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天象的名字

古代典籍记录了哪些珍贵天象?

天象是指古代对天空发生的各种自然现象的泛称。包括太阳出没、行星运动、日月变化、彗星、流星、流星雨、陨星、日食、月食、激光、新星、超新星、月掩星、太阳黑子等。

我国古代天象记录,是我国古代天文学留给我们的一份珍贵遗产。尤其是关于太阳黑子、彗星、流星雨和客星的记载,内容丰富,系统性强,在科学上显示出重要的价值。同时也反映了我国古代天文学者勤于观察、精于记录的工作作风。

我们的祖先极其重视对天象的观察和记录,据《尚书·尧典》记载,帝尧曾经安排羲仲、羲叔、和仲、和叔恭谨地遵循上天的意旨行事,观察日月星辰的运行规律,了解掌握人们和鸟兽生活情况,根据季节变化安排相应事务。

尧推算岁时,制订历法,还创造性地提出设置“闰月”,来调整月份和季节。

从这里我们也不难看出,在传说中的尧时已经有了专职的天文官,从事观象授时。史载尧生于公元前2214年,去世于公元前2097年,享年117岁。他为我国古代天文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

从尧帝时期开始,我国古代就勤于观察天象,勤于记录。在长期的观察中,古人对太阳黑子、彗星、流星雨、客星,以及天气气象的记载,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古代天文学遗产,使我们看到了古代的天空,也感受到古代的天气气象。

黑子,在太阳表面表现为发黑的区域,由于物质的激烈运动,经常处于变化之中。有的存在不到一天,有的可达一个月以上,个别长达半年。这种现象,我们祖先也都精心观察,并且反映在记录上。

现今世界公认的最早的黑子记事,是约成书于公元前140年的《淮南子·精神训》中,就有“日中有踆乌”的叙述。踆乌,也就是黑子的现象。

比《淮南子·精神训》的记载稍后的,还有《汉书·五行志》引西汉学者京房《易传》记载:“公元前43年4月……日黑居仄,大如弹丸。”这表明太阳边侧有黑子成倾斜形状,大小和弹丸差不多。

太阳黑子不但有存在时间,也有消长过程中的不同形态。最初出现在太阳边缘的只是圆形黑点,随后逐渐增大,以致成为分裂开的两大黑子群,中间杂有无数小黑子。这种现象,也为古代观测者所注意到。

《宋史·天文志》记有:“1112年4月辛卯,日中有黑子,乍二乍三,如栗大。”这一记载,就是属于极大黑子群的写照。

据统计,从汉代至明代的1600多年间,我国古籍中记载黑子的形状和消长过程为106次。

我国很早就有彗星记事,并给彗星以孛星、长星、蓬星等名称。彗星记录始见于《春秋》记载:“613年7月,有星孛入于北斗。”这是世界上最早的一次哈雷彗星记录。

《史记·六国表》记载:“秦厉共公十年彗星见。”秦厉共公十年就是周贞定王二年,也就是公元前467年。这是哈雷彗星的又一次出现。

哈雷彗星绕太阳运行平均周期是76年,出现的时候形态庞然,明亮易见。从春秋战国时期至清代末期的2000多年,共出现并记录的有31次。

其中以《汉书·五行志》,也就是公元前12年的记载最详细。书中以生动而又简洁的语言,把气势雄壮的彗星运行路线、视行快慢以及出现时间,描绘得栩栩如生。

其他的每次哈雷彗星出现的记录,也相当明晰精确,分见于历代天文志等史书。我国古代的彗星记事,并不限于哈雷彗星。据初步统计,从古代至1910年,记录不少于500次,这充分证明古人观测的辛勤。

我们祖先重视彗星,有些虽然不免于占卜,但是观测勤劳,记录不断,使后人得以查询。欧洲学者常常借助我国典籍来推算彗星的行径和周期,以探索它们的回归等问题。我国前人辛劳记录的功绩未可泯灭!

流星雨的发现和记载,也是我国最早,《竹书纪年》中就有“夏帝癸十五年,夜中星陨如雨”的记载。最详细的记录见于《左传》:“鲁庄公七年夏四月辛卯夜,恒星不见,夜中星陨如雨。”鲁庄公七年是公元前687年,这是世界上天琴座流星雨的最早记录。

我国古代关于流星雨的记录,大约有180次之多。其中天琴座流星雨记录大约有9次,英仙座流星雨大约12次,狮子座流星雨记录有7次。这些记录,对于研究流星群轨道的演变,也将是重要的资料。

流星雨的出现,场面相当动人,我国古记录也很精。

据《宋书·天文志》记载,南北朝时期刘宋孝武帝“大明五年……三月,月掩轩辕……有流星数千万,或长或短,或大或小,并西行,至晓而止。”这是在公元461年。当然,这里的所谓“数千万”并非确数,而是“为数极多”的泛称。

流星体坠落到地面便成为陨石或陨铁,这一事实,我国也有记载。《史记·天官书》中就有“星陨至地,则石也”的解释。至北宋时期,沈括更发现以铁为主要成分的陨石,其“色如铁,重亦如之。”

在我国现在保存的最古年代的陨铁是四川省隆川陨铁,大约是在明代陨落的,1716年掘出,重58.5千克。现在保存在成都地质学院。

有些星原来很暗弱,多数是人目所看不见的。但是在某个时候它的亮度突然增强几千至几百万倍,叫做“新星”;有的增强到一亿至几亿倍,叫做“超新星”。

以后慢慢减弱,在几年或10多年后才恢复原来亮度,好像是在星空做客似的,因此给以“客星”的名字。

在我国古代,彗星也偶尔列为客星;但是对客星记录进行分析整理之后,凡称“客星”的,绝大多数是指新星和超新星。

我国殷代甲骨文中,就有新星的记载。见于典籍的系统记录是从汉代才开始的。《汉书·天文志》中就有:“元光元年六月,客星见于房。”房就是二十八宿里面的房宿,相当于现在天蝎星座的头部。汉武帝元光元年是公元前134年,这是中外历史上都有记录的第一颗新星。

自殷代至1700年为止,我国共记录了大约90颗新星和超新星。其中最引人注意的是1054年出现在金牛座天关星附近的超新星,两年以后变暗。

1572年出现在仙后座的超新星,最亮的时候在当时的中午肉眼都可以看见。

《明实录》记载:

隆庆六年十月初三日丙辰,客星见东北方,如弹丸……历十九日壬申夜,其星赤黄色,大如盏,光芒四出……十月以来,客星当日而见。

我国的这个记录,当时在世界上处于领先水平。

我国历代古籍中还有天气、气象的记载。

夏代已经推断出春分、秋分、夏至、冬至。东夷石刻连云港将军崖岩画中有与社石相关的正南北线。

商代关注不同天气的不同现象。甲骨文中有关于风、云、虹、雨、雪、雷等天气现象的记载和描述。

西周时期用土圭定方位,并且知道各种气象状况反常与否,均会对农牧业生产造成影响。《诗经·幽风·七月》,记载了天气和气候谚语,有关于物候的现象和知识;《夏小正》是我国最早的物候学著作。

春秋时期,秦国医学家医和开始将天气因素看做疾病的外因;曾参用阴阳学说解释风、雷、雾、雨、露、霰等天气现象的成因。

《春秋》将天气反常列入史事记载;《孙子兵法》将天时列为影响军事胜负的5个重要因素之一;《易经·说卦传》指出“天地水火风雷山泽”八卦代表自然物。

战国时期,重视气象条件在作战中的运用。庄周提出风的形成来自于空气流动的影响,并提到日光和风可以使水蒸发。《黄帝内经·素问》详细说明了气候、季节等与养生和疾病治疗间的关系。

秦代形成相关的法律制度,各地必须向朝廷汇报雨情,以及受雨泽或遭遇气象灾害的天地面积。《吕氏春秋》将云分为“山云、水云、旱云、雨云”四大类。

汉代列出了与现代名称相同的二十四节气名,并且出现了测定风向及其他天气情况的仪器。西汉时期著名的唯心主义哲学家和今文经学大师董仲舒指出了雨滴的大小疏密与风的吹碰程度有关。

东汉哲学家王充《论衡》,指出雷电的形成与太阳热力、季节有关,雷为爆炸所起;东汉学者应劭《风俗通义》,提出梅雨、信风等名称。

三国时期,进一步掌握了节气与太阳运行的关系。数学家赵君卿注的《周髀算经》,介绍了“七衡六间图”,从理论上说明了二十四节气与太阳运行的关系。

两晋时期,“相风木鸟”及测定风向的仪器盛行。东晋哲学家姜芨指出贴近地面的浮动的云气在星体上升时,能使星间视距变小,并使晨夕日色发红。晋代名人周处的《风土记》提出梅雨概念。

南北朝时不仅了解了气候对农业生产的影响,还开始探索利用不同的气候条件促进农业生产。

北魏贾思勰《齐民要术》,充分探讨了气象对农业的影响,并提出了用熏烟防霜及用积雪杀虫保墒的办法;北魏《正光历》,将七十二气候列入历书;南朝梁宗懔《荆楚岁时记》,提出冬季“九九”为一年里最冷的时期。

隋唐及五代时期,医学家王冰根据地域对我国的气候进行了区域划分,这是世界上最早提出气温水平梯度概念的。隋代著作郎杜台卿《玉烛宝典》,摘录了隋以前各书所载节气、政令、农事、风土、典故等,保存了不少农业气象佚文;唐代天文学家李淳风《乙已占》,记载测风仪的构造、安装及用法。

宋代对于气象的认识更为丰富和详细,在雨雪的预测及测算方面更为精确。

北宋地理学家沈括《梦溪笔谈》,涉及有关气象的如峨眉宝光、闪电、雷斧、虹、登洲海市、羊角旋风、竹化石、瓦霜作画、雹之形状、行舟之法、垂直气候带、天气预报等;南宋绍兴酒秦九韶《数书九章》,列有4道测雨雪的算式,说明如何测算平地雨雪的深度。

明代工部尚书熊明遇《格致草》,根据西洋科学原理,辨析了自然界变化与历史上所载的灾异及风、云、雷、雨诸气象现象之间的关系,他所设计的“日火下降、气上升图”,系统地说明对流性天气的形成。

清代译著《测候丛谈》,采用“日心说”,全面介绍了太阳辐射使地面变热以及海风、陆风、台风、哈得来环流、大气潮、霜、露、云、雾、雨、雪、雹、雷、平均值及年、日较差计算法、大气光象等大气现象和气象学理论。

岁月推移,天象更迭。我们祖先辛勤劳动,留下宝贵的天象记录,无一不反映出先人孜孜不倦、勤于观测的严谨态度,无一不闪烁着我们民族智慧的光辉。这些,是我国古代丰富的文化宝库中的一份珍贵遗产,对今后更深刻地探索宇宙规律,都将起到应有的作用。

什么是九宫?那些宫的名字,是关于天象的

九宫 1.术数家所指的九个方位。《易》中有九宫之说,一宫坎(北),二宫坤(西南),三宫震(东),四宫巽(东南),五宫中(寄于坤),六宫乾(西北),七宫兑(西北),八宫艮(东北),九宫离(南)。(即由八卦衍生出的八宫加上中央宫,中央宫指上面所说五宫中) 2.古代算法名。 3.道家语。三光、三宝、三生的合称。 4.指唐 时的九宫神坛。 玄宗 天宝 三年置。其名为: 太一 、 天一 、 招摇 、 轩辕 、 咸池 、 青龙 、 太阴 、 天符 、 摄提 。参阅《旧唐书·礼仪志四》。 5.舞曲名。 6.曲调名。黄钟宫、仙吕宫、正宫、中吕宫、南吕宫、五宫双调、大石调、越调、商调,合称九宫调。通称九宫或南北九宫。 7.九宫格的简称。 8.中国象棋术语。指棋盘上由斜交叉线构成的“米”字形方格。是“将”、“帅”和“士”活动的地区。 九宫阵游戏: 一种数字游戏完全无需计算能力,仅仅依靠玩家的逻辑推理能力就能解出。 “九宫阵”游戏规则: “九宫阵”也称为“数独”。这是一个9×9的方阵,由9个3×3方阵组成(黑色实线包围)。玩家在每个小格子里面填上数字1至9,使得结果满足下面的条件。 条件1:使每个横行和每个竖列中的9个格子都包含数字1至9,数字不能重复;条件2:使每个黑色实线围住的3×3“九宫格”中的9个格子都包含数字1至9,数字不能重复。 九宫阵现在在国外非常流行,很多人玩起来废寝忘食。游戏入门简单,从小学生到博士都可以玩,而且可以提供多变的逻辑判断,让你欲罢不能,甚至有人认为长期玩九宫阵有提高小朋友的智力,减少老年痴呆症之功效。

我需要一些宇宙中星象的名字

大角星 角宿一 角宿二 天狼星 牛郎星 织女星
南极老人星 南门二星 马腹一星

绿色阳光是什么?地球上有哪十个罕见天象?

日食、月食和流星雨,可能是我们谈论得最多的天空奇观,每当这些景象出现,看到的人都无不被大自然的力量所折服的。但是令人敬畏的大自然的力量可不仅如此,地球上还有很多神奇的景观,它们有的可能一个世纪都不会出现一次,有的可能是稍纵即逝的。不管如何,能亲眼看到这些奇观的人都是幸运的。

现在,我们就来了解一下这10个你可能从未见过的天空奇观:

10.白色虹


我们平常看到的虹大多是色的,很少有人亲眼见过白色的虹。这是一种由月光而不是阳光照射在空气中的雾气所形成的虹。它还有另一个名字,叫月虹。由于来自月球的光较少而且很弱,因此月虹在我们的肉眼看来是淡灰色或白色的。


白色虹通常出现在月球离地球最近和而且天空中的月亮比较丰盈的时候,月亮必须在天空的最低点。白色虹形成的条件如此苛刻,使得它出现的概率比色虹小非常多。夏威夷岛上卡穆埃拉(Kamuela)被认为是世界上观赏白色虹的最佳地点之一。

9. 透镜状云


透镜状云是一种独特的透镜状或碟状云结构,经常出现在山上。它们垂直于地球对流层的风向形成。当风不断地向同一方向流动,周围空气稳定时,这种惊人的云层开始出现。起伏的下游气流容易凝结周围潮湿的空气形成云层。它们大多数时候还需要一个巨大的垂直结构才能形成,无论是人工的还是自然的,比如一座孤立的大山,或一座孤立的摩天大楼。


当它们形成于40000英尺的高度时,从远处很容易就能看到。有时,可以看到多个透镜状云堆叠在一起。由于这些云类似于一个不明飞行物,世界各地的UFO爱好者们总喜欢将它们跟外星人联系在一起。值得一提的是,飞行员们通常会绕开这些透镜状云,因为它们周围可能有极端湍流的存在。

8.珍珠云


珍珠云是北冰洋环境的一部分。当山间的背风波冷却了平流层的下部,温度低于-78°C的平流层干燥大气有助于实现这些难以置信的云层形成。由于这些云层高度很高(15000-25000米),它们从地平线下接收阳光,呈现出丰富的色。极地平流层云(PSC)是珍珠云的另一个名称。这些云通常在日落前两小时或黎明前可见。由于其鲜艳的虹色,有时人们称之为珍珠云。

7.牵牛花云


牵牛花云是一种壮观的云,主要形成于澳大利亚的天空。澳大利亚北部的卡彭塔利亚湾是世界上已知的唯一可以观测到这种罕见天空奇观的地方。当然,这些云偶尔也会在世界其他地方形成。牵牛花云看起来像美丽的孤波或相关联的云的涟漪。当来自两个方向的海风相互碰撞产生滚动的圆柱效应时,它们就形成了。这些云绵延1至2公里,有时,会有一组这样的云,有时也只会出现一“条”这样的云。

牵牛花云是最受滑翔机爱好者追捧的云。每年10月期间,许多悬挂式滑翔机飞行员都会前往卡彭塔利亚湾,他们可以从更高的空中一睹这美妙的奇观。

6.火虹


火虹是这个天空奇观的误导性术语。“火虹”的真名是环地平弧或日承。它们是一种冰晕,是天空中的一种光学现象。它们与虹和火没有任何关系,而且形成的原理跟虹有着非常大的区别。当太阳或月光的折射通过悬浮在天空中的板状冰晶时,会形成一个环绕水平的弧线。当它们完全形成时,它们的外观是明亮的,并且有丰富的颜色梯度平行于地平线。

5.波涛云


波涛云看起来如此恐怖,就像波涛汹涌的大海被倒过来一样,看起来电影中的世界末日的景象。虽然它看起来很可怕,但是它们并不意味着灾难性天气会接踵而至,相反的,如果周围没有风暴,它会很快消散。


由于这种云出现的概率非常小,而且消散的速度很快,所以很少被科学家们研究。目前的一些少数的研究,都是基于影像和猜测。

4.极光


极光是天空中最神奇的现象之一,是在北极、南极等高纬度地区普遍形成的一种自然光显示。燃烧的太阳温度为1500万摄氏度,释放出所谓的太阳风。太阳风是从太阳表面逃逸到太空的粒子。太阳风需要40个小时才能到达地球,其结果就是极光的惊人展示。这种壮观的光不仅出现在地球上,也出现在我们太阳系的其他行星上。

3. 乳状云


乳状云是可怕和神秘的。目前还没人知道它们是怎么形成的。气象学家威廉·克莱门特·雷(William Clement Ley)于1894年首次描述了乳状云的形成。每一团乳状云,都有一个袋状的外观悬挂在另一团云的底部。


关于它们是如何形成的,有好几种理论,但从来没有一种理论能够合理地解释这种神秘的天空现象。其中一种理论解释了冷空气通过热空气的对流下沉形成云团的现象。因为,它们是积雨云的一种形式,乳状云可能是危险的,是强风暴的迹象。当乳状云出现在天空中时,飞行员总是被禁止起飞的。

2. 绿色日光(绿色闪光)


绿色闪光是日落后或日出前的一种美丽的光学现象。天空条件应该是完美的,有一个无风无云的广阔的地平线,然后绿色闪光才有可能会出现。观看绿色闪光的最佳地点是在海平面上。这就是为什么许多住在附近海域的人经常报告称它们看到天边有绿色的光出现。


当地球大气层能够从阳光中分离出不同的颜色时,就会出现绿色闪光。有不同类型的绿色闪光,每一种都可能出现不同的情况。大多数时候绿色闪光会出现在日落后——即太阳完全在地平线以下。它们出现的时间非常短,通常在1到2秒之间,所以抓拍它们非常困难。

1. 自然光柱


光柱是世界上最神奇的天空现象之一,当它们出现的时候,你会看到各种颜色的光柱垂直于大地,甚是壮观。它是一种大气光学现象,是由云中许多微小冰晶反射的光形成的。大多数的光柱都是由于太阳光而产生的,所以它们被称为太阳柱或太阳柱。有极少数光柱的光源来自月球或任何其他地球光源。极端寒冷的天气下,光柱出现的概率最大。

风调雨顺打一个人名?急,是与天气有关的名字!

文天祥,谐音:“问天象”

星象名称

★二十八宿★
【简介】
二十八星宿,又名二十八舍或二十八星,它把南中天的恒星分为二十八群,且其沿黄道或天球赤道(地球赤道延伸到天上)所分布的一圈星宿,它分为四组,又称为四象、四兽、四维、四方神,每组各有七个星宿,其起源至今尚不完全清楚。
最初是古人为比较日、月、金、木、水、火、土的运动而选择的二十八个星官,作为观测时的标记。“宿”的意思和黄道十二宫的“宫”类似,是星座表之意。表示日月五星所在的位置。到了唐代,二十八宿成为二十八个天区的主体,这些天区仍以二十八宿的名称为名称,和三垣的情况不同,作为天区,二十八宿主要是为了区划星官的归属。
二十八宿从角宿开始,自西向东排列,与日、月视运动的方向相同:
东方称青龙:角木蛟 亢金龙 氐土貉 房日兔 心月狐 尾火虎 箕水豹;
南方称朱雀:井木犴 鬼金羊 柳土獐 星日马 张月鹿 翼火蛇 轸水蚓;
西方称白虎:奎木狼 娄金狗 胃土雉 昴日鸡 毕月乌 觜火猴 参水猿;
北方称玄武(龟和蛇):斗木獬 牛金牛 女土蝠 虚日鼠 危月燕 室火猪 壁水獝。
【二十八星宿传说】
当天地初现之时,传说天帝派下四兽守卫着人间,它们分别是青龙、朱雀、白虎、玄武。四兽完成使命献身于人间以圣兽之血,血祭。从此四方之兽传说开始,举天下之间王者谁也?得四兽之宝物者天下。何为四兽之宝物?天下间无人知晓,然一本四兽天地书记载了四兽如何献身于天地,以血祭祀,其中记载:天下四分五裂之时,天地意象,星相大变,人间四兽之灵重现。拖身于世间二十八人,身上现出二十八星宿字样之人将开启天地灵气之门,得到四兽之宝物。
★【东方苍龙七宿】
〔角、亢、氐、房、心、尾、箕〕
包括四十六个星座,三百余颗星,组成的形象好似一条苍龙。不少学者认为,《易经》乾坤“潜龙勿用”、“见龙在田”、“或跃渊”、“飞龙在天”、“亢龙有悔”,正是描述的苍龙七宿在春天时的天象。《石氏星经》称:“角为苍龙之首,实主春生之权,亦即苍龙之角也。”《说文》称“亢人颈也”,因此亢宿是苍龙的脖子。氐宿又名天根,它是苍龙的胸。房宿为苍龙之腹,由于龙为天马,所以房宿又称为天驷或马祖。心宿即大火星。尾宿是苍龙之尾,按古代分野说(天上的星星各自对应着地上的某一区域),尾宿和箕宿对应着九江口,因此尾宿又名九江,它附近有天江星、鱼星、龟星。箕宿也是苍龙之尾,它附近还有糠星和杵星。
【角宿】
有星二,属室女座(α,ζ),角宿一(Spica, αVir)即此座α,一等星,色白。史记天官书:『左角李,右角将。』星经:『角二星为天门。』又云:『左角为天田,右角为天门,中间名天关。』观象玩占:『角二星为天关,苍龙角也,一曰维首、天陈、天相、天田,金星也。』
【亢宿】
有星四,皆室女座中三等星(κ,ι,φ,λ),礼月令:『仲夏之月,昏亢中。』
【氐宿】
有星四,均属天秤座(α,η,γ,βZubenescham),氐宿一(Zubenelgenubi, αLib)即天秤座α,礼月令:『 季冬之月,旦,氐中。』尔雅释天:『天根氐也』注:『角亢下系于氐,若木之有根』星经:『氐四星为天宿宫,一名天根,二名天府,木星。』
【房宿】
有星四,即天蝎座之π,ρ,δ,β(Graffias, βSco),房宿三西名为Dschubba,晋书天文志:『房四星为明堂,天子布政之宫也。』
【心宿】
有星三,即天蝎座σ,α,τ。又名三星,诗唐风绸缪:『三星在天』朱传:『三星,心也,在天昏始见于东方,建辰之月也。』刘瑾曰:『心宿之象,三星鼎立,故因谓之三星,然凡三星者,非止心之一宿,而知此诗为指心宿者,盖春秋之初,辰月末,日在毕,昏时,日沦地之酉位,而心宿始见于地之东方,此诗,男女既过仲春之月而得成婚,故适见心宿也。』心宿二亦名天王或大火,西名Antares,一等星色赤,诗豳风七月:『七月流火』即指此星.礼月令:『季夏之月,昏,火中』左传襄公九年『心为大火』星经:『心三星,中天王,前为太子,后为庶子,火星也,一名大火,二名大辰,三名鹑火。』心宿又名商星,左传昭公元年『迁阏伯于商丘,主辰,商人是因,故辰为商星。』注:『辰,大火也。』
【尾宿】
有星九,均属天蝎座,礼月令:『孟春之月,旦,尾中。』左传僖公五年:『龙尾伏辰』注:『龙尾,尾星也。』观象玩占:『尾九星苍龙尾也,一曰析木。』
【箕宿】
有星四,均属人马座,亦名南箕,诗小雅大东:『维南有箕,不可以簸扬。』疏:『二十八宿连四方为名者,惟箕斗井壁四星而已,箕斗并在南方之时,箕在南而斗在北,故言南箕北斗。』史记天官书:『箕为敖客,曰口舌。』
★【北方玄武七宿】
〔斗、牛、女、虚、危、室、壁〕
共六十五个星座,八百余颗星,它们组成了蛇与龟的形象,故称为玄武。七宿斗宿为北方玄武元龟之首,由六颗星组成,状亦如斗,一般称其为南斗,它与北斗一起掌管着生死大权,又称为天庙。牛宿六星,状如牛角。女宿四星,形状亦象箕。虚宿主星即尧典四星之一的虚星,又名天节,颇有不祥之意,远古虚星主秋,含有肃杀之象,万物枯落,实可悲泣也。危宿内有坟墓星座、虚粱、盖屋星座,亦不祥,反映了古人在深秋临冬之季节的内心不安。室宿又名玄宫、清庙、玄冥(水神),它的出现告诉人们要加固屋室,以过严冬。壁宿与室宿相类,可能含有加固院墙之意。北方玄武星宿地位甚高,北京旧有真武庙(复兴门外),即供奉玄武大帝。
【斗宿】
有星六,均属人马座,亦称北斗。诗小雅大东:『维北有斗,不可以挹酒浆。』晋书天文志:『北方南斗六星,天庙也,一曰天机。』考古质疑:『四方列宿,随时迭运,故以春言之,井、鬼、柳星,见于南方,则斗、牛、女、虚,为北方之宿尔,以其正当北斗之衡,故彼既曰北斗,则此曰南斗,所以别也。』
【牛宿】
有星六,均属摩羯座,又称牵牛星或牛郎星。礼月令:『季春之月,旦,牵牛中,又仲秋之月,昏,牵牛中。』史记天官书:『牵牛为牺牲。』按古时多谓牛宿为牵牛,今则均以河鼓为牵牛。
【女宿】
有星四,三属宝瓶座,礼月令:『孟夏之月,旦,婺女中。』史记天官书:『婺女』索隐:『尔雅云:『须女谓之务女。』或作婺字。』博雅:『嬃女谓之婺女。』
【虚宿】
有星二,虚宿一即宝瓶座β,虚宿二即小马座α,共称美丽双星。礼月令:『季秋之月,昏,虚中。』尔雅释天:『玄枵虚也,颛顼之虚,虚也,北陆虚也。
【危宿】
有星三,第一星即宝瓶座α,第二星与第三星即飞马座θ,ε。礼月令:『仲夏之月,旦,危中;』又:『孟冬之月,昏,危中。』史记天官书:『北宫玄武虚危,危为盖屋。』晋书天文志:『危三星主天府,天市,架屋。』
【室宿】
有星二,属双鱼星座。礼月令:『孟春之月,日在营室。』诗墉风:『定之方中,作于楚宫。』朱传:『定,北方之宿,营室星也。』广雅:『营室谓之豕韦。』观象玩占:『室二星曰营室,一曰定星。』
【壁宿】
有星二,属双鱼座和白羊座。礼月令:『仲冬之月,昏,东壁中。』观象玩占:『壁二星曰东壁,图书之府。』
★【西方白虎七宿】
〔奎、娄、胃、昴、毕、觜、参〕
共有五十四个星座,七百余颗星,它们组成了白虎图案。奎宿由十六颗不太亮的星组成,状如鞋底,它算是白虎之神的尾巴。娄宿三星,附近有左更、右更、天仓、天大将军等星座。胃宿三星紧靠在一起,附近有天廪、天船、积尸、积水等星座,看来胃口太小难以消化如此多的食物,有点消化不良。昴宿即著名的昴星团,有关它的神话传说特别多,昴宿内有卷舌、天谗之星,似乎是祸从口出的意思。毕宿八星,状如叉爪,古代将网小而柄长者称为毕,毕星又号称雨师(箕星为雨伯),又名屏翳、号屏、玄冥(与室宿相同);我国以毕宿为雨星。觜宿三星几乎完全靠在一起,实在是樱桃小口一点点。参宿七星,中间三星排成一排,两侧各有两颗星,七颗星均很亮,在天空中非常显眼,它与大火星正好相对,我们今天称意见不同为意见参商,以及兄弟不和为参商不相见,皆源于此。
【奎宿】
有星十六,九属仙女座,七属双鱼座.礼月令:『季夏之月,旦,奎中。』孝经援神契:『奎主文章』注:『奎星屈曲相钩,似文字之画。』史记天官书:『奎曰封豕,为沟渎。』正义:『奎,天之府库,一曰天豕,亦曰封豕,主沟渎,西南大星,所谓天豕目。』
【娄宿】
有星三,属白羊座β,γ,α。礼月令 :『季冬之月,昏,娄中。』史记天官书:『娄为聚众。』晋书天文志:『娄三星为天狱,主苑牧、牺牲、供给、郊祀,亦为兴兵聚众。』
【胃宿】
有星三,属白羊座,史记天官书:『胃有天仓』观象玩占:『胃三星曰大梁。』
【昴宿】
有星七,六属金牛座,七姊妹星团即此宿也,书尧典:『日短星昴,以正仲冬。』尔雅释天:『大梁昴也,西陆昴也。』史记天官书:『昴曰髦头,胡星也,为白衣会。』光度最强者为昴宿六。
【毕宿】
有星八,七属金牛座,毕宿五即金牛座α,距地七十光年,一月十日下午九时中天,中天高度七十度,诗小雅大东:『有捄天毕,载施之行。』朱传:『天毕,毕星也,状如掩兔之毕。』礼月令:『孟秋之月,旦,毕中。』尔雅释天:『浊谓之毕』注:『掩兔之毕,或呼为浊,因星形以名。』晋书天文志:『毕八星主边兵,主弋猎,其大星曰天高,一曰边将。』
【觜宿】
有星三,属金牛座,礼月令:『仲秋之月,旦,觜觿中。』史记天官书:『参为白虎,小三星隅置曰觜觿,为虎首,主葆旅事。』
【参宿】
有星七,均属双子座。礼月令:『孟春之月,昏,参中。』尚书旋玑钤:『参为大辰,主斩刈。』史记天官书:『参为白虎』广雅:『紫宫参伐谓之大辰,参谓之实沈。』按实沈为高辛氏之次子,与其兄阏伯不相能融,被迁于大夏,主参。观象玩占:『参七星伐三星曰参伐。』
【南方朱雀七宿】
南方七宿是井、鬼、柳、星、张、翼、轸,计有四十二个星座,五百多颗星,它的形象是一只展翅飞翔的朱雀。井宿八星如井,西方称为双子,附近有北河、南河(即小犬星座)、积水、水府等星座。鬼宿四星,据说一管积聚马匹、一管积聚兵士、一管积聚布帛、一管积聚金玉,附近还有天狗、天社、外厨等星座。柳宿八星,状如垂柳,它是朱雀的口。星宿七星,是朱雀的颈,附近是轩辕十七星。张宿六星为朱雀的嗉子,附近有天庙十四星。翼宿二十二星,算是朱雀的翅膀和尾巴。轸宿四星又名天车,四星居中,旁有左辖、右辖两星,“车之象也”。
【井宿】
有星八,属双子座,史记天官书:『南宫 朱鸟权衡,东井为水事。』博雅:『东井谓之鹑首。』晋书天文志:『南方东井八星,天之南门。』
【鬼宿】
有星四,属巨蟹座,星光皆暗,中有一星团,晦夜可见,称曰积尸气,史记天官书:『舆鬼鬼祠事』博雅:『舆鬼谓之天庙。』晋书天文志:『舆鬼五星,天目也。』观象玩占 :『鬼四星曰舆鬼,为朱雀头眼,鬼中央白色如粉絮者,谓之积尸,一曰天尸,如云非云,如星非星,见气而已。』
【柳宿】
有星八,均属狮子座,礼月令:『季秋 之月,旦,柳中。』尔雅释天:『咮谓之柳,柳鹑火也。』汉书天文志:『柳为乌啄,主草木。』晋书天文志:『柳八星天之厨宰也。』
【星宿】
有星七,六属狮子座,星宿一即此座α,西名为Alphard,孑然独照,光度列为二等,礼月令:『季春之月,昏,七星中。』又:『孟冬之月,旦,七星中。』史记天官书:『七星主急事。』观象玩占:『周礼鸟旗七旒,以象鹑火。』谓七星也。
【张宿】
有星六,均属长蛇座。史记天官书:『 张素为厨,主觞客。』汉书天文志:『张嗉为厨,主觞客』广雅:『张谓之鹑尾。』观象玩占:『张六星为天府,一曰御府,一曰天昌,实为朱鸟之嗉,火星也。』
【翼宿】
有星二十二,第一至第十一属巨蟹座,十二至十四属长蛇座,外二星,又六星皆不明,为二十八宿中星数最多者,礼月令:『孟夏之月,昏,翼中。』史记天官书:『翼为羽翮主远客。』晋书天文志:『翼二十二星,天之乐府,主俳倡戏乐。』
【轸宿】
有星四,即处女座。δ为美丽双星,其色一黄一紫。礼月令:『仲冬之月,旦,轸中。』史记天官书:『轸为车,主风。』
★三垣★
三垣即紫微垣、太微垣、天市垣。每垣都是一个比较大的天区,内含若干(小)星官(或称为星座),据《清会典》所载,甘氏、石氏、巫氏(甘德、石申、巫咸)的划分互有不同。各垣都有东、西两藩的星,左右环列,其形如墙垣,故曰为“垣”。
紫微垣是三垣的中垣,居于北天中央,所以又称中宫,或紫微宫。紫微宫即皇宫的意思,各星多数以官名命名。它以北极为中枢,东、西两藩共十五颗星。两弓相合,环抱成垣。整个紫微垣据宋皇佑年间的观测记录,共合37个星座,附座 2个,正星163颗,增星181颗。它的天区大致相当于现今国际通用的小熊、大熊、天龙、猎犬、牧夫、武仙、仙王、仙后、英仙、鹿豹等星座。
太微垣是三垣的上垣,位居于紫微垣之下的东北方,北斗之南。约占天区63度范围,以五帝座为中枢,共含20个星座,正星78颗,增星100颗。它包含室女、后发、狮子等星座的一部分。太微即的意思,星名亦多用官名命名,例如左执法即廷尉,右执法即御史大夫等。
天市垣是三垣的下垣,位居紫微垣之下的东南方向,约占天空的57度范围,大致相当于武仙、巨蛇、蛇夫等国际通用星座的一部分,包含19个星官(座),正星87颗,增星173颗。它以帝座为中枢,成屏藩之状。天市即集贸市场,《晋书·天文志》中云:“天子率诸侯幸都市也。”故星名多用货物、星具,经营内容的市场命名,如,《晋书·天文志》云:帝座“立伺阴阳也”,斛和斗“立量者也”,斛用以量固体,斗则用以量液体,列肆“立宝玉之货”,是专营宝玉的市场,车肆“主众货之区”,是商品市场,市楼“市府也,主市价、律度、金钱、珠玉”等。
关于三垣的创始年代,尚无肯定的结论,从典籍来看,紫微垣和天市垣作为星官,首见于辑录石申所著《石氏星经》的《开元占经》一书中,而太微垣的名称始见于唐初的《天象诗》。但是,在《史记·天官书》中已载有和三垣相当的星官名称。天市垣东、西两藩的星均用战国时代的国名命名,亦是三垣创始年代的一个佐证。
★分野★
①我国古代占星家为了用天象变化来占卜人间的吉凶祸福,将天上星空区域与地上的国州互相对应,称作分野。我国古代占星术认为,地上各周郡邦国和天上一定的区域相对应,在该天区发生的天象预兆着各对应地方的吉凶。分野大约起源于春秋战国。最早见于《左传》、《国语》等书,其所反映的分野大体以十二星次为准。所载故事最早的是:武王伐纣这天的天象是岁星在鹑火,因而周的分野为鹑火。战国以后也有以二十八宿来划分分野的,如《淮南子·天文训》等。后又因十二星次与二十八宿互相联系,从而两种分野也在西汉之后逐渐协调互通。具体说就是把某星宿当作某封国的分野,某星宿当作某州的分野,或反过来把某国当作某星宿的分野,某州当作某星宿的分野。如王勃《滕王阁序》:“豫章故郡,洪都新府。星分翼轸,地接衡庐。”是说江西南昌地处翼宿、轸宿分野之内。李白《蜀道难》:“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参宿是益州(今四川)的分野,井宿是雍州(今陕西、甘肃大部)的分野,蜀道跨益、雍二州。扪参历井是说入蜀之路在益、雍两州极高的山上,人们要仰着头摸着天上的星宿才能过去。
应当指出,分野纯属迷信。所谓的天地间关系全由人定,故历代各家参差出入是必然的。
十二星次、二十八宿与国、州分野如下(以《晋书·天文志》所载)
十二星次 寿星 大火 析木 星纪 玄枵 诹訾 降娄 大梁 实沈 鹑首 鹑火 鹑尾
二十八宿 角亢氐 房心 尾箕 斗牛女 虚危 室壁 奎娄胃 昴毕 觜参 井鬼 柳星张 翼轸
国 郑 宋 燕 吴越 齐 卫 鲁 赵 魏 秦 周 楚
州 兖州 豫州 幽州 扬州 青州 并州 徐州 冀州 益州 雍州 三河 荆州
②因本指分封诸侯的境域,后借用为分界、界限的代称。

展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