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行平衡疗法

...精神病院才能好吗?好像中医五行复元平衡疗法可以治疗 ?

建议看看心理医生,或许就能不药而愈了。

学得金木水火土,养好心肝脾肺肾!中医五行养生法,身体更强健

我国传统中医文化博大精深,中医理论以阴阳、五行理论为其哲学基础,木、火、土、金、水,在内脏对应归肝、心、脾、肺、肾,在四季则对应春、夏、长夏、秋、冬。只有根据季节四时变化,调和好五脏平衡,才能维持身体 健康 状态,下面介绍分别针对五脏的中医五行 养生 法。

木 → 肝

肝开窍于目,木资充盈才能眼睛明亮,如有情绪易激动、烦躁不宁、胸胁隐痛、视力急剧下降等症状时,就需要养肝了。

● 肝怕劳累,肝气最弱的这段时间一定要注意休息,如果必须工作,则至少每隔1小时让眼睛休息5分钟。

取灵芝、女贞子、黄芪、甘草、刺五加各适量,制成茶包,开水冲泡饮用。具有保肝、抗衰老的功效。

按摩“阿是穴”:“阿是穴”即“哪里疼痛哪里就是穴位”。中医认为,痛则不通,通过手指对疼痛部位快速而有节奏地轻轻点揉,可缓解肝部痉挛、疼痛和不适。

火 → 心

夏天可适当喝胡萝卜汁缓解疲劳

火对应心,心主血脉,如有心悸、胸闷、失眠、健忘、烦躁,甚至心前区疼痛等症状时,就需要养心了。

● 如有需要耗神思考的工作,可利用中午时间进行,此时心力最强;心脏先天较弱者宜早睡,睡前宜喝杯胡萝卜汁或西红柿汁来养心。

取枸杞子30克,炒酸枣仁40克,五味子10克,开水冲泡,代茶饮,具有养心安神的功效。方中酸枣仁、枸杞子具有养心血的作用;五味子具有敛心气的作用。

踏豆按摩:取绿豆500克,用铁锅以文火炒热后倒入盆中,待温度适宜时,将双脚洗净擦干踩踏绿豆,可于每晚睡前1小时踩踏30分钟左右,具有强心安神的功效。

按压肚脐:肚脐即神阙穴,每晚睡前用食指按压5~7分钟,可敛心静气、安然入睡。

土 → 脾

长夏适当喝红豆汤能健脾利尿

土对应脾,暴食伤脾,如有腹胀、腹泻、倦怠、气短、韧带和肌肉松弛、身体水肿等症状时,就需要养脾了。

● 脾弱者可把午饭的时间提前到11时,此时脾气最旺,消化食物、吸收营养最得力;晚饭1小时后吃1个甜性水果可健脾。

赤小豆鲫鱼汤具有健脾去湿、利尿消肿的功效,为时下较合适的汤品,同时亦适用于湿热症、消化不良、小便不畅等症。

赤小豆约90克,洗净、泡浸半小时左右,把鲫鱼洗净、去内脏,亦可放置锅里加生油稍煎片刻。然后一起放入瓦煲里加清水煲煎。

银耳、白果、卿鱼等可加酱油佐膳用。

腹部刮痧:腹部刮痧,可帮助蠕动亢进的肠胃恢复正常,让脏腑阴阳得到平衡。

隔姜艾灸:用姜片将艾炷和穴位隔开施灸,可以调顺脾胃、温胃止呕、理气止痛。

金 → 肺

多吃白色食物能润肺

金对应肺,与呼吸道疾病相关,如有呼吸急促、胸闷、咳嗽、喘息、语音低微等症状时,就需要养肺了。

● 白色食物可让肺强健起来。如百合,可润肺止咳,对呼吸道的调养效果最好。此外,白萝卜、白木耳、白芝麻也有生津润肺的功效。

呼吸吐纳:柏树可清肺安神,每天上午8~10时或下午3~5时,在柏树下用鼻子吸气、嘴呼气,共做12次,长期坚持具有补充肺气不足的作用。

两款食疗法:

罗汉果1个,将其切碎,用沸水冲泡10分钟,不拘时频饮。

秋鸭梨500克,红枣200克,生姜50克,蜂蜜250克。将鸭梨去皮,切成小丁,加适量水烧开,用小火煮30分钟;生姜切成片与红枣用同样的方法煮成汤,过滤去渣。然后把鸭梨汤,枣、姜汤,蜂蜜一起用小火煮5分钟即可。

因为罗汉果、秋梨的金气最重,且有极强的药性,可使肺功能迅速强壮。

水 → 肾

冬天最适宜养肾

黑色食物补肾效果好

水对应肾,如有腰膝酸软、水肿、尿频、记忆力减退、易感风寒、无故大量脱发等症状时,就需要养肾了。

● 调节不良情绪,控制自己的精神活动,尽量做到含而不露,遇到不顺心的事,尽快放开。此外,在肾脏最弱的时间,不要熬夜,以涵养精神。

吃鱼最为助肾,因为鱼肉不但可以健肾,还能稳定情绪、增强记忆力和判断力。

醋泡黑豆补水疗虚,是中医治疗肾阴虚的“黄金方”;

唾液滋养:将舌头伸到上牙外侧,上下左右搅动,让唾液渐盈满口,然后分3次咽下,每天早、晚各做1次。

17个经络疗法,调节人体阴阳平衡,你都知道吗?

人体的经络就像线路,脏腑就像灯泡,穴位就是连接线路与灯泡的开关,它影响着身体的气血运行与能量流通。

如果我们能够长期正确刺激穴位,就能轻松地防治一些慢性病。穴位就是“中药”,经络就是大药库,经常拍打穴位。尽量用人体大药库自己的“药”,减少对药的依赖,使人体阴阳平衡。

以中医理论为基础,结合穴位分布、经络走向,将人体50个主要穴位与健身操有机结合在一起,研发了一套“永新穴位保健操”,它集降三高、 养生 、健身于一体,长期坚持既可缓解三高患者的病情,也可在人体保健等方面起到很好的功效。

1.对击十宣穴

十宣穴位于十个手指尖端,左右共10个。属于奇穴。常用于中风、中暑出现昏迷时的急救。刺激这个穴位可以起到降压、预防眩晕的作用。

【取穴方法】仰掌,十指微屈微,十宣穴在手十指尖端,左右共10个穴位

【功效】清热开窍。辅助治疗:急救:昏迷、休克、中暑、癔病、惊厥等。可缓解各种热证:急性咽喉炎、急性胃肠炎、高血压、手指麻木。

2.对击八邪穴

八邪穴是人体48个经外奇穴之一,“八”,这里指数量,双手手背共有8个穴位点,“邪”,指的是邪气,疏通局部气血,预防各种致病因素入侵身体。

故名“八邪”,动作刺激到的是位于我们手指指缝的八邪穴。

【取穴方法】八邪穴的准确位置位于手指背面,微握拳,第1~5指间,各个手指的分叉处,共有8个穴位。

【功效】可缓解各种烦热,目痛,头痛,项强,咽痛,牙痛,手指麻木,毒蛇咬伤,手臂红肿等。

3.撞击虎口穴(合谷)

属手阳明大肠经。原穴,由于大肠经与肺经相表里,肺主皮毛,大肠经是肺经的表经,公众号:思考部落。而且合谷与肺经的络脉直接相通,故此穴可以宣肺理气,疏风解表,调汗泻热,是治疗表证的要穴。

对于汗证,此穴有双向调理作用,无汗可发汗,汗多可止汗。

合谷穴其实一个保健穴,就算平时没有什么病的情况下,按揉它对身体也有好处。大肠经原穴。

本穴物质由三间穴的水湿云气而汇聚,性温、量大、所处范围广,可担当起充补大肠经整条经脉气血的作用,故为大肠经原穴。

【取穴方法】原穴。在手背,第1、2掌骨间

【功效】辅助治疗发热,头痛,目赤肿痛,鼻衄,血渊,咽喉肿痛,齿痛,耳聋,面肿,口眼 斜,中风口噤,热病无汗,多汗,消渴,黄疸,痛经,经闭,滞产等。

合谷为全身反应的最大刺激点,可以降低血压、镇静神经,常用拇指指腹垂直按压此穴,每次1~3分钟,还有健脾胃的作用,对头痛、耳聋、视力模糊、失眠、神经衰弱等症都有很好的调理保健功能。

4.撞击大鱼际、小鱼际

动作刺激的是我们的大小鱼际、太渊等肺经穴位,有强心作用,针对心悸、冠心病、心绞痛患者。

鱼际穴,属手太阴肺经,人的手掌正面拇指根部,下至掌跟,伸开手掌时明显突起的部位,医学上称其为大鱼际。

大鱼际肌肉丰富,伸开掌时明显突起,占手掌很大面积,大鱼际与呼吸器官关系密切。

1、对击大鱼际

2、对击小鱼际

【取穴方法】手掌内、外侧缘由一组肌群构成稍隆起的部位,大拇指一侧称“大鱼际”,另一侧称“小鱼际”。
【功效】大鱼际与呼吸器官关系密切,对防治感冒大有益处,而且对咽痛、 打喷嚏、流清涕、鼻塞、咳嗽等症状,也有缓解作用。有“保命穴”之称。

小鱼际可辅助治疗咳嗽,咯血,咽喉肿痛,发热,及扁桃体炎,小儿营养不良等。

5.敲打后溪穴(换手)

后溪穴乃输穴;八脉交会穴(通于督脉)位于:手太阳小肠经,有舒经利窍、宁神之功。
适合经常坐在电脑前的上班族、发育中的孩子,可预防驼背、颈椎、腰部、腿部疼痛,也有保护视力、缓解疲劳、补精益气的功效。

【取穴方法】把手握成拳,在第5掌指关节后的远侧掌横纹头赤白肉际处即是(即把手握拳,掌指关节后横纹的尽头就是该穴)

【功效】辅助治疗头项强痛、腰背痛、手指及肘臂挛痛等痛证;耳聋,目赤;癫狂痫;疟疾。

中医艾灸学里是非常注重后溪穴的。它可以直接通到督脉上去,属于八脉交汇穴里面很重要的一个穴位。

督脉主一身阳气,阳气旺,则全身旺。针灸是比较专业的治病手段,如果大家只作 养生 保健时则只需用按揉后溪穴的方法就可以,一般按揉几分钟后就可振奋全身的阳气,身体就会像熊熊燃烧的火炉一样,暖彻心扉。

点揉此穴,对小肠经有热、腿疼有很好的缓解症状功效。

6.手背对拍中诸穴(换手)

是手少阳三焦经的常用腧穴之一,该动作刺激的是中渚、液门、阳池等三焦经穴位,保持颈椎、腰椎 健康 ,改善脑缺血。

中渚。中,与外相对,指本穴内部。渚,水中的小块陆地或水边之意。该穴名意指三焦经气血扬散的脾土尘埃在此囤积。

本穴物质为液门穴传来的水湿之气,至本穴后,随水湿风气扬散的脾土尘埃在此冷降归地并形成了经脉水道穴旁边的小块陆地,故名。

三焦经俞。俞,输也。三焦经气血温度不高,所行之地无外界提供的充足热能使其水液气化上升,气血物质在本穴的变化主要是散热冷降只有少部分的水气吸热上行才保证了三焦经经脉的气血畅通,本穴也就如三焦经经脉气血的输出之地,故为三焦经腧穴。

【取穴方法】缓解头痛、目赤、耳聋、耳鸣、咽喉肿痛、手臂红肿疼痛等症状。

【功效】缓解治疗头痛、目赤、耳聋、耳鸣、咽喉肿痛、手臂红肿疼痛等。

7.拍击尺泽穴(换臂)

尺泽,属手太阴肺经。动作刺激到的是曲池、尺泽、曲泽等穴位,对降压、止咳等有辅助治疗效果。

尺泽。尺,小也。泽,池也。尺泽名意指侠白穴浊降之雨在地部形成的小泽。何以侠白穴降地之雨在地部只形成小泽而非大泽。这是因为人体的不同经脉分属不同的方位、不同的区域。

肺应秋,属西方,为经过长夏之后的时序,土地干燥(脾部肌肉要比其它经脉所属区域的干燥),侠白穴天部的雨降大部分为脾土吸收,故而在地部只能形成小泽。

【取穴方法】尺泽穴位于人体的手臂肘部,取穴时先将手臂上举,在手臂内侧中央处有粗腱,腱的外侧外即是此穴(或在肘横纹中,肱二头肌桡侧凹陷处)。

【功效】清宣肺气,泻火降逆。对感冒、咽喉肿痛、扁桃体炎、喉炎、咽炎、支气管炎、百日咳、肺炎、胸膜炎、肋间神经痛、丹毒、胎位不正、麻疹、高血压、肺炎、支气管哮喘、肺结核、急性胃肠炎、肘关节及周围软组织疾患起到辅助治疗作用。

8.内劳拍少海

少海穴,手少阴心经合穴。动作刺激的是手少阴心经的内劳穴和少海穴。辅助治疗心痛、癔病等心与神志病;肘臂挛痛,臂麻手颤;头项痛,腋肋痛;瘰疬。

劳宫穴,因“手任劳作,穴在掌心”而定名为劳宫穴。劳宫穴有内外之分,属手厥阴心包经穴,为心包经之“荥穴”。配五行属火,火为木子。所以,取劳宫穴治疗可清心热,泻肝火。

故由肝阳上亢、化生风和上挠心所造成的中风,或心神志病症均可治疗。劳宫穴治疗风火牙痛疗效甚捷。劳宫穴有凋血润燥,安神和胃,通经祛湿,熄风凉血之功效。

【取穴方法】

少海穴:在肘前区,横平肘横纹,肱骨内上髁前缘。

劳宫穴:在手掌心,当第2、3掌骨之间偏于第3掌骨,握拳屈指时中指尖处。一说在握拳屈指时无名指尖处。

【功效】

少海:辅助治疗心痛、癔病等心与神志病;肘臂挛痛,臂麻手颤;头项痛,腋肋痛;瘰疬

劳宫穴:劳宫穴可清心热,泻肝火。故由肝阳上亢、化生风和上挠心所造成的中风,或心神志病症均可起辅助治疗。劳宫穴对风火牙痛疗效甚捷。劳宫穴有凋血润燥,安神和胃,通经祛湿,熄风凉血之功效。

劳宫穴五行属火,具有清心火,安心神的作用,辅助治疗治疗失眠、神经衰弱等症。

劳宫还对手掌多汗症有缓解作用,汗为心之液,而在手掌心主要有两个穴位,一个是少府穴,握拳时,小指指尖处,属于手少阴心经,五行也属于火,另一个就是劳宫穴,这两个穴位分属心经和心包经,而心包经的症状其实也是心经的症状,心脏一共有两条经脉可能与心为五脏六腑之大主有关。

9.揉按,轻敲中府穴 云门穴(换肩)

第9个动作刺激到的是中府、云门等肺经穴位,针对肺系疾病、气管、支气管疾病均有治疗作用。此外,中府穴还有诊断治疗肺癌的作用。

【取穴方法】位于胸部,锁骨下窝凹陷中,肩胛骨喙突内缘,前正中线旁开6寸,有胸大肌。

【功效】咳嗽、气短、喘不得息、胸满、胸中烦热、胸痛、引缺盆痛、伤寒四肢热不已、瘿气、疝气上冲心、暴心腹痛、胁痛引背、肩痛不举、四肢逆冷、脉代不至。

10.拍打肩井穴(换肩)

肩井穴是足少阳胆经的常用腧穴之一,刺激肩井穴,经常拍打这个穴位不仅能降压,对心、肺疾病以及便秘均有良好效果

【取穴方法】位于大椎与肩峰端连线的中点上,前直对乳中。

【功效】对肩背痹痛、上肢不遂、颈项强痛等肩颈上肢部病证起到很好的缓解症状的作用。

11.叩击风池穴、百会穴

风池穴:足少阳胆经刺激的是风池穴,属足少阳胆经,循胆经输向头之各部及外走阳维脉。胆经气血在此吸热后化为阳热风气。

【取穴方法】颈部,当枕骨之下,头额后面大筋的两旁与耳垂平行处,与风府穴相平。

【功效】壮阳益气。辅助治疗头痛、头重脚轻、眼睛疲劳、颈部酸痛、落枕、失眠、宿醉。

叩击百会穴:这个动作刺激的是我们头顶的百会穴,属督脉,有安神助睡眠、降压、治头痛等作用。

【取穴方法】后发际正中上7寸,当两耳尖直上,头顶正中
【功效】开窍醒脑、回阳固脱。辅助治疗头痛、目眩、鼻塞、耳鸣、中风、失语、脱肛、阴挺、久泻久痢。
12.揉拍打腹部

刺激我们腹部神阙、气海、关元等保健要穴,这些穴位能调节胃肠功能,尤其适于糖尿病患者。

【取穴及功效】神阙,人体穴位名,位于脐正中,属于任脉的穴位。有治腹痛、久泄、脱肛、痢疾、水肿、 虚脱。禁刺,宜灸。

气海在下腹部。当脐中下1.5寸。辅助治疗虚脱,厥逆,腹痛,泄泻,月经不调,痛经,崩漏,带下,遗精,阳痿,遗尿,疝气及尿潴留,尿路感染,肠梗阻等,具有强壮作用。

关元穴位于脐下三寸处,主要是通过调节内分泌,从而达到辅助治疗生殖系统疾病的目的。

13.擦胆经

这个动作是刺激头部胆经,包括头维、颔厌、率谷、悬颅、天冲、目窗、正营、承灵、浮白、角孙等穴,能够起到降压、预防偏头疼的效果。

【取穴方法】循行部位起于目外眦(瞳子髎穴),上至头角(颌厌穴),下行到耳后(完骨穴),再折回上行,经额部至眉上(阳白穴),又向后折至风池穴。

【功效】缓解治疗侧头、眼、耳、鼻、喉、胸胁等部位病症,肝胆、神经系统疾病,发热病,以及本经所过部位的病证。

14.拍击肾俞穴

肾俞穴是足太阳膀胱经的常用腧穴之一,刺激我们后腰的肾俞、三焦俞等膀胱经穴位,这些穴位适合泌尿系疾病的预防和缓解治疗,能强肾固本。

【取穴方法】肾俞穴位于人体的腰部,当第二腰椎棘突下,左右二指宽处

【功效】缓解治疗疾病为:腰痛、肾脏病、高血压、低血压、耳鸣、精力减退等。

15.脚跟踢然谷

肾经的荥穴,“然”,就是燃烧的意思;“谷”表示这个穴的位置在足内踝前起大骨间,这个位置精气埋藏得特别深。

这个穴名意指有火在人体深深的溪谷中燃烧的意思。

所以说,荥穴属火,而肾经属水,然谷穴的作用就是升清降浊、平衡水火,专治阴虚火旺。

然谷穴的去火效果是非常好的,尤其对老年人更适合,因为老年人就仗着这点火气来维持生命呢,如果用中药祛火会适得其反,所以用然谷穴来灭虚火就行了。通过刺激足少阴肾经的然谷穴,起到排肾毒、预防脑血管疾病的作用。

【取穴方法】位于在内踝前下方,足舟骨粗隆下方凹陷中

【功效】辅助治疗:1月经不调,带下,阴挺;2遗精,阳痿,小便不利;3咯血,咽喉肿痛;4消渴;5小儿脐风,口噤不开;6下肢痿痹,足足跗痛。

16.拍打委中穴

该穴为人体足太阳膀胱经上的重要穴道之一,古有“腰背委中求”之语,是指凡腰背部病症都可取委中治疗;此穴具有舒筋通络、散瘀活血、清热解毒等作用

【取穴方法】委中穴位于腘横纹中点,股二头肌腱与半腱肌腱中间,即膝盖里侧中央

【功效】主治坐骨神经痛、小腿疲劳、肚子疼痛、脖子酸痛、腰部疼痛或疲劳、臀部疼痛、膝盖疼痛。

17.拍腿部胆经

大腿外侧的四个穴位点,用力敲打,由于大腿肌肉和脂肪都很厚,因此必需用力,而且以每秒大约两下的节奏敲,才能有效刺激穴位。

强迫胆汁的分泌,提升人体的吸收能力,提供人体造血系统所需的充足材料。

按摩敲打可以舒经通络、活血排毒,血液循环快了,身体就会有足够的能量来排除垃圾,体内的水肿、毒素自然就会去除,按摩敲打的部位就会瘦下去。

【取穴方法】胆经在下肢的巡行路线是沿股、下肢外侧中线下行至小趾、次趾之间。

有个很容易找到的标志,就是沿着裤子中间的那条线至膝盖侧面处,主要是环跳、风市、中渎、膝阳关四个穴位。

【功效】本经腧穴辅助治疗侧头、目、耳、咽喉病,神志病,热病及经脉循行部位的其他病证。

整套保健操做下来能刺激到我们人体的50多个穴位,兼顾多个脏器,集健身、 养生 于一体,适合各年龄段人群,尤其适合老年朋友锻炼。

五行调节事物整体平衡的机制

五行调节事物整体平衡的机制是制化。

五行的正常调节机制三种规律:

1.相生规律

相生即递相资生、助长、促进之意。五行之间互相滋生和促进的关系称作五行相生。

2.相克规律

相克即相互制约、克制、抑制之意。五行之间相互制约的关系称之为五行相克。

3.制化规律:

五行中的制化关系,是五行生克关系的结合。相生与相克是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没有生,就没有事物的发生和成长;没有克,就不能维持正常协调关系下的变化与发展。

因此,必须生中有克(化中有制),克中有生(制中有化),相反相成,才能维持和促进事物相对平衡协调和发展变化。五行之间这种生中有制、制中有生、相互生化、相互制约的生克关系,称之为制化。

五行的相生相克关系可以解释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而五行的相乘相侮则可以用来表示事物之间平衡被打破后的相互影响。 相生即相互资生和相互助长。

五行、河图、洛书、八卦都是《易》学的基本概念,是《周易》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即可独立成学,相互之间又存在着紧密的联系。

五行通脉疗法可以治什么病?

第一步:健运脾胃:脾胃为后天之本。主运化主统血、为根为本。脾的功能强健、气血运化能力强;则血行畅通、筋骨强健、肌肉发达、肢体活动有力。
第二步:补益肝肾:肝调节全身气机,肝气调达,则周身气机通畅,情志舒畅。肾为先天之本,肾藏精,精即可化气,又可以转化为血,因而肾也称之一身之本。
第三步:通脑益髓:肾主骨生精髓,精髓又通於脑,脑为髓之海,又因为髓海有余,则轻劲多力,自过其度;髓海不足,则脑转耳鸣,胫酸眩冒,目无所见,懈怠安卧。
第四步:固本培元:对先天之本“肾”和后天之本“脾胃”进行保养和调理,元气是推动一切组织器官功能活动的根本之力,是机体免疫、防御、修复再生的根本。通过补肾健脾来补充和恢复元气、增强免疫,提高整体机能,使身体健康、平稳协调,得以功能灵活、不易发病。

道家五行功讲解

道家五行功始创于唐代药王孙思邈,千百年来,一直在道教内部传承,是道教修炼的筑基功法,是万法之宗、众功之基。我在此整理了道家五行功讲解,供大家参阅,希望大家在阅读过程中有所收获!

道家五行功

五行中每一“行”都有“克我”、“我克”的关系。五行相克,是指事物的相互克制、制约或抑制的关系, 如金克木、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五行相生,是指事物的相互资生、促进或助长的关系,如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道家五行功始创于唐代药王孙思邈,千百年来,一直在道教内部传承,是道教修炼的筑基功法,是万法之宗、众功之基。具有简便易行、效果神奇等特点。

初练道家五行功的人,由于经络尚未全然畅通,周天未开,所以应按照五行相克的顺序练习,三个月或者半年后身体自觉适应五行功法,全身舒展、脏腑调和、经络通畅,周天运转再按照五行相生的顺序练习。此乃练内敛神、调和五脏六腑、疏通经络气血的绝顶功法,久而久之,定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

起势(预备式):双脚分开,与肩同宽,脚尖微向内扣,膝微曲(自然放松,不绷紧而矣),微收臀,尾闾与地面垂直,两臂自然放松下垂,下颌微收,头颈竖起,眼观鼻,鼻观口,口向心,舌舐上颚(不需要用力,轻微抬起而已),气运丹田,一吸一呼为一口,吸满后屏气,津液咽下。

道家五行功第一式 金行功

头慢慢向上、向后仰,颈部向上,下颌上提,将食管向上拔拉,口与会阴成一条直线,打通任脉。双眼微闭,舌轻舐上颚内齿边缘,自然呼吸。此时舌下津液分泌增多,伴随着一呼一吸的自然呼吸,吸完后慢慢将津液咽下。一呼一吸,咽一次,共咽 36次。

动作要领:双眼微闭,目光集中在鼻部,颈部尽量向上提,食管上拔拉直。咽的时候要有响声,要咽到丹田部。微热、微汗效果最好。

功能作用:中医学认为,肺属金,肺主气,司呼吸;肺主宣发,外合皮毛;肺开窍于鼻,与大肠相表里。习练金行功主要是针对肺脏及其相关系统,而起到预防和治疗呼吸系统疾患的作用。如金行功对感冒、咽炎、气管炎、扁桃体炎、鼻炎等均有很好的预防和促进康复的作用,久练对习惯性便秘、肺心病、肺气肿、哮喘也有很好的预防保健作用。有人观察到,坚持每日习练金行功半年以上者,面部皮肤光泽,皱纹减少,黄褐斑、老年斑明显减少,佐证金行功有美容养颜之神效。

道家五行功第二式 木行功

木行功较复杂,共有五节,是颈部保健的常用功法,是颈椎病、肩凝症、后背酸痛等症的克星。

第一节:以颈椎下半部( 5、6、7颈椎)为中心,以头顶侧缘为笔尖画大圆圈,先顺时针,再逆时针,左右各 7次。要求向前、向右、向后、向左均要达到最大限度,反方向也如此。向右时,右耳尽量靠近右肩,左耳要有响声;向左时,左耳尽量靠近左肩,右耳要有响声。上身以及双肩尽量不要随之而动,速度要缓慢均匀,双眼微闭。

第二节:将下颌收回紧贴锁骨窝,以下颌为笔尖,由下向前、向上、向后向下画前后方向的立圆。此时,向前、向上时吸气,向后、向下时呼气;反过来,将下颌向前上方拉至顶端,然后向下、向后、向上、向前画前后方向的立圆。此时,向下、向后时吸气,向上、向前时呼气。各 7次,要求速度缓慢均匀,犹如乌龟缩脖再伸出的屈伸动作,双眼微闭,想象一个车轮在缓缓转动。

第三节:将下颌向前平伸至最前端,然后向右、向后、向左、向前画平圆,向右、向后吸气,向左、向前呼气。反方向,向左、向后、向右、向前画平圆,向左、向后是吸气,向右、向前是呼气。左右各 7次,要求两肩不动,平圆要尽量画大,速度缓慢均匀。

第四节:将下颌向前平伸至最前端,然后向右、向上、向左、向下画左右方向的立圆,此时,向右、向上是吸气,向左、向下呼气。反方向,向左、向上、向右、向下同样画左右方向的立圆,此时,向左、向上是吸气,向右、向下时呼气。左右各 7次,要求两肩不动,此左右方向的立圆与第一节容易混淆,应特别注意该节的核心是以上半部的颈椎( 1、2、3、4颈椎)为主,下半部颈椎( 5、6、7颈椎)几乎不动。速度缓慢均匀,双眼微闭。

第五节:低头,双手叠放,用两手的小鱼际(手掌外缘,小手指侧)抵住风池穴(位于后颈部,头骨下,两条大筋外缘陷窝中,相当于耳垂齐平),做捏挤拿托的动作,拿托时头向后仰,双手用力将头向上拉,颈椎有被向上拉长的感觉。拿托后仰向上拉时吸气,低头时呼气,反复 7次。

动作要领:画圆越大越好,越靠拢越好,最好配合呼吸,也可自然呼吸。动作一定要缓慢均匀,若觉头晕时,可睁开双眼,然后再微闭。不分时间地点,可随时习练,简便易行。

功能作用:肝属木,肝藏血,主疏泄,肝开窍于目,主筋脉。上班族由于长时间伏案工作,筋脉气血运行不畅,血不能滋养双目,而致颈项部疼痛,双目干涩,四肢发凉;肝火上炎则面红目赤;肝阳上亢则血压升高,头晕目眩;肝气犯脾而致消化不良、胃脘胀痛等。坚持习练木行功,不仅能在短时间内缓解甚至彻底消除颈椎病、肩凝症的症状和体征,而且对四肢发凉、眼睛干涩、高血压、消化不良等也有很好的预防和治疗作用。木行功是不分时间地点,可随时习练的简便易行、效果显著的功法。

道家五行功第三式 土行功

是用以健脾和胃,按摩脏腑为主的功法,分两节。

第一节:双手五指微微合拢,置于两肋下章门穴处,以肩为圆心向前画圆 36次;再反方向向后画圆 36次。自然呼吸,速度缓慢均匀,舌舐上颚。

第二节:双手抱球呈弧形放于胸前,双肘下垂,手略高于肘,肘尖朝下,两肩放松。转动腰部带动肩部前后划“ 8”字,正反两组各 36次。

动作要领:沉肩坠肘,以腰动为轴带动肩部和其他部位动,划“ 8”字, 按摩腹腔内脏,放松胸椎和颈椎,自然呼吸。

功能作用:脾属土,脾为后天之本,脾主运化,脾统血,脾主肌肉,开窍于口。脾胃功能正常,则食欲旺盛,肌肉坚强有力,若脾失健运,则消化不良,食欲减退,面色萎黄晦暗,四肢酸软无力。土行功具有很好的助消化作用,能改善胃肠道的功能,促进胃肠蠕动,有健脾和胃等作用。习练日久还有助于疏肝理气缓解两胁胀满疼痛等症。

道家五行功第四式 水行功

是针对先天之本肾的强壮、滋养与保健的养生功法,分三节。

第一节:全身放松,沉肩垂肘,微闭双眼。进行逆势腹式呼吸,吸气时小腹内收,膈肌上挤,肛门会阴以及后腰部上提,眼球后拉,待肛门、会阴、后腰上提以及眼球后拉均达到极限后,慢慢呼气,小腹、肛门、后腰等也随呼气的同时放松,恢复自然。一吸一呼为一次,共 36次。

第二节:双眼微闭,眼球顺时针转动 36次;再逆时针转动 36次,自然呼吸。

第三节:深吸一口气后,缓慢呼气的同时,将眼球前推,下腹外鼓,肛门、会阴和后腰下沉,前阴后拉。一吸一呼为一次,共 36次。

动作要领:每节各 36次,开始练习时可以从 7次或者 7的倍数习练,逐渐增加到 36次。后拉、上提、前推、下沉、外鼓以及转动的大小均应尽可能挑战极限。

功能作用:肾为先天之本,肾属水,肾藏精,主生长发育和生殖,肾开窍于耳及二阴。肾的功能是决定人体先天禀赋强弱、生长发育迟速、脏腑功能盛衰的根本。水行功法的习练,有补肾壮阳、滋阴养精、滋养肝脏等作用。因此,坚持此功法习练 3个月,高血压、冠心病等症状会得到有效控制,双目干涩、腰酸背痛、全身倦怠无力等现象明显缓解直至消除,性功能也可明显增强。

道家五行功第五式 火行功

是针对心脏而训练保健的功法。

第一节:全身放松,口微闭,舌轻舔上颚,先叩磨齿 36次,再叩臼齿 36次。口腔有津液时,要缓缓咽下,直至丹田。第二节:转舌,先沿内齿龈,顺时针、逆时针各转 36次;再沿外齿龈,顺时针、逆时针各转 36次。口腔津液快满时,分三口咽下,咽至丹田。

动作要领:舌转动与内外齿龈对撞时,尽可能用力,舌尖尽可能伸远。待口腔津液已满即将溢出时,再分三口下咽。如果感觉不到咽至丹田,就用腹部下鼓,会阴、肛门及后腰下沉的办法助之。

功能作用:心属火,心开窍于舌,心主血脉,其华在面。火行功的日久习练具有很好的预防和缓解心脑血管疾病、养颜美容、固齿的保健作用。不仅没有患心脑血管疾病的人应当尽早习练,已经确诊为心脑血管疾病的患者也应坚持习练。该功法具有预防和治疗的双重作用。

道家五行功法还有坐功,即静坐的同时习练五行功。坐式分坐在椅子上和盘坐式,盘坐式又分双盘、单盘、散盘等。可根据个人喜好和身体素质等不同,自行选择。

展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