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卦九二爻的解释

九二:见龙在田,利见大人。 象曰:见龙在田,德施普也。这个应该是什么样的...

次卦为 乾卦九二爻辞 九二:龙出现在田野之中,有利于拜见大人物。 《象传》说:龙出现在田野之中,象征着天的恩德和给予万物的生机开始推广普及到天下。 乾卦九二爻辞解: 九二,见(音现)龙在田.利见大人. 为什么说“见龙在田”?初九和九二都是“地”,既然初九是深渊,那么,九二就是地面的田野。 乾卦六爻都以龙为象,因此说九二已经象一条龙出现在田野之中了。这就好比要初出茅庐了,将要有一番作为了。 为什么说“利见大人”?龙已现身于田野,象征着时机已经到来,至于能否有作为,还要看具体情况。虽然龙可以生长于深水之中,可以飞翔在高天之上,也可以生活在田野之中,但是,生活在田野之中的龙,难以真正有大的作为,暂时处于田野尚可,长期居于田野是不应该的。 “九二”一爻,在下卦的中间,叫做“中位”,是大夫所处之位。 此爻以阳性之体居于阴性之位,又得中位,象征着有才有德、胸怀大志,而且已经有较大的声誉。 此爻犹如舜耕历山之时,犹如姜尚垂钓渭水之时,犹如诸葛亮在“三顾茅庐”之时。“利见大人”,非自欲求见,而是等待“大人”来发现。所以,舜得尧之二女,姜尚有文王相请,孔明得刘备赏识。所谓“大人”不仅是指有才有德者 ,还必须是有权力者,这是与“君子”的不同之处。</TD></TR></TBODY></TABLE></SPAN></SPAN>

012易经文言乾卦第二爻:见龙在田,利见大人。”何谓也

原文

九二曰:“见龙在田,利见大人。”何谓也?子曰:“龙,德而正中者也。庸言①之信,庸行②之谨,闲邪③存其诚,善世而不伐④,德博而化。《易》曰:‘见龙在田,利见大人。’君德也。”

注释

①庸言:平常的言论。②庸行:平常的行为。③闲邪:防止邪僻。④善世:引导众人向善。伐:炫耀。

直译

九二爻辞说:“龙出现在地面上,有利于会见德才兼备的人。”这是什么意思?孔老先生说:“龙是形容有品德而秉性中正的君子。平日行动讲究诚信,日常行为讲究谨慎,更要随时防止邪恶情意的冲动,始终保存真诚的心意。引导众人向善而不炫耀,品德博大而能影响人民。《易经》上说:‘龙出现在地面上,有利于会见德才兼备的人。’这是指德才兼备的人应当具备的德性。”

详解

九二爻的几句话包括了儒家的核心思想。《中庸》和《大学》的思想都可以在这里找到依据。学了这一爻,大家就能够明白什么是中庸之道和遵道而行的做人之理。什么是道?道就是自然规律,就是地球围绕着太阳运转,月球围绕着地球运转等宇宙自然的运转规律。银河系,相当于佛说的小世界,佛说:一千个小世界构成一个小千世界,一千个小千世界构成一个中千世界,一千个中千世界构成一个大千世界。可以想像一下,三千大千世界应该是多大的世界!宇宙真是浩瀚无垠!自然的运行规律,谁都不能改变,这个自然规律就是道,按照自然规律行事就是德,这里就引出了道与德的定义,道为体,德为用。

“九二日:‘见龙在田,利见大人。’何谓也?”这句话就是在问:为什么九二爻是“见龙在田,利见大人”?后面就是孔老先生给出的答案:“龙德而正中者也。”这一句话描述了九二爻的位置与状态,乾卦以龙取象,“龙德”就是龙的德,也是君德。“中”的意思是不偏不倚。九二爻位居下卦的正中位,但他是阳爻得阴位,是不得位,所以他虽然得中位,但不得正,因此是“正中”而非“中正”,强调其中位。虽然九二爻现在地位很低,但具有“龙德”之心,能够按照自然之道去行为,不断修行、自省,逐渐向上靠拢,最终也能遇见九五爻那样的志同道合、心怀天下、雄才大略的“大人”。

君子做什么事情呢?君子与人为善,并且以长善而为,不伤害别人,自己也问心无愧,至于别人如何感受与评价,都与你无关,因为你行得正做得直。

而小人是整天挖空心思做一些损人利己的事,损人不利己的事也做,看到别人过得好,就嫉妒;看到别人过得不好,表面关心,实则幸灾乐祸。

“庸言之信,庸行之谨”,这句话的内涵极其丰富。“庸”在《说文解字》里的解释是:用也;在《尔雅》里解释为:常也;也可以解释为:不易,也就是不变。常道是不会改变的,当然,这是指自然规律,是在恒动中的不变的规律。所以“中庸”是在变化中找出的不变的东西,成为了儒家的道德标准,待人接物不偏不倚,调和折中。

但并不是指中间派、不分左右、或者说是“骑墙派”,更不是妥协、保守。不偏谓之中,不易谓之庸。

中者,天下之正道;庸者,天下之定理。所以《中庸》主要是讲言的,《大学》是讲慎言的。庸人庸言就是常人常言,常人常言无不包含着世间之真理,因为真理符合天地自然之道,符合天地自然之道的语言都是真理。

“庸行之谨jin”,平常的行为一定要谨慎,怎么谨慎?就是三思而后行。言为心中所想,达于四肢,才能产生行为,一看这个人的行为就知道一个人的内心世界,心中有美,你的行为才会美。有“庸言”就有“庸行”,有“信”就会有“谨”。

一个心中没有“信”的人,他的行为就不会严谨。一个有坚强的信念的人,什么也打不跨他。

很多人没有成就,就是因为心中无信,飘忽、摇摆,总是在后悔当初的选择,与其这样,还不如把当下做好,就如证严说的:“做,就对了。”怎么做?心中有信,行而谨,才有可能实现心中之“信”,谨行而无所择,才有可能成就你。

“闲邪存其诚”,是对前面所言的高度总结,“闲”,“门”中有“木”,其实就是门闩,从前,家家户户的门上都有门闩,晚上睡觉前要把门闩插好,确保家里安全。“闲”在《说文解字》里的解释是:阑lan也。后来引申为:防范也。防范什么呢?防“邪”。“邪”的本义是不正当。“闲邪存其诚”,这是手与足的关系,如果心中无诚,就不能防邪,心中无诚而邪念生,心中存其诚自然就可以“闲邪”。“存其诚”,有“信”的心灵就叫“诚”。

九二爻是阳爻得中位,阳爻乃实,有实乃生诚。阴爻为虚,代表有内涵,还能虚心待人,虚心向人求教,才能让别人尊敬,因此,实生诚,虚生敬,这就是由九二爻在乾卦刚爻得中的位置直接得出的做人之理。有诚敬之心,才会有信之言与谨之行,才会有真正的长善之心去爱人、爱物,你才能真正做到诚心祝福对方。

如果你心中无诚,邪念的大门就会打开。“善世而不伐”,“善世”,盛世也。“不伐”,每个人都不做抑制自己的优势与能量发挥的事情,万物都能尽情发挥自己最优势最正面的特点,各尽其长快乐地生长,实现所谓的善世梦。这里指九二乃刚中之才,有自善之德,自善而能善天下。

“德博而化”,“德”指“龙德”也是指“四德”,也就是按照自然之道行为,就会产生一种能量,也就是德能,当德能非常广博的时候,就能化善成俗。而在主流价值观混乱的今天,人们往往以追逐金钱利益为目的,一切的善俗都不攻自破、烟消云散,所以“善”与“俗”是一衣带水的关系。一个地方的风俗,在于有良好的人文传承,并且能够深化到每个人的心中,才能安居乐业、人才辈出。

我一直认为是地灵了人才杰,而不是人杰了地才灵。我们的祖辈都是在寻找一些地灵的地方居住,背山面水,因为环境与人才是相得益彰的,地灵了,安居了,人才杰出。

“易日:‘见龙在田,利见大人’,君德也。”九二爻具备了两个“德”,一是“龙德”,一是“君德”。乾卦以龙作为取象,龙本身具有德,如果又能做到“庸言之信,庸行之谨,闲邪存其诚。善世而不伐,德博而化。”就能形成“君德”,这是由“龙德”变“君德”的过程。

九二之位为下卦之中,居于此位谓之得中。这是一个固定的模式,表示凡居于此位者,其行为、德性不偏不倚,无过无不及,得其中道。从人才素质和外在表现来看,已经具备领导众人的为君之德了。德性合乎正中之道,平常的言论诚实可信,平常的行为谨慎严密,防止邪僻,保持真诚,引导众人向善而从不自夸,受到众人的广泛赞誉,产生了感化和教化的效应。所有这些都是为君之德的必备素质。但是,在一卦六爻的位次排列中,“五”为君位、“二”为臣位。九二虽有为君之德,却无九五那样的为君之位。尽管与初九相比,已由“潜龙”升至“见龙”之位,处境有了很大的改善,但为了克服有德与有位的时空差距,逐渐上升到九五,还要承受九三之“惕tì”与九四之“跃”这两个阶段的磨炼。

易经中九二,九三等的含义

乾挂六个横 从下到上上依次为 初九 九二 九三九四九五上九
算卦的方法很多 比如铜钱 比如梅花

乾卦的爻辞新解

乾卦 元亨,利贞。
注释:元亨讲的内卦,利贞讲的外卦。乾卦主显,是“显学”,坤卦主隐,是隐学。两卦不可分割,乃是一个整体,是万物运动最本质的过程。乾坤二卦也是六十四卦的纲要,因为乾坤二卦变化的过程当中,包涵了其他所有的卦。乾卦讲的是一个事物从发生到繁荣的过程,即春生--夏长,坤卦则相反,讲的是秋收---冬藏的过程。
初九:潜龙勿用。
注释:龙隐地道,便称作“潜龙”,龙性乃是阳性,是向上的。初九爻本来自坤卦。为地道中一阳元初生。因时因地,皆还不能有所作为。故爻辞为“勿用”。
九二:见龙在田,利见大人。
注释:初九、九二爻同为地道,九二要乃是地道之中乾元累积足够,即将冲出地道,彰显乾元之德的时候。因而爻辞有“见龙在田”,“见”是出现的意思。“利见大人”的“见”是拜见等意思。当然,这里的拜见肯定不是所谓的“九五”爻。因为在九五爻也有“利见大人”,不然,九五到哪里见大人去?因此,九二爻所见的大人,相当于今天我们所说的“贵人”,就像一个初出校门的学生,无论你有怎样的才华,还需要有伯乐和慧眼者啊。这里初九通过累积学习到了九二,自然有初露锋芒之象。
九三: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
注释:“乾乾”是奋斗不息的意思,好比那句“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就是这里来的。爻辞的意思是:君子终日劳累奋斗不息,朝夕警惕忧患,感觉前行的道路困难重重。占语是:这是没有错误的。九二升至人道之初,刚从地道中突破出来,于人于己,都是人道的开始,也是需要累积学习的,加上乾元本身具有奋斗不息的品德,从初九到九三,内卦结束,一直秉持乾元之德,乾为日,固有终日乾乾之象。“夕惕若厉”,是因为九三处在内外变化之际。或内或外,或上或下,三爻的努力全在于此。
九四:或跃在渊,无咎。
注释:九三的累积壮大,终于到了人道的繁荣时刻。无论是资历还是才能都到了。这个时候刚来到上卦的九四,由于自身乾元、龙性的影响,自己又不甘落后了,一门心思,想攀上新的高峰,即是九五、上九的天道。所谓人都求一个发展的极致,这里也是一样。“或跃在渊”的或在这里可以理解为一种尝试,九四尝试着上跃,上跃不行,则暂居渊中,以待时、位。为什么占语是无咎?因为九四在人道的才能、经验的累积将足未足,尝试性的上跃,是没有错误的。
九五:飞龙在天,利见大人。
注释:龙、乾元本属天道,九四返回九五,进入天道,就像人回到家一般自由自在,如鱼得水。真是“天高任鸟飞,海阔任鱼游”。这时候,无论是地位、才智,都达到了成熟阶段,正是大展拳脚的时候。而那片天空就是你要找的“大人”所提供给你。
上九:亢龙有悔。
注释:亢龙,龙飞过高,就叫亢,刚过易折也是这个意思。这一爻秉持了一个自然宇宙的规律,就是阴阳的相互变化,一种事物从来没有无限制的兴盛下去。生的另一面就预示着死亡。乾卦从初九累积发展到上九,已经达到一个极致,所谓阳极生阴,此时乾卦中生出一丝坤元来,这就是坤卦的初六:履霜,坚冰至。他这是在告诉我们,坤元开始凝聚了。“亢龙有悔”的悔就是指的这一丝坤元。用九:见群龙无首,吉。
用九:见群龙无首,吉。
注释:《象》曰:“用九”,天德不可为首也。“用九”的爻象说明,天虽生万物,但却不居首、不居功。
说明:用九,即首尾交接,天人合一。《易经》中,只有两卦是有七个卦辞——乾卦与坤卦。周文王在乾卦的用九中写道:“见群龙无首,吉。”为什么呢?一般形容群龙无首,多是贬义词,但周文王却说群龙无首是吉。其实确实如此,如果大家已成为龙, 或成为成熟的领导者,每个人都可以做好自己的工作,那当然是吉,这就是群龙的境界。在此,人人都可以成长,人人都可以成为领导者,每个人都能够在自己的岗位上成为出类拔萃的领导者。最高的领导者不以领袖自居,不是每天在提醒人家:别忘记我还是、市长或书记。不用提醒,人家自然会尊敬你,都能够自然而然 地把工作做好。如果能够达到这种境界,那就是一种忘我的理想状态。群龙:人人如龙。无首:每个人都能有自己的精神世界。

《易经》乾卦的爻辞是什么?

初九:潜龙,勿用。
九二:见龙在田,利见大人。
九三: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
九四:或跃在渊,无咎。
九五:飞龙在天,利见大人。
上九:亢龙,有悔。
用九:见群龙无首,吉。

周易里面的九一九二..九五是什么意思啊?

八卦爻辞啊,
分阴阳两种,阳的最大数是九,每卦六爻,所以以九代表阳性开头,每个卦象从下向上算,如乾卦中的初九、九二、九三...至九五、上九;
阴爻的最大数是六,所以以六代表阴性起头,如坤卦中的初六、六二至上六。

展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