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凶悔吝凶的意思

南怀瑾—吉凶悔吝

世界的一切现象也只有四种“吉、凶、悔、吝”。
”吉凶”两字大家要注意,天地间的事不是吉,便是凶;不是好,就是坏;没有不好不坏的。不好就是坏,不坏就是好。做生意,如果没有赚钱也没有赔本,在你认为没赚没赔,没赚没赔就是赔了,赔了精神,赔了时间……所以没有不赚不赔的事。由此可知天地间的现象,只有两种:不是吉,便是凶。
佛学来说,物质世界自然现象中山河大地是无情的东西,是没有思想的;一切众生,像我们这些有生命的人,佛学称为“有情”,是有灵性,有思想的。众生是哪里来的?也是宇宙物质世界的一种现象。“刚柔相推”,是两种正反质能相互推动,因而产生了有情世界的一切众生。
吉凶也就是:“刚柔相推而生变化。”刚柔,我们知道就是阴阳,实质的就叫刚柔。
吉凶是怎么产生的?是从人类心理的判别而产生的。
比如说青年人谈恋爱,谈到最热烈的时候很得意,但你不能就认为是吉。表向上看来很得意,事实上,说不定失意已暗伏在里边了。现在觉得很好,到时候分开也很痛苦啊!我常常说一个人求生不易,但求死也很难。想死还真不容易呢,跳水太冷,上吊很闷气……没有一样好受的。这些是非好坏都是从心理现象来的。所以说吉凶是一种失得的心理现象。
悔字它真正的意义,只有一个名词可借用来说明才最恰当,就是佛经上讲的“烦恼”,这就是悔。佛经讲的烦恼不是痛苦,是开始时心里感到很烦,过久了感到不舒服,也不是痛,可是随时随地就是很不爽朗,很烦、很苦恼,也就是不高兴。一般人说的烦恼,就是《易经》的悔。
吝就是困难、是悭吝。“悔吝者,忧虞之象也” ,忧就是忧愁、烦恼;虞就是思虑,脑子不停地想,用脑筋叫做虑。用脑也很痛苦,一个人要不痛苦,什么都不要想、不用脑筋才好。但是那很难做到,绝大多数人都要用脑筋;只要用脑筋就有忧愁,就有烦恼。所以说“悔吝者,忧虞之象也”。
宇宙间一切事情,一切人的心理,都离不开“吉凶悔吝”四个字。所以人生只要有思想就有烦恼,心理上就有得失,得到了高兴,失掉了痛苦、烦忧。
吉在背面就是凶,凶的背面就是吉。悔吝呢?是小凶、不是大凶。所以懂了这个道理,不需要卜卦啦。一件事情一开始做就知道结果了,不是好就是坏,没有第三样。一个人去看相算命,八成都是彷徨不定的人。
《易经》它讲人事的法则,只有吉、凶两个结果,不是好,就是坏,没有中间的;不是进步,就是退步,没有停留在中间的。
吉凶悔吝怎么来的?“吉凶悔吝者,生乎动者也。”
人生的一切,任何一件事,一动就有好有坏。再说任何一动,坏的成分四之三种,好的成分只四之一种,所以中国人的老话,一动不如一静。凡事一动,吉的成分只有四分之一,坏的成分有四分之三,不过这三分当中,两分是烦恼、险阻、艰难,如此而已。
人生只有吉凶两个原则。悔吝是偏于凶的。那么吉凶哪里来?事情的好坏哪里来?由行动当中来的,在动的当中,好的成分有四分之一,坏的成分有四分之三,逃不出这个规则。
天下事不好即坏,不过一般人在小坏中不觉得,以为自己在好中。
中国古人有两句哲学名言:“福无双至,祸不单行。”好事没有两样一起来的;倒起霉来不是一件喔!这是中国人的人生哲学,可见求吉之难。
学佛的人懂得一动就是缘起,也就不要算命、卜卦、求神了,你的起心动念、缘起对不对,自己就晓得了,因果律就摆在这里。如果自认为佛法是空的,不懂得性空缘起的道理,就落在邪见上了。这些非常重要,所以要注意!

关于易经中一句话

资料一:
“吉凶悔吝者,生乎动者也。”吉凶悔吝就是我们打卦的结果,一个卦背后必然就会有一些好的、不好的种种结果。当然还有“厉”,就是很严厉、很严重的情况,还有“无咎”,就是跟你没有什么关系,你没有什么错,虽然说结果好像不太好,但是这个不是你的错,是老天爷的错,或者是其他人的错。我们说一个事情,一般不是好就是坏,“悔吝”呢,实际上是指的吉凶之间的中间状态,有些事情有点“悔”,心头有点后悔、不舒服,还有点“吝”,就是还有点缺陷、不完满,心头还留有遗憾。这些结果是怎么来的呢?为什么会有这些“吉凶悔吝”的这些结果呢?就是“生乎动者也”,就是从“动”中而来。
人一动,就要生吉凶,所以我们打出一卦,最重要的是看它的动爻,吉凶往往就在动爻上面体现。我们生而为人,任何人都逃不出“吉凶悔吝”的这些结果,我们人一动,按照佛教的说法,动则生业,你会有业力,那么业力所致,就有人生的种种境遇。所以我们在这个事情上面,确实要把人生看开、看透,要趋吉避凶,就要培养这种洞悉世间万象的智慧。

既然“吉凶悔吝,生乎动者”,那我不动行不行?看起来行,实际上不行。为什么呢?人一生下来,哪有不动的呢?不可能不动。生老病死那就是动,喜怒哀乐那就是动,吃喝拉撒也是动,所以动就要生业,不可能不动。即使我们每天大门不出、二门不迈,每天呆在屋子里面,你也不能保证自己的思维不动、念头不动、妄想不生,所以不动根本不可能。
成都有一个现代诗人叫张枣,比我这一辈年龄大一点,上世纪五十年代出生的,现在定居欧洲,他写了一首诗叫做《镜子》,内容就是一个人,每天呆在屋里没有事干,就成天照镜子,其中有一句诗非常出名,“当我想起一生中后悔的事,梅花就落满南山。”这一句诗非常出名啊!是中国现代诗当中的经典名句。这个句子虽然看起来很美,很有禅意,但是仔细想想,一个人就这么静静呆在屋里,只要你的思维停不下来,吉凶悔吝就都在里面。不信你每天照镜子,日复一日,就会看见头发也慢慢变花白了,皱纹也慢慢多了,这个时候就回忆、想起一生中后悔的事情,那真是一言难尽!
总之,你想要不动,你想生而为人却没有吉凶悔吝这些东西,那是不可能的。不动不行,关键怎么动才行。《易经》里面多次提到要“慎动”,上传第八章里引的好几个卦都是要我们要“慎动”。为啥要“慎动”呢?常言道,人生不如意者常八九,如意者仅一二,我们看“吉凶悔吝”这四种结果,称得上好的也就是“吉”,占整个结果的四分之一,其它的凶、悔、吝,都不怎么好。所以我们要动的时候,一定要小心,一定要谨慎,一定要看准,不要随便乱动。不仅这样,一个人呆在家里面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的时候,也不要一个人胡思乱想。越是在一个人的时候越要“慎独”,把我们脑袋里面的七情六欲、喜怒哀乐一定要关照好,看清楚它,管理好,不然的话,就像张枣的那句诗一样,“想起一生中后悔的事情,梅花就落满南山”,后悔有什么用呢?梅花都落满南山了。所以是,“吉凶悔吝,生乎动者”,我们尤其是要慎动、慎独。

以上摘自:
《易经·系辞》通讲(二十九)_xuexi学习

资料二:
以下摘自:《12辟卦的应用·一动不如一静》
现在回过头来说,用在卜卦算命上,也有一个哲学的原理,先要了解,这就是《系传》二章所说的,现在我们继续讲《系辞》上传第二章:
“是故,吉凶者,失得之象也;悔吝者,忧虞之象也;变化者,进退之象也;刚柔者,昼夜之象也。”
这就是哲学问题了,这是说人类文化。我们人类认为的吉凶,好的或坏的,以哲学来说,没有绝对的,而是根据人类本身利害的需要;我们得到,便觉得是吉,失去便觉得凶,但这并非绝对。譬如说得病,这个得就不是吉,而且人生得意不一定是好事,有时失意也不一定是坏事。所以对于古文,不要仅在文字表面上读过去,而要知道在文字的深处包涵了很大的哲学思想。可见吉凶只是根据个人的观念而来,而悔吝就是忧烦愁虑之象,虞即虑。前面说过,卜卦的结果,不外“吉凶悔吝”四个字,没有六个字,换句话说只有两个字——一个是好,一个是坏,——或吉或凶,悔吝只是加上去的。因为“悔吝”两个字,是忧虑。在《易经》中一方面是小心,如卜到一个卦是悔吝,就是有烦恼,事情办不通,有困难。所以人生的一切,看《易经》只有四个角度,吉凶悔吝。这吉凶悔吝怎么来的,下传有两句话:
“吉凶悔吝者,生手动者也。”
人生的一切,任何一件事,一动就有好有坏。再说任何一动,坏的成分四之三种,好的成分只四之一种,所以中国人的老话,一动不如一静。凡事一动,吉的成分只有四分之一,坏的成分有四分之三,不过这三分当中,两分是烦恼、险阻、艰难,如此而已。这把宇宙的道理、人生的道理、事业的道理都说清了,所以儒家就知道慎于动。动就是变革,变更一个东西,譬如创业,譬如新造,这个动不是不可以,但需要智慧,需要作慎重的考虑。所以学了《易经》的人不卜卦,因为大概的道理都知道了。“善于易者不卜”,用不着卜了,看现象就明明白白了。

《易经》里的吉凶悔吝

《易经》正在被越来越多人接受,拿《易经》卜卦的人也越来越多,有时候难免会卜到凶爻,就会很担心。其实不需要特别担心,《系辞》里面告诉大家,“一阴一阳之谓道”,还告诉大家,“吉凶者,失得之象也;悔吝者,忧虞之象也。”吉中有凶,凶中也会有吉。拿得失来说,没有失也就没有得,所以到底是好是坏,都不一定。但是,如果相信是坏的,就不去努力改变,结果一定不会是好的。老子告诉我们“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也是说的这个道理。

《易经》里面的话,大家看的时候都要按照“一阴一阳之谓道”的观念,无论卜到什么卦,都只是指导。所有的像都会变,只有坚持正道,坚持为善,才会得到人生的吉卦。

吉凶悔吝语出何处?

语出《易经系辞上传》
第二章
圣人设卦观象,系辞焉而明吉凶,刚柔相推而生变化。
是故,吉凶者,失得之象也。
悔吝者,忧虞之象也。
“悔吝者,忧郁之象也”。悔,后悔;吝,心上有事放不下,有包袱,进而举棋不定等等,从而呈现忧虞之象。这些象都可以在六爻的关系中表现出来,得位、居中,就吉;不得位,就可能有忧虞之象;又不得位,又不居中,且其中阴阳组合又有诸多麻烦,那就可能呈凶象。
要视情况而定,不同的情景两个字的轻重不同,比如求财就是悔轻吝重,求官则相反。

关于易经中一句话

资料一:
“吉凶悔吝者,生乎动者也。”吉凶悔吝就是我们打卦的结果,一个卦背后必然就会有一些好的、不好的种种结果。当然还有“厉”,就是很严厉、很严重的情况,还有“无咎”,就是跟你没有什么关系,你没有什么错,虽然说结果好像不太好,但是这个不是你的错,是老天爷的错,或者是其他人的错。我们说一个事情,一般不是好就是坏,“悔吝”呢,实际上是指的吉凶之间的中间状态,有些事情有点“悔”,心头有点后悔、不舒服,还有点“吝”,就是还有点缺陷、不完满,心头还留有遗憾。这些结果是怎么来的呢?为什么会有这些“吉凶悔吝”的这些结果呢?就是“生乎动者也”,就是从“动”中而来。
人一动,就要生吉凶,所以我们打出一卦,最重要的是看它的动爻,吉凶往往就在动爻上面体现。我们生而为人,任何人都逃不出“吉凶悔吝”的这些结果,我们人一动,按照佛教的说法,动则生业,你会有业力,那么业力所致,就有人生的种种境遇。所以我们在这个事情上面,确实要把人生看开、看透,要趋吉避凶,就要培养这种洞悉世间万象的智慧。

既然“吉凶悔吝,生乎动者”,那我不动行不行?看起来行,实际上不行。为什么呢?人一生下来,哪有不动的呢?不可能不动。生老病死那就是动,喜怒哀乐那就是动,吃喝拉撒也是动,所以动就要生业,不可能不动。即使我们每天大门不出、二门不迈,每天呆在屋子里面,你也不能保证自己的思维不动、念头不动、妄想不生,所以不动根本不可能。
成都有一个现代诗人叫张枣,比我这一辈年龄大一点,上世纪五十年代出生的,现在定居欧洲,他写了一首诗叫做《镜子》,内容就是一个人,每天呆在屋里没有事干,就成天照镜子,其中有一句诗非常出名,“当我想起一生中后悔的事,梅花就落满南山。”这一句诗非常出名啊!是中国现代诗当中的经典名句。这个句子虽然看起来很美,很有禅意,但是仔细想想,一个人就这么静静呆在屋里,只要你的思维停不下来,吉凶悔吝就都在里面。不信你每天照镜子,日复一日,就会看见头发也慢慢变花白了,皱纹也慢慢多了,这个时候就回忆、想起一生中后悔的事情,那真是一言难尽!
总之,你想要不动,你想生而为人却没有吉凶悔吝这些东西,那是不可能的。不动不行,关键怎么动才行。《易经》里面多次提到要“慎动”,上传第八章里引的好几个卦都是要我们要“慎动”。为啥要“慎动”呢?常言道,人生不如意者常八九,如意者仅一二,我们看“吉凶悔吝”这四种结果,称得上好的也就是“吉”,占整个结果的四分之一,其它的凶、悔、吝,都不怎么好。所以我们要动的时候,一定要小心,一定要谨慎,一定要看准,不要随便乱动。不仅这样,一个人呆在家里面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的时候,也不要一个人胡思乱想。越是在一个人的时候越要“慎独”,把我们脑袋里面的七情六欲、喜怒哀乐一定要关照好,看清楚它,管理好,不然的话,就像张枣的那句诗一样,“想起一生中后悔的事情,梅花就落满南山”,后悔有什么用呢?梅花都落满南山了。所以是,“吉凶悔吝,生乎动者”,我们尤其是要慎动、慎独。

以上摘自:
《易经·系辞》通讲(二十九)_xuexi学习

资料二:
以下摘自:《12辟卦的应用·一动不如一静》
现在回过头来说,用在卜卦算命上,也有一个哲学的原理,先要了解,这就是《系传》二章所说的,现在我们继续讲《系辞》上传第二章:
“是故,吉凶者,失得之象也;悔吝者,忧虞之象也;变化者,进退之象也;刚柔者,昼夜之象也。”
这就是哲学问题了,这是说人类文化。我们人类认为的吉凶,好的或坏的,以哲学来说,没有绝对的,而是根据人类本身利害的需要;我们得到,便觉得是吉,失去便觉得凶,但这并非绝对。譬如说得病,这个得就不是吉,而且人生得意不一定是好事,有时失意也不一定是坏事。所以对于古文,不要仅在文字表面上读过去,而要知道在文字的深处包涵了很大的哲学思想。可见吉凶只是根据个人的观念而来,而悔吝就是忧烦愁虑之象,虞即虑。前面说过,卜卦的结果,不外“吉凶悔吝”四个字,没有六个字,换句话说只有两个字——一个是好,一个是坏,——或吉或凶,悔吝只是加上去的。因为“悔吝”两个字,是忧虑。在《易经》中一方面是小心,如卜到一个卦是悔吝,就是有烦恼,事情办不通,有困难。所以人生的一切,看《易经》只有四个角度,吉凶悔吝。这吉凶悔吝怎么来的,下传有两句话:
“吉凶悔吝者,生手动者也。”
人生的一切,任何一件事,一动就有好有坏。再说任何一动,坏的成分四之三种,好的成分只四之一种,所以中国人的老话,一动不如一静。凡事一动,吉的成分只有四分之一,坏的成分有四分之三,不过这三分当中,两分是烦恼、险阻、艰难,如此而已。这把宇宙的道理、人生的道理、事业的道理都说清了,所以儒家就知道慎于动。动就是变革,变更一个东西,譬如创业,譬如新造,这个动不是不可以,但需要智慧,需要作慎重的考虑。所以学了《易经》的人不卜卦,因为大概的道理都知道了。“善于易者不卜”,用不着卜了,看现象就明明白白了。

吉凶悔咎什么意思

《周易》有关人事祸福的现象,综合起来只有吉凶悔吝四大论断。悔与吝两个现象,便是较轻微的凶。凶,不好的事;吉,好的事。

展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