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陀寺财神在哪个殿供奉

佛教殿的解释:关公殿、财神殿、大势至殿、地藏王殿、观音殿、文殊殿等等...

大殿供奉不同的菩萨。
关公殿供奉关公,也就是关羽,关羽是佛教的护法神。
财神殿供奉的是财神菩萨。
大势至殿供奉的是大势至菩萨,也就是阿弥陀佛的右胁侍。
地藏王殿供奉的是地藏菩萨。
观音殿供奉的是观音菩萨。
文殊殿供奉的是文殊菩萨。

求财最灵的5大,你去过几个?

很多人有拜佛祈福平安的习俗,尤其是自己经营事业的生意人。每隔一段时间都要选择去烧香拜佛,表达对生活的美好憧憬。虎年已经正式开启,为祈求诸事顺遂、财源广进,我们来盘点下中国香火最旺的5大,去过的人都说很。

第一名,普济禅寺。

普济寺是佛教圣地普陀山三大圣寺之一,它坐落于浙江省舟山市普陀区普陀山白华顶的灵鹭峰南麓,创建于后梁贞明二年(916年),后屡兴屡毁,清康熙二十八年(1689年),康熙南巡时下诏重建,后又赐题额“普济群灵”。普济寺是普陀山的佛教活动中心,当地但凡重大佛事,都在这里举行。寺中有八大殿,其中大圆通殿是全寺主殿,人称“活大殿”;寺内供有求财菩萨-迦蓝菩萨,这也是一直以来这里香火旺盛的原因。许多慕名而来的人,尤其是生意人奔这里求财,以保生意兴隆。

第二名,雍和宫。

雍和宫位于北京市区东北角,清康熙三十三年(1694年),康熙帝在此建造府邸、赐予四子雍亲王,称雍亲王府。雍正三年(1725年),改王府为行宫,称雍和宫。雍正十三年(1735年),雍正驾崩,曾于此停放灵柩,因此,雍和宫主要殿堂原绿色琉璃瓦改为黄色琉璃瓦。这里诞生了两位著名皇帝,所以还被称作为“龙蟠福地”。在乾隆九年被改为喇嘛庙,清朝中后期全国规格最高的一座佛教寺院,也被认为是求财最的之一,许多商界人士纷纷来此虔拜,大年初一的头香最为火爆。

第三名,塔尔寺。

塔尔寺位于青海省西宁市湟中县城的鲁沙尔镇,创建于明洪武十年,迄今已有400多年的 历史 。它是中国西北地区藏传佛教的活动中心,也是青海省首屈一指的名胜古迹和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塔尔寺余在中国及东灵南亚享有盛名,历代中央都十分推崇它的地位。寺内存放有价值文物,最吸引人的是正月十五日元宵节这天的酥油花灯活动。喇嘛们将事先制作的酥油花摆到寺外广场,很多游客为了一睹酥油花的风采,不远万里来到塔尔寺参加灯会。生意人更青睐这里,专程请诵经祈,祈福新一年生意顺利兴隆。

第四名,灵顺寺。

提及杭州,多数人只想到灵隐寺,殊不知在杭州北高峰山巅还坐落着另一座香火非常旺的——灵顺寺。因寺内供奉五显财神,民间都说求财还得去灵顺寺。每年南来北往在这里求财的人非常多,据说还曾经吸引了宋徽宗、康熙、乾隆等历代帝王登临祈福。

第五名,归元禅寺。

归元禅寺位于武汉,得名于佛经“归元性不二,方便有多门”之一,被誉为“天下祈福最灵寺”,属于佛教禅宗五家七宗之一的曹洞宗,故称归元禅寺。归元禅寺又被称为“汉西一境”,寺内景色宜人,花草茂盛,更有参天大树。寺内有5尊铜像,其中的宝天王主管财源。因此每年的春节有许多的游客来这里“拜财神”“上头香”。正月初五迎财神,更有很多生意人来此,为新一年赢得好兆头。

普陀山风景区的佛国文化

普陀山是我国四大名山之一,晋太康年间(280-289)信徒们已经发现本岛(时称梅岑山)自然环境与佛教诸经所载观音胜地相似,时常有人登山求访大士踪迹。据“旧志”记载,唐宣宗大中元年(847),有梵僧(一个西域僧)来潮音洞钱燔十指,指尽,亲见大士说法,授予七色宝石,灵感始起。
咸通四年(863),日本僧慧锷第三次入唐,诣五台山敬礼,至中台精舍,睹观音乡容貌端雅,恳求请归其国,众从之,锷即肩负至明州开元寺,觅得张友信(一说张支信)便船,将登舟,像重不可举,率偕行,贾客竭力负之,乃克胜。及过梅岑山,涛怒风飞,舟人惧甚,锷夜梦一僧谓之曰:“汝但安吾此山,必令便风相送。”锷泣以梦告众,咸惊异,乃置像于洞侧,祈祷而去。山上居民张氏请像供奉于宅,称“不肯去观音”是为普陀山供奉观音之始。历代山志误载为后梁贞明二年(916),系将请像与建院二事合而为一。其实,慧锷系唐代日本天台宗始祖最澄大师高足,兹录其三次入唐情况如下:
慧锷三次入唐情况第一次来回楚州艄公(失名)唐武宗会昌元年(841),日本仁明朝承和八年。楚州此船原为送回仁明朝遣唐使到日本,楚州艄公水手等即搭原船回唐,学问僧园载的弟子仁济、顺昌亦乘此船入唐。慧锷入唐是为了五台山。唐武宗会昌二年(842),日本仁明朝承和九年,李邻德明州(今宁波)慧锷为向本国请求恶徒爱山供养费,乘此舟回国。第二次来回唐武宗会昌四年(844),日本仁明朝承和十一年,慧锷携带日本过桔皇后亲手绣制绣文袈裟、宝幡及供养费等施给五台山。又到杭州灵池寺谒见齐安国师,迎接他的弟子义空去日本开创禅宗。唐宣宗大中元年(847)六月二十二日,日本仁明朝承和十四年。张友信、元净等二十二人。明州望海镇(今宁波市镇海区)同年六月二十四日日本肥前国值嘉岛留那浦3搭乘者:慧锷、仁好、惠运。据《入唐求法巡礼行记》载,随日本高僧圆仁的弟子性海入唐的日本人春太郎、神一郎同乘此船回国。第三次来回唐懿宗咸通三年(862)九月三日,日本清和贞观四年。张友信、全文习、任仲元等日本肥前国值嘉岛同年九月七日明州石丹岙4搭乘者:慧锷、真如法亲王入唐求法,在日本肥前国松浦郡柏岛新造。张友信明州唐懿宗咸通四年(863)四月,日本清和朝贞观五年搭乘者:慧锷、贤真、忠全等。此船系上年送真如法亲王入唐返航。此次慧锷从五台山请得观音像一尊,带回本国,舟至普陀山潮音洞,遇风涛,遂置像于洞侧,史称“不肯去观音”。至后梁贞明二年,在张氏宅址建“不肯去观音院”,乃普陀山最早寺院。 宋朝廷保护佛教,度僧散牒,设僧录司统领天下寺院,但禁止僧人私度。宋太祖乾德五年( 967),命内侍王贵送香幡到普陀山供奉。神宗元丰三年(1080),内殿承旨王舜封 出使三韩(朝鲜、韩国),遇风涛有感,以事上奏,诏改建“不肯去观音院”,赐额“宝陀 观 音寺”,许每岁度僧1人,置田积粮,安众修静。北宋、南宋间(1126年前后),普陀 “山下居民百许家,以渔盐为业,亦有耕稼。有一寺,僧五六十人……海舶至此,必有所祷,寺有钟磬铜物,皆鸡林(朝鲜)商贾所施,多刻彼国年号;亦有外国人留题,颇有文”(宋张邦基《墨庄漫录》)。绍兴元年(1131),蜀僧真歇自长庐来山,经郡府请示朝 廷,易律为禅,山上居民闻教音,皆离去,普陀始为佛国净土。此间,潮音洞等处常有大士 灵现传闻。飞锡来山者,皆禅林俊秀。绍兴十八年(1148),史浩等游普陀,在潮音洞 目睹大士灵现,撰《题留宝陀寺碑碣》(文存)。宁宗嘉定三年(1210)八月大风,圆 通殿被摧,当朝赐钱万缗重建,七年,殿成,御书“圆通宝殿”额,建龙章阁藏之。丞相史 弥 远捐资庄严殿宇及廊庑,备香灯供养,宁宗闻之,再赐金竧衣、银钵、玛瑙珠、松鹿锦幡等 供殿,置常住田567亩,山1607亩,普陀香火日盛。理宗宝庆年间(1225—12 27)诏宝陀寺列入江南教院“五山十刹”,表示如下: 淳祐八年(1248),制师颜颐仲祷雨有感,施钱2万,米50石,置长生库,建接待庄,招待来往使臣,奉诏免山僧赋役。宋代普陀山佛教以禅宗为主,发展较迅速。曹洞宗法裔真歇著《华严无尽灯记》;大川普济 著《五灯会元》。咸淳年间(1265—1274),普陀山僧一山一宁等奉诏删修《百丈清规》,建立起一代典章——《咸淳清规》。
元朝廷笃信佛教,凡帝王登位,必先受戒,中央设总制院(后改称宣政院),各路设行宣政院统领教务,给喇嘛和僧侣以优厚待遇。世祖至元二十一年(1284),诏普陀山长老如智同王积翁两次出使日本,皆因中途有阻而返。大德二年(1298),命内侍李英降香,修饰佛像。三年,敕封江南释教总统普陀山高僧一山一宁为 “妙慈弘济大师”,持诏通好日本,命宫廷宿卫孛罗等赍金百两祝香;敕江、浙省臣协同整修宝陀寺殿宇佛像。四年春,命魏也先、太出降香斋僧。住持如智献玉琢观音。五年春,复命太出、李铁木儿不花、魏也 先持五幡旌庄严法筵,赐钱3千缗修饰殿宇,新建演法堂;饬浙江省割官田20顷,规定每年正月、五月、九月由廷臣降香,讽诵祈祷,由直贤学士赵孟竨书写刻碑。皇庆二年(1 313),皇太后遣法华奴为使,莅山设斋,赐主僧袈裟,敕省赐钞668锭,购置长明佛灯田3顷。延六年(1319),仁宗命忠宣王(名璋)至江南降御香,璋等兼程普陀山,归撰《行录》1卷。泰定四年(1327),中宫派中政同知帖闾赍金币,赐斋僧钞千 锭、僧衣108件,供圣黄金织文幡、金绮帛等,给田2顷26亩。致和元年(1328 ),遣御史曹立赍钞百锭上山降香。至顺二年(1331),江西陈觉和等募铸大士铜像1尊,铜佛千尊及钟磬等法器供阁。元统二年(1334),宣让王帖木儿不花施钞千锭,僧 孚中建多宝塔。至正年间,香火更盛,臣民等渡海不绝。当时记载:“自昔游者,至今为盛 ,若西域名师,王公贵人,各极精诚。”至正二十一年(1361)盛熙明撰《补陀洛迦山传》四品三章,为“山志”编纂之滥觞。 元末,普陀山寺院、亭桥楼阁、佛塔等设施 已具相当规模。山僧东川永与元初临济宗巨匠元叟行端等齐名,一山、孚中等均系临济宗扬岐派法裔,一山出使日本后,在日本创立“二十四派日本禅”之一的“一山派禅宗学说”,其门下辑有《一山国师语录》、《一山国师妙慈弘济大师行记》等刊行于日本;孚中有《五会语录》等著述,古鼎著有《四会语录》,大千等普陀山僧均有语录行世,对当时江南禅宗的流传影响颇大。
明代帝皇崇佛,但由于海寇骚扰,使普陀山佛教经历几次较大兴衰。
明太祖洪武元年(1368),在南京天界寺设善世院,统领全国佛教。三年,高僧行丕由五台山佛陇寺驻锡普陀弘扬禅宗,在宝陀寺南岭建清净境亭,翰林学士宋濂为撰《清净境亭铭》。十五年,京都设僧录司,州设僧正司,县设僧会司,规定3年一次考试僧侣,合格者免费发给度牒,时普陀山有殿宇300余间,度僧传戒,佛事不衰。二十年,信国公汤和经略沿海,以普陀“穷洋多险,易为贼巢。”徒僧毁寺,迁观音像至宁波栖心寺(今七塔寺)重建殿宇,以“补陀”名之。山上仅留铁瓦殿1所,使1僧1役守奉之。是为普陀山佛教第一次衰微。
到山,“拿首僧如德”,将山上木材砖瓦尽数检搜。二十九年,住持真宰进京请求复建, 病殁于京。三十年四月,派御用太监张随、内官太监王臣赍帑金千两,斋僧银1800两, 诵礼《观音经》银3百两、《观音经》1幢到山,督造藏经殿,勘地庀材,筹划建复普陀主 刹。十一月,浙江督抚刘氏上《倭情叵测,海衅难开》奏折:“恳乞圣明,停止海外山寺之 建,以杜祸萌,以安地方。”被神宗“留中”。翌年五月,饬督抚浙江都御史尹应元率总戎 李承勋、海道副使 王道显、参将袁世忠、宁波知府邹希贤等官员并健卒数千巡察普陀山,撰立“渡海纪事碑” ,文云:“……普陀名号最著,因灵修复,殊非非常之原,一旦重以天子之命,势必竦动远 近,鲸波叵测,侦备宜严。乃嘱参镇各官,整旅饬防,闻警即援,永期宁谧,分猷共念。” 从此,不提禁建之事。
三十三年,神宗奉皇太后命,遣张随同御马太监党礼、张然赍帑金2 000两,皇太后、嫔妃等均施银两到山督造普陀禅寺;并送斋僧银300两,织竖幡幢、金花 丹 药等及《金刚般若经》1部、《观音普门品经》1藏供寺。张随以宝陀寺旧基形局浅漏,辟 迁麓下,重新兴造。翌年竣工,赐额“护国永寿普陀禅寺”。此间,后山僧如寿、如光对海 潮寺进行大规模扩建,三十四年,赐额“护国镇海禅寺”。三十五年,遣党礼赍金千两建两 寺御碑亭,祝福斋僧。住持寂庵进京谢恩,上命披紫,授以僧录司右善世职。翌年,宁绍参 将刘炳文捐资建杨枝庵,重刻“杨枝观音碑”。〖JP1〗三十七年,再遣张随赐金千两到 山斋僧。命 僧众检阅藏经3年,以五织金龙缎40尺及长幡、经袱、桌衣等供寺。三十九年,派张随 赍金千两祝禧斋僧,派党礼等赐镇海禅寺大藏经。四十年,遣使赐普陀寺玉带镇山门,释海 观撰《玉带记》。天启七年(1627)崇王由竫捐资重建药师殿。崇祯十四年(1641 ),诏国戚田弘遇捧御香到普陀祈祷。明一代,尤其万历后期,普陀山佛教得到空前发展, 山上有寺庵200多处。江浙两省、福建等沿海信徒纷纷朝山做佛事,莲花洋上“贡艘浮云 ”,短姑道头“香船蔽日”,佛事十分兴旺。
附录:
明万历二年《普陀禁约》原考(万历三十年范涞编) : 照得普陀一山,远距定海四百余里,独峙海中,山多岩窟,田皆沃壤 。洪武初年,信国公经略沿海,见得本山穷洋多险,易为贼巢,遂行起遣。天顺年间,始有 缁流私创寺宇,四方流聚渐多,接济交通,勾引响导。嘉靖三十二年间,倭奴屯据本寺,遂 调发官兵刘恩至等剿灭之。随奉钦差督抚军门王〓钧牌:仰道即行把总黎秀会同主簿李良模 ,带领兵船前去普陀山,将寺宇尽行拆毁,佛像木植器物等件运移定海招宝山寺收用。其原 山僧人,俱各逃散舟山。查有度牒者,分发各寺;无度牒者,还俗当差。插牌本山,并告示 沿 海一带军民、僧道人等,不许一船一人登山樵采及倡为耕种,复生事端。如违,本犯照例充 军。仍禁本境势豪之家,不许营谋佃管,若掌印官轻徇人情,故纵犯禁,坐赃问革等因。备 行把总黎秀等及行宁波府并定海县遵照。 普济寺
由短姑道码头登岸,北行不远就是普济寺。普济寺又称前寺,是普陀山供奉观音菩萨的主刹,始建于北宋。普济寺规模宏大,建筑雄伟,有殿宇九座,其中大圆通殿是寺之正殿,殿正中塑观音像,高约九米,两旁塑观音32应身像,展现观音在十方世界以不同身份出现各种形象。莲花池东面的多宝塔是普陀山现有最古老的建筑(建于元代元统年间)。多宝塔与“普陀鹅耳枥”号“杨枝观音碑”合称普陀三宝。
法雨寺
又称后寺,在岛的中部,建于明万历年间。寺东有天灯台,为普陀最高处,登塔以望,海天茫茫,极目千里。寺内建筑倚山就势而建,共有六重殿堂,其中大圆通殿(又名九龙殿)系从南京明故宫拆下来,金碧辉煌,为建筑艺术之佳品。店内正中供有毗卢观音像,像后供千手观音,系永香樟木雕刻成。
慧济寺
又名佛顶山寺,位于佛顶山上,是普陀山第三大寺,建筑倚山市而建,颇具江南园林特色。正殿大雄宝殿正中供奉释迦牟尼及二弟子佛像,这是普陀山中主殿不供奉观音而供奉佛祖唯一的一座。在岛上最高处供奉佛祖,以示信徒对佛祖的崇敬。
慈云庵
建于明万历年间,清光绪年间改建。歇足此庵,可建莲花洋,庵旁有一泉,名涤心泉,频临海滩却泉水清甜,人皆称奇。
白华庵
建于明万历四十年(1612),康熙年间屡次扩建。庵中大悲阁,原为僧人收藏古玩、图书之处、名人学士常往观赏。1960年后作民居,现尚未修复。庵中有“真歇泉”古迹,宋代文学家史浩题有石碑,现泉废,碑尚存居民处,为普陀山现存最古碑刻。近年又在白华庵右侧妙庄严路旁发现明万历年间修筑海塘碑刻。
隐秀庵
客运码头旁雨华峰岙口(省工人休养院旁),有石阶通道直达隐秀庵。明万历年间建,清同治年间重修。林石幽秀,梵宇精美,当年与白华、海岸、净土、磐陀、梅福并称前山“六大房”。1977年重建。
福泉庵
清康熙年间西域僧人大慧创建。1985年,新加坡印实大师捐资18万元大修。庵内天王殿、大雄宝殿、藏经阁、大悲阁等各具一方,内设图书馆,藏书万册。殿堂厢房围成天井,形成四合院古建筑,除主供佛像外,又塑天妃娘娘圣像,在普陀山众多寺院中自成格局。
半山庵
创建明万历年代,清康熙年间重建。庵居深山之中,四周花木馥郁。门前故障蔽日,庵分前后两重,主殿圆通殿主供十一面千手观音像。普陀山佛学院女众班在此办学。
大乘庵
1915年由福建籍海外侨胞捐款修建。院内主要有圆通宝殿、卧佛殿及千佛楼等。圆通宝殿中供奉风兜观音像。卧佛殿正中的释迦牟尼涅槃像,是1981年仿缅甸玉佛重塑的,右手枕耳,向右侧平卧,长7.6米,为全山第二尊大佛像。千手楼现供奉的佛像,用香樟木、黄桐雕成。此庵规模不大但在佛教影响不小,尤以东南亚为甚。
杨枝庵
庵内正大殿供有杨枝观音碑,是普陀山上的三宝之一。
明万历十六年(1588),抗倭名将侯继高督师海疆,顺游普陀,将历年所得阎立本和吴道子所绘观音像勒石,植碑于宝陀寺(今普济寺)前殿。万历二十六年(1598),殿宇毁于兵灾,碑亦遭劫。至万历三十六年(1608),宁邵参将刘炳文觅得阎立本观音碑拓本,请名匠重新勒刻杨枝观音碑,并建庵供奉,遂以“杨枝庵”命名。300多年来,殿宇几经废兴,此碑得以幸存。此碑高2.34米,宽1.33米,中间刻观音大士立像,珠冠锦袍,缨络飘披,面部丰满,脸似冠玉,右手执杨枝,左手托净瓶,端详庄严。此画像线条流畅,造型壮丽,刻划细腻,刚柔相间,造诣深湛,系艺术珍品。
现杨枝庵内设有普陀山佛协颐养堂。
西方庵
明初创建,1990年重建,此庵主殿堂前庭院构筑玲珑,中嵌玉石莲池,上跨白玉方桥,庭右为梅雨石壁雕回廊,勤“祖师训海出家三十要则”、“莲池海会图”等。西厢楼上设“慧锷大师纪念堂”,内塑慧锷大师像,左右悬挂真歇禅师画像和梅福隐士画像,四周安放日本大西寺、木古寺等37所观音灵场会赠送的37尊铜质观音像,37袋各寺院的乡土,还有日本名人书画等。
紫竹林庵
旧称“听潮庵”,创建于明末,清道光二十二年(1822)改今名。民国八年(1919)康有为题“紫竹林禅院”额,1989年重建。庵前为型青石浮雕紫竹壁,清雕100多株紫竹。庵中圆通宝殿供奉高2米重1吨的汉白玉紫竹观音像,殿外台基雕刻精妙;大悲楼楼下供奉重4.5吨的汉白玉卧佛像,佛像后置一大型紫竹壁画。主殿后为药师殿和三圣殿。后院种植着3000株紫竹。
梅福庵传闻西汉梅福曾在此隐居,因而得名。创建于明万历年间。庵宇临坡而起,周围林木幽深。大雄宝殿左后侧有炼丹洞,又名灵佑洞,传说是当年梅福炼丹的地方。洞内供奉梅广真塑像,有一泉水常年滴流不歇,清冽甘甜,含有多种矿物质。洞前有梅福井。
灵石庵因磐陀石而得名,创建于明代。清光绪年间,庵内专建舍利殿,内供奉从锡兰请得的佛舍利三颗及一尊玉佛、一部贝叫经,是为该庵特色。1990年重建殿堂39间,大殿供奉杨枝观音像。
观音洞庵由二龟听法石东侧石级而下约百米处,为观音洞庵。庵倚天然洞穴观音洞而建,分上中下三个台基,有殿宇73间。观音洞中有天然形成的石乳倒悬柱地,四周壁上和石柱上均镌有观音像。普陀山石室之大者,当推此洞,洞顶巨石相累,有奇石,名鹦哥,色白、细颈、短身,形神俱肖。人站在庵院中向上了望,可见两巨石相叠,一颗大樟树长在两巨石的夹缝处,石上有“大士重现”等题刻。 纪念品
普陀山旅游纪念品分两大类:一是富有色的工艺品,一是具有海岛地方特色的土特产。在香华街(横、直街)、法雨寺、慧济寺、大乘庵、紫竹林、入三摩地等商业区和风景点周围商店、商亭鳞次栉比,各类工艺、纪念品琳琅满目。这些工艺纪念品,有的从外地进货,有的系当地生产。普陀山镇和合兴村均办有旅游工艺品、纪念品生产加工厂,并开设门市部,各大寺院设有法物流通处。旅游工艺纪念品主要有:佛珠、木鱼、元宝、香炉、烛台、檀香木雕、黄杨木雕、陶瓷、石刻、镀金观音佛像、弥勒佛像、财神菩萨、如来佛像、金银箔、进香袋、杨枝观音像拓片、汉白玉观音、玻璃钢观音、印小佛像、缅甸翡翠玉观音、激光观音、夜光观音、菩萨护身佛、水晶佛字、佛像纪念章(泰国)、各色普陀山风景纪念章、水晶生肖章、木珠佛篮、铜铸佛像、檀香 风景扇、风景手帕、木雕观音台屏、海螺号、大海螺、用海螺贝壳制作的假山、盆景、塔亭 和动物、贝雕、贝壳、乌石子、金属玩件串缀的各种项链、手链、玛瑙、翡翠戒指、各种玉器 、玉镯、鸡心、珍珠项链、挂件、耳环、泥塑、竹编、生肖竹筷、龙凤筷、牛角号、绒布动物;艺术书签、导游读物、佛经磁带、梵音磁带、各类经书、画页等多达300余种。土特产有各种干海产品和催生子、九死还魂草等。游客可在各风景点商场随处购买。
香华街 于清康熙年间,清末形成商业区。原称横直街,普济寺 东面一段称直街,文昌阁至洪筏禅院一段称横街,全长300余米,沿街商店鳞次栉比。1979年改革开放后,为全山商业、饮食业中心区。1995年,将饮食业迁移至司基湾海鲜园,年底,将靠南整排木结构楼房拆造为砖木结构。成为主营旅游纪念品和特色海产干品的街道,并改今名。
土特产
普陀佛茶 又称云雾佛茶。五代时,山僧开始植茶,至宋称盛。原为野生茶树,生长在海拔288.2米高的佛顶山上。长年受雨露、云雾、朝霞沐浴滋润,叶厚芽嫩,辅以精心炒制,加泉水冲泡,浓郁香醇,以其独特风味享有盛名,清代列为贡品。在清明前后2-3天开始采摘,鲜叶要求嫩、纯。由一芽一叶或一芽二叶初展组成,芽长2.5—3.2厘米。手工炒制成似珠非珠,似螺非螺蝌蚪状。每500克干茶一般由6万个左右嫩芽组成。外形仿江苏“碧螺春”茶,条索卷曲、紧结,白毫显露,形似螺旋状,汤色嫩绿明亮,清香醇和,滋味隽永,鲜爽生津,有一定的药疗效果,史称:“夙凰茶”。极品贮于银盒,八贡朝廷。中品以小盒精装售给香客,下品留给僧尼自用。1915年,在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上获二等奖。1979年,评为浙江省名茶之一。1984年在浙江省淳安召开全省名茶评比会上,获省名茶合格证书。1996年评为浙江省新、优、名特产品金鹰奖。为《中国名茶》一书收录。
南海紫菜
生长在海边高潮带礁岩上,片状、膜质、无茎,长10—40厘米,宽3~10厘米,呈椭圆形,边缘锯齿状,有红紫、绿紫、黑紫等品种。民国二十四年(1935)10月,浙江省水产试验在梵音洞吸咀一带人工试养。现多用竹筏架近滩养殖,立春前采摘的叫冬菜,立春后采摘的叫春菜,冬菜质优于春菜。紫菜富含碘、钙、磷、铁多种微量元素,维生素和蛋白质,可防治甲状腺肿、水肿,对高血压、高血脂及降低胆固醇有疗效,明李时珍《本草纲目》载:“凡结积块之病,宜食紫菜。”食法简便,晒干后贮罐,一年四季食用。
洛迦莲子
贡品,清代乾嘉年间,朝廷规定每年朝贡莲子1斗。鄞县全祖望《洛迦莲》诗云:“洛迦释子荷帝德,年年一斗附使车。”道光间陈庆槐诗云:“莲子香清忆普陀,锦函贡入上方多。杭州织造门前路,听说山僧年年过。”光绪间化闻和尚禀请裁免。
催生子
海生小型贝类动物,产于本山及附近岛屿沙砾滩中,大似雏 蛤,小如珍珠,半球状,底有螺纹,壳黄白色,似碧玉,传对难产产妇有助产催生功效,故名。置于手掌粗看似无生命之石,其实久藏不坏不死,因名长生蜗;放盆中,滴入米醋,即能蠕动,如放入两颗,会移至一处,故俗称醋鳖,又称“相思石。

河北承德普陀寺宗承庙里面有没有黄财神

河北承德普陀寺宗承庙内有一座黄财神爷的传说,根据传说,当地的劳动者把木偶裁制成人的形状,并把它放在梵室前,来表达对黄财神的祈求。

普陀山灵隐寺求财哪个灵?

黑松灵位于普陀山灵隐寺的大雄宝殿,是一位求财灵,据说只要向他祈祷,就能获得财富。

南宁弄拉普陀寺求什么最灵


南普陀寺求财最灵。 南普陀寺是厦门著名的古刹,背依秀奇群峰,面临碧澄海港,风景绝佳,据说在南普陀寺祈求学业是非常的的,每年中高考前夕,可是有不少学子的父母为此操心奔波前来上头柱香。 南普陀寺整体建筑风格有南方的味道,飞檐斗拱,色明艳,造型生动别致。
普济禅寺又称“前寺”,规模最大,是普陀山供奉观音菩萨的主刹,也是普陀山第一大寺院,一切重大的佛舜活动在此举行,人气也是最旺的。整个寺huwaiu.cn庙修筑在山势比较宽阔、平坦的地带。寺前的池水为山泉所积,池中莲蓬满结,一到夏日,荷香袭人,是普陀十二景之一“莲池夜月”。值得一提的是,普济禅寺旁边有一座石塔——多宝塔,是普济寺最古老的建筑,是普陀三宝之一。
1、圆通宝殿:主供正身观音,求合家安康(男身观音),以许大愿为主。拜时称“南无观世音菩萨”
2、文殊殿:主供文殊菩萨,求学业、智慧。拜时称“南无文殊菩萨”
3、普贤殿:主供普贤菩萨,求事业顺利。拜时称“南无普贤菩萨”
4、大雄宝殿:主供横三世(佛祖释迦牟尼,阿弥陀佛,药师佛),求合家平安为主。拜时称“那无三世佛”
5、地藏殿:主供地藏菩萨,求长辈安康,亡者早生极乐。本来排第六位只是百善孝为先。拜时称“那无地藏菩萨”
6、普门殿:主供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有求必应,求姻缘很灵。据说,在普济寺大殿最大的观音像那里告诉菩萨自己叫什么名字,出生地点和时间,然后告诉观音自己的心愿。回去后几个月内,便会梦想成真!拜时称“那无大慈大悲救苦救难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
7、伽兰殿:主供伽兰菩萨,求财为主。拜时称“那无伽兰菩萨”
8、三洲感应殿(即天王殿的后面):主供韦陀菩萨,求家宅平安。拜时称“那无韦陀菩萨”

展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