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子须尽天知命

请问“君子知命”怎么理解?

“不知命无以为君子,君子知命,不以好命喜,不以差命悲。”
不知道自己命运的人,不能成为君子.作为君子.应该接受自己的命运.不能因为命好就过度高兴,不能因为命不好就自暴自弃.而应该把握机会,能屈能伸,这才是一个成功人士的作为.
所以,君子知命的道理就是告诉我们:喜不能得意忘形.悲不能自暴自弃.积极把握机会.面对挫折伸缩自如.才能成为一个真正的"君子"。

尽人事而知天命

指在最坏的处境下,竭尽全力拼到最后。这是知命又不认命的豁达与不妥协,这是一种让人肃然起敬的态度。

指尽人事之后,才知道天命如何,尽人事之后,才知道顺天命;这是尽人事知天命的两层意思。

但这句话还有第三层意思,也就是“尽人事而知天命,知天命而不懈怠人事”,即生命不屈不折的一面。

知道自己的能力所及,不去强求,但保持沉稳而不失积极。 理清了其中的条理,我们就结合论语,从孔子这一位圣人的天命观去了解这句话的深刻含义。

悟出了人生的道理:农民种田,勤劳者丰收,懒惰者歉收,这就是性。这是人所能知的,应当尽性,即努力依靠勤劳去获得丰收。但是,若遇到长久的干旱,则无论勤与懒,都会歉收,这就是命。
真正尽性知命的人,往往内心强大,尽人事而听天命,只管耕耘,莫问收获。就如圣贤荀子在《荣辱篇》中所写:自知者不怨人,知命者不怨天;怨人者穷,怨天者无志。

曾国藩就是悟透了“尽性知命”的道理,于是他说:君子但尽人事,不计天命,而天命即在人事之中。

即:人在做天在看,努力和好运之间存在着某种必然关系,机会是给有准备的人,好运气也是来自于不懈努力。

唯天下至诚,为能尽其性;能尽其性,则能尽人之性;能尽人之性,则能尽物之性;能尽物之性,则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则可以与天地参矣。

尽性、努力的人,才能真正悟透天地之道。比如说,人性弱点中有傲慢、懒惰、贪婪、愤怒、虚伪、嫉妒等等,我们就努力克己修身,力求自身谦虚、勤奋、慷慨、耐心、真诚、宽容,这便是“尽性”!

当我们努力到感动他人、感动世界,甚至是感动自己的时候,便可谓是真正“尽性”了;至于最终结果如何,我们也就只能泰然处之,听天由命了。
就如曾国藩家书中所写:人之处于患难,只有一个处置。尽人谋之后,却须泰然处之。

所以说,真正内心强大的人,都懂得“尽人事而听天命”。当我们真正悟透了“性命”二字,也就可以领悟了人生真谛——成大事者,人力居其三,天命居其七。
随笔/恒之馨

君子知命不履于险地啥意思

君子知道天命,不把自己置身于危险的境地中

尽人事听天命(都懂得尽人事而听天命)

同治元年十月初十日,曾国藩在灯下阅读了王夫之的《张子〈正蒙〉注》,对“ 尽性知命 ”略有所领悟,于是把心得领悟写在日记中:

盖尽其所可知者于己,性也;听其不可知者于天,命也。《易·系辞》“尺蠖之屈”八句,尽性也;“过此以往”四句,知命也。

曾国藩认为,尽自己的努力获得所知,这就是性;将自己所不知者听其于天,这就是命。

《易·系辞》中有这么几句话:“ 尺蠖之屈,以求信也。龙蛇之蛰,以存身也。精义入神,以致用也。利用安身,以崇德也 ”,这八句,说的是尽性。

即:龙蛇之类,严冬酷寒的时候在土洞里冬眠,以保全它们的躯体。专精地研究精粹微妙的义理,到达神而化之的境界,则从心所欲,而不逾矩,也就可以学以致用了。利用易学所显示的道理,而安洽其身,则可以随遇而安,怡然自得,心广体胖,以崇高吾人的德业。这8句话所表达的内容,是让人们尽自己的力量去努力做到。

过此以往,未之或知也。穷神知化,德之盛也 ”这4句,说的是知命,因为它的所指属不可知者。

即:如超过以上易理所显示的事情,则虽圣人,也不会知道的。至于专研宇宙无穷的奥妙,了解万事万物变化的原理,而默然和而化之,这是圣人道德功夫的极崇高了。

曾国藩通过《易经》中所说的“ 尽性知命 ”悟出了人生的道理:农民种田,勤劳者丰收,懒惰者歉收,这就是性。这是人所能知的,应当尽性,即努力依靠勤劳去获得丰收。但是,若遇到长久的干旱,则无论勤与懒,都会歉收,这就是命。

真正尽性知命的人,往往内心强大,尽人事而听天命,只管耕耘,莫问收获。就如圣贤荀子在《荣辱篇》中所写: 自知者不怨人,知命者不怨天;怨人者穷,怨天者无志

曾国藩就是悟透了“尽性知命”的道理,于是他说: 君子但尽人事,不计天命,而天命即在人事之中。

即:人在做天在看,努力和好运之间存在着某种必然关系,机会是给有准备的人,好运气也是来自于不懈努力。

于是,做人做事,他遵循这样的原则:关爱别人,管理他人,以礼待人,都是以诚相待,这是应当所为的,属于尽性,这样做了也会有好的回报。

但是,我们也会遇到这样的情况:关爱别人,但别人不跟你亲近;帮助他人,但他人不接受;你以礼待人,但别人不以礼待你。如果遇到这样的情况,则就是属于命了。

于是,在咸丰九年12月11日的日记中,曾国藩写道: 思考天下所有的事情,如果总是想着善有善报、恶有恶报,那么最终只会感觉失望。佛家所说的“因果报应”一说,不可完全相信。

因为曾国藩深知在自己“尽性”之外,还有不可控的因素——“天命”。

所以说,我们做人做事不可盲目“尽性”,还需要用智慧去“知命”。一个懂得“知命”的人,必然可以顺势而为,事半功倍。

就如曾国藩在日记中所写:圣人之所以伟大,在于他们在人事上尽力而为,于命上又尽力去知。尽性还是属于平常的学问,至于知命,则进入高深的道理了。在尽性事上做到了十分,效果或有、或没有,圣人则于此处之淡然。至于尽性之事要尽百倍之力去做,而属于知命的事则处之淡然,这就接近于悟道了。

总而言之,曾国藩对于“尽性而知命”理解可以用七个字来总结——“尽人事而听天命”。其实,这也是他身处乱世,遇事宠辱不惊,练就强大内心的秘诀之一。

《中庸》第一章便是: 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

即:人的自然禀赋叫做“天性”,遵循本性就叫做“道”,修养品德,使自己的行为符合“道”的原则,影响和同化民众就叫作“教”。

可见,老天把自然秉性给予了人类,为人类所用,我们便称之为“人性”。从“天性”到“人性”,需要我们努力作为,与人性的劣根性作斗争,尽性到了极点,便可“天人合一”。

如中庸中所说:唯天下至诚,为能尽其性;能尽其性,则能尽人之性;能尽人之性,则能尽物之性;能尽物之性,则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则可以与天地参矣。

尽性、努力的人,才能真正悟透天地之道。比如说,人性弱点中有傲慢、懒惰、贪婪、愤怒、虚伪、嫉妒等等,我们就努力克己修身,力求自身谦虚、勤奋、慷慨、耐心、真诚、宽容,这便是“尽性”!

当我们努力到感动他人、感动世界,甚至是感动自己的时候,便可谓是真正“尽性”了;至于最终结果如何,我们也就只能泰然处之,听天由命了。

就如曾国藩家书中所写: 人之处于患难,只有一个处置。尽人谋之后,却须泰然处之

所以说,真正内心强大的人,都懂得“尽人事而听天命”。当我们真正悟透了“性命”二字,也就可以领悟了人生真谛——成大事者,人力居其三,天命居其七。朋友们,您是怎么看待“性命”二字呢?欢迎在下方留言互动!

君子知命而信之也,为所当为!

君子知命而信之也,为所当为!
《王潇:五种时间,重建人生秩序》读书笔记
最悔:“希望当初我有勇气过自己真正想要的生活”

第二:“希望当初我没有花这么多精力在工作上,错过了关注孩子成长的乐趣,错过了爱人温暖的陪伴”

第三:“希望当初能有勇气表达我的感受,而不是长期压抑愤怒与消极情绪”

第四:“希望当初我能和朋友保持联系,而没有因忙碌的生活忽略了曾经闪亮的友情”

第五:“希望当初我能让自己活得开心点,而不是习惯了掩饰,在人前堆起笑脸”

然而,人们对于“什么是自己真正想要的生活”却往往没有明确的定义或清晰的目标。

对于大部分的职场人士来说,面对越来越激烈的职场竞争,面对快速发展和迭代的科学技术,我们每天都忙于奔命,为了生存而不得不付出自己越来越多的时间,如互联网行业的996和长期熬夜工作的007,导致我们整个身心是麻木的,尽管当下每一刻的我们都很努力,但是努力的结果却不是我们想要的。

有一句成龙的流行语,“还没长大,就老了”,人生一转眼几十年就过去了,可是自己什么事情还没有做成,每当想起人生的剩余生命越来越短就更觉得迷茫。
《生命向前》一书的作者迈克尔•海厄特 / 丹尼尔•哈卡维认为,上述的迷茫状态叫无意义漂流状态。

当我们无意识、或者注意力不集中,或者遇到的事情承受不起、或者被骗之后,我们会不自觉的走向无意义的漂流。

漂流的结果是让我们困惑丧失洞察力、付出昂贵的成本代价、失去机会、无比痛苦、留下巨大的遗憾。

2004年4月初,老何到文华酒店参加一个知名律师事务所的周年庆典酒会,一到酒店就听到大家在谈论前一天知名明星张先生从该酒店24楼跳楼的事件,当时很多人都表示惋惜和不解,像张先生这样著名的明星偶像,有事业,有颜值,有名气,有人脉和有金钱,是我们大众眼中的功成名就,名利双收的成功人士,人们都很难理解他为什么会如此痛苦地选择来结束自己的生命?另外,我们也不时看到一些功成名就的成功人士面临着严重抑郁、感情出轨、家庭破裂或倾向等问题,在经济科技越发达的地区和国家,患抑郁症和的比例越高,除了现代社会中人们工作和生活的竞争压力日益加大以外,没有人生目标和精神追求也是一个重要的因素。没有人生目标和精神追求的人生,就像失去导航的船,在茫茫大海上无法找到前行的方向。

我们在每天拼命努力工作的过程中,很少能够停下来认真地思考过,自己到底真正需要的是什么?追求的应该是什么?自己现在所做的事情,将要把我们带去何方?

这是我们大多数人的现状,对自己的人生从来没有过详细的规划,没有思考过自己内心真实的需要。

2019年底,老何有缘学习了美国著名积极心理创始人马丁·塞里格曼的《真实的幸福》,作者通过对长年生活在修道院修女的幸福感和寿命进行了大量调查统计分析发现,在修道院基本相同的生活条件下,修女们的幸福感指数越高,身心会更健康,寿命会更长。如何才可以提升个人的幸福感呢?书中提出,有意义的生活必须与比我们自身更宏大的东西连结上,这个东西越大,我们的生活就越有目的。他认为这个宏大的东西就是人类发展的历程。我们所能做到的就是选择自己成为这个历程的一分子,使它前进一步,这是进入有意义生活的门。

然而,如何才能认识自己人生的使命和明确自己人生的目标呢?

最近,老何在罗辑思维•启发俱乐部中学习了罗振宇老师对王潇《五种时间,重建人生秩序》一书的几点启发,觉得很受启发,非常值得有兴趣思考人生意义的朋友学习和思考!
第一个启发:想不通的事,就把它投影到终局上试试。用终极追问法去认识自己的人生使命和终极目标。

王潇在《五种时间,重建人生秩序》一书中提出,一定要尽早知道自己的人生目标,越早越好。

只有明确的人生目标,把有限的时间和精力都集中到自己人生的终极目标上,通过人生目标架构人生结构,清晰每一个阶段的自己应该什么什么,不应该做什么,这样我们才能不断接近自己的目标,获得成功,提升幸福感。

王萧认为,首先要解决的一个问题是,我们到底想要什么样的生活?

王潇曾经对大量人群的人生愿望做过一个调查,调查结果显示,人们99%的愿望和世俗的成功有关,比如金榜提名、买房买车、升职加薪、娶妻生子等等,这些愿望都是为了得到外在的认可,而不得不去做的事情。

调查结果显示,仅有1%的愿望和自己有关,比如追求自己爱好,写作、阅读、旅行、运动等等。

那么,人们真正想要的生活究竟是什么呢?

王潇发明了一个很有趣的方法,就是给自己策划一次葬礼。

我们把灯调暗,音乐响起,手机关掉,然后认真来填一张表。虽然我们明知道是假的,明知道是一个游戏,但一旦入戏,我们将面对以下几个问题:

首先,我的葬礼哎,我自己设计哎,我总得有点审美品位吧。就说音乐,我平时要是一点修养没有,那放啥音乐呢?喜羊羊和灰太狼?放什么花呢?这种平时觉得花里胡哨不重要的事,如果一辈子没有留意过,留到现在真就是个遗憾了。

其次,我的葬礼,总得请些嘉宾吧。谁呢?比我岁数大的没准还走在我前面呢。比我年轻的人,我认真栽培过人家、帮助过人家,人家还愿意来的人,有吗?如果脑子里居然都蹦不出个名字,好像也就证明我这人的德性不怎么样。

更重要的环节来了:我的葬礼上,总会有人念我的悼词。现在有个机会,悼词我自己来起草,核心意思总是这个人是个什么样的人,那我是个什么样的人呢?

王潇设计的那张表中是个悼词的填空题:我是一个什么人?我在家庭中是怎样一个人?我在工作中是怎样一个人?我的一生中最大的收获是?我希望自己的墓志铭是什么?我的悼词希望由谁来朗读?

有一个问题特别小,让我填我怎么处理自己的社交账号。一想坏了,我的社交账号上发的都是吃了个什么菜,到旅游景点打了个什么卡,好像没有什么价值唉。但是现在的人,要是一辈子没有出过书,能留在世界上的好像也只有社交账号了。麻烦了,原来没有认真打理,现在后悔来不及了。

填完这张表之后,再让在场的人写自己的人生愿望清单,就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比如:

精通一个专业,并成为这个领域中的高手(原来的金榜提名或考试成功);

做着有价值的工作,得到很多人的认可和尊敬(原来的升职加薪);

付出很多爱,也得到很多爱,体验爱的温暖与珍贵(原来的结婚生子);

有足够的钱让自己自由地生活,做喜欢的事情,和爱的人在喜欢的地方生活(原来的买房买车)。

而旅行、健康、爱好、亲友相聚、私人的好时光,那些在年度愿望里仅仅被描述为“希望能有更多时间去做某事”的占比1%的事,在追悼会策划表里大量出现了。
有人直接认为,做好人生规划的第一步就是写自己的悼词。

这个让人看起来有点不适感,但在史蒂芬•科维的高效能人士的7个习惯中,有一个习惯是以终为始,说的也是这个意思。

在写自己悼词的过程中,就是一步一步的让我们思考,当我们要离开这个世界的时候,我们期待是一个什么样的状况,那种体验非常的震撼。

通过这一项体验来找出你人生中非常想做,如果不做或做不成,就觉得此生有憾的事,这便是找出每个人独特的人生使命。

到了这个时候,我们才能够看清自己到底想要什么样的生活。
乔布斯2005年在斯坦福大学的演讲上,分享了一个类似终极追问法的经验,乔布斯讲他在17岁的时候,读到了这样一句箴言:“如果你把每一天都当作你生命中的最后一天来过,那么,总有一天,你会走在正确的道路上,找到你人生想要答案”。
从那时开始,连续33年,乔布斯说他每天早上都会对着镜子问自己这样的问题:“如果今天是我生命中的最后一天,我还会做今天即将做的事吗?”。

他说,如果连续几天的答案都是否定的,那么他就知道必须要改变了。

第二个启发:觉察当下,即是管理行动。看清楚自己眼下的处境,知道自己处于什么的时间类别,本身就已经是很好的解决办法。

过去,我们一说起“时间管理”,想的就是管理时间。其实只要深想一步,时间哪是管理得了的?时间就是我们的生命本身,时间管理是在管理我们的生命。

王潇认为,咱们可以不管理时间,也可以不管理自己,但咱们可以管理自己的情绪啊,甚至都不用“管理”这个词,咱们可以学会“觉察”自己的情绪。

罗振宇认为,这是一个很牛的洞察。王潇的书名是“五种时间”,但时间怎么会分成种类呢?其实就是我们这些身在不同时间中的人的情绪状态可以分成五类而已。

把它觉察了,自然也就知道该怎么做了。

王潇提出了五种时间的类别为:生存时间、赚钱时间、好看时间、好玩时间、心流时间。

1、生存时间:就是当我们因为自身能力不足和外部条件的限制,无法做到主动选择而处于被动选择的时间。如我们不愿意上班而不得不上班;不愿意干活而不得不干活的时候;不想相亲而不得不相亲的时候,等等。

在生存时间的过程中,你能够辨认自己的消极情绪,但却难以真正摆脱,生存时间可以忍受,但最终的目的一定是打破现状,逾越向前。

生存时间可以分为(1)被动生存:因为能力不足或环境制约,被人安排(要努力缩短);(2)主动生存:主动争取,直面挑战。(要主动逾越,行动指向未来)

生存时间的应对方法:

(1)识别逆境、稳定情绪、努力缩短被动生存时间,开启主动生存时间。

(2)高效完成他律任务,为主动生存争取时间。

运动员超越被动生存的密码:

(1)了解自己:长处、地位和水平;

(2)寻求教练的指导、树立自己的榜样;

(3)制定和实施艰苦卓绝的训练计划;

(4)观察对手并超越;

(5)永远筹备下一场比赛。

生存时间给我们的选择:超越晋级或者困在原地被动生存。

生存时间的重建:读书进修,或者改行。
2、赚钱时间。注意,赚钱时间,不是说你就能赚到钱,而是说你在创造价值。这也需要觉察。

罗振宇对赚钱时间的理解是:“单位时间内只对某种产品的核心竞争力做功,直至把该产品的核心价值推到远超行业平均水准的程度,这些时间就是真正的赚钱时间。”

觉察到这一点,你就知道,你在赚钱的时候,一定要锚定两个目标:

1.瞄准核心竞争力。

2.让核心竞争力进入循环增强模式,直到它高出天际。

王潇提出了一个“硬核人生终极等式”:D=P(1+R)^N

D是我们的梦想,P是现在的核心竞争力起点,因此无论P现在是什么情况,你的核心竞争力都应该是个正数。如果你正在向目标的方向努力,那R就是正数,反之则不是。N是时间,这里我们指向人的毕生成长时间,因此按年计算。不同类型的人将展现出不同的函数图形,这是一种看清目前人生轨迹、调整未来方向的有效方法。
3.好看时间

好看的人的确天然就招人喜欢,因为人眼对秩序感的偏好,那些符合数学比例的面容和身材一出现就带着光环效应,所以人人都想成为好看的人。

好看带来的好处太多了,你的外表和能力共同决定了你的命运。

赚钱时间之中,最大的瓶颈是你的健康和生命。这里的好看更多是健康长寿。一个人失去健康,便退到最低质量的生活,一切都毫无意义了。

保持规律的作息、良好的睡眠、健康的饮食、适量的运动、积极的心态与平和的情绪是保持好看状态的重要基础。

人在心流时间中面目舒展、时间凝滞、同时被所有积极情绪润泽。
4.好玩时间

好奇心诱发生命力,好玩时间与好看时间是有生之年中好奇心和生命力的延续。

岁月使你皮肤起皱,但有一天你若失去了热忱,苍老就损失了你的灵魂。

有些事情比如看极光,你只要在欧洲就可以实现,这叫做颗粒清单;而对于学习一项新技能的创造清单而言,则是探索人生边界、对体验进行密度和深度追求,能间接推动你前行。后者才是我们说的真正意义的好玩时间。
5.心流时间

多年以后最理想的回忆方式,就是你能够清晰地知道,有那么一年或者几年,你曾经倾尽全力用全部身心做过一件事情,同时获得过无与伦比的感受,并依然在源源不断地获得穿透时空的奖励。其他时光都轻飘飘地划过去了,而你身上依然留有那段时光浸透下的质感。你知道与那样的岁月相比,其他千百件事都只能算是浮光掠影的幻觉。

全身心投入某件事情,忘记时间和空间。

如何进入心流:如果感到无聊,就提升挑战;如果感到焦虑,就提升技巧。找到事物让自己高度沉浸。

热爱是不需要坚持的,比钢铁般的意志更强大的,是幸福的洪流。

心流爱情取决于相遇前各自走过的路,读过的书,见过的美景,思考过的人生。

快乐不足以让人生卓越,重点是在做提升技能、有助于我们成长、能发挥潜能的事情时获得快乐。

做一个聚精会神的人,是一生极为重要的事情。要坚信,生命中真正的乐趣,出现在你沉潜于某一事物,全然忘我的刹那。

对五种时间的觉察一是能够让自己认识和统筹自己的整个时间大局;二是我们在不同的时间阶段建立对应的策略和管理方法;三是每个人因各种时间的优先级、排序和折叠方式的不同,自然就会体现在每个人最终的活法上。
第三个启发,我们在明确自己终极目标和觉察自己当下处境及实力的基础上,总览全局,拆解目标,设定里程碑,将“他律”转换成“自律”,打好一个一个的小争夺,逐步实现一个一个的小胜利,从而达到人生的大目标。

人性当中有一个倾向,就是要追逐一个大赢的机会。
如果你看过网络小说的话,你就知道,网络小说中的人物,往往都有一个特别厉害的绝技,又称“金手指”,凭着这个绝技可以神挡杀神佛挡杀佛。这才爽。

万维钢老师说过,中国的网络小说,可能找到了人类虚构作品的终极模型,核心就是“金手指”。

最近流行一个模式的短视频,就是一个专业选手,假装业余的去把真的业余选手秒成渣。比如乒乓球国手张继科,到朝阳公园去挑战练球的大爷。观众看得高兴得一塌糊涂。

人性中普遍有一个内置的算法,凡事我们都想追逐一个绝对优势下的全赢。

所以,那么多创业者想的是模型和赛道,那么多人相信秘籍和特效药,那么多普通人想着怎么指点国家大事。

但是就像任正非说的,一个员工刚进公司就要讨论公司的战略大计,“该治病治病,该辞退辞退”。
如果我们不贪图大胜负,那“小胜负”就是一个有趣的策略了。

在王潇这本书里,罗振宇受益最大的一句话是:“自律的反方向不是懒惰,而是他律。”

这是这个时代最酷烈的一场争夺战:争夺对自我的控制。

这个时代,已经丰富到什么程度?只要你一愣神,别人控制你的“他律”之手就伸过来了,“大爷来啊,刷一会手机呗?”来自纷繁生活的信息就像一锅沸腾的能量,消耗了你的大脑算力。庞杂的已有信息,很难被通盘理解并控制,人就容易被阻隔在最脆弱的环节里。

我们只要稍一松懈,我们就把自己放在了一个时间被“哄抢”的环境中。

更等而下之的,是我们主动参与了“被组织起来的哄抢”。哦,那条新闻上了头条了,关注一下去呗?哦,他们说那个行为很时髦,我也来参与一下?

就像《财富自由之路》的作者李笑来所说,我们很多人宝贵的注意力都很容易被网上无关紧要的新闻所吸引,很容易掉进一个又一个深坑之中,很容易为其他人的生活琐事操碎了心,直到一天/一月/一年/十年过去了,回首往事,真的不知道自己过去做了什么有意义或值得回忆的事情了。

罗振宇有一次读一个野史,说明末农民战争李自成的农民军是怎么打下一个县城的。不是什么战略战法,农民军也没什么战斗力,没法像正规军那样打仗。非常简单,一到一个地方,说今天要把这个县城打下来,生火烧锅煮肉,几十万妇女老弱、青壮劳力都有份。

怎么才能吃到肉呢?一个人到城墙上掏一块砖下来,拿一块城墙砖到锅边吃肉,结果就是一个城一帮人扑上去,一人掏一块砖,那个城墙用不了多少时间就塌了。我没有经历过那个战争,我想如果我是那个守城的将官,太可怕了,跟这样的队伍你咋作战?哄抢,他又没有目的,他就掏一块砖,他不打你。

仔细想想,现在很多手机APP对我们不就是这样吗?来吧,看我一分钟,震惊体标题,我们的注意力就被汪洋大海的农民军队伍哄抢掉了,这就是我们时间的状态。

但是去年有一个时刻,突然让我意识到一个问题,哄抢其实不可怕。你还记得去年吗?美国各大城市有骚乱,有人哄抢店铺。店铺最有效的招儿,不是带上枪在里面严防死守,而是简简单单在店门上钉一点木板条。暴民一看,这个店有木板,自动就去下一家了。

你不觉得这个招儿有点奇怪吗,对方是暴徒,你把门窗用木板条钉上,怎么会管用呢?事实证明就管用。大家想为什么?因为哄抢者只要稍遇难度就不抢了,一条街上这三家店门口拿木板条子钉上,下五家店没钉,暴徒会拆你的木板条子吗?不会,抢那其他五家就完了,这是哄抢的特征。你看,在哄抢的环境里,你只需要做一点点小争夺。

这样的争夺无处不在,无刻不有。人生真正的胜负手,只在于这样的小争夺。

而王潇这本书的核心精神,在我看来,就是让你看到一场场的这样的小战斗、小胜负。

比如,你现在处在“生存时间”里,你干的活就是老板让你干的,你怎么办?你有没有可能把“他律”变成“自律”,有没有可能在里面拿到自己的决定权。

其实有一个小方法:做“清单”。

对那些必须要做,被他人要求必须要做的事,拉一张清单的好处有很多。清单可以帮助你专注在当下,你不必记住那么多事,用清单当外脑;你可以总览全局,拆解目标,设定里程碑;你可以享受一点点打钩的快感。你看,你有了一张清单,清单是你自己拟的,你把他律变成了自律,你多少拿回来了一点点控制权。

再比如:同样是玩,你能不能把“体验清单”变成“创造清单”?

所有还没有去过的远方,没有尝过的东西,没有见过的风景,都是“体验清单”之中的,代表热闹的多样性。它们的特征是只要你在地理上到达了那里,这些打钩就基本都能实现。比如身在南极就大概率会看见企鹅,身在冬季的北欧就大概率能看见极光。

而“创造清单”上的东西则不同,它们需要你把目标绩效化和量化,再努力争取才能够打钩完成。如对人生边界的探索,对体验的密度和深度的追求,是靠“创造清单”来实现的。“创造清单”上的事项包括跑完一场马拉松,读完一个学位,考取潜水证,学会单板滑雪,写完并出版一本书,见证自己练出“马甲线”,用英文演讲等,等你实现以后,你才会发现,你体验到的根本不只是这场马拉松,也不只是那张潜水证。

在职场里,大多数情况下,我们都是被他律的。但是,我们几乎每一次都有机会“翻身压在他律的身上”。

举个例子:你是某公司的HR,老板非要让你用一个不可能的低价找一个重要的岗位的人。你怎么办?大量的人要么就去和老板冲突,要么就一个个地海量面试,苦不堪言。那怎么办?翻身压在老板身上啊。开始做调研:这个职位,市场上有多少合适的人。高中低三等各有多少。列出表格,让老板选。放心,老板不会选便宜但没有用的人的。让他看到你的主动工作,恭喜你,你又打赢了一次小胜负。

“体验清单”是颗粒的,而“创造清单”是线性的,如果你想让好奇心获得持续满足,就需要打开门让自己进入那些线性旅程。

再比如,你想不想出一本书?你说写作很难?此刻,你被能力压在了身下。我给你出个主意呗?事实上已经有人在做了。就是搜集金句,搜集大家写PPT要用到的那种金句。开一个公众号,或者是抖音号,就是推荐这些金句。积累五年,你信不信,你会成为一代大神?

我们也许无法摆脱那些烂事琐事的纠缠。所谓“小胜负”,其实不是摆脱,而是翻个身,把它压在身下。这种胜负之小,可以小到,每次约吃饭,你主动提议一个餐馆,每次尬聊,你主动找到一个话题,每次开会,你主动拿起mark笔,在白板上整理大家的意见。

最后,把王潇这本书的劈头第一句话送给你:“建造花园者,收获果实”。

“如果你一直渴望有一个人能敦促你走上这条道路,能够在诱惑袭来时拉住你不放,不许你胆怯,不许你沉沦,不许你随波逐流,不许你就此沉睡,那么现在,你自己就是这个人。”

如何理解“君子知命,小人玩命”?

君子知命,知的是“天命”;小人玩命,玩的是“小命”。

君子和小人之间最大的区别是:君子中庸,能够时时操守内在的道德品质,与天合德,与鬼神同吉凶;

小人反中庸,他们受困于内心与外部世界之间的矛盾和对立,时刻处于心灵的僵持状态,因而常与灾祸相伴。

所以,一个人要修炼到君子的境界非常不容易,你不仅需要与各种私心妄念作争斗,还要懂得勤存天理,当天理涵养到一定的阶段,就能做到像孔子 那样的“知天命”境界。

正因为“中庸”之道如此艰难,在当今这个物欲横流的现实社会中,已经很少有君子的身影了。

大多数人都是披着道德外衣的“伪”君子,虽然被包装成君子的形象示人,可惜一个人的内在气质是永远欺骗不了世人的。

如同《大学》里面所谓的:“诚于中,形于外,故君子必慎其独也。”

内心真诚,才能引发自性流露,表现到外在就是:

诚心待人、圆融处事,凡事不计较得失利害关系,不会因旁人的诽谤而愤怒,不因他人的冷嘲热讽而自我沉沦,不因别人的奉承而轻易改变初衷,始终如一。

又《中庸》: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

一个人的天命属性秉承于广大无边的天道,此道、此性不可违逆,否则就是背道而驰。

如此,必然会在这个尘世间活得不能自已,很多事情发展得不尽如意,以致于种种烦恼和痛苦滋生,最后在名利的欲望深海里迷失人生的方向。

君子之所以能成就大公无私的境界,只因为他们了知自身的天命,知道自身在宇宙天地间的位置,所以永远不会迷失自我。

小人则相反,他们可以为了一己之私欲,不顾天道良心,做出伤天害理之事,故而玩的是自己的“小命”。

展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