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星命名法

天上的恒星是如何命名的?

恒星的演化开始于巨分子云。一个星系中大多数虚空的密度是每立方厘米大约0.1到1个原子,但是巨分子云的密度是每立方厘米数百万个原子。一个巨分子云包含数十万到数千万个太阳质量,直径为50到300光年。

在每一个星座中,数字起初是随著赤经的增加而增加,但是因为岁差影响,现在有些地方已经不合规定了。

在“中国星空系统”中,中国古星名作为一个系统是由若干个天区(三垣)中的各个古星小系统所构成。如二十八宿中具体星宿,角木蛟、亢金龙、心月狐、尾火虎等。

谁能告诉我天文学命名规则

天文学家需要一套辨识系统,能明确且不含糊的分辨出这些天体,同时对令人感兴趣的天体给予特别的名字,而且这些名称必须是有意义的,能够呈现这些天体的特质。

小行星的命名总能受到人们的关注,特别是涉及名人的时候。在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原研究员、天文学家李竞看来,小行星的命名法是“所有天体命名中最绚丽多、最富人文性、最具人性化和最有幽默感的”。

叫星官。

恒星的命名

用星座的名字再配上希腊字母这个方法,还远远不能给天上所有的恒星命名。因为星座只有88个;希腊字母只有24个,充其量只能组合出88×24=2012个名字,这连给一个大型中学的学生命名都不够。

星星的命名规则:名并不是随意的,它也有特定的命名法。国际上通用的对恒星命名的方法是:在每一个星座中,把所有恒星都按从亮到暗的顺序排列,然后用希腊字母α、β、γ等依次命名,并在希腊字母之前加上星座的名字。

国际天文联合会(IAU)是国际认可的唯一能为恒星和各类天体指定名称的机构。在IAU成立之前已经取了名字的恒星有一部分沿用原名,例如天狼星、大角星、织女星、北极星,其余用拜耳命名法重新命名。

恒星的佛兰斯蒂德命名法与拜耳命名法类似,除了以数字取代希腊字母外,每颗恒星还是以数字和拉丁文所有格的星座名称结合在一起。

星星命名

以中国人名字命名的星星目前有26个 祖冲之小行星——1964年11月9日,由紫金山天文台1964年发现的,国际永久编号为1888的小行星命名为“祖冲之小行星”。

祖冲之小行星——1964年11月9日,由紫金山天文台1964年发现的,国际永久编号为1888的小行星命名为“祖冲之小行星”。

具体分类:星星按种类分:恒星,行星,卫星,矮行星(此分类只在太阳系),小天体(小行星,彗星等)。恒星按阶段分:新星,主序星,红巨星,超新星(分为以下几种)1白矮星,2中子星;3黑洞。

星星的各种名称

天枢星 天枢(大熊座α星),星名,为北斗七星之一,是一颗K0III型橙色巨星、目视双星,有一颗亮度为8等的伴星,双星轨道周期为44年角距为0”36。主星拥有4倍太阳质量,32倍太阳半径,是一个巨大的恒星。

木星为岁星(不是太岁)火星为荧惑 镇星:土星,为太阳系八大行星之一,至太阳距离(由近到远)位于第体积则仅次于木星。并与木星、天王星及海王星同属气体(类木)巨星。古代中国亦称之镇星或填星。

织女星:织女星,又称为织女一或天琴座α,是天琴座中最明亮的恒星,距离地球约25光年。由于其极高自转速度,它呈现明显的扁球状,赤道半径比极半径大19%。

展开全文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