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的历史价值

周易的历史评价

《周易》是中国本源传统文化的精髓,是中华民族智慧与文化的结晶,被誉为群经之首,大道之源,是中华文明的源头活水,是中国古代杰出的哲学巨著,历经七千多年的历史至今经久不衰,奠定了中华文化的重要价值取向,开创了东方文化的特色,对中国的文化产生不可取代的重要价值和巨大影响。
《易经》的思想智慧已经渗透到中国人生活的方方面面,它的内容极其丰富,对中国几千年来的、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都产生了极其深刻的影响。无论孔孟之道,老庄学说,还是《孙子兵法》,抑或是《黄帝内经》,《神龙易学》,无不和《易经》有着密切的联系。
《黄帝内经》是元素论五行文化和阴阳文化结合的典范,解决了大易“医病”的问题;思孟学派的《五行》是德性论五行文化与阴阳文化融汇的渊薮,解决了大易“医人”的问题。一言以蔽之:大易医国、医人、医病。
《周易》研究被称为“易学”,是一门高深的学问。《三易》在周朝不是随便可以见到的,孔子在得到周易之后爱不释手,《汉书·儒林传》记载:“孔子读易,纬编三绝,而为之传。”《易经》代代相传,释家林立,许多学者皓首穷经,考证训诂,留下了三千多部著作,蔚为大观。
《周易》历经数千年之沧桑,已成为汉族文化之根。易道讲究阴阳互应、刚柔相济,提倡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在五千年文明史上,汉民族之所以能够久历众劫而不覆,多逢畏难而不倾,独能遇衰而复振,不断地发展壮大,根源一脉传至今,与对易道精神的时代把握息息相关。 虞世南:不读易不可为将相。
毛泽东:中国古人讲“一阴一阳之谓道”,不能只有阴没有阳,或者只有阳没有阴,这是古代的两点论,形而上学是一点论……
郭沫若:《易经》是一座神秘的殿堂。
冯友兰:《周易》不仅是中国的,也是东方的,更是世界的,不仅是古代的,也是现代的,更是未来的。
南怀瑾:我始终怀疑《易经》的文化是上一个冰河时期留下来的,不是这一个冰河时期的产物,因为它的科学、哲学的道理太高明了。
张协和:近代学者由于易理之启示获得诺贝尔奖金者已有四:德国汉森堡,其论文为《测不准原理》;丹麦之玻尔教授,其论文为《相生相克原理》,并在庆祝酒会上以太级八卦纪念章赠人; 中国杨振宁、李政道,其论文为《不对等定律》,并自称得之易经之启示。今后由此书而得奖者,当犹有其人,愿周易学者多为现代科技服务。
爱因斯坦:“西方科学家做出的成绩,有不少被中国古代科学家早就做出来了。这是什么原因呢?原因之一是古代科学家自幼学习《周易》,掌握了一套古代西方科学家们不曾掌握的一把打开宇宙迷宫之门的金钥匙。”
李约瑟认为易经的太极图显示了宇宙间力场的正极和负极的作用:“中国文明在科学技术史中曾起过从来没有被认识到的巨大作用。”
黑格尔:“《易经》代表了中国人的智慧。就人类心灵所创造的图形和形象来找出人之所以为人的道理,这是一种崇高的业。”
荣格:谈到世界人类惟一的智慧宝典,首推中国的《易经》,在科学方面,我们所得出的定律常常是短命的,或被后来的事实所推翻,惟独中国的《易经》亘古常新,相距六千年之久,依然具有价值,而与最新的原子物理学颇多相同的地方。

《周易》作为我国传统著作,对后世之人带来了哪些影响?

引言:值得大家喜欢的人物和事情有很多,极大程度上都刺激和改变着大家的生活。这也无疑不是提高大家生活质量的标准。

一、周易简介

《周易》是中国传统经典之一,内容包括《经》和《传》两个部分 。是中国传统思想文化中自然哲学与人文实践的理论根源 ,内容极其丰富,对中国几千年来的、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都产生了极其深刻的影响,《周易》是中国本源传统文化的精髓,是中华民族智慧与文化的结晶,被誉为群经之首,大道之源 。

二、周易对后人的影响

《周易》表面上容易使人认为他是一部占卜、算卦的书籍,其实不然,算卦并不是他的本质方面,从根本上讲是一部立道设教的书。《周易》以其内容的广泛性、哲理性和对自然、社会的独特认识为后世学者所推崇和发展,也为后世文学的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周易》还将人与自然的美好统一也构筑了中国的传统审美观,形成中国美学的基础。到现在仍被广大的作家和读者所推崇,人们对它的研究也更加的深化,中国的传统文学在今天仍然绽放出璀璨的光芒,所以对后世的影响是很大的,给了很多人在生活上的指引,人们可以没事的时候多看看这些经典著作。

三、对周易的评价

《周易》对大家有着深远的影响和学习借鉴的价值。周易为华夏民族古人的智慧结晶,她包含了朴素的唯物辨证法思想,对于指导我们的社会实践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历代易学研究者对此有大量的研究成果。这也正是揭示了历史文学的魅力,给人以独特的感受,而且它存在的价值也是无限的。

历史上易经的作用

《易经》最大的作用,是为中华文化确立了基本的价值观和辩证、系统的思维方式。
《易经》提供了中华文化的核心价值观,成为中华文化的中心象征。
《易经》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居于中心地位,其中包含了影响最大的具有代表性的民族智慧、精神特征。尚刚进取、因时通变、重视变革、忧患处世、贵和尚中、德法结合、天人合一、人本民本等等社会精神理念,都是中华文化的独特的精神财富,渗透在中华文化的思想文化和社会心理等各个层面。一定意义上说,《易经》就是中华文化的纲领。这种作用是其它任何典籍都不能代替的。
《易经》是辩证思维、系统思维的教科书。《易经》的思维方式,是哲学思维由具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中形成的有中国特色的哲学思维方式。《周易》采取的“取象比类”的方法,既具有概括性,又带有具象性,相比与其它辩证法、系统思维,有自己的独特价值。
《易经》的这种价值观和思维方式,是通过《周易》的古经部分和解释古经的《易传》这两个部分展示出来的。《易经》已经通过卦爻辞以及卦爻辞揭示的卦象关系,表达了这些价值观和思维方式。《易传》则对这些思想内容进行了系统总结和进一步挖掘。

为何讲占卜的《周易》在古代能成群经之首?它具有哪些现实意义?

《周易》被誉为五经之首,历朝历代无数人从中了解为人处世,甚至是读懂天人之间的哲学。它可以用于预测,帮助人们了解事情发展的方向,也可以作为人行动的指南和成事的参考。

为何讲占卜的《周易》在古代能成群经之首

有四个方面的理由:

第一方面,历史悠久,非常古老。

它的主体部分形成于3000年之前。这在我们这个具有悠久文明历史的民族,也是绝无仅有的。

第二方面,它不但是最老的,它的作者还具有高度权威性。

至少在2000多年的时间里,在华夏文明的系统中,这种权威性是无与伦比的。《周易》作者的权威性能到什么程度呢?

古人用一个句子来概括,叫“人更四圣”。“人更四圣”就是说由四个“圣人”级别的作者,先后接续集体合作完成了这部书。哪四个圣人呢?第一个是所谓“华夏文明初祖”的伏羲,第二个是刚才说的文王姬昌,第三个是姬昌的儿子周公,周公在古代被视为大圣人;第四个圣人是孔子,他的工作是阐发前三位的思想。这四个圣人来联合完成一部书,这样我国古代任何一本书的作者都没法比了。

《易经》,其实是指夏代的《连山》、商代的《归藏》、周代的《周易》这三本易书。它们并称为“三易”。相传三皇之伏羲创作八卦,神农炎帝作《连山易》,轩辕黄帝作《归藏易》,直到周文王姬昌才给我们留下了这部《周易》。《易经》不仅仅是占卜之术,更是中国哲学思想的发端。

而在周朝时期,《连山》、《归藏》和《周易》这三本易书则由三位卜官掌控,通过这三本易书,卜官们会对国家大事、军事战争、祭祀活动进行预测。正所谓“算卦”,又名曰“观卦象”,这也是《易经》本身最初的作用。但是到如今,三易中的《连山》、《归藏》已失传,传世的只有《周易》一本。所以,现在的《易经》一般就是指《周易》。


第三方面,就是传播之后的影响与效果了。

在2000多年的封建时代里,中国的思想文化中居于主流位置的意识形态化的著作是“四书五经”。而“五经”的第一部就是《周易》,这是古文经学派的主张,但也是长期流行的主张,可见其巨大影响。

第四方面,“易道广大,无所不包”。

这句话出自《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为什么要引这句话呢?有两层意思。第一层意思,社会发展经过了2000多年,人们对于《周易》的重视依然如故。第二层意思,经过2000多年的实践,纪晓岚看到《周易》覆盖的面太宽了。他说:“易道广大,无所不包。旁及天文、地理、乐律、兵法、韵学、算术,以逮方外之炉火,皆可援《易》以为说。”

在今天看来,中国古代的儒家、道家、玄学,乃至道教、佛教,都受了易学的影响;特别是儒家的后期——理学阶段,其影响尤其深刻。再广一些看,文学、美学,甚至医学、化学等,都有受《周易》影响的痕迹。

可以说,《易经》是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文化宝藏,其所包含的天人思想、时空观念、意象思维、辩证哲学是中国古人最朴素的认识论和方法论。《易经》是中国传统文化有符号表征的思想源头,是理解中国传统文化之根的一个思想铺垫。

为什么每个人都必须学学易经

《易经》是一本传世奇书,它广大精微,无所不包,可以说“其大无外,其小无内”。
它够大,大到没有外部,它又足够小,小到没有里面。不管是宇宙、天文、地理、治国、理政、人生、职场、家庭等,都可以从易经里找到规律,《易经》是解开宇宙人生密码的宝典。

这段时间正好有一个机缘,看完了曾仕强教授写的《易经的奥秘》这本书,深深被易经的智慧吸引,几乎是一口气读完,还不过瘾,又买来几本讲易经的书。《易经》这本奇书,能解答人生中的很多困惑,值得每个人去钻研和学习。

下面和大家分享一些易经中的人生智慧和我的学习收获。

一、现代人学习《易经》的实际意义

学习易经的好处不言而喻,每个人学习易经都会有不同的理解,不同的收获。首先《易经》可以纠正我们很多似是而非的观念。

比如现在的人普遍提倡自信,但易经里讲“自天佑之,吉无不利”,这里的讲到的“自”,只讲自觉、自反、自省、自律,没有说到自信。现在的人太自我、太自信,一生都不会幸福。目前有很多所谓的普世价值,其实都是有待商榷的,学《易经》,可纠正这些不对的观念。

《易经》不仅仅是一本卜卦的书,现在的人对它有太多的误解,只把它当成一本算命的书。其实它没有这么神秘,里面有很多道理可以用科学道理要诠释。最大的意义,是它可以教我们如何为人,做一个真正的君子,学《易经》,就是学它的道德性。

《易经》求同存异的思想非常契合现代社会的需要,全球化是世界发展的必然之路,谁也阻挡不了。像《易经》这么广大包容的思想体系才能解决全球化发展的问题,因为它用四个字就能做到——求同存异。

二、学习太极,它告诉我们的道理

太极是圆的,不是方的,因为圆的东西容易变动。

作为一个君子,要做到“ 君子不器 ”,就是说君子不能像一个形状固定的器皿一样一成不变,而是要根据实际情况不断的调整,能屈能伸,才能达成目标,实现成功。

它是圆形的,说明宇宙一切都要求圆满,所以不要做一个有棱角的人。经常跟别人吵架,就容易伤害别人,很多事就不容易办成。所以一定要圆,可圆不是圆滑,做人绝不可以圆滑,但一定要圆通。

太极有阴有阳,阳中有阴,阴中有阳,不能光有阳,也不能光有阴,因为“孤阴不生,独阳不长”。

投射到人身上,阳就代表一种理想,阴代表脚踏实地。就是要懂得面对现实,要走实际的路。人生一定要有理想,但不能要求太理想,不能老漂浮在空中,要脚踏实地,一定要一步一步去兑现,去把理想实践出来。

三、何为八卦,从正确认识它开始

孔子在《易传》中说:“易有太极,是生两仪”,所谓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代表地球上八种自然现象,乾为天,坤为地,坎为水,离为火,震为雷,巽(xùn)为风,艮(gěn)为山,兑为泽,这八种自然现象同时也包括了所有跟人类有关的特性。
比如艮为山,艮就是叫你适可而止,不要过分奢求。如爬山的时候,爬累了就要休息一下,不能一味硬撑,否则还没到山顶就累死了。

所以该快要快,该慢要慢,该准时要准时,不该准时又为什么要准时呢?我明明知道那个人准备骂我,要打我,我还准时去挨打挨骂,那我不是傻瓜吗?

孔子说过,我们只对讲信用的人有信用,不可以对小人讲信用。可是一般人都认为对任何人都要讲信用,那是很奇怪的,对小人讲信用有什么用?

四、如何正确认识易经中的占卜

《易经》的四大功能,象、数、理、占。

占卜是易经的四大功能之一,很多人认为《易经》是一本算命的书,里面的卦象都是给人占卜用的,以为《易经》主张的是命定论,其实易经不主张命定论。

《易经》占出的吉凶是有条件的,是可以变动的,会占卜的人不会铁口直断,凡是铁口直断的都是不太会占卜的人。

因为《易经》最常用一个“ 如 ”字,“如”是假如、如果。同一个卦,如果这样做结果会是吉,如果那样做结果会是凶,不同的选择会造成不一样的结果,它并非恒定不变。

所以我们要正确理解占卜的作用,把占出来的结果当成参考就好,不要一味迷信。不管信什么,信到差不多就好,过分相信就是迷信。

《易经》把宇宙所有的事情划分成六十四种代表情境,就是六十四卦。当你卜到某一个卦时,你就知道自己现正片在什么样的情境中,再去查那个卦,它会告诉你,在这种情境下你要注意哪些,然后你就照那样去做,知所警惕,当然可以趋利避害,所以《易经》是用来查的,而不是拿来预知结果的。

五、易经用六个爻告诉我们如何面对人生的六个阶段

六十四卦的每一卦都有六个爻,这六个符号告诉我们,要学会把一件事情分成六个阶段,然后一个阶段一个阶段地去调整,人也应该把自己的一生分成六个阶段,然后根据这六个阶段的不同要点去调整。

孔子的一生,画了一个叫人生奋斗总纲领的卦。他在《论语》里写到了著名的人生六阶段。

第一阶段:15岁,可以立下自己的志向;

第二阶段:三十而立,这个阶段通过尝试,可以总结出这辈子的几个原则;

第三阶段:四十不惑,并不是指四十岁就什么都不迷惑了,而是根据三十岁确定的原则,不断去尝试和实践,过个十年,你可以说,好了,我这辈子大概就这么走下去了,是对人生目标、人生方向和所要坚持的个人原则不惑。(后三个阶段我们留着下次再说)

曾仕强教授认为,每一个人要替自己负百分之百的责任。

《易经》告诉我们,一个人每二十年会变一次,三十岁时,就要替将来五十岁的时候负责任。五十岁我们就知道了: 我们一生的努力就在证明自己有什么样的命,即使证明最后自己是不成功的,不成功就不成功,心安理得就好。

为什么每个人都要成功呢?每一个人这一辈子来到世上,是要跟别人过不一样的生活,想不一样的事情,不是每一个人都要一样,更不可能每个人都会一样,这个在心理学上叫个别差异。既然世界上你是唯一的,那我们干吗还要学别人呢?那是浪费时间,因为永远学不像,最终还是要做自己。

曾教授的这段解读真是写到我心坎上去了,人很容易羡慕别人,看到的都是别人的光鲜和自己的缺陷,太容易自我怀疑和自我否定,总是想成为像别人那样成功、出色、漂亮、有钱的人。其实接纳和认识自己、做真正的自己,才是最值得用一辈子去追求的事情。

好了,这次对《易经》一点小小的分享就到这里,《易经》博大精深,这点小分享不足以传达其万分之一的精妙,每个人,特别是做为炎黄子孙的中国人都需要静下心好好学习、体会易经的智慧和精妙。

如果您对我的分享感兴趣,欢迎在留言区留言,如果大家比较感兴趣,下次再对《易经》作进一步的分享。

易经的作用和真正意义

易经,是阐述天地世间万象变化的古老经典,是博大精深的辩证法哲学书。包括《连山》《归藏》《周易》三部易书,其中《连山》《归藏》已经失传,现存于世的只有《周易》。

《易经》蕴涵着朴素深刻的自然法则和和谐辩证思想,是中华民族五千年智慧的结晶。其从整体的角度去认识和把握世界,把人与自然看做是一个互相感应的有机整体,即“天人合一”。



历史渊源

《易经》是远古文明的产物,是我国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融为一体的哲理性很强的著作。《易经》分为三部,天皇氏时代《连山》、《归藏》,秦汉时期的易书《周易》,一起称作“三易”(另有一说三本书均作于远古)。

远古时代人们定天象、法地仪,观象授时,创制历法与易书等,文明肇始。《春秋命历序》:“天地开辟,万物浑浑,无知无识;阴阳所凭,天体始于北极之野…日月五纬一轮转;天皇出焉…定天之象,法地之仪,作干支以定日月度。”

展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