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六天干七十二地支的来历

天干、地支是什么来历?有什么含义?

天干地支简称为“干支”
天干地支相当于树干和树叶。它们是一个互相依存,互相配合的整体。中国古代以天为“主”,以地为“从”。“天”和“干”互联叫做“天干”;“地”和“支”互联叫做“地支”,合起来就是“天干地支”。
天干有十个字,依次顺序是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总称为“十天干”。
地支有十二个字,依次顺序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总称为“十二地支”。
天干地支原始意义,有这样有趣的说法:
1.天干
(甲)象草林破土而萌,阳在内而被阴包裹。又有认为,甲者铠甲也,把万物冲破其甲而突出了。
(乙)草木初生,枝叶柔软屈曲伸长。乙者轧也。
(丙)丙,炳也,如赫赫太阳,炎炎火光,万物皆炳然著见而明。
(丁)壮也,草木成长壮实,好比人的成丁。
(戊)茂也,象征大地草木茂盛。
(己)起也,纪也,万物仰屈而起,有形可纪。
(庚)更也,秋收而待来春。
(辛)金味辛,物成而后有味。又有认为,辛者新也,万物肃然更改,秀实新成。
(壬)妊也,阳气潜伏地中,万物怀妊。
(癸)揆也,万物闭藏,怀妊地下,揆然明芽。
2.地支
(子)孽也,草木生子,吸土中水分而出,为一阳萌的开始。
(丑)纽也,草木在土中出芽,屈曲着将要冒出地面。
(寅)演也,津也,寒土中屈曲的草木,迎着春阳从地面伸展。
(卯)茂也,日照东方,万物滋茂。
(辰)震也,伸也,万物震起而生,阳气生发已经过半。
(巳)起也,万物盛长而起,阴气消尽,纯阳无阴。
(午)仵也,万物丰满长大,阳起充盛,阴起开始萌生。
(未)味也,果实成熟而有滋味。
(申)身也,物体都已长成。
(酉)老也,犹也,万物到这时都犹缩收敛。
(戌)灭也,草木凋零,生气灭绝。
(亥)劾也,阴气劾杀万物,到此已达极点。
这种有趣的天干地支,据说其发明者是四五千年前上古时期的大挠氏。例如唐代刘恕在《通鉴外纪》中就引古书说:“(黄帝)其师大挠。。。始作甲子。”大挠作甲子虽是传说,但从殷商的帝王名字叫天乙(即成汤),外丙,仲壬,太甲等来看,干支的来历必早于殷代,即在三千五百年之前便已出现了。
起先,我们祖先仅是用天干来记日,因为每月天数是以日进位的;用地支来记月,因为一年十位个月,正好用十位地支来相配。可是随之不久,人们感到单用天干记日,每个月里仍然会有三天同一干,所以,便用一个天干和一个地支分别依次搭配起来的办法来记日期,如《尚书。顾命》就有“惟四月哉生魄。王不择。甲子,王乃洮颂水,相被冕服,凭玉几”的记载,意思是说,四月初,王的身体很不舒服。甲子这一天,王才沐发洗脸,太仆为王穿上礼服,王依在玉几上坐着。后来,干支记日的办法就被渐渐引进了记年,记月和记时了。
六十花甲子
中国农历采取天干地支作为计算年,月,日,时的方法,就是把每一个天干和地支按照一定的顺序而不重复地搭配起来,用来作为纪年,纪月,纪日,纪时的代号。把“天干”中的一个字摆在前面,后面配上“地支”中的一个字,这样就构成一对干支。如果“天干”以“甲”字开始,“地支”以“子”字开始顺序组合,就可以得到:
六十花甲子
1.甲子 11.甲戌 21.甲申 31.甲午 41.甲辰 51.甲寅
2.乙丑 12.乙亥 22.乙酉 32.乙未 42.乙巳 52.乙卯
3.丙寅 13.丙子 23.丙戌 33.丙申 43.丙午 53.丙辰
4.丁卯 14.丁丑 24.丁亥 34.丁酉 44.丁未 54.丁巳
5.戊辰 15.戊寅 25.戊子 35.戊戌 45.戊申 55.戊午
6.已巳 16.已卯 26.已丑 36.已亥 46.已酉 56.已未
7.庚午 17.庚辰 27.庚寅 37.庚子 47.庚戌 57.庚申
8.辛未 18.辛巳 28.辛卯 38.辛丑 48.辛亥 58.辛酉
9.壬申 19.壬午 29.壬辰 39.壬寅 49.壬子 59.壬戌
10.癸酉 20.癸未 30.癸巳 40.癸卯 50.癸丑 60.癸亥
这六十对干支,天干经六个循环,地支经五个循环正好是六十,就叫做“六十干支”。按照这样的顺序每年用一对干支表示,六十年一循环,叫做“六十花甲子”。如1989年是已巳年,1990是庚午年;从1984年的甲子年,到2044年又是甲子年。这种纪年方法就叫做“干支纪年法”,一直沿用到今天。
干支纪日和纪年一样,也按此表上的顺序排列。
干支纪月是用地支来记。地支十二个字正好记十二个月,称十一月为子月,十二月为丑月,正月为寅月,二月为卯月......
干支纪纪时也是用十二地支来记。一昼夜分为十二个大时辰,每一个地支代表一个大时辰,这用现代的时间慨念来说,每个大时辰恰好等于两个小时。所谓“小时”就是“小时辰”,也就是“半个时辰”的意思。这样,今天的23点到明天凌晨1点就叫子时,1-3点叫丑时......

天干地支的来历

一、十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

把干支顺序相配正好六十为一周,周而复始,循环记录,这就是俗称的“干支表”。干支纪年以每年以立春进入下一年。

二、十二地支: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子、丑

(一)对应月份:正、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十一月、腊月

(二)代表的时间:

1、【子时】夜半,又名子夜、中夜:十二时辰的第一个时辰。(北京时间23时至01时)。

2、【丑时】鸡鸣,又名荒鸡:十二时辰的第二个时辰。(北京时间01时至03时)。

3、【寅时】平旦,又名黎明、早晨、日旦等:时是夜与日的交替之际。(北京时间03时至05时)。

4、【卯时】日出,又名日始、破晓、旭日等:指太阳刚刚露脸,冉冉初升的那段时间。(北京时间05时至07时)。

5、【辰时】食时,又名早食等:古代中国人民“朝食”之时也就是吃早饭时间,(北京时间07时至09时)。

6、【巳时】隅中,又名日禺等:临近中午的时候称为隅中。(北京时间09 时至11时)。

7、【午时】日中,又名日正、中午等:(北京时间11时至13时)。

8、【未时】日昳,又名日跌、日央等:太阳偏西为日跌。(北京时间13时至15时)。

9、【申时】哺时,又名日铺、夕食等:(北京时间15时至17时)。

10、【酉时】日入,又名日落、日沉、傍晚:意为太阳落山的时候。(北京时间17时至19时)。

11、【戌时】黄昏,又名日夕、日暮、日晚等:此时太阳已经落山,天将黑未黑。天地昏黄,万物朦胧,故称黄昏。(北京时间19时至21时)。

12、【亥时】人定,又名定昏等:此时夜色已深,人们也已经停止活动,安歇睡眠了。人定也就是人静。(北京时间21时至23时)。

干支计时法

干支是用来计时的,我们可以把黄道十二宫平面想象成钟表的表盘,以地球为表盘中心,十二宫就是表盘的刻度指示,日月五星相当于七个指针,运行在黄道十二宫这个大表盘之上,形成一个巨大的时钟。

其中,太阳就是“年”指针,太阳绕地球运行一周回到原点就是一年的时间;

月亮就是“月”指针,月亮绕地球运行一周回到原点就是一个月的时间;

前面讲过二十四节气是跟太阳过宫有直接联系,而和月球运转没有直接关系,所以造成了历法上月令和节气的时间差,因此干支学的月令是根据节气而定,即跟日躔过宫相一致。

再看两个最慢的指针,即太阳系中两个最重要的行星木星(岁星)和土星(镇星)交会的周期,需要20年,即一个运;如果两星要在同一个宫位上(比如子宫)交会的话,则需要经过60年,即一元。

同理,日月五星重合在同一宫位的周期,则需要大致180年左右,即一个正元;如果把日月五星重合的位置再具体化,由夹角30度的一个宫位变为夹角12.8度的一个星宿的宿位,则需要大致540年才能重合一次,即一个大元。

这个假设与实际天文学计算有出入,但如此理解起来就比较容易,也更容易把时间和空间结合起来,因为十二宫即十二地支,所代表的是空间上的十二方位;钟表的表盘代表了宇宙的能量场,即相对静止的天地的气场;

日月五星的运行搅动了原本相对静止的能量场,日月五星在十二宫的位置分布,就代表了当前时间内各星对各宫的影响力大小,即当前时间空间内天体能量的分布状态,其表达形式就是甲子、乙丑、丙寅、丁卯等。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十二地支

                      百度百科-天干

水浒传中的三十六天干七十二地支


」三十六员:
1.
…呼保义…宋 江.
2.


.
3.

…吴 用.
4. 天闲星…

.
5. 天勇星…大 刀…关 胜.
6.

…林 冲.
7. 天猛星…
…秦 明.
8.
星…双 鞭…
.
9.
…小
…花 荣.
10.

…柴 进.
11. 天富星…扑 天…李 应.
12. 天满星…
…朱 仝.
13.


.
14.
…行 者…武 松.
15. 天立星…双抢将…董 平.
16. 天捷星…
…张 清.
17. 天暗星…青面兽…扬 志.
18. 天佑星…金抢手…徐 宁.
19. 天空星…
…索 超.
20. 天速星…
戴 宗.
21. 天异星…赤发鬼…刘 唐.
22.

…李 逵.
23. 天微星…九纹龙…史 进.
24. 天究星…没遮拦…穆 弘.
25. 天退星…插翅虎…雷 横.
26. 天
…混江龙…李 俊.
27.
星…立地太岁
.
28. 天平星…船火儿…张 横.
29.
星…短命二郎
.
30. 天损星…
张 顺.
31. 天败星…活

.
32. 天牢星…病
…扬 雄.
33. 天慧星…
石 秀.
34. 天暴星…
…解 珍.
35.
…双尾蝎…解 宝.
36.
…浪 子…燕 青.


朱 武

黄 信
地勇星 病
孙 立
地杰星 丑郡马 宣 赞
地雄星
地威星 百胜将 韩 滔
地英星
将 彭
地奇星
将 单 廷
地猛星 神火将
地文星 圣手书生 萧 让
地正星 铁面孔目 裴 宣
地阔星 摩云
欧 鹏
地阖星
邓 飞
地强星 锦毛虎 燕 顺
地暗星 锦豹子 杨 林
星 轰天雷 凌 振
地会星
蒋 敬
地佐星
吕 方
地佑星
郭 盛
地灵星 神 医
地兽星 紫髯伯
地微星 矮脚虎 王 英
地慧星
地暴星 丧
鲍 旭
地然星
樊 瑞
地猖星 毛头星 孔 明
地狂星 独火星 孔 亮
地飞星 八臂
项 充
地走星 飞天大圣 李 衮
地巧星 玉臂匠
地明星 铁笛仙 马 麟
地进星 出洞蛟 童 威
地退星 翻江蜃 童 猛
地满星 玉幡竿 孟 康
地遂星 通臂猿 侯 健
地周星 跳涧虎 陈 达
地隐星
杨 春
地异星 白面郎君
地理星
地俊星 铁扇子 宋 清
地乐星 铁叫子 乐 和
地捷星 花项虎 龚 旺
地速星 中箭虎
地镇星 小遮拦 穆 春
地嵇星 操
曹 正
地魔星 云里金刚 宋 万
地妖星 摸着天 杜 迁
地幽星 病
薛 永
地伏星 金眼彪 施 恩
地僻星 打虎将 李 忠
地空星 小霸王 周 通


子 汤 隆
地全星
儿 杜 兴
地短星 出
邹 渊
地角星
邹 润
地囚星
朱 贵

朱 富
地平星 铁臂膊 蔡 福
地损星
蔡 庆
地奴星 催命判官 李 立
地察星
虎 李 云
地恶星 没面目 焦 挺
地丑星 石将军 石 勇
地数星 小
孙 新
地阴星 母
地刑星 菜园子 张 青
地壮星 母夜叉
地劣星 活闪婆
地健星 险道神
地耗星 白日鼠 白 胜
地贼星 鼓上蚤 时 迁
地狗星

三十六天干地支

没有36天干地支的说法天干有10个,即: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地支有12个,即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奇数配奇数,偶数配偶数,如甲子、甲寅……乙丑、乙卯……。搭配为60甲子,即是60个历法符号。天干地支都不是随便写个字来表示的,例如 甲,意为拆,指万物剖符而出。再如 子,意为孳,指万物滋生。详细见《群书考异》。

十天干和十二地支的由来?

相传黄帝时代,因有蚩尤扰乱,黄帝忧民之苦,遂与蚩尤大战於涿鹿之野,流血百里不能治之。黄帝於是斋戒沐浴、筑坛祀天、方丘礼地。天乃降十干(即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十二支(即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帝乃将十干圆布像天形,十二支方布像地形,始以干为天,支为地,然后乃能治之。后有大挠氏将十天干、十二地支分配成六十甲子,并以黄帝开国日定为甲子年、甲子月、甲子日,甲子时。此为天干地支之由来。大概而言,十天干代表天上的十种宇宙场,十二地支代表地球环境的十二种作用场,因为地球运行,这些作用场次序轮替,周而复始。
《五行大义》中说,大挠“采五行之情,占斗机所建,始作甲乙以名日,谓之干,作子丑以名月,谓之支.有事于天则用日,有事于地则用月。阴阳之别,故有支干名也”。
《群书考异》中记载天干的含义:
甲是拆的意思,指万物剖符而出;乙是轧的意思,指万物出生,抽轧而出;丙是炳的意思,指万物炳然著见;丁是强的意思,指万物丁壮;戊是茂的意思,指万物茂盛;己是纪的意思,指万物有形可纪识;庚是更的意思,指万物收敛有实;辛是新的意思,指万物初新皆收成;壬是任的意思,指阳气任养万物之下;癸是揆的意思,指万物可揆度.
这些哲学的意含,多多少少透过对自然的观察体证,无法凭空定义。
《滴天髓》论天干云:
五阳皆阳丙为最,五阴皆阴癸为至。
甲、丙、戊、庚、壬为阳,独丙火秉阳之精,而为阳中之阳;乙、丁、己、辛、癸为阴,独癸水秉阴之精,而为阴中之阴。
丙乃纯阳之火,万物莫不由此而发,得此而敛;癸乃纯阴之水,万物莫不由此而生,得此而茂。阳极则阴生,故丙辛化水;阴极则阳生,故戊癸化火。阴阳相济,万物有生生之妙。夫十干之气,以先天言之,固一原同出,以后天言之,亦一气相包。甲乙一木也,丙丁一火也,戊己一土也,庚辛一金也,壬癸一水也,即分别所用,不过阳刚阴柔,阳健阴顺而已。如此看来,天干代表阴阳五行的十个属性,即是指出了时空变换就有阴阳五行的作用在变换,这也就形成了风水、命理得以推算而知的理论基础。

天干地支究竟是什么时候发明的?

“天干地支”,简称“干支”,在商代就已经被用来纪日了,“干支”,分别是古人的两种计数方法,这个的来源是“枝干”之“干”,以及“枝干”之“枝”,前面加上“天”、“地”二字,是阴阳五行学说成熟以后的事情。

从殷墟出土的甲骨文来看,天干地支在我国古代主要用于纪日,除此之外,曾经还纪月、纪年、纪时等。那么,天干地支的发明者究竟是谁呢?虽然以下有一些说法来考证干支的起源,但是究竟是谁发明的?什么时候发明的?最早出现的时间是多久?这些始终都是个迷。


  大约在战国末年,根据各国史官长期积累下来的材料编成的史书《世本》说:“容成作历,大桡作甲子”,“两个人自从当了皇帝后,始用甲子纪日,每六十日而甲子一周”。看来这个是大挠创制的,大挠“采五行之情,占斗机所建,始作甲乙以名日,谓之干;作子丑以名月,谓之枝,有事于天则用日,有事于地则用月,阴阳之别,故有枝干名也。”


《甲骨文字研究·释干支》中认为,在之前人们对天干地支的解释都是望文生义的臆测,“十天干”纯属十进位记数法的自然发生,其中一大半都是殷人所创制。至于“十二地支”,起源于古巴比伦,在中国古代的十二时辰和古巴比伦的十二宫后,指的是中国古代十二辰和十二地支,都是从古巴比伦的黄道十二宫演变而来的。
  一些学者从我国的夏代帝王世系和商代汤王的名字中,探究十天干中的字已被用于名号这一特有现象。为驳干支外来说,《中国天文学史》中指出,“在四千多年前的夏代,可能已有干支产生了”。”《中国科学技术史稿》这本书说道,主张夏代已有十天干纪日法,商代在夏代天干纪日的基础上,进一步使用干支纪法,从而把十天干和十二地支配合在一起形成六十循环的纪日法。

展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