命字的甲骨文怎么写

甲骨文的命怎么写

如图:


命字笔顺

命字笔顺:撇、捺、横、竖、横折、横、横折钩、竖。

命(拼音:mìng)为汉语一级通用规范汉字(常用字) 。此字始见于西周金文 。甲骨文的“命”和“令“是同一个字,本义都是指发布命令,到了西周“令”叠加“口”分化出“命”。毛公鼎:“膺受大命”,“大命”即天命,铭义即接受上天的命令。

由天命引申出命运义。由命运义引申指生命、寿命。“命”字假借指“给与”,如授予名称为“命名”。

古籍解释:

说文解字:

【卷二】【口部】眉病切(mìng)。

使也。从口从令。

说文解字注:

使也。从口、令。令者,发号也,君事也,非君而口使之,是亦令也。故曰命者,天之令也。眉病切。古音在十二部。令亦声。

广韵:

眉病切,去映明 ‖令声耕部。

使也。敎也。道也。信也。计也。召也。眉病切。一。

康熙字典:

【丑集上】【口部】命;康熙笔画:8;部外笔画:5。

《唐韵》《集韵》《韵会》《正韵》竝眉病切,鸣去声。《说文》:使也。《书·尧典》:乃命羲和。

又《玉篇》:敎令也。《书·大禹谟》:文命敷于四海。传:言其外布文德敎命。《说命》:王言惟作命。《易·泰卦》:自邑告命。《增韵》:大曰命,小曰令。上出为命,下禀为令。

又《尔雅·释诂》:命,告也。

又《易·乾卦》:各正性命。疏:命者,人所禀受。《说卦》:穷理尽性,以至于命。注:命者,生之极。

《左传·成十三年》:民受天地之中以生,所谓命也,是以有动作礼义威仪之则,以定命也。疏:命虽受之天地,短长有本,顺理则寿考,逆理则夭折,是以有动作礼义威仪之法则,以定此命,言有法,则命之长短得定,无法,则夭折无恒也。

又《诗·周颂》:维天之命,於穆不已。笺:命,犹道也。

又《诗·周颂》:夙夜基命宥密。传:命,信也。疏:信顺天命。

又《周礼·春官·大祝》:作六辞,以通上下亲疏远近。一曰祠,二曰命。《论语》为命裨谌草创之。疏:命,谓政令盟会之辞也。

又《周礼春官大宗伯》:典命。注:命,谓迁秩群臣之书。

命运翻译成甲骨文

你好,很遗憾,这两个字没有甲骨文写法,我给你一个它们的小篆写法,希望你能喜欢!

命字与冠字帖的区别

在甲骨文中“令”和“命”同字。你看“命”字,甲骨文①的上部也是一个屋顶(或大伞盖),下部是一个面朝左跪坐的人在发布命令。可见这个“命”字是一个会意字。金文②的左下角又增加了一个“口”字,这就表示用“口”发布。③是小篆的形体,是由金文直接演变而来。④是楷书的写法,其右下角的“人”形竟变成“卩”了。
“命”字的本义就是“命令”,如:“从命而利君谓之顺,从命而不利君谓之谄(chǎn产)。”(《荀子·臣道》)这就是说:听从命令而有利于国君,这就叫做忠顺,听从命令而不利于国君,这就叫做奉承。在上古最高统治者要人民把“命令”视同“生命”,所以“命”字又可以引申为“生命”或“性命”,如在《论语·雍也》中记载颜渊“不幸短命死矣”。再者,历代反动统治阶级用以欺骗劳动人民,宣扬吉凶祸福等一切遭遇都是神的意志和命令,所以这就有了“天命”一词,如:“死生有命。富贵在天。”(《论语·颜渊》)
请注意:在古代“命”和“令”的词义是有区别的。“命”字专指上级对下级下达命令,而“令”则有时还表示“使”的意思。“”字是“命”字的异体字,后来“”字被废除不能再用了。

命的同音字 命的意思

1、命的同音字有掵,是日本地名用字。

2、命(拼音:mìng)是汉语常用字,最早字形见于西周金文。甲骨文的“命”和“令“是同一个字,本义都是指发布命令,到了西周“令”叠加“口”分化出“命”。毛公鼎:“膺受大命”,“大命”即天命,铭义即接受上天的命令。由天命引申出命运义。由命运义引申指生命、寿命。“命”字假借指“给与”,如授予名称为“命名”。

两个人一条命什么意思

意思是生死搭档。
两个人是生死搭档,一个没有命了,另外一个也跟着没有命了。
命(拼音:mìng)为汉语一级通用规范汉字(常用字)。此字始见于西周金文。甲骨文的命和令是同一个字,本义都是指发布命令。

展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