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卦的人生意义

《易经》中的“匪我求童蒙,童蒙求我”怎么理解?有何启示意义?

山水蒙,蒙卦。

蒙卦的卦象:蒙,亨,匪我求童蒙,童蒙求我。初筮告,渎则不告。利贞。

不是我求着、赶着、心急如焚地非要小孩子启蒙,而是要让小孩子赋能般地向我问问题求教最后觉悟。

小孩的教育与启蒙,是要引导、引索、引领他去主动求学与提出问题,这样他才会感兴趣并牢记在心。而不是强行地灌输、填鸭式的灌入。

一阴一阳之谓道,从这里要看到另外一面。孟子有句话叫:人之大患,好为人师。

某些趾高气扬的长辈,好为人师,动不动就给晚辈孜孜不倦地说三道四、说教,最后满足自己的虚荣心,这样最后会遇上悔恨甚至贞凶的景象。

初筮告,渎则不告。利贞。

同一个知识点学生第一次问,给他解答,第二次问,给他脸色让他懂得刻苦用功,第三次再问,就是没用心没诚心去学习的,就要看情况再定夺是否要教了…

蒙的上卦是艮是代表山,下卦是坎代表水。山水蒙。蒙,是启蒙,是教育,是学习,也可以是与启蒙相关的事象与象数理。

教育就像自然,自然而然、不言而喻、不知不觉般的像山水,从上而下流淌,而滋润万物般的深入浅出,学而思,且学有时不用思却自然醒的境界。

以上。

匪,不是。我求,我要求。童,幼小,初始,萌芽。蒙,蒙蔽,蒙胧,不明显。求我,要求我。整句话的意思是:不是我要求刚萌芽,不明白的事或物来之所以来,去之所以去的来龙去脉如何如何!(因为我不能命令任何事物如何如何)。而是刚显象,刚萌芽,尚处在朦朦胧胧状态的事物,是在要求我去把它弄明白,搞清楚它的来龙去脉,是什么原因导致的,以后会有什么样的变化和发展!从而做好超前准备或因势利导得以逢凶化吉,遇难呈祥!(且莫凭想当然幻想这,约想那,只想着它会发展成理想的样子,从而后悔莫及!)

蒙卦卦辞,全句为,蒙:亨,匪我求童蒙,童蒙求我。初筮告,再三渎,渎则不告,利贞。

“初筮告”之“筮”,占卦算命。

“匪我求童蒙,童蒙求我”之“我”,占卦者;“童蒙”,蒙昧无知的儿童。不是我求蒙昧无知的儿童,而是蒙味无知的儿童求我。“初筮告”,第一次占卦(我)就告诉他。“再三渎,渎则不告”,再三问,亵渎神灵,我不告诉他。

不少译者,把“我”与“童蒙”比作老师和学生的关系。

老师对学生的态度,有如此傲慢,不耐烦的吗?显然,这与孔子的教诲,严重矛盾。

《论语.述而篇》子曰:“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匪我求童蒙,童蒙求我”,对人的启示,如电影《武训传》说的,端人饭碗受人欺,不如要饭随自己!哈

【易经.蒙】中的“匪我求童蒙,童蒙求我。”是说自己不要硬性地去要求孩子懂得道理,而是要善于引导他们具有好奇性,然后来向我们求教获取知识。这句话充分揭示出我们的古圣先贤启迪孩子获得知识的良好教育方法。

这句话含义是,不要让孩子被动学习,要让孩子主动求学。

背后的道理是,被动学习由于不是基于兴趣,所以孩子并不会认真思考,也不会深入理解和记忆,更不会实践及举一反三的创新。只有主动学习的孩子才能认真思考,才有可能理解消化记忆并融会贯通。

这句话清晰地指出了当下中国教育的弊端。填鸭逼迫式的教育让孩子重度逆反,彻底丧失了学习兴趣,于是才有毕业撕书的奇葩现象。这样培养的孩子并不能真正理解和运用知识,更不要奢谈创新了。

看着中国教育不遗余力的糟蹋孩子,实在无语,唯有叹息。古人的常识,如今已经成了无法逾越的沟壑。

这句话是易经中蒙卦的卦辞及全卦的卦义。论述了启蒙教育的任务,方法及意义。

人是学而知之,这个道理全天下的人都懂。懵懂少年,正是求知成长的阶段,当然就没有值得大人去请教他的道理。而作为小孩,尊重长辈,求教掌握知识,是少年必须要做到的。

自古以来,中国的传统教育都是比较严格的。所谓一日为师,终身为父的传统观念是根深蒂固的。作为老师,对学童进行严格的管理和教育,就是老师的责任。否则就是教不严,师之过。是会受到 社会 的责罚的。

有些人会觉得,这样的为人师表是过于严苛。那是现在的教育思想。古时候奉行的就是棍头出好人,严师出高徒。所以作为老师一定是严厉的!所以才有,是蒙童求我,不是我求蒙童的说法。

当然,我们中国 历史 上的教育方法,也不是一成不变的。比如孔子办学堂,也釆反平等公开的方式讨论学问,师生关糸也非常融洽。

蒙卦里面说的教育方式,是古代的教育主流方式,其积极意义无用质疑。

这两句就是因材施教的意思。

原文: 亨,匪我求童蒙,童蒙求我。初筮告,再三渎,渎则不告。利贞。

翻译:孩子之所以成长,不是因为他按我的要求办了,而是因为我按他的要求办了。孩子一开始会和你说实话,如果再三询问,孩子就不会说实话了。处理教育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应当始终站在对孩子有利的角度。

不是我有求于幼童,而是幼童有求于我,第一次向我请教,我有问必答,如果一而再、再而三地没有礼貌地乱问,则不予回答。

出处:《周易》第四卦 《 蒙卦 》 。

赏析:

不是我求这孩子接受我的启蒙教育,而是他感到有需求,主动来请求我帮助他消除蒙蔽。第一次可以告诉他,如果就一个问题反复再三的询问,证明这个人是一个缺乏实践能力的人,一个少有魄力勇气去单独承担责任的人,这样就不应该再告诉他什么了。

蒙卦的卦辞以老师对待无知学童为比喻,说明在当前形势下,主方把自己的知识传授给学童,以自己的良好素质让客方受惠,“匪我求童蒙,童蒙求我”,有时则阴中有阳,维护自己的利益,“初筮告,再三渎,渎则不告”。

《易经》64卦中的第4卦,《蒙卦》象征启蒙:亨通。不是我有求于幼童,而是幼童有求于我,第一次向我请教,我有问必答,如果一而再、再而三地没有礼貌地乱问,则不予回答。


《象》辞说,山上杂草众生灌木丛林有着无限不确定的险情和危难,但山下却清泉见澈无限明净,这是《蒙》之象。君子观此,思天下虽看似蒙昧混沌但必有清澈明净的一面,从而当果敢行动来培育自我高尚的品德,唯此则可为万民之师表而德业建矣。 山水蒙 (艮上坎下)

艮为山,坎为泉,山下出泉。泉水始流出山,则必将渐汇成江河,正如蒙稚渐启,又山下有险,因为有险停止不前,所以蒙昧不明。事物发展的初期阶段,必然蒙昧,所以教育是当务之急,培养学生纯正无邪的品质,是治蒙之道。

【原文】蒙:亨。匪我求童蒙,童蒙求我。初筮,告。再三渎③,渎则不告。利贞。

【译文】蒙卦:通泰。不是我有求于幼稚愚昧的人,而是幼稚愚昧的人有求于我。第一次占筮,神灵告诉了他。轻慢不敬的再三占筮,轻慢不敬的占筮,神灵就不会告诉他。但还是吉利的卜问。

【原文】《彖》曰:蒙,山下有险,险而止,蒙。蒙,亨,以亨行时中也。"匪我求童蒙,童蒙求我,"志应也。"初筮告",以刚中也。"再三渎,渎则不告",渎,蒙也。蒙以养正,圣功也。

【译文】《彖辞》说:蒙,本卦上卦为艮,艮为山,下卦为坎,坎为险,可见山下有险是蒙卦之象。艮义为止,因而又有遇险而止的意思。所以卦名叫蒙。蒙昧不明,但是通泰,因为以通达的态度采取了切合时宜的行动。"不是我有求于幼稚愚昧的人,而是幼稚愚昧的人有求于我",这是讲占筮者与求筮者的关系是相互和应的。"初次占筮,(神灵告诉了他)"是因为他信仰坚定而符合卜筮的原则。"轻慢不敬的再三卜筮,轻慢不敬地卜筮,神灵就不会告诉他",轻慢不敬正是蒙昧无知的表现。将蒙昧无知的人培养成具有贞正之德的人,那是圣人的功业。

【原文】《象》曰:山下出泉,蒙。君子以果行育德。

【译文】《象辞》说:上卦为艮,象征山;下卦为坎,象征泉。山下有泉,泉水喷涌而出,这是蒙卦的卦象。君子观此卦象,取法于一往无前的山泉,从而以果敢坚毅的行动来培养自身的品德。

《易经》第四卦,蒙卦
蒙,亨。匪我求童蒙,童蒙求我,初噬告,再三渎,渎则不告。利贞。
蒙:不懂的人,指学生,徒弟;
亨:懂的人,指老师,师傅。
卦意:老师用心教授学生,但学生一再不用心,老师就不会再传授知识了。
这一卦的用意是让学生明白不是老师来求学生学习,而是学生求老师传授知识。
利贞
利:有利于;
贞:端正。
其意:学生明白了这个道理有利于端正学习态度。
培养学生的向学之心非常重要,学生有了主动求学的欲望教育的效率才能提高。

《易经》第四卦 蒙卦。人生智慧

艮为山,坎为泉,山下出泉。泉水始流出山,则必将渐汇成江河,正如蒙稚渐启,又山下有险,因为有险停止不前,所以蒙昧不明。事物发展的初期阶段,必然蒙昧,所以教育是当务之急,培养学生纯正无邪的品质,是治蒙之道。

《蒙》:亨。匪我求童蒙,童蒙求我。初筮告,再三渎,渎则不告。利贞。

匪:同“非”。渎:亵渎

本爻辞的意思是:蒙卦虽然处于蒙昧时期,但它却是亨通的。并非是我有求于孩童,而是他们有求于我。当遇到一些问题或疑惑时,第一次向我请教,我会耐心回答,如果再三地没有礼貌地乱问,则不予回答。利于守正道。

人生启示:端正态度

蒙卦,上卦为艮,艮为山为止;下卦为坎,坎为水为险。所以说山下有险,遇险而止,这就是蒙卦的意思。蒙卦亨通,是由于顺应时序和中庸的原则。不是我去求蒙童,而是蒙童求我,这样蒙童的心态才能与我相应。

蒙卦表示童蒙,即幼儿时期的人。事物发展的初期阶段,必然蒙昧,所以教育是当务之急,培养学生纯正无邪的品质,是治蒙之道。要想顺展,就不能让老师去求幼儿来学习,而是幼儿自愿求老师。

当然,不仅仅是学习,在向别人求助时,都应该态度恭敬而端正,不能存在游戏心态,包括占卦也是如此。

在事业上处于开始阶段,混乱无序,危机四伏。这时务必小心谨慎,不得急功近利。要虚心地向有经验的有能力之人去学习和请教,以勇敢坚毅的行动扭转局面。如能接受长辈的教诲,则更为有利。

在求名方面,必须虚心求学,尊师重道,接受良好的基础教育,陶冶情操。且动机纯正,可以达到目的。

占得此卦者,不宜立即外出,应该等候有利时机,这时可以做些外出的准备工作。在婚恋方面,要注意考察对方品德,不可以金钱为诱铒。

《易经》中最能给教师启示的一卦——蒙卦

蒙卦上卦为艮,象征山;下卦为坎,象征水。山下有水,那不就是山泉水喷涌而出吗?这一卦象象征事物发展的初期阶段,如同无知蒙昧的儿童,启蒙是当务之急。不要因为儿童的无知而生气,正因为儿童的无知才会产生强烈的好奇心、求知欲望。

“蒙。君子以果行育德。”这句话明确指出教育当务之急是培养学生纯正无邪的品质,这才是治蒙之道。

“匪我求童蒙,童蒙求我。”这句话讲明教育之道,不是我去求学生好好学习,而是要学生来问我、来求我,我才给他答案,这才是教化的基本原理。如果你一直教他,他会越来越烦,越来越讨厌学。孔子在《论语》中用“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完美的诠释了《蒙卦》中所蕴含的教育意义。

蒙卦从“教”和“学”两方面,揭示了启蒙教育的原则方法。在教育学生之时,应采用启发式的方法,还要因时、因地、因人采用不同的方法。

我们应该深刻了解蒙卦中“匪我求童蒙,童蒙求我”这句话,明白教师与学生双方在教育过程中的微妙关系,形成教要适当,学要主动的教育理念。我们不能强制规定学生要去学什么,只能提供机会让他自己去了解,让他自己思考应该不应该往这方面去发展。

第四卦 蒙卦解析

《说卦》
蒙卦,蒙昧,不明事理。本卦是异卦相叠(上艮下坎)。卦形为山下有险,仍不停止前进,是为蒙昧,故称蒙卦,但因把握时机,行动切合时宜,因此具有启蒙和通达的卦象。

《解易》
【原文】《蒙》(1):亨(2)。匪我求童蒙,童蒙求我(3)。初噬告,再三渎,渎则不告(4)。利贞(5)。

【译文】《蒙》卦:蒙昧的人通过教育可以通达。启蒙教育不是老师有求于学生,而是学生有求于老师。如果是初次请教,出于诚意则告诉他;如果再三提问,就有轻慢之意,轻慢就不告诉他。这利于守正。

【注释】

(1)蒙:卦名,蒙昧,不明事理。

(2)亨:亨通,通达。蒙昧的人通过教育可以通达。

(3)匪我求童蒙,童蒙求我:匪,通非。我,指老师。童蒙,幼稚蒙昧之人,指学生。启蒙教育不是老师有求于学生,而是学生有求于老师。

(4)“初筮告”句:筮,原指用蓍(师)草占ト,此处指学生向老师问疑。渎,渎犯,轻慢。如果是初次请教,出于诚意则告诉他;如果再三提问,就有轻慢之意,轻慢就不告诉他。

(5)利贞:这利于守正。

【原文】《彖》曰:《蒙》,山下有险,险而止,《蒙》(1)。《蒙》“亨”,以亨行时中也(2)。“匪我求童蒙,童蒙求我”,志应也(3)。“初噬告”,以刚中也(4)。“再三渎,渎则不告”,渎蒙也(5)。蒙以养正,圣功也(6)。

【译文】《彖辞》说:山下有险阻,遇险阻而止步,这就是蒙。《蒙》卦所说的“亨”指的是:因为亨通,所以行动及时,保持中正。“启蒙教育不是老师有求于学生,而是学生有求于老师,” 表明学生和老师的志趣相应。“如果学生初次请教,老师出于诚意则告诉他,”是因为老师内心刚正。“如果学生再三提问,就有轻慢之意,表现轻慢,老师就不告诉他”,渎犯了启蒙教育的规律。启蒙教育应该培养正直的品德,这是成就圣人的功德。

【注释】

(1)“山下有险”句:山下有险阻,遇险阻而止步,这就是蒙。

(2)以亨行时中也:以,因为。因为亨通,所以行动及时,保持中正。

(3)志应也:志趣相应。

(4)以刚中也:因为内心刚正。

(5)渎蒙也:渎犯了启蒙教育的规律。

(6)蒙以养正,圣功也:启蒙教育应该培养正直的品德,这是成就圣人的功德。

【原文】《象》曰:山下出泉,《蒙》(1);君子以果行育德(2)。

【译文】《象辞》说:山下流出泉水,就是蒙。君子以果敢的行为来培育品德。

【注释】

(1)山下出泉,《蒙》:山下流出泉水,就是蒙。

(2)君子以果行育德:君子以果敢的行为来培育品德。

【原文】初六:发蒙,利用刑人(1),用说桎梏(2),以往吝(3)。

【译文】初六:启蒙教育要利用刑罚,使接受教育的人能够遵守规矩,如若不然,前往必有遗憾。(引申:孩子到了启蒙教育的年龄,施教者要给他立下规矩,让他知道什么可以做,什么不能做,帮助他接受正确的教育,如若不然,他今后的人生必出现危险)。

【注释】

(1)发蒙,利用刑人:刑,刑法。启蒙教育要利用刑罚。

(2)用说桎梏:说,通脱,不用。桎梏,枷锁,喻立规矩。

(3)以往吝:前往必有遗憾。

【原文】《象》曰:“利用刑人”, 以正法也(1)。

【译文】《象辞》说:“利用刑罚”,目的是以树立正确的法则。

【注释】(1)以正法也:以树立正确的法则。

【原文】九二:包蒙,吉(1)。纳妇,吉(2)。子克家(3)。

【译文】包容蒙昧的人,吉祥。娶妻,吉祥。子弟能够担当家事。(引申:孩子长大成人,到了该成家立业的年龄,应该学会包容,不能过分挑剔,这样结婚之后的生活才能顺利,培养出来的孩子才能有所担当)。

【注释】

(1)包蒙,吉:包容蒙昧的人,吉祥。

(2)纳妇,吉:娶妻,吉祥。

(3)子克家:克家,能够担当家事。子弟能够担当家事。

【原文】《象》曰:“…….子克家”,刚柔接也(1)。
【译文】《象辞》说:子弟能够担当家事,是刚柔相接、阴阳相感的原因。

【注释】(1)子克家,刚柔接也:子弟能够担当家事,是刚柔相接、阴阳相感的原因。

【原文】六三:勿用娶女(1);见金夫(2),不有躬(3),无攸利(4)。

【译文】六三:不要娶这样的女子,看见美貌有地位的男子,就会不顾自身的体面,娶这样的女子,没有任何利益。(引申:在选择结婚对象的时候,不要娶“看见相貌好、有地位的男子,就会不顾自身的体面,主动追求的女子”,娶这样的女子,没有任何利益)。

【注释】

(1)勿用取女:取,通娶。不要娶这女子。

(2)见金夫:金夫,美貌有地位的男子。看见美貌有地位的男子。

(3)不有躬:躬,自身。不顾自身体面。

(4)无攸利:没有利益。

【原文】《象》曰:“勿用娶女”,行不顺也(1)。

【译文】《象辞》说:“不要娶这样的女子”,是因为她的行为不当。

【注释】(1)行不顺也:行为不当。

【原文】六四:困蒙,吝(1)。

【译文】受困于蒙昧,是遗憾的。(引申:人如果停止学习,就会陷于蒙昧的状态之中,跟不上时代发展,这是非常遗憾的事情)。

【注释】困蒙,吝:受困于蒙昧,遗憾。

【原文】《象》曰:“困蒙”之“吝”,独远实也(1)。

【译文】《象辞》说:受困于蒙昧的遗憾,在于独自远离刚健贤能的老师。

【注释】(1)独远实也:实,阳,刚健,喻贤能的老师。独自远离刚健贤能的老师。
【注】
2020年初,机缘所致,拜狮吼门掌门人何东为师,开始学习《周易》。现将自己学习《周易》的过程、收获与感悟记录下来。

学习过程中谨遵师父的立派宗旨“学易即是学道,算卦即是悟道,解卦即是布道”。如能以《易》会友,将不甚欣喜,希望能够与“同道之人”共同切磋学习。

yesuo简读经典||周易六十四卦之《屯卦》《蒙卦》解读

yesuo简读经典||周易六十四卦之《屯卦》《蒙卦》解读

作者||yesuo

《易经》在乾、坤两卦之后紧跟着的是屯(zhun)卦和蒙卦,屯、蒙两卦形状上相互颠倒,称为反卦(综卦),反卦往往有所关联,所以我们把屯、蒙两卦放在一起来解读。
屯,来自甲骨文的象形字,像一颗嫩芽破土而出,寓意初生艰难。而蒙就是启蒙、蒙学的意思,两卦合在一起讲的就是人从出生到求学的过程。
观屯卦,印象最深的是六爻中出现了三次“ 乘马班如 ”,另外初九的“ 磐桓 ”、六二的“ 邅(zhan)如 ”,意思都是指徘徊回旋、迟疑不定的样子。
屯卦上坎下震,坎为水为险,震为雷为动,风云际会、打雷下雨、万物萌生。万事开头难,我们看到了新生命的欣欣向荣,但更多的是初生者的稚嫩幼小。
作为柔弱代表的屯卦,该如何自处?“ 利居贞 ”,静居守正,不要轻举妄动。屯卦的六三爻给我们举了个例子,说你去打猎,眼看野鹿就在眼前,但没人帮你,你要不要去追?“ 君子几(求)不如舍,往吝 ”。
屯卦的六二、六四爻则举例说明女子该什么时候婚配。六二爻“ 女子贞不字(嫁) ”,告诫说年纪轻轻应坚守礼节,不要轻易谈婚论嫁,到六四爻的时候功成名就,心智也成熟了,这时候婚配是吉利的。
蒙卦上艮下坎,艮为山,坎为水,山上细水长流,滋润万物,是为启蒙教育。蒙卦象曰“ 山下出泉,君子以果行育德 ”,行为果断、培育仁德。
观蒙卦,给我印象深刻的是卦辞经文中“ 匪我求童蒙,童蒙求我 ”一句,我们喜欢以自己所知来教育孩子,而往往忽略了培养受教育者求知的欲望,事实上也只有孩子真正对事物感兴趣,主动求教才能达到教育的良好效果。
另外,蒙卦在教育孩子的方法上也很有新意,初六爻“ 发蒙,利用刑人,用说(脱)桎梏(zhigu) ”,启发式教育、必要的惩戒、必要的说教;九二爻“ 包蒙 ”,包容式教育;六四爻“ 困蒙,吝 ”;六五爻“ 童蒙,吉 ”。
六四困在两阴之间,周围都是坏同学怎么能学好?六五下应九二、上承上九,能谦逊地向能者学习,故而吉祥。
上九爻“ 击蒙,不利为寇,利御寇 ”。此爻告诫我们对孩子的教育应严厉,但不能过于严厉,过于严厉容易使孩子产生逆反心理,反而适得其反,我们应刚柔并济,使孩子能明白御寇(做人至良心)的道理方为上策。

易经第四卦山水蒙二爻动变成剥卦 求找工作

我想应该根据你的实际情况来判断。
蒙者,诚心,从而启动智慧的意思。蒙用于找工作,就是看,认真反思你对未来(时间越久越好)有什么规划,从而求教于高人(深刻了解你行业,且有一定职位的人),让他对你行进指导,最终,还是让你自己做出最终的判断。

刚入社会的人,对于工作的认识往往过于肤浅,所以需要多用纪律来进行约束。,从而提高个人能力。
有一点工作经验的人,刚刚展露了头角,往往能得到非常多的赞美。但还没有能力担当大任,所以需要多些包容。
有一定成熟的人,比如能独当一面的经理,这些人往往任重而道远,压力很大。所以,注意收敛自己的锋芒,白天勤劳的工作,晚上反思工作及生活中的问题。这个时候往往很累。这是时局的问题,顶住了,就是英雄,反之就是狗熊了。
位于高位的人,它往往上有约束,下有期待,比如说副总一级的。这时候,往往被困惑。被困的原因有多种,所以更不容易把问题看清楚,想明白。不过,跟对路子,往往不会有太大的问题。
一方的大领导,这个时候对于工作,由于工作方方面面的事情太多。所以,最好能把自己的手脚和头脑给放弃了。就是我们所说的童蒙:以天下人之眼为眼,则无所不见;以天下之能为能,则无不能。

是走,是留,你还是认真分析一下自己的实际情况。根据上面的基本原则来办事,应该没什么问题了。希望能对你有点帮助。

展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