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十二生肖里有龙没有猫

十二生肖中为什么没有猫呢?

鼠在十二生肖中属于首位,与十二地支中配属“子”,故一天十二时辰中之子时又称“鼠时”。
据说,在很早很早以前,生肖这件事归四大天王掌管,当年执事的天王姓什么,那一年出生的人就属什么。后来,四大天王回归天宫镇守南天门,玉皇大帝就决定挑12种动物代表人间生肖,并赐封为神。为体现公平原则,玉帝下令,在规定的日子,人间的动物都可以到天宫应选,并且以动物们赶到天宫的先后作为排名次的顺序,只取最先赶到的前十二名。
那时,鼠和猫是一对好朋友,他们约定一同到天宫去争取当生肖,并约定到时老鼠来叫猫一同出发。可是,机灵的小老鼠想,人间的许多动物都比自己漂亮,并且还对人类有用,比如猫念经、兔拜月、狗守屋、龙蛇治水、猴镇山、牛马耕田、猪羊供人食用,自己应当想个法子才能争取到属相。于是,在规定到天宫的那天一早,小老鼠悄悄起来,也没去叫猫,自己偷偷跳上老牛的角中藏起来,想让韧性最好、最勤奋的牛带自己去上天宫去。老牛果然第一个赶到了天宫大门。天亮了,四大天王刚打开天宫门,牛还没有来得及抬蹄,小老鼠从牛角中一跃而下,直奔天宫大殿。尽管玉帝不愿意封这个小小的老鼠为生肖,可是君无戏言,定下的规定不能更改,只好宣布鼠为生肖之首。忠厚老实的牛感到很委屈,为了安慰它,玉皇大帝将牛安排到百家姓里去了,而专门投机取巧、损人利己的鼠却没有进得百家姓。
猫在家等了半天,不见鼠的影子,只好自己赶去天宫,由于等待老鼠耽误了时间,等猫赶到天宫时,十二生肖的名额早已排满,没有猫的份儿了。从此,猫恨透了老鼠,一见到它就扑去咬,以泄心中之愤。而老鼠呢,也觉得有些对不起猫,见到猫就逃。因此,直到今天,猫和老鼠还是死对头。
人们也觉得老鼠这生肖之首来得不怎么光明正大,便对老鼠失去了好感,其他动物也疏远了它。于是,老鼠便离开了人和别的家禽家畜,在地下建立了自己的家园,过着独立自主的生活。直至今天,它的子孙也还是生活在地下。这一来反倒免去了和其他动物的纠缠、争斗,所以鼠家族始终昌盛、繁衍不息。
传说虽如此,鼠能够扯起“子”的大旗,靠的是鼠的特长:咬。这一说法来自“鼠咬天开”的传说——天地未分之际,混沌一团,日月无光,是鼠将混沌咬破,使得天地分,乾坤定,日升月落,才有人的诞生。建此创世奇功,鼠列十二生肖之首,自然是当之无愧的了。
清代刘献廷《广阳杂记》引李长卿《松下馆赘言》以昼夜十二时辰说生肖:“子何以属鼠也?曰:天开于子,不耗其气不开。鼠,耗虫也。于是夜尚未央,正鼠得令之候,故子属鼠。”天开于子夜,老鼠又称耗子,古人讲夜黑混沌之气要耗掉,这正是老鼠“得令之候”,所以子属鼠。

为什么在十二生肖中没有猫,却有莫须有的龙呢?

因为十二生肖应该是在祭雷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也就是说至少是在周之前,但多数人认为是在先秦时代,而且有文字记载是看到东汉王充的《论衡》,已经与现在的象一致。所以说湖北云梦竹简刻的生肖睡虎和甘肃天水的生肖睡虎是先秦时期出土的,把你的马放到沙滩上使人想到秦朝以前就有完善的生肖体系,推断雷声从未停止过,甚至超过了两千年来的三千。


因为古人祭祀天地时,有十二地支(天干地支),而中国的十二生肖是和地支相对应的,所以应该在周朝以前就有了,但史料证明,所以大多认同出土的竹简所刻的时间。再问,怎么会有猫,有龙,先说龙,龙图腾,在氏族时代,中国古代就有,不管是壁画还是出土的像龙的玉器,都说明龙图腾是古人首先想象出来的,它可以飞天,入海,吐水,喷火。





所以雷后将成龙作为帝王崇拜的化身,但从古人避雨和避水的角度来看,将龙作为天地间的神物作为图腾是最早的,例如,据说老鼠偷了黄帝的蜡烛,发现灯芯有毒,于是报告给黄帝。黄帝感谢老鼠,救了他一命,于是把老鼠放在威武凶猛的牛面前,作为第一种动物。




还有一种传说是在赛跑时老鼠趴在牛角上,跳到第一排的末尾,所以是第一,都是传说与自己有关,后来发展到人的年、月、日、时的动物乃至财富、事业、性格、婚姻都磊落,交织在一起,流行于民间。之所以说猫不是生肖,是因为古人不以猫为图腾,而在道教之后,猫多被视为通灵之物,而是阴邪的化身。但巫师出现较晚,或在氏族时代或之后,猫不被视为图腾,所以不列入地支相应属相的原因可能是正确的。

十二生肖里没有猫,这到底是为什么?

十二生肖中不包含猫的原因其实很简单,因为十二生肖文化形成于猫进入中国之前。十二生肖是中国传统民俗文化之一,已经在中国存在数千年。根据相关资料的记载可知,该文化早在中国还未实现大一统的先秦时期便已经出现,只不过当时的内容并不完全与现在一致。学术界就十二生肖文化的出现曾经做出过非常深度的研讨,但是始终没能对它的起源下一个明确定论。

在有关于十二生肖起源的多种说法中,其中有一个说法认为该文化源自于图腾崇拜。远古时期的古人因为对自然界诸多事物尚且处于懵懂阶段,所以他们就将那些自己无法理解的现象统统归类为神迹,将那些比自己强大的动物视为保护神,于是久而久之便诞生了图腾信仰。各部落所信仰的图腾神并不一致,比如说夏族以熊或鱼为信仰,而商族则信仰龙、虎等动物。古人对于动物的崇拜在后续的发展过程中逐渐发展变化,继而出现了十二生肖文化。

众所周知,十二生肖文化中共包含了十二种动物,而这十二种动物都是人们非常熟悉的。十二生肖中的动物除了“龙”之外都是日常生活中真实存在的,而“龙”这种动物虽然不存在却也是古人非常熟知的。现如今的十二生肖系统是在东汉时期便已形成的,而猫这种动物却是直到唐朝时期才被引入中国。

从东汉到唐朝这段时间里,十二生肖文化早已深入到百姓的日常生活当中。再加上,唐朝时期猫刚刚被引入中国时其受众范围也是比较小的,所以百姓对于这种动物的认知度并不高。反观十二生肖中的那十二种动物,每一种都是古人非常熟悉的。除此之外,十二生肖文化中的动物并不是随便选的,每一种动物都有其独特的象征寓意,而猫对于古人来说并不具备这方面的特性。所以作为后来者外加外来者的猫想要“中途插队”到十二生肖之中是不太可能的。

虽说中国的十二生肖中并不包含猫,但是越南的十二生肖却是有猫的。越南的十二生肖文化其实是从中国引进的,它之所以没有与中国的十二生肖保持一致是因为当时越南国内并没有兔子这种动物,所以只能以猫代兔。除了这种说法之外,也有说是因为越南人不小心把“卯兔”听成了“猫”。

为什么12生肖里没有猫?

十二生肖的由来流传着一个神话传说:
说玉皇大帝想选出12种动物作为代表,然后他就派神仙下凡跟动物们说了这件事,又定了时间在卯年卯月卯日卯时到天宫来竞选,来的越早的排的越吞靠前,后面的排不上。而那个时候的猫和老鼠还是好朋友。猫爱睡觉但他也想被选上,所以就叫老鼠到时候叫他。可是老鼠一转头就忘记了。老鼠去找老牛,说他起得早跑得快,叫牛到时候带带他。老牛答应了。
那个时候的龙是没有犄角的,而鸡是有犄角的。龙就跟鸡说,鸡已经很漂亮了,用不着犄角,叫鸡借他。鸡一听龙的奉承,很高兴,就把犄角借给了龙,并叫龙竞选后记得按时还他。龙满口答应了。
到了卯年卯月卯日卯时,众动物纷纷赶向天宫,而猫还在睡觉 。
鼠坐在牛的背上。到达天庭后,老鼠“蹭”的一跳。玉皇大帝就说老鼠最早到达,让老鼠排第一;老牛排第二;老虎也随后到了,排第三;兔子也到了,排第四;龙来得很晚,但他个儿大,玉皇大帝一眼就看到了他,并看他这么漂亮,就让他排第五,还说让他的儿子排第六,可龙很失望,因为他儿子今天没来。这时后面的蛇跑来说:“他是我干爸我排第六!我排第六!”蛇就这么排了第六;马和羊也到了,他俩你让我我让你的:马兄你先,羊兄你先,他们推来推去的,玉皇大帝看他们这么有礼貌,就让他们排了第七第八;猴子本来排三十几的,可是他凭自己会跳,就拉着天上的云朵跳到了前面,排到了第九;接着鸡狗猪也纷纷被选上。
竞赛结束后猫才醒来,老鼠刚回家就被猫满世界的追……
竞赛结束后龙来到大海边,看到有犄角的他比以前漂亮多了,就不准备还鸡了。为了躲鸡,他从此就消失在人间,而鸡很气愤于是他从此以后天天一大早的起来对着大海喊:快还我!快还我!母鸡就喊:快还他!快还他!小鸡也叫:还!还!
关于十二生肖的由来,历史上的记载是:我国自帝舜时代就开始使用天干十个符号和地支十二个符号相配合的“干支纪年法”。以动物纪年的方法最初起源于我国古代西、北部从事游牧的少数民族中。《唐书》载:“黠戛斯国以十二物纪年,如岁在寅,则曰虎年。”清代著名考据学家赵翼在《陔馀丛考》中考证云:“益北狄俗初无所谓子、丑、寅、卯之十二辰,但以鼠、牛、虎、兔之类分纪岁时,至汉时呼韩邪(单于)款塞人居五原,与齐民相杂,浸寻流传于中国,遂相沿不废耳。”
十二生肖最早见于世界上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诗经·小雅·车攻》曰:“吉日庚午,既差我马。”又见于《礼记·月令·季冬》:“出土牛,以送寒气。”十二生肖之说,究竟产生于何时?有史料云:它最晚应形成于汉代。其依据是东汉王充《论衡·物势篇》云:“寅,木也,其禽,虎也。戌,土也,其禽,犬也。”又云:“午,马也。子,鼠也。酉,鸡也。……申,猴也。”共提出十一种生肖名。加上东汉赵晔《吴越春秋》中有“吴在辰,其位龙。”恰好补上了“辰龙”,而成全了十二生肖。可见在东汉十二生肖已经形成。至于十二生肖的使用,至少在南北朝时代就已经出现。北史《宇文护传》记载了宇文护的母亲写给他的一封信,内容是:“昔在武川镇生汝兄弟,大者属鼠,次者属兔,汝身属蛇。”由此可见当时民间已普遍使用十二生肖记录人的生年了。
但是,在20世纪70年代中期,即1975年12月间,在湖北云梦睡虎地第11号秦墓的出土文物中,发现了上千支竹简。其中《日出·盗者》清楚地记载着用生肖占卜盗贼相貌特征的文字。这一奇迹的出现,证明了在春秋战国时代就使用十二生肖了。因为第十一号秦墓,据考证葬于始皇帝三十年,即公元前217年。有人说:我们的祖先用生肖纪年,远在秦始皇称帝之前就开始了,而且具体地指出“始于夏,流传于商周。”但如何引证,恐尚待史学和文物学者进一步探究了。
我国古代南北朝不仅使用十二生肖纪年,而且出现了沈炯创作的《十二属诗》:
鼠迹生尘案,牛羊暮下来。
虎啸坐空谷,兔月向窗开。
龙阴远青翠,蛇柳近徘徊。
马兰方远摘,羊负始春栽。
猴栗羞芳果,鸡砧引清怀。
狗其怀屋外,猪蠡窗悠哉。
这首诗在首字按序嵌入了十二生肖名,且突出了每种动物的生性特点,起到画龙点睛之作用。
明朝大学者胡俨撰写的十二生肖诗,不仅依次嵌入生肖名,而且一名一典,颇有情趣。诗云:
鼷鼠饮河河不干,牛女长年相见难。
赤手南山缚猛虎,月中取兔天漫漫。
骊龙有珠常不睡,画蛇添足适为累。
老马何曾有角生,羝羊触藩徒忿嚏。
莫笑楚人冠沐猴,祝鸡空自老林邱。
舞阳屠狗沛中市,平津放豕海东头。
首句“鼷鼠”即水鼠。二句的“牛女”即民间牛郎织女的传说。五句的“骊龙”是龙的一个种类,其颏下有宝珠一颗,故谓之骊龙。八句的“羝羊”即公羊,“触藩”指羊角触篱笆。十一句的“舞阳”指汉高祖刘邦封名将樊哙为舞阳侯,他曾在江苏沛县以宰狗为生。最后一句是指汉武帝丞相公孙弘,当年曾在东海放过猪。
十二生肖的来历与传说
从文献记载来看,黄帝时代就有十二地支,它跟白羊、金牛、双子、巨蟹等十二星座有关,最早的十二地支、十二星座都代表着每年十二个不同的月令、节令。殷商时期发明了甲、乙、丙、丁等十个计算与记载数目的文字,后来研究命理的人把它称为天干,并使之与地支结合运用,如甲子、乙丑等,用于计年、月、日、时。
相传以十二种动物取代十二地支,来代表十二个月令,是汉朝东方朔的杰作。有明确记载的是东汉王充所写《论衡》中的《言毒篇》,他提到了十二种动物的名称。用十二生肖来计年,也起于东汉。清朝赵翼所著《陔余从考》也指出这一史实。至于为什么要选定十二种动物作标志,最早可能与图腾有关。古代各部落都选一种特别惧怕或特别喜爱的动物,以其图案作为本部落标志。宋代洪巽的《旸谷漫泉》、明朝郎瑛的《七修类稿》等对此都作了解释。另外佛经《大集经》记有十二生肖轮流游行的故事,但其中无虎而有狮子,因此有人认为,十二生肖是由古印度传入中国的,以虎代狮,可能与中原不产狮有关。
也有人认为,十二生肖首先出现于记时。一昼夜是二十四小时,古代天文学家将昼夜分为十二时辰。同时他们在观天象时,依照十二种动物的生活习惯和活动的时辰,确定十二生肖。夜间十一点至次日凌晨一点,属子时,正是老鼠趁夜深人静,频繁活动之时,称“子鼠”。凌晨一点至三点,属丑时。牛习惯夜间吃草,农家常在深夜起来挑灯喂牛,故称“丑牛”。凌晨三点至五点,属寅时。此时昼伏夜行的老虎最凶猛,古人常会在此时听到虎啸声,故称“寅虎”。清晨五点至七点,属卯时。天刚亮,兔子出窝,喜欢吃带有晨露的青草,故为“卯兔”。早晨七点至九点,属辰时。此时一般容易起雾,传说龙喜腾云驾雾,又值旭日东升,蒸蒸日上,故称“辰龙”。上午九点至十一时,属巳时。大雾散去,艳阳高照,蛇类出洞觅食,故作“巳蛇”。中午十一点至一点,属午时。古时野马未被人类驯服,每当午时,四处奔跑嘶鸣,故称“午马”。午后一点至三点,属未时。有的地方管此时为“羊出坡”,意思是放羊的好时候,故称“未羊”。下午三点至五点,属申时。太阳偏西了,猴子喜在此时啼叫,故为“申猴”。下午五点至七点,属酉时。太阳落山了,鸡在窝前打转,故称“酉鸡”。傍晚七点至九点,属戌时。人劳碌一天,闩门准备休息了。狗卧门前守护,一有动静,就汪汪大叫,故为“戌狗”。夜间九点至十一点,属亥时。夜深人静,能听见猪拱槽的声音,于是称作“亥猪”。就这样,一天的时辰和动物搭配就排列了下来:子鼠、丑牛、寅虎、卯兔、辰龙、巳蛇、午马、未羊、申猴、酉鸡、戌狗、亥猪。后来人们把这种纪时法用于纪年,就出现了十二生肖。
对十二种动物配十二时辰,还有一类似的说法。据说天地生成于子时,生之初,没有缝隙,气体跑不出来,物质无法利用,被老鼠一咬,出了缝隙,才使气体跑出来,物质便能利用了。老鼠有打开天体之神通,子时就属鼠了。老鼠打开了天地之缝,牛便出来耕耘在地,于是丑时就属牛了。传说人生于寅,“寅”字有敬畏之意,古时人最怕老虎,寅时便属虎了。卯时已经进入清晨,但太阳还没有出来,照亮大地的还是月亮,而月宫中唯一的动物是“玉兔”,于是卯时便属兔。传说辰时正是群龙行雨的时候,此时自然属龙了。蛇善于利用草掩藏其行踪,据说巳时蛇不在人行走的路上游动,不能伤人,所以巳时属蛇。午时阳气达到极限,阴气刚欲产生,马跑离不开地,是属阴类动物,故午时属马。传说羊吃了未时的草,并不影响草的再生,未时就属羊了。申有“伸”的意思,而猴子最善于伸屈攀登,故申时属猴。本时鸡开始归窝,此时当属鸡。戌时天渐渐黑了,狗开始“工作”,看家望门护院,这时就属狗。亥时已入夜,万物寂静,天地混沌,而猪和天地混沌一样,除“吃”以外一无所知,亥时自然就属猪了。
《法苑珠林》引《大集经》言十二生肖由来曰:“阎浮提外,四方海中,有十二兽,并是菩萨化导。人道初生,当菩萨住窟,即属此兽护持、得益,故汉地十二辰依此行也。”又云:“其所以分配之义,则《旸谷漫录》言之颇详。据之,子、寅、辰、午、申、戌俱阳,故取相属之奇数以为名的鼠、虎、龙、猴、狗皆五指,而马单蹄也;丑、卯、巳、未、酉、亥属阴,故取相属之偶数以为名的牛、羊、鸡、猪皆四爪,兔两爪,蛇两舌也。”据此,十二种动物按足趾奇偶排列为:牛四趾,为偶;虎五趾,为奇;兔四趾,为偶;龙五趾,为奇;蛇无趾却两舌,为偶;马一趾(单蹄),为奇;羊四趾,为偶;猴五趾,为奇;鸡四趾,为偶;狗五趾,为奇;猪四趾,为偶;十二种动物中,只有鼠最特殊,前足为四趾,为偶;后足五趾,为奇。这样,原是奇、偶全占,因此就排在了十二种动物首位了...

猫为什么没进12生肖?

十二生肖开始排列之前有一个大会,各种动物慕名而来,猫本来也是要来的,但是由于猫睡懒觉睡过了时间,就没有赶上大会,于是十二生肖就没了猫的位置。

为什么12生肖里没有猫 12生肖谁定的

有一则民间传说讲:一天,玉皇大帝要给十二种动物排次第,派猫去通知其它十一种动物,中间没有老鼠。老鼠偷听到了猫对牛的传话,便先下手为强,偷偷地第一个到天宫报到。醉眼朦胧的玉皇大帝见老鼠应卯,也不辨真伪,糊里糊涂当下排在第一位,第一个被通知的牛反而成了老二。猫给其它动物一个个传话完毕赶到天庭,十二个座位已排完,没有了它的位子,故十二生肖老鼠成了老大,反倒没了猫。从此,猫与老鼠结下了大仇。这是民间的解释,一些学者则另辟蹊径,以期作出圆满的结论。宋·洪巽所著《�谷漫录》认为,动物的形态决定了它们的次序。古人一昼夜分为十二时辰,“子、寅、辰、午、申、戌俱阳(阳性地支),故取相属之奇数以为名,鼠、虎、龙、猴、狗皆五指,而马也单蹄也;丑、卯、巳、末、酉、亥俱阴(阴性地支)故取相属之偶数为名,牛,羊,鸡、猪皆四爪,兔两爪,蛇两舌也。”也就是说,生肖是根据这些动物趾的奇偶数排列入选的。老鼠前足四趾,后足五趾,体态奇、偶皆俱,颇为特殊,故在第一位,依次是牛(四趾)、虎(五趾)、兔(四趾)、龙(五趾)、蛇(无趾舌偶)、马(单蹄)、羊(四趾)、猴(五趾)、鸡(四趾)、狗(五趾)、猪(四趾)。明·朗瑛则依据动物出没的活动时间作推论,他在《七修类稿》中认为:昼夜中,子时,老鼠最活跃,“子”同鼠搭配;丑时,牛吃足了草,准备清晨出来耕地,所以“丑”就同牛搭配;寅时,老虎最凶猛,所以“寅”同虎相配;清晨五时后,月华还在照耀大地,故“卯”时与月宫玉兔相连;辰时,恰是群龙行雨之时,“辰”就属龙了;巳时,蛇不在路上游动,不会伤人,如此,“巳”时属蛇;午时,阴气即将产生,由于马是“阴”类动物,“午”时就归马;未时,羊吃此时的草,不会影响草的生长,故“未”时归羊;申时,猴子喜欢啼叫,故让猴与“申”搭配;“酉”时鸡开始归窝,所以就属鸡;戌时,狗开始看守门户,于是“戌”就与狗相联系;亥时,万籁俱寂,猪睡得最熟,就把“亥”送给了猪。这些论析,似有一定道理,但又没有说清为什么时辰要用动物来相配?此外,论述中渗透的阴阳五行之说,又使十二生肖蒙上了一层神秘色。
其实最主要的一个原因是因为中国古时候没有猫,现在的猫是后来从国外引进的。我们生活中吃老鼠的猫,最早的故乡在非洲苏丹,后传入埃及,很晚才传到国外,中国当然也在其内。所以12生肖就没有猫了。

展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