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智慧讲的是什么意思呀

周易到底讲的是什么?

周易》讲的是“变化”!
《周易》是中华文化的源头,是中国最古老的智慧,儒道两家都从中受到启发。
《周易》是人类最古老智慧之一。
《周易》包括两部分《易经》和《易传》。(据说伏羲作卦,文王作卦辞,周公作爻辞,孔子作十翼)
“周”和“易”的意义。
“周”
周朝,《周易》产生于周。
周遍,《周易》无所不包,广大悉备。
周转,《周易》周而复始,循环返复。
"易”
简易,“大道至简”。乾以易知,坤以简能。易则易知,简则易从。……易简而天下之理得矣。
变易,变化的宇宙,万事万物无时无刻不在变化之中。
不易,一切不断变化的“现象”是永恒不变的。现象在变,规律不变。
《周易》的系统,符号系统和文字系统。
符号系统是:
阴爻,阳爻。爻也有者,效天下之动者。
四象:太阳,少阴,少阳,太阴。
八卦:
乾三连(天),坤六断(地);
震仰盂(雷),艮覆碗(山);
离中虚(火),坎中满(水);
兑上缺(泽),巽下断(风)。
是故,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
文字系统:爻辞,卦辞,卦名。
举例:乾卦是卦名。元亨利贞是卦辞。“潜龙勿用,现龙在田,利见大人,飞龙在天,亢龙有悔”等是爻辞。
《周易》的思想。
忧患意识。
中华文明是个农业文明,春耕秋收要靠天吃饭,因此这个民族有着深深的忧患意识。
“作《易》者,其有忧患乎”,“”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国虽大,好战必亡;天下虽安,忘战必危”。
刚健进取,宽厚包容的精神。
清华大学的校训“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就是来自《周易》,这个校训就诠释了“刚健进取,宽厚包容”的精神!乾德是自强不息,积极进取,与时俱进。坤德是胸襟开阔博大,胸怀万物,兼容并包。
变革的精神。
易,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
阴阳交替,变化不息。乾卦中从“潜龙勿用”到“飞龙在天”到“亢龙有悔”。世界永远在不停的变化之中,我们也要跟随世界的变化,掌握规律,积极适应变化。
中国俗语“树挪死,人挪活”“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李鸿章面对千年来未有之变局,也要寻求自身的变革,才能强大,洋务运动轰轰烈烈展开了。
不走极端,中庸的原则,也就是恰到好处。
乾卦中“潜龙勿用”和“亢龙有悔”都是极端的变现,都不如“现龙在田,飞龙在天,利见大人”!世界永远在变化之中,恰当的时间,地点才是发展变化的最佳状态。阴阳平衡,刚柔相济,和谐统一就是“贵中和”就是最佳状态。
“高处不胜寒”。
综上所述,《周易》用符号和文字系统表现了一个变化的宇宙,忧患意识,变革精神,积极进取,中庸原则不过是宇宙变化的体现。
《周易》讲的什么,用两个字概括就是“变化”!

周易讲的是什么内容?

《周易》讲了如下:

第一,宇宙是从无到有的,这个无却又不是一个绝对的无,所以我们所面对的世界是一个非空非有、非非空非非有的世界。后世的学者经过不懈的努力,初步描绘出《周易》的宇宙生成论。

第二,万物之间皆有联系,宇宙是全息的。

第三,宇宙从创生开始,就处在永不停歇的变化之中,也就是说宇宙是永动的。反过来说,宇宙中分布的所有时空点又都是绝对静止的,是我们的认知把这些时空点串连起来,所以宇宙才表现为永动。

第四,宇宙和宇宙中万事万物永不停歇的变化有它自身的规律。比如物极必反,比如阴阳互根,比如有阳必有阴、有生必有死、有利必有弊。生活当中,有所得就必有所失,此刻的好事未必是他时的好事,对甲有利的事未必对乙有利,等等。所以勿求完美,因为完美是毁灭前最后一道绚丽的光焰。

第五,宇宙以及宇宙间万事万物的运动和变化都是采用一种旋转方式,无论是球形、弧形,还是螺旋形,都是一种旋转,并在旋转中循环往复,以至无穷。

《周易》由两部分组成:

《易经》:共六十四卦,每卦的内容包括卦画、卦词、爻题、爻辞。

形象地说,六十四卦如同著作的六十四章;卦画如同每章的序号;卦辞如同每章的题目和主旨;每卦六爻如同六个小节,爻题如同每节的序号;爻辞如同每节的内容。六十四卦共384爻,但为首的两卦乾和坤各多一爻,所以共386条爻辞。

《易传》:有十篇,又称“十翼”,是对《易经》的注释。

《十翼》包括:一、彖上传(《周易》每卦有“象辞”,《彖传》就是解释“彖辞”的话);二、彖下传;三、象上传(又称“大象”);四、象下传(又称“小象”);五、系辞上传;六、系辞下传;七、文言传(文言是解释二卦经文的言语);八、序卦传;九、说卦传;十、杂卦传。

周易的智慧哪些

周易包含天人合一的思想,周易认为人是一个小宇宙,是属于大自然的一部分,人要遵守大自然的规律。“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这句话教导我们要向天学习,生命不息,奋斗不止;“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这句话教导我们要有责任,有担当。

周易到底讲的是什么

周易》讲的是“变化”!
《周易》是中华文化的源头,是中国最古老的智慧,儒道两家都从中受到启发。
德国哲学家雅思贝尔斯提出的“人类思维轴心时代”是指公元前800年到公元前200年,世界几个重要民族都出现了人类的精神导师,比如老子,孔子,释迦牟尼,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等等。
《周易》的产生远远早于“人类的轴心时代”,《周易》是人类最古老智慧之一。
《周易》包括两部分《易经》和《易传》。(据说伏羲作卦,文王作卦辞,周公作爻辞,孔子作十翼)
“周”和“易”的意义。
“周”
周朝,《周易》产生于周朝。
周遍,《周易》无所不包,广大悉备。
周转,《周易》周而复始,循环返复。
"易”
简易,“大道至简”。乾以易知,坤以简能。易则易知,简则易从。……易简而天下之理得矣。
变易,变化的宇宙,万事万物无时无刻不在变化之中。
不易,一切不断变化的“现象”是永恒不变的。现象在变,规律不变。
《周易》的系统,符号系统和文字系统。
符号系统是:
阴爻,阳爻。爻也有者,效天下之动者。
四象:太阳,少阴,少阳,太阴。
八卦:
乾三连(天),坤六断(地);
震仰盂(雷),艮覆碗(山);
离中虚(火),坎中满(水);
兑上缺(泽),巽下断(风)。
是故,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
文字系统:爻辞,卦辞,卦名。
举例:乾卦是卦名。元亨利贞是卦辞。“潜龙勿用,现龙在田,利见大人,飞龙在天,亢龙有悔”等是爻辞。
《周易》的思想。
忧患意识。
中华文明是个农业文明,春耕秋收要靠天吃饭,因此这个民族有着深深的忧患意识。
“作《易》者,其有忧患乎”,“”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国虽大,好战必亡;天下虽安,忘战必危”。
直到近代我们的国歌还是“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
刚健进取,宽厚包容的精神。
清华大学的校训“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就是来自《周易》,这个校训就诠释了“刚健进取,宽厚包容”的精神!乾德是自强不息,积极进取,与时俱进。坤德是胸襟开阔博大,胸怀万物,兼容并包。
变革的精神。
易,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
阴阳交替,变化不息。乾卦中从“潜龙勿用”到“飞龙在天”到“亢龙有悔”。世界永远在不停的变化之中,我们也要跟随世界的变化,掌握规律,积极适应变化。
中国俗语“树挪死,人挪活”“三十年河东,

易经的智慧:乾坤两卦的感想

易经的智慧,通过对宇宙自然规律的总结,揭示人的生命过程以及人与自然、社会和谐相处的规律。

卦:象,现象

乾卦:属阳,象天,延伸为创造、主动、积极、阳光、热情等,于人乾为男

坤卦:属阴,象地,延伸为配合、被动、消极、阴暗等,于人坤为女

乾坤两卦是纯阳纯阴,独阴不生,孤阳不长,阳极生阴,阴极生阳,阴阳始终处于动态的变化之中!阳中有阴,阴中有阳,是乾坤两卦相互为用的基础。

乾坤两卦的启示:对于我们人生不同阶段所处的状态,能够保持正确的判断和相应的调整,如:婚姻中夫妻之间的相处之道,男尊女卑并不是男的尊贵女的卑微,男人是一家之主,在养家护家主持外事中是主导者,女人在操持家务处理家庭关系中是主导者,所以,夫唱妇随是夫妻双方达成共同意向的前提下,分工不同而已!并非凡事以男人为主女人必须服从(大男子主义者),也不是女人跟男人一样平分天下(女强人),懂得了刚柔并济,才能处理好家庭事物的道理!

你认为易经到底告诉了中国人哪些方面的道理?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古人的智慧是非常的伟大的,其中古人的很多著作一直流传到现在,而且其中包含着非常高深的道理。就比如《易经》,《易经》中华民族最古老的一部经典著作,它几乎包含了宇宙万象的一切道理。对于易经有很多的教授也对其进行了解读,从中不难看出易经告诉了我们做人的许多方面的道理。

第一,只有自己先努力,上天才会来保佑我们。

“自天佑之,吉无不利”,这句话是出自《易经·系词上》。这句话并不是说来自上天的保佑只要我们获得了,就可以大吉大利了。相反的,这句话的意思其实是说我们按照自然规律去为人做事,那么老天自然而然就会保佑我们,也就是我们经常所说的“天助己助者”。这一观念和我们现代人为人处世的思想观念不谋而合,可见古人的智慧。

第二,为人要谦虚。

《易经》其实还告诉了我们一个非常实用而且人人都需要明白的道理,那就是做人一定要谦虚,就像古语所说的那样“满招损,谦受益”。在《易经》这部著作中有一卦,特别以谦虚的“谦”字命名,这主要是告诉是人们谦虚是每个人值得一辈子都去践行的一种生活态度,因为谦虚的人不仅可以在事业上取得他人的相助,而且在精神方面也能和别人愉快地相处。

第三,这部经典著作还告诉了人们一个在处事当中特别重要的要素,那就是诚实守信。

在这部著作中专门对诚信进行解析的是中孚挂,“中孚”的意思就是不管是处事,还是说想要立身都应该心里怀着诚信,不能弄虚作假。这正是每个人在生活中,应该要谨慎遵守的一种处世态度。只有诚信待人,才能获得别人的坦诚相待,如果一昧的弄虚作假,最终也是会遭受惩罚的。

展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