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学改变命运的方法

供养佛菩萨能改变自己的命运吗

供养佛菩萨,于自己命运的改变,有作用,并且,是改变命运的一个开始。

你能发心供养佛菩萨,进而学习佛法,实践佛法,持之以恒,命运自然可以改变。

佛法告诉我们,人间祸福,是由这个人往昔(包括前世)的善恶决定的。前世积善积德之人,此生拥有好命运,前世积恶之人,有坏命运。这就是佛门之中的因果规律,叫善恶有报。

命运已经形成,也是可以改变的,依据就是今生的善恶,所以,我们欲求吉祥幸福如意,就要能遵守佛菩萨对我们的教导:诸恶莫作,众善奉行

除了诸恶莫作,众善奉行之外,佛门之中,还有其它的方法,也可以帮助我们改变今生不好的命运。

方法有:念佛诵经,吃素,放生,持守五戒,忏悔业障等等。

建议朋友你,可以去,请一些佛经,回来念诵,推荐《观世音菩萨普门品》、《心经》。经文内容不一定要懂,念诵即可。

每日念诵经文,念诵佛号(比如念诵南无阿弥陀佛名号,南无观世音菩萨名号),久而久之,自然能净化心灵,得到吉祥幸福。

放生也可以学习一下,放生好处多多,总结一句话,你能慈悲地对待其它生灵,那上苍也会慈悲地对待你的。

可百度搜索放生注意事项,去学习了解,推荐一个地方,百度贴吧中的放生吧,那里是喜欢放生的佛友聚集交流的地方,有放生感应,放生心得体会等文章。

另外,关于改变命运,还有一个重要方法,就是孝顺父母,百善孝为先,孝顺,是很能帮助我们积福改运的,而世间很多不顺,苦痛,皆由不孝引起,孔子说过,孝顺父母最难的是“色难”,就是难以对父母和颜悦色,(朋友你回想一下,是不是这样?)所以我们要对父母以柔心对待,讲话轻声细语,语气不要凶。

最后,建议你可以去请一些佛法书籍来看下,在自己依据佛法改变命运的道路上,获得更多的支持,佛法书籍里有请,新华书店也有售的。

关于行善积德改变命运的时间问题,太上感应篇有一个说法:

故吉人,语善、视善、行善,一日有三善,三年天必降之福;凶人,语恶、视恶、行恶,一日有三恶,三年天必降之祸,胡不勉而行之!

补充一个问题的解释:

为什么雷锋一生行善,却没有善终呢?这是因为,佛门之中的因果规律,是通三世的(前世,今生,来世),雷锋前世积有大量恶行,故他此生一生行善,也未能化解,但他今生积善,来世必有善报。

念佛可以改变命运吗 念佛有改变命运的吗

推荐您看《了凡的故事》 电视剧。

星云大师《改变命运的方法》

习惯、迷信、感情、权势、欲望、业力虽然能控制我们的命运,但是命运并不是定型而不可改变。因为一切的习惯乃至业力,都是我们自己造作的,只要我们善加摄持正念、谨言慎行,仍然可以将乖舛的命运转变为美好的命运。那么命运又如何改变?改变命运有什么方法呢?

1、观念可以改变命运

佛陀成道之后,为我们揭示世间充满痛苦的真理,并且进一步告诉我们减除痛苦的方法──实践八正道。而八正道之中最重要的就是正见,正见建立了,其它的七正道有了准则依据,才不致于出差错。所谓正见就是正确的见解、正确的观念。正确观念的建立对于我们个人修身立业、社会繁荣进步、世界和平安乐,都有非常重要的关系。譬如希特勒虽然有超人的聪明,但是缺乏正知正见,妄想征服世界人类,并且建筑许多集中营,以虐待无辜的战俘为乐事。他个人的邪知邪见,不仅改变了欧洲历史,带来了惨绝人寰的浩劫,并且影响德国的命运,至今仍然分裂为东、西两个国家而无法统一。因此佛教认为一个人行为上有了瑕疵,还有挽救的机会;但是如果观念偏邪不正,则遗害人类的祸患将更大,解救之道就更难了。

世间上一些创业有成就的事例,虽然有种种的因素,但是观念的正确与否,却是主要的关键。譬如有的人好吃懒做,长辈责骂他懒惰,此人不但不知悔改,并且变本加厉:「懒惰就懒惰。你说我不好,我就更坏让你彻底失望。」自暴自弃,甘居于下流。另外有一种人,遭受指责,立即反省自己,除恶唯恐不及,并且发愤图强,希望有一番新表现,来改变别人对他原有的印象。由于两者观念的不同,结果有天壤之别。再进一步说:有的人凡事抱着积极、进取、乐观的看法,遇到任何不幸的打击,都能从困难中找到奋斗的途径,从哀伤中体会生命的喜悦。有的人消极、颓废、悲观,人生充满了灰色,竟日生活在忧伤之中,对他来说,生命是多余的。可见观念会影响我们对人生的态度,改变我们的命运。对人生抱持施舍的观念会使我们的命运更富裕,悭贪的观念只有使我们更贫乏。怀抱着爱心来对待世间上的一切,生活是快乐的,世界是美丽的,娑婆就是净土;如果对世间充满了嗔恨,清凉的佛土也会变成火宅。我们希望拥有什么样的命运,就该培养正确的观念。

2、信仰可以改变命运

有了信仰,好比航海中有了目标,旅程上有了方向,做事有了准则,可以一往直前,迅速地到达目的地,减少不必要的摸索。信仰的力量如同马达,是我们向前迈进的动源,能改变我们的命运。

信仰的力量是不待言的,而信仰的对像并不局限于。像艺术家对于艺术的热爱,视艺术的完成为他的信仰,因此甘愿呕心沥血的从事艺术创造。翻开文化史,有不少思想家、哲学家,一生为了人类共同理念的完成,奔波于道路上──如先秦时代的诸子百家,如最近来俄国的诺贝尔奖文学家索忍尼辛先生;又如宋朝的岳飞,毕生以‘精忠报国’为他的信念,最后终于求仁得仁,竭尽了忠诚,献出了生命。他对国家‘尽忠’的信仰,改变了他自己命运,并且也为中国历史树立一种坚毅凛然的形象,至今仍然影响社会民心,成为万民膜拜的英雄。

在各种信仰中,给人的力量最大,对一但产生了信仰,对于人生一切的横逆、迫害,不但不以为苦,并且能甘之如饴的接受。对的虔信,使我们有更大的勇气,去面对致命的打击,使我们有宽宏的心量,去包容人世的不平,而拓展出截然不同的命运。

3、结缘可以改变命运

人为社会的一员,不能离开社会,我们一生的命运和社会大众有着密切的关系。譬如我们平日衣食所需,是仰赖社会各阶层的分工合作,搬有运无,才能日用无缺。入学校求知识,由于老师们的谆谆教诲,才能免于愚疑。甚至将来进入社会,服务于乡梓,也需要借重同仁的帮助,上司的提掳,才能发挥一己才能,有所作为。因此我们如果想事事顺心,运道亨通,就必须和他人保持和谐的来往。佛教所谓的‘结缘’,就是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意思。

经上说:未学佛法,先结人缘。我们要广结人缘,给人以方便,结缘越广,必能回报给自己更大的方便,助人即助己。虽然我们不断的付出,帮助别人,其实我们帮助的是自己,因为自他不是对待,而是一体,唯有在完成他人之中,才能完成自己。因此菩萨以众生为修行的道场,广施慈悲,从对众生结菩提法缘之中,而成就佛道。结缘不仅能改变我们的命运,并且是进趋佛法的重要门径。日常生活中,一个亲切的笑容、一句鼓励的赞美、举手之劳的服务、真诚的慰问关怀,都能带给对方莫大的快乐,增进彼此之间融洽的关系。结缘,使我们的人生更宽润、命运更平坦,何乐而不为呢?

4、持戒可以改变命运

观念、信仰、结缘能够改变我们的命运,持戒也能移转变我们的命运。持不杀生戒,可以转短暂的寿命为长寿;持不偷盗戒,可以化贫贱的生活为富有;持不邪婬戒,可以保持家庭的幸福美满;持不妄语戒,可以获得别人的信任赞誉;持不饮酒戒,可以常保身体的健康以及理智的清明。持戒能将原本坎坷的遭遇改变成福乐安康的命运。

经典上记载一则护生改变命运的故事:有一位商人到市场贩卖物品的时候,看到一只遭人逮捕的小乌龟,泪眼汪汪地注视著自己,顿时生起侧隐之心,于是以重金买下乌龟,并且把它放回池塘去逃生。过了一段日子,有一天商人出外去经商,途经山路,不幸遇到盗贼出没,抢去了他的钱财,并且把他推落湖中,眼看就要遭受灭顶之难,突然觉得脚下似有东西托负著自己,藉著这一股力量,商人终于平安地上了岸。定睛一看,原来是自己过去救过它一命的小乌龟,带着它的同伴来向自己反哺报恩。持守净戒,不伤害生灵,并且积极地去爱护生灵,人天福报的增长长不待言的。

人人都有命运,而命运又受到种种力量的控制,我们如何摆脱命运的控制,开创自己的人生呢?那就要人人培养正确的观念,树立坚定的信仰,广结良善的人缘,严持清净的戒律。能够如此,不但不为命运所控制,并且能够自由自在调御命运。

修行怎么改变命运?

每个人的“命”是什么呢?就是你的思维习惯,上辈子,再上辈子,再上上辈子……这样积累下来的思维习惯,这个思维习惯就产生了你的“相”,包括你的身材相貌,你生存的环境,你遇到的人和事…… 不是只有这辈子生下来后天才有思维习惯,这辈子的是一部分。比如一起长大的双胞胎,这辈子后天接受到的东西接近,但是脾气性格还不一样呢!就是前世积累的因,积累的业力不同。 普通人的命是定下来了的,所以有会算命的能算出来。谁谁谁以后会怎么样,有时候就是算的准的。如果你一旦发心开始修行了,你的命就开始改变了。命一变,算命的也就算不准了。 我们以前、前世想的坏事,做的坏事,就是恶业,也就是老百姓说的造孽。恶业就是恶的因,有恶因就会有恶果。如果你现在倒霉了,受伤害了、病了就是恶业的果报。 我们以前、前世想的好事,做的好事,就是善业,也就是我们说的功德。善业就是善的因,有善因就会有善果。如果你现在得意了,顺心了、健康了,这就是善业的果报。 我们大部分人都会想要过得意,顺心的生活,都不想过倒霉、悲催的生活。我们知道了佛法,知道了规律,就可以用佛法来做调整,调整自己的心,调整自己的命,也可以使自己过的更顺心。 普通人受的限制很多,修行越高的人越是自在,越是能做自己的主人翁。 具体怎么做呢?无非三条。一个是忏悔,要知道自己那些事不该去做,去做了就要忏悔,并改正不要再去做恶的事。护持自己的念头。恶的事,坏事的少去想,最好不要想。尽量不造新的恶业。这样你的心就不会再往恶的方向去了。 一条是多想善事、做善事,就是积累功德。增加自己命里的善因,有了善因自然会有善果,多做功德就会多善果。 一条是减罪业,把以前世想的不好的事,做的不好的事的恶果在成熟前消灭掉,消灭了,自然自己也就不受、少受这样那样的恶的果报了。怎么消灭呢?就是去做功德。 怎么去做功德呢?做功德的方法很多,做功德就是改自己的心,使自己的心更善,更向佛菩萨的心靠拢。 比如真心诚意的念一声阿弥陀佛就能减八十亿劫生死重罪。为什么呢?真心诚意的念一声阿弥陀佛,就是你的心向善走一步,你的心就开始往善靠拢了,你的心变善了罪业也就减少了。 可见善业也好、恶业也好都是随着你的心在变化,这就是相由心生。功德增加了,罪业就减少了。 有人说教我想善,想佛菩萨,我,我想不出来呀!念佛也不知道自己是不是真心诚意念的,想得我心里矛盾,心里感觉不踏实呀! 这样你就可以去做实际的功德,比如去照顾病人、老人,去做义工、去布施,去放生,这样手里拿着,眼里看着,实实在在的,心里就踏实了。这样能使你心里踏踏实实的向善靠近,向佛菩萨靠近,这就是大功德。 放生不在于多少钱,一条小毛鱼也是放生。有人说这是形式喔!呵呵,内容有时候也需要形式来体现,为什么有这个形式?也是修行的前人们长期经验的总结。现在你拿来用,就是站在巨人肩膀上了。所以没有必要什么都自己再搞一套。 自己从头搞一套,还不知道好不好用,不好用还得换。这样一来一去就白白耽误了修行时间,也浪费了生命。 有人说原来想想也可以做功德,那么我整天想善,想佛菩萨好了,吃饭想,睡觉也想,啥时候都想。是的,这样就是大功德。因为你在使你的心往善靠近,向佛菩萨的心靠近。 还有一些善巧的方法。比如有人在做功德,我知道了,我自己也心生向往,随喜赞叹,这样我也有功德了。我什么也没有做,就赞叹了一声,怎么就有功德了呢?因为我心产生了对善的向往,我的心也就改变了,变的更善了,自己的心变得更善了,这就是功德呀! 有人马上说了如果他没有做功德,我想他做了功德可不可以呢?当然可以,只有你的心变善了,更接近佛菩萨普度众生的心了。就是功德。所以也有观想把太阳月亮所有一切都用来供养佛菩萨的修行方法。这样也能让你的心变的更善。 那么最善的念头是什么呢?是“观想一切都是佛”,发愿去西方极乐世界的就观想“一切都是阿弥陀佛”。天天观想,时时观想,一呼一吸都把一切观想成都是佛。还可以一边观,一边念佛的名号。这样更善。这样去观想也是普度众生的一种方法。 在佛法僧三宝的引导下去做普度众生的事业,任何大乘佛法都有这样的要求。如果有人教你不要去度众生,那么他修的肯定不是大乘佛法。 修行比较好的人在境界中可以看到,我和众生和佛菩萨是一体的,所以佛菩萨必须度众生,我也去度众生就是菩萨的行为,就是大修行了。 修行的道理很简单,就是围绕“相由心生”展开的,你现在的境遇(相)是你以前的心(心思,想法)决定的,那么要改变你现在的境遇,就可以从改变自己的想法上开始,多想好事,多想善事,这样可以使你的心变的更善,你的心变了,你的相就变了,这就是“境随心转”。 佛法其实很简单,就那么几条。 世界的产生是“缘起性空”,你现在的“命”,你的境遇是“相由心生”决定的。那么怎么去改变自己的命运呢?这就用“境随心转”,改心,你的心改了,你的命就改啦。 要修行,先要知道自己的处境,自己是凡夫。地藏经云:“南阎浮提众生,起心动念无不是业,无不是罪。”我们的地球就在南阎浮提,所以我们凡夫的每一个念头都是妄想,知识是妄想,空是妄想,无相是妄想……想什么都是妄想,如果凡夫要靠自己看经书修行成就,很难很难。 “预知山中路,须问过来人。”自己找不到路了,那么只好找老师,佛菩萨就是我们的老师。 佛菩萨对众生的慈悲是无二无别的,一直都在引导众生修行脱离轮回、成就佛道。众生的一言一行、每个念头,佛菩萨都清楚明了。 修行要“信愿具足”,愿就是你的方向,你的目的。有了目的后要再有“信”,佛菩萨才好引导你达到目的。 当你对佛菩萨打开心扉,佛菩萨就能引导你去修行,好比佛菩萨在前面给你指路,你跟着去,虽然路上还是有艰难险阻需要你去克服,但这样修行进步就会加快很多。 对佛菩萨的信仰,其实是对佛菩萨所做事业的肯定,对普度众生的肯定。对人人都离苦得乐,众生不再轮回的肯定。也是对光明、清净、平等的追求。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你内心有了如佛菩萨那样的慈悲心你的心就很容易融入佛菩萨的心中。 打开心扉,就是信仰佛法僧三宝。为什么是三宝呢?为什么不是只信仰佛菩萨就可以了呢?不知道,也不想搞清楚。因为这是佛陀教的,信仰佛陀,我们就听佛陀的。开始信仰是把自己和三宝在身、口、意上融为一体,更深入的信仰是只有佛,没有任何其他。 修行中信仰要阶段性的验证,但是不是每个问题都去计较,因为你是凡夫,你的计较都是妄想心。 如果你没有升起对佛法僧的信仰,就浪费了佛菩萨对你的引导。你对佛菩萨的所指的正确方向视而不见。没有正确的方向,你不管再用功修持,其实都逃不出“盲修瞎练”的范畴。好比车开得再快,如果没有正确的方向也不会到目的地。 目犍连在遇见佛陀以前就有很大的神通了,手可以摸到日月。他还要拜佛陀为师,对佛陀产生甚深信仰。就是需要佛陀给他指引正确的方向。和佛陀比较起来,才发现自己那点功夫啥也不是。 不要以为自己聪明,就能搞清楚佛的“真意”,实际上凡夫是搞不清楚的。 凡夫连智慧是什么都搞不清楚,可能你不了解聪明和智慧的区别。聪明可以算计、可以总结、可以思考。智慧可以知道下期票的号码。可见聪明和智慧是完全不同的两个概念。完全是建立在不同境界,不同世界观上的事情。 自称凡夫的你不要和我说你读懂了心经、金刚经,这是不可能的。心经开头就说了,这是“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的境界。所以没证到“深般若波罗蜜多”的凡夫不可能读懂金刚经、心经,因为凡夫的世界观和金刚经、心经说的世界观都不同。 起心动念都是罪,凡夫的所有想法都是妄想,就是说凡夫想依靠自己的聪明来修行来证道,是很难很难的。如果产生对佛法僧的信仰,依靠佛菩萨的指导,则会使你的修行路走的更快更稳。 所以修行最高的层次是产生信仰,全仗佛力,只有佛菩萨,没有自己的去信仰。信仰会带领你走最短,最平坦的修行路。 当我们发现修行止步或退步的时候,返观自己的发心:是不是信仰产生了动摇?当你心里还有委屈、不愤、担心、难受……的时候,这就说明你的信仰还不够。这时候要把一切的委屈、不愤、担心、难受都观想成是佛!都是佛,都是佛…… 这个情景是不是有些熟悉呢?对!这正是菩萨的威德“我若向刀山,刀山自摧折;我若向火汤,火汤自枯竭;我若向地狱,地狱自消灭;我若向饿鬼,饿鬼自饱满;我若向修罗,恶心自调伏;我若向畜生,自得大智慧。” 千万不要以为拿本经书就能让自己有修行解脱的信、愿、行,必须借助外力,要知道逆境对修行是很大的助力。 娑婆世界的人间是所有佛世界中修行最快的地方。对,就是现在你我在的这个世界、这个人间。在你还容易冲动、容易忘记观修的阶段,最好能去苦行,去经历,去感悟无常。这些都是我曾经经历过的事情。 信仰怎么产生? 有好的老师,好的同修最容易产生信仰,有成功的例子在前面总是让人放心很多。所以佛子之间的交流非常重要,共同修行和辩经的方式更是可以深层次的交流。 还有验证,不断的去验证佛所说不虚,去感悟,感知自己有提高,会更“信”更“诚”,同时也坚固了信仰。具体的修行方法很多,六度万行都是。 如果离开了证,验证,只是在语言里转圈圈。这不是修行,这样的结果也只是浪费了宝贵的修行机会,继续轮回而已。 对于修行一个比较长的阶段在黑暗中还不能“闭目见光”的人,我希望他能从新找老师从头学过。因为这是修行路上必须经历的,比较初级,也是共外道的一个体验过程,哪怕是盲人修行也会经历这样的过程。 随着信仰的产生,当你认知到佛不再虚幻的时候,下一个问题出现了。你要把自己度成佛。而不是佛高高在上,我来磕头跪拜就好,如果这样你永远是你,佛还是佛。 怎么样使自己真的向佛靠拢,减小这个我和佛自己的分别心,完成从我到佛的转变过程呢?最好的办法就是去做佛做的事业:普度众生。 在一些境界里可以看到:众生和自己是一体的。 当你微笑着向乞丐布施一块钱的时候,心里想着“愿他早日脱离轮回,成就佛道。”这是时候改变的其实是你自己的心,你的心变得更善了。表面看是你在度众生,其实是众生在度你自己。 修小乘者求佛,修大乘者求自己。 求自己的意思是:明了一切境遇都是自己的相,而世界规律是“相由心生,境随心转。”。去应用这个规律,要改变自己的境遇就要先改变自己的心,改变自己的想法。 自己的想法改了,心改了,自己的相,自己的境遇也就改了。 你看别人不顺眼,其实是你自己没有修行好。就是这个道理。当你心里没有恶的因时,你也不会受恶的果了。 不要以为现在种善因,要得善果是下辈子的事,有时候果报来的很快,取决于你的心是不是真的变了,真变了,放下屠刀,可立地成佛。 随着修行的进步,慢慢你会对世界的掌控能力增强,开始了解一些真实和虚幻之间的转换。 世界有多真实或有多虚幻?这是修行者的境界决定的。境界低的凡夫,一草一木都实实在在。境界高,像佛的前世在哥利王那里,把肉一片,一片割下来,也没有事。 越往高处修,越是无所谓,话也不想多说了,更多的驻于光明、平等、空性、清净之中。 学佛的人要执着的亲近善知识,得善法,执着的精进修行。

南怀瑾的十六项命运方法好吗?

改变命运古老以来一直就是人类所探索的话题。不管是中国的儒释道文化中,都有种种教育让人们如何靠自身的努力来改变自己的命运。就如佛教文化,提倡人们以“诸恶莫作,众善奉行”的思想,让人们懂得缘起因果,富有正能量的积极人生观去创造自己的命运。在中国的科教大典之称的《了凡四训》就是一部较有影响力的大作品。
南怀瑾:改变命运的十六种方法
说起改变命运,曾对中国儒释道三家文化较为精通的国学大师,南怀瑾曾就有说到十六个改变命运的方法,堪称经典。本文大茶经就依据南怀瑾先生这十六个方法给予简单的阐述,看看这十六个方法是否对你有所感悟。
第一个:心相
“心正、身修、家齐、国治、天下平。”《礼记·大学》原文“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要治理好国家的人,要先整顿好自己的家;要整顿好家的人,要先进行自我修养;要进行自我修养的人,要先端正他的思想……思想端正了,然后自我修养完善;自我修养完善了,然后家庭整顿有序;家庭整顿好了,然后国家安定繁荣;国家安定繁荣了,然后天下平定。
不管你做什么事,一切都要从正心开始,要正心,我们从小到大,做的每一件事情,只不过是为了满足自己的“意识心”。换句话说:物质的拥有与支配,只不过是想满足我们自己的心。
古人造字的时候,把“心”上有“相”就叫做“想”。我们每天感觉心里在动的,都是“相”,不是我们的本心。我们只是错把活动着的“相”认为是自己。世界上任何事物,都有“相”与“体”。即能变的是“体”,所变化的是“相”。
我们每天通过眼、耳、鼻、舌、身体等接触外界,使心上产生了无数的分别、执着,这些分别、执着就是心“相”。得与失,有与无,成与败,好与坏,善与恶,福与祸,吉与凶,大与小,黑与白,长与短等等,都是我们心上的相。如佛教文化中《金刚经》讲的,我们不能执着于相。
南怀瑾:改变命运的十六种方法
第二个:因果
我们生活在这个世界上,总是有许许多多的迷惑。要吃要穿,等等的一大堆的烦恼,那是怎么来的呢?对此,南怀瑾先生说道:“要弄明白这些道理,必须知道这个宇宙的一个法则,“因果法则”。什么是因果。因就是种子(前因),果就是果实(后果)。‘种瓜得瓜,种豆得豆’这是因果;‘种瓜想得豆,种豆想得瓜’这违反了因果法则,得不出结果,所以不是因果,错用了因果。”
第三个:财富
财富是人类最需要追逐的理想。正所谓“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对此,国学大师南怀瑾用一个非常好的比喻说到:“那么我们来看看取得钱财的因果公式:舍(钱财,种子)+职业(助缘)→得(钱财,果实)所以‘舍得舍得’,有‘舍’才会有‘得’。懂得了这个因果,我们才有机会得到钱财。”
第四个:命运
很多人相信命运是上天安排的,倘若也有可能。佛家的云谷禅师告诉了了凡先生,结果改变了自己的一生。
对此南怀瑾先生说:“‘同台吃饭,各自修行’,改造命运只能自己改,别人帮不上忙。父母只能教你吃饭、走路的方法;饭要自己吃,路要自己走。老是想不劳而获,等别人来解求你的思想要不得。”“命运是自己造成的,怎样造的呢?是我们的‘心’造成的。”
南怀瑾:“按照因果法则,舍钱财—得钱财,舍智慧—得智慧,舍快乐—得快乐等等都在一个舍字,心里舍得越干净,你就越有福气。你从来不给别人设置障碍,别人也不给你设障碍,出门在外事事顺利,处处有朋友帮助,这就是福气。”
南怀瑾:“提示:舍快乐是让别人心里安乐,是给自己种身体健康的因。命运是“心”造的,改变命运亦要由“心”上改。诸恶莫作,众善奉行。除此之外其它一切方法都改变不了命运。朋友,好自为之!”
南怀瑾:改变命运的十六种方法

佛教如何改运!

请看了凡四训http://tieba.baidu.com/p/2171976424

展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