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节气的易经秘密

古代的24节气为什么会这么准?

24节气精确是因为按照太阳在黄道上的位置来精确划分的。当太阳垂直照射赤道时定为“黄经零度”,即春分点。从这里出发,每前进15度就为一个节气,从春分往下依次顺延,清明、谷雨、立夏等等。待运行一周后就又回到春分点,此为一回归年,合360度,因此分为24个节气。


“二十四节气”是上古农耕文明的产物,它是上古先民顺应农时,通过观察天体运行,认知一岁中时令、气候、物候等变化规律所形成的知识体系。廿四节气最初是依据斗转星移制定,北斗七星循环旋转,斗柄顺时针旋转一圈为一周期,谓之一“岁”(摄提)。现行的“二十四节气”是依据太阳在回归黄道上的位置制定,即把太阳周年运动轨迹划分为24等份,每15°为1等份,每1等份为一个节气,始于立春,终于大寒。

24节气之所以十分准确,是因为“二十四节气”是上古农耕文明的产物,它是上古先民顺应农时,通过观察天体运行,认知一岁中时令、气候、物候等变化规律所形成的知识体系,主要得益于科学的进步,所以十分准确。二十四节气最初是依据斗转星移制定,北斗七星循环旋转,斗柄顺时针旋转一圈为一周期,谓之一“岁”(摄提)。现行的“二十四节气”是依据太阳在回归黄道上的位置制定,即把太阳周年运动轨迹划分为24等份,每15°为1等份,每1等份为一个节气,始于立春,终于大寒。

我国一直重视农业发展,毕竟民以食为天,在古代如果长时间人民食不果腹,必将带来一场反抗,一次起义,君王也深知此理,故而一直重视农耕,康熙帝当初就在清宫别苑中留有一亩薄田,亲自耕种,激励农民对农耕的积极性。

24数字风水中的含义

24数字风水中的含义

24数字风水中的含义,数字的应用十分广泛,生活中我们有时候会避开一些谐音不吉利的数字。在易经数理当中,其实数字也是有吉凶之分的。那么,24数字风水中的含义?

24数字风水中的含义1

数字24的含义

【总论】绵绣前程,须靠自力,多用智谋,能奏大功。

【概述】家门余庆的金钱丰盈数,德智兼备,白手成家,财产愈来愈丰厚。

【诗曰】家门余庆福无疆,子孙繁荣富贵强;白手成家立大业,财源广进智谋全。

【详述】基业:大官、福星、文昌、企业、财库、君臣、工商、富贵。

家庭:不依祖业而立身,家庭圆满,兄弟和睦,但应保持无私。

健康:松柏常青,可望长寿。

数字24的吉凶

数字24在易经数理当中,是属于吉数。第24数暗示意义为:掘藏得金。诗曰:家门余庆,金钱丰盈,白手成家,财源广进。

此外,在姓名笔画的吉凶规定当中,数字24也是属于吉数。诗曰:锦绣前程,须靠个力,多用智谋,能奏大功。

数字24的详述

数字24在易经数理当中的含义为:路途多有崎岖,实为难免。然而才略智谋超群,正可克服前途难关,达成志愿,白手成家立业,富贵荣华,财源广进。此数具有奇艺高才,又有参谋才能及新发明智力,老当益壮,其财利荫及子孙。

现代的解释是:心思缜密,处事谨慎,能在稳定中得到发展,平步青云。事必躬亲,不假人手,自尊心强烈,不愿接受别人帮助。能够白手起家。性格坚韧不屈,终能获得成功,达成所愿。为人慷慨,善于谋划,具有发明力,可享荣华富贵。早年脚踏实地,中年依靠信用和才能方能获得成功。晚年运势通达,收获颇丰。经济方面精打细算,凡事讲究利益,一生没什么大的人生障碍。

在数学中,24是合数,一天有24小时;篮球进攻时间为24秒 。

在中国传统纪年方式中,一年中有24个特殊的日子,称为24节气。二十四节气分别是:立春、 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

24数字风水中的含义2

数字24代表什么意思

有人说2,4是贬义。但是我另外一个角度来看又不是一样的结果

那就看你的是什么心态了。你是带着负面情绪的态度那就是负面的结果。

网络流行语中数字24代表什

在网络中,数字24还有二死了、笨死了、饿死了的意思。

古人说24为大吉之数,24解析为:家门余庆的金钱丰盈数。(大吉)含义:路途多有崎岖,实为难免。然而才略智谋出众,白手可成家,财源广进,到老愈丰,子孙继承余庆的福运。24为24个节期,意为一年四季,长久的意思。古人以24为吉祥数

是个浪漫数字,

古人有;24楼明月夜,佳人何处学吹箫。还有24桥之说。24是指24节期,一年四季的意思。2。是2人世界。有长长久久之意。

24数字风水中的含义3

数字吉凶与风水

数字的吉凶,就是数理,数字从1——81都有各自的数理涵义。数字中,单数代表阳,双数代表阴,1、2代表木,3、4是火,5、6是土,7、8是金,9和0代表水。那么举例1就是阳木,4就是阴火,5是阳土,8就是阴金等等。看一个两位的数字,如65,看它的基数为5,65这个数字就属阳土,再举例72就是阴木。有关数理的东西经常在算命中用到,如五格姓名剖算法等等。

下面我就将81数理表给大家列出来,有兴趣的可以看看哦:(注:81数,九九八十一还本归元,数理相等基数1。82数仍同2数,33数又与3数相同。)以下为算法,只是玩玩的东西,千万不要当真的。

先除以八十,再减去整数,剩下的小数(小数点后面的数字)乘以八十,然后将所得结果,对表查阅,即知吉凶。比如:手机号码是13xx8888888,将8888÷80=111.1,再将111.1-111=0.1,然后0.1×80=8,这个“8”就是你的命运数了,最后你在命运数对表里可以查到你是“吉”了!(如得数是零,便不在测算之列。据说得到这种结果的人,具有非凡特质,以名人猛人居多,所以吉凶之数不需要再来论断了。)

数字吉凶--0~9的风水含义

0代表“玄”和“无极”,不可做尾数

0,这个数的秘密就是它不但代表数,而且代表“玄”,更可以代表无极。所以研究此数的力度远远大于其余9个数之总和。请大家记住一点,这个数切不可用做末尾,如1700,2560等。但可以用在中间,如1007,2506。0倒底是什么意思,在手机号上来讲,0就是信息的丢失,不信?那就看看身边的爱丢东西的人,往往都是把0放在后面当作尾数的人。0也有好处,其最大好处就是可以将自己心态归于起点,重新来过。

1是先天的老大,令人霸气十足

1是先天的老大,因为先天数为乾,后天为坎,先套后则为坤,代表三种特性,是个相当有功夫的数字,确实厉害。手机号中若是1很多,说明用此号码的人,独占欲强,气势极其霸气,傲气十足,甚至走路都是横着走的。缺陷就是太过不可理喻,听不进旁人意见。

2会令人缺少主见

2这个数用久了,人也慢慢变得会有些“2”。你细心留意一下,若手机号码的单数位是2的话,主人就会慢慢变得缺少主见。男的容易吃软饭,女的则成为小三。不过,若想提高口才可用此数,可以将此数放置手机的倒数第二和第四位。

3为半吉半凶之数,需慎用

3为半吉半凶之数,十个人中就会有五个喜欢这个数。但是此数用多了用久了,便会对自己的心态、心脏均产生内外不同的影响,所以此号要慎用。但这个数也有好的一面,便是在学习上,若急于考出理想成绩,可买个尾数为333的号,能助君一臂之力。同时,凡是待人冷淡之人都可以用这个号,使其变得热血。

4有利于催旺桃花

4,中国人有不少人都讨厌这个数,可是你知道吗?这个数是催桃花的最佳选择。比如尾数为4343、5454、19 64、4499等,都是催桃花最理想的.组合。但平常易怒之人千万不要用4,会被自己气死。4与1最好不要放在一起,会产生夫妻矛盾。

5寓意吉祥,有助运势

5是个大吉数,尤其是四个5,即5555,便是大效益、好运势的意思。三个5也不错,两个5也行,一个5就显得单薄了,最厉害的就是六个5,那是最牛的号。但是男人5这个数用久了,便会有一个大问题出现,就是容易导致婚姻失败,所以成功的男士一定要谨慎选择。

6并不能为人带来吉气

6一直被人们冠上“大顺”的高帽,俗称六六大顺,一就买连续两个连接的6。但事实上,这个数并没有带来多少吉气。从这个数本身来看,预视着坎坷、自负、固执,非常不利于人的成功。另外,这个数显示过多,会使人变得阴险、狡诈。不过,你的钱若是多得花不了,可用此号帮你泄泄财。

7代表孤独消亡,需慎用

7代表孤独、离开、消亡,所以如果你正处在运气弱的时候,请用此号,它会将你的晦气停止,这个号是个转折点。但此数字不可长用,是个过度号码,一般将此数放在最后6位当中即可管用。不过这个号也很危险,已婚人士尤其是男士,切不可将最后一位设为此数。

8虽然通“发”,但不可多用

8通“发”,有点道理,但是要注意度的问题,用多了此数未必是好事。四个8便是灾。一般两个8很吉了。若用8,需要配个数与其相应,达到天人合一的自然之境,这个数就是1,代表强大的事业运,也是谦虚的表现。

9是皇极之数,象征圆满

9是个皇极之数,是最没什么危险的数字了。9是螺旋式上升的乾卦,是相当圆满的,是个极为自然的数,也是个阳气十足的数。使用时,要同时兼顾到其它数与其的配合性,像尾数为1991,9889,9569,9359,都是大吉。

24节气历法的由来~ 易经养生说(综合篇3)

易经对于时空的感应比其它学说是更细腻的,不仅与天人合一外,更强调讲究强调天、地、人三才之道,因为天是一个宇宙,人是宇宙的一部分,包括天地万物也是宇宙的一部分,从认识人生宇宙的本质规律而去 探索 生命的本质。生命本质的维护与指导,离不开基本的24节气逻辑,如我们种一盆花的时候,首先你要判断这个花是适合什么季节的品种,是否需要充足的日照,然后决定什么时候浇水、施肥。当你完全了解时空逻辑对于这盆花的本质,就能好好养护这盆花的,当然人体的 养生 也是同样道理。

24节气与易经 养生 的对应逻辑:

春季 养生 要养肝;春季是生发的季节,气候变化多端,人体的经气分别运行与肝胆。

夏季 养生 要养心;夏季是阳气最盛旺季节,万物生机蓬勃,中医说法夏季容易有潜伏的病到秋季才发作至冬季更严重,就是所谓的”心病“。

秋季 养生 要养肺:秋天主收敛,阳气渐失阴气开始滋生,肺气开始内应,气候偏干燥,容易口干舌燥。所以秋季 养生 要防燥热。

冬季 养生 要养肾;冬季水流停滞万物封藏,所以这个时候要进一步闭藏养阴气,冬季五行属性属水,属肾。

从春夏秋冬的演变可以知道,万物的生长衰老都是随着阳气生长收藏的变化而改变,如同大自然的树木也是与人都是一样的,所以黄帝内经说:“春夏养阳,秋冬阳阴”就是适应自然界的四季变化之道。俗话说“冬吃萝卜夏吃姜”,“春夏喝凉茶,秋冬进温补”也是顺应阴阳四季之道。 养生 除顺应四季范畴的时序,而也强调一天也要有四季 养生 观:

“晨起如春,日间如夏,暮时如秋,晚间如冬“的四时演进逻辑。

研究表明哺乳动物的寿命是生长周期的5~6倍,人体的生长周期为25年左右,寿命理论要在125~150岁,但古今中外绝大部分是年过半百而衰,寿命超过百年的更是稀少如晨星。所以后天 养生 之道极为重要,而后天 养生 又与季节气候规律密切相关的,另外人体的五脏六腑与四季节气互为相应,气血一日十二时辰的阴阳消长有规律的流入十二经脉,由此可见只有顺应四时与24节气变化,合理安排饮食起居才能以自然之道养自然之身。

所以24节气虽是节令气候的标志不仅指导农民生产,更重要的是每一个节气变化进程对人体的影响,是维持身体调养 健康 的基础之一。所以节气是与所有人有关(上至天子下至庶民),每一个时间维度都对其中的生命与人提出了严格要求。

~林笨笨的四季部落,用24节气与你共享人生智慧。待续.....24节气其它综合篇章(4),欢迎转发分享!

二十四节气的含义简介古代叫

二十四节气的含义简介古代叫

二十四节气的含义简介古代叫,二十四节气是远古时代遗留下来的文化产物,是人民用来判断时节变化的依据。但是随着时代变迁现在很多人都不知道节气,下面是二十四节气的含义简介古代叫。

二十四节气的含义简介古代叫1

1、立春:是春季开始的节气,表示严冬已经过去,气温开始回升。

2、雨水:标志着我国大部分地区先后冰消雪化,气温回升,湿度增大,雨水渐多。

3、惊蛰:蛰,藏的意思。动物入土冬眠叫入蛰,至第二年春雨后爬出,古时以为是被雷声震动,故叫惊蛰。这时天气转暖,我国大部分地区进入春耕季节。华中农谚说:“过了惊蛰节,春耕不停歇”。

4、春分:春分恰是太阳光直射在赤道上,昼夜各半的一天。这一天全国各地的昼夜几乎都是一样长。天文学上划定春分为北半球春季的开始,我国大部地区越冬作物进入春季生长阶段。

5、清明:清明时节天气渐暖,黄河流域大部分地区均匀气温上升到10度以上,长江流域气温更高。北方草木发芽返青,南方大地已披上绿装。我国农谚说:“种树造林,莫过清明”、“清明前后,种瓜种豆”。这个节气开始的一天是清明节,有踏青扫墓的习俗。

6、谷雨:谷雨时气温、地温都已稳定升高,雨水增多,有利于五谷生长,故有“雨生百谷”之说。

7、立夏:表示春去夏来,行将进入火势的夏天。此时万物生长愈加旺盛,欣欣向荣。田间治理日益繁忙。农谚曰:“立夏三朝遍地锄”。

8、小满:其含义是夏熟作物的籽粒开始灌浆饱满,但还未成熟,只是小满,还未大满。

9、芒种:指有芒的麦类和蚕豌豆等夏收作物,在这个节气里即将成熟,也到了采收留种时。我国南方也将进入多雨的“黄梅”时节。

10、夏至:这一天北半球白昼最长,夜最短,又叫日北至日,即太阳运行到最北的一天。天文学上划定夏至为北半球夏季的开始。

11、小暑:这时正值“三伏”的“初伏”,气候炎热、蒸闷。在农业生产上,多忙于夏秋作物的田间治理。

12、大暑:这时正值“中伏”,是我国大部分地区进入一年中最炎热时期。

13、立秋:我国习惯上作为秋季的开始,预示着天气转凉,植物结子,秋收季节即将来临。但立秋后暑气并未散尽,还有气温较热的“秋老虎”在后头。

14、处暑:《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处,止也。暑气这时而止矣。”此后我国大部分地区气温逐渐下降。

15、白露:天气转为凉爽,昼夜温差加大,地面上的水汽晚上容易在草木上结成白色露珠,故得名白露。

16、秋分:秋分与春分这一天一样,太阳又直射赤道,昼夜几乎等长。秋分这天处于整个秋天的中间,可以说是名副其实的秋天。

17、寒露:气温继续下降,天气明显转凉,早晨和夜间地冷露凝。我国的大部分地区开始进行秋收秋种。

18、霜降:《月令七十二集解》:“九月中,气肃而凝,露结为霜矣。”表示泛博中原地区开始有霜。

19、立冬:为冬季开始的节气,这时黄河中下游地区即将结冰。

20、小雪:《月令七十二集解》:“十月中,雨下而为冷气薄,故凝而为雪,小者未盛之辞。”这时黄河流域一般开始下雪。

21、大雪:《月令七十二集解》:“大者盛也,这时而雪盛矣。”此时的天气较前更冷,降雪的次数和量也将增多。

22、冬至:与夏至相反,北半球冬至时白昼最短,日照物影最长,黑夜最长。过了冬至白昼就一天天地增长了。北方民间有“吃了冬至面,一天长一线”的说法。

23、小寒:是一年中温度已到严冬的节气,这时正值“三九”前后,我国大部分地区天寒地冻,进入严冬时期。

24、大寒:是一年中最冷的一段时期,相对于小寒来说,标志着严寒的持续和加剧。《三礼义宗》曰:“冷气之逆极,故谓大寒”。

二十四节气的含义简介古代叫2

为节气定名称,是有依据有讲究的。春、秋两季,有“分”字,如春分、秋分,而不用“至”;夏、冬两季,有“至”字,如夏至、冬至,而不用“分”。

从立春到大寒,共二十四节气,它们各有其名称,而这些名称也都有来历和依据。“四立”即立春、立夏、立秋、立冬,是四季的节气。丑月即十二月结束,寅月即正月开始,这叫做“节”。

一个月之半,则叫做“中”。“二分”即春分、秋分,是指阴阳各占一半,即阴阳二分势均力敌的时候。“二至”即夏至、冬至的“至”,有两个意思:从子到巳这六个为六阳地支,

从午到亥这六个为六阴地支,“至”是介于巳与午、亥与子之间的意思。冬至的时候,亥(十月)的阴气盛旺到了极点,所以称冬至为子,子就是止,此时阴气因盛极而停止,阳气便开始出现,所以也称“至”,至就是到来的意思。

夏至的时候,巳(四月)的阳气盛旺到了极点,所以称为午(五月),午就是仵,这个时候阴气开始出现,所以也称“至”。从秋分起水开始干涸,到了立冬水开始结冰;到了冬至的时候,水泉开始涌动,也就是阳气萌发,万物开始复生,到了大寒的时候,江河里的水都结成了坚冰。

雨水的意思是:雨水起初是露,是霜,是雪,它们都是由水气凝结而成的,寒冷之极。到了春天,暑气开始顺势而行,又是暑天的开始。天一降水,人与万物都开始复苏。春天属木,而生于水,立春之后,接下来的节气定名为雨水,是很恰当的。

按卦气说,正月为《泰》卦,这个时候天气下降,自然应当为雨水。卦气二月为大壮,雷在天上轰鸣,惊醒万物,下面的节气自然应叫做惊蛰;先雨水和后惊蛰,如此排列,也很恰当。

惊蛰的意思是说万物都是由于震动而生出来的,而震就是雷——在《易》卦中,震卦的卦象之一就是雷。清明的意思是说是由于巽而严整,巽为风,风洁净而严整,所以叫做清明,

清明就是洁净严整的意思——在《易》卦中,巽卦的卦象之一就是风。谷雨节在三月中,是因为从雨水以后,地气开始萌动,到这个时候又遇见雨水,土地便能够滋润各种农田作物。

小满在四月中,先哲对此有如下说法:小雪之后,阳气一天增长一分,经过三十天就增长至三十分,而形成一昼也就是一天,这就是冬至。小满之后,阴气也是这样天天增长。

四月是乾之终,之所以说“满”,是因为《姤》卦的`初六爻说“赢豕孚蹢躅”,《坤》卦的初六爻说“履霜坚冰至”。这里的“赢豕”是比喻其小,而“蹢躅”则是比喻其满;

“履霜”是比喻其小,而“坚冰”则是比喻其满。万物出生之后怎样评说都是容易的,而阴气萌生之初就评说就不那么容易了,可见思虑之深远,这种深远的思虑是为了预先采取防范措施。

小雪之后,就是大雪,而这里只有小满却没有大满,用意并不难理解了,那就是事物的发展忌讳满盈。三月中的谷雨,五月中的芒种,这两个节气是专指谷和麦而言的。

说谷,一定要推究它初生的时候,谷是春天下种的,得木之气——也就是得春之气越长越壮,到了秋天成熟就衰败了,因为秋为金,而金是克木的。说麦,一定要推究它成熟时候。

麦是秋天种下的,得金之气——也就是得秋之气,到了夏季就成熟了,这是火克金。六月的节为小暑,六月中气为大暑,夏至以后,暑气已经盛旺之极,本不应当再说“小”,却又用了 “小”字——小暑,

这是为什么呢?《易经》说:寒来则暑往,署往则寒来,寒暑相推,而岁成焉。整个上半年这一半,都可以叫做暑,整个下半年这一半,都可以叫做寒。正月是暑气的开端,十二月是寒气的终结,因而大暑、小暑,只不过是就上半年的暑气而说的。

六月中暑气达到盛极,所以称之为大——大暑,然而并未真正达到大的程度,其实还是小。七月中为处暑,这个月份是暑气的终结,寒气的开端,大火星向西流去,暑气在这个时候就隐藏起来,潜伏不动了。所谓“处”,就是隐,隐藏起来,潜伏不动的意思。

白露是八月的节气,露就是九月的节气,秋季属金,金色是白色,金气则寒冷,白是露的颜色,寒是露气性。颜色先白然后气变寒冷,本来就有一个渐变的过程。

九月中气为霜降,此露气因寒冷而结成霜。立冬之后的节气是小雪和大雪,寒气起初是露,发展为霜,最后变化为雪。霜之前是露,露由白而至寒,这就是白露、寒露两个节气,

霜之后是雪。雪由小而至大,这就是小雪、大雪两个节气,都有一个逐渐变化的过程,至于小寒和大寒两个节气,《诗经·幽风》有诗句说:“一之日觱发,二之日栗烈。”觱发是寒初起的时候,所以十一月之后是小寒;栗烈就是寒风凛冽的时候,所以十一月末为大寒。

大致来说,上半年主长生,有雨、有雷、有风,都是生长之气,下半年主生成,有露、有霜、有雪,都是成熟之气。下半年只讲天时,不说农时,因为农时最紧急的季节是春季和夏季。

先哲说:“变者化之渐,化者变之成。”意思是说,变是化的开始,化是变的结果。立春、雨水之后,寒气逐渐变弱,到了立夏的时候寒气就都化成水了。

小暑、大暑,其变化也是一个渐进的过程。立秋、处暑之后,暑气逐渐发生变化,到了冬至暑气都化为寒了。小寒、大寒,其变化也有一个渐进的过程。

先哲又说:“日月运行,而四时成,以其有常也,故圣人立法以步之。阴阳相错,而万物生,以其无穷也,故圣人指物以侯之。”意思是说,日月不停运行,从而形成一年四季,这是因为日月运行有一定的规律,

所以圣人就制定出法则,以便遵循这种规律行事。阴气阳气相交,从而生成万物,这是因为阴气阳气相交无穷无尽,所以圣人就选择一定的事物来象征阴气和阳气相交,

以便认识万物生成的情形。综观六气自始至终、或早或晚的运动情况,五运(五行)的时大时小,或盈或虚的变化情况,用最根本的法则来研究它们,用最精确的数字来考究它们,从而垂训示教千年万载,绝对没有差错。

古书上说:五天称之为侯,三侯称之为气,六气称之为时也就是季,四时也就是四季称之为年。又说:日为阳,月为阴,它们的运行有一定的距离和轨道。

日运行一度,月运行十三度左右,所以大月小月加起来共三百六十五天而构成一年,如果积气有余——也就是时间有余的时候,可以做闰月。古书上说:日在通常情况下在一昼夜运行一周天的一度,这就是一天,总共三百六十五天又四分之一天,

这样运行一周天就是一年。通常五日为一侯,三侯构成一气,一气就是十五天。三气构成一节,就是立春、春分、立夏、夏至、立秋、秋分、立冬、冬至,共八节,三八二十四气,分别主宰四季,这样一年就形成了。

春分、秋分的“分”,是就六气而说的,就是二月六气的初气终结,与二气相交,八月中四气终结,与五气相交。如果就四季而言,那么阴阳寒暖之气,到了这个时候就可以区分开了。

一昼夜分五十刻,也是按阴阳区分。所以古书上说,“分则气异”,就是这个意思。冬至、夏至的“至”,也是就六气而言的,五月中的时候,司天的气到了它的位置,十一月中的时候,在泉之气到了它的位置。

如果就四季的时令而言,阴气、阳气到了这个时候,达到极盛状态。夏至那天白天时间最长,也不超过六十刻,阳气到了这时达到顶点。冬至那天白天时间最短,不超过六十刻,阳气到了这时达到顶点。

冬至那天白天最短,不超过四十刻,阴气到了这时达到顶点。不论是夏至还是冬至,天侯都没有改变,所以古书上说“至则气同”,指的就是这一点。

二十四节气的含义简介古代叫3

古代24节气雅称:

1、立春,正月节。

2、雨水,正月中。

3、惊蛰,二月节。

4、春分,二月中。

5、清明,三月节。

6、谷雨,三月中。

7、立夏,四月节。

8、小满,四月中。

9、芒种,五月节。

10、夏至。五月中。

11、小暑,六月节。

12、大暑,六月中。

13、立秋,七月节。

14、处暑,七月中。

15、白露,八月节。

16、秋分,八月中。

17、寒露,九月节。

18、霜降,九月中。

19、立冬,十月节。

20、小雪,十月中。

21、大雪,十一月节。

22、冬至,十一月中。

23、小寒,十二月节。

24、大寒,十二月中。

24节气简介

二十四节气,是历法中表示自然节律变化以及确立“十二月建”的特定节令。一岁四时,春夏秋冬各三个月,每月两个节气,每个节气均有其独特的含义。廿四节气准确的反映了自然节律变化,在人们日常生活中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

二十四节气不仅是指导农耕生产的时节体系,更是包含有丰富民俗事象的民俗系统。廿四节气蕴含着悠久的文化内涵和历史积淀,是中华民族悠久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八卦和二十四节气有关系吗

二十四节气与八卦对应的关系是:每季分属一“正卦”,即春属震木、夏属离火、秋属兑金、冬属坎水;每卦六爻,四季四卦刚好配二十四节气,每一节气又分上中下“三候”,一年共72候,每候5天,计360天加上闰月,正好365天。

其中:

坎卦对应冬至、小寒、大寒、立春、雨水、惊蛰;

震卦对应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芒种;

离卦对应夏至、小暑、大暑、立秋、处暑、白露;

兑卦对应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

坎卦的最下面一爻(即初爻)对应冬至,

依次各爻(从下至上为二至五爻)对应小寒、大寒、立春、雨水,惊蛰是最上面一爻(上爻);

其它各卦每一爻对应的节气以此类推。

二十四节气的含义

冬至:至为至有之义,冬至为阴极阳生。

小寒:初寒为小寒。

大寒:天气最冷为大寒。

立春:自即日起进入春季。

雨水:雨水者,雪散而为雨水、自上而下谓之雨,北风冻之谓之雪,东风解之谓之水。

惊蛰:惊蛰者,蛰虫惊醒而走出。

春分:分者阴阳之半,春分为阳半之始,此日白天与黑夜等长。

清明:物生清净明洁。

谷雨:谷雨者,雨以生百谷。

立夏:自即日起进入夏季。

小满:物长于此,小得盈满。

芒种:有芒之谷,可稼种。

夏至:至者至有之义,夏至为阳极阴生。

小暑:就其极热之中分为大小,月初为小暑。

大暑:就其极热之中分为大小,月半为大暑。

立秋:自即日起进入秋季。

处暑:暑将退伏潜处。

白露:阴气渐重,露汇白色。

秋分:二分者阴阳之半,秋分为阴半之始,此日白天与黑夜时间等长。

寒露:露气寒,将欲凝结。

霜降:霜降于地,阴气渐盛。

立冬:自即日起进入冬季。

小雪:开始降雪。

大雪:常有风雪。 

一年十二月(十二个气),对应十二卦

一年有十二个月,每个月有每个月的特性,每个月的特性各不相同。要描述一年十二个月这各自不同的特性,我们来看看这六十四卦怎么刻画一年的十二个月的: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

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从冬至(即农历十一月)起阴极阳生,坤卦下生一阳,一阳复起,是为复卦。 冬至一阳生,寒冷的土地下,悄悄地开始变暖,所以谓之 一阳生。这个时候的大地,地面上寒冷还在,万物不生,还是当初收割后裸露的黑土地,是为坤卦;地面下,已有一丝暖意升起,因这点点的温暖,百草的根或种子开始准备孕育新芽,是为震卦;上为坤,下为震,从而构成卦象名为地雷复,是为复卦。

(复卦)代表子月,节气为冬至。复卦六爻代表大雪至小寒的三十余天。子月相当于农历十一月。复卦是五阴一阳,阳爻居初位,此时一阳来复,阳气始升,将会打开新局。(大雪十一月节 冬至十一月气)
丑月(即农历十二月)二阳初生,为地泽临。二阳在下,井中水极温,是其验也。泽者,气也。丑月掘地下入,则见其出气。农历的十二月,天气仍很寒冷,地面上仍是收割后裸露的黑土地,而在地面下, 二阳初生,已经变得温暖,土壤中总是含有一定的水分的,在寒冷的天气里,这水分被冰冻;但随着这 二阳初生,冰冻的水分解冻了,土壤变得湿润;于是,地面上,仍可用坤卦来刻画,地面下,已需用兑卦来描述了。上为坤,下为兑。坤为地,兑为泽,所以,两者构成卦象地泽临,是为临卦。

(临卦)代表丑月,节气为大寒。临卦六爻代表小寒至立春的三十余天。丑月相当于农历十二月。临卦卦象已有二阳,说明天气虽冷,但春天即将来临。(小寒十二月节 大寒十二月气)
寅月(即农历正月)三阴在上,三阳在下,为地天泰,是曰:“三阳开泰”。天地气交,勾萌尽达。是月立春,万物发生,律中大簇,以成太和之气象。这是农历的正月,乍暖还寒,地面上仍没有太多的变化,但地面下,已经很温暖,已经是三阳在下了。三阳构成乾卦。从而,地面上为坤卦,地面下为乾卦,坤为地,乾为天,两者构成卦象地天泰,是为泰卦。

(泰卦)代表寅月,节气为雨水。泰卦六爻代表立春至惊蛰的三十余天。寅月相当于农历的一月(正月)。泰卦卦象为三阳在下,说明春天开始了,万物就要复苏,新的生命就要破土而出了。成语“三阳开泰”既是此意。(立春正月节 雨水正月气)
二月惊蛰动雷,雷出地而上于天,故应雷天大壮,言万物方壮长也。农历的二月,春雷开始在天上炸响,是为震卦。地面下,当然仍是很温暖的景象,仍是三阳在下,这时候,冬眠的动物和虫子被这轰隆隆的春雷惊醒了,地里的庄稼也开始茁壮生长。地上为震,地下为乾,震为雷,乾为天,构成卦象为雷天大壮。

(大壮)代表卯月,节气为春分。大壮卦六爻代表惊蛰至清明的三十余天。卯月相当于农历的二月。大壮卦六爻已有四阳在下,说明阳气已经战胜阴气,此时万物都开始活动,草木生长发芽,动物开始繁衍。并且大壮卦是“上震下乾”,雷在天上,天上始有雷声。(惊蛰二月节 春分二月气)
三月为泽天夬,言雨泽自天而降。农历的三月到了,梅雨季节来了,屋里屋外,到处湿漉漉的,常常淫雨霏霏。这地上,自然只能用兑卦来描述了。地下,仍是三阳在下,是为乾卦。上为兑卦,下为乾卦,兑为泽,乾为天,两者构成卦象泽天夬,是为夬卦。

(夬卦)代表辰月,节气为谷雨。夬卦六爻代表清明至立夏的三十余天。辰月相当于农历的三月。夬卦六爻已经呈现五阳之象,天地间只有一阴气残余,阳气是充足的时期。正如人们所说,阳春三月,草长莺飞,正是踏青旅游好时光。(清明三月节 谷雨三月气)
四月阳极,为纯乾之卦,故昼日极长。 农历的四月,是初夏了吧,地面上也热, 三阳在上,地面下也热, 三阳在下。上也为乾,下也为乾,自然就是乾卦。 乾为天,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乾卦)代表巳月,节气为小满。乾卦六爻代表立夏至芒种的三十余天。巳月相当于农历的四月。此时卦象六爻纯阳,天气以没有一丝寒意,人们可以穿单衣,正是草木茂盛季节。(立夏四月节 小满四月气)
五月阳极阴生,是为姤卦。地面上,骄阳似火,地面下,却 阳极阴生,一丝丝的凉意悄悄在地下出现了,从而地面上仍为乾卦,地面下,已经变成巽卦。乾为天,巽为风,两者构成卦象天风姤。

(姤卦)代表午月,节气为夏至。姤卦六爻代表芒种至小暑的三十余天。午月相当于农历的五月。姤卦卦象显示底部出现一阴爻,天地之气阳极阴生,说明由于温度过高,出现潮湿天气。(芒种五月节 夏至五月气)
六月二阴初生,四阳在上,为天山遁。遁者,藏也。六月亢阳在上,阴气欲出而不得,名曰三伏。金遇火伏,即遁藏之意,人皆避暑,亦是遁意。农历的六月呢,夏天快要走到了尽头,地面上,暑热仍在,属于三阳 ,是为乾;地面下,已经转为凉爽,已经是二阴初生,只能用一阳二阴的艮卦来刻画。上为乾,下为艮,乾为天,艮为山,构成卦象名为天山遁,是为遁卦。

(遁卦)代表未月,节气为大暑。遁卦六爻代表小暑至立秋的三十余天。未月相当于农历的六月。遁卦卦象底部已有两个阴爻,阳动阴藏,有些农作物已经成熟。天气因阴气的加重更加闷热而潮湿,人和动物躲藏起来,以避暑气。遁即躲避,也告诉人们要学会躲藏以生存。(小暑六月节 大暑六月气)
七月三阳在上,三阴在下,为天地否。否与泰对。天地气交,则万物生;天地气不交,则万物死。故立秋以后,草木渐死,梧桐叶落,是其验矣。七月节名处暑 ,盖暑者,天地水火相蒸之气也。暑自此止,则天地之气上下各分矣。三阳在上,三阴在下,上为乾,下为坤,乾为天,坤为地,构成卦象名为天地否,是为否卦。

(否卦)代表申月,节气为处暑。否卦六爻代表立秋至白露的三十余天。申月相当于农历的七月。否卦卦象已有三个阴爻在下,正所谓泰极否来。此时阴气已经变得很强盛,也就是说,天气虽然很热,但是还是容易着凉。多事之秋意即如此。此时需要祈福消灾,七月十五为鬼节,人们会在此时祭祖先即鬼神,以求庇佑,同时由此领悟,要收敛修德以避开灾难,以求吉祥。(立秋七月节 处暑七月气)
八月阴渐盛,为风地观。观与临反。至于八月,则临卦之气体休囚,故《爻辞》曰:至于八月有凶,以见八月观卦为主。上为巽,下为坤,巽为风,坤为地,构成卦象名为风地观,是为观卦。

(观卦)代表酉月,节气为秋分。观卦六爻代表白露至寒露的三十余天。酉月相当于农历的八月。观卦卦象已经是四个阴爻了,说明天气渐冷,正是秋风萧瑟,农作物的生命已到尽头,已经成熟。而仲秋美景也开始呈现,明月当空,中秋佳节,合家团聚,正是观赏好时节。古时有“二八之月,奔者不禁”之说法,正是观玩之意。(白露八月节 秋分八月气)
九月五阴一阳,为山地剥。草木黄落,剥即落也。木落而果见树梢,有硕果仅存之象。农历的九月,草黄了,叶枯了,采摘后果树上,只剩了几颗干瘪的为人遗弃的果实,孤零零地悬挂在光秃秃的枝头,大地的生机悄然收藏。已是深秋,瑟瑟凉意的表面,仅剩一点点的温暖。地面下,仍是静悄悄的黑土地。所以,上为艮卦,下为坤卦。艮为山,坤为地,两者构成卦象名为山地剥。是为剥卦。

(剥卦)代表戌月,节气为霜降。剥卦六爻代表寒露至立冬的三十余天。戌月相当于农历的九月。剥卦卦象已有五个阴爻,仅一阳爻在上,说明阴气强盛,连一点余阳都要排挤掉。此时万物凋零。落叶纷飞,天地间生气被剥夺。(寒露九月节 霜降九月气)
十月六爻皆阴,为坤卦。俗名阳月,谓其无阳也。昼短夜长,以应极阴之数。农历的十月,冬天来了,大地一片沉寂,难得见到生命的气息,六爻皆阴 ,上也为坤卦,下也为坤卦,构成的卦象名为坤卦。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坤卦)代表亥月,节气为小雪。坤卦六爻代表立冬至大雪的三十余天。亥月相当于农历的十月。坤卦卦象六爻纯阴,阴气最盛,此时万物隐藏起来,动物开始进去冬眠时期,天地闭塞成冬,一年到了终点。由于阴中有阳,阳中有阴,坤卦当令的时节也会有两三天小阳春,所以又有“十月小阳春”的说法。(立冬十月节 小雪十月气)

十一月阴极阳生,又为复卦。天地间,新一轮的循环在这里重新开始。

展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