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命年专卖店的创始人

彭鸿斌的人物生平

老师用朴质的语言激励这个农民的儿子,一定要考到北京去!考上,穿皮鞋;考不上,还穿草鞋。1986年,他以四川省文科类高考第二名的身份,跨进中国人民大学。
1990年夏天,彭鸿斌以优异的成绩,考进了外交部。在外交部当英语翻译的日子里,睿智勤奋的彭鸿斌得了个好人缘,领导和同事们待他极好。在他的人生道路上铺满了鲜花,他完全可以按部就班地往上一级级攀升,然而,1994年4月,彭鸿斌递上了辞职报告。外交部的几千人被震惊了:没有这个先例嘛———报告自然无下文。
中国本质上是一个“官本位”思想浓厚的国度。几千年封建统治灌输的就是“学而优则仕”的思想,尽管到了新社会,“官本位”依然有它肥沃的土壤。从外交部“下海”去当个体户,在同事和家人看来,彭鸿斌无异是个疯子!
他的同学邓元山是计划经济系的,彭鸿斌辞职时,他恰好路过北京看望他。那时候,彭鸿斌刚刚结婚,穷极了,住在南池子外交学会的一间小房子里。为了招待老同学,彭鸿斌买了鸡脖、鸡杂来自己烧。缺盆少碗,彭鸿斌就去向同事借。一向关系不错的那位同事不理解他,不肯借,大家弄得很尴尬。
彭鸿斌终于不辞而别。他精力太旺盛了,不愿在人才过剩的机关里庸庸碌碌地度过一生。既然未来可以计算出来,那就换个环境找出一条路,走一条更能实现自我的路。
彭鸿斌今天回忆起来这件事,并不埋怨同事的人情凉薄,他说:“当我的未来可以计算出来的时候,我就渴望去走另一条更能表现自己的路子。既然出来不会很差,那起码会觉得比留着更好。” 遇到贵人相助
“辞职前,要做好后顾无忧”,因为外交官是不能随便辞职的,至少需要三年的解密期才能彻底辞职,这是彭鸿斌那段时间考虑的事情。他结识了在中央财经大学工作的吕世杰,并很快成为莫逆之交。吕世杰无私的不惜代价首先将他的妻子的户口从四川攀枝花钢铁公司调入北京,然后再将他的人事、工作关系从原单位调到兰图公司,打下了进入商海的基础。
跟中关村大部分村民一样,卖计算机。要几万元入股兰图,当时,彭鸿斌一贫如洗,到哪去筹这么一大笔钱呢?张达叔叔是另一个向他伸出了无私援助之手的人。张达是彭鸿斌老乡,四川眉山人。八十年代初,他在北京中科院开了一家很有名的“东坡餐厅”。听说彭鸿斌要在中关村闯天下,这位同乡长辈把当天的营业额两万元全塞到彭鸿斌手里,成为入股兰图的股金,也成为彭鸿斌崛起的基础,兰图也成为彭鸿斌的第一个跳板。
凭他们一伙人的嗅觉和钻劲,马上拉到了一笔生意:为一个部级机关做了30多台电脑整体配置,赚了万把元辛苦钱。随后的日子,一台计算机赚百八十元,居然也忙得乐滋滋。再后来的一年时间里,计算机生意越来越没劲。
有一件事情,令彭鸿斌和伙伴伍路钢、赵斌、王威很不开心:他们替韩国一家计算机显示器厂商做总代理,好不容易打开了市场,生意有模样了,人家自己来北京干了。
仅仅做高级搬运工,他觉得不会有出路。
彭鸿斌的生存能力很强,什么赚钱做什么。他先后与吕世杰开了多家公司,以适应生意的需要:曼苏尔广告公司、曼苏尔服装公司等,还有西直门大风餐厅。
他总喜欢做别人没有做过的生意。妻子陈晓莉的父母在青海,西宁那里生产的“白唇鹿”牌牦牛绒衫很有名,他就第一个把它引到北京来,在西单租个小店卖起来。
他还制造并销售过一种“兰图棒棒冰盒”,比冰箱生产厂家做的制冰盒好用得多,可惜本小利微没有做起来。
创业的日子很艰难。为了维持公司的运转费用,他在花园村租了一层地下室,自己用几间,余下的转租给其它小公司。下雨了,地下室里积满了水,他卷起裤腿就淘起来。
那段日子很清苦,可是彭鸿斌很快乐。有一次,通县的客户要计算机,他蹬上三轮车去送货,来回70多公里。回程夜深,天空飘起细雨,衣服湿透,彭鸿斌却骑着三轮大声嚎着流行歌曲,脚下蹬得飞快。
徐鹏是他同村长大的伙伴,大学毕业后分配到绵阳的一家军工厂跑民品销售。听说徐鹏要辞职下海,彭鸿斌寄信去鼓励,信里只有两句话:“我们处于一个变革的时代。我们是非常幸运的一代!”
他转遍了北京城寻找商机。有一次,他为自己的公司揽到了几笔家具生意。在新的天地里,他隐隐约约感到建筑装饰行业里面大有文章可做。
做生意也有倒霉的时候。有一次一个湖北汉川人要了他们一批一万多元的货,声称货到汇款。可是货还在路上,那家伙就来电说,产品品质不好,让带钱过去给他装卸费才能运回来。明明是还想骗一道。彭鸿斌忍痛赔了一万多。后来才知道,汉川的骗子不知骗了全国多少人!
两年东奔西突,虽挣钱不多,但交友不少,积累了宝贵的实践经验,找到了做生意的基本感觉,最重要的是完成了从外交官到商人的角色转换。 彭鸿斌盘算:寻找新商机。彭鸿斌要到欧洲去旅游,去看看人类工业文明的发源地,看看那里的人们是怎样工作、怎样生活的。
彭鸿斌有自己一套独特的见解:知识不等于见识,只有有见识的人才能成功,而见识是由“知识+阅历+领悟”三大要素构成的。他就要行万里路到欧洲去阅历一番。
办签证时遇到了麻烦,没有外国人的邀请函和担保书。心怀伟大梦想的彭鸿斌没有被难倒。他用流利的英语对英国大使馆的签证官说,英国是工业文明的发祥地,还有很多伟大的作家和诗人,莎士比亚、狄更斯、雪莱———我从小就喜欢读《呼啸山庄》、《双城记》,我想去看看这个伟大的国家。矜持的英国人笑了,他从没有听过这样友善的签证理由,于是很绅士地“OK”放行了。赞美但不谄媚,这也是人类的一种美德。
他先去了英国,然后辗转欧洲大陆。名为旅游,彭鸿斌却无意于山水之间。去欧洲旅游,与其说是花钱买阅历,不如说是想“圆梦”———他要寻找一个有模有样的商机。彭鸿斌认为:既然想寻找新的商机,就必须找出个能发展成一个行业、一个产业的新项目,让你一介入进去就能成为老大。
这天,彭鸿斌来到一家名叫Bau□house的建材超市,里面有种叫“强化木地板”的产品令他眼睛一亮。这种地板取材于天然林木,经先进工艺加工制作而成,是当代最新科技的产物。基于强化木地板诸多优于传统实木地板的特性,彭鸿斌暗下决心,要把强化木地板中的世界名牌尽快介绍给中国市场和消费者。彭鸿斌的这次选择,决定了强化木地板在我国出现的时间。
彭鸿斌信奉这样一个商业信条:永远与有实力的人合作。
彭鸿斌和艾格老板的会晤是戏剧性的。这位家族企业的掌门人早已看中中国的巨大市场,连续3年参加过中国的各种国际展览会,但是连一平方米强化木地板也没卖出去。当彭鸿斌用流利的英语讲述自己的抱负和行销方案时,这位老板被面前的年轻人深深打动了。
彭鸿斌认为,当时他之所以能与艾格公司一拍即合原因有二:“第一,我本身是个商人;第二,我会讲外语。一般会讲外语的人不会去做生意,而国内会做生意的人一般又不会讲外语。而我二者兼而有之,与他们比较容易沟通,容易产生相互的信任。”
机遇总是垂青有准备的人。当年在大学读书,彭鸿斌无论多忙多累,每天都坚持用英语做一篇作文,如今他于此得益多多。
有人说:成功地选择一个项目,等于完成了这个项目的一半。彭鸿斌的这次选择,是受怎样一种思路的支配呢?“当时我的一个概念就是,强化木地板是一个大规模生产的产品,它不是劳动密集型产品,而是生产密集型产品。我发现它的一套机器就可以生产几百万平方米地板,劳动力成本几乎可以忽略不计。另外,从强化木地板的原材料考虑,德国的森林资源不像中国那么缺乏。当时我预计国内对森林资源的保护一定会日益加强,所以德国生产的这种产品一定非常有前途。我就选定了强化木地板。”这次考察,彭鸿斌还顺便通过瓦尔特博士引进了MARBURG壁纸。
时至今日,已经获得巨大成功的彭鸿斌说:“每个人身上都埋藏着伟大梦想的种子。而梦想是人类创造文明之母。古代人梦想的‘千里眼’、‘顺风耳’,今天无一不成为现实,这就是证明。所以,要想创造美好生活,就要大胆地去梦想,抓住每一个可能成功的机遇。我们做父母、做老师和做领导的,更要善于播种、发掘珍藏在孩子和下属身上的伟大梦想的种子。”品牌才是永恒
“只有塑造自己的品牌,实施名牌战略,努力成为市场的领先者而不是尾随者,才是惟一的生存之道,否则企业永远做不大。”
想当老大的路子是一步步走出来的。彭鸿斌采取了市场领先者的品牌行销战略。
从欧洲回来,他已经从艾格公司拿到了强化木地板的独家总代理权。他首先想到:这么好的产品一定要有一个响亮的中国名字。回国后,他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跑到国家工商局去注册商标。
树立品牌形象,彭鸿斌得益于自己在大学读书时参与编译的一本书———《世界八大竞争案例》。书中有这样一个试验:有人将撕去商标的可口可乐和百事可乐请消费者品尝,消费者反映分不出来,同样好喝;而贴上商标后,大多数认为可口可乐好喝。彭鸿斌由此想到,大凡世界著名商标,牌子比总经理更重要。牌子会长久地“活”在人们心中,而总经理会老,会死,谁在乎他叫什么名字?
彭鸿斌说:“我有一个梦想,能像耐克一样拥有一个国际品牌。虽然它没有自己的工厂,但能向社会提供世界上最好的东西。”
在商海里两年的摸索,使彭鸿斌悟出了这样一个道理:世界经济的名牌示范效应,已经使开放的中国从“产品时代”步入“名牌时代”,我们的市场正在名牌的推动下运转,名牌产品已经成为高业绩、高利润和高市场占有率的代名词。名牌产品通常也是市场的领先者和业界领袖。而居于领导地位的名牌产品更代表着一种持续性的竞争优势和较为广阔的利润空间。就像忠实的球迷一样,消费者似乎已经被名牌催眠,这种“名牌崇拜”心理使得名牌产品的生命周期大大高于普通产品。
他认为,只有塑造自己的品牌,实施名牌战略,努力成为市场的领先者而不是尾随者才是惟一的生存之道,否则企业永远做不大。
给“艾格”起中国名字颇费了彭鸿斌一番心思。这个名字一定要朗朗上口,便于记忆,而动物名最好记。这个名字还要很亲切,能向社会传达产品和企业的特点。强化木地板的最大特点是不怕踩、不怕压,而大象既性格温顺、形象亲切,又威武雄壮、富于力量,很符合上述要素的要求。
用大象起名字,彭鸿斌还有一层考虑:国际品牌一般不敢用动物起名,因为有的民族喜欢,有的民族却不喜欢;而大像是全人类的朋友,没有什么忌讳,很有亲和力。另外,用大象做商标和卡通,不仅形象很好,而且便于设计。
注册商标时遇到了小麻烦。先是起名叫“大象”,被商标局驳回。后来起名叫“圣象”,顺利通过注册。彭鸿斌大喜,一鼓作气将其连同绿荫加大象的图形一并在德国、法国、奥地利等国,以及、地区注册了商标,使“艾格”这个古老的德国家族名称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国际名牌。从此,彭鸿斌一发不可收拾,在建材、家具、服务等门类中相继注册了50多个商标。 彭鸿斌是绝顶聪明,当他发现他最大最重要的合伙人吕世杰喜好研究学问和公益活动,吕世杰将所有经营管理都交给他打理,他感到了一丝不平衡。他暗暗下决定离开他,自己单干。随即他“狡猾”的悄悄变更了兰图公司法人代表,将吕世杰的法人代表转变为自己,再将“圣像”商标转移出去,最终归于自己名下。三年后,被蒙在鼓里的吕世杰得知这一切时为时已晚,兰图公司已经被彭鸿斌转走并注销。这样,彭鸿斌已经完成华丽转身,完全持有了圣象商标,成为中国地板第一大佬。因此,世间都知道“圣像”是彭鸿斌的,而鲜有人知道“圣像”与吕世杰有什么关系。最终,两人形同陌路。
从某种意义上说,彭鸿斌不仅是中国引进强化木地板的第一人,更开创了中国建材市场树立品牌形象的先河。
谈起“圣象”这一品牌形象的塑造,彭鸿斌至今仍觉得既自豪又万幸:“当时我只有一种潜意识,将来我一定不是只卖一个好产品,而一定是在卖一个牌子”,“当时我只有一个直觉,在现代工业文明中只有品牌是永恒的。品质、服务、智能、商机,这一切一切,都浓缩凝聚在品牌中。如果不去注册商标,一切都会付诸东流,一切都会成为过眼云烟。”
2000年来临的前夜,彭鸿斌送给我一本他写的书《圣象。德国造—虚拟经营的理论与实践》,书还散发着油墨的清香。他已经把自己的一整套想法上升到理论的高度。
这是一个善于总结过去并指导未来的人。
成功往往就在于超前一步甚至是半步! 彭鸿斌认为,现代商业与传统商业不同。社会化大生产客观地推动了流通的国际化。国际化流通的重要理论是马克思经济学中的论断———“用时间消灭空间”。重要的不是市场空间的远近,而是商品到达市场的速度,即时间量;这样,才能用更短的经济时间去取代更多的经济空间。
从欧洲签约归来,彭鸿斌马不停蹄办理商标注册手续,10月份艾格公司的样品到货。彭鸿斌首先培训了自己的伙伴们,然后大家带着样品去参加大大小小各式各样的展销会。他们的言谈举止行为做派与大公司职员别无二致,可是,尽管人们对这些彬彬有礼的年轻人很有好感,对他们手中的样品很是好奇,却没有人肯掏钞票购买。
要想当市场的领先者没那么容易。
消费者最有代表性的疑问是,实木地板那么厚,你的地板这么薄(8毫米)—-能行吗?据此,彭鸿斌认识到,一定要建立自己的专卖店,用直观的丰富的图片、资料和现场实验来打消顾客的疑虑,使他们从好奇观望迈进到购买者的行列。
彭鸿斌来到了建材大厦所在的装饰建材一条街,直觉告诉他,这是一块风水宝地,要想把生意做大,非此地莫属。1996年春节前夕,彭鸿斌已经近乎绝望,建材一条街没有容身之地。但他仍天天在这条街上转。好运气竟终于给他等来了—-建材大厦三层的8号展厅退租了。这是一个117平方米的大展厅,位置也不错。可一听租金价位,圣象老臣们个个惊呆了—-一年要交40万!40万元对今天的圣象公司来说算是小钱一笔,可在当时那却是天文数字啊!圣象的财务总监赵秀清回忆说,当时公司的全部流动资金只有17万,彭总却那么果断地拍板了,现在想起来都后怕。
彭鸿斌咬牙先交了当月租金三万三,然后请来专业设计师设计展厅,余下的钱全部用来做装修。公司全体人员齐上阵,日夜兼程赶工期。这是一次,是一次冒险,更是一次破釜沉舟背水结阵的生死决战。成功了,才有圣象今天耀眼的辉煌;失败了,彭鸿斌即使精神不倒,也会两手空空,不知多少年后才可能浮出水面,况且,因负债累累而灭顶沉沦的危险也百分之百地存在。
假如彭鸿斌对市场前景没有透彻的认识;假如彭鸿斌对自己看好的产品没有充分的自信;假如彭鸿斌没有以生命的全部去追寻自己的梦想;假如他不是执着地天天去跑街———碰壁———再跑街……假如,假如,太多的假如,无数的机遇就在我们的这些假如中与我们擦肩错过,而彭鸿斌信奉的却是“只要活着,就要实实在在地不断追求,市场机遇是不会重复的”。
…… 彭鸿斌是如何离开“圣像”的,至今没有任何信息,令人疑惑不解。彭鸿斌也从未在公开场合谈过此事,只淡淡俩字“离开”。这也许是彭鸿斌最难以启齿的事情之一,是否与吕世杰分手有异曲同工之妙,不得而知。
离开圣象后,彭鸿斌从地板行业“人间蒸发”了。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风流。
在近20年的中国经济大潮中,在这片热土上,不乏显赫一时的英雄,时势造英雄,英雄亦造时势。
但这话得分开来理解。
当时代的风潮涌动时,总有一批人因风云而际会,乘时运而腾龙。但当时代的风潮改变时,他们中的一部分,也随着潮流的退去而消失。
时势造英雄,来也容易,去也容易。
还有一部分人,他们在风潮到来时,捕捉到白驹过隙的瞬间机会。挺立在时代的风尖浪口,当环境的风云发生改变时,他们又总能因势利导,逆水行船,甚至通过个人的作为,悄悄改变着周围的风向,使社会的局部或者行业的方向发生着悄悄的改变。但其中的付出与承担又让人无法想象。
来疑沧海尽成空,万面鼓声中,弄潮儿向潮头立,手把红旗旗不湿。
英雄造时势,难,心也艰难,身也艰难。
什么是英雄?古人说聪明秀出谓之英,胆力过人谓之雄。但在笔者看来,那些肯为自己心中梦想承受身心双重艰难的人都是英雄。只有这样的人,才能不甘心际遇和命运的安排,用内心的热情超越平凡的生命。
有的人遇到一次失败,就终生不能走出这个阴影。
有的人经历一次起伏,就匍伏谷底无力再登攀。
其实,并不是客观条件真的不允许,有时只是心态与意志的问题。
彭鸿斌有句口头禅:一个人面对太阳时,他的眼前一片光亮,背对太阳时,看到的只是阴影。 2005年,彭鸿斌复出地板业,成为地板行业的年度大事。圣象与彭鸿斌的关系,就成了敏感而微妙的话题。
在人们的戏剧化的思维定式中,归来者有时意味着复仇者。基督山伯爵的归来,牛氓的归来,或者呼啸山庄里希斯克列夫的归来,无疑都是这样的一种演绎。
但企业家显然不能做此推论。因为无论人去或人留,那个品牌已经成为他过去生命的一部分,没有人愿意毁灭自己的过去。苹果的创始人乔布斯在离开苹果时,将所有股票如数变卖,象征性地保留了一美元。彭鸿斌连一美元的圣象股票也没保留,全部卖掉了。
可想当时,斯人心中是如何的不平。
但当苹果需要乔布斯时,他依旧不俟驾而行。把自己全部的身心,又投入到苹果的事业中。
甚至,就比如牛根生,离开伊利时,也遇到巨大的不公。
但当他与伊利在市场上针锋相对时,他会努力超越伊利,但绝不会有过毁灭伊利的想法。
这似乎是脱离母体的创业者的一个共同规律:在竞争中共生,超越自己从前那个卓越的母体。
彭鸿斌是圣象的创始人,但他又何尝不是那个母体中的一分子?
他离开的时候,也一定不是心平气和。甚至这种不平,有时会以一种特别的方式表现出来,但不会是那种你死我活的争斗。
甚至我们会说,如果有一天圣象真的倒霉了,遇到巨大的困境和难处,那时最惦念这个品牌的人会是谁?
也许会有几个人,但其中一个人,一定是彭鸿斌。
而2006年E0商标大战中,双方打得难解难分,圣象骑虎难下时,彭鸿斌和翁少斌沟通后,又主动选择了庭外和解,率先从法院撤回了诉讼。
竞争与共生,对手和同仁,这在商场上是永远微妙而客观的对立存在。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圣象不是峰。对于彭鸿斌这样一个不愿意重复自己的人,他试图超越的似乎也只有从前的那个自己。
……
组织的成功起点,往往从一个谋略开始。
三国演义里刘备的蜀汉成功之路,是从隆中对开始的;曹操的北方统一之路,是从迎天子回许都开始的;明代的朱元璋真正的帝王路,是从朱升的九字真言开始的: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
现实中的企业经营也有相似之处。
在营销中,我们管这个叫策略。后来看,莱茵阳光是个顺产儿,并且一出生后就开始疯长,但在出生前,这个“小孩”面临一个严重的问题:是否应该出生。
当时柯诺已经在中国市场上有一个品牌:克诺森华,并且形成了一定的积累效应,为什么不把这个品牌做大做强,而要起另外的一个品牌呢?从优生优育的角度来说,一个孩子没有养好,再生一个孩子,岂不是更加分散精力?
争论焦点
争论的焦点集中成几个方面:
1、当一支部队不能单独解决战斗时,就有增加一支部队的需要。
反对方:继续发展克诺森华,将克诺森华做大做强,冲刺市场的制高点。没有必要产生一个新生品牌。
支持方:克诺森华固然要发展,但从目前来看,他的整体定位决定了这个品牌的上升空间有限。只靠一个克诺森华,短期内无法在主流市场中居主导地位。如果市场也是战场,当第一支部队没法完成任务时,就应有第二支部队加入战局。这就是多品牌角逐,集团军作战。
2、消费者的头脑空白,即是市场空白。
反对方:地板市场竞争已高度白热化。在高度同质化的市场上,根本找不到细分的空白市场,新生的品牌没有市场机会。
支持方:所有机会都可由人创造。消费者头脑的空白区就是品牌的空白区。难易是个辨证法,当企业的执行能力,能保证策略的执行时难者不易,当企业的资源能力不具备时易者亦难。
海尔推出探路者电视产品时,是电视市场竞争最激烈的时候,索芙特推出功能香皂时,是个人清洁护理产品被洋品牌、合资品牌垄断的时候。柯诺的百年经验,可以保证我们根据中国消费者的需求,定义一款属于中国消费者的地板产品。
3、用不同的利基市场划分品牌
反对方:即便我们有一个新品牌,它的空间有多大,和克诺森华会不会形成交叉。
支持方:中国的城市中产阶层正在兴起。这一群人是中国未来的消费主流,他们的生活情趣、消费审美将对整个社会产生示范和引导作用。并没有一款地板产品合乎中产阶层的审美定义。中国未来的中产阶层就是这个新品牌的主要利基市场,克诺森华将定位在这个利基市场的下一层:小康市场。
4、用生活方式打动消费者
反对方:即便我们定义了一个新的品牌,在地板竞争手段穷尽的情况下,我们如何接近消费者
支持方:让地板代表一种生活方式。关注消费者的内心世界,他们渴望什么样的生活,就把这种生活方式呈献给他。
……彭鸿斌最后拍板:“改变已经固有的品牌形象并非一朝一夕的事,但市场瞬息万变,时不我待啊!”
柯诺应该另创一个品牌,一方面与克诺森华遥相呼应,丰富产品线,使产品多元化发展,更多地占领市场。另一方面,通过新品牌、新形象、新定义,掀起地板业新一轮的颠覆性革命,这是改造原有品牌所不能达到的效果。
OK,支持方胜出。莱茵阳光获得了通行证。
但是那时它并没有一个名字。也许对于大多数读者来说,这些文字过于枯燥,但是枯燥未尝不是一项事业处在开始阶段的显著特征。行成于思,毁于随。既然大脑天生就是要指挥行动,往往意味着在表面的不动声色下,殚精竭虑的运算正在进行中。它有时是枯燥的教条,有时是天马行空的想象,也有时是天外飞仙般的灵机一闪。
太阳升起前的争论
拉斯维加斯的赌王史蒂芬·永利是举世公认的商业奇才。他有一句话描摹出了企业家最可宝贵的一种特质:普通人,只能看到有形的物体。那些真正有远见的人,则发现无形的事物。 办学不同卖商品。因彭鸿斌对教育不是很在行,并没有达到预期的办学效果,与先期的轰轰烈烈踌躇满志相比差距甚大。甚至面临并不被同行认可的境地,包括他的合作者也提出分歧。
“但是他是连一个学校都办不好的人 垮了一个学校不说还准备垮第二个 我不相信他是个好商人”,这是另一种认识,到底彭鸿斌还能走多远,期待他能在坚持中再次华丽转身。

什么是本命年专卖店??商机如何???

中国有传统,本命年要穿红色衣服什么的,本命年专卖店主要卖红色服饰或是佩戴用品,红外套内衣腰带袜子什么的。
在大城市还不错。

克罗心是什么档次

克罗心属于奢侈品档次。克罗心是美国品牌,目前在已有专卖店。克罗心ChromeHearts是着名好莱坞奢侈品牌,1988年由RichardStark创立,其后于1996年在纽约开设首间专卖店。


目前全球专卖店分设于美国、日本、、巴黎、伦敦、台北、首尔及北京。ChromeHearts是目前全球最知名的银饰品牌之一,创办人RichardStark原本是在好莱坞做电影道具及皮件饰品。全球专卖店分设于美国、日本、法国、、、韩国、巴黎、新加坡,北京专卖店也已于2014年5月15日在银泰购物中心一层正式开业,为亚洲最大的一家ChromeHearts专卖店。
创始人RichardStark原本是在好莱坞做电影道具及皮件饰品,在一次偶然的机会帮摇滚乐巨星雪儿(Cher)设计专属的皮裤,此后不但打响其名声,也造成无数名人订单涌入。RichardStark和LaurieLynnStark夫妻档在1989年正式设立ChromeHearts品牌,早期在L.A.店柜贩售,1995年于纽约开设专卖店。

南宁的那个叶家荣本命年有用吗?

信则有用 不信则无 看个人的信仰问题

郑州本命年店怎么样

挺不错的。郑州本命年店是一家专业的新春购物店,提供各种新春特色产品。店内物美价廉,有各种精美的新春礼品,比如新年桃花篮、福字吊坠、新年贺卡等,可以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另外,店内有专门的客户服务中心,可以为客户提供优质的服务,满足客户的需求。总之,郑州本命年店是一家专业的新春购物店,受到众多消费者的好评。

有种风水店叫“本命年”里面卖的水晶可以相信吗?

这种东西怎么能相信啊,纯属骗钱的,但是,你不觉得这样能买个安心吗,很像小说里面写的那样,很有感觉,如果不贵,就买吧,只当买个装饰品了,谢谢!

展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