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的后代名字

朱元璋子孙的取名根据是什么呢?

他给后世子孙取名字的时候,要求里面不能带有衰败意思之类的词,必须是富强之类的词语。

众所周知,朱元璋原名朱重八,由于朱元璋祖辈身处社会底层而且文化程度很低,起名字都是按照日期来取。

儿子用木,那么孙子就全部用的火,比如说太子朱标的儿子是朱允炆,燕王的儿子朱高炽。再来说他们的第四代,第四代全部都是用的土字旁,比如说朱高炽的儿子是朱瞻基。

答案当然是否定的,封建是不可取的,别说用五行起名字了。 历史 上以天地起名字的皇帝和朝代都众多,可王朝更新迭代又何曾有过改变? 不仅如此,在明朝的皇帝中,不乏昏庸无能之辈,甚至可以说是奇葩。

朱棣的“棣” 字是“木”字旁,所以他的儿子应该是“火”字旁了。 朱棣的儿子,后来的明仁宗叫 朱高炽 ——“高”是中间字,“炽”是“火”字旁。

当朱元璋还是一个农民的时候,他的名字、他家人的名字都是一串数字,而当他有了一定的身份和社会地位后就有了正式的名字朱元璋。当上帝王之后,他的家人自然也水涨船高都有名和字了。

因为那时候的朱元璋没有文化,他想为子孙起点有名文化的名字,所以就用元素周期来取名字,然后他们的名字看起来更有文化。

朱元璋的后代名人有哪些?

历史名人 朱元璋:明朝开国皇帝。元末农民起义,他参加了郭子兴领导的红巾军,后来统领了这支起义军。1368年,率军攻克大都(北京),推翻元朝,建立明朝,号称明太祖。其后共传12代17帝,立国277年。

朱建生 朱建生,1947年5月生,重庆人。 朱建生(1945-)程、美国海外艺术家协会理事、世界文化艺术研究中心研究 员。 1990年其作品应邀在美国罗格斯大学(RUGSUNIVERSITY)及纽约、新泽西州多家画廊展出。

河北朱姓不是朱元璋的后代。根据查询相关公开信息显示,姓朱当然不都是朱元璋的后代,因为朱元璋之前有很多朱姓名人,比如南宋朱熹。因为真实的朱元璋的后裔为了保命都改名换姓。

朱元璋的后代是谁?

朱元璋之后继承皇位的是朱元璋的孙子朱允炆。 朱允炆是太子朱标的儿子,朱标早逝,于是朱元璋立朱允炆为自己的皇位继承人,史称建文帝,不过朱允炆只当了三年皇帝,后来皇位就被叔叔朱棣夺走了,自己也下落不明。

中华人民前任总理朱镕基是湖南长沙人,他们这支朱家世居长沙安沙乡棠坡,是明太祖朱元璋的直系后裔,属于朱元璋第十八个儿子岷庄王朱楩这一支。

朱元璋需要设计一个可靠的制度,才能创造一个基础,代代相传。参照历代的做法,他特别强调分封制。朱元璋在洪武三年的一份上谕中说:但是,治天下之道,是建屏,保家,保民。

朱元璋的后代——朱之琏(朱元璋第十三子代王朱桂的直系后代)朱之琏出生于清朝康熙时期,康熙三十一年,朱之琏凭真才实学考中进士,授亳州知州,朱之琏勤勤恳恳,造福一方,升任正定知府。

朱棣。明成祖朱棣,明朝第三位皇帝。明太祖朱元璋第四子,建文帝朱允炆之叔父。建文四年(1402年)即位,在位二十二年,年号“永乐”。洪武三年,朱棣被册封为燕王。

据安介生等人口史专家推算,到明朝末年,朱元璋的子孙已经繁衍到近一百万人之多 朱元璋称帝后,把朱氏家族所有潜在的生育能力发挥到了极限。朱元璋本人生了二十六个儿子,十六个女儿。

明太祖朱元璋明太祖朱元璋(1328~1398),字国瑞,明朝的开国皇帝,濠州人。朱元璋生在一个普通农民的家庭,17岁那年,家乡流行瘟疫,他的父母及兄长都在这场灾难中死去,青年朱元璋只得出家当和尚,以求温饱。

朱元璋后世子孙取名潜规则是什么呢?

朱元璋给他孙子辈以后的后代取名就是按照这样的规则来的:第一个字朱姓,第二个字给排好,第三个字就是按照五行来取。

朱元璋的26个儿子子孙起名以火土金水木为顺序,依次以偏旁命名,根据《明史·诸王世表一》:“洪武中,太祖以子孙蕃众,命名虑有重复,乃于东宫、亲王世系,各拟二十字,字为一世。

对孙子以及后代子孙的命名,朱元璋也做出了规定,“所立双名、每一世取一字以为上字。其下一字,临时随意选择。下字俱用五行偏傍者,以火土金水木为序”。

关于朱元璋的子孙的名字

(朱元璋)朱棣掌控着最主要的兵力。当时的藩王,兵力最雄厚的,就是镇守在北方的藩王。包括燕王朱棣、秦王朱樉、晋王朱棡、宁王朱权等几个。

朱元璋后世子孙取名潜规则是名字中的最后一个字是按照五行金木水火土的属性来决定的,也就是朱元璋的子孙后代名字的最后一个字要有五行金木水火土的偏旁部首。

由此可见,朱镕基总理是当年明朝一代开国皇帝朱元璋的第19代孙,而且,朱镕基名字中的“镕”字,还是朱元璋在600年亲自为他取的。

朱元璋的后代有谁呢?

成祖朱棣(1360-1424),年号“永乐”,1402年即位,在位23年。 成祖朱棣,朱元璋的第四子,推翻明惠帝自立,1421年迁都北京,并下令编纂了《永乐大典》。死于1424年,时年65岁。

朱元璋现代的后人在田后蓬村。原来,在村子中的人整理东西的时候,他们发现了一个小册子,翻开这个小册子之后,他们着实吓了一跳。这个册子正是他们第一辈人的族谱。这个田后蓬村的第一个人,就是当时明朝的王爷。

朱元璋为第十八房朱楩后裔以制订的20个字派是:“徽音膺彦誉,定干企禋雍,崇理原谘访,宽镕喜贲从”。岷藩王室的传递世系是:一世:岷庄王朱楩。

朱元璋的后代——朱之琏(朱元璋第十三子代王朱桂的直系后代)朱之琏出生于清朝康熙时期,康熙三十一年,朱之琏凭真才实学考中进士,授亳州知州,朱之琏勤勤恳恳,造福一方,升任正定知府。

朱棣。明成祖朱棣,明朝第三位皇帝。明太祖朱元璋第四子,建文帝朱允炆之叔父。建文四年(1402年)即位,在位二十二年,年号“永乐”。洪武三年,朱棣被册封为燕王。

中华人民前任总理朱镕基是湖南长沙人,他们这支朱家世居长沙安沙乡棠坡,是明太祖朱元璋的直系后裔,属于朱元璋第十八个儿子岷庄王朱楩这一支。

朱元璋还有直系后代吗?

朱镕基的堂兄朱天池,曾对棠坡朱氏的历史作了梳理,从他整理的资料来看,棠坡朱氏是明太祖朱元璋的直系后裔,属于朱元璋第十八个儿子岷庄王这一支,朱镕基应该算是岷藩十七世孙。

万历三十二年(1604年),朱元璋在册后裔有17万人,这是我们现在能掌握的明朝最晚的一次皇室人口统计资料。到1644年明朝灭亡,总人数只会多不会少。明朝276年,共封了87个亲王,近千个郡王。

朱元璋的后代——朱之琏(朱元璋第十三子代王朱桂的直系后代)朱之琏出生于清朝康熙时期,康熙三十一年,朱之琏凭真才实学考中进士,授亳州知州,朱之琏勤勤恳恳,造福一方,升任正定知府。

朱镕基的堂兄朱天池,曾对棠坡朱氏的历史作了梳理,从他整理的资料来看,棠坡朱氏是明太祖朱元璋的直系后裔,属于朱元璋第十八个儿子岷庄王这一支,朱镕基应该算是岷藩十七世孙。

元素周期表的命名为何跟朱元璋子孙的名字很相似,谁模仿了谁?

所以说他从太朴五行当中找到了位后代取名的灵感,并且他自己的名字也包含了一些特殊的意义。比如说元就是混沌初开,而璋也包含了天地鸿蒙的意味。

并且是根据五行相生来定顺序,所以朱元璋子孙后代的名字会与我们化学元素周期表相同。无论是在古代还是在现代,我们一般对取名字这件事,大多还是比较的。

然后再去尝试,发现好像行得通的样子,于是就用了下来。所以别说化学周期表和明朝皇子的名字重合率很高其实是一个巧合·,其实不是。可以说是当初的徐寿就是按照明朝老朱家取名的规律参照而来的,当然重合率高了。

徐寿在翻阅资料时,意外翻到了明朝朱元璋的家谱,里面的字生僻字居多,还大多数与金属矿物相关,这正好符合元素周期表中元素特点,于是朱元璋子孙们的名字就这样被编进了元素周期表。

于是徐寿顺着英文的发音在字典里一查,字典里还真有这种发音的金字旁的字。于是乎朱元璋后人里名字带金字旁的从此就和元素周期表结缘了,但元素周期表的字其实是间接来源于朱家人的名字里,而并非历史上的巧合。

这一下子真相大白了,原来我们熟悉的元素周期表竟然是来自于明朝王室们的姓名,徐寿先生见到这些完美符合自己要求的字时,就毫不犹豫摘“抄”了过去,组合成了一张由明朝王室姓名组成的中文版元素周期表。

那是因为明朝的皇室子孙名字和元素周期表上的字有非常多的相似,这个要从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给子孙的命名规格说起,也和清朝负责翻译元素周期的徐寿先生有点关系。

元素周期表清朝才出现,为啥朱元璋起的名能联成周期表?

因为明朝的朱元璋以及他的父亲、爷爷等等祖辈都是以自己的出生日期来进行命名的,经过一步一步发展,从而形成了明朝时期的元素周期表,而其中的元素指的并非是现在的化学元素,更多指的是当时国王的子孙后代的名字。

我们现在所使用的元素周期表是通过一位清朝时期的科学家徐寿所改编出来的。

化学元素周期表之所以与明朝皇子们的名字重合率高,首先得益于朱元璋创造的家谱取名字序,其次还要感谢清末时期著名科学家徐寿,为何这样说?且听羽评郡主细细道来,涨知识的时候到了。

徐寿在翻阅资料时,意外翻到了明朝朱元璋的家谱,里面的字生僻字居多,还大多数与金属矿物相关,这正好符合元素周期表中元素特点,于是朱元璋子孙们的名字就这样被编进了元素周期表。

朱家子孙也是严格执行着这条规定,可是无奈朱家王室的生育能力实在是太强了,在万历三十年左右,曾高达八万余人。人多了,为了名字不相重叠,朱家可是花尽了心血,不断地发掘和发明新字。

这一下子真相大白了,原来我们熟悉的元素周期表竟然是来自于明朝王室们的姓名,徐寿先生见到这些完美符合自己要求的字时,就毫不犹豫摘“抄”了过去,组合成了一张由明朝王室姓名组成的中文版元素周期表。

元素周期表是从外国传入我国的,对元素名字的翻译是借用了朱元璋后代比较有特色的名字。所以这可以说是元素周期表抄袭朱元璋的后代。

展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