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岁是个啥东西

太岁到底是什么

专家给出4种说法组成物质不止一种疑为一切动物祖先 2002年5月在吉林桦甸夹皮沟云峰村双合屯发现的“太岁”,重49公斤、长约140厘米,厚15至17厘米,径宽约47厘米。从外观上看,呈乳白色、“拱”形。 核心提示目前,生命科学专家正对一不明“怪物”进行身份鉴定。它既没鼻子也没眼睛,摸上去感觉像团肉;它不会因高温而腐烂,也不会因低温而僵硬;它一天天长大,身上的“伤口”能自动愈合。奇怪的是,有人喝了浸泡过它的水后,困扰了多年的头痛病竟然消失了。人们开始对这个“怪物”进行各种揣测,有人说它是传说中的“太岁”,也有人说它是“肉灵芝”…… 如今,这个疑似“太岁”的切片样本已被寄到中山大学生命科学学院,人们希望专家尽早破解“怪物”的身世之谜。 眼下,中山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的专家正对一个来自内蒙古的不明“怪物”进行身份鉴定———2004年,内蒙古巴彦淖尔市农民张永平在推土时无意中发现了一块貌似石头状的“怪物”,它既没鼻子也没眼睛,摸上去感觉像团肉;它不会因高温而腐烂,也不会因低温而僵硬;它不断长大,身上的“伤口”也可自动愈合。更奇怪的是,有人喝了浸泡过它的水后,困扰了多年的头痛病竟消失了。人们揣测,这个“怪物”可能就是传说中的“太岁”,也有人说它是《本草纲目》中记载的“肉灵芝”…… 一年后的今天,内蒙古方面将这个疑似“太岁”的切片样本邮寄到了中山大学生命科学学院,该院的施苏华教授等专家将通过先进的遗传系统分类技术给其验明正身。 焦点关注 “怪物”就是“太岁”正验DNA 尽管在鉴定结果没出来之前不便发表自己的见解,但负责这次样本分析研究的施苏华教授还是透露了一些最新进展。她认为,目前可以初步肯定这个“怪物”就是“太岁”。她和她的研究生目前正利用先进手段对样品的分子系统、分类定位等方面进行实验研究,即通过一些基本的参数去找出该物质的 DNA序列,然后根据基因分析结果,看看它属哪类物质,或者与哪类物质比较接近。 “太岁”由多种物质组成 据悉,“太岁”切片样本从内蒙古送至广州研究已有几个月,出乎施教授意料的是,“这个东西远比她想象的复杂”。她说:“从目前的研究看,几乎可以肯定的是,组成‘太岁’的物质不止一种。”具体是何物质组成,施教授则未予透露。她说,“谜底”必须在所有实验完成后才能揭示。 施教授表示,关于“太岁”的研究从科学上讲非常有意思、有意义。因为据说“太岁”能自己生长,而且繁殖能力和修复能力很强,因此关于其生物能量来源等问题的研究很有价值。如果这些难题能一一破译,说不定将来会对人类的生命科学研究有极大帮助。 可能是一切动物的祖先 中科院广州微生物研究所李泰辉研究员对这次内蒙古发现的疑似“太岁”并不感到奇怪。他说,从古到今有关发现“太岁”的消息屡屡出现。特别是上世纪80年代以来,内蒙古、吉林、山东等地多有报道。李泰辉说,无论民间还是科学界,一直对“太岁”颇感兴趣,上世纪90年代初,他就和北京、吉林、陕西等地的科学家展开了对“太岁”的研究,并得出了一些结论。 当时有专家认为,“太岁”是迄今发现的最古老的古生物活体标本,是“人类和一切动物的祖先”。对此,李泰辉和施苏华表示,虽然“太岁”为黏菌群复合体的说法基本可以认定,但关于“黏菌群复合体”这一概念是非常模糊的,还不能清楚解释“太岁”为何种物种,惟有通过分子系统分析等研究,才能将“太岁”身上的秘密一一揭开。

太岁是什么东西

太岁是介于原生物与真菌之间的粘菌复合体,结构不是由单一细胞构成,而是由细菌、粘菌和真菌三类构成的聚合体,研究证明太岁是以细菌、酵母菌、霉菌孢子等微小生物为食,以纤维素、几丁素、甲壳质等为营养,肌体含有丰富的蛋白质、核酸以及假丝酵母菌和白地霉素。

拓展资料:

据《神农本草经》记载:肉灵芝,无毒、补中、益精气、增智慧,治胸中结,久服轻身不老。《山海经》称之谓视肉、聚肉、太岁、封,乃古代帝王养生佳肴。太岁十分稀有,是百药中的上品。有典籍记载,太岁性平,苦,无毒,具有补脾润肺,补肾益肝等价值。

太岁是指什么

太岁,本为道教神明的尊称,是对应天上地下的神煞领导。后被引用为“神煞论”来推断人的运程。古书云:’’岁摄兵权,�
人生死。”又云:”逢太岁之年,无喜必有祸。”或云:”反吟伏吟,涕泣零零。”等等之论点。 流年太岁?
流年,是指一年一年不停地替换。
流年太岁,共有60位〈以十天干配十二地支,组合而成〉,每一位太岁都有衪的姓名,而顺序值年,周而复始,循环不息,故又称“值年使者”。
流年太岁,是司管人间一年之吉凶祸福的岁君。古书云:”太岁如君,为众神之首,众煞之主,有如君临天下,不可冒犯--。” 2002壬午马年有四个生肖犯太岁 马人—犯刑、鼠人—犯冲 兔人—犯破、牛人—犯害 “刑”:有刑律、刑伤之意;抵触相刑,亦称伏吟。 “�”:有�击、对抗之意;交战相�,亦称反吟。 “破”:有损坏、破裂之意。“害”:有不和、不合之意。
无论是犯刑、冲、破、害者,皆受到流年太岁的影响,会导致官非纠缠、仕途阻滞、投资失利、情绪波动、人事不和及感情离合、严重者有意外血光之灾等情况出现。
除此之外,壬午年之太岁姓路名明。若有人叫路明、姓路或名明;则须注意触犯太岁姓名的名讳。 化解太岁之凶力。可拜太岁作福,以求趋吉避凶。 亦可求取“化太岁灵符”,以保护身平安。
不过
“在太岁头上动土”是中国的一句老话,它表明一种文化忌讳。过去人们认为,不信这种忌讳、真的会招致灾祸。唐代《酉阳杂俎》一书记载:有个叫王丰的人,“于太岁头上掘坑,见一肉块,大如牛,蠕蠕而动,遂填,其肉随填而长。丰惧,弃之。经宿,长塞于庭。丰兄弟奴婢数日内悉暴卒,唯一女存焉。”
《广异记》中也说:晃良贞不怕鬼怪,每年者要在“太岁”头上挖土。有一次挖出肉块,用鞭子打了几百下,扔到大路上了。当夜有人看见有些神人骑马坐车来慰问那肉块,并问:“太岁兄,你为什么受他辱打而不报仇呢?”回答是:那人血气方刚,我也没办法。天明后“太岁”就不见了。
在中国民间,“太岁”向来被人们看作是一种神秘莫测的力量,一种能在冥冥之中支配和影响人们命运的力量。它无影无踪,而又无处不在。其实,“太岁”实际上是古代人假设的一种天体。作为一种具体的生物,“太岁”是真实存在的。
在《山海经》、《本草纲目》等古籍中均有详尽记载,称其为“肉芫”,“视肉”、“土肉”、“聚肉”、“封”等。在中国神话史书《山海经》中,就有对“肉芫”的记载:“聚肉有眼而无胃,与彼马勒颇相仿佛,奇在不尽,食人薄味。”晋代著名学者郭璞在注释《山海经》时,对“视肉”做的解释是:“聚肉形,如牛肝,有两目。食之无尽,寻复更生如故。”
唐代著名学者虞世南的《北堂书抄》中也有一条关于“土肉”的记载,他的史料转录于《临海异物志》,文中说:“土肉,正黑,大如小儿,臂长五寸,中有腹,无口目,有三十足,大如钗股,浚克食。”
到了明代,名医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把“肉芫”收入“菜”部“芫”类,称其为“本经上品”,并将芫分为五类,其中对“肉芫”是这样描述的:“肉芫状如肉,附于大石,头尾俱有,乃生物也。赤者如珊瑚,白者如截肪,黑者如泽漆,黄者如紫金。”同时,《本草纲目》“芫”类条目中还列举了几部以“芫”为主的药方,说明“芫”类对一些疑难病症有特殊疗效,其共同特点是:“久食,轻身不老,延年神仙。”
据吉林大学微生物专家解释,俗称的“太岁”是介于原生物与真菌之间的粘细菌,生活于土壤中,生命力极强,是自然界非常稀有的大型粘细菌复合体。吉林桦甸夹皮沟云峰村双合屯发现的这块“太岁”,被保存于纸盒箱中虽已半年有余,依然不腐烂、无虫蛀、不变质,“太岁”仍鲜活如初,无任何异味。对此,专家称,它其实是一个有生命的、低等菌类混合体,与《本草纲目》等古籍记载的“肉芫”不能简单划等号。 本报今天以《“太岁”驾临南部山区?》为题,对在西营镇中阁老村发现的一个不明生物进行了报道,引起了很多市民的兴趣,大家说法不一。记者就有关问题向山东大学生物专家卢浩泉教授求证。卢教授以前曾接触、研究过这类东西。卢教授告诉记者,被百姓说成“太岁”的东西,很可能是一个由粘菌、真菌、细菌等组成的菌类混合体,南方较多北方较少,但不管在哪,只要温度、湿度等环境条件适宜,就会出现。今年降雨量较大,南部山区山村出现这个东西并不稀奇。至于当地百姓说的“太岁”能发出像青蛙一样的叫声,卢教授说,有可能是菌落里面夹有空气,当人用脚踩时,气体受挤排出而发出的声音。另外,因为菌群也是一个生命体,要与周围的环境进行新陈代谢,出现代谢物是正常的;当环境条件发生变化、不适宜菌群生长时,它也会慢慢腐烂、解体。 卢教授还称,这类菌群没有多少实际价值,不能与《本草纲目》等古籍上的记载完全划等号。

太岁是什么东西

太岁又叫肉灵芝,是由粘菌、细菌和真菌三类菌构成的一种稀有的聚合体,生长于地底20~100米的厌氧环境中,靠水存活,所以放在水中不会轻易的变质、腐烂,生命力强大。太岁的物质成分复杂,建议以收藏为主,不可轻易食用。

太岁是肉灵芝

太岁,又叫肉灵芝,生长于地下,由粘菌、细菌和真菌三类菌构成的一种稀有的聚合体。肉灵芝是以细菌、酵母菌、霉菌孢子等微小生物为食,以纤维素、几丁素、甲壳质等为营养,其含有丰富的蛋白质、核酸以及假丝酵母菌和白地霉。

太岁生长于地底20~100米的厌氧环境中,生活于土壤中,靠水存活,因此放在水中不会轻易的变质、腐烂。且其活性很强,随意的切割都能够在生,经过沧海桑田的变迁,许多的物种都湮灭了,太岁还能繁衍至今,由此可见其生命力的强大。

许多的典籍中都记载太岁有增强免疫力的功效,但实际上真菌品种十分复杂,个体之间的差异较大,其自身可能会附着各种有害生物以及有毒物质,在尚未弄清楚太岁的物质成分前,安全起见,建议以收藏为主,不要轻易食用。

太岁神是什么神?

太岁神是太岁星君,又称“岁”、“太岁”。

太岁以六十甲子的干支纪年法为运转周期,共六十位,每年有一位岁神当值,在当年当值的太岁谓之“值年太岁”,是一岁之主宰。如《三命通会》中所讲:“夫太岁者,乃一岁之主宰,诸神之领袖”。

太岁也是道教信仰中太岁神的简称,乃道教值年神灵之一,太岁神在所有神中,影响力最大,素有年中天子之称,掌管人世间一年的吉凶祸福。

作为一种中国民间信仰,每年都有冲犯太岁的生肖,如属该生肖者,需要祭祀太岁神一年,以求太岁神保佑自己消灾免祸。

扩展资料:

太岁神来源:

天皇始制干支之名以定岁之所在。十干曰阏逢、旃蒙、柔兆、强圉、著雍、屠维、上章、重光、玄_、昭阳。十二支曰:困顿、赤奋若、摄提格、单阏、执徐、大荒落、敦_、协洽、_滩、作噩、阉茂、大渊献。

道教对于太极的定位:地球即为先天太极。中华古文明,以大道中勾陈大帝,辅玉皇大帝执南北二极和天地人三才,统御众星。为实现元始天尊的意志,流传大道智慧,应现为“伏羲天皇”为开端。

伏羲天皇作成先天太极八卦图,以演释天地变化由来的过程,无极就是虚空,先天太极就是地球,地球在围绕太阳周转时也在自转,旋转运动产生了万有引力和离心力,天火地水相融形成混沌,刚柔相摩,鼓之与雷霆,奋之以风雨,混沌大气清浊浮降形成天地。阴

阳凝聚震荡形成水体,水体在地表的压力使地壳皱褶,大山川泽定型。卦爻空间是天地经纬地势。先天八卦以天南地北,东升日,西江源,东南泽地,西北高原,东北地摺多震,西南热带雨林表现中华地形图。

太岁,即是太极方法时,大道智慧与能力凝聚的精神与意志。这些智慧与能力之神。是人道的保护神,能引导人道众生在自然灾害中预先脱难,趋吉避凶。

因此,太岁是掌管一年凡间事务的天神,由六十位天界大将军轮流值年,即中国的六十花甲。要知太岁的来历典故必须从太岁的上司斗姆元君说来了。

在中华文明的经纬图里,天干地支的意志之智慧能力凝聚成的星神,即为六十大将军,掌管人间每年事务,即为六十太岁了。

由于众星座中有不同位置,而这些位置古人亦以天干地支代表,而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即中华大地太极图中的方位,天干即各星星座位置,亦即每年生肖。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太岁星君

太岁是什么?

太岁,本为道教神明的尊称,是对应天上地下的神煞领导。后被引用为“神煞论”来推断人的运程。古书云:’’岁摄兵权,�
人生死。”又云:”逢太岁之年,无喜必有祸。”或云:”反吟伏吟,涕泣零零。”等等之论点。 流年太岁?
流年,是指一年一年不停地替换。
流年太岁,共有60位〈以十天干配十二地支,组合而成〉,每一位太岁都有衪的姓名,而顺序值年,周而复始,循环不息,故又称“值年使者”。
流年太岁,是司管人间一年之吉凶祸福的岁君。古书云:”太岁如君,为众神之首,众煞之主,有如君临天下,不可冒犯--。” 2002壬午马年有四个生肖犯太岁 马人—犯刑、鼠人—犯冲 兔人—犯破、牛人—犯害 “刑”:有刑律、刑伤之意;抵触相刑,亦称伏吟。 “�”:有�击、对抗之意;交战相�,亦称反吟。 “破”:有损坏、破裂之意。“害”:有不和、不合之意。
无论是犯刑、冲、破、害者,皆受到流年太岁的影响,会导致官非纠缠、仕途阻滞、投资失利、情绪波动、人事不和及感情离合、严重者有意外血光之灾等情况出现。
除此之外,壬午年之太岁姓路名明。若有人叫路明、姓路或名明;则须注意触犯太岁姓名的名讳。 化解太岁之凶力。可拜太岁作福,以求趋吉避凶。 亦可求取“化太岁灵符”,以保护身平安。
不过
“在太岁头上动土”是中国的一句老话,它表明一种文化忌讳。过去人们认为,不信这种忌讳、真的会招致灾祸。唐代《酉阳杂俎》一书记载:有个叫王丰的人,“于太岁头上掘坑,见一肉块,大如牛,蠕蠕而动,遂填,其肉随填而长。丰惧,弃之。经宿,长塞于庭。丰兄弟奴婢数日内悉暴卒,唯一女存焉。”
《广异记》中也说:晃良贞不怕鬼怪,每年者要在“太岁”头上挖土。有一次挖出肉块,用鞭子打了几百下,扔到大路上了。当夜有人看见有些神人骑马坐车来慰问那肉块,并问:“太岁兄,你为什么受他辱打而不报仇呢?”回答是:那人血气方刚,我也没办法。天明后“太岁”就不见了。
在中国民间,“太岁”向来被人们看作是一种神秘莫测的力量,一种能在冥冥之中支配和影响人们命运的力量。它无影无踪,而又无处不在。其实,“太岁”实际上是古代人假设的一种天体。作为一种具体的生物,“太岁”是真实存在的。
在《山海经》、《本草纲目》等古籍中均有详尽记载,称其为“肉芫”,“视肉”、“土肉”、“聚肉”、“封”等。在中国神话史书《山海经》中,就有对“肉芫”的记载:“聚肉有眼而无胃,与彼马勒颇相仿佛,奇在不尽,食人薄味。”晋代著名学者郭璞在注释《山海经》时,对“视肉”做的解释是:“聚肉形,如牛肝,有两目。食之无尽,寻复更生如故。”
唐代著名学者虞世南的《北堂书抄》中也有一条关于“土肉”的记载,他的史料转录于《临海异物志》,文中说:“土肉,正黑,大如小儿,臂长五寸,中有腹,无口目,有三十足,大如钗股,浚克食。”
到了明代,名医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把“肉芫”收入“菜”部“芫”类,称其为“本经上品”,并将芫分为五类,其中对“肉芫”是这样描述的:“肉芫状如肉,附于大石,头尾俱有,乃生物也。赤者如珊瑚,白者如截肪,黑者如泽漆,黄者如紫金。”同时,《本草纲目》“芫”类条目中还列举了几部以“芫”为主的药方,说明“芫”类对一些疑难病症有特殊疗效,其共同特点是:“久食,轻身不老,延年神仙。”
据吉林大学微生物专家解释,俗称的“太岁”是介于原生物与真菌之间的粘细菌,生活于土壤中,生命力极强,是自然界非常稀有的大型粘细菌复合体。吉林桦甸夹皮沟云峰村双合屯发现的这块“太岁”,被保存于纸盒箱中虽已半年有余,依然不腐烂、无虫蛀、不变质,“太岁”仍鲜活如初,无任何异味。对此,专家称,它其实是一个有生命的、低等菌类混合体,与《本草纲目》等古籍记载的“肉芫”不能简单划等号。 本报今天以《“太岁”驾临南部山区?》为题,对在西营镇中阁老村发现的一个不明生物进行了报道,引起了很多市民的兴趣,大家说法不一。记者就有关问题向山东大学生物专家卢浩泉教授求证。卢教授以前曾接触、研究过这类东西。卢教授告诉记者,被百姓说成“太岁”的东西,很可能是一个由粘菌、真菌、细菌等组成的菌类混合体,南方较多北方较少,但不管在哪,只要温度、湿度等环境条件适宜,就会出现。今年降雨量较大,南部山区山村出现这个东西并不稀奇。至于当地百姓说的“太岁”能发出像青蛙一样的叫声,卢教授说,有可能是菌落里面夹有空气,当人用脚踩时,气体受挤排出而发出的声音。另外,因为菌群也是一个生命体,要与周围的环境进行新陈代谢,出现代谢物是正常的;当环境条件发生变化、不适宜菌群生长时,它也会慢慢腐烂、解体。 卢教授还称,这类菌群没有多少实际价值,不能与《本草纲目》等古籍上的记载完全划等号。

展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