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行气象大论

阴阳五行理论是什么?

阴阳五行学说,是我国古代的一种哲学思想。阴阳源于中国古代的哲学思想,认为万物都有阴阳两个对立面,以阴阳来解释自然界的各种现象,例如天是阳,地是阴;日是阳,月是阴。阴阳的对立和统一,是万物发展的根源。凡是旺盛、运动、强壮、外向、功能性的,均属阳;相反,凡是宁静、寒冷、抑制、内在、物质性的,均属阴。“阳”代表积极进取的一面,“阴”代表消极退守的一面。阴和阳之间的矛盾作用,推动了万事万物的形成和发展,从而产生了干变万化的世界。而且任何事物发展到一定程度,会“物极必反”,向相反的方向转化。医学家运用这种思想。借以分析、归纳人体的生理活动和病理变化,寻求战胜疾病的诊断、治疗途径,就逐渐发展成了中医的阴阳五行学说。它作为一种指导思想,渗透在中医理论体系里,是中医学最精粹的部分之一,用来解释人体生理现象及病理变化的规律。

简单来说,阴是指人体实质的物质,即体液,包括血液、津液、泪水、鼻水、内分泌液,甚至男性的精液。至于阳,则指人体非实质的物质,即身体的机能和气。

阴阳协调,则身体健康;阴阳失调,则百病丛生。

正如《内经·阴阳应象大论》所说:阴阳法则是贯通天地自然的普遍规律。是一切运动变化的根源,是生长衰亡的原因,是人们认识和把握万事万物的根本方法和准绳。所以治病也就必须抓住这个根本。

《内经》根据阴阳矛盾法则,结合当时我国天文、历法、气象、地理、物理、化学和生物学的最高成就。对医学领域中的许多问题都作了充分的论述,比如:

从解剖的角度认为:男是阳,女是阴;背是阳,腹是阴;外是阳,内是阴;腑是阳,脏是阴等等。

从生理的角度认为:气是阳,血是阴;动是阳。静是阴等等。

在病理上认为:一旦阴阳失去平衡,就会产生疾病。不管疾病怎样复杂,归纳起来不外是阴阳偏胜偏衰两种倾向,就是说阴胜就阳病,阳盛就阴病,阳气胜就热,阴气胜就寒。而且这种偏胜偏衰发展到一定程度,还会出现寒极生热、热极生寒的反常现象。总之,阴阳平衡是人体健康的必要条件。所以《内经·生气通天论》说:阴平阳秘,精气乃治,阴阳离决,精气乃绝。

在诊断上提出了根本原则,就是“察色按脉,先别阴阳”。意思是一定要全面地了解人体各方面的情况,然后抓住阴阳这个纲进行分析,以便判断疾病是表证、热证、实证(阳证),还是里证、寒证、虚证(阴证)。

在治疗上也提出了阳病治阴,阴病治阳的基本法则。谨慎地诊察病证的阴阳偏胜偏衰,而后加以治疗,使人体达到阴阳平衡。

总之,阴阳学说讲的不是具体的生理、病理知识,而是用以指导人们研究生理、病理的一种思想方法。

五行学说和阴阳学说一样,本是我国古代的一种朴素唯物主义的哲学思想。古代的五行学说主要是用来说明宇宙间各种事物之间的相互关联以及运动变化规律。医学上一直继承这一学说的合理因素,主要用来说明人体生理和病理现象跟外在环境各种因素的相互联系,以及人体内部各器官之间相互资生和相互制约的关系。

要弄懂五行,首先要懂得“五行归类”。所谓“五行”,原指的是水、木、金、火、土五种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物质。由于这五种物质各具有不同属性,后来人们就把凡具有相同属性的事物归于一类。比如,木行的特性是生发、柔和。春季草木萌生,显现了一种生发条畅的气象。因而春在五行中就属木行。同样,由于肝脏性喜条达舒畅,象征着春和木的特性,于是肝在五行中也属于木湖天春色行。又由于中医学上认为肝和胆是表里关系。而肝又开窍于目,所以胆和目在五行中也属于木行。所以,凡是和木的特征相关的春、肝、胆、目等等就都归在本行里。这样扩展开去,万事万物就都可以按五行归为五大类。这里只是举出了五行归类的一小部分,繁衍开去还可以举出许多。五行归类表明,人体各部分之间以及人体和自然之间有复杂的内在联系。

其次还要懂得五行生克关系。“生”,含有滋生助长的意思,“克”,含有制约、阻抑的意思。以五脏为例,按照五行归类,肝属木,心属火,脾属土,肺属金,肾属水。相生的关系:火是土之母,土是金之母,金是水之母,水是木之母,木是火之母。相克的关系:金克木,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在正常情况下,相生中寓有相克,同时相克中又寓有相生。为此,生和克的相互作用、相互协调,就保证了人体内部器官运动的相对平衡。一旦这种正常的生克关系遭到破坏,一脏有病,就会牵连其他脏器受害。

应该指出,中医的五行学说是古代医学家在科学技术十分落后的条件下,对于人体和自然环境以及人体内部器官相互关系的一种概括性理解,这种在五行生克思想指导下提出的五脏疾病转变的理论,对后来中医的发展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汉代张仲景就根据这种思想提出了“上工治未病”(上工,高明医生的意思)的重要观点,他说:“肝脏有了病变,就要想到肝病可以影响到脾脏,就应当先治脾。”后世的许多医家又在张仲景的基础上充分应用五行生克的道理,创造了许多治疗经验。如现在我们常常听到的“滋肾水以涵肝木”、“壮肾水以制阳光”、“扶土抑木”等治疗原则,这些经验帮助我们解决了不少疑难病症。从这个意义上说,五行学说的运用是我国医学史上的一个重要成就。

中医的阴阳五行学说最主要的内容是:启示人们从整体方面去把握整个自然界的运动规律,并从这个高度上去认识人的生命运动规律和它跟自然界运动规律的具体联系,这正是整个中医理论的精髓。中医阴阳五行学说的正确和合理性(这是主要的方面),不仅为几千年中医发展所证明,而且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随着现代思维科学的发展,越来越显得深刻和丰富。

中国五行 天干 地支 阴阳 三才 太极 两仪 四象 八卦 一气 三清...

应该是:一元,两仪(二气),三才,四象,五行,,七星(七宿),八卦,九宫,十方
一元:即为混沌,天地初开,一切初始,无中生有,有生一,先天一气,是为混沌。
二气:也称两仪,即阴阳两仪,也称阴阳二气,一生二,混沌化生阴阳二气,清气(即阳气)上升是为天,浊气(即阴气)下沉是为地。阴阳二气也可互相转换:阳极生阴,阴极化阳,阴阳互换世称太极。
三才:即天、地、人三才。阴阳二气,化生天地,天地育人,三才始出。
四象:是指地火水风,两仪生四象,两仪指的是阴阳,而阴阳衍生出地火水风。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青龙、白虎、朱雀、玄武,是四象的代表物,青龙代表木,白虎代表金,朱雀代表火,玄武代表水,它们也分别代表东西南北四个方向。在二十八宿中,四象用来划分天上的星星,也称四神、四灵。春秋易传的天文阴阳学说中,是指四季天然气象,分别称为少阳,太阳,少阴,太阴。中国传统方位是以南方在上方,和现代以北方在上方不同,所以描述四象方位,又会说左青龙(东)、右白虎(西)、前朱雀(南)、后玄武(北)来表示,并与五行学在方位(东木西金,北水南火)上相呼应。四象的概念在古代的日本和朝鲜极度受重视,这些国家常以四圣、四圣兽称之。值得注意的是,虽然近来受到日本流行文化的影响,而开始习惯这种说法,但事实上中国历来对此四象并没有四圣的说法,一般所指的四圣乃伏羲、文王、周公和孔子等四个圣人。四象也指风、雨、雷、电,四种自然天候气象。
五行:五行是中国古代的一种物质观。多用于哲学、中医学和占卜方面。五行指:金、木、水、火、土。认为大自然由五种要素所构成,随着这五个要素的盛衰,而使得大自然产生变化,不但影响到人的命运,同时也使宇宙万物循环不已。五行学说认为宇宙万物,都由木火土金水五种基本物质的运行(运动)和变化所构成,是由于中国古代人对世界认识不足造成的,。它强调整体概念,描绘了事物的结构关系和运动形式。如果说阴阳是一种古代的对立统一学说,则五行可以说是一种原始的普通系统论。
:指天地四方(即上、下、左、右、前、后)。
七星:可用于表示我国传统文化中的二十八宿中的天罡。俗称北斗七星:天枢、天璇、天玑、天权、玉衡、开阳、摇光。
八卦:我国古代的一套有象征意义的符号。用“一”代表阳,用“--”代表阴,用三个这样的符号,组成八种形式,叫做八卦。每一卦形代表一定的事物。乾代表天,坤代表地,坎代表水,离代表火,震代表雷,艮(gèn)代表山,巽(xùn)代表风,兑代表泽。八卦互相搭配又得到六十四卦,用来象征各种自然现象和人事现象,基于当今社会人事物繁多,大陆学者王黛林已将八卦三重叠完善出512卦,预测准确率明显提高。在中医中,指八卦指围绕掌心周围八个穴位的总称。
九宫:乾宫、坎宫、艮宫、震宫、中宫、巽宫、离宫、坤宫、兑宫。其中,乾、坎、艮、震属四阳宫,巽、离、坤、兑属四阴宫,加上中宫共为九宫。九宫在奇门遁甲中代表地,大地,为奇门遁甲之基,是不动的,奇门遁甲分为天、地、人、神四盘,四盘之中唯有地盘是不动,为坐山。汉代徐岳《术数记遗》:“九宫算,五行参数,犹如循环。”北周甄鸾注曰:“九宫者,即二四为肩,六八为足,左三右七,戴九履一,五居中央。”“九宫”之法用之多端。汉代时有“九宫占”、“九宫术”、“九宫算”、“九宫八风”、“太一下行九宫”、“太一坛”等,是于占、术、算、医、纬、建等方面的应用。
十方:佛教原指十大方向,即上天、下地、东、西、南、北、生门、死位、过去、未来。
另:
天干地支:简称“干支”。在中国古代的历法中,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被称为“十天干”,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叫作“十二地支”。十干和十二支依次相配,组成六十个基本单位,两者按固定的顺序互相配合,组成了干支纪法。从殷墟出土的甲骨文来看,天干地支在我国古代主要用于纪日,此外还曾用来纪月、纪年、纪时等。
三清:即玉清、上清、太清,乃道教诸天界中最高者;也是道教对元始天尊、灵宝天尊、道德天尊的合称。
八门:八门在奇门遁甲天、地、人格局中代表人事,所以在奇门预测中极为重要,特别是用神所临之门,以及值使门即值班的门,与所测人间事物关系很大。八门在五行上各有所属,开、休、生为三吉门,死、惊、伤为三凶门,杜门、景门中平,预测时常以它们落宫状况,即与所落之宫的五行生克和旺相休囚来定吉凶、断应期。一般来说,开、休、生三吉门,死、惊、伤三凶门,杜门、景门中平,但运用时还必须看临何宫及旺相休囚。
九星:在天文学中,宇宙中有北斗七星之说,它们的排行是一白贪狼、二黑巨门、三碧禄存、四绿文曲、五黄廉贞、六白武曲、七赤破军,这七个星宿称为北斗七星,而斗柄破军与武曲之间有二颗星,一颗星为右弼而不现,一颗为左辅常见,左辅排在八,右弼排在九,由七星配二星共成九星。风水学中的九星:传说中为一白、二黑、三碧、四绿、五黄、六白、七赤、八白、九紫。奇门遁甲中的九星:指天蓬星、天芮星、天冲星、天辅星、天禽星、天心星、天柱星、天任星、天英星九星。也有将北斗七星加上左辅、右弼后称为九星的。

五运六气热化雨化燥化寒化啥意思?

运气学说,又称五运六气学说,是结合医学探讨气象运动规律的科学。

即将五运(金木水火土五行)六气(太阳寒水、阳明燥金、少阳相火、太阴湿土、少阴君火、厥阴风木)和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与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戍亥)配合起来,按干支纪年的顺序和阴阳盛衰、五行生克的关系推断某年的太过、不及,来预测气候的变化、疾病的发生与预后。

热化、雨化、燥化、寒化都是中医术语

六气指风、寒、热(暑)、湿、燥、火等六种气候。亦称六元。

《素问·六元正纪大论》:“夫六气之用,各归不胜而为化。故太阴雨化,施于太阳;太阳寒化,施于少阴;少阴热化,施于阳明;阳明燥化,施于厥阴;厥阴风化,施于太阴。各命其所在以徵之也。”

讲的是五运的司化与六气的克胜之气,一般来说师从胜制之气来司化,从克制之气来表现。指出六气的作用,都是归施于被我克之气而发生变化。

所以太阴湿气,施加于太阳而为雨化;太阳寒气,施加下少阴而为寒化;少阴热气,施加于阳明而为热化;阳明燥气,施加于厥阴而为燥化;厥阴风气,施加于太阴而为风化。各自随其所在方位而显示作用。

“春气、夏气、秋气、冬气”何意?

中医认为万物皆由气化生,四季又叫四时,时不同,则所表现的气也不同。如《内经》认为:春三月为万物发陈的季节,应“夜卧早起,广步于庭,被发缓形,以使志生”;夏三月为万物番秀的季节,应“夜卧早起,无厌于日,使志无怒”;秋三月,其气容平,应“早卧早起,与鸡具兴,使志安宁”;冬三月,其气闭藏,应“早卧晚起,必待日光”,“去寒就温,无泄皮肤”,“使志若伏若匿。”经中还告诫人们要“春夏养阳,秋冬养阴”,至此我们看到:《内经》的作者是根据自然界“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自然变化规律,提出了“四气调神”的具体措施,而“四气调神”的目的又在于保持阳气的充沛,人体阳气充沛,则生机活泼,精神焕发,就能达到预防疾病健康长寿的目的。上古、至人、圣人、贤人四类养生家便是实践了“智者之养生,必顺四时而适寒暑”的诺言,故能“提携天地,把握阴阳”“处天地之和”而不危。他们之所以不反向运动,是深知逆四时的严重后果:“逆春气则少阳不生,肝气内变;逆夏气则太阳不长,心气内洞;逆秋气则太阳不收,肺气焦满;逆冬气则少阴不藏,肾气独沉。”历史的经验,揭示了一条永恒:的真理“阴阳曲时者,万物之终使也,死生之本也,逆之则灾害生,从之则苛疾不起。”

道家五行学说

黄老两家的主要论著分别为《黄帝内经》和《道德经》,前者《黄帝内经》是中华养生学的源头。在《黄帝内经》里,这种道家的阴阳、五行等核心思想体现得非常充分。我在此整理了道家五行学说,供大家参阅,希望大家在阅读过程中有所收获!

道家五行学说介绍

阴阳就是万事万物间互相对立、互相消长的法则,所谓“一阴一阳之谓道”,万事万物都不外乎一阴一阳的互变作用,动与静,天与地,日与月,男与女,雌与雄,都统统可以纳归为阴阳的范畴。

最早的宇宙为混沌一片,那时的地球像一个鸡蛋的蛋黄一样,大气在外面包裹着,犹如蛋清。等到后来混沌初开,乾坤始奠,天与地便分开,所谓清者上升,浊者下沉,于是乾坤乃立,阴阳乃成。正所谓,太极生两仪(阴、阳),两仪生四象(少阴、少阳、太阴、太阳),四象生八卦(乾、坤、离、坎、巽、震、艮、兑),一系列的关系便由此产生。

五行,也是道家的一个核心思想,五行,即金木水火土,金,代表固体的性能,如大地。木,代表生发力量的性能,如草木,具有极强的生命力。水,代表冻结含藏的性能。火代表生发的力量。土,是万物立足的基础。五行,与阴阳的思想一样,是道家的重要思想之一,用在天文上,说明天体太阳系统五星的代号;用在地理上,说明东西南北中五个方位;用在气象上,说明春夏秋冬四季的状态;用在*医药上,即木代表肝,有生发的功能;金代表肺,有坚固之意;水代表肾及大小肠,有含藏之意;火代表心,有生发的功能;土代表脾胃,具有中和之性。而五行也是相生相克的,金生水,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五行顺势而相生,相隔则相克,过去找对象都要看看双方五行是否相合,看来也不无道理。

了解了五行相生相克的道理,就会明白中医不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原因。例如,一个人感冒咳嗽,一定是肺部出了问题,因为肺属金,所以就要想办法增加金的力量,因为土生金,可以从扶助土开始做,土属脾胃,所以要想治疗感冒咳嗽,就是同时调理脾胃,并顾及到肾水及大肠。

事实上,金(肺)出问题,一定会连累到土及水,所以肺有毛病,胃气就会不适,肾气也会受到影响。中医正因为了解五行之间的关系,所以可能通过头痛医脚的反其道之法来达到治病的效果。

此外,还有天干和地支的观念,也是道家的一个重要思想,他们又与阴阳五行互相作用,对自然万物产生着影响。

天干有十: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地支有十二,即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十二地支代表了地球本身的能量,与天干交互作用,形成了天地间变动的法则。十二地支代表一年十二个月,一日中的十二个时辰,同时也代表十二个不同的年代,十二地支与十天干配合,每六十年循环一个周期,称为六十一甲子。

道家五行遁术

(1)逃遁术

逃遁,即人在危险时运用神奇法术逃生的方法。古代著名的逃遁术有“五行遁术”,是道教法术的基本修炼课。“五行”即金木水火土,是中国古代最流行的观念之一,许多神秘主义的法术都与五行观念结合。初入道教练习法术的道士,要在五行中选一种来修炼。练成后,有神奇的逃生功能。古书是这样描述的:

金遁术:第七级法术。危难时,触摸金属物体,即时逃脱到方圆三百里内有金属物体的地方再出现。据说一天只能使用一次。使用后生命垂危,不能抵御任何攻击。重伤者使用此术虽能逃脱,但也会马上死去。

行金遁时,从农历庚辛日酉时焚香,闭口,舌顶上腭,口念咒语:“西方庚辛,太微玄真,内应六腑,化为肺神。见于无上,於于丹田,围护我命,用之神仙。急急如律令敕!”

木遁术:第六级法术。危险时通过触摸树木,即时逃脱到方圆三百里内有树木的地方再出来。一天只能使用一次。必须要触摸活的树木。

水遁术:第四级法术,比较低级的遁术。水遁者,跳入水中,可转瞬间逃到方圆一百里内的任何通水的地方。一天只能使用一次。三天不从水中出来,会永远困于水中,成为水族一类,不能还原人形。

火遁术:第八级法术。触火便可以逃走,由方圆三百里内的任何有火之处逃出。一天只能使用一次。入火和出火时会受到火焰烧伤,可能造成死亡。三天不从火中逃出,会回到原地,死于烈火焚身。

土遁术:最常用的法术。古代小说《封神演义》中描写了种种遁术的神奇,其中土遁最为常见。杨戬打不过对手时往空中扬一把土,口念咒语,就遁行无迹了。这种土遁术,姜子牙、李靖、哪吒等都会使用。土行孙的名字就与土遁术相关,他使用的是土遁的高级法术——地行术。他可以钻入土下,日行千里。

民间法术中,五行遁术还有一种简便的方法,即烧符服用。有金遁符、木遁符、水遁符、火遁符、土遁符。遇到危难时,根据当时当地的环境与物体,急服一种符,即可实行一种遁术,逃离困厄。

(2)隐遁术

隐遁术,即隐身或隐物。春秋战国时期的隐身术,汉代史籍上已有记载。刘向《列女传》记载:齐宣王酒宴中,女子钟离春曾给齐宣王表演了隐遁术。钟离春说:“我很喜爱身遁之术”。齐宣王说:“隐身之术,是我一直希望看到的,请你表演一下吧”。语音刚落,钟离春身体忽然看不见了,齐宣王不禁叫好称绝(3)。这就是遁术的一种:隐遁术。

道教中有“九遁术”,是道教功法之一,又称“九宫隐形术”。“九遁”,即九宫遁,是较“五行遁形术”更为高级秘密的功法。宋代《云笈七签》记载:九宫中有隐遁变化之法。《道家·七步尘技·神道门》中传有此类隐形秘诀:“九宫遁,八卦行;中无依,太虚隐。成诸术,必忘形,天地假,一炁真。成变化,妙通神。(4)”

奇门遁甲,是道家多种法术的汇集,多用于占卜与预测,但其中包括许多隐形术的内容。《后汉书·方术列传序》中已提到过“遁甲”, 唐李贤注:“遁甲,推六甲之阴而隐遁也。”《遁甲符应经》卷上《遁甲总序》第一:“古法遁者,隐也,幽隐之道。”《西游记》中的孙悟空,善于使用隐遁术。与妖魔鬼怪打斗时,他会突然隐身无形,转瞬间又站在了对手的身后,打它个措手不及。孙悟空还常用隐遁术,进入妖魔鬼怪的洞穴之中进行侦察,他看得见妖怪,妖怪却看不见他。

几个世纪以来,一直有关于人类隐形的记载。古代欧洲的魔们用药草和仪式来追求隐形状态。在印度,胜王瑜伽的学徒 向老师学习如何获得超自然力量,例如将自己隐形。瑜伽大师中有一位确能够隐形,隐形后学徒们看不见他的身体。美国加利福尼亚州文图拉有一个案例,详细记录了一名家庭主妇坐在沙发上隐形了十分钟,她的丈夫在屋里四处寻找,却看不见她。但她看得见自己的丈夫。

(3)搬运术

搬运术是遁术的一种,即不用手或工具,将另处空间的实物转瞬间搬运到此处空间,也可将此处空间的实物转瞬间搬运到另处空间。《西游记》中的妖怪,可以搬运一栋房屋在荒郊野外,引诱唐僧一行进入。孙悟空可以搬运大水,淹没妖怪的洞穴。古代关于“崂山道士”的小说中,道士们在墙上画酒得酒,还可以饮用。又画一个女人,变成为真女人歌舞,为道士饮酒助兴,这都是搬运术。小说中还描写小道士向老道士学习穿墙而过的法术。穿墙而过,也可以视为遁术之一种,就是将自己本人搬运到墙的另一边。道家与道教中有五鬼搬运术,又称“五鬼运财术”,是一种求财秘法。它运用符咒法术驱使五鬼来帮忙运财,将别处的钱财宝物搬运到自己这里来。此法运用者多为风水大师,能调用东西南北中五方生财鬼,及三界内的亡魂行事,在符咒法力的施压下,召唤而来,调运钱财宝物。

“五鬼运财术”多见于中国旧小说,常描写五个不启门户,不破箱柜,而取人之财物。现代经济学中,将空手套白狼的行为也称为五鬼搬运。如果银行指着多发钞票来刺激经济,比如美国在金融危机中加印美元,媒体上常称之为施展“五鬼搬运法”。

有的行法者硬性用法,强令五方鬼魅亡灵行事。有的行法者友善相约鬼灵,协助运财。后者对于行法者及求财者均有利,前者硬性强为则危险性很大,一旦五鬼抗法不从,会给求财者带来伤害,或使求财者财来又遁去。道家认为,命中有偏财运者,用此法可谓如虎添翼,钱财会排山倒海而来,挡都挡不住!命中无偏财运者,不可贪图大财。得财大小,因人而异。普通百姓,学会五鬼运财法,可以小钱不断,常有意外惊喜。但是钱财不能太大了,太大了,恐怕消受不起,反受其灾。行五鬼运财术,行法者要多行善积德,求财者得到财物后,更要行善积德,将功德回报五鬼,令他们早日超生和解脱。德行不好之人,得此遁术,发财不少,但必然危机四伏,常遇飞来横祸。

杨德贵演示的遁术,与上述三种遁术相比较,接近于搬运术,尤其与五鬼运财术有相似之处。一则两者都属于道家法术,二则两者都主要搬运钱财宝物,三则两者都运用符咒为主要手段,四则两者都对行法者与求财者有严格的行善积德的要求等等。

东南西北和五行之间的对应关系是什么?

东方甲乙木,南方丙丁火,西方庚辛金,北方壬癸水,中央戊己土

简单的说就是,东南西北中,对应:木火金水土

展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