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神在哪座山成仙了

财神简介


道教神仙 神仙学说 神仙的特点 成仙的基础
修仙的途径 神仙的等级 先天尊神 元始天尊 灵宝天尊
道德天尊 玉皇大帝
太乙救苦天尊 三官大帝
四御 土皇
西王母 雷祖 星君 真武大帝 文昌帝君
五星七曜星君
四灵二十八宿
斗姆 六十甲子神 山川河海及雷部诸神 东岳大帝 碧霞元君
雷部五元帅 雷公电母
龙王 雨师 风伯 土地神及地方保护神 城隍 门神
土地 灶神 财神和福禄寿星 财神
福禄寿星 冥司神灵 酆都大帝 十殿阎王 得道仙真 观音 八仙 妈祖
关帝 吕祖 王灵官
临水夫人 三茅真君
保生大帝 开漳圣王 三山国王

目录

演变

财神在中国是一个晚出的神。中国人长期处于农耕社会,对于财富的追求比较淡薄,所以长期以来财神的观念不明确,财富的职司被赋于许多神灵,甚至于可以说是一切神灵。大约在宋代或稍早的时候,过年即今天或称为春节的习俗中出现了请禄马和财马。

马,就是神马,即绘著某种神像的纸。古代重禄,因为得功名获官职,便有固定的俸禄,所以财富也包括在禄中,现在财与禄同出现在民俗中,说明中国人对财的重视开始上升。财马,也就是财神的象征。

到了明代,财神的职司被固定在某一个或者几个神的身上。其中最重要的是赵公明、关公和比干。

武财神的由来和职能

财神有文财神和武财神之区分。当今道教宫观中的财神神像,多为黑面浓须,骑黑虎,一手执银鞭,一手持元宝,全副戎装。该财神像当为武财神,即赵公元帅像。赵公元帅,即赵公明、赵玄坛。魏晋南北朝时期成书的《搜神记》和《真诰》等,都有赵公明的神迹,但只是司土下冢中事,或是瘟神。元明之间,赵公明的神迹才有完整的记载称,赵公元帅姓赵名朗、玄朗,字公明,终南山人。原是日精之一。

古时天有九日,九日被后羿射下以后,变化为九鸟,墬落于青城山,变成九鬼王。八鬼行病害人,但是赵玄朗却独化为人,避隐蜀中,精修至道。张陵在青城山炼丹时,收赵玄朗护卫丹室。天师丹成,分丹饵之,遂能变化无方。赵玄朗食丹以后,其形酷似天师。天师遂命其永镇玄坛,故号玄坛元帅。《三教搜神大全》称其能「驱雷役电,唤雨呼风,除瘟剪疟,保病禳灾」,「至如讼冤伸抑,公能使之解释,公平买卖求财,公能使之获利和合。但有公平之事,可以对神祷,无不如意」。明代小说《封神演义》有姜子牙封神一节,封赵公明为金龙如意正乙龙虎玄坛真君,率领招宝天尊、纳珍天尊、招财使者和利市仙官等,统管人世间一切金银财宝。除了赵公元帅以外,民间亦有以关帝和明代无锡御城战死的何五路为武财神的。

明代商家习惯供关公,本来是要以他的正义、正气团结同行或者同乡,但以其能够佑护商家,所以也被当作财神。关公和赵公都是武将,所以被称为武财神。

文财神的由来

文财神,民间所指甚多,如:比干、范蠡、财帛星君和福禄寿三星中的禄星等。文财神多见于民间雕塑和木版年画,大多是锦衣玉带、冠冕朝靴,脸色白净,面带笑容,适合新春喜庆,堂室张挂。文财神或是生前巨富,或是升仙后奉命管理人间财帛、人世爵位。文财神大多并未进入道教神系,亦少有经籍传世。

奉祀

中国民众的过年时有一项接财神的习俗。一般在正月初二清晨或者在初五清晨燃放鞭炮,以示迎接财神。

旧时称财神赵公明神诞之日为三月十五日(亦有称正月初二的),道教徒多于神诞之日到道观中奉祀财神,祈求五榖丰登,财源亨通。不过,民间传说正月初五日为财神下凡、巡察人世的日子,因此,民间多于初五清早放鞭炮、舞狮子,俗称「接财神」,祈求春节以后开市大吉,财源滚滚。

明代,有西亚一带的富商常来中国贸易,也许有过西亚国家来中国朝贡的情况。当时习惯称哪些地方来者为「 *** 」,因其多信 *** 即 *** 教,入中国之后, *** 又以善于经商闻名于世,所以有传说,赵公元帅是 *** ,对他的祭祀不可用猪肉,唯以牛肉当之。

江南地方,又有年初五接路头神的习俗,他们也被称为财神,其来源则不易考证清楚,大抵是民间信仰,难以查究。不过初五接路头的习俗于敬财神的方式、时间,却大有影响。一般商店除夕做完生意便放年假,至初五接过财神,才开门营业,称为开头盘。这样,接财神的时间便有正月初二和初五两个时间,至于某地固定在哪一次,则各地各行其俗。

《搜神记》 《三教源流搜神大全》

赵公明是那个朝代的,他是干啥的,他的故乡在那.

赵公明,本名朗,字公明,又称赵玄坛,“玄坛”是指道教的斋坛,也有护法之意。相传为武财神。在《封神演义》中,姜子牙并没有封赵公明为财神,只封赵公明为「金龙如意正一龙虎玄坛真君」,简称「玄坛真君」,统帅「招宝天尊萧升」、「纳珍天尊曹宝」、「招财使者陈九公」、「利市仙官姚少司」四位神仙,专司迎祥纳福、商贾买卖。后来,民间认为赵公明手下所掌管四名与财富有关的小神,其分别是招宝、纳珍、招财和利市,因而成为财神。
元明之间,赵公明的神迹才有完整的记载称,赵公元帅姓赵名朗、玄朗,字公明,终南山下周至赵代村人。原是日精之一。古时天有十日,九日被后羿射下以后,变化为九鸟,墬落于青城山,变成九鬼王。八鬼行病害人,但是赵玄朗却独化为人,避隐蜀中,精修至道。张陵在青城山炼丹时,收赵玄朗护卫丹室。天师丹成,分丹饵之,遂能变化无方。赵玄朗食丹以後,其形酷似天师。天师遂命其永镇玄坛,故号玄坛元帅。《三教搜神大全》称其能“驱雷役电,唤雨呼风,除瘟剪疟,保病禳灾”,“至如讼冤伸抑,公能使之解释,公平买卖求财,公能使之获利和合。但有公平之事,可以对神祷,无不如意”。明代小说《封神演义》有姜子牙封神一节,封赵公明为金龙如意正乙龙虎玄坛真君,率领招宝天尊、纳珍天尊、招财使者和利市仙官等,统管人世间一切金银财宝。

财神赵公明是什么时候得道成仙成为财神的?

财神赵公明 不错,可是我相信冥冥之中肯定有我们还不了解的力量,嘿嘿,我们家就供的是他啊 而且还是一个姓呢
财神有文财神和武财神之区分。当今道教宫观中的财神神像,多为黑面浓须,骑黑虎,一手执银鞭,一手持元宝,全副戎装。该财神像当为武财神,即赵公元帅像。赵公元帅,即赵公明、赵玄坛。魏晋南北朝时期成书的《搜神记》和《真诰》等,都有赵公明的神迹,但只是司土下冢中事,或是瘟神。元明之间,赵公明的神迹才有完整的记载称,赵公元帅姓赵名朗、玄朗,字公明,终南山人。原是日精之一。古时天有九日,九日被后羿射下以后,变化为九鸟,墬落于青城山,变成九鬼王。八鬼行病害人,但是赵玄朗却独化为人,避隐蜀中,精修至道。张陵在青城山炼丹时,收赵玄朗护卫丹室。天师丹成,分丹饵之,遂能变化无方。赵玄朗食丹以后,其形酷似天师。天师遂命其永镇玄坛,故号玄坛元帅。《三教搜神大全》称其能"驱雷役电,唤雨呼风,除瘟剪疟,保病禳灾","至如讼冤伸抑,公能使之解释,公平买卖求财,公能使之获利和合。但有公平之事,可以对神祷,无不如意"。明代小说《封神演义》有姜子牙封神一节,封赵公明为金龙如意正乙龙虎玄坛真君,率领招宝天尊、纳珍天尊、招财使者和利市仙官等,统管人世间一切金银财宝。除了赵公元帅以外,民间亦有以关帝和明代无锡御城战死的何五路为武财神的。
农历正月初五是财神的生日,商家要以三牲,水果,鞭炮,供以香案,迎接财神,但明朝后民间又有传说他为回教徒,故北京,江苏,四川等地供奉十不用猪肉。有的财神画像旁还有一助手,面貌和发髻不像中国人。其实,可能是郑和下西洋之后,带回阿拉伯各国进贡给永乐皇帝的财宝,于是有了阿拉伯回教人为财神的印象,揉合赵公明的形象,故俗话至今仍有「回回进宝」之说。
财神,俗称财神爷。这位神君能保人发财。旧时春节(农历新年)前后,是财神爷风光的日子。年除夕到大年初一大早,便不断有小贩们拿着印制粗糙的财神像,走街串巷,挨家挨户“送财神”。送上门来的“财神”谁家不要 ! 接下“财神”,便赏来人几文钱。
财神信仰形成较迟,其原因是中国向来“重农轻商”。最初出现的“钱神”,是被揶揄的对象。大概宋元以后,人们经商发财的意识浓厚,才出现了被人崇拜的财神。担任财神爷的角色纷杂,最普遍崇拜的是赵公明。道教徒曾封他为“正一玄坛赵公元帅”,因此俗称“赵公元帅”;他的形像是戴铁冠、骑黑虎、执铁鞭,故又称“黑虎玄坛”。说起这位财神爷的出身,最早却是一位“鬼王”、“瘟神”。东晋干宝《搜神记》说他是上帝遣下督鬼取人性命的“将军”。隋唐时期他又被视为“在天为五鬼、在地为五瘟”的“秋瘟”神。直到明代,他还率领鬼兵,在人间“下痢”(散布痢疾,让人拉肚子),被称作“八部鬼帅”之一。(见《列仙全传》)在神魔小说《封神演义》中,他才成为“道仙”,武艺高强,却又“助纣为虐”,去攻打姜子牙。死后,在姜于牙的“封神榜”上被封为“金龙如意正一龙虎玄坛真君”。他的徒众,分别被封为招宝、纳珍、招财、利市四位小神。大概从此他“改邪归正”,在明人编的《三教源流搜神大全》中,他既能“驱雷役电,唤雨呼风,除瘟翦疟,保病禳灾”,是位威风凛凛的大神;同时,“讼冤伸抑,公能使之解释;买卖求财,公能使之宜利和合。但有公平之事,可以对神祷,无不如意”。于是,民间便把他视为财神爷了!加上他手下的四位小神,被称作“五路财神”(或“五福财神”)。
除了赵公明外,另有三位历史人物被称作财神: 一是殷纣王的叔父比干,他忠耿正直,反对纣王暴虐荒淫,被纣王开膛取心,即著名的“比干剖心”故事。民间传说他没了“私心”,所以办事公道。二是范蠢,他本是春秋时期越王勾践的谋臣,使“美人计”,助勾践灭吴复国,完成霸业。但他意识到越王“可与共患难而不可共处乐”,于是隐姓埋名,四海经商,最后定居陶邑(今山东定陶县),人称“陶朱公”。他经商发过大财,又尽散其财。三是关羽,本是三国时蜀国大将。小说《三国演义》中,他身陷曹营,不为金银、美女、利禄所动,最后“挂印封金”而去;明清时期,他巳被视为忠义千秋、威力无比的“伏魔大帝”、“关圣帝君”。近代商家,将上述 四人分别尊为“文财神”(范蠢、比干)、“武财神”(赵公明、关羽)。四位财神都是公平、正直、忠义之士,自然不会保佑人们去发不义之财。
除上述几位外,还有些不同的财神,比如旧时扬州邗沟大王庙,供奉吴王夫差和汉代吴王刘濞。夫差开邗沟,刘濞“煮盐东海,铸钱铜山”,对扬州历史开发做过贡献,所以也被当地人当财神供奉。这两位神不仅使人发财,还可使人“得子”,又称“送子财神”。
大概因为赵公明曾是“五鬼”、“五瘟”神,所以有的地方也把“五显”“五通”之类的“神”也当做“五路财神”,它们的来历或为强盗,或为妖鬼。如清代北京彰仪门外的财神庙,俗称“五哥庙”。清同治《都门纪略》有诗云:“灵应财神五弟兄,绿林豪杰旧传名。焚香都是财迷客,六部先生心更诚。”“六部”指清的六部衙门,这些衙门的官吏们,也是“财迷客”。
旧时商家都是把财神爷接回家中,四时上香祈祷发财。春节后,则到财神庙去祭财神。各地日期不一,北京是正月初二;各地多为正月初五,传说这一天是财神生日。众人烧香、还愿,给财神爷“挂”,组织“财神会”社火,热热闹闹。这一天人们为了招来财运,花钱也比较慷慨,让那些赶庙会的小商小贩们,着实发了一笔“小财”。各地还普遍有“借元宝”之类习俗:财神爷像前摆的纸制金银元宝,或公开“借”,或顺手摸,带回去都可供人发财。扬州邗沟大王庙(财神庙)前水塘里的碎砖、瓦片,也带上财神爷的“财气”。正月初五祭财神的人,也要顺手摸一点带回家。
人们追求生活富裕,自然要有“财”。五、六十年代,向往发财是“走资本主义道路”,要挨批判,财神爷被冷落了几十年。如今搞市场经济,财神爷又风光起来。瓷塑、木雕、铜铸的财神爷又被摆在商家的店堂里。不过时下财神爷的形象已经乱了套:赵公元帅的传统形象像个凶神恶煞,商家都回避他,供的多是“关老爷”。那关老爷不读《春秋》,却拿着个大元宝;农村里还是传统的赵元帅,笔者曾在山东农家看到一种印刷精美赵公元帅像,他坐骑黑虎下仍堆着金元宝,背景却是影印的美元、马克、日元,看来如今农民也想赚“老外”的钱。 财神爷
“财神爷”,又称“财帛星君”。传说此人是专管天上、人间财富的财神,每年派遣“招财”和“进宝”两位财童财女给世人送来金银财宝,使家家财富满溢、户户吉祥如意、财源不断------此款财神爷满面春风,慈眉善目,笑容可掬,手捧金元宝和玉如意登门报喜,整体造型高贵典雅,奉置厅堂商铺定会令华堂生辉、人财两旺、生意兴隆,用葆富贵。
(财神像迎请回家之后,要找合适的地方供奉。一般来说,家中的厨房、餐厅、卫生间是不能供奉佛像的。如果条件允许的话,也不要供在卧室中。如果为居室条件所限,不得不供奉在卧室的话,休息的时候,要以净布遮盖,这是不得已而为之的办法,最好不用。如果家中已经有供奉佛像,可将财神供奉在佛或者菩萨的旁边,不应供在主位上。)
财神是中国民间普遍供奉的善神之一,每逢新年,家家户户悬挂财神像,希冀财神保佑以求大吉大利。吉,象征平安;利,象征财富。人生在世既平安又有财,自然十分完美,这种真切的祈望成为人们的普遍心理。求财纳福的心理与追求,充分反映在春节敬祀财神的一系列民俗活动中。
春节,是中国民间最盛大的节日。其中除夕之夜有一项重要的民俗活动--迎财神。除夕之夜,全家人要围坐在一起吃饺子(饺子象征财神爷给的元宝),吃罢饺子彻夜不眠,等待着接财神。“财神”其实是印制粗糙的财神像,此财神像用红纸印刷而成,中间为线描的神像,两旁写着“添丁进财”、“祈求平安”的吉利词语。“送财神”的是一些贫寒子弟,或街头小贩,他们低价买来财神像,穿街走巷,挨门挨户叫卖:“送财神来喽!”户主绝不能说“不要”,而要客气地说:“劳您驾,快接进来。”几个铜子就可买一张,即使再穷也得赏个黏豆包,换回一张。一个除夕夜,有时能接到十几张“财神”,这是为了讨个“财神到家,越过越发”的吉利。这种习俗在中国民间一些地区仍在延续。春节期间一些乞丐到村里挨家挨户乞讨钱财,主人施舍给他们钱财后,他们就在主人家门口的墙上贴上一张财神像。据记述,旧时苏北张家港周围贴财神的习俗:他们用黄纸刻上财神图案,去人家门上张贴,贴时口中念念有词,其词曰:“财神贴得高,主家又蒸馒头来又蒸糕;财神贴得低,主家开年好福气;财神贴得勿高勿低,主人家里钱铺地。”主人则答曰:“靠富”。
除了迎财神之外,祭祀财神也是必不可少的。每到春节,举国各地均祭祀财神,祭祀方法各异。北方地区春节时,家家请回财神,供奉财神像,焚香上供品。正月初二清晨祭焚财神像。祭祀时边行礼边诵祝词:“香红灯明,尊神驾临,体察苦难,赐富百姓。穷魔远离,财运亨通,日积月累,金满门庭。”清代俗曲则云:“新正初二,大祭财神,点上香烛把酒斟,供上了公鸡猪头活鲤鱼,一家老幼行礼毕,鞭炮一响惊天地。”祭祀场面非常隆重。南方敬祭财神供品内容特别讲究,供品共分三桌:第一桌为果品,有广橘,示生意广阔;第二桌为糕点,多用年糕,意为年年高,糕上插有冬青枝,意为松柏常青;第三桌为正席,有猪头,全鸡,全鸭,全鱼等等,有招财进宝、鱼跃的吉意。祭祀时,主人点燃香烛,众人顶礼膜拜。人人满怀发财的希望,祈愿在新的一年里大发大富。在全国各地,都有祭祀财神的踪迹,财神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便由此可见。
财神的起源颇为难考,所祭祀的神明也因时因地而有所不同。财神,一般认为有所谓“正财神”赵公明,“文财神”比干、范蠡,“武财神”关羽,“偏财神”五路神、利市仙官,“准财神”刘海蟾。这些财神,又可分为文财神和武财神两大类,最为人们熟知的财神,则是“正财神”赵公明。
一、 赵公明——专司人间财富之神
世人奉祀的财神,影响最大的当推赵公明。据《三教搜神大全》载,赵公明神异多能,变化无穷,能够驱雷役电,唤雨呼风,降瘟剪疟,保命解灾。故人称“元帅之功莫大焉”。反买卖求财,只要对赵公明祈祷,便无不称心如意,故而
民间奉其为财神。旧时年画中,赵公明的形象多为头戴铁冠,手持宝鞭,黑面浓须,身跨黑虎,面目狰狞,因此人们又称其为武财神。
民间关于赵公明的传说,由来已久。早在晋代年间,干宝《搜神记》中,赵公明为专取人性命的冥神之一。东晋时期,陶弘景《真诰》中记述,赵公明为致人疾病的瘟神。隋唐时期,《三教源流搜神大全》载,隋文帝开皇十一年六月,有五力士在空中出现,分别身披青、红、白、黑、黄五色袍,各手执一物:一人执杓子和罐子、一人执皮袋和剑、一人执锤、一人执扇、一人执火壶。文帝问太史居仁:“他们是何方神圣?主管哪些灾福?”张居仁奏曰:“他们乃五方力士,在天上作为五鬼,在人间为五位瘟神:春瘟张元伯、夏瘟刘元达、秋瘟赵公明、冬瘟钟士贵、总管中瘟史文业,主管世间瘟疫。此乃天地运行时所产生的疾病。”文帝问:“怎么才能制止而使世人免受瘟疫呢?”张居仁答曰:“瘟疫是上天降临的疾病,无法制止”。于是那年许多百姓死于瘟疫。是时,文帝下令立祠,于六月二十七日诏封五方力士为将军。
赵公明的瘟鬼性格到了《列仙全传》中就更为具体了,只是他又从五方瘟鬼之一变成了八部鬼帅之一:元明时有八部鬼帅,各领鬼兵亿万数,周行于人间。刘元达领鬼兵施杂病,张伯元领鬼行瘟疫,赵公明领鬼施人间以痢疾,钟子季(钟士贵)施人间以疮肿,史文业行寒疾,范巨卿行酸瘠,姚公行五毒,李公仲行狂魅赤眼,给人间降下许多灾祸疾病,夺走了万民性命,枉夭无数。
直到《封神演义》问世,赵公明才不再像昔日那样浑身充满邪气、鬼气和瘟气。姜太公奉元始天尊之命按玉符金册封神,封赵公明为“金龙如意正一龙虎玄坛真君”,职责是专司金银财宝,迎祥纳福。从此,赵公明开始掌管天下财富,做了财神爷。赵公明司财,能使人宜利和合,发家致富,这正符合世人求财的愿望,所以民间广泛敬祀赵公明,而他原来作为冥神、瘟神、鬼帅的面目被日渐淡忘了。民间所供财神赵公明皆顶盔披甲,着战袍,执鞭,黑面浓须,形象威猛。周围常附之聚宝盆、大元宝、宝珠、珊瑚之类,更加强了财源茂盛的效果。
二、 比干——公正无心的纣王叔
旧时财神有文武之分,崇文尚武的人家各有所司。尚文的人家供奉文财神,尚武的人家敬祀武财神,文武之道虽不同,却都各有财发。除了武财神赵公明外,还有文财神比干。民间年画中,比干的神像为文官打扮,头戴宰相纱帽,五绺长须,手捧如意,身着蟒袍,足登元宝。文财神的打扮与天官相似,二者的区别就是:天官神志慈祥,笑容满面;而文财神比干的神像面目严肃,脸庞清烁。
据历史记载,比干是殷纣王的叔父,是一位忠义之臣。时殷纣王暴虐无道,荒淫失政。据<<封神演义>>载:纣王听信妲己妖言,制造酷刑,杀戮谏臣。虽有商容、比干等大臣直谏,纣王终不悔悟。鹿台完工后,纣王听信妲己谎言,欲会见仙姬、仙子。妲己心生一计,于十五日夜请轩辕坟内众妖狐变成仙子、神仙、仙姬来鹿台赴宴,享受天子九龙宴席,迷惑纣王。席上,狐狸骚臭难闻。功夫浅薄的妖狐竟露出了尾巴。宴席上的纣王叔比干看得十分真切,宴后将此情告知武成王黄飞虎。经查,众妖狐都是轩辕坟内的狐狸精。比干便与黄飞虎领兵堵塞妖狐洞穴,放火将狐狸尽行烧死。比干还拣未烧焦的狐狸皮制成一件袄袍,严冬时献于纣王,以惑妲己之心,使其不能安与君前。妲己见袄袍尽是其子孙皮毛制成,心如刀割,深恨比干,誓挖其心。
一日,纣王正与妲己以及新纳妖妇喜媚共进早餐,忽见妲己口吐鲜血,昏迷不醒。喜媚道是妲己旧病复发,须玲珑心一片煎汤救治,并推算说惟亚相比干是玲珑七窍之心。纣王急向比干索其心。比干怒奏曰:“心者,一身之主,隐于肺内,坐六叶两耳之中,百恶无侵,一侵即死。心正,手足正;心不正,则手足不正。心乃万物之灵苗,四象变化之根本。吾心有伤,岂有生路!老臣虽死不息,只是社稷丘墟,贤能尽绝。今昏君听新纳妖妇之言,赐吾摘心之祸,只怕比干在,江山在,比干亡,社稷亡!”纣王怒道:“君叫臣死,不死不忠。台上毁君,有污臣节,如不从命,武士拿剑去取心来!”比干破口大骂妲己,望太庙大拜八拜后,接剑自剖其腹,摘心掷于地,走出五门,上马而去。
先是姜子牙离开朝歌时,曾去相府辞行,见比干气色晦暗,知其日后必有大难,便送比干一张神符,叮嘱在危急时化灰冲服,可保无虞。比干入朝前知己必难,便服饮姜子牙所留符水,故在剖心后能不流血而前行。后传说,比干因服了姜子牙灵丹妙药并未死去,而是来到民间广散财宝。比干生性耿直忠证,公正无私,心被挖空后成
了无心之人,正是因为无心无向,办事公道,所以被后人奉为财神。当时传说在比干荫佑下做买卖的人,无偏无向,公平交易,互不坑骗,所以比干广为世人所传颂和敬奉。
三、 范蠡——生财有道的陶朱公
范蠡也是一位文财神。他是春秋战国之际杰出的家、思想家和谋略家,同时也是一位生财有道的大商家。
范蠡,字少伯,天资聪颖,少年时便有独虑之明。后被越王勾践拜为士大夫。越国兵败于吴国,范蠡与越王一同去屈事吴王夫差。回国后又辅佐越王富国强兵,终于打败了吴国。灭吴之后,越国君臣设宴庆功,群臣皆乐,唯独勾践面无喜色。范蠡察此微末,立识大端:越王为争国土,不惜群臣之死,而今如愿以偿,便不想归功于臣下。于是,范蠡毅然向越王辞官隐退,带领家属随从,架扁舟,泛东海,来到齐国。
范蠡父子在齐国海边耕种土地,勤奋治产不久,就积累家产数十万金。齐人闻其贤,请为其相。范蠡叹息:“居家则致千金,居官则致卿相,此布衣之极也。久受尊名,不祥。”于是,它归还了相印,将钱财尽分给了朋友和乡邻,只带上最贵重的物品,暗自离开齐都,悄悄来到陶地。范蠡认为,陶地处天下之中,为交易的必通要道,由此可以致富,以为后半生的保证,自此居住下来自称陶朱公。(“陶”,指陶地,或说隐语“逃”;“朱”,一说为富翁的象征,或说寓己曾做高官;“公”,一说是对尊长,平辈的敬称,或说寓己曾做为公爵)。范蠡父子靠种地、养牲畜,做生意又积累了数万家财,成为陶地的大富翁,后又两家分财于百姓,天下人都赞美陶朱公,拜其为财神。
陶朱公的经营智慧历来为民间所敬仰,于是有许多经营致富术托与陶朱公名下。如《经商十八忌》:生意要勤快,切忌懒惰;价格要订明,切忌含糊;用度要节俭,切忌奢华;赊账要认人,切忌滥出;货物要面验,切忌滥入;出入要谨慎,切忌潦草;用人要方正,切忌歪邪;优劣要细分,切忌混淆;货物要修整,切忌散漫;期限要约定,切忌马虎;买卖要适时,切忌拖误;钱财要明慎,切忌糊涂;临事要尽责,切忌妄托;账目要稽查,切忌懒怠;接纳要谦和,切忌暴躁;立心要安静,切忌粗糙;说话要规矩,切忌浮躁……十八忌多是为商家经验之谈,托名陶朱公,由此可见,他作为财神在民间商人心目中的智慧形象。范蠡一生艰苦创业,积金数万;善于经营,善于理财,又能广散钱财,故称其为文财神也..就理所当然了。
四、关羽——忠诚信义为本的关公
关公即关羽,在中国是一个家喻户晓、妇孺皆知的人物。近代以来,越来越多的人把关公作为全能保护神、行业神和财神,《民间新年神像图画展览会》的作者说:“关公被人视为武神、财神及保护商贾之神。人遇有争执时,求彼之明见决断。旱时人们又向彼求雨,又可求病人药方,被人视为驱逐恶鬼凶神之最有力者”。
据徐道《历代神仙通鉴》记载的一种传说:关公的前生本是“解梁老龙”,汉恒帝时,河东连年大旱,老龙怜众心切,是夜遂兴云雾,汲黄河水施降。玉帝见老龙有违天命,擅取封水,令天曹以法剑斩之,掷头于地。解县僧普静,在溪边发现龙首,即提到庐中置合缸内,为诵经咒九日,闻缸中有声,启视空无一物,而溪东解梁平村宝池里关毅家已有婴儿落地,乳名寿,幼从师学,取名长生,后自名羽,字云长。据《三国演义》载,关羽因原籍恶豪倚势凌人,遂杀恶豪后奔走江湖。东汉末年,与刘备、张飞“桃园结义”,誓共生死,同起义兵,争雄天下。建安五年,曹操出兵大败刘备。刘备投靠袁绍。曹操擒住了关羽,看中关羽为人忠义,拜为偏将军。后曹操察觉关羽心神无久留之意,便用大量金银珠宝、高官、美女来收买,但关羽丝毫不为钱财名利所动。当关羽得知刘备在袁绍处,立即封金挂印,过五关斩六将去寻刘备。刘备自立为汉中王,封关羽为五虎大将之首将。曹操得知大怒,与司马懿设计,联合孙权共取荆州。刘备拜关羽为“前将军”,都督荆襄郡事,令取樊城。关羽分荆州之兵攻取樊城,不幸中吕蒙计,痛失荆州,夜走麦城,兵败被擒,不屈而亡。《三国演义》后又记载:关羽遇难后,阴魂不散,荡荡悠悠,直到荆州当阳县玉泉山上空大呼:“还我头来!”山上老僧普静闻曰:“昔非今是,一切休论……今将军为吕蒙所害,大呼‘还我头来’,然则颜梁、文丑(皆被关羽所杀)等众人之头,又向谁索?”关羽恍然大悟,遂皈依佛门。
关羽一生忠义勇武,坚贞不二,为佛、道、儒三门崇信。明清时代,关羽极显,有“武王”、“武圣人”之尊,由此关羽被世人附会成具有司命禄,估科举,治病除灾,避恶等“全能”法力,民间各行各业对“万能之神”关帝顶礼膜拜。人们之所以奉关公为财神,是大概是因为关羽不为金银财宝所动,与一些世间贪利妄义之徒
形成鲜明的对比。世人尤其是商贾们都敬佩关公的忠诚和信义,希望关公作为他们发财致富的守护神,另外,人们希望商贾坚守诚信进行交易,把关公奉为公正人,来维护传统的道德秩序。
五、五路神及利市仙官——招财进宝的偏财神
文武财神是民间所谓的正财神,在正财神之外,还有偏财神,这是就财神所在的神像位置而言的。民间的偏财神经常是指被称为“五路神”的财神。在《封神演义》中,五路财神指的是赵公元帅、招宝天尊萧升、纳珍天尊曹宝、招财使者陈九公和利市仙官姚少司。“五路神”又指路头、行神。清人姚富君说:“五路神俗称财神,其实即五祀门行中之神,出门五路皆得财也。”其中的五路是指东西南北中五方,意为出门有五路神保佑可以得好运,发大财。五路财神都是吉祥神,也是民间吉庆年画中常见的形象,他们深受人们的爱戴和崇拜。每年正月初五是五路财神的生日。这天天刚放亮,城乡各位都可听到一阵阵鞭炮声。为了抢先接到财神,商家多是初四晚举行迎神仪式,准备好果品、糕点及猪头等祭祀用品,请财神喝酒。届时,主人手持香烛,分别到东南西北中五方财神堂接财神,五位财神接齐后,挂起财神纸马,点燃香烛,众人顶礼膜拜,拜罢,将财神纸马焚化。
到了初五凌晨,人们抢先打开大门,敲锣打鼓,燃放鞭炮,向财神表示欢迎。接过财神,大家聚在一起吃路头酒,直吃到天亮开门营业,据说可保一年“生意兴隆,财源茂盛”。清代蔡云《吴觎》中有生动描述:五日财源五日求,一年心愿一时酬。提防别处迎神早,隔夜匆匆抢路头。所谓“抢路头”即抢接五路财神,人们个个争早放头通鞭炮,以此祈盼发家致富。
在民间所供财神中,不管是赵公元帅,还是赐福天官,身边总要配以利市仙官(五路神之一),因此,利市仙官可说是地地道道的偏财神。有关利市仙官的来历,在《封神演义》中有记载:利市仙官本名姚少司,是大财神赵公明的徒弟,后被姜子牙封为迎祥纳福之神。所谓“利市”包含三重含义:一是指做买卖时得到的利润;二是指吉利和运气;三是指喜庆或节日的喜钱如压岁钱等。人们信奉他,是希望得利市财神保佑生活幸福美满,万事如意。到了近代,一到新年,有的人特别是商人,还把利市仙官图贴到门上,并配以招财童子,对联写道:“招财童子至”与“利市仙官来”,隐喻财源广进、吉祥如意。
六、刘海蟾——撒钱济贫的准财神
在中国民间信仰的众多财神中,有一类只能算作是准财神,意为未得财神封号,但由于此神能为人们带来一定的财运,承担了一部分财神的职责,于是人们就将其作为财神看待。刘海蟾就是其中最具代表的一位准财神。
刘海
蟾,原名刘海,五代时人,籍燕山(今北京),曾为辽朝进士,后为丞相辅佐燕主刘宗光。此人素习“黄老之学”。

财神庙与黑虎殿


        财神赵公明元帅,道教张天师敕封正一玄坛,战国时秦朝的木材商人,今周至县赵大村人。

        现赵大村东首有财神庙,原为两座,分属两个生产队管理,2019年岁末曲江管委会将其合并为一座统一管理。坐南朝北,仿古式门楼飞檐翘角甚是壮丽,我常去拜访,院内有省新民党主席郁慕明的题词,可见两岸财神文化血脉共通,大殿前有两只黑虎蹲守,蔚为壮观!

        庙东邻有一妇人,以香火为计,给些钱财,可以引导人们拜祭财神,似乎也有通天地、知人事的本领。

        元帅赵公明问道楼观,学法终南,曾于山中驯服一只黑虎,驭为坐骑。黑虎出没之地应该在长安区南五台森林公园,今南五台山腰有黑虎殿一座,是韦曲街道东韦村的信众建造,专门供奉黑虎。殿门口牌匾写着“心似白云”四个大字,篆书,认时有些费力。
     

        传说,唐时,长安城内有一妖人作恶,时常摄人性命,实为一条火龙的化身。于是,观音菩萨下旨,让黑虎与五马下山,打败了火龙,将其压在南五台山腰,上书“终南神秀”。人们感恩黑虎和五马的德行,在山下建造五马寺一座,山上建了这座黑虎殿。

        长安是财神赵公明生长和学习的地方,修道成仙的地方却是峨眉山,戏文中唱道,“盘古氏开天地一处修炼, 罗浮洞苦修行十万八千。”峨眉山有财神赵公明修炼的罗浮洞,还有财神妹妹们修炼的地方三霄洞,不过三霄洞在民国时已经损毁。现今供养财神的位置在仙峰禅林。我想,“殿”的称呼要比“庙”的称呼要尊贵一些,周至的财神庙表明家乡生活的赵公明还只是人群中的英雄,峨眉山的财神殿则表明此时的赵公明已经是跨下吊睛黑虎、手持缠海鞭、聚宝盆的天下财神了!

        神,就是杰出的人,就是人中的英雄。只要人人用心,人人都可以成为自己的财神,愿大家新年快乐,自由自在,发发发!

财神爷是什么教

是道教创造的“神”。

财神爷是谁的化身

财神是道教俗神,财神爷的化身中国民间流传着多种不同版本的说法。

大财神为中斌财神王亥,而月财神赵公明被奉为正财神;

李诡祖、比干、范蠡、刘海被奉为文财神;

钟馗和关公被奉为赐福镇宅的武财神。

扩展资料:

财神爷在中国道教中是主管世间财源的神明,财神主要分为两大类:一是道教赐封,二是中国民间信仰。道教赐封为天官上神,中国民间信仰为天官天仙。

中国主要供奉的五大财神,分别是:中斌财神:王亥(中),文财神:比干(东)、范蠡(南),武财神:关公(西)、赵公明(北)。

还有其它四方财神:端木赐(西南)、李诡祖(东北)、管仲(东南)、柴荣(西北)。以上曾被道教分为“四面八方一个中”的财神阵容。

财神爷倾注了中国劳动人民的朴素情感,寄托着安居乐业,大吉大利的美好心愿。原意指道教奉的神仙。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

展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