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智能测试题在线测试

多元智能测试是什么?

多元智能测试,就是在多元智能理论的基础上,开发出来的检测多元智能分布状况的测试系统,形式多种多样,有纹理测试,纸质题目,在线题库,或是现在利用最新技术开发的动漫版游戏测评系统,通过多元智能测试,能懂得孩子的智能结构,找到孩子的优势智能,针对性进行培养,孩子就能更容易的踏上成才道路。如果想进行多元智能测试,建议选择比较权威的机构,国内比较好的有光华精英教育研究所等,

2019-05-29

1.主张把评价的重点从课程计划的预期结果转向课程计划的实际结果的课程评价模式是( )。
A.目的游离评价模式
B.目标评价模式
C.过程评价模式
D.CIPP评价模式

2.学生在校期间所学的内容的总和及进程安排是指( )。

A.教材
B.课程
C.学科
D.教学计划
3.“春风化雨”,这句话所体现的德育方法是( )。

A.榜样示范法
B.陶冶教育法
C.自我教育法
D.品德评定法
4.目标管理由美国管理学家( )提出。

A.德鲁克
B.马卡连柯
C.皮亚杰
D.布鲁纳
5.按文献中所提供的与主题有关的参考文献去查找文献的方法称为( )。

A.顺查法
B.逆查法
C.引文查找法
D.综合查找法

1. 参考答案:D

【解析】效度是指测量的正确性,即一个测验能够测量出其所要测量的心理特质与行为特征的程度。信度是指测验的可靠性,指的是测量的一致性程度,既包括在时间上的一致性,也包括内容和不同评分者之间的一致性。区分度是指测验项目对所测量属性或品质的区分程度或鉴别能力。难度即测试题目的难易程度,难度的计算通常用某道题的通过率或是平均得分率。
2. 参考答案:D
【解析】行,即道德行为,是人们在行动上对他人、社会和自然作出的反应,是人的内在的道德认识和情感的外部行为外部表现,是衡量人们品德的重要标志。它是通过练习或实践形成的。道德行为包括一般的行为和经多次练习所形成的道德行为习惯。道德行为受道德认识、情感和意志的支配、调节,同时又影响道德认识、情感和意志。道德行为是衡量人们品德的重要标志。

3. 参考答案:A
【解析】显性课程资源指看得见摸得着,可以直接用于教育教学的课程资源,如教材、计算机网络等。隐性课程资源指以潜在方式对教育教学活动施加影响的课程资源,如学校风气,社会风气,师生关系,家庭氛围等,具有间接性和隐蔽性的特点。

4. 参考答案:A
【解析】教学过程本质上是一种认识活动,并且具有特殊性:表现为认识的间接性、交往性、教育性和有领导的认识。

5. 参考答案:B
【解析】相对评价是在被评价对象的集合中选取一个或若干个个体为基准,然后把各个评价对象与基准进行比较,确定每个评价对象在集合中所处的相对位置。绝对评价是在被评价对象的集合之外确定一个标准,这个标准被称为客观标准。评价时把评价对象与客观标准进行比较,从而判断其优劣。四六级考试取了一个绝对的标准425分,只要超过425分,则通过,因此属于绝对评价。个体内差异评价既不是在被评价群体之内确立基准,也不是在群体之外确立基准,而是对被评价的个体的过去和现在相比较,或者是对他的若干侧面进行比较。如有些学生即使通过了依然频繁的去考大学四六级,目的不是为了通过考试,而是为了刷新成绩,和过去的自己进行比较,看自己是否有进步。定性评价是对评价资料作“质”的分析,是运用分析和综合、比较与分类、归纳和演绎等逻辑分析的方法,对评价所获得的数据、资料进行思维加工。定量评价则是从“量”的角度,运用统计分析、多元分析等数学方法,在复杂纷乱的评价数据中总结规律性的结论。

【 解析】效度是指测量的正确性,即一个测验能够测量出其所要测量的心理特质与行为特征的程度。信度是指测验的可靠性,指的是测量的一致性程度,既包括在时间上的一致性,也包括内容和不同评分者之间的一致性。区分度是指测验项目对所测量属性或品质的区分程度或鉴别能力。难度即测试题目的难易程度,难度的计算通常用某道题的通过率或是平均得分率。

1.各级学校和每一门学科,都有其相应的教学方法,每一种教学方法都有其特定的功能。其中,教师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知识经验,回答提出的问题,借以获得新知识,或检查、复习、巩固已学知识的一种教学方法,是( )。

A.谈话法

B.讲授法

C.讨论法

D.演示法

2.教学片断: 师:我们要了解的第一位世界文学大师是“安徒生”。谁能说说你对安徒生的了解?安徒生创作了一共160余篇童话作品,拥有数以亿计的读者,他的作品雄踞全球发行排行榜第二位,仅次于《圣经》。他创作的丑小鸭、海的女儿、卖火柴的小女孩等童话人物形象深深地印在了一代又一代全世界少年儿童的心中。2005年,安徒生诞生200周年,世界各地都开展纪念活动。在丹麦,举行了大型的安徒生生平及作品展览,来自世界各地的读者纷纷到他的故居和展览馆参观;在中国,也开展了名为“点燃下一根火柴“的巡展活动。教师在介绍安徒生时运用了( )。

A.讲述技能

B.讲解技能

C.讲读技能

D. 讲演技能

3、讨论法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为解决某个问题进行探讨、辨明是非真伪从而获取知识的方法。其不足之处不包括( )。

A. 常常是结构较差的活动,如果组织不严密,容易变得杂乱无章

B. 不利于培养和提高学生独创能力和创造才能

C. 讨论过程中,不是所有要点都能提出,不是所有信息都是精确的

D. 需要花费时间去维持讨论的秩序,时间利用率

4.教师利用幻灯、录音、录像等电教手段, 创设情景,渲染气氛,引入新课的方式,属于直观演示法学的( )。

A. 形象化语言式导入

B. 电化渲染情景式导入

C. 组图式导入

D. 实物演示式导入

5.一位教师在讲授“犯罪”这个概念时,先让学生回忆学过的“违法”的定义,然后根据对概念的理解,使学生掌握“犯罪”的概念,这种讲授方法被称为( )。

A. 解剖分析法

B. 温故知新法

C. 具体抽象法

D. 举例说明法

AABBB
1.谈话法也叫问答法,它是教师按一定的教学要求向学生提出问题,要求学生回答,并通过问答的形式来引导学生获取或巩固知识的方法。

2.讲述是指教师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对教学内容进行系统地叙述或描述,从而让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的讲授方式。讲述分为叙述式和描述式。

3.A、C和D选项都是讨论法的不足。讨论法对培养和提高学生独创能力和创造才能是有利的,因此B选项不属于讨论法的弊端。

4.考查电化渲染情景式导入的定义。

5.让学生回忆学过的“违法”的定义属于温故,使学生掌握“犯罪”的新概念,属于温故知新。

多选题

1.“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其主要的意思包括( )

A.教师要保护学生的学习自主性、独立性和选择性

B.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性

C.教师的教学方法都由教师来决定

D.教师中没有统一的教学方法

E.学生的学业成绩与教师的教学方法无关

2.在运用惩罚时,应将惩罚与对学生的尊重相结合,其基本要求包括( )

A.注意惩罚的目的是教育,不能为惩罚而惩罚

B.惩罚强度必须是足以警醒学生

C.惩罚必须避免伤害学生的自尊

D.惩罚的实施还应有时机的意识,注意场合与火候

E.适合公开处罚的应充分发扬民主,扩大惩罚的教育面

3.“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其主要意思包括( )

A.教师要保护学生的学习自主性、独立性和选择性

B.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性

C.教师的教学方法都由教师来确定

D.教学中没有统一的教学方法

E.学生的学业成绩与教师的教学方法无关

1.题干意指教学方法多样,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教学方法的选择收到教学内容、教学对象、教学条件等因素的影响,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根据具体的情况灵活采用教学方法,故选ABD。
2.惩罚与对学生的尊重相结合,一方面惩罚强度必须足以警醒学生,另一方面惩罚教育是以尊重爱护学生为出发点,以帮助教育学生为最终目的,对不良行为的一种强制纠正。是以不损害学生身心健康为前提,通过使其承担由于自身过错而带来的责任,达到使学生认识错误,不再犯错为目标的教育方法。故本题选ABCD。

做题啦 多选
1.学习方式的转变是课程改革的显著特征,关于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如何转变学习方式,下列做法中正确的有( )。

A. 激发主动性——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B. 加大压力性——变“家长管”为“都来管”

C. 增强体验性——变“我苦学”为“我乐学”

D. 发挥独立性——变“我怕学”为“我能学”

E. 尊重差异性——变“统一学”为“我选学”

2.根据讲解方式的不同,教学讲解可以分为( )

A.叙描式讲解

B.诠释式讲解

C.剖析式讲解

D.推导式讲解

E.评述式讲解

3.讲授法的基本要求包括( )

A.明确教学目标

B.明确社会需求

C.明确概念的内涵

D.配合其它教学方法

E.能够具有启发性

4.以下属于实践性教学方法的有( )

A.谈话法

B.练习法

C.讲授法

D.实验法

E.实习作业法
ACDE    ABCDE  ACDE  BDE
1.《中华人民义务教育法》第二十六条依法聘任校长的部门是( )

A 省级人民

B 县级人民

C 省级人民教育行政部门

D 县级人民教育行政部门

2.提出“人类之所以千差万别,便是由于教育之故”的是以“白板说”著称的教育家是( )

A 夸美纽斯

B 卢梭

C 洛克

D 马卡连柯

3.颜回说‘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这说明德育工作要遵循( )

A 因材施教

B 方向性

C 疏导原则

D 长善救失原则

4.春秋战国时期出现的中国教育发展史上里程碑式的学校教育制度是( )

A 国学

B 私学

C 太学

D 乡学

5.在教师指导下,由学生自己决定学习目的和内容,在自己负责,自己规划的单元活动中获得有关知识和能力,这种组织形式是( )

A 导生制

B 设计教学法

C 特朗普制

D 道尔顿制

1.参考答案:D
【解析】《中华人民义务教育法》第二十六条依法聘任校长的部门是县级人民教育行政部门。
2.参考答案:C
【解析】洛克提出白板说,是教育万能论的代表人物。
3.参考答案:C
【解析】题干内容体现了循循善诱原则。循循善诱原则又叫疏导原则。
4.参考答案:B
【解析】春秋战国时期出现的中国教育发展史上里程碑式的学校教育制度是私学,主要代表有儒、墨、道、法四大家。
5.参考答案:B
【解析】设计教学法主张废除班级授课制和教科书,主张由学生自己决定学习目的和内容,在自己负责,自己规划的单元活动中获得有关知识和能力。

1.将教育评价的结果作为决定升留级,分班编组,选择教程及至指导职业定向的依据。这体现了教育评价的( )
A 调节功能
B 激励功能
C 诊断功能
D 管理功能
2. “苦其心智,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体现的德育方法是( )
A 锻炼法
B 陶冶法
C 说服法
D 榜样法
3.成语‘百折不挠’体现的意志品质主要是( )
A 自制性
B 果断性
C 坚韧性
D 自觉性
4.有大器晚成者也有少年早慧者,这体现了个体能力发展的( )
A 顺序性
B 个别差异性
C 互补性
D 阶段性
5.“率真,耿直”反映个别心理现象是( )
A 能力
B 兴趣
C性格
D 动机

1.参考答案:D
【解析】教育评价的管理功能是指教育评价具有使管理活动及评价对象的行为得到调节、控制和规范,题干中根据评价结果进行组织协调教学活动体现了这一功能。
2.参考答案:A
【解析】题干强调通过活动经历提升人的品德,体现了锻炼法。
3.参考答案:C
【解析】意志的坚韧性是指在执行决定阶段个体能以顽强的毅力,百折不挠的精神克服一切困难。题干体现了坚韧性。
4.参考答案:B
【解析】题干体现了智力发展的个体差异性,具体表现在发展速度上。
5.参考答案:C
【解析】性格是指个体对现实的稳定的态度和习惯化了的行为方式。性格是指那些表现在人对事物的一贯态度上的特性。“率真,耿直”反映的是人的性格特征。

今日练习
1.荀况认为‘人性恶’。因此教育要从‘礼’这一需要出发,须以‘礼义’加以教化,这体现的教育目的价值取向是( )
A 社会本位论
B 个体本位论
C 无目的本位论
D 生活本位论
2.从形态上看,我国现行的学校教育制度是( )
A 单轨学制
B 双轨学制
C 分支型学制
D 综合型
3.决定教育的规模和速度并制约着教育结构变化的社会因素是( )
A 法律制度
B 经济制度
C 精神文明
D 社会生产力
4.为了改变传统课程过分强调学科本位的现象,新课程注重联系学生经验和生活实际,提倡和追求不同学科间的彼此关系,这体现的新课程结构特征是( )
A 均衡性
B 选择性
C 独立性
D 综合性
5.华生提出,给他一打健康的婴儿,不管祖先状况如何,他可以任意把他们培养成各种类型的人,这种观点反映的身心发展动力理论是( )
A 原发论
B 内发论
C 外铄论
D 多因素相互作用论

1.参考答案:A 【解析】题干强调“礼仪”等社会规范的重要性,体现了社会本位论。
2.参考答案:C【解析】我国的学制是分支型学制。

3.参考答案:D【解析】社会生产力决定教育的规模和速度并制约着教育结构变化。

4.参考答案:D【解析】题干表述的是强调学科的联系,体现了新课程结构的综合性特征。

5.参考答案:C【解析】题干表述的内容强调了外在力量的重要性,属于典型的外铄论。

做题啦
1.李明在帮助了别人后,感受到快乐、幸福与满足,获得了一种精神上的享受,这是德育的个体性功能中的()。
A.生存性功能

B.发展性功能

C.享用性功能

D.回馈性功能
2.“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这反映教师劳动的特点是()。

A.主体性

B.创造性

C.示范性

D.间接性
3.教师不得随意宣扬学生的缺点,不得随意私拆、毁弃学生的信件、日记等,这是维护学生的()。

A.荣誉权

B.人格尊严权

C.隐私权

D.身心健康权
4.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是()。

A.上课

B.备课

C.作业

D.评价
5.“学不躐等”、“不陵节而施”,反映了()教学原则。

A.启发性

B.直观性

C.系统性

D.巩固性

CCCAC
1.参考答案:C
【解析】德育的享用性功能:德育可以使个体实现某种愿望、需要,从中体验到快乐、幸福、满足,获得一种精神上的享受。因此本题选C。
2.参考答案:C

【解析】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的含义是老师的行为举止对学生影响巨大,在题干中突出表现的是教师劳动特点的示范性。因此本题选C。
3.参考答案:C

【解析】学生的人身权中隐私权包括:教师不得随意宣扬学生的缺点,不得随意私拆、毁弃学生的信件、日记等。其他课程在此均不合题意。
4.参考答案:A

【解析】教学的中心环节是上课。因此,本题答案选A。
5.参考答案:C

【解析】教学的系统性原则又称循序渐进原则,其强调教育教学的顺序性,使学生系统的掌握知识。因此本题选C。

再来5题吧
1.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知识直观的方式主要有实物直观、模象直观和()。
A.言语直观

B.形象直观

C.感知直观

D.表象直观
2.我国新课程改革理论背景不包括()。

A.人本主义思潮

B.建构主义思潮

C.多元智能理论

D.行为主义理论
3.人看到“梅子”两个字,牙齿就发酸,这属于()。

A.第一信号系统

B.第二信号系统

C.条件反射

D.膝跳反射
4.建立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的是心理学家()。

A.冯特

B.桑代克

C.华生

D.巴甫洛夫
5.小学生在识字阶段学习的时候,常常把形似的字弄混淆,这说明小学生()。

A.感知能力不成熟

B.注意能力不健全

C.记忆能力不深刻

D.思维能力有欠缺

1.参考答案:A
【解析】直观是主体通过对直接感知到的教学材料的表层意义、表面特征进行加工,从而形成对有关事物的具体的、特殊的、感性的认识的加工过程。直观是理解科学知识的起点,是知识获得的首要环节。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主要有三种直观方式,即实物直观、模象直观和言语直观。因此,本题答案选A。
2.参考答案:D

【解析】我国新课程改革理论背景包括人本主义理论、建构主义理论、多元智能理论。本题答案选D。
3.参考答案:B

【解析】看到别人吃梅子就流口水;由抽象的语言文字引起的条件反射叫做第二信号系统,是人类所特有的。如看到“梅子”二字,牙就发酸。因此,本题选B。
4.参考答案:A

【解析】心理学界一般认为,科学心理学诞生的一个标志性的事件是1879年,德国心理学家冯特在德国的莱比锡大学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因此,本题选A。
5.参考答案:A

【解析】小学生在识字的初级阶段,容易把一些笔画相近或相似的字读错,如把“入口”读成“八口”,这说明小学生的感知能力笼统、不够成熟、精确性比较差。

每天上班都是倾盆大雨️
湿漉漉的天气做题也不要停哦

1.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知识直观的方式主要有实物直观、模象直观和()。
A.言语直观
B.形象直观
C.感知直观
D.表象直观
2.我国新课程改革理论背景不包括()。
A.人本主义思潮
B.建构主义思潮
C.多元智能理论
D.行为主义理论
3.人看到“梅子”两个字,牙齿就发酸,这属于()。
A.第一信号系统
B.第二信号系统
C.条件反射
D.膝跳反射
4.建立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的是心理学家()。
A.冯特
B.桑代克
C.华生
D.巴甫洛夫
5.小学生在识字阶段学习的时候,常常把形似的字弄混淆,这说明小学生()。
A.感知能力不成熟
B.注意能力不健全
C.记忆能力不深刻
D.思维能力有欠缺

1.参考答案:A
【解析】直观是主体通过对直接感知到的教学材料的表层意义、表面特征进行加工,从而形成对有关事物的具体的、特殊的、感性的认识的加工过程。直观是理解科学知识的起点,是知识获得的首要环节。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主要有三种直观方式,即实物直观、模象直观和言语直观。因此,本题答案选A。
2.参考答案:D

【解析】我国新课程改革理论背景包括人本主义理论、建构主义理论、多元智能理论。本题答案选D。
3.参考答案:B

【解析】看到别人吃梅子就流口水;由抽象的语言文字引起的条件反射叫做第二信号系统,是人类所特有的。如看到“梅子”二字,牙就发酸。因此,本题选B。
4.参考答案:A

【解析】心理学界一般认为,科学心理学诞生的一个标志性的事件是1879年,德国心理学家冯特在德国的莱比锡大学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因此,本题选A。
5.参考答案:A

【解析】小学生在识字的初级阶段,容易把一些笔画相近或相似的字读错,如把“入口”读成“八口”,这说明小学生的感知能力笼统、不够成熟、精确性比较差。

1.新修订的《中华人民义务教育法》施行时间为( )
A 2006.9.1
B 2007.1.1
C 2007.9.1
D 1994.1.1
2.《中华人民未成年保护法》,非法招用未满16周岁的未成年人,情节严重的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 )
A 追究民事
B 追究刑事
C 吊销营业执照
D 口头警告
3.课程文件的三个层次是( )
A 课程计划—课程标准—教科书
B 课程总目标—领域目标—学科目标
C 课程目的—课程评价—课程实施
D 知识—经验—活动
4.教学从本质上讲,是( )
A 一种主体活动
B 一种实践活动
C 一种认识活动
D 一种文化活动
5.学校教育基本途径是( )
A 教学
B 上课
C 课外活动
D 校外活动

1.参考答案:A
【解析】新修订的《中华人民义务教育法》施行时间为2006年。
2.参考答案:C
【解析】该法第六十八条规定非法招用未满十六周岁的未成年人,或者招用已满十六周岁的未成年人从事过重、有毒、有害等危害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的劳动或者危险作业的,由劳动保障部门责令改正,处以罚款;情节严重的,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吊销营业执照。
3.参考答案:A
【解析】目前在我国,中小学课程主要由课程计划、课程标准、教材三部分组成。课程计划体现了国家对学校的统一要求,是编写各科课程标准和教材的主要依据;课程标准是课程计划的分学科展开,每门学科都有对应的学科课程标准;教材是课程标准的具体化,课程标准中规定的各门学科一般具有相应的教材。因此,本题选A。
4.参考答案:C
【解析20世纪40年代,苏联教育家凯洛夫认为教学过程是一种认识过程,教学过程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因此,本题选C。
5.参考答案:A
【解析】教学是教育目的规范下的,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共同组成的一种活动。教学是学校进行全面发展教育的基本途径。通过教学,学生在教师有计划、有步骤的积极引导下,主动地掌握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和技能,发展智力、体力,陶冶品德、美感,形成全面发展的个性。因此,本题选A。

做题啦
1.综合课程论把合并数门相邻学科内容形成的综合课称为( )
A 融合课程
B 广域课程
C 核心课程
D 合并课程
2.国家对某一学科的教学内容及进度作出规定的指导性文件称为( )
A 课程计划
B 课程标准
C 教科书
D 教学目标
3.新课程特别强调引导学生建立哪种新的学习方式( )
A 合作学习、接受学习和体验学习
B 探究学习、实践研究和反复巩固学习
C 自主学习、探究和合作学习
D 自主学习、小组学习和班级学习
4.全面系统的论述活动课程的价值的人是( )
A 斯宾塞
B 卢梭
C 杜威
D 洪堡
5.下列不属于课程表安排应遵循的原则的是( )
A 整体性原则
B 迁移性原则
C 生理适宜原则
D 合理性原则

多维度大脑测评 ——让您了解孩子的天赋潜能!

多维度大脑测评,是了解孩子最直接的工具,是因材施教的基础。想做到因材施教首先要对孩子有客观准确的评估,才能了解孩子,进而尊重孩子、教育孩子。 

多维度大脑测评,是发现“感统”问题的最佳途径。感觉统合是指神经系统整合视觉、听觉、触觉、运动觉等感觉讯息,对环境做出适应性反应的过程。早,是矫正“感统”的关键,早筛查,早发现,早矫正,避免孩子从生理性问题演变成心理性障碍。

准确性的提法都是相对的,测后97%以上的家长都认为检测结果的显示和孩子的实际相符,更重要的家长从中得到教养的方向和方法。
一、检测内容

《多元智能先天优势电脑检测》

先天优势——与天俱来的智慧与能力。

借用人类生物指标与大脑发展的相关理论,采集指纹,科学的分析出孩子的强、弱项,包含人际智能、内省智能、逻辑智能、语言智能、空间智能、自然智能、音乐智能、运动智能,共8项内容。这是一份孩子的说明介绍书,让家长从多元智能的角度了解,认识孩子,培养教育孩子。

《多元智能感觉统合电脑筛查》

感觉统合——指神经系统整合感觉讯息(视觉、听觉、触觉、前庭觉、运动觉)为应付环境需求做出适应性反应的过程。

电脑筛查视觉动作统整、听觉动作统整、手眼协调、体适能潜能、前庭觉型好动、注意力分散,共6项内容。揭开了生理性学习障碍的秘密,早筛查,早发现,早矫正,顺强补弱、因材施教,让孩子学习成长!
    二、科学依据   

  以国际心理学和国际医学的检测标准制定:

 1.瑞文氏图文检测

 2.布欧氏动作检(BOTMP)

 3.视觉-动作统整发展测验(VMI)

 4.毕保德图画词汇(PPVT-R)测验 

 5.DSMIV(A.D)诊断准则

 6.DSMIV(H.D)诊断准则等

整个检测过程科学、安全、不伤害人体,可放心使用。
 三、技术权威性

1. 检测技术特色:

唯一使用手、脑并测的电脑检测系统;(其他机构的仅仅有手部检测系统)

2. 报告内容特色:

唯一使用生理指标进行感统筛查的电脑检测系统;(其他机构很难对感统进行筛查)。

3. 国家项目的支持:

中国优生科学协会 《中国百万婴幼儿感统筛查项目》合作单位;

中国教育学会 十一 • 五全脑科研课题成果推广基地;
    四、成果展示

1、中国教育学会全脑教育“十二五”科研项目成果;

2、中国心理学会“儿童ADHD电脑筛查”项目;

3、中国优生科学协会“中国百万婴幼儿感统筛查”项目;

4、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全脑教育及评价研究”子课题成果
  五、检测费用

通过推广多元智能的应用普及,为被测者提供多元智能测评:

1.  皮纹测试、感统测试

2.  测评报告解读与多元智能开发建议;

3.  多元智能知识普及。 

市场价为1980元/人,现在报名优惠价格1280/人,三人以上可享受团购价980元/人。费用包含测评、报告分析解读、咨询建议等服务。
六、报名方式

请联系马晖生涯工作室

于老师:182 5460 5699

张老师:185 5467 8526

马老师:186 7862 8656

难题,高手来(英语好的)

名称
【中文名】榕树
【英文名】Ficus microcarpa
【别名】细叶榕、成树、榕树须
形态特征
桑科椿属常绿大乔木,高20-25米,生气根。叶革质,椭圆形、卵状椭圆形或倒卵形,长4-10厘米,宽2-4厘米。花序托单生或成对生于叶腋,扁倒卵球形,直径5-l0毫米,乳白色,成熟时黄色或淡红色; 瘿花和雌花同生于一花托中。
生境分布
生长于村边或山林中。分布于广西、广东、福建、、浙江南部、云南、贵州。印度、缅习马来西亚也有。
用途
可作行道树。树皮纤维可制渔网和人造棉。气根、树皮和叶芽作清热解表药。
桑科榕属植物榕树Ficus microcarpa L. f.,以叶和气根(榕树须)入药。全年可采,晒干。
中药特性
【性味归经】
叶:微苦、涩,凉。
气根:微苦、涩,凉。
【功能主治】
叶:清热,解表,化湿。用于流行性感冒,疟疾,支气管炎,急性肠炎,细菌性痢疾,百日咳。
气根:发汗,清热,透疹。用于感冒高热,扁桃体炎,风湿骨痛,跌打损伤。
【用法用量】
叶3~5钱,气根0.5~1两。
【摘录】
《全国中草药汇编》
榕树——世界上树冠最大的树
榕树。学名(Ficus microcarpa L.f.),桑科,常绿乔木。榕树根据用途可分为绿化树、榕树桩盆景、榕树瓜(地瓜榕、人参榕)盆景。由于榕树根系发达,根部常隆起,并凸出地面,因她的要块造型独特,令漳州人对榕树情有独钟。以植物生理学对榕树进行科学的栽培,使榕树根块较快成长,并控制其枝桠的成长高度,栽培出不同规格、不同风格、形态各异的盆景,具有天然雕刻和美术加工相融并琢的培育方式。为榕树盆景的观赏价值提升,并成为漳州继水仙花之后又一独特花卉 。从最小50克的微型榕至2000克的不同规格盆景。形态自然、根盘显露、树冠秀茂、独特风韵的人参榕,观姿赏形,令人妙趣横生,心情愉悦。适宜摆设居家、办公室及公共场所。近年来风靡欧、美、日、韩等国家和地区,得到广大消费者的青睐。是本公司的主要出口产品,占据盆景市场较大份额,是一种高档的时尚花卉。
榕树是桑科榕属植物的总称,全世界已知有800多种,主要分布在热带地区,尤以热带雨林最为集中。我国榕树属植物约100种,其中云南分布67种,西双版纳有44种,占中国已知榕树总数的44.9%,占全世界的5.5%。
榕树是热带植物区系中最大的木本树种之一,有板根、支柱根、绞杀、老茎结果等多种热带雨林的重要特征。生长在西双版纳的44种榕树具有大板根的有17种,能形成各种气生根或支柱根的有26种。绞杀现象是榕属植物在东南亚热带雨林中的一个特殊现象;而独树成林则是某些榕树由绞杀阶段向独立大树过度转变时长众多的粗大支柱所形成的热大雨林特殊景观。
榕树是野生食物的重要来源;在西双版纳地区被利用作蔬菜的榕树主要有木瓜榕、苹果榕、厚皮榕、高榕、聚果榕、突脉榕、黄葛榕等。木本野生蔬菜富含丰富的维生素,矿物质,以及帮助人体消化的纤维素和苦味素。傣族人民普遍认为:常吃木本植物的嫩枝叶可使人健康长寿,也可为少女保持体态轻盈。也是重要的民族药用植物,在榕树中有9种植物被常用于治疗多种疾病,药用的部位包括根、树皮、叶和树浆等。
榕属植物中,有17种为具有板根的大乔木,有26种具有气生根或支柱根,有8个种具有老茎生花果现象,有24种在幼苗阶段是附生植物,其中有21种随着榕树的生长,通过绞杀植物阶段发展成为乔木或大桥木,以致形成独树成林,这些特殊的生态现象构成了园林景观。许多榕树有开展的树冠、浓蔽的树阴,一直是传统的庭院植物,如高榕、菩提树、垂叶榕、榕树等。榕属的一些种类已成为重要的园林观赏树种,培育出叶色、形态各异的园艺品种,垂叶榕、榕树已有十多个园艺品种。
榕树的很多种类具有板根现象、老茎生花、空中花园和绞杀现象,景观奇特雄伟,反映了热带雨林的重要特征;而一些种类被当地民族视为神(龙)树和佛树,形成了独特的民族榕树文化。该园占地约15亩,已收集榕属植物近103种,园内高榕、垂叶榕、菩提树、钝叶榕、木瓜榕等已形成树包塔、独树成林、绞杀现象等景观和丰富的科学内涵已使该园日趋成为一个接近于自然森林外貌的生态公园,给人们以奇而美的享受。
榕树生长在高温多雨的热带雨林地区,这里气候潮湿,雨水充足。
榕树 ( Ficus microcarpa 又名:细叶椿、小叶榕)
形态特征:桑科椿属常绿大乔木,高20-25米,生气根。叶革质,椭圆形、卵状椭圆形或倒卵形,长4-10厘米,宽2-4厘米。花序托单生或成对生于叶腋,扁倒卵球形,直径5-l0毫米,乳白色,成熟时黄色或淡红色; 瘿花和雌花同生于一花托中。
生长分布:生长于村边或山林中。分布于广西、广东、福建、、浙江南部、云南、贵州。印度、缅西马来西亚也有。
用途:可作行道树。树皮纤维可制鱼网和人造棉。气根、树皮和叶芽作清热解表药。
树冠最大的树--榕树
常言道,独木不成林。可是自然界唯有榕树能"独木成林"。 榕树是属于桑科的常绿大乔木,分布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它的树冠 之大,令人惊叹不已。 在孟加拉国的热带雨林中,生长着一株大榕树,郁郁葱葱,蔚然成林。 从它树枝上向下生长的垂挂"气根",多达4千余条,落地入土后成为"支 柱根"。这样,柱根相连,柱枝相托,枝叶扩展,形成遮天蔽日、独木成 林的奇观 。巨大的树冠投影面积竟达1万平方米之多,曾容纳一支几千人 的军队在树下躲蔽骄阳。 在我国广东新会县环城乡的天马河边,也有一株古榕树,树冠覆盖面 积约15亩,可让数百人在树下乘凉。我国、福建、广东和浙江的南部 都有榕树生长,田间、路旁大小榕树都成了一座座天然的凉亭,是农民和 过路人休息 、乘凉和躲避风雨的好场所 。福州市的榕树特多,所以称为 "榕城"。 榕树的果实扁圆形,生于叶腋,果径不到1厘米,可以食用 。种子萌 发力很强,由于飞鸟的活动和风雨的影响,使它附生于母树上,摄取母树 的营养,长出许多悬垂的气根,能从潮湿的空气中吸收水分;入土的支柱 根,加强了大树从土壤中吸取水分和无机盐的作用。这就是"独木成林" 的奥秘。
小资料
福州市市树——榕树
福州植榕历史悠久,据宋乐史(930~1007年)撰《太平寰宇记》载,“榕……其大十围,凌冬不凋,郡城中独盛,故号榕城"。
宋福州太守张伯玉为防旱涝又编户植榕,呈现"绿荫满城,暑不张盖"的景象。榕树便成为福州古城风貌特征之一。榕树叶茂如盖,四季常青,枝干壮实,不畏寒暑,傲然挺立,象征着开拓进取、奋发向上的福州人精神。1985年2月8日福州市第八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二次会议根据广大群众的举荐,决定命名榕树为市树。1997年8月28日,福建省人大第八届34次会议通过以榕树为省树的决议。
北宋福州太守张伯玉植榕
张伯玉(1003~约1068年),字公达,建安(今建瓯县)人。北宋天圣二年(1024年)登进士第。以后又登书判拔萃科。庆历元年(1041年),出任吴郡从事兼郡学教授;接着以秘书丞为太谷令。他爱民勤政,广兴水利。庆历四年(1044年),范仲淹以其敢言清节,荐于朝廷任职。皇佑元年(1049年)官侍御史。当时陈执中为相,伯玉说:“天下未治,未得真宰相故也。”因而得罪陈执中,出知太平州(今安徽当涂县)。仁宗皇帝惋惜伯玉,离京前,赐银钱五万。至和年间(1054~1056年),伯玉任严州副知州。嘉佑八年(1063年),以度支郎中知越州(今浙江绍兴)。伯玉兴学育才,作出很大成绩。治平二年(1065年),伯玉移知福州,即令编户浚沟七尺,植榕绿化。数年后,“绿荫满城,暑不张盖”,伯玉植榕声名盛极一时。伯玉多学而博识,文章为曾巩叹服。他嗜酒善诗,有“张百杯”、“张百篇”之号。官终检校司封郎中。著有《蓬莱诗》2卷,已佚。
绿色主义——榕树
南方的树,以榕为记,有一本书上说是榕不过吉,吉安以北,就不见了,这是地理上的限制。我所在处,榕树是市树,配以水塘风荷,应该是很美的。看了广东云南那些榕树,有个发现:这里的榕树,多是女的——没有胡子。到有一天,见到一棵男的榕树,长着关云长式的胡子,美髯公呵,赶紧把学过林的找来问,答曰:是品种不同。原来不是性别。
从此也就注意榕树的特色了。当出现一棵太不同的榕树,就预想其为另一品种,和人一样,太有个性,总是另类。也就认得了几种:小叶榕,高山榕,人参榕。人参榕是做盆景的上选,根肥如人参,如萝卜,总觉得是转基因一类,我不喜欢。
榕树是一种大树,有一种铺天席地的气象。傍着树,可以支架棚房,那是乡间小茶馆,树下几张竹椅,几张小几,茶碗和茶壶,江声和蝉声,是久违了的童年。榕树看去就是一座绿色的大山,褐色的树干,想起的是山道弯弯,若树上有洞,有凹,长出点菇蕈,红黄花色,就是赴墟回家的一把把小伞。
榕树是越剪越能长,一枝未剪的,就直直地长,另一枝,被剪了,在下一个枝桠中长出一枝,东西横斜,一片浓绿。这同我的脾气差不多,经常看见那些重点培养的东西不成器,就觉得爽!
小学有一株大榕树,中学有不少榕树,就有对榕树的记忆。小学的榕树,树冠齐及教室,听不进课时就盯着它看,树上居然有麻雀啁啾,新奇鸟语,依然听不明白。中学只有几本书读,不读书时让我们读树,在榕树上刻过山人大名,这已检讨过了。榕树结果,一种小小的红色浆果,如微型红富士苹果,也可吃,酸甜的。从生态链上说,应该是鸟类的食物,有电视片《种子的计谋》,说植物的繁衍常靠种籽喂鸟兽,很有道理。小学时常在书包中装着许多榕树果,人鸟争食,这事我不干已久了。
松树柏树,顶天立地有大将军气派,而榕树却无此殊荣,也许,榕树是文人的树吧,往这个方面想,居然也有不少相同的。首先,文人不能太单一,必须有许多文字以外的东西支撑,覆盖面要大;其次,文贵曲,文似看山不喜平,或者说似看树不喜直,直的树是作为栋梁材的,文章没有这个用途,所以,第三,文章是让人舒服的,有绿荫下的清凉,进行光合作用,提供氧气,若在榕树下作报告,恐怕就不会大脑缺氧。有一种树作为文人的形象,照样好大一棵树,说什么一为文人便无足观,何必自轻自贱于斯?若有错,大概就错在想当栋梁上。
榕树最美在根,盘根错节,起伏不定,根与树没有根本的区别。最有意思的,是有气根的那种,常常让我往学业上想:说根深叶茂,自然没有问题。但有时候,有些东西,不是一次能学完的,练好武功打天下,闭关多少年,往往仍不敌高手。倒是边做边学,学习是一辈子的事,就喜欢那榕树,哪里有营养,就伸一枝根下去,不仅汲取养份,弄不好,剑走偏锋,副业成了主业,让人弄不明白“花儿为什么这样红”,不也顶好?听说广东新会的小鸟天堂,那榕树就找不着最初的根了,人家不作栋梁,也自自在在营造了天堂。

什么是儿童多元智能?儿童多元智能测评呢?

多元智慧理论(MultipleIntelligences)是由美国著名发展心理学家、哈佛大学教授霍华德·加德纳博士Dr. HowardGardner (1983年)所提出的,他指出,人类的智慧是多元化而非单一的,主要包括以下八个方面:语文智能(linguistic intelligence)逻辑-数学智能(logical-mathematical intelligence)视觉空间智能(spatial intelligence)肢体—动觉智能(bodily-kinesthetic intelligence)音乐智能(musical intelligence)人际关系智能(interpersonal intelligence)内省智能(intrapersonal intelligence)自然观察者智能(naturalist intelligence)每个孩子都基本具备这八项智慧,但又会在某些智慧上有突出表现。
而多元智能测评优势什么呢?儿童多元智能测评(2-12岁)注:本项系统是美国哈佛大学多元智能研究所研发,美国航空航天局NASA选择小宇航员的专用测评系统。测评对象:2-12岁发展正常儿童。该项测评不同于一般测评方式(只是测出单项智慧),而是深度挖掘每项智慧的不同优势。如:逻辑数学智能包括数量形、顺序、比较、提问、推理、辨识、时间、解决、分类等,这些都是本项测评所要挖掘的,这也正是本测评的权威专利。测评目的:让家长明确孩子的优势智能,细微的了解孩子优势智能的各个方面,以及哪个方面更突出。成长宝典:科学测评孩子的智能发展优势,指导家长怎样应用不同的教育方式来让孩子更有效的学习、提升效率,同时也为孩子做了有效的未来职业规划,更重要的是,能够从中看出孩子的各项优势能力,并给予提升的建议方法。有效帮助家长避免因仅重视孩子的弱势能力给予太多训练,而造成强势能力开发不足,弱势能力也因丧失学习自信而更加弱化。

加德纳的多元智力理论的内容

由美国哈佛大学教育研究院的心理发展学家霍华德 加德纳(Howard Gardner)在1983年提出的加德纳的多元智力理论有什么样的内容呢?下面是我整理的加德纳的多元智力理论的内容相关资料,一起来看看吧!

加德纳的多元智力理论的内容

具体介绍

加德纳认为过去对智力的定义过于狭窄,未能正确反映一个人的真实能力。他认为,人的智力应该是一个量度他的解题能力(ability to solve problems)的指标。根据这个定义,他在《心智的架构》(Frames of Mind, Gardner, 1983)这本书里提出,人类的智能至少可以分成七个范畴(后来增加至八个):

1.语言 (Verbal/Linguistic)

2.数理逻辑 (Logical/Mathematical)

3.空间 (Visual/Spatial)

4.身体-运动 (Bodily/Kinesthetic)

5.音乐 (Musical/Rhythmic)

6.人际 (Inter-personal/Social)

7.内省 (Intra-personal/Introspective)

8.自然探索 (Naturalist,加德纳在1995年补充)

9.存在(Existentialist Intelligence,加德纳后来又补充)

另外,有其它学者从内省智能分拆出“灵性智能”(spiritual intelligence)。

这九个范畴的内容如下:

1.语言智能

这种智能主要是指有效地运用口头语言及文字的能力,即指听说读写能力,表现为个人能够顺利而高效地利用语言描述事件、表达思想并与人交流的能力。这种智能在作家、演说家、记者、编辑、节目主持人、播音员、律师等职业上有更加突出的表现。

2.逻辑数学智能

从事与数字有关工作的人特别需要这种有效运用数字和推理的智能。他们学习时靠推理来进行思考,喜欢提出问题并执行实验以寻求答案,寻找事物的规律及逻辑顺序,对科学的新发展有兴趣。即使他人的言谈及行为也成了他们寻找逻辑缺陷的好地方,对可被测量、归类、分析的事物比较容易接受。

3.空间智能

空间智能强调人对色、线条、形状、形式、空间及它们之间关系的敏感性很高,感受、辨别、记忆、改变物体的空间关系并借此表达思想和情感的能力比较强,表现为对线条、形状、结构、色和空间关系的敏感以及通过平面图形和立体造型将他们表现出来的能力。能准确地感觉视觉空间,并把所知觉到的表现出来。这类人在学习时是用意象及图像来思考的。

空间智能可以划分为形象的空间智能和抽象的空间智能两种能力。 形象的空间智能为画家的特长。抽象的空间智能为几何学家特长。建筑学家形象和抽象的空间智能都擅长。

4.肢体运作智能

善于运用整个身体来表达想法和感觉,以及运用双手灵巧地生产或改造事物的能力。这类人很难长时间坐着不动,喜欢动手建造东西,喜欢户外活动,与人谈话时常用手势或其它肢体语言。他们学习时是透过身体感觉来思考。

这种智能主要是指人调节身体运动及用巧妙的双手改变物体的技能。表现为能够较好地控制自己的身体,对事件能够做出恰当的身体反应以及善于利用身体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思想。运动员、舞蹈家、外科医生、手艺人都有这种智能优势。

5.音乐智能

这种智能主要是指人敏感地感知音调、旋律、节奏和音色等能力,表现为个人对音乐节奏、音调、音色和旋律的敏感以及通过作曲、演奏和歌唱等表达音乐的能力。这种智能在作曲家、指挥家、歌唱家、乐师、乐器制作者、音乐评论家等人员那里都有出色的表现。

6.人际智能

人际关系智能,是指能够有效地理解别人及其关系、及与人交往能力,包括四大要素。①组织能力,包括群体动员与协调能力。②协商能力,指仲裁与排解纷争能力。③分析能力,指能够敏锐察知他人的情感动向与想法,易与他人建立密切关系的能力。④人际联系,指对他人表现出关心,善体人意,适于团体合作的能力。

7.内省智能

这种智能主要是指认识到自己的能力,正确把握自己的长处和短处,把握自己的情绪、意向、动机、欲望,对自己的生活有规划,能自尊、自律,会吸收他人的长处。会从各种回馈管道中了解自己的优劣,常静思以规划自己的人生目标,爱独处,以深入自我的方式来思考。喜欢独立工作,有自我选择的空间。这种智能优秀的家、哲学家、心理学家、教师等人员那里都有出色的表现。

内省智能可以划分两个长层次:事件层次和价值层次。事件层次的内省指向对于事件成败的总结。价值层次的内省将事件的成败和价值观联系起来自审。

8.自然探索智能

能认识植物、动物和其它自然环境(如云和石头)的能力。自然智能强的人,在打猎、耕作、生物科学上的表现较为突出。自然探索智能应当进一步归结为探索智能,包括对于社会的探索和对于自然的探索两个方面。

9.存在智能

人们表现出的对生命、死亡和终极现实提出问题,并思考这些问题的倾向性。

其它类型智能

人的智能还可以从其它角度进行分类:

·记忆力:对于事物的记忆力,包括短期和长期的记忆力,形象和抽象的记忆力等。

·形象力:在记忆的基础上形成形象的能力。也可以说是感性认识能力。

·抽象力:在形象的基础上形成抽象概念的能力。也可以说是理性认识能力。

·信仰力:在形象和抽象的思维的基础上形成对于人生和世界总的观念的能力。

·创造力:形成新的形象、理论、信仰的能力。

加德纳的多元智力理论意义

1.多元智能理论有助于形成正确的智力观

真正有效的教育必须认识到智力的广泛性和多样性,并使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各方面的能力占有同等重要的地位。

2.多元智能理论有助于转变我们的教学观

我国传统的教学基本上以“教师讲,学生听”为主要形式,辅之以枯燥乏味的“题海战术”,而忽视了不同学科或能力之间在认知活动和方式上的差异。多元智能理论认为,每个人都不同程度地拥有相对独立的八种智力,而且每种智力有其独特的认知发展过程和符号系统。因此,教学方法和手段就应该根据教学对象和教学内容而灵活多样,因材施教。

3.多元智能理论有助于形成正确的评价观

多元智能理论对传统的标准化智力测验和学生成绩考查提出了严厉的批评。传统的智力测验过分强调语言和数理逻辑方面的能力,只采用纸笔测试的方式,过分强调死记硬背知识,缺乏对学生理解能力、动手能力、应用能力和创造能力的客观考核。因此,是片面的、有局限的。多元智能理论认为,人的智力不是单一的能力,而是有多种能力构成,因此,学校的评价指标、评价方式也应多元化,并使学校教育从纸笔测试中解放出来,注重对不同人的不同智能的培养。

4.多元智能理论有助于转变我们的学生观

根据多元智能理论,每个人都有其独特的治理结构和学习方法,所以,对每个学生都采取同样的教材和教法不合理的。多元智能理论为教师们提供了一个积极乐观的学生观,即每个学生都有闪光点和可取之处,教师应从多方面去了解学生的特长,并相应地采取适合其特点的有效方法,使其特长得到充分的发挥。

5.多元智能理论有助于形成正确的发展观

按照加德纳的观点,学校教育的宗旨应该是开发多种智能并帮助学生发现适合其智能特点的职业和业余爱好,应该让学生在接受学校教育的同时,发现自己至少有一个方面的长处,学生就会热切地追求自身内在的兴趣。

加德纳的多元智力理论的学习

传统智力理论认为语言能力和数理逻辑能力是智力的核心,智力是以这两者整合方式而存在的一种能力。针对这种仅徘徊在操作层面,而未揭示智力全貌和本质的传统的有关智力的狭隘定义,研究者们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就从心理学的不同领域对智力的概念进行了重新的检验,其中最有影响的当属耶鲁大学的心理学家罗伯特·斯滕伯格(Robert Stenberg)所提出的三元智力理论(分析性智力、创造性智力、实践性智力)。

而20世纪80年代哈佛大学认知心理学家加德纳所提出的多元智能理论,定义智能是人在特定情景中解决问题并有所创造的能力。他认为我们每个人都拥有八种主要智能:语言智能、逻辑一数理智能、空间智能、运动智能、音乐智能、人际交往智能、内省智能、自然观察智能。他提出了“智能本位评价”的理念,扩展了学生学习评估的基础;他主张“情景化”评估,改正了以前教育评估的功能和方法。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是对传统的“一元智能”观的强有力挑战,给人以耳目一新之感。尤其是当前在新课程改革中,大部分教师对学生评价颇感困惑之时,他的理论无疑会给我们诸多启示。


展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