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说财富因果

请善知识回答,佛家讲因果,今世很富有的人,前世一定做了很多的布施,但是...

为什么有的人 先富后贫,有的却 先贫后富?经上这样说
节选自 <<佛为首迦长者说业报差别经>>
复有业初乐后苦。若有众生。为人所劝。欢喜行施。施心不坚。后还追悔。
以是因缘。生在人间。先虽富乐。后还贫苦。是名先乐后苦。
复有业初苦后乐。若有众生。为人劝导。挽仰少施。施已欢喜。心无吝悔。
以是因缘。生在人间。初时贫苦。后还富乐。是名初苦后乐。
复有业初苦后苦。若有众生。离善知识。无人劝导。乃至不能少行惠施。
以是因缘。生在人间。初时贫苦。后还贫苦。是名初苦后苦。
复有业初乐后乐。若有众生。近善知识。劝令行施。便生欢喜。坚修施业。
以是因缘。生在人间。初时富乐。后亦富乐
复有业贫而乐施。若有众生。先曾行施。不遇福田。流转生死。在于人道。
以不遇福田故。果报微劣。随得随尽。以习施故。虽处贫穷。而能行施。
复有业富而悭贪。若有众生。未曾布施。遇善知识。暂行一施。值良福田。
以田胜故。资生具足。先不习故。虽富而悭。
复有业富而能施。若有众生。值善知识。多修施业。遇良福田。
以是因缘。巨富饶财。而能行施。
复有业贫而悭贪。若有众生。离善知识。无人劝导。不能行施。
以是因缘。生在贫穷。而复悭贪
白话略解 (转贴)
先富后贫
"如果有众生,因别人规劝而布施,布施后又后悔,以这样的因缘,他来生先富后穷"
先贫后富
"又有众生,因别人规劝而布施少量,布施后又欢喜,他来生在人间,先贫后富".
贫而能施
经声还说:又有众生(必说众生,不能说人,人只说得一种,众生则包括六道了),以前曾经布施,没有遇到有殊胜果报的福田,轮回生死.现在在人道中.因为不遇大福田,所以果报微劣,随得随尽.又因为弄成了布施的习惯,所以虽然处于贫穷状况,也乐于行施.
富而不施
又有众生,未曾布施,遇善知识后,暂行布施,正遇上了有殊胜果报的福田.因为福田殊胜,所以来世生活所需一应俱全.因为以前没有形成布施的习惯,所以今世虽然富贵却很坚吝.
(转自地藏论坛)

读懂财富的因果了解财富的奥秘

财富对于很多人来说,非常重要。而且我们人生有很多的烦恼都跟钱财有关,能把钱财的问题参透了,其实就能减少很多烦恼。佛弟子都认识到财富来源于布施,但是很多人布施的动机却是为了求财,虽然说引人进入佛门,要先以欲勾牵,但是如果一个人总是带着求财的心态去学佛,会让这个人更加迷失。而且很多人对于布施存在一些误区:认为把钱放进功德箱就是布施,布施之后,就会发财,发财之后再布施,就可以发更大的财,钱财多了,可以买到很多东西,之后人生会过得很幸福。而这表面看来似乎很对,但是却偏离了佛法的真实义,佛要我们行布施,是破除我们对物质的执着和培养我们的利他之心、舍得之心。而且我们也要看懂财富的一些秘密。

首先我们要知道钱财是怎么来的,钱财是由福报转换过来的,而钱的来源主要分为三种:一是正财,正财就是通过自己的体力劳力付出,去服务他人,利益他人而赚取的;二是偏财,偏财是意外之财,偏向于不劳而获,或者少劳多得;三是凶财,凶财是指不符合道义而获得的钱财,如:通过杀盗淫妄而获得的财。一般来说,偏财和凶财越多,容易得大灾难。所以我们不仅要学会布施钱财,更要懂得不取不义之财。古人讲:君子爱财,取之有道。非分的钱太多了,容易积祸,而且拿这些钱去布施意义也不大。佛教讲布施是要用净财,清朝的林则徐也曾说过:巧取钱财,布施无益。

钱财是一种业力,这其中包括善业和恶业,当然大部分情况都是恶业的成分是比较多的。很多人重视钱财进入口袋的金额,但是却忽略钱财进来的业力。有时候,钱进来了,业障也进来了,但是很多人无法察觉到,所以人钱多的时候,也是失去理智的时候,乱花钱的时候,追求享受的时候,浪费福报的时候。人在积累财富时,也是在积累自己的业力。财大业大,人有赚钱的命,未必有花钱的命,因为人的愿力不够强大,财富的流向就会被业力控制,赚钱靠福报,花钱靠智慧,但是人有钱时,往往会被业障蒙蔽智慧。我们都很羡慕那些上千万、上亿资产的富豪们,但是我们只看到他们赚大钱的风光时候,却没想过这类人要是破财起来,也是非常可怕的。而且世间万事万物都有一个规律:怎么来就怎么去。钱财也一样,我认识很多炒股多年的朋友,他们曾经在股市上盈利过,但最终钱吐回到市场里。因为在股市上获利的资金来源于投资市场,它最终还是要回到投资市场,这是钱流动的规律;又如:靠杀生而赚取的钱,这些钱的来源就是要通过夺取众生的生命而赚取,那么因缘成熟之时,自己就会得一场重病或遭遇重伤,钱最终花在解决自己生命健康上。这是钱财的因果规律,无人例外。

在中国的易经中,有讲到万事万物都是处于阴阳平衡状态,人的五福也一样:健康,财富,婚姻,子女,智慧。有一样福报多了,必然有其它福报在减少。有人认为只要有钱就可以解决任何问题,事实上这是一个很大的错误知见,上天要维持它的平衡,你有所得,就有所失。财富在增加的同时,法界中的其它福报就会减少。况且人一辈子将心思放在财富增长上,都是非常不吉祥的。人的财富过多,会克到自己的健康或婚姻或子女,而且钱财可以转化成物质,人的物质越多,就容易被物欲所困,六根也因此受到严重的污染,要开智慧就很难。很多人钱一多时,就会想着如何利用好这笔钱,甚至费劲心思计划如何将财富倍增,事实上,未来你的财富是在增或减,跟你头脑是否聪明、有没有理财理念没太大关系,主要跟你业力有关,业力会牵动你的财富往哪个方向流动。

人有布施的行为是非常值得赞叹的,但是如果背后的动机是为了求财,之后享受生活,那么这样子就无法认识到财富的真正意义,也很难开发出富贵的心。人外在的富有是由富贵的心感召过来的,富贵的心是造福众生的心,明白这一点,就知道改变自己贫穷的命先培养自己富贵的心。

阿弥陀佛!请问人的财富多少和学历有关,还是和因果有关?念佛能得财富吗...

没有关系,财富属于福报,学历属于聪明智慧,有的人福多有钱但没有智慧就比较笨,有的人有学历比较聪明但无福找不到工作。念佛是福慧双修,不是为了得到财富,把念佛搞得太不体面了。念佛是无上修行法门出三界脱轮回的大法,获得财富是微不足道的事情。

佛教经典法门求财富得财富,那不就没有因果了吗

佛教经典法门求财富得财富,那不就没有因果了吗?
师父佛安:弟子是修佛至今十年的人,一向对佛法非常的虔诚与信仰,现在弟子有一个疑问想要问师父,请师父帮我解除疑惑:在佛教的理论中都说,人的一生贫与富跟过去世的布施多寡有很大的关系,过去世布施很多的人,今生随便做就随便赚,赚钱像赚水一样,很快就成为了亿万富翁,但是过去世布施不多的人,这辈子就会很贫困,甚至赚不到钱,饿死街头,这道理说来蛮合理的,对于懂因果的人来说,真的是很合理的。
不过,令弟子感到疑惑的是,在很多佛教经典中常提到有很多的法门都可以"求富饶得富饶",包括药师法门,大悲观世音法门、地藏法门,宝箧印陀罗尼经、雨宝陀罗尼经、财宝天王法门、财神法门、大吉祥天女咒... 等等等,这些法门都可以求得到富贵与财富,那既然过去世没有布施的话,照理来说,我们应该用任何方法都无法改变其结果的,但如果透过这些法门的修持,就可以得到富贵财宝,会不会给人一种矛盾的感觉,那反过来说,如果透过佛法的修持就可以求得富贵财宝,那过去世布不布施会不会就变成没有很大的关系了? 这点弟子一直想不通,可否请师父为我解答疑问!
佛子 您好 阿弥陀佛:
这个因果法则是很复杂的,并不是一般人想象的那么简单。佛教讲的因果法则可以说就是人生宇宙的运行法则! 可是,从人生的角度来说,简单的划分就有「佛、菩萨、缘觉、声闻、天、人、阿修罗、畜生、饿鬼、地狱。」十个法界。而每一个法界和十个法界之间都有相互影响的互动关系,例如,人和人之间有互动的关系,人和其它九个法界也会有互动关系,这样子,十法界乘十法界等于一百个法界。而这一百个互动相关的法界之中,又各各具备了十个如是 :「诸法如是相、如是性、如是体、如是力、如是作、如是因、如是缘、如是果、如是报、如是本末究竟等。」一百乘以十等于一千,这也就是妙法莲华经所说的 : 「百界千如、诸法实相」!
因果的道理也就是诸法实相的真理,这一点从「百界千如」就可以去比较清楚的去了解。例如杀生,虽然都是杀生,可是杀一只蚂蚁和杀一位国王,这个因缘果报还是有很大的不同。救一只蚂蚁和救一位国王,这个因缘果报也是有很大的不同。佛在十法界中是福德智慧最高的一个法界,如果能够供养到佛陀世尊,那这个因缘果报当然也和供养普通人有很大的不同。
在所有的供养中,法供养是对佛陀最大的供养。在普贤行愿品里面说到:「广修供养者:所有尽法界、虚空界十方三世一切佛刹极微尘中,…悉以上妙诸供养具而为供养。所谓:华云、鬘云、天音乐云、天伞盖云、天衣服云、天种种香、涂香、烧香、末香,如是等云,一一量如须弥山王;然种种灯,酥灯、油灯、诸香油灯,一一灯炷如须弥山,一一灯油如大海水,以如是等诸供养具常为供养。
善男子!诸供养中,法供养最。所谓:如说修行供养、利益众生供养、摄受众生供养、代众生苦供养、勤修善根供养、不舍菩萨业供养、不离菩提心供养。善男子!如前供养无量功德,比法供养一念功德百分不及一。何以故?以诸如来尊重法故,以如说修行出生诸佛故。若诸菩萨行法供养,则得成就供养如来,如是修行是真供养故。」
所以说,如果真能做到「如说修行供养」, 就算没有布施多少金银财宝,其功德还是无量无边不可思议。因此能够让依法修行的佛弟子们「求财富得财富」,这在佛教的道理上是说得通的。
而从另一个角度来说,佛陀是三界至尊,拥有无穷无尽的福德财富,同时呢,佛陀也是每一个众生的大慈悲父。就像是一个万亿富翁,再多的钱也愿意无条件的给予自己的小孩! 只不过,就怕小孩子不懂得理财,或者是拿钱财去为非作歹,或是因为钱多而养成骄傲的习气...。因此,虽然修持佛法可以「求富贵得富贵」,但是倒也不是随意的祈求都能满愿,这个佛菩萨还是要考虑许多的因素才行!
如果我们过去生中很少布施,也这表示我们过去生中缺乏对因果定律的了解与实践,也缺乏实践「利益众生供养、摄受众生供养、代众生苦供养」,当我们在这种不明因果的情况下,如果佛菩萨轻易的给我们巨大的财富,那或许是害了我们。因此,基本「种瓜得瓜」的因果定律还是不变的原则,这就像是「物质不灭定律」一般,在大多数的情况下是绝对适用的。但是,还有一个比「物质不灭定律」更高超的定律,那就是「质能转换定律」,可以让物质化为能量,能量化为物质。
这个现代的物理学已经不是一般人能轻易理解的,更何况是佛法中横跨十法界的因果法则,其玄妙处,自然是非常的不可思议,那是无法用语言形容的!
释大宽 合十

佛教关于发财的道理!!!

所谓布施是让别人受益,修财布施不一定就要用钱,而是要用智慧。至于如何做,不是那么简简单单的事情,建议你先从最小的一块两块开始,很多东西是靠经历,你只有亲身感受到了,才会有所领悟,别人的方法未必适合你,因为财布施的方向太广泛,你别急着布施太多,你就从自己首先解决温饱,基本衣食住行,不让父母受拖累开始,在这个基础上,有富余的钱才可以谈的上布施。而且布施要有智慧,不能过分,要恰到好处,布施当然多多益善,但是,一定要循序渐进,同时在接触不同人事物的时候慢慢自己去感悟,不是一蹴而就的。

佛说如何得财富?

现在世间人迷于物欲,迷得很深,迷得很重,这是所有一切天灾人祸的根源;解救的方法是帮助他觉悟。你帮助他觉悟,你跟他讲经说法他不听,他说天天学经教,这个东西不能发财,他的目的在发财,他的目的在升官。我学这个东西升不了官,也发不了财,他排斥、他拒绝。其实怎么样?他搞错了,真正学这个东西,确实能帮助你发财、帮助你升官。 怎么知道?你去念《了凡四训》你就知道。袁了凡接受云谷禅师的教诲,改造命运,升官发财。他不是出家人,他在家,不但升官发财,还延长寿命。不仅如此,他命里头没有儿子,学习这个法门他得了好儿子。佛氏门中,有求必应,你求财富得财富,求儿女得儿女,求长寿得长寿,求作佛都能成佛,这是最难的,世间功名富贵小意思,哪有求不到的道理! 他为什么会求得到?他懂得因果。财富、聪明智慧、健康长寿,果报!果必有因。佛不迷信,你知道果报之因。你修因,当然你果报现前,升官有升官的因,发财有发财的因。发财的因是什么?佛教菩萨无量法门总结到最后就是一个布施。布施里面有三种,有财施、法布施、无畏布施,你要是把布施详细说明,那就是全部的《大藏经》。 可以说释迦牟尼佛四十九年所说的一切法,说的什么?就是说的布施。这个三大类:财布施得财富,愈施愈多;法布施得聪明智慧;无畏布施得健康长寿。世出世间法就是一个大的因缘果报。九法界众生离不开这个范围,诸佛如来教化众生也离不开这个原理原则。所以佛门才讲万法皆空,因果不空,我们想发财,你不修因,你财从哪来? 我们看到现前社会上有很多发财的人,拥有很多的财富,我们很清楚,过去生中修的因,这一生得果报,命里头有财!无论从事哪个行业,那是缘;因有缘,果报就现前了。命里有财,什么事情不干,天天坐在那地方,那发不了财,为什么?有因没有缘。无论从事什么行业,缘!自自然然他就发起来了。如果你没有种因,再好的缘遇到了,你也发不了财,你没有这个果报。 这个因好比是种子,我们用植物来作比喻,缘是土壤、水分、肥料、阳光,这都是缘。你有好的种子种在土地上,土地很肥,它有肥料,水分、阳光充足,这个种子自然就生长,它会开花结果。如果你缘具足,我有土地,这个土地有水分,肥料都很好,阳光都很充足,你没有种子,这个土地长不出东西出来。你有种子,你没有土地,你这个种子放在茶杯里头,放一百年它也不会长出来。像这个桃,这个桃核你把它放在茶杯里头,放一百年,它也不会长成桃树,它不会结果。所以种子、因跟缘结合它就现行了,才会开花结果。 佛给我们讲了,布施是种子。财布施,那你有财的种子,你命里头有财;法布施,你命里头有智慧,有智慧你要读书,你要求学,读书求学那是缘,你智慧开了,智慧能起作用,成就自己,成就众生;无畏布施果报得健康长寿。《法华经》上讲得好,如是因,如是缘,如是果,如是报,经上讲了十条,这个是宇宙之间的大道理。如果我们真的明白、搞清楚,不再怀疑了,对这个起了信心,改造自己的命运不难,人人都能办得到。可以改造自己命运,可以改造你家庭命运,可以改造社会命运,可以改造国家命运,可以改造整个世界命运,哪有办不到的事情!办不到是你不晓得这个道理,你不知道这个方法,你对于这些理论方法没有信心,那就是一筹莫展。 末后这两句说得好,‘于一切处庄严中,皆由诸佛能演说’。佛对于众生的恩德,就在这一句能演说,演是表演,做出来给我们看。佛的福报,佛的智慧,佛的健康长寿,真的做出来表演给我们看。我们要肯学,你不学怎么行?只要你肯学,只要你肯修;学是求解、求智慧、求知识,修是把自己过去所有一切错误修正过来。我们对于宇宙人生错误的想法,譬如今天有人想发财,想许许多多发财的方法,错了,你所想的是什么?全是缘。像种树,种果树一样,你想什么?我这个土地要好,土地肥沃,我这里水分好、充足,阳光好,我一切照顾周到,但是怎么样?没有作物的种子,费了多少功夫,到最后你这块土地上长不出东西出来。没有稻种它怎么能长出稻出来,没有瓜种长不出瓜来,没有桃种长不出桃树,没有种子!这就是什么?你的想法错误了。你想发财,你必须要修发财的因,因是财布施,对于财很吝啬不能够施舍,你不种因,你希求果报,这个错误。 我们在佛法里面懂得这些道理,知道这些方法,我想得财富,我怎么做?修财布施。我今天没有财,我有一块钱,我布施一块钱;我有两块钱,我布施两块钱,这就是在修,诚心诚意的修,你的心愿是圆满的,你的因就是圆满的。我的财富只有这么多,我统统都拿来做好事、做善事去了,你的功德是百分之百,你那个因是百分之百;有亿万财产的人拿出十万、百万,那是他的九牛一毛。他要跟一个穷人两个相比的话,穷人修的福是百分之百,他修的是千分之一、万分之一,他得的果报少,穷人得的果报多、圆满,这个才合道理。老天不负苦心人,才公平。否则的话,修福只有有钱的人能修福,穷人就不能修福,这就太不公平了,那就不合乎天理了。天理是公平的。所以修究竟圆满的福报,究竟圆满的智慧,人人都有分。问题是你懂不懂这个道理?你会不会修?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讲到此地。

展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