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帝财神老爷

关公属于财神爷吗?

是的,民俗中,关公是武财神,赵公明是文财神。

关公佬爷为什么是财神的象征???

分类: 艺术
问题描述:

典故

说说

解析:

中国人对财神有普遍的信仰,谁不想要钱呢?现在我们经常可以看到商店里供奉着财神,贴着这样的对联:生意兴隆通四海,财源茂盛达三江。

财神有文武之分。赵公明,关帝被看作武财神,文昌帝君是文财神。他们的生日却是在同天。民间传说明历正月初五是财神爷的生日,为了迎接财神,正月初四半夜里开始,爆竹已经放得震天响。这个习俗始于宋朝。据说宋朝奸相蔡京倡导穷奢极欲的生话方式,取悦最高统治阶级宋徽宗。他大兴土木,扩建楼堂观所,深得徽宗赏识。时人羡慕他的富有,便把这个风云人物当作富裕之神,将蔡京的正月初五生日当作祭祀财神的日子,大家惟恐发财落后,于是纷纷祭财神。后来蔡京被贬到广东海南的儋县,还没有到达便死在道上,导致家败人散。世人觉得再将蔡京奉为财神已经没有必要,于是依当时的大姓赵氏为姓,希望有一位公平、明察的财神,于是赵公明的名讳普传天下,并敷陈出许多故事,一代一代的流传下来。
赵公明即赵玄坛,他不是平白无故地冒出来的。相传他是被上帝派下来监督钩人灵魂的将军之一,南朝梁陶宏景早在他的《真诰》里说赵公明是“土下冢中直气五方神”。可见,在魏晋南北朝的时候赵公明已经存在,不过当时还只是一个冥府之神。

《三教源流搜神大全》上记录了赵公明的身世。说他是秦时人,因避秦乱而到终南山精修方术。功成而奉玉帝旨诏,任神霄副帅。他面黑色,头戴铁冠、手持钢鞭,骑黑虎、飘长须,威风凛凛,授正一“玄坛元帅,协调着人间的一切事务,诸如讼冤伸抑买卖公平、呼风唤雨、翦瘟除妖等等。因神通广大而被擢升为上演正一玄坛飞虎金轮执法赵元帅。

《封神演义》为赵公明登上财神的宝座大造舆论。姜子牙帮助武王伐纣,赵公明糊里糊涂助商纣。在战场上不意丢失缚龙的绳子和定海的珠子两件宝贝,因无力夺回,只得拍马落荒而归商纣营寨。姜子牙束稻草人,把它作为赵公明的替身,剑刺、焚符、念咒,终于使赵公明气绝身亡。姜子牙没有排除异己,在敕封阵亡忠魂时,封赵公明为金龙如意正一龙虎玄坛真君,统领招宝、纳珍、招财、利市四路神灵,这样赵公明就与财神老爷挂上了钩。

在民间,赵公明的形象很多,如神霄玉府大都督,五万巡察使,九州社令大提点,三界大都督,应元昭烈侯等。

现在城市道观里供奉的赵公明,他右手举钢鞭,左手托金元宝,周围还有奇珍异宝装饰。

关帝,又称关圣帝君。在广大信众的心目中,关圣帝君也是一位武财神。

历史上,关圣帝君实有其人。据《三国志》记载,关羽,字云长,生于山西运城常平村,于灵帝光和元年娶胡氏。关羽仪表威武,武艺超群。东汉末年天下大乱,投奔刘备,与刘备、张飞结拜为三兄弟,起兵争雄。刘备建立蜀国,关羽守襄阳、定益州、督江陵,被封为前将军,攻败曹仁,威震一时。建安二十四年冬,孙权用吕蒙计袭击荆州,关羽镇守荆州,一时因骄傲轻失,兵败走麦城,被孙权部下所俘,蒙难于章乡(即湖北当阳县北)。孙权将关羽父子首级献给曹操,因关羽曾经被曹操拜为偏将,深受礼遇,关羽杀袁绍将领颜良以报曹操恩德,所以曹操刻沉香木为躯,厚葬予洛阳,孙权只好以侯礼将其身躯葬于当阳。后主景耀三年,追封庄缪侯。《三国演义》将关羽的这段故事敷衍得淋漓尽致,乃至家喻户晓。千百年来,集忠孝节义于一身的关羽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是很高的,他勇猛、讲义气、忠贞不二的形象已经是不可改变的了,这是因为他早已具备了被神化的条件。

对关公的信仰始于南北朝。光大年间(公元五六七年)当阳县玉泉山首建关公庙。这不仅是封建统治阶级对关公褒扬喝的产物,更是百姓精神生活的需要。统治阶级从封建道德的角度大肆宣扬关公的忠孝节义,使关公信仰在不太长的历史时间里蓬勃发展,主要表现在庙宇增多,达数十万座;关公的封号不断加多。

隋朝时出现了大量的有关关公的神仙故事,到了唐朝,关公庙增加,文人墨客诗文或碑帖中常提及关公,并开始出现在家中悬挂关公神像。宋代封为“显灵王”、“忠惠公”、“祟宁真君”、“胎烈武安王”、“义勇武安王”、“壮穆义勇王”、“英济王”。元朝封为“显灵义勇武安英济王”明万历十八年“协天护国忠义帝”、四十二年封为“三界伏魔大帝神威远镇天尊关圣帝君”。到了清代,清统治阶级认为自己能入主中原是得到了关公的神佑,所以,顺治皇帝特封关羽为“忠义神武灵佑仁勇威显护国保民精城绥靖佑赞宣德关圣大帝”。民国时期有的地方将关羽与岳飞合祀于武庙。

关帝信仰涉及到各行各业。有的学者说,南北朝至唐朝是关帝信仰的形成期;宋元是发展期;明朝是盛行期;清朝是鼎盛期。其影响可与尊孔相比,毫不逊色。明朝大文豪徐渭在《蜀汉关后祠祀记》之中说:“蜀汉前将军关侯之神,与吾孔子之道并行于天下。然祠孔子者郡县而已,而侯则居九州之广,上自都城,下至墟落,虽烟火数家,亦靡不醵金构祠,肖像以临球马弓刀,穷其力之所办。而其醵也,虽妇女儿童,有欢忻踊跃,惟恐或后。以比于此事孔子者殆若过之。噫,亦盛矣!”

全国关帝庙多如牛毛,何止万千,清乾隆时期仅北京就有二百多座。在民间,关公是位武财神,是保护商贾之神。又说关帝庙里抽的签最谁、最,不少文人吟诗推波助澜。现在关帝信仰又进入了新的阶段,国内外出于市场经济的需要,崇拜关财神的人越来越多。供神的场所除了道教宫观,还有佛教场所,商业场所乃至家中都可以看到各色各样的关公神像。据说省有一百六十余座关帝庙。新竹后山普天宫的关羽神像连同台座高达四五十米。海外有华侨的地方大多供有关帝,他是义气的象征,更是保护神和财神。

明朝以来,江南形成祭祀五路财神的习惯。这五路就是五显,即显聪、显明、显正、显直、显德。显然这是偏重于社会公德。也有人说是东西南北中五万,意味着处处有生财之道。劝人勤劳致富。有的地方称赵玄坛、招财、招宝、利市、纳珍为五路财神。清代开始五路成了一路,总称为财神。神像也有群像变为单一神像。老百姓失去了研究五路财神的兴趣,在不少地方将赵玄坛当作五路财神的代表,这从面相、装束、坐骑上都能得到证明。

文昌帝君,又称梓潼帝君,它是我国古代文章、学问、科举学士的保护神,读书人将他奉为文财神。

自古以来我国提倡学而优则士。有钱有势的为不失家风,无钱无势的为改变社会地位,告别贫困,都想读书做官。于是在这种的氛围中,文昌信仰应运而生,莘莘学子大都会去祭拜文昌帝君。

昌信仰源于我国的星辰崇拜。《史记·天官书》上说,北斗之上有六星,统称为文昌宫。宫中所有星神都能主宰人的功名利禄。从汉朝以来,对文昌的信仰从未淡化过。读书人出门在外也要请一尊文昌神像,以便随时祭拜求助。国家、家庭祀典都少不了祭文昌帝君的。

《明史·礼志》上记有这样一个故事,说四川七曲山有位叫张亚子的人,为报母仇就迁往梓潼,后来去帮助晋国打仗,结果身亡。人们便立祠纪念他。唐朝时被多次加封而称“英显王”。道教将他吸收进自己的神谱,安排在文昌府中主司禄籍,并将地名尊作神名。宋代科举大盛,张亚子信仰随之而盛。民间传说士大夫祭祀张亚子得风雨送,必能官至宰相;进士祭祀张亚子必至殿魁。王安石幼年祭拜张亚子祀,果然官至宰相。到了元朝再被封为“辅元开化文昌司禄宏仁帝君”,学校师生大都是文昌的祟拜者。明朝时天下学馆都立文昌祠。清朝规定,每年二月初三为文昌诞辰纪念日,朝廷派员参加祭祀活动。现在,我们所称的文昌帝君实际上是文昌与梓潼的结合体。有的地方称其为“文曲星”。

历史上文昌的形象是雍容慧颜,骑白驴,有两个童陪伴。现在,上海城隍庙里文昌帝君的形象是坐相,穿袍、长须、慈眉、慧眼,头戴饰玉官帽,书生气十足。

文武财神的出现是人们心理发展的必然产物,也是社会发展的必然产物。官场竞争要有文财神做后盾,商场竞争要以武财神作靠山。谁的诚意再三虔诚,谁就能得到财神的福佑。这就是近二千年来财神信仰久经不衰的真谛。

财神爷关公叫什么?

关二爷指武财神。

  • 武财神简介:

武财神是汉族民间信仰的一位财神。武财神的由来和职能:财神有文财神和武财神之区分。分为和关羽和赵公明。关帝阁的武财神关羽手持青龙偃月刀,赵公明一手拿元宝,一手拿长鞭。当今道教宫观中的财神神像,多为黑面浓须,骑黑虎,一手执银鞭,一手持元宝,全副戎装。该财神像当为财神,即赵公元帅像。赵公元帅,即赵公明、赵玄坛。供奉武财神寄托了汉族劳动人民一种祛邪、避灾、祈福的美好愿望。

详细资料见百度百科:http://baike.baidu.com/link?url=UXFc471DIDG5e-BkceAdDWttE4IWTvEXoFxktSGyGxkcaOKMFXyPuaor2l9DAg4AXTeVvejUO6b_0UXSlnpK4a

为什么关羽被称为财神?是怎么回事?

在中国历史上,发生过这样一件令人惊诧不已、且百思不解的事:一个文不如仲尼、武不敌吕布、智不胜诸葛、位不及王侯的人,其信徒之广、其庙宇之多,遍布天下,堪称史无前例,举世无双。历代君王都将他奉若神明,大加推崇,大加封赏。以至于“汉封侯,宋封王,清封大帝;儒称圣,释称佛,道称天尊。”以至于不同时代的不同民族、不同信仰、不同宗派、不同阶层的人们,竟空前一致的对其进行齐声颂扬和崇拜!进而,居然平步青云,扶摇直上,与圣人齐位,与孔子齐名,被世人敬称为“文武二圣”!清代皇帝甚至还将其标榜为“万世人极”的偶像,号令天下祀奉香火。以至于今天,在华夏各地、尤其是在中国南方及东南亚一带,仍都把他敬为财神,尊为武圣,致以最高的礼仪来崇拜。——其威望之重、其崇拜之甚、其礼仪之隆,自古而今,无人过之!真可谓“庙宇遍天下,无处不焚香”啊!
这是谁呀,是那个神人如此厉害、如此了得?他有何德何能、何种功业,怎么就能捞到这样辉煌的威望呢?
这个人——就是响彻云霄声震环宇的关公——关老爷。
关公者,姓关名羽,字云长。古河东解梁(即今山西运城解州)人氏。这个所谓的关老爷,如果我们说的好听点,就是当年古解梁一个土生土长的、因对社会不满而见义勇为的热血青年。如果我们说的不好听点,这个没有多少文化的红脸大汉,就是当年一时失手惹下了杀身之祸,而不得不逃往外地东躲西藏的在逃犯!若不是后来恰遇刘备等人,而投身到鼎分三国的“革命运动”中去,单凭他一个人瞎闯蛮干,真不知道还要惹出多少祸端呢!
尽管关某在三国鼎立的运动中业绩赫赫,最终还是因命运不济而败走麦城。最可叹的是,关老爷最后竟连自己尊贵的脑袋也让人砍了去,落下个头枕当阳、身困洛阳、魂归故乡、身首异处的悲惨下场——不管用传统的迷信眼光还是用现代的科学眼光来看,这种死无全尸的悲惨下场,不仅极不英勇,极不吉利,而且实在是做了一件坏的不能再坏的亏本生意!
而最为奇怪的是,恰恰这样一个最被人忌讳的、且做了天下最大亏本生意的人,怎么一转脸,竟摇身变成了万民供奉的财神爷和守护神!上天是怎么安排的呢?怎么就偏偏挑中这样一个毫无生意头脑的一介武夫,来担任造福万民的财政大员呢?玉皇老儿真的老糊涂了吗?
再说,这个被封为财神爷的关某,是否果真具有护佑草民的“无边法力”?是否能给崇信他的商人和信徒带来通达的“财运”呢?关某人以何神力,让无数的天下人自觉自愿的拜倒在他的脚下呢?如果说关公对大家没啥好处,那为什么数百年来,崇拜关公且将其奉为神明的浩大队伍,非但没有缩减之势,甚至还大有进一步发展壮大的势头呢?!
如果我们用唯物论的观点看:世界是物质的,绝非精神的。所谓“神灵”,纯属子虚乌有,无稽之谈!而让我们更为奇怪的是,在现实中,的的确确有许许多多的人,因信奉关公、侍奉关公而平安、而走运、而获利、而发大财!这也正是文不及孔子、武不敌吕布的关公,之所以被人顶礼膜拜的关键之所在!
这其中究竟发生了怎样的故事呢?
上海交大一位著名教授——一个关公的崇信者,以他的行为给我们上了生动一课,并揭开了这个谜底。
这位张姓教授说他春节回到山西老家探亲,顺便去运城关帝庙游览,面对威严而肃穆的关公神像,却不由下跪拜谒。但他本人是一个地地道道的科学家,而且更是一个彻底的无神论者,从来未给任何人下过跪,包括父母大人。这次不料竟拜倒在关公面前,实在是因为关羽“对国以忠、待人以义、处世以仁、作战以勇”的诚信精神所感动。他坚信,“以义制利、从义生利”不仅是山西古晋商叱咤风云纵横商场的决胜法宝,更是现代商业求得生存、走向通达的核心内容。诚信精神是一个人、一个企业、乃至一个民族走向发达与富强的根本出路。
虽然,现实生活中,也有许多不仁不义、无耻无德之徒,以其邪恶狡诈的手段来获取大量的不义之财与不当得利,而对一个品行高洁的人来说,“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引自论语)。
事实不是这样吗?许多的人之所以崇信关公,并不管有没有神灵的存在,往往是因其“忠勇盖世”与“义薄云天”的品行与气节所感染。而古之“忠义”,实质上就是我们今人所说的 “忠诚信义”。当然,也有更多的信徒也十分确信关老爷是有神灵的。但是,不管他有没有神灵的存在,只因崇信者对关公神灵或关公精神的长期不懈的执着的追求,只因崇信者在长年累月的耳濡目染中,在有意无意之间,将其“忠诚信义”的关公精神,不知不觉地潜移默化的融入了自己的骨血中,进而又自觉不自觉的展演在自己的言行上,从而,使得信徒们自自然然、渐渐过渡为一个忠诚信用的好人。
人有了诚信的美德,就会消除人们的戒心,打破心灵的壁垒,就会促使人们相互了解,相互交流,相互合作,相互帮助,相互影响和相互提高。从而,增进友谊,加强团结,增强人脉。
无论是一个人,还是一个企业,只要有了诚信这个金矿,人脉则会自然兴旺,人脉兴旺则生意必然兴隆,财源也便随之滚滚而来,真是挡也挡不住啊!——一个企业也终于会因其管理者的诚信而逐渐成就为一个诚信昭彰的企业。
而身在庐山中却不识其真面目的芸芸众生们,竟常常以为是关公的神灵感其诚而如其愿,从而以神力暗中保佑,才使其平安富贵走向发达。其实,这不也正是一切劝善的靠其迷信的手段而“歪打正着”的普遍结果吗?
我想,这大概就是关公之所以由武将而演化为财神的原委吧!这也正是人们之所以崇拜关公、并因信奉关公文化的精髓“忠诚、信义”而大获义利、进而更加敬重关公的主要理由吧!
虽然,关公的成神,也与历代统治者为维护和巩固自身政权,而大加推崇不无关系,也与过去的人们缺乏科学沉湎迷信有一定影响,但是,更多具有一定科学素养的现代人们,能在早已摆脱了封建君主统治后的今天,还自觉自愿的日益敬重,就不能不使人承认,关公之所以成为财神,起决定作用的,还是关公精神与关公文化的某种看不见的无形神力的巨大力量。
无论如何,无论何种,也无论有无鬼神,只要因信奉关公、或因信奉其它任何,而能使一个人的心地逐渐的诚厚起来,使一个人的品质逐渐高尚起来,进而给一个人、乃至给一个企业带来旺盛的的人气、财气与好运,这才是最为重要的,这才是谁也不能否定的颠扑不破的真理!
好运与财运,不正是我们每一个水晶商道所热切期盼的美好愿景吗?诚信立企不也正是我们水晶商道所永远追求的至高境界吗?
即如此,我们又何须管他世上有没有神灵,只要信仰关公、崇拜关公,对人们、对社会都有益处,我们为什么不赶紧拜倒在他老人家的足下呢?!
圣人孔子曰:“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邦有道,贫且贱焉,耻也;邦无道,富且贵焉,耻也。”
古人在 “义利”不可兼得之时,竟有舍利取义的胸怀与美德。而今,我们有“义利”可以同时兼得的关公诚信之大道摆在眼前,我们难道还需要选择别的旁门左道吗?
《荀子·王霸》一章中有两句话,更精辟地总结了“信义”的强大与神奇的力量:“故用国者,义立而王,信立而霸,权谋立而亡!”
想灭亡吗?去玩弄权术吧!
想玩弄奸诈吗?去死吧!
水晶商道本是无神论,但却敬重“神”。水晶商道所谓的“神”,并不是常人眼中“鬼神”的“神”。她认为:“神”是一种正义,“神”是一种公平,“神”是一种善良,“神”是一报还一报的报应,“神”是能左右人之命运的一双无形的大手。它存在于每个人心中,它通过每个人的言行来落实“神”的旨意。所以说,“神”即人, “神”即道,“神”即德,“神灵”即心灵,人的行为即“神”的旨意。敬“神”即敬人,敬“神”即敬道,敬“神”即敬德,敬“神”必须从敬人开始。人和道才是真正意义上的“神”!如果我们不懂得这个道理,只是一味的对着虚无缥缈的所谓的神灵去顶礼膜拜,其结果可想而知。

关羽不会经商 为什么还是财神?

现如今很多供奉着的“神”,很多都是后来人给古人安上的一个“头衔”,将他们视为某一个神,后世一直都在供奉他们,不过一般而言都是会选择这个人生前最擅长的领域,比如如果他文采极其出众,就可能会是“文曲星”,武功特别高强,就可能是“武曲星”之类的。但是,关羽生前也不是会经商的材料,为什么死后会被人们尊为财神爷呢?

1.我国的财神

一般来说,财神爷在我国有两种途径形成,一种是由道教封的,另一种则是由民间信仰形成的。

道教封的财神也称为是财帛星君,掌管着天下的钱财,就比如说,你今天要赚到500块钱,那这其实就是财帛星君的功劳;如果你今天要丢掉500块钱,那么其实也是财帛星君的操作。

另外一个比较公认的是财神赵公明,这是在明清时代才形成的说法,因为大家都知道,《封神演义》就是明清时代的小说,所谓的财神赵公明,就是在这个时期出现的。

另外还有,战国时期的范蠡,比干,都属于民间比较公认的财神。

为什么明明关羽不会经商,却被尊财神,各路商人都会供奉

但是这些财神当中只有关羽获得了儒道佛三家的认可,并且为历代的皇帝所推崇。

在儒家关羽被称为是武圣,与孔子并列。

在道家关羽被称为关圣帝君,是道教的护法之一。

在佛家将关羽供奉为伽蓝菩萨,是属于诸天神佛之一。

各朝各代对于关羽的加封自然不少。

2.关羽为什么是财神

生意人做买卖讲究“信”和“义”,在他们眼中关羽是信义的化身,所以他们就拜关羽,久而久之,关羽就被奉为“财神”。

关羽忠勇过人、义薄云天

在民间,人们也尊称关羽为“关公”、“关二爷”,上至3岁小孩下至80老人都听过关羽的故事他的故事在民间广泛流传。关羽的忠义精神被大家铭记,他也成为大家学习的榜样。关羽忠于刘备,不被曹操的金钱利益收买;他牢记兄弟间的手足情义,从不出卖兄弟。

以义取利,诚信天下

商人希望自己诚信做买卖,也希望他人也能对自己诚信,这样彼此都不会亏本,做到互惠互利。但是总有一些人做诚意不诚信、不讲道义,此时商人就希望有神人为他们主持公道,并整治这些坏人。漫漫地,他们的内心就开始寻找这位“神人”,后来发现关羽正符合他们神人的形象和标准。

早期的商人一起抱团取暖,形成了一个个帮派,比如闻名已久的晋商。晋商提出“以义取利,诚信天下”的口号,这个口号包含生意人最重视的“信”和“义”。关羽是“义”的代言人,渐渐地商人们就开始烧香拜关羽,关羽就成了他们的精神寄托“财神”。后来,其他商人也开始信关财神,并逐渐流传下来。

红脸关公,生意红火

关羽红润的脸色,也象征生意红红火火。有些老人家说,关公红脸,而红色是大喜大吉的颜色,拜关公就能保佑生意越来越好,这也可能是奉关羽为“财神”的原因之一。

3.关羽成为财神的历史原因

原来,在关羽成为了武神之后,民间觉得光是勇武忠义还不足以表明关羽神通广大,因此又继续在关羽身上添加了各种神通,甚至变成了财神。而这其中,首先赋予关羽财神地位的,毫无疑问是关羽背后最大的投资者晋商。晋商的在明清两朝发展迅速,在清朝入关后平定南明的战争中,清军得到晋商的大力支持,这时晋商的一度达到顶峰。

而与此同时,晋商的精神偶像关羽,也随着晋商地位的上升而水涨船高。实际上在最初的时候,关羽对于晋商的意义只是作为盐池的保护神,而在晋商的业务范围扩展开来之后,关羽保佑的范围也就随着晋商业务的扩大,变成了对一切发财的事物都可以保佑的财神。

其次,在中国历史上,佛教和道教一直在争抢着关羽这位名人,想要将其纳入自己教派的体系之中。隋唐时期,关羽首先被佛教看中,将关羽尊为伽蓝神,这时,道教人士马上意识到没给关羽封神是一个极大的失误,因此就在关羽被佛教封神不久之后,山西解县就有道教人士请求按照道教风格重修当地的关羽庙。由于道教与佛教不同,主张现世报,发财也是现世报的重要内容,由于道教拥有阵容庞大的财神体系,而人气极高的关羽,自然也被吸收进了财神团队之中,成为赵公明的同事,一直担当着“武财神”的角色。

而最后,由于三国题材的戏剧在明清时期深受广大群众的喜爱,关羽早已成为超越特定地域的信仰,成为全国各地广大老百姓普遍敬奉的神。由于中国人民历来都是十分讲究实际的,想要让广大平民百姓信仰关羽,就必须让关羽拥有更加现实的神通,而中国人普遍最关心的现实问题之一,就是发财了。这样看来,关羽所具有的保佑财运亨通的神力,无疑是关帝庙信仰遍布中华大地的重要原因之一。

关公是财神吗

关公是财神。

关公属于财神中的武财神,财神在中国道教中是主管世间财源的神明,一般分为文财神和武财神两类,文财神主要是指比干和范蠡,武财神主要指赵公明和关公。传说关公生前善于理财、长于会计、重信义,深受世人崇拜,被奉为商业神,后发展为财神。

关公本名关羽,字云长,出生于公元160年,死于公元219年。关公在其近六十年的一生中,策马横刀,驰骋疆场,征战群雄,辅佐刘备完成鼎立三分大业,谱写出一曲令人感慨万端的人生壮歌。

关公是财神由来

1、商人们行走各地,经常会遇到很多危险。于是,他们联合起来,建立关羽的庙宇,希望商人之间能够发扬关羽忠义的精神,互相信赖,互相友爱。久而久之,关羽也就成为了财神。

2、据说关羽在离开曹操时,不仅将历来所赐之物分门别类放好,而且还留下了一本账册,将曹操的所有赏赐都按原、收、出、存记录在案。这本账册,分门别类一目了然,被后人所采纳,关羽也就在无意之中发明了商用薄记法。所以,他能当上财神并不稀奇。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关羽

展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