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生肖排座次主要写了什么

十二生肖排序是怎样的?

属牛虎兔龙蛇马羊猴鸡狗猪

十二生肖排名的故事

传说十二生肖本来是没有老鼠的,老鼠是抢了猫的位置。详细传说故事如下:

传说有一天玉皇大帝要排十二生肖,定下了牛、虎、兔、龙、蛇、马、羊、猴、鸡、狗、猪、猫。玉皇大帝让他们第二天来排名次。那时猫和老鼠是好朋友,猫对老鼠说:“明天你要早点喊醒我,我是十二生肖之一,明天我要上天排名次。”老鼠满口答应了。

第二天,老鼠早就醒了,他没有喊醒猫,而是自己上天了。那时刚好到排名次的时候,玉皇大帝按牛、虎、兔、龙、蛇、马、羊、猴、鸡、狗、猪、猫的顺序排了十二生肖。

玉皇大帝问动物们有没有意见,惟有老鼠提出了异议:“我认为不应该选猫,他一点也不尊重您。您瞧,他现在还在睡觉呢,根本不把您要排十二生肖的事放在眼里。”

玉皇大帝一看,猫果真在睡觉!他勃然大怒,一气之下,他决定永远不允许猫再上天。同时,他让老鼠顶替猫的位置。

老鼠又说话了:“我一定要排在第一位!”“为什么?难道你的贡献比牛还大吗!”“人们都认为我比牛大多了。”

玉皇大帝没有办法,只好让人们来评判。人间到云端的人都说:“呵!好大的牛啊!”接着,他们看到了站在牛头上的老鼠,都说:“好大的老鼠!竟然比牛还大!”玉皇大帝只好让老鼠排在第一位。

十二生肖起源

木星十二年运行一周天,从木星位置可确定年度支序。《玉函山房辑佚书》认为每十二年,“三岁穰,三岁毁,三岁康,三岁旱”,另说是“天下六岁一穰,六岁一康,几十二岁一饥”。

植物兴衰和动物生活环境存在周期,食草动物(鼠、牛、马、羊)和肉食杂食动物在不同年份的生活条件大不相同,不同年份出生的人如能模仿当年生长旺盛的动物,从而形成生肖动物,以此推定动物兴衰与木星年有关,十二生肖和十二辰相统一。

十二生肖排位的故事。

好多版本
其中,汉族民间故事说:
当年轩辕黄帝要选十二动物担任宫廷卫士,猫托老鼠报名,老鼠给忘了,结果猫没有选上,从此与鼠结下冤家。大象也来参赛,被老鼠钻进鼻子,给赶跑了,其余的动物,原本推牛为首,老鼠却窜到牛背上,猪也跟着起哄 ,于是老鼠排第一,猪排最后。虎和龙不服,被封为山中之王和海中之王,排在鼠和牛的后面。兔子又不服,和龙赛跑,结果排在了龙的前面。狗又不平,一气之下咬了兔子,为此被罚在了倒数第二。蛇、马、羊、猴、鸡也经过一番较量,一一排定了位置,最后形成了鼠、牛、虎、兔、龙、蛇、马、羊、猴、鸡、狗、猪的顺序。传说故事虽不是对问题的科学解释 ,但它却体现了人们希望对十二生肖的选择做出解释的愿望。

十二生肖中的动物是如何选定和排序的?

现在一说到十二生肖,我们都会背:“子鼠、丑牛、寅虎、卯兔、辰龙、巳蛇、午马……”然而在我们现有的文献中,从未正式记载过十二生肖的选定和排序原因,但根据已有的文献,可以确定的是至少在秦代就已经有了十二生肖的说法,只不过和我们现在所知的十二生肖动物和排序都不太一样。到了东汉时期,十二生肖的说法基本定型,无论从动物的选择还是排序上,和我们现在所知的十二生肖都完全一致了。十二生肖动物的选择和排定虽不见于文献记载,不过在民间却流传着不同的说法。

    其中有三种说法最为大家熟悉。第一种就是动物赛跑排座次的传说,这个传说因为戏剧性最强,所以流传最广。说的是当年轩辕黄帝要选十二种动物担任宫廷卫士,为了公平起见,于是决定让所有动物来一次赛跑,然后按照动物到达的先后来排序。而这中间还发生了很多插曲,比如牛和老鼠起得最早,牛儿好心让老鼠坐在自己背上,快到终点时,老鼠却一下子先窜了出去,得了第一。

    第二种说法认为,这是根据中国古代的阴阳观念和奇偶数决定的。古人认为数字排序也有阴阳,奇数为阳,偶数为阴,阴阳要搭配,正如奇偶要搭配一样。老鼠的足趾比较奇特,前足四趾,后足五趾,奇偶同体,无法按上述原则安排,于是就把老鼠排在了首位。在老鼠后面依次排列的是:牛(四趾)、虎(五趾)、兔(四趾)、龙(五趾)、蛇(无足同偶数)、马(一趾)、羊(四趾)、猴(五趾)、鸡(四趾)、狗(五趾)、猪(四趾)。这种将动物脚趾数和阴阳观念相配的说法,是个创新,但是并不能科学解释某些动物之间的排序问题,比如,牛、兔同为四趾,同为偶数,那牛为什么要排在兔的前面。

    第三种说法则将日常观察到的动物活动习性和一天中的十二时辰相结合,这样地支和生肖的配属关系也得到了解释。在古代,用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来记录一天十二个时辰(一个时辰为两个小时)。子时为晚上11点到凌晨1点,传说人们发现这一时间,老鼠最为活跃;丑时为凌晨1点到3点,这是牛在反刍的时间(一说牛习惯夜间吃草,农家常在深夜起来挑灯喂牛,故称“丑牛”);寅时为凌晨3点到5点,这是老虎开始到处游荡觅食、最凶猛的时候;卯时是早上5点到7点,是月亮(也称玉兔)还在照耀大地的时间(一说天刚亮,兔子出窝,喜欢吃带有晨露的青草,故为“卯兔”);辰时是上午7点到9点,是传说中龙行雨的时刻(一说此时一般容易起雾,传说龙喜腾云驾雾,又值旭日东升,蒸蒸日上,故称“辰龙”);巳时是上午9点到11点,是蛇伏在草中不出来伤人的时候(一说此时大雾散去,艳阳高照,蛇类出洞觅食,故称“巳蛇”);午时是上午11点到下午1点,这时太阳当头,阳气刚生,而马是属“阳”的动物(一说古时野马未被人类驯服,每当午时,四处奔跑嘶鸣,故称“午马”);未时是下午1点到3点,传说羊吃了未时的青草,草根的再生能力则愈来愈强,故属羊(一说此时是放羊的好时候);申时是下午3点到5点,这是猴子最喜欢啼叫的时间;酉时是下午5点到7点,这是黄昏来临的时间,此时鸡开始进窝;戌时是晚上7点到9点,这时进入黑夜,狗开始为主人守夜;亥时是晚上9点到11点,此时夜深人静,是猪睡得最熟香的时候(一说夜深人静的亥时,能听见猪拱槽的声音,故称作“亥猪”)。

     南北朝至宋代,墓葬中随葬代表“十二地支”的十二生肖俑的现象较为普遍,放置于墓室四周或墓室之外,代表不同方位,作为各方位避邪压胜之用。当时的艺术家让各种兽站立于地,给它们穿上交领宽袖长袍,双手拱于胸前或双手捧物,一副文士气派。图中石像现藏于首都博物馆。

    这三种说法中,似乎最可信的就是第三种说法,也许百姓正是在和动物接触的过程中,对动物有了较深入的了解,才发明了将地支和动物联系起来的纪年方式。不管事实到底是怎样,这些说法却都体现了民间百姓丰富的想象力以及对现实世界的朴素认识。

传说中十二生肖的座次是怎样排定的?

据说混沌初分的时候,玉皇大帝下令召集天下动物。按子、丑、寅、卯、辰、已、午、未、申、西、戌、亥十二地支来排座次。消息传来了,猫和老鼠也要去应选。猫有个贪睡的毛病,便叮嘱好友老鼠,次日五更叫醒它一同上天。但老鼠嘴上答应,第二天一早却独自悄悄上了天庭。却说这时灵霄宝殿里早已禽兽云集,玉帝便从中挑了龙、虎、牛、马、羊、猴、鸡、狗、猪、兔、蛇、鼠十二种水陆兽类,指定由黑猪负责同大家商量安排次序。起先,大家一致推选温和宽厚的黄牛居首位。可是缩在墙角的老鼠却钻出来抗议:“论大要数我大,不信,我可以与老牛到街头请人评判。”老牛和老鼠来到街上后,人们果然纷纷惊叹:“好大的老鼠!”对硕大的黄牛却犹如未见。于是,黑猪作主,把老鼠列为老大,黄牛列为老二。老虎和苍龙气得咆哮起来,众首领忙向它们朝拜,推选老虎为山中之王,苍龙为海中之王。苍龙还向公鸡借了“鸡角”以此炫耀。

这时野兔又跳出来了:“嘿嘿!论长相我比老鼠强,论个子我比老鼠还大,我又是山大王的护卫,理应排在大王前面!”苍龙听了大怒,就要与兔子赛跑,让猎狗做裁判。猎狗选了一条遍生荆棘野藤的小道作为跑道。苍龙虽飞得快,无奈角被野藤挂住,一时摆脱不开,竟被兔子跑到前头。于是,黑猪便把兔子排在龙前虎后。

苍龙失败后,经常抱怨那对借来的“鸡角”拖累了它,公鸡听到后又后悔又伤心,想向苍龙要回那只角,但苍龙却不肯还它,推脱说:“角虽无用,却壮声势。还你不难,要等日出西山月下东海。

太阳哪会从西山升起?但天真的公鸡信以为真,从此天不亮就起来,盼望太阳从西山出来,并向着东海呼叫:“龙哥哥,角还我——”公鸡无角又无能,也被排在后头。

再说猎狗去给野兔贺喜,同时又表功说:“如不是我选这样的跑道,哪有你今天的胜利?”谁知兔子不领情:“我是靠自己的本领取胜的!。”猎狗气得大叫:“你说你有本事取胜,那我们也比试比试!”比赛开始,猎狗不一会儿就撵上了野兔,还想一口咬死它。这下,可违反了公平竞赛的原则,为此猎狗受了处分,被排在最后。

还剩猴、蛇、马、羊几位没有揭晓。黑猪说:“猴弟是陆上的杂耍大王,蛇弟是水中的泅渡能手,你俩谁先谁后?”猴、蛇谁都不肯居后,于是青蛇邀了红马,猴子邀了山羊,让它俩帮助自己进行比赛。

比赛开始后,青蛇穿着红马帮助做的龙衣,用滑行代替步行,既轻捷又美观。山羊呢,嫌猴子整天蹿上跳下踩坏了青草,就不肯帮它。青蛇一会儿在树枝上盘卷如藤,一会儿在水面上滑行如梭。一会儿昂起头颅,只用尾尖着地表演着各种杂技。动物们连连喝。猴子攀松枝荡秋千,也很成功。当表演到“倒挂竹帘”时,猴子用尾尖卷在树枝上,头朝下做起各种惊险动作。这时不知谁喊了一声:“猴子屁股着火了!”大家都哄笑起来,猴子见大家取笑自己的红屁股,忙用尾巴去遮盖,忘了自己是靠尾巴挂在空中的呢,“扑通”一声就摔倒在地上。这样,青蛇和红马就排在前头,山羊和猴子排在了后头。

给大家排完了座次,黑猪大笔一挥,把自己填在了第一位。黑猪将座次表交到玉帝手里。玉帝接过座次表,看了一眼,对黑猪这一做法很生气,冷笑一声后说:“猪卿真是不可貌相啊!你私心太重了!”便提笔把黑猪改成最后一名。于是十二种动物便按照十二地支的顺序排定,即子鼠、丑牛、寅虎、卯兔、辰龙、已蛇、午马、未羊、申猴、西鸡、戌狗、亥猪。而猫待它醒来已经迟了,便被排除在十二生肖之外了。因此,猫从此怨恨老鼠,见了老鼠就要追它。咬它、吃掉它。

十二生肖的排列顺序是什么?各生肖都代表什么含义?

十二生肖是由十一种源于自然界的动物即鼠、牛、虎、兔、蛇、马、羊、猴、鸡、狗、猪以及传说中的龙所组成,用于记年,顺序排列为子鼠、丑牛、寅虎、卯兔、辰龙、巳蛇、午马、未羊、申猴、酉鸡、戌狗、亥猪。
长期以来,不少人将东汉唯物主义思想家王充的名著《论衡》视为最早记载十二生肖的文献。《论衡·物势》载:“寅,木也,其禽,虎也。戌,土也,其禽,犬也。……午,马也。子,鼠也。酉,鸡也。卯,兔也。……亥,豕也。未,羊也。丑,牛也。……巳,蛇也。申,猴也。”以上引文,只有十一种生肖,所缺者为龙。该书《言毒篇》又说:“辰为龙,巳为蛇,辰、巳之位在东南。这样,十二生肖便齐全了。
《周礼·春官·冯相氏》载:“掌十有二岁,十有二月,十有二辰,十日,二十八星之位,辨其叙事,以会天位。”时间的分割以十二累进,一纪十二年,一年十二个月,一日十二时辰。
《国语·晋语四》载:“黄帝之子二十五宗,其得姓者十四人,为十二姓。”甚至天子妻妾也有“十二女”之说。
《后汉书·荀爽传》:“故天子娶十二妇,天之数也;诸侯以下各有等差,事之降也。”
近年,在神农架地区发现了汉族创世史诗《黑暗传》,其中有一个讲述干支来历的故事:“开天辟地之初,玄黄骑着混沌兽遨游,遇到女娲。女娲身边有两个肉包,大肉包里有十个男子,小肉包里有十二个女子。玄黄说:‘这是天干革命地支神,来治理乾坤的。’于是,为他们分别取名,配夫妻,成阴阳。男的统称天干,女的则为地支。”这一创世神话故事,讲干支,讲玄黄神、女娲神,讲乾坤阴阳,将干支的“身世”推溯得十分久远。
古代历来以天为主、地为从。十天干又叫十母,对应的十二地支则别称十二子。汉代蔡邕《月令章句》:“大桡采五行之情,占斗纲所建,于是始作甲乙以名日,谓之干;作子丑以名月,谓之支。干支相配,以成六旬。”大桡是黄帝时代的大臣,这里的配成六旬,即六十甲子,取了天干十和地支十二的最小公倍数。干与支按顺序相配合,由甲子乙丑……一直排至癸亥为第六十对,正好干、支均用最末一位,再排便是重由甲子开始,这一循环称为一个甲子。其中,每个天干出现六次,每个地支出现五次。
十二生肖的产生,有着天文学的背景。在原始时代,先民们体验着寒暑交替的循环往复。
宋代洪皓《松漠纪闻》载:“女真旧绝小,正朔所不及,其民皆不知纪年,问则曰‘我见青草几度矣’,盖以草一青为一岁也。”
宋代孟珙《蒙鞑备录》也记:“其俗每草青为一岁,有人问其岁,则曰几草矣。”
后来,又有观天者发现月亮盈亏周期可以用来丈量岁的长短,发现十二次月圆为一岁,这一发现,是初期历法最精度的成果之一,“十二”便视为传达天意的“天之大数”。天干需地支为伴,日月相对,天地相对,就非“十二”莫属了。子鼠丑牛……戌狗亥猪。天下动物很多,古人为何选择了这十二种动物为属相?
清代刘献《广阳杂记》引李长卿《松霞馆赘言》:
“子何以属鼠也?曰:天开于子,不耗则其气不开。鼠,耗虫也。于是夜尚未央,正鼠得令之候,故子属鼠。
地辟于丑,而牛则开地之物也,故丑属牛。
人生于寅,有生则有杀。杀人者,虎也,又寅者,畏也。可畏莫若虎,故寅属虎。
犯者,日出之候。日本离体,而中含太阴玉兔之精,故犯属兔。
辰者,三月之卦,正群龙行雨之时,故辰属龙。
巳者,四月之卦,于时草茂,而蛇得其所。又,巳时蛇不上道,故属蛇。
午者,阳极而一阴甫生。马者,至健而不离地,阴类也,故午属马。
羊啮未时之草而茁,故未属羊。
申时,日落而猿啼,且伸臂也,譬之气数,将乱则狂作横行,故申属猴。
月出之时,月本坎体,中含金鸡之精,故本属鸡。
亥时,猪则饮食之外无一所知,故亥属猪。”
另一种说法,十二生肖的选用与排列,是根据动物每天的活动时间确定的。
我国至少从汉代开始,便已经根据太阳升起的时间,将一昼夜区分为十二个时辰并采用十二地支计时法来记录这十二时辰(大时),每个时辰相当于两个小时,这样一昼夜便是现在所称的二十四小时。
夜晚十一时到凌晨一时是子时,此时老鼠最为活跃。
凌晨一时到三时,是丑时,牛正在反刍。据说也是牛开始耕田的时刻。
三时到五时,是寅时,此时老虎到处游荡觅食,最为凶猛。
五时到七时,为犯时,这时太阳尚未升起,月亮还挂在天上,此时玉兔捣药正忙。人间的兔子也开始出来觅食。
上午七时到九时,为辰时,这正是神龙行雨的好时光。
九时到十一时,为巳时,蛇开始活跃起来。
上午十一时到下午一时,阳气正盛,为午时,正是天马行空的时候。
下午一时到三时,是未时,羊在这时吃草,会长得更壮。
下午三时到五时,为申时,这时猴子活跃起来。
五时到七时,为酉时,夜幕降临,鸡开始归窝。
晚上七时到九时,为戌时,狗开始守夜。
晚上九时到十一时,为亥时,此时万籁俱寂,猪正在鼾睡。
关于十二生肖的排列,还有各种传说,这类故事,或似开心解闷的笑谈,或似贬恶扬善的寓言,文学成分较浓。但是,生肖座次的排定,决非一朝一夕,也不是一代人所能完成的。最初未必就是一次提名十二种,也许只有四五个,也许曾有过超额的局面,后来优胜劣汰,定额定员并定位了,一直传至今日。

展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