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卦六三爻

yesuo简读经典||周易六十四卦之《屯卦》《蒙卦》解读

yesuo简读经典||周易六十四卦之《屯卦》《蒙卦》解读

作者||yesuo

《易经》在乾、坤两卦之后紧跟着的是屯(zhun)卦和蒙卦,屯、蒙两卦形状上相互颠倒,称为反卦(综卦),反卦往往有所关联,所以我们把屯、蒙两卦放在一起来解读。
屯,来自甲骨文的象形字,像一颗嫩芽破土而出,寓意初生艰难。而蒙就是启蒙、蒙学的意思,两卦合在一起讲的就是人从出生到求学的过程。
观屯卦,印象最深的是六爻中出现了三次“ 乘马班如 ”,另外初九的“ 磐桓 ”、六二的“ 邅(zhan)如 ”,意思都是指徘徊回旋、迟疑不定的样子。
屯卦上坎下震,坎为水为险,震为雷为动,风云际会、打雷下雨、万物萌生。万事开头难,我们看到了新生命的欣欣向荣,但更多的是初生者的稚嫩幼小。
作为柔弱代表的屯卦,该如何自处?“ 利居贞 ”,静居守正,不要轻举妄动。屯卦的六三爻给我们举了个例子,说你去打猎,眼看野鹿就在眼前,但没人帮你,你要不要去追?“ 君子几(求)不如舍,往吝 ”。
屯卦的六二、六四爻则举例说明女子该什么时候婚配。六二爻“ 女子贞不字(嫁) ”,告诫说年纪轻轻应坚守礼节,不要轻易谈婚论嫁,到六四爻的时候功成名就,心智也成熟了,这时候婚配是吉利的。
蒙卦上艮下坎,艮为山,坎为水,山上细水长流,滋润万物,是为启蒙教育。蒙卦象曰“ 山下出泉,君子以果行育德 ”,行为果断、培育仁德。
观蒙卦,给我印象深刻的是卦辞经文中“ 匪我求童蒙,童蒙求我 ”一句,我们喜欢以自己所知来教育孩子,而往往忽略了培养受教育者求知的欲望,事实上也只有孩子真正对事物感兴趣,主动求教才能达到教育的良好效果。
另外,蒙卦在教育孩子的方法上也很有新意,初六爻“ 发蒙,利用刑人,用说(脱)桎梏(zhigu) ”,启发式教育、必要的惩戒、必要的说教;九二爻“ 包蒙 ”,包容式教育;六四爻“ 困蒙,吝 ”;六五爻“ 童蒙,吉 ”。
六四困在两阴之间,周围都是坏同学怎么能学好?六五下应九二、上承上九,能谦逊地向能者学习,故而吉祥。
上九爻“ 击蒙,不利为寇,利御寇 ”。此爻告诫我们对孩子的教育应严厉,但不能过于严厉,过于严厉容易使孩子产生逆反心理,反而适得其反,我们应刚柔并济,使孩子能明白御寇(做人至良心)的道理方为上策。

山水蒙卦婚姻情况:两人的缘分不足

山水蒙卦含义
山水蒙卦是一个中等偏下的卦,它意味着两个人并不是互相爱慕,而只是单方面的感情维持着这段恋情。落花有意,流水无情,两个人走入婚姻殿堂的可能性并不是很大,但也不是注定不能走到一起。

山水蒙卦原文
蒙,亨。匪我求童蒙,童蒙求我。初览告,再三读,读则不告。利贞。
初六:发蒙,利用刑人,用说栓格,以往吝。
九二:包蒙,吉。纳妇,吉;子克家。
六三:勿用取女,见金夫,不有躬。无枚利。
六四:困蒙,吝。
六五:童蒙,吉。
上九:击蒙,不利为寇,利御寇。

山水蒙卦解卦
山水蒙卦的外卦为艮,内卦为坎,两个卦都是不太吉利的象征。艮为山,坎为水,山的影子倒映在水中,但是水并不能停留在山上,只能汇成瀑布流下去。蒙卦讲的是人类社会刚刚形成时民智未开的一种状态,所以象征着时机还没有成熟。“蒙”的字面意思是启蒙,人从蒙昧无知到变得聪明,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

本卦在爱情婚姻方面的启示
如果得到了山水蒙卦,说明两个人的缘分不足。正如俗话所说,流水虽有意,落花却无情。恋爱和婚姻必须是两个人互相愿意才行,只有单方面的热情是不够的。

山水蒙卦占恋情
不太顺利,对方对你可能没有足够的兴趣。这时应该主动退出,因为这样维持下去对两个人都没有好处,尤其对“落花有意”的一方更为不利,只能增添痛苦。

山水蒙卦占婚姻
婚姻运势
不吉利。单相思一场,求婚也不顺利,因为对方根本没有看得上你,考虑一下是不是你的眼光太高了。
有变爻时的吉凶推断
初六爻变平。婚事可成。就像启蒙小孩子学习一样,一开始非常不顺利,但以后的发展还算不错。此爻是一个“潜力股”,值得期待。
九二爻变:吉。婚事易成。爻辞已经明确提示了:“纳妇,吉。”就像小孩子学习取得成功一样,时机到来时,迎娶新娘子是非常吉利的。对女方来说,非常适合出嫁。
六三爻变:凶。婚事不成。爻辞的提示也非常明显,大概是对方用情不专一,所以婚姻是很不成功的,这时最好不要结婚。
六四爻变:平。婚事难成。不太顺利,因为对方的态度比较暖昧,此时结婚不佳。
六五爻变:平。婚事可成。像小孩子一样蒙昧不清,但这样自有好处,因为不会产生过多的想法,所以也是一种不错的状态。
上九爻变:凶。婚事不成。很不顺利,因为你们对于下一步怎么办还没有搞清楚,处在一种蒙昧状态。最好等前因后果想明白了之后再提结婚的事情。

蒙卦六三爻解读

六三:勿用取女,见金夫,不有躬,无攸利。
译文

六三:不要娶这个女子,她见男子只关注富贵,丧失其本有的诚敬之身,没有任何利益。

象曰:勿用取女,行不顺也。

译文

象传说:不要娶这个女子,因为她行为邪僻不顺。

解读

初六虽然顽劣愚昧,毕竟处在蒙昧初始,可塑性强,严加管教可归于正途。但六三就不是这么简单了,六三是品性恶劣的问题。六三不仅以阴爻居阳位,不中不正,且处于蒙卦下卦之终,乘驾于位卑而中正刚明的良师九二之上,攀附于不中不正的极位上九,故说其行不顺。

爻辞中用“勿用取女”喻示不可收这样的人为徒。因阳爻为师,阴爻就理解为弟子。(个人理解将六三爻喻示为品性卑劣的弟子更能适合蒙卦师道之意)

学《周易》智慧,过简单生活!

蒙卦何解??大神们帮帮忙

全卦内容:此卦由水下山上组成。 卦辞的“蒙:亨。匪我求童蒙,童蒙求我。初筮告,再三渎,渎则不告。利贞”,第一句是说作为处于蒙昧时期的《蒙》卦,但它却亨通。因为《蒙》卦和《屯》卦一样,它虽处在起始的蒙昧时期,但其前途却无量。第二句是说并非是我需求如同孩童一样的蒙昧,而是此蒙昧时期需求我。此一句很可能其作者有先知先觉的圣贤自居的成份。第三句带有一个迷信的成份,是说当遇到一些蒙昧难解时,最好用蓍草筮问的办法去求告神灵;但是却不是再三的去筮问,再三则有亵渎神灵的意思,这样将得不到神灵的答复。最后一句“利贞”和第一句“亨”没有多大区别,是说《蒙》卦虽为蒙昧无知之卦,但它却利于贞正。 初六 爻辞的“发蒙:利用刑人;用说。桎梏,以往吝”,是说如若 启发教育蒙昧,得利用制度刑律来约束;也得利用礼乐来诱导。如若用束手束脚的束缚办法来对待蒙昧,那必然得不到好的结果。 九二 爻辞的“包蒙,吉;纳妇、吉。子克家”,是说作为《蒙》卦 来说,如若能做到对蒙昧的包容,这是吉祥的;如若能做到对一些妇人无知的包容,那也是很吉祥的。这里实际上有一个《观》卦中所说的“童观”和 “窥观”的含义。随后是说,如果能做到对蒙昧的包蒙,如果人人都能做这样的宽容与纳许,那便人人都能治理自己的家业了。 六三 爻辞的“勿用取女:见金夫,不有躬,无攸利”,此一爻有接 上一爻“纳妇,吉”的含义,是说既然谈到娶妻和容纳妇人之蒙昧,但是却不能娶这样的女子:这就是见钱眼开的女子,若见有金钱的男子,便不能控制自己,屈身投靠,娶到这样的女人没有任何好处。 六四 爻辞的“困蒙,吝”,是说《周易》中的“君子”“大人”们,绝对不应实行“困蒙”的愚民政策,若果真为如此,将为凶兆。 六五 爻辞的“童蒙,吉”,是以辩证的观点,既看到了“童蒙” 蒙昧的一面,又看到了“童蒙”本为吉兆的一面,这就是“童蒙”本质在开 发以前好的一面。 ? 上九 爻辞的“击蒙,不利为寇,利御寇”,是说在敲击振聩蒙昧时, 千万不宜过急过激,不然将激化矛盾,反而酿成仇寇;但如治理蒙昧得当,自当防止了仇寇的发生。也即是说在治理蒙昧时,千万不要导致仇寇,而要防止仇寇的发生。 此一爻实乃谈的是《周易》中的“君子”“大人”们治国经邦之道,当然,这里特指的是在事物由《屯》卦至《蒙》卦的起始时期的治国经邦之道。

《易经·蒙卦》里的教育启示

《易经》这部古老神秘的宝典,它“广大悉备”,有天道、有地道、有人道;“范围天地之化而不过,曲成万物而不遗”。《易经》是包含哲学、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的综合巨著,是炎黄子孙文化的智慧的结晶,是中华文化的先祖。“易道广大,无所不包”,易学既是我国儒、道两大学派的渊源,也是诸子百家的发端。《易经》是中华文化的总源头,中国的思想文化、社会科学、自然科学都和《易经》密切相关。

受易学浇灌而生根发芽的中国的儒家、道家及诸子百家,构成了中国文化的涓涓细流,源远流长的易学体系,如同黄河之流,几千年来,像母亲河一样滋润着中国的神州大地,经久不息。

其中“蒙卦”更是指出我们儿童教育的精髓。

什么是“蒙”?蒙者,愚也。孔颖达《正义》言:“蒙者微昧,暗弱之名,物皆蒙昧也。”就是说蒙就是蒙昧和愚昧,就是幼稚和无知。正因为蒙昧愚昧,幼稚无知,那就必须加强学习,注意修养。所以,蒙卦实质上也就是劝勉人们为学之卦。

《蒙卦》象辞说:“山下出泉,蒙,君子以果行育德。”山下出泉,也可喻为人的天性,山就是天性所在地,出泉就是智慧初开。

蒙者,稚也,物之稚者,必教之以成器。事物刚开始的时候,肯定会有迷蒙,事物在幼稚阶段才会如此。所以,古人把幼儿教育称作蒙学,对刚开始的教育叫启蒙。我们常说启蒙教育,童蒙养正、发蒙即源于此。

人们通常把《学记》看作是我国最早的有系统的教育理论文献,其实在《易经•蒙卦》里早已集中而系统地表述其教育思想,比《学记》要早几百年,应该说《蒙卦》所表述的教育思想才是我国教育思想发生的源头,启蒙教育的重要性。

《蒙卦》开宗便告知我们:“蒙,亨……”即治蒙自幼时起,必前景光明,易成“圣功”。《易经》六十四卦的排列顺序是,先列乾坤两卦,然后就是屯蒙。乾为天为父,坤为地为母,屯为万物初生,好比一个婴儿呱呱落地。但初生的婴儿毕竟蒙昧、懵懂,因此要启蒙、要接受教育了,于是进入了第四卦“蒙”。

《易经》启蒙自幼、教育及早的思想对后世也有很大的影响,《学记》有“禁于未发之谓豫;当其可之谓时;不凌节而施之谓孙;相观而善之谓摩”“发然后禁,则扞格而不胜;时过然后学,则勤苦而难成”,民间也有“少年易学老难成”之类的俗谚。错过了教育的最佳时机,之后的教育效果便事倍功半。

杜甫诗云“在山泉水清,出山泉水浊”宛如儿童,出世时犹如一泓清泉,至纯至正,若自小不加以教育,使之放任自流,有了坏的习惯,劣性滋长,日后恐将铸成大错,悔之晚矣。

同样,若早期被施以不得当的教育,同样可怕:听到这个新的教育理念给孩子试试,看到那个教育方法用在孩子身上试试,不同的教育颜料都想滴在这清泉中增色,殊不知,颜色过多,则成杂色,甚至黑色,入世后的孩子岂不是成了已浊的泉水?

由此可见,教育,是出生后的头等大事。早教何等重要,我们的祖先在几千年前就给我们明确指出来了。孩子虽小,但生机勃勃,看似懵懂无知的状态,但内心充满求知的力量,在不断成长的过程中,如果接受正确的教育和引导,则能养正,反之,改之难矣。

《礼记•学记》中“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是故古之王者,建国君民,教学为先”的观点,则是对《易经》教育思想的总结。

教育的目标与核心思想

教育如此重要,早期教育到底该教什么?

“蒙以养正,圣功也”一语道出教育的至高目标-----养正教育。教育要慎始,开始的方向,是人生最重要的课程,决定了人生的方向。

元者,善之长也。何为善?道德经云,利万物而不争则为善。教人向善,以养正气。“正”者,止于一也。一者“至善”,《大学》有云“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一止正定,道为一,止于一,即是合于道,止于一是个“正”字,合于道为正,守护正,是个“定”字,所以大学之道在于知止而后有定。

教育的核心思想是"君子以果行育德"。“育德”不仅仅是蒙卦的重点,更是《易经》的核心词之一。易经讲"道",天地人之大道,依道而思称为义,按道而行称为德,沿道而修则有礼,守道于心则有仁。可谓举大义可成正气,积小善而修大德。

《易经》明确地把德育放在启蒙教育的首位,整部《易经》中以四分之一的篇幅在谈如何“修德”,如:君子“以懿文德”、“反身修德”、“厚德载物”等重视品德修养的表述。它不断提醒我们一个人的德行好比人生的方向盘,决定着一个人生活的质量、一生的走向、对国家和社会的价值。

当今父母,扛着“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大旗,无不费尽心机给孩子创造条件,学知识、学技能,内心却仍是一片茫然,到底怎么做才能给孩子一个成功人生?!

《孝经》云:大孝为“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能做到这一点的人,毫无疑问是成功人士,而《孝经》开宗明义则指出“夫孝,德者本也,教之所由生也”。儿童教育,不是培养各种技能、灌输各种知识,而是养正,培养孩子为人之根本。孔子云“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我们培养孩子,要知道给孩子的立身之本是什么。

想给孩子一个成功的人生就读《易经》,十翼之一的《大象》就是孔子所创作的一部有关“效法天地、修身成君子”的成功学巨著,“君子进德修业欲及时也”,应从孩童时开始读经典,读易经,给孩子成功的人生打下坚实基础。

师道尊严

1、尊师:

《蒙卦》辞云:“蒙,亨,匪我求童蒙,童蒙求我。”严师重教,诚其心意。教育、教学的成败与受教者的学习态度有很大关系。因此教育当从端正学习态度入手,去其可能有的轻慢懈怠之心。

《学记》云:“凡学之道,严师为难。师严然后道尊,道尊然后民知敬学。”孔子诲人不倦,主张有教无类,可无论是谁,欲成为其门下弟子都得行以束修,孔子自己说得很清楚:“自行束修以上,吾未尝无诲焉。”

孔子如此大家何必斤斤计较于几条干肉呢?就其实质看,这是一种严师重教的手段,以此达到诚其意,正其心的目的。在学生心里师尊则教重,教重则其学必固,孔子深知其道,因此他说:“不重,不威,学则不固。”

《礼记•大学》里:“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把诚意正心当作做人为学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根本,不也是《易经》“童蒙求我”,这一教育思想的延伸与扩展吗?想想我们现在每天在这里学习,在弟子群里学习,在早起群学习,有没有做到恭敬心。

2、重教:

孔子讲“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也说的是这个道理。“愤”、“悱”都是指积极求通求解的心理状态,也即“求我”之态。《咸卦》中道:“咸,感也。……是以亨。”试想一方欲有所传,一方求有所受,教育、教学何患不成?

现在大群开始讲课,大家积极安排时间上线听讲,就是这种积极求通求解的心理状态。早起的家人们,每天清晨5点半齐上线学习,那种学习的热情与讲师的教学点拨的积极互动,不正是“二气感应以相与”,自然“亨”。

亨,是生成,是发展,是进步,是提高,良好的发展,谓之亨通。亨者,嘉之会也,不断地会聚嘉善之功,学习成长之路岂不通达?

3、善问:

“初筮告,再三渎,渎则不告。”在求学者当中,会出现一种乱问不止、或向老师提问是为炫耀自己等现象。再三乱问即是怠慢,怠慢就不回答,因为一个求学者,其求学之心不诚,老师则可以选择“放弃”,从心理学角度说,这在给这些不诚之人的思考与反醒的空间。

这一种正确的培养方法,也是一种较智慧的方式。相反,如果一味迎合这些不诚之人的态度,就算老师花了大量的心血,也大有可能双方一无所获。一旦为一个不诚之人付出太多无谓的努力与精力,却没有成效,这对于其实诚心向学的求学者,则是一种不公。

《学记》中说:“善待问者如撞钟,叩之以小则小鸣,叩之以大者则大鸣,待其从容,然后尽其声。”善问就是叩,善待问就是鸣,问的问题质量高,得到的回答也深刻,收获自然大,善问,是快速提高的最佳方式。

学习态度:

“童蒙,吉”,为什么“童蒙”是“吉”呢?

因为儿童天真幼稚、柔顺乖巧,这时的懵懂是可以启发的,可以随着教育改变。像儿童那样虚心柔顺,愿意接受老师的教育,所以是很好的。这也告诉我们,一个人不怕愚昧无知,只怕不虚心、抗拒学习。蒙昧无知之所以为吉,因为幼童既柔顺又谦逊。

有这样一个故事:

明治时代,有一位知名的南隐禅师。有个学者听到他的大名,觉得很不服气,于是假意上门求教。南隐禅师看到访客摆出一副盛气凌人的样子,丝毫不动声色,不但请访客坐下,还亲自为他倒茶。

杯子很快就满了,但禅师还是继续往里头倒茶。学者连忙说:够了,别再倒了,茶都满出来了。这时,南隐禅师不慌不忙地说:你就像这茶杯,装满了自己的想法。假如你不能把杯子倒空,我又能告诉你什么呢?

如果想学到更多学问,先要把自己想象成“一个空着的杯子”,而不是骄傲自满,做事学习的前提是先要有好心态。

“空杯心态”并不是一味的否定过去,而是要怀着放空过去的一种态度,去融入新的环境,对待新的学习,新的事物。 

易经博大精深,涵义无穷,观天道以察人道,值得我们用心品读。

《易经》蒙卦:关于孩子教育的启示

每个家庭都有孩子。父母希望孩子长大后有前途。在孩子成长教育的过程中,每一位家长都遇到过这样那样的烦恼。很多家长在辅导孩子作业的过程中,遇到了父亲的孝顺,变成了鸡飞狗跳。很多家长担心孩子上什么兴趣班,不知道该怎么办。为什么孩子在教育过程中总会遇到这样那样的问题?

首先,在儿童教育的过程中,遇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并不奇怪,也不完全是他们自己的问题。没有人生来就是父母,也没有人生来就教育孩子。然而,孩子不仅是一个家庭的未来,也是整个 社会 的未来。一旦错过了孩子的教育和时间,就会影响孩子的生活。教育不当甚至会造成无尽的伤害,甚至对家庭造成影响,甚至对 社会 造成严重的毒害。因此,儿童教育不仅是个人家庭的问题,也是关系到整个 社会 发展的重大问题。

正因为如此,无论是家庭还是 社会 ,每个人都非常重视庭还是 社会 。正是因为教育一直受到大家的重视,所以 历史 上留下了很多关于孩子教育的宝贵经验教训。当你第一次为父母,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不知所措的时候,不妨多看看中国 历史 上前人留下的宝贵财富,看看前人是如何对待孩子的教育的。

历史 上留下了很多关于儿童教育的经验教训,包括《严家训》、《朱子家训》、《钱家训》、《裴家训》、《曾国藩家训》,大家都很熟悉。诸葛亮的《诫子书》、司马光的《节俭示康》、伏波将军马援的《诫兄子书》、湖南长沙岳麓书院的《岳麓书院学规》等短文,因为没有单独的书。

关于儿童教育的问题,首先从中国群体经典的第一个来源,道路的来源,也是中国文化的来源,从《易经》的角度来看,如何角度来看,如何对待儿童的教育问题。《易经》以教育为主题的占卜是第四个占卜。

屯者,物之始生,物生必蒙,所以被蒙,蒙,物之稚也,物之稚也必不可少。这是《序卦传》中关于蒙卦的文字,其中包含的内容非常广泛,有物之始生的屯卦,有我们今天关于儿童教育的主题蒙卦,还有物之必不可少的占卜,涉及到万物初生、教育、养育的内容。人也是天地万物之一,当然也离不开初生、教育、养育这些东西,关于初生屯卦、养育需要卦的内容,我们再和大家讨论一下,今天只和大家讨论一下:儿童教育、蒙卦。从蒙卦的形象开始。

蒙卦之象

蒙卦的上卦是根卦,根是山,下卦是坎卦,坎是水。合在一起是六卦画的蒙卦,《易经》的卦叫山水蒙,简称蒙卦。蒙卦有很多卦象,有水有山,有险有阻。我们只讨论其中一个。

山下流出的泉水刚刚流出,刚刚出山,但还是涓涓细流,还小,还是天真。刚从山上流出的涓涓细流会流向哪里?如果不给予适当合理的引导,刚从山上流出的涓涓细流,如果流向错误的方向,流经的路径错误,可能很快就会干涸;如果我们挖一条沟,给予适当合理的引导,涓涓细流可以慢慢流向河流,慢慢流入大海,而不是经不起太阳,刚出山就变得干涸消亡,而不是因为方向错误,流入一池死水或直接流入臭沟,浪费了刚从山上流出的清澈的涓涓细流。山下的画像给了我们意义,延伸出来,就是要适当合理地引导和教育人类儿童,启蒙教育。

《易经》有句话叫: 初难知而上易知, 从人的角度来看,当一个人刚出生时,每个人都会对他(她)有很大的希望,但不容易知道他(她)将来会发展成什么样子,但是,当他(她)发展到最后,当他(她)老了,很容易知道他(她)生活的结果,等他(她)老了才明白,不是太晚了吗?

因此,作为父母,当他(她)不知道发展成什么样子时,应该给予合理和适当的指导、教育,给孩子合理和适当的指导和教育,尤其是启蒙教育的开始,这是第一个启示。蒙卦给了我们很多启示。今天,我们将与大家讨论。今天,我们将结合启蒙教育的主题,与大家讨论山脚下的卦象。通过这个卦象,圣人给了我们这个卦象。他还想告诉我们什么?让我们仔细考虑一下蒙卦的话,以免辜负圣人为我们设置蒙卦,成人成万物的美。

蒙,亨。匪我求童蒙,童蒙求我。 初筮告,再三渎,渎则不告。利贞。蒙者,物之稚也。

幼稚的人类小孩,物稚之一。 只要成年人得到适当合理的照顾,得到适当合理的指导,得到适当合理的启蒙教育,自然长大成为一个有用的人, 自然能亨能长,蒙有亨通成长之意,蒙能亨, 蒙,亨

蒙者,物之稚也。幼稚的人类儿童,物 稚 之一。小猴子都很好奇,幼稚的人类孩子也不例外,虽然天生的一切都有自己的用途,虽然幼稚的人类孩子有不同的天性,有些活跃,有些安静,有些淘气,有些诚实,有些聪明,有些笨拙,但无论什么样的幼稚的人类孩子,只要是幼稚的人类孩子,都会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好奇心,适当合理的启蒙教育,人类大孩子,充分利用幼稚的人类孩子的共同点,指导教育,当孩子还幼稚时,除了适当的保护,不要饿,不要摔倒,不要受伤,你必须满足幼稚的人类孩子的好奇心,让幼稚的人类孩子主动和充分地 探索 这个世界,你先看,让他(她)在 探索 的过程中主动发现问题。当他(她)在 探索 的过程中发现自己不懂问题,不知道该怎么办,不知道该怎么办的时候,他(她)会主动问你。这时,你可以告诉幼稚的人类孩子这个问题是什么,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问题,如何解决这样的问题等等。,而不是孩子还在那里 探索 和思考。在你问你之前,你迫不及待地想告诉他(她)答案。这样不好,不仅让孩子失去了思考的机会,也让孩子失去了主动发现和解决问题的机会。有句话说, 自古只闻来学,未闻往教。 自古以来,只有自己主动学习,只有自己主动问问题,带问题学习,然后你给别人答案,别人才会真正理解,别人才会满足,才会感激你,你说是这样吗?匪我求童蒙,童蒙求我。

初筮告,再三渎,渎则不告。就同一个需要加以合理妥善引导的问题,幼稚的人类小孩主动来问您,您当然得认真对待,认真给予解答,更何况是自己的孩子。但是,即便是自己的孩子,如果就同一个问题,一而再,再而三地来问您,那就不是您的问题了,那是幼稚人类小孩的问题,那是他(她)不动脑子,不想事情,那是对您的依赖性。幼稚人类小孩依赖性可不能惯着,一惯就给惯坏了,他(她)不能一辈子待在您身边吧,您也不可能陪着他(她)一辈子吧,所以他(她)来问问题的时候得诚心诚意,得是自己先思考过的,您只是稍微点拨一下他(她)就能通的,点拨一下他(她)不通,说明他(她)对问题还没有思考透,如果就同一个问题,一而再,再而三的来问您,叫他(她)先滚一边呆着去,初筮告,再三渎,渎则不告。

吉凶者,贞胜者也,天地之道,贞观者也。日月之道,贞明者也。天下之动,贞夫一者也。《易经.系辞.下》第1章的这句话,中华民族的优秀 历史 前人,是经得起 历史 的检验的,是经过几千年的中华文明 历史 所检验过的,可以说是真理,这就是经之所以为经的缘故,经是不变的原则,至于持经达变,那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合理妥善的调整以应变,但是,经本身的原则是不会变的,真理是不会变的。

对于儿童和儿童的启蒙教育,不仅涉及个人家庭,还涉及整个 社会 ,甚至整个人类文明的发展。因此,儿童和儿童的启蒙教育必须是真实的,必须是正确的。只有真正的启蒙,人类幼稚的孩子最终才能得到自己的积极和生命,他们的生活才能不辜负上帝的赐予。山脚下清澈的涓涓细流可以汇入河流,龙腾大海。蒙以养正,圣功也是。蒙,利贞。

关于儿童启蒙教育,《易经》蒙卦六卦,还有很多智慧值得探讨。

展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