辰戌之岁五运六气

五运六气丨2018年终之气养生需知

岁火太过,炎暑流行,金肺受邪。

太阳司天,寒气下临,心气上从。

2018年为戊戌年。戊癸化火,戊火太过;辰戌之岁,寒水司天。水火势均力敌,“赫曦之纪,上羽与正徵同”,虽然构成平气,但水火相抗,面对面的交锋却让我们感受到了这一年气候的非常,从年初暖春的流感,“气乃大温,草乃早荣,民乃厉,温病乃作”,到夏季全国的倾盆大雨,华南台风时至,“三之气,天政布,寒气行,雨乃降;四之气,风湿交争,风化为雨,乃长乃化乃成,”都让我们惊叹上古祖先的智慧。

整体气候上,《六元正纪大论》云:“太阳司天之政......寒凝太虚,阳气不令,水土合德,上应辰星镇星......寒政大举,泽无阳焰,则火发待时。少阳中治,时雨乃涯,止极雨散,还于太阴,云朝北极,湿化乃布,泽流万物,寒敷于上,雷动于下,寒湿之气,持于气交。”意思是说:太阳寒水司天的年份,寒水之气降临太空,阳气不能施令,水土二气结合施德,上应水星和土星......寒水之政大起,湖泊中不见阳热之气升腾,火气等待时机舒发。少阳为三之气居中,应时雨水时降,雨后交还于在泉太阴湿土之气,云层汇聚于北极,湿气布化,润泽万物,寒气布于高空,少阴雷火动于下,寒湿之气持续于气交之中。

“善言天者,必有验于人。”我们的经络和脏腑就像天线和接收器一样,完全接受了关于火克金、水克火等五行能量此消彼长的信号。下半年的微信朋友圈更是悼念一片,一些耳熟能详的明星和很多为国家作出卓越贡献的科学家、企业家都在戊戌这一年离开了我们。而媒体之外,我们的亲友也不乏传来严重疾病的噩耗,大多是肺癌、大肠癌、皮肤病、心脏病和中焦脾胃、小肠为主的消化系统疾病,这些都与五运六气直接相关。

《黄帝内经》中所记载关于今年的病候有:胸中痛,胁支满胁痛,膺背肩胛间痛,两臂内痛(《气交变大论》)。其病痉。心热烦,溢干、善渴、鼽嚏、喜悲数欠,热气妄行,善忘,甚则心痛。水饮内稽,中满不食,皮(疒上君下巾wan)肉苛,筋脉不利,甚则胕肿,身后廱(《五常政大论》)。民病寒湿,发肌肉萎,足痿不收,濡写血热(《六元正纪大论》)。

细分来看,运气理论指导下疾病的发作还与主客二气的相互影响时间和每个人的不同运气体质相关。我们具体看一下戊戌年终之气的气候、物候及病候特点。

戊戌年终之气,大概为2018年12月到2019年1月。主气为太阳寒水、客气为太阴湿土(在泉),故终之气的特点与全年“太阳寒水司天、太阴湿土在泉”极为相关。

《六元正纪大论》云:“终之气,地气正,湿令行,阴凝太虚,埃昏郊野,民乃惨凄,寒风以至,反者孕乃死。”太阴湿土当令,湿气大行,寒气凝聚太空,尘埃昏暗笼罩郊野(类似雾霾天气),人们感到凄惨,寒水骤至,虽能妊娠,但多主死。

这连天我们又在朋友圈内看到一个一个雾都的出现,也有接连因为大雾而影响出行和航班的事件。其实这是太阴湿土行令的表现,所以毛小妹老师告诉我们六气的交司受五星的影响,并不能得到精确的计算,而可以通过测量得知。“天地阴阳者,不以数推,以象之谓也(《五运行大论》)”。就我个人的体感,五之气的燥热渐渐退去,终之气的寒湿又在升起。

《六元正纪大论》又云:“故岁宜苦以燥之温之,必折其郁气,先资其化源,抑其运气,扶其不胜,无使暴过而生其疾,食岁谷以全其真,避虚邪以安其正。”宜食苦味,用燥治湿,用温治寒。若想减轻被郁之气,当首先资助生化的本源,抑制其太过的运气,扶助其不胜的脏气。不要让气运太过而产生疾病,并食用与岁气相合的谷类,从而保全人体真气,避开致病的邪气,安定人体正气。

“戊辰戊戌岁,上太阳水,中太徵火运,下太阴土。寒化六,热化七,湿化五,所谓正化日也。其化上苦温,中甘和,下甘温,所谓药食宜也。”

上太阳水        寒化六     上苦温

中太徵火运    热化七      中甘和

下太阴土        湿化五     下甘温

从《黄帝内经》的文意当中我们可以获得如下启示:

1.终之气(2018年12月和2019年1月),以寒湿之气为主,寒湿体质之人(辰戌丑未生年)可能会因为通应而多受此影响。构成脾胃病、足太阳膀胱经和足太阴脾经所主之疾病、皮肉萎软、出血(脾主统血)。可以用刮痧板刮小腿内侧的阴陵泉到三阴交一带。

2.太阴湿土当令,免不了多生雾霾,雾霾会夹杂很多微尘颗粒,影响到太阴肺的正常呼吸功能,故出行应当避免雾霾天气,带口罩。终之气可以饮用“滋肺阴,补肾阳”的虫草。肾阳充实还可以应对日照减少所引起的抑郁情绪。出太阳的时候,多到户外活动,促进钙的沉积,补充人体阳气。晒被子、晒后背。

3.太阳寒水司天,加上去年“丁酉木运不及,阳明燥金司天”阳气不升又逢寒水克制,需要注意提升人体阳气,并在淤堵点放血,毛老师嘱咐按查左侧期门穴和左侧大包穴处是否有压痛点,如有压痛可到医疗场所拔罐放血。升阳,减小心脏的压力。

4.“寒湿之气,持于气交。”《内经》中还记载今年的心肾不交、水火未济伴随着气郁中满、痞阻中焦的症状。虽然到了终之气,还是会看到很多在初之气到五之气遗留下来的杨梅点舌苔和舌尖的红热,而且往往伴随着中焦的寒湿腻苔。治症应多考虑脾胃的升降。比如黄元御认为人体疾病的产生,均由脾不升清、胃不降浊,导致肝木不升、肺金不降,心肾不交。所以他善用法半夏、茯苓、甘草旋固中枢,砂仁也可以在此讨论。

太阳司天,黄元御有苓甘姜附汤(《四圣心源》卷五。 半夏3钱,甘草2钱,干姜3钱,附子3钱,茯苓3钱,麦冬2钱(去心),龙骨3钱,牡蛎3钱。 癫狂。 水煎大半杯,温服。 有痰者,加蜀漆)。

食养者可用王守义十三香炒菜,保留烧饭后的锅巴以健脾燥湿。当然,坚持揉腹也是相当不错的选择。尤其要注意中脘和脐周一带的冷、痛、硬点揉散灸开。

5.终之气毕竟是冬天,应该以保暖为要,阳气充足则气血输布,阳气充足则火消阴翳,阳气充足则自然寒湿乃化。“风从颈后入,寒由足下生。”围巾、长袜、秋裤是过冬必备的,南方人也应该尊重一下冬天。

“冬三月,此谓闭藏。水冰地坼, 无扰乎阳,早卧晚起,必待日光, 使志若伏若匿,若有私意,若已有得, 去寒就温,无泄皮肤, 使气亟夺,此冬气之应,养藏之道也。”为了健康,我们有了睡懒觉的理由,养护肾脏是冬天的功课。

6.艾灸方案:至阳 心腧 命门 肾腧 中脘 关元 阳池 阴陵泉 阳陵泉 丘墟

7.针灸方案:补少海,尺泽;泻少府,鱼际。(六戊方针)

《五运六气》

一、释运气

运气,是五运六气的简称。

五运:金、木、水、火、土。(行的东西代表)十天干➕阴阳干

六气:太阳寒水、厥阴风木、少阴君火、少阳相火、太阴湿土、阳明燥金。十二地支➕阴阳支(风寒暑湿燥火)

阴阳:①事物组成②转化③变化④互为根本

【背诵】

土主甲己,金主乙庚,水主丙辛,木主丁壬,火主戊癸。子午之上,少阴主之;丑未之上,太阴主之;寅申之上,少阳主之;卯酉之上,阳明主之;辰戌之上,太阳主之;巳亥之上,厥阴主之。

二、干支甲子

十天干和十二地支,简称叫干支。

“大侥始作甲乙以名日,谓之干。作子丑以名月,谓之枝。”

在历法思想中,记日重在干而不在支。“己丑卜,庚雨(没有写寅)”

(一)十干

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

干,犹个也。
肝主春,其日甲乙(甲乙为木,东方干也)

心主夏,其日丙丁(丙丁为火,南方干也)

脾主长夏,其日戊己(戊己为土,中央干也)

肺主秋,其日庚辛(庚辛为金,西方干也)

庚:骨骼、大肠

辛:牙齿、肺、嗓子
为什么十干分为阴阳?

刘完素云:凡先言者为刚为阳,后言者为柔为阴也。

那为何是“阴阳”而不是“阳阴”?

此为奇偶之序,奇为阳,偶为阴。

(十二支)

支,分也。

古人将十二支分别以记月,一岁十二月,每月各建一支。如正月建寅,二月建卯。
本来子丑寅卯之序,子在第一位,而分建于各月,却从寅开始,这是什么道理?

这是因为春必起于寅,是以寅卯辰为春,巳午未为夏,申酉戌为秋,亥子丑为冬,而各分其孟仲季焉。

十二支有记月、定岁、分立四时的作用:

一候五日,一气三候,一时六气,一岁四时,统由天地日月的阴阳变化。

(三)甲子

甲子:天干和地支配合起来。
“天以六为节,地以五为制,周天气者六,期为一备,终地记者五,岁为一周。五六相合,而七百二十气为一记,凡三十岁。千四百四十气,凡六十岁,而为一周。不及太过,斯皆见矣。”

太过:阳

不及:阴

如乙未年:乙庚合化金,乙为阴,则金运不及

甲午年:甲己合化土。甲为阳,土运太过

2019五运六气是什么意思 六气时间安排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有着许许多多让你摸不着头脑,但又为之着迷的知识理论。

己亥年五运六气概述
己亥年,天干为己土,己为第六个天干,偶数为阴,己为阴,甲己合化土,所以,此年的大运(也叫中运)为土运不及年(若为甲年,则为土运太过年),主全年气候湿气不足,比较燥。为什么甲己合化土呢?这是古圣仰观天象得来的。他们发现天空中黅黄之气出现在甲和己连线的方向上,黄色属土,所以,他们就认为甲己合化而生土运。同样的方法,他们观察到苍天木气下临丁壬之方,故识丁壬合化而生木运;丹天火气下临戊癸之方,故识戊癸合化而生火运;玄天水气下临丙辛之方,故识丙辛合化而生水运;素天金气下临乙庚之方,故识乙庚合化而生金运。苍为青,丹为赤,黅为黄,素为白,玄为黑,天气天干合化就是这么来的。甲、丙、戊、庚、壬属阳干,为五阳年,主五太太过之运;乙、丁、己、辛、癸属阴干,为五阴年,主五少不及之运。

天干起运,地支起气。地支为亥,己亥之年为厥阴风木司天,也就是说,天干为运为土,地支为气为木,木克土,气克运,这叫天刑,为不相得之岁。本来土已经不足,显得虚,木还来克土,土就变得更虚,气候变得更燥,又带了天刑,偶尔还是会有剧烈的变化,出现大灾大难。气克运,气盛运衰,我们看气候就以气为主,运次之。

司天之气厥阴风木,主上半年气候风气淫胜,也就是风大,人容易犯什么病呢?第一、心胃疼痛,上连两胁,这是说心窝下闷痛,扯着两侧的肋骨都疼;第二、膈咽阻塞,饮食不下,舌根硬强,食入则吐,食不化为冷泄、腹胀大,这是说人不想吃东西,吃了也吐,吃下去的东西也不消化,要么吃什么拉什么,要么不拉就堵在中焦,腹部胀得很大很难受;第三、气结成瘕,小便不利,这是说气不通畅,水湿聚集在一起变成痰饮,痰饮凝固而成肿瘤,气不通,毛孔不开,膀胱没气压,小便拉不出来或者尿得不痛快,滴滴答答,这都是风木克脾土之故。

在泉之气少阳相火,主下半年气候火气过胜,也就是太热了,热极生寒,寒热并至,多发泄泻赤白、溺赤、便血、小腹痛等症,这是说白痢红痢都会拉,大小便带血,小肚子痛;余与少阴在泉同候,气上冲胸、寒热疼痛、目昏齿痛、眼肿、发热如疟、腹胀、疮痈等症,这是说其他的症状跟少阴在泉时一样,少阴也为火,但是君火,少阳为相火,君火为太阳,相火为燃料产生之热能,它们都会带来因为太热而产生的火气冲胸、一会儿热痛一会儿冷痛、眼睛看不清牙齿痛、眼睛发肿、身上发烧一会儿怕热一会儿怕冷、腹部胀大、长疮痈这些病症。

五运
主运,是指分主于一年中五个运季的五运之气,说明一年中五个运季的正常气候变化,年年固定不变。不论中运是什么,主运主持一年五季的正常气候,都是恒定不变的。主运分五步,每步一个运季,每个运季的时间是七十三日零五刻,五运全计三百六十五日零二十五刻,正合周天之数。每年从大寒节起交初运,属木多风,相当于春季;至春分后十三日交二运,属火多热,相当于夏季;至芒种后十日交三运,属土多湿,相当于长夏;至处暑后七日交四运,属金多燥,相当于秋季;至立冬后四日交终运,属水多寒,相当于冬季。五运轮转,周而复始,是一年气候变化的常规。主运之音,必始于角而终于羽,是五音分主四时,顺布之常序。但是,阳年为太,阴年为少,是五音四时太过不及之变化,太少都是以中运来取。比如:逢甲年太宫,壬年太角,丙年太羽之年,则主运初运则是太角,二运必是少徵,三运则是太宫,四运必是少商,终运则是太羽。若逢戊年太徵,庚年太商之年,则主运初运,必是少角,二运则是太徵,三运必是少宫,四运则是太商,终运必是少羽。

客运,是指一年中五个运季的异常气候变化,在每年各季中均有不同的变更,如客之往来故称客运。客运是按照值年的年干推算的,把一年五季变化分为五步推算,每年中均以值年的中运作为客运的初运,然后按五行相生的次序顺推,每运也是各主七十三零五刻,五步合周天之数,至第二年又以值年的中运作为初运,依此类推。比如甲己之年,中运为土运,则客运的初运即为土运,二运即为金运,三运即为水运,四运即为木运,终运即为火运,其余以此类推。

虽然己亥年以气为主,我们也要了解一下土运不及带来的一些影响。土运不及,则风气流行,木克土,金复之。这是什么意思呢?就是土太弱了,被木欺侮得太厉害,这时候土的儿子金就来救母亲,金来克木以救土。土不及产生的胜复之气是个什么气候呢?大风吹得万物振拉飘扬,燥金来复,万物本来就被风刮得快掉,再被金的燥气一收,稀里哗啦的就散落下来。病在中央,但受灾却发生在四维。四维,就是东南、西南、东北、西北这四个斜角,也表示辰戌丑未四个月。土居中央,以灌四维。中央病了,自然没能力输送营养给四维。金气一来,金木打起来,大家遭殃。金克木之后,万物败折。所以说,清气乃用,生政乃辱。土为木克,金气来复,可发生胸胁暴痛、短气、太息等症。但是亥年为厥阴司天,相火在泉,不及之土驼,得在泉相火相生,木气不能克土太过,金气不能来复,则少发上述病症。

六气
客气是由于天的运动而逐年转换,所以称为客气。客气以阴阳为序,其次序乃厥阴、少阴、太阴、少阳、阳明、太阳,即一阴二阴三阴一阳二阳三阳。由地支起气,如巳亥之年,厥阴风木治之,起司天之气,也就是三之气。少阳相火在下,起在泉之气,也就是终之气。气由下而升上,故以在下之少阳起之,少阳为一阳,一阳生二阳,二阳为阳明,故阳明燥金为客气中的初气,即地之左间气。二阳生三阳,三阳为太阳,故太阳寒水为客二气,即天之右间气;三阳,阳极生一阴,一阴厥阴,故厥阴风木为客三气,即司天之气。一阴生二阴,二阴为少阴,故少阴君火为客四气,即天之左间气;二阴生三阴,三阴为太阴,故太阴湿土为客五气,即地之右间气;三阴阴极生一阳,一阳为少阳,故少阳相火为客六气,即在泉之气,也就是终之气。每岁司天在泉左右四间气,即六气分统上下,本年司天统主上半年,在泉统主下半年之统气。

主气是由于地之运动而产生,乃四时固定的应有气候,其次序年年相同不变,所以称之为主气,主气以五行相生为序。每年都是按初之气厥阴风木、二之气少阴君火、三之气少阳相火、四之气太阴湿土、五之气阳明燥金、终之气太阳寒水这个顺序走。

地气为阴主静,故主气固定不动;天气为阳主动,故客气逐年流转。以客气加于主气之上,称为客主加临。

中医五运六气怎么推算?利用五行干支

五运六气包括五个方面:司天,客气,中运,主气,在泉。是中医天人合一思想的具体体现。

一、干支
就是天干和地支的合称
天干有十即: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
地支有十二即: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五运即五行:木、火、土、金、水,又分太过与不及。
六气即:风、寒、暑、湿、燥、火,代表是三阴三阳。

二、中运(五运)
中运是《黄帝内经》的作者在观察天象的基础上,运用天干及五行相联系所表示的一种年运变化。

天干代表五运是:甲己化土,乙庚化金,丙辛化水,丁壬化木,戊癸化火。其中阳干即甲、丙、戊、庚、壬表示太过;阴干即乙、丁、己、辛、癸表示不及。

三、司天、在泉地支代表六气主要是表示六气司天、在泉的因素。司天与在泉是运气学中两个特有的概念也是两个相对的概念。司天确定了在泉也就确定了,三阳司天必定三阴在泉,三阴司天必定三阳在泉。其中三阴三阳的次序,《黄帝内经》作了明确的序号规定即:一阳为少阳,二阳为阳明,三阳为太阳,一阴为厥阴,二阴为少阴,三阴为太阴。而司天与在泉的关系就是一对一、二对二、三对三。即一阴(厥阴)司天,必定一阳(少阳)在泉;一阳(少阳)司天,必定一阴(厥阴)在泉。依此类推。

司天的确是根据干支纪年中的地支来确定的即:子午之年少阴君火司天,丑未之年太阴湿土司天,寅申之年少阳相火司天,卯酉之年阳明燥金司天,辰戌之年太阳寒水司天,巳亥之年厥阴风木司天。
司天确定后在泉就很容易的推算出来了,根据阴阳相对的原理。司天为阳,在泉必定为阴。司天为阴,在泉必定为阳。即一阴(厥阴)司天,必定一阳(少阳)在泉;一阳(少阳)司天,必定一阴(厥阴)在泉。依此类推。如今年(2006年)为丙戌年地支为戌,辰戌之年太阳寒水司天,因此今年是太阳寒水司天,太阴湿土在泉。

四、主气
主气是指每年分六个间区(从大寒节始至小寒节中)中的不变的气。也就是不管哪一年,六气的分布次序都一样。其中六气次序及每一气所主的时间区域简述如下:

戍辰是什么意思

最佳答案
天干地支:也称"干支",是"甲乙丙丁戊已庚辛壬癸"十天干与"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十二地支的合称。
六十甲子:用十干的"甲、丙、戊、庚、壬"和十二支的"子、寅、辰、午、申、戌"相配,十干的"乙、丁、已、辛、癸"和十二支的"丑、卯、巳、未、酉、亥"相配,共配成六十组,称为《六十甲子》。
古人用天干地支、来表示年、月、日、时的次序,周而复始,循环使用。 干支最初是用来纪日的,后来多用来纪年,现在农历的年份仍用干支。
使用方法:
一·记年
每个干支为一年,六十个干后(俗称“六十甲子”),又从头算起,周而复始,循环不息。
二·记月
每个月的地支固定不变〈正月是由寅开始,二月是卯,三月是辰....直至十二月丑〉然后依次与天干组合,开头的一年的正月是丙寅月、二月是丁卯月、三月是戊辰....如此类推。如同上表从甲子到癸亥,共六十甲子,刚好五年。
三·记日
按顺序先后排列,两个月六十日,刚好一个干支的周期。
四·记时
记时的地支固定不变,每天十二个时辰,23:00~1:00为子时;1:00~3:00为丑时……21:00~23:00为亥时。

戌辰年是什么意思。请问懂的人有吗?

离现在最近的戌辰年是1988,然后向前,向后推60年,都是戌辰年,比如:1928,2048,戌辰年是中国古代天干地支的纪年方式,那时没有公历。中国人用天干地支: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被称为“十天干”,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叫作“十二地支”。组合配对来纪年。天干地支,是古人建历法时,为了方便做60进位而设出的符号。所以60年重复一次。

展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