上,正好在海洋的地方。
巽卦为西南,巽为风,那么西南是多风的区域。云南下关的风最大,卡车经过的时候,可以关了油门,任风吹驰而行,其风大可想而知。有人说:此之所谓巽为风也。
各地因气候不同,地理环境有异,造成医疗方面的偏差。比如说,北方多温病,因此《伤寒论》只能适用于南方了;是海洋亚热带的气候,用药的方法与大陆上完全不同。所以,如果将一样的药,一样的方法,应用到世界各地,忽略了气候的因素,那是绝对不正确的。
谈到这里,我想起了二十年前的一桩事,一个朋友害了一身黄肿的病,由另一个中医朋友治疗,在他所开的药方中,使用了麻黄六钱,当时我大吃一惊,因为在大陆上用麻黄非常慎重,绝对不敢用这样多的。这个病友吃了一两剂药未见效,这位中医朋友又增加麻黄为一两。那时我实在忍不住要问他了,他解释说,药品质欠佳,成分有问题,再加上气候的因素,一两等于大陆上的两钱而已,岂知照他的处方服用后不久,病就好了,由此证明,中医最重视的是气候。
道家观念中的人类
我们前面说过,八卦代表宇宙间八大现象,大家一定会怀疑,我们这万物之灵的人类,怎么没有包括在内啊!
关于这一点,道家的观念最为有趣,他们认为地球是一个有生命的东西,而我们人类,只不过是地球上的寄生虫而已。
说寄生虫还好听一点,实际上,道家称人类为“倮虫”,也就是裸体之虫,生下来赤裸裸的裸虫面已。
我们能说道家的比喻胡闹吗?试看看地球上的人口问题吧!人口在不断地增加,依照道家的推论,人口仍要增加,说像苹果里面生了虫一样,一旦生了虫,必定愈生愈多,直到完全把苹果蚀坏吃光为止,那时虫也完了。
地球上自从不幸生长了倮虫——人类,他们就不断发展所谓科学。挖矿、海底钻油,物质文明越来越发达,破坏性越来越高,直到我们这些倮虫把地球毁灭为止。
道家对宇宙万象的研究
太空人登陆月球的时候,美国朋友曾说到月球的主权应属美国,但是我却说了一个笑话,认为月球的主权应属中国,因为中国的“嫦娥”,早已在数千年前奔向月亮了。这虽然是笑话,但是却真是有点真实的意义,因为我们的道家,早已开始了对月球和太阳的研究。《道藏》里早已有过一本《日月奔磷经》,设想登陆月球和太阳的道书。
在道家的文献《道藏》中,除了有对月球的研究外,还有一幅极为复杂的图,称为《五岳真形图》,是以中国为中心,画出五岳的地下,认为皆有地下道相通,道家的传说,由陕西省的黄帝陵之下开始有一地洞,沿洞中地道前行,三个月后走出来就是南京。
《道藏》中又把中国大陆像内脏一样的分类,地肺在陕西省。
又在前人笔记中,记载天山以北的地方,有一个洞,每到清明的时候,这个洞就冒出大气,说是地球的呼吸,在出气的时候,沙漠上的人都闻其声,人畜早就逃得远远的,以免被气吹得渺散无方,等到二十四小时以后,又可以听到吸气的声音。纪晓岚的笔记,曾经提过到过这个地方。
在沙漠中,湖泊可以受地气的影响而自己搬家,他们像大冰块一样,移动到另外一个地方就停住了。有些蒙古朋友,还说曾经亲历过这种情景。
这些现象是什么呢?它们就是《易经》上的山泽通气。
山泽通气与气
道家把天地视为大宇宙,把地球上的人体视为一个小宇宙。
道家在修丹道的时候,首先是注重人体的气。
地球在道家的心目中既是有生命的,当然也是有“气”的,这就是《易经》上“山泽通气”的原理,被道家所加以应用的原因。
气是什么?在道家学说上的“气”是一个很神妙的问题,在中医学上的“气”,也是一个神秘的问题。
八卦上的艮为山,如果把艮错过来,则是兑卦,就是海洋,这就说明了山下是海,海下是山。
山的最下面与海的最下面是相连接的。
但是,山泽为什么通气呢?
道家的兵学,本是秘而不传的,现在说到了“山泽通气”,先让我们看一遍古代道家兵学上出征塞外的情形吧。
在千百年以前的中国社会里,带领万干大军出塞,既没有现在的通讯设备及补给,单是水源问题,就是不得了的大事。
可是道家却有办法,在行军时,携带许多的蓬艾,到了西北高原或沙漠地带,先挖一个约一丈见方的坑井,把蓬艾放在坑中烧,这时注意遥远的四周,不久就会看见别的地方冒出烟来,从冒气的地方打井,必可得水。
这也就是“山泽通气”的应用和证明。
但是为什么用文草呢?
据道家和中国药物学的研究,艾草是通气的,这点要留待植物专家和科学家去作进一步的研究了。
不过针灸所用的艾草,也正是这种艾草。
卦之作用与道家哲学
我们已经概略地谈了先天卦和中国医学的关系,下次可以介绍文王的后天卦,在唐宋以后,《易》的体用已有明白的分野。
先天卦所代表的是本体,是宇宙的法则。
后天卦所代表的是应用,是根据宇宙的法则,应用于万事万物。
在《易》学的基本观念中,有一种阴阳消长的道理,就是阴极则阳生,阳极则阴生。
如果根据这一点来说,中国的文化,基本上都是以易学作基础,例如以易理来讲历史哲学,便有“话说天下大事,合久必分,分久必合”这种由阴阳消长的道理发挥而来的论调。
阴极则阳生,阳极则阴生,也正是道家的基本哲学思想。
第二章
上次我们已经讲过了伏羲的先天八卦图,现在要介绍文王的后天八卦图。
因为时间的关系,我们只能将《易经》方面,作最简略的介绍,请大家注意并牢记后天卦的“数”,因为它与针灸关系极为密切。
我们看了后天卦,发现它的“象”与“数”都与先天卦不同。
一个数与对面的数相加都成为十,也就是说,与对面合成为十。由这里使我们想到,佛教合十的神妙意义,如果引用到医理方面,似乎是表示,保持均衡的重要,能保持均衡才是健康。
中国的教学法,往往把枯涩难记的学理,编成押韵的诗,以便于背诵,后天卦的念法是:
一数坎兮二数坤,三震四冀数中分
五寄中官六乾是,七兑八艮九离门
《易》之体用
《易经》似乎是太难懂了,看了许多易学的书,使我们都是愈弄愈糊涂。
现在我们只要先注意先天、后天两个八卦,就能提纲挚领地了解了。
先天八卦所讲的,是宇宙未形成物质世界时之物理法则。
后天八卦所讲的,是物质世界形成后太阳系的物理法则。
先天所讲的是体。
后天所讲的是用。
《易》的作用,是在汉、魏、南北朝以后才发展出来的,道家的哲学,阴极则阳生,阳极则阴生,也是互为体用的道理。
了解了作用之分,我们自然会明了,许多堪舆方面、命理的各种不同八卦,只不过是将先天卦之“象”,搬到后天卦的“数”上,另成一个八卦,或者是将先天卦的“数”,搬到后天卦的“象”上,也另成一个八卦。这样搬来搬去的应用,他们有他们的理,但是因为原理未见阐明,这门《易经》的学识,就变得更为神秘难懂了。
三家村与来知德
孔子说“玩索而有得”,是指研究《易经》的方法。
在研究《易经》时,必须反复玩索卦象,才有心得,有人终生研究《易经》,也不一定达到最高境界,这是一门极有趣味的包罗万象的学问。劝大家夜晚不要研究,因为一不小心,就会发觉东方之既白了。
为什么易学书籍那么多,又那么难懂呢?原来与三家村的学者有关。
这些三家村的学者,毕生在古老的环境中研究易学,实在值得钦佩,但可惜的是孤陋寡闻,前人老早已有的心得没有看到,他们仍在独自埋头研究。
明代有名的易学大家来知德,曾隐居二十年,专门研究易学。不错,“来易”是很有名的,他确有极具价值的见地与发挥,但是,也因未通阅先贤论《易》之书,使得他浪费了不少光阴,这些都是可佩而又可叹的,也足为我们研究学问的借镜。
后天卦之用
“帝出乎震,齐乎冀,相见乎离,致役乎坤,说言乎兑,战乎乾,劳
乎坎,成言乎艮。”
这是在《说卦传》中,汉易据此以象数次序而解释物理世界的法则,据说是孔子所写,这个次序法则,当然是后天卦所表现的,也应该说,后天卦是根据这个法则而画的。
孔子的这几句话,简单地解释是:
太阳在东方升起,震为东,为春,一年之始,一日之始(帝出乎震)。
不久就表现了它影响万物的能力,万物滋长,粪为东南,春夏之间,上午(齐乎巽),至正中则光辉而治。
离为南,日正当中,为夏,万物都在充分发育(相见乎离)。
日偏西时,或夏末秋初,自然界蓬勃之象已收,坤为地(致役乎坤)。
日落时,在一年之中是仲秋气象,这时兑卦已是一阴来到,一切开始进入阴的境界(说言乎兑)。
入夜,也是深秋之时,阳能的乾卦进入阴境,阴阳就有交战的现象(战乎乾)。
子夜,孟冬之时,万物所归,在极阴的境界中,一阳在其中矣,这是新的转机,坎中满(劳乎坎)。
夜去冬尽,宇宙问一切开始暗中萌动了,新的阳能又起来了(成言乎艮)。
如果我们把万有世界的物与事,用这个法则来解释,是没有一桩事不符合这个法则的,所以说,按照易卦来推论天下大小之事,是绝对准确无误的,也是绝对科学合理的。
《易》的三要点
《易经》有三个基本的要点:
一、变易:《易》所说明的宇宙事物,是必变的,也就是说,天地间万事万物,没有不变的。但这个变,是渐变而不是突变,《易}}是否定突变的,因为一切突变的事情,实际上,内部的变化已由来久矣。
二、不易:在一切的必变之中,有一种绝对不变的本体,这就是形而上的道理,在西方的宗教呼之为上帝,佛教称之为佛,老子无以名之称它为道,也有人叫它为“一团漆黑”。不论其名如何,所代表的是不变的本体。
三、简易:《易》是归纳法,将宇宙间的现象与人事,归而纳之为极简单的必然之理,称为简易。
六十四卦及六爻
在先天伏羲八卦中,三爻为一卦,但是后来的演变,却将两个卦加在一起,六爻成为一卦。
在六爻之中,下面的三爻卦为内卦,又称下卦,在上面的三爻为外卦,又称为上卦。
六是个奇怪的数字,易学认为第六位最高,据说在自然科学位数方面,也认为六是顶点。
在八卦图上看到的三爻卦,是在八个方位,现在配合成两个三爻一卦,成为六爻卦,结果每卦(三爻)就有八个(六爻)卦了。
如此一来,八个卦的总数就是六十四卦了。
现在让我们先看看乾卦及其变化:
囗乾为天。
囗天风(女后),根据《易》的必变道理,从内部最下变起,好像宇宙间起了大风,即变成为(女后)。
囗天山辶豚,二阴生起,混然一体的阳气开始退藏,即变为。
囗天地否,天地形成后,则天下多事矣,是为否,等于有天地则有人,从此无宁日,也可以称为《易》的幽默,下一变为:
囗风地观,由内而外视之,颇为可观了,也可以称是持盈保泰的道理,再一变为:
囗山地剥,如不保泰,则为剥,好像是人的身体,如不保重则剥损。
囗火地晋,这是第七变,是外卦初爻的反变,称为游魂卦,等于说,人虽未死,却游魂于废墟之间,到墓场中去观光了。
霎火天大有,这是第八变,内卦整个还原,称为还原卦,也称为归魂卦,但是,这个归魂,虽象征着生命的延续,却并非自己生命的还原,而是子孙的延续。所以世界上没有任何事是可以绝对还原的,所谓还原,不过是变化的一种,而与以往的形式相似罢了。
以上所说的,是乾卦本身及其变化,一共是八个卦,另外的坎卦、艮卦、震卦、巽卦、离卦、坤卦、兑卦,也都各自变化,其法则相同,共为六十四卦,在此不逐一多作解释了,大家可以对照任何一本《易经》书籍参考研究。
错综复杂的变化
难道说,六十四卦就说清楚世间的一切变化了吗?
不!事情还错综复杂得很哩!
我们仍拿乾卦来说吧,它的第一变成为(女后)卦。
霎天风(女后)。
综:如果把(女后)卦的图,作180度的倒转,则成为:
囗泽天夫,这是(女后)卦的反对卦,又称为综卦。
错:如果把(女后)卦的五阳一阴,变为五阴一阳,则成为:
囗地雷复,这是(女后)卦的正对卦。
一个人到了病的时候,就是剥卦,而剥卦的反对卦就是复卦,复卦岂不就是病体恢复健康了吗!
在六十四卦之中,却有八个卦是没有综卦的,这八个卦就是:乾、坤、坎、离、大过、小过、颐、中孚。
这八卦之中的乾、坤、坎、离,是天地日月的宇宙现象,在任何角度来看,天绝对是天,地绝对是地,太阳与月亮也仍是日月。
后四卦,大过、小过、颐、中孚,是属于人事的,但却是有其不变的性质,所以也没有综卦。
我们看到的错卦与综卦,是属于外在的变化,现在我们再来看一看,事情内在的复杂变化吧!
上爻下为爻,下爻上为互,从字体的形象上也可以看出来这个意思。
以(女后)卦来说,上下外爻不变,只要内部的四爻则成爻互。
互爻如图:
爻 囗—————————————→囗
卦的复杂爻互,即为乾卦,如此错综复杂,看来真与世界上的事与人一模一样了。
辩证法与微积分
对八卦的形成及演变作分析之后,再研究了其错综复杂之卦,才清清楚楚地体会到,从《易经》八卦的立场观察人事是八面玲珑的,是周密合理而客观的。如仅从一个观点来看事情,错误也就绝对不可避免了。孔子忠恕之道的基本精神,也是说因观点不同,凡事也应在他人立场着想。
最有意思的是,有人发现了《易经》这种对事物的道理,哑然失笑说:这就像是西方的辩证法呀!
听到了这种意见,不仅使我想起了一个故事:有一个人认识一个小孩子,一天这人忽然遇见了这个小孩子的祖父,于是就哑然失笑说,你看这个老祖父长得多么像这个小孩子呀!
这真是有趣之极,《易经》已有五千年的历史,辩证法也不过是十八世纪的产物,不知道是我们文化的毛病呢,抑或是我们中国人有些是颠倒着走路呢?
不来慨叹我们这些伏羲、黄帝的子孙也罢!再看看西方那个微积分的发明人吧!
他研究了《易经》,从《易经》“数”的法则中得到很多的启示。《易经》六十四卦有一个方图及一个圆图,但是他把方圆图弄错了,虽然发明了微积分,但他却十分遗憾自己不是中国人,没有把易学弄得太彻底。否则,成就可能更多了。
其实我倒替他庆幸,庆幸此君不是中国人,因为他如果是中国人的话,弄通了《易经》,也绝不会发明微积分,顶多作个易理卜卦的术士而已。
因为学《易经》的人,都是只重“理”的部分,而不重视“数”,真是可叹!
方圆图与气候
先看八卦的方图(见下页),从右下方的乾卦,一条斜线到左上角的坤卦,一共是八个卦,就是八卦中的乾、兑、火、雷、风、水、艮、坤。
而它们的数字就是一、二、三、四、五、六、七、八。
由此方图,可以看到六十四卦中每一卦的“数”。方图所代表的是空间,圆图代表的是时间。
那么圆图是如何排列的呢?
由坤卦为起点,从方图的最上一排开始,将第二排最左边谦卦,接排到第一排的最右边香卦,如此一排排地接下去,而形成一个圆图。
在圆圈的中心,从乾卦到坤卦划一条线,好像是天体银河的位置,而这一圆圈既是代表着时间,一年之中的二十四节气,及十二个月,皆由是而产生。
在圆图中,除掉乾坤坎离代表了天地日月,而不采取为节气之用外,下余六十卦。
每卦代表——六天,共三百六十天,是一年。
五天又为一候,三候为一气,六候为一节。
所以一年有十二个月,二十四节气,七十二候。
这是根据太阳系必然的法则,以卦象说明气候的变化,预知气象由斯产生焉!气象变化深深地影响着人类的一切,医理与气象的关系最为密切。
中医的基本书及其他
大家注意一下,可以发现,今天在地震之后,我们的精神特别好,这是气象变迁所造成的影响,也说明了气象变迁与医理的关系。当然,有时在地震之后,气象的影响,反使我们的精神特别坏。
现在,让我们先谈谈三本书,以便了解中医的发展史,实际上,这三本书,正是中国的医学发展史。
一、《内经》:包括《灵柩》、《素问》两部,是原始的医理学,其中以针灸最为重要。可是《内经》并不仅是一部医学理论的书,它更是一部修养之学;要说起来,应与《四书》并重,列入必读之书,结果被局限入医学的范围,实在有欠正确。
二、《难经》:这是一部讲理气的书,所论的是偏重气脉方面的学问,好似堪舆方面的理气一样,除了看峦头、讲形势以外,还要注重理气。
三、《伤寒论》:这是一部实用医学的书,照我的意思来说,应该算是南方医学的书,因为只有南方才多寒病。所以无论是医理也好,实用医学也好,处处要兼顾到人与宇宙的关系,以及气象对人的关系。这部《伤寒论》,如应用于西北区,有些医法就会有问题。
那么医治北方人的病,应该怎么办呢?
北方多温病,应该注重《温病条辩})才比较合宜。
到了唐朝孙思邈的医学,是纯粹属于道家派的医学,其所著之《千金方》及《千金翼方》二书,亦应列入国人必读,其中涉及了庭园的设计、药草的种植,都与健康、医学有关,它将医学融化在日常生活之中,真是一部妙作。
可爱的巫医
中医是由祝由科起源,其中包括有符咒的应用。
听到符咒两个字,一般人难免都想到了神神鬼鬼,以及迷信的巫医。
事实上,符咒的应用,确是巫医所作的事,巫医不但不可怕,他们还是精神治疗的老祖宗呢!
在上古氏族社会的时代,凡是所有的医生都姓巫,这是一个氏族的姓,巫氏门下出良医,巫医是一个尊称。
巫氏名医,用符咒的方法治疗病人,是一种道地的精神治疗,画符念咒是利用病人对医生的信心,以及病人自身的信心,以达到治病的目的而已。
巫医不是很了不起,很可爱吗?他们哪里是西方漫画中的可怖巫婆呢?
中国的医学,在祝由科以后,讲求的是:一砭,二针,三灸,四汤药,等到了吃药时,已是第四步的医法了。
道家的生命学说
前面说到道家的医学,究竟道家医理是怎样演变出来的呢?让我们先看道家的生命变化图吧!
乾卦是阳能,是生命的开始,乾卦的内卦是怀胎时期,外卦代表了出生后至十六岁(女十四岁)。从这个表上,我们可以看到,男子十六,女子十四以后,就进入后天的生命。
《内经》上说,女子二七天癸至,即十四岁开始了后天的生命。
此后,在男十七,女十五岁即进入(女后)卦,每八年(女七年)阳爻变阴,变为另一卦,为辶豚,为否,为观,为剥。
剥卦尽头,男子五十六岁,女子四十九岁,那时的男女,虽然活着,但已是游魂的状态,按现在西方的生理学,是更年期,按道家的学说,生命已是最后的一阳将尽的边缘了。
如趁一阳未尽的时候,也可以说趁炉中的火尚有星点余存,赶快设法修炼,还可以有转机,请看道家的另外一图,修道的升华吧!
道家的修法,就是依照宇宙间自然法则的道理,配合了药物。
在《内经》和《黄庭内景经》中,提到的有上药三品,是精气神。就是用自己的力量,改变自己的身体,一阳来复,生气就有了。
继续的努力,变为二阳四阴,再进步为三阳三阴,最后达到乾卦,恢复为纯阳之体,成为原始的青春状态。
如果已经到了坤卦的年龄,不是一切都完了吗?绝对不是,不过,我们确实要加倍的努力,才能恢复“一阳来复”的局面。
可笑的采阴补阳
道家修身的学说,有一句是:取坎填离。
坎中满、离中虚,坎卦中间为阳爻,离卦中间为阴爻。
如果把离卦中间的阴爻,易之以坎卦中间的阳爻,离卦就变为三爻皆阳而为乾。修道的目的是反本归原为乾卦,所以就形成了取坎填离的说法。
岂知有些一知半解的人,以坎为阴,离为阳,就把取坎填离,解释为采阴补阳。
我们从《易经》的卦象,

周易卦象图六十四卦,易经六十四卦卦象图

提起周易卦象图六十四卦,大家都知道,有人问六十四卦卦象图,另外,还有人想问周易除了八卦图还有什么图,你知道这是怎么回事?其实六十四卦与五行的关系?下面就一起来看看六十四卦卦象图,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周易卦象图六十四卦

1、周易卦象图六十四卦:六十四卦卦象图

你怎么这么抠咧,分都没有·`~“

2、周易卦象图六十四卦:周易除了八卦图还有什么图

benxixiaoliang:你好。六十四卦图文详解。

太极生两仪:鱼

两仪生四象:太阳(朱雀)、太阴(玄武)、少阳(青龙)、少阴(白虎)。

伏羲六十四卦横图(先天六十四卦横图)、伏羲六十四卦方圆图、伏羲六十四卦圆图(先天六十四卦圆图)

文王六十四卦卦序图洛书鸡卦吉凶图解。

则洛书列卦图

则河图画卦图

后天八卦图

后天卦配洛书之数图

后天六十四卦方位图

还有后世衍生关于五音、六律、数学(勾股弦图)、中医五运六气图等。鸡骨卦卦象全解图片。

3、周易卦象图六十四卦:六十四卦与五行的关系?

你看元素周期表,最外层是2个电子或者7个电子的物质最活泼

你看五行,火最活泼。

周易中,二七为火。并不是真的火,而是像火一样。

自然而已,金木水火土是5个形容词,形容不同数字的特点。

64卦就是二进制下的64个数字。总结了他们的特点。五行是懒人发明的,比64个特点好记。鸡卦骨三签卦图。

六十四卦名

乾为天,天风姤,天山遯,天地否,风地观,山地剥,火地晋,火天大有(乾宫八卦皆属金)。

坎为水,水泽节,水雷屯,水火既济,泽火革,雷火丰,地火明夷,地水师。(坎宫八卦皆属水)。

艮为山,山火贲,山天大畜,山泽损,火泽睽,天泽履,风泽中孚,风山渐(艮宫八卦皆属土)。

震为雷,雷地豫,雷水解,雷风恒,地风升,水风井,泽风大过,泽雷随(震宫八卦皆属木)。

巽为风,风天小畜,风火家人,风雷益,天雷无妄,火雷噬嗑,山雷颐,山风蛊(巽宫八卦皆属木)。

离为火,火山旅,火风鼎,水火未济,山水蒙,风水涣,天水讼,天火同人(离宫八卦皆属火)。

坤为地,复,地泽临,地天泰,雷天大壮,泽天夬,水天需,水地比(坤宫八卦皆属土)。

兑为泽,泽水困,泽地萃,泽山咸,水山蹇,地山谦,雷山小过,雷泽归妹(兑宫八卦皆属金)。62卦卦象图。

六十四卦与五行的关系?

4、周易卦象图六十四卦:64卦,卦名及卦象

你是六十四卦都要吗?

5、周易卦象图六十四卦:《周易》六十四卦卦画是怎样的?

《周易》共六十四卦,每卦的内容包括卦画、卦词、爻题、爻辞。六十四卦共爻,但为首的两卦乾和坤各多一爻,所以共条爻辞。

八卦依太极而成,号两两相重,构成了《周易》六十四卦卦画,为了区分八卦之卦和六十四卦之卦,后人称八卦为“经卦”,称六十四卦为“别卦”。

因此,任意两个经卦相重叠可以得一别卦。六十四卦是由八经卦相重而成。故从卦画看,一别卦由两经卦组成:居下部分称内卦,另一部称。64卦卦象分析。

由于八卦相重成六十四卦,故往往用八卦卦象称呼六十四别卦。八卦最基本的象是8种自然物:乾为天、坤为地、震为雷、巽为风、艮为山、兑为泽、坎为水、离为火。

以上就是与六十四卦卦象图相关内容,是关于六十四卦卦象图的分享。看完周易卦象图六十四卦后,希望这对大家有所帮助!

展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