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支纪年表

历史纪年法

四种纪年法
《中国历史》教材中经常出现诸如“共和元年”、“贞观元年”。“辛亥革命”、“公元××年”等等历史年代和历史事件,这些称谓是怎样来的呢?
1、帝王纪年法。是我国历史上最早的纪年方法,它是以帝王即位之年或次年为元年,依次则为二年、三年……按顺序计算。中国历史上有确切纪年的开始时间是西周时期的共和元年,即公元前841年。从此以后,每一个帝王都有确切的纪年,如周平王元年为公元前770年;汉高祖元年是公元前206年。春秋、战国时期较为特殊,在全国范围内采用东周帝王纪年。在列国中,则以诸侯纪年,如周平王三十一年和楚武王元年都是指公元前740年(见“中国历史纪年表·十二诸侯”,“周·春秋纪年表”)。
2、年号纪年法。年号纪年法是帝王纪年法的继续,自从汉武帝(刘彻)建元元年(公元前140年)开始,以后我国历代帝王就都用年号纪年了。例如,唐太宗的年号为“贞观”,他的统治时期就用“贞观”纪年,贞观年间指的就是公元627年至公元649年。从西汉的汉武帝到清朝的宣统皇帝,我国历史上共有600多个年号。有的皇帝有好多个年号,如唐高宗李治有14个年号,武则天有17个年号。明清的诸位皇帝都是使用一个年号。如明成祖一直使用“永乐”年号。因此,明清两朝时也就以年号作为皇帝的代称了。例如“崇祯帝”、“康熙帝”、“乾隆帝”等等。但在历史书籍中通常用“双时法”,即将公元纪年附在后面,如康熙三十九年(公元1700年)。帝王纪年法也是如此。
3、干支纪年法。我国古代使用的由十天干与十二地支依照一定的顺序,配对组成的纪年法。甲、乙、丙、丁、戊、巳、庚、辛、壬。癸组成了天干;十二地支包括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六十年轮回一次,称一甲子,周而复始。该种方法始于汉代,是我国古代文史资料记事用的纪年标准,与年号纪年法并用。在我国的历史教科书里,该纪年法多用于近代史方面。例如:甲午战争、戊戌变法、辛丑条约、庚子赔款、辛亥革命等。干支纪年法有一定的规律可循,如凡是甲字开头的,公元年代的末位数必然是4,乙字开头的是5,丙为6……辛为1……依次类推。例如:东汉末年黄巾起义发生于甲子年,即184年;甲午中日战争发生年是1894年。又如《辛丑条约》签订的时间是1901年;辛亥革命则发生在1911年,其尾数皆相同。
4、公元纪年法。是世界上通用的纪年方法。公元就是公历纪年,公元元年是开始纪年的标志,相传这一年是传说中耶稣的诞生年。由公元元年开始,向前推算称之为公元前X年,向后推算称为公元×年(可以省略“公元”二字)。从推算的数字中可以看出,公元前的年代,数字越大,距今越远;公元后的年代则正好相反,数字越大,则距今越近。这种纪年方法在欧洲6世纪时开始使用,全世界普遍使用则是在公元1400年前后。我国是在辛亥革命后才使用公历的。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先生在南京宣誓就职,宣告中华民国成立,改用阳历,以中华民国纪元。1949年9月21日,中国人民协商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在北平隆重开幕,会上选举了中华人民中央人民委员会。9月27日,我国决定,把公历1月1日称为元旦,农历的正月初一为春节。

天干地支纪年表?

1、西施
西施,名夷光,春秋战国时期出生於浙江诸暨苎萝村。天生丽质,五官端正,粉面桃花,相貌过人。时越国称臣於吴国,越王句践卧薪尝胆,谋复国。在国难当头之际,西施忍辱负重,以身许国,与郑旦一起由越王勾践献给吴王夫差,成为吴王最宠爱的妃子。把吴王迷惑得众叛亲离,无心国事,为句践的东山再起起了掩护的作用。表现了一个爱国女子的高尚思想情操。后吴国终被句践所灭。传说吴被灭后,与范蠡泛舟五湖,不知所终。一直受到后人的怀念。
西施是个浣纱的女子,她在河边浣纱时,清彻的河水映照她俊俏的身影,使他显得更加美丽,这时,鱼儿看见她的倒影,忘记了游水,渐渐地沉到河底。从此,西施这个“沉鱼”的代称流传开来。中国历史中西施是美的化身和代名词,因此她排第一毫无疑问。
2、貂禅
貂蝉,在关汉卿的剧本里记载此女名为任红昌,山西并州(今忻州)人。是东汉末年司徒王允的歌女,国色天香,有倾国倾城之貌。见东汉王朝被奸臣董卓所操纵,於月下焚香祷告上天,愿为主人担忧。王允眼看董卓将篡夺东汉王朝,设下连环计。王允先把貂蝉暗地里许给吕布,在明把貂蝉献给董卓。吕布英雄年少,董卓老奸巨猾。为了拉拢吕布,董卓收吕布为义子。二人都是好色之人。从此以后,貂蝉周旋於此二人之间,送吕布於秋波,报董卓於妩媚,把二人撩拨得神魂颠倒。吕布自董卓收貂蝉入府为姬之后,心怀不满。王允便说服吕布,铲除了董卓,而貂禅也跟随了吕布。吕布死后貂禅不知所踪,罗贯中在《三国演义》里只有两个人物没有记载去向,其中就有貂禅。而根据我对三国的研究,我认为貂禅最终是跟随了曹操,而关羽之所以后来又反叛曹操投奔刘备,就和貂禅有关。
相传貂婵在后花园拜月时,忽然轻风吹来,一块浮云将那皎洁的明月遮住。这时正好王允瞧见。王允为宣扬他的女儿长得如何漂亮,逢人就说,我的女儿和月亮比美,月亮比不过,赶紧躲在云后面,因此,貂婵也就被人们称为“闭月”了。历史上有很多关于貂禅的传说,而我看过的就不下十余种版本,其中更是有传说曹操、诸葛亮和关羽等人都被其吸引,可见其美。位居第二,实至名归。
3、王昭君
王嫱,号昭君,南郡秭归(今湖北省兴山县)人。汉元帝时以“良家子”入选掖庭的。时,呼韩邪来朝,帝敕以五女赐之。王昭君入宫数年,不得见御,积悲怨,乃请掖庭令求行。呼韩邪临辞大会,帝召五女以示之。昭君“丰容靓饰,光明汉宫,顾影徘徊,竦动左右。帝见大惊,意欲留之,而难于失信,遂与匈奴。昭君出塞后,汉匈两族团结和睦,国泰民安。公元前31年,呼韩邪单于亡故,留下一子,名伊屠智伢师,后为匈奴右日逐王。时,王昭君以大局为重,忍受极大委屈,按照匈奴“父死,妻其后母”的风俗,嫁给呼韩邪的长子复株累单于雕陶莫皋。王昭君的历史功绩,不仅仅是她主动出塞和亲,更主要的是她出塞之后,使汉朝与匈奴和好,边塞的烽烟熄灭了50年,增强了汉族与匈奴民族之间的民族团结,是符合汉族和匈奴族人民的利益的。她与她的子女后孙以及姻亲们对胡汉两族人民和睦亲善与团结做出了巨大贡献,因此,她得到历史的好评。元代诗人赵介认为王昭君的功劳,不亚于汉朝名将霍去病。昭君的故事,成为我国历史上流传不衰的民族团结的佳话。红颜薄命,昭君年仅33岁就香消玉损,离开人世。
昭君在一个秋高气爽的日子里告别了故土,登程北去。一路上,马嘶雁鸣,撕裂她的心肝;悲切之感,使她心绪难平。她在坐骑之上,拨动琴弦,奏起悲壮的离别之曲。南飞的大雁听到这悦耳的琴声,看到骑在马上的这个美丽女子,忘记摆动翅膀,跌落地下。从此,昭君就得来“落雁”的代称。以其美貌与贡献,探花一位非她莫属。
4、杨贵妃
杨贵妃,原名杨玉环,唐代蒲州永乐人(陜西华阴县人)。通晓音律,能歌善舞。最初为唐玄宗的第十八子寿王的王妃,唐玄宗见杨玉环的姿色后,欲纳入宫中为女道士,号太真。天宝四年入宫,得唐玄宗宠幸,封为贵妃父兄均因此而得以势倾天下。贵妃每次乘马,都有大宦官高力士亲至执鞭,贵妃的织绣工就有七百人,更有争献珍玩者。岭南经略史张九章,广陵长史王翼,因所献精美,二人均被升官。于是,百官竟相仿效。杨贵妃喜爱岭南荔枝,就有人千方百计急运新鲜荔枝到长安。后安史之乱,唐玄宗逃离长安,途至马嵬坡,六军不肯前行,说是因为杨国忠(贵妃之堂兄)通于胡人,而致有安禄山之反,玄宗为息军心,乃杀杨国忠。六军又不肯前行,谓杨国忠为贵妃堂兄,堂兄有罪,堂妹亦难免,贵妃亦被缢死于路祠。安史治乱与杨贵妃无关,她成了唐玄宗的替罪羔羊。
当年杨玉环进宫后,思念家乡。一天,她到花园赏花散心,看见盛开的牡丹、月季……想自己被关在宫内,虚度青春,不胜叹息,对着盛开的花说:“花呀,花呀!你年年岁岁还有盛开之时,我什么时候才有出头之日?”声泪俱下。她刚一摸花,花瓣立即收缩,绿叶卷起低下。哪想到,她摸的是含羞草。这时,被一宫娥看见。宫娥到处说,杨玉环和花比美,花儿都含羞低下了头。因此也就有了羞花的典故。历史记载杨贵妃体态丰腴,很多人理解成胖。可是一个胖女人怎能成为帝王崇爱?我猜想因为当初没有一个词,所以文人不知如何描写,那个词就是“性感”。能与前三位并称中国古代四大美人,说明她有足够的资本,排名第四没有问题。
5、陈圆圆
陈圆圆,原姓邢,名沅,字畹芬。明末清初江苏武进(今常州)人。家境贫寒,流落苏州为妓。后被明将吴三桂收为妾。李自成军攻克北京,曾被俘。吴三桂引清兵入关,又归三桂,随至云南。“三藩”乱平,自缢死。一说曾出家为尼,名寂静,字玉庵,死在云南。
前四名是的人选是没有争议的,只不过是顺序是按我自己的想法排的,可第五名就困难了。想来想去,仔细衡量一翻,能做到让国家重臣冲冠一怒为红颜,导致改朝换代的,恐怕只有她一人了。
6、虞姬
虞姬,名虞。秦末虞地(江苏吴县)人,有美色,善剑舞。公元前209年,项羽助项梁杀会稽太守,于吴中起义。虞姬爱慕项羽的勇猛,嫁与项羽为妾,经常随项羽出征。项梁死,项羽为次将,施升上将军,虞姬与项羽形影不离。楚汉之战,项羽困于垓下,兵孤粮尽,夜闻四面楚歌,以为楚地尽失。项羽在饮酒中,对着虞姬唱起悲壮的《垓下歌》,虞姬为楚霸王起舞,含泪唱:“汉兵已略地,四方楚歌声。大王义气尽,贱妾何聊生。”歌罢,拔剑自刎,死后葬于垓下,今安徽灵县东南有虞姬坟。宋词词牌《虞美人》就得名于虞姬。
尽管楚汉相争项羽惨败,但两千年来他一直被奉为英雄,而有情有义的虞姬也成为了无数少年的梦中美人。谁为少年等在窗前,谁为英雄走到江边,枉费了因缘,如何思念?就让英雄唱空悲切,就让君子叹断桥前,试问有此重情重义的佳人相伴,纵情江山谁又在乎输赢?!
7、赵飞燕
赵飞燕,原名宜主,长安人,赵临的女儿,汉成帝刘鳌的皇后,能歌善舞,体态纤美,轻盈如燕,相传其能在掌中起舞,故称“飞燕”。成帝时入宫,为婕妤,后立为皇后。平帝即位后,被废为庶人,而亡。唐代大诗人李白在应玄完全之诏创制“清平调三章”歌颂杨贵妃的艳美时,其中有“借问汉宫谁得似,可怜飞燕倚新妆。”之绝句。可见她的美,在李白心中,占有绝对的席位。在中国,她与晋代绿珠、唐代杨贵妃并称为“古代中国三大杰出女舞蹈家”。
我认为,即使以今天世人对美貌和身材的理解,赵飞燕也绝对是个难得的美女。可惜前六位的名气太大了,也就只能委屈我们的小飞燕了。
8、武则天
武则天,名曌,并州文水(今山西文水东)人。唐高宗李治皇后,后改国号武周,定都洛阳。690—705年在位。武则天,性巧慧,多权术,是一个似传奇而非传奇的历史人物。她是唐朝开国功勋武士彟的次女,唐太宗李世民的幼妾,唐高宗李治的皇后。她在协助高宗处理军国大事,佐持朝政三十年后,亲登帝位,自称圣神皇帝,废唐祚于一旦,改国号为周,成为中国历史上空前绝后的唯一女皇。从她参与朝政,自称皇帝,到病移上阳宫,前后执政近半个世纪,上承“贞观之治”,下启“开元盛世”,历史功绩,昭昭于世。
武则天也是一位女诗人,《全唐诗》等录有其诗58首,多为庙堂祭奠之作,然也间有记游抒情诗篇。其美貌让世人绚目,但其才华也同时是各美女中无人能比的,可以说是才貌双全的佳人。
9、萧皇后
萧皇后,后梁国都江陵人,后梁孝明帝萧岿的女儿。隋炀帝杨广的皇后,性婉顺,好学能文,此女天生丽质,娇媚迷人。萧皇后天生就是一个人间尤物,她出生时,当时著名的占卜奇人袁天纲曾为她的相貌而惊奇不已,仔细推算了她的生辰八字,最后得出了八个字的结论——“母仪天下,命带桃花。” 萧皇后以后的人生经历似乎恰好印证了这八个字。她自十三岁作了晋王妃后,便开始不断地被迫更换身份,历经了隋场帝的皇后、宇文化及的淑妃、窦建德的宠妾、两代突厥番王的王妃,最后又成了唐太宗李世民后宫中的昭容。千般沧桑、万种风流,全溶进了她几十岁的生命历程,使她成为一个命运奇特的女人,这也就是她命中注定的“桃花劫”吧。
10、甄宓
甄宓,中山无极人,汉太保甄邯的后人,父亲官至上蔡令。三岁时失去父亲,九岁能文识礼,看懂过去的成败得失。建安年,袁绍为次子袁熙取她为妻。后来曹操与袁绍宣战,袁熙被外调出去守幽州,甄氏独自留在冀州。袁绍兵败,曹军将冀州踏平,曹丕趁乱取她为妻,很是宠爱,之后她为丕生下魏明帝及东乡公主。延康元年正月,文帝称帝,封她为文昭皇后。汉亡之后不久,因曹丕得了新宠郭后、阴贵人,甄宓从此失意,有怨言。文帝曹丕得知大怒,二年六月,派遣内使赐死她,葬于邺。曹植为了纪念她,写了千古留芳的《洛神赋》。甄皇后不仅贤德,而且文才出众,留有《甄皇后诗选》,其中的《塘上行》堪称乐府诗歌的典范,脍炙人口,流传至今。她创造发明的“拧旋式”发型很美丽。据载:她初入魏宫,宫中有一绿蛇,她每日梳妆时,此蛇则盘缠成形,她仿效而梳成发型,每天皆同蛇形变化而梳发不同,取名为“灵蛇髻”。
曹值《洛神赋》中认为甄宓就是水中洛神,以曹子健的智慧能如此赞赏,可见其美艳程度必然要进前十。
http://blog.sina.com.cn/joeychi
在网上搜到这个博客里有三十六个美女的排名,名次我不同意,做为参考吧。

什么是天干地支?如何用天干地支记年?60年花甲记年请用排列顺序表依次准...

古代用天干、地支相配记年(东汉以前只记日)。记年的方法是从“甲子”以此推算到“癸亥”,称为一个周期,也称为一个花甲。一个花甲即60周年。60年后再从甲子算起。在这60年中,天干用六次(10天干×6=60年)地支用五次(12地支×5=60年)。所谓天干包括: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地支包括: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60年(花甲)天干地支结合记年表:《甲子——乙丑——丙寅——丁卯——戊辰——己巳——庚午——辛未——壬申——癸酉——甲戌——乙亥——丙子——丁丑——戊寅——乙卯——庚辰——辛巳——壬午——癸未——甲申——乙酉——丙戌——丁亥——戊子——乙丑——庚寅——辛卯——壬辰——癸巳——甲午——乙未——丙申——丁酉——戊戌——乙亥——庚子——辛丑——壬寅——癸卯——甲辰——子巳——丙午——丁未——戊申——乙酉——庚戌——辛亥——壬子——癸丑——甲寅——乙卯——丙辰——丁巳——午未——乙未——庚申——辛酉——壬戌——癸亥》。以后年份以此类推,重复从“甲子“开始,到”癸亥“结束,周而复始。

年代尺和纪年表有什么区别吗?

古代纪年法主要有三种:
(一)干支纪年法
关于纪年东汉时开始通行的纪年法。十天干:甲、乙、丙、丁、戊、已、庚、辛、壬、癸
十二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用天干和地支循环搭配,单数对单数,双数对双数,组成甲子、乙丑、丙寅……癸亥,配出六十对,通常叫六十花甲子。循环使用,如“甲午战争”、“辛丑条约”等
(二)帝王纪年法
我国最早的纪年法是用王公即位的年次表示,以“元、二、三……”为序数,至去世为止。如:鲁僖公元年,鲁庄公十年。汉武帝起开始有年号,此后每个皇帝即位都要改元,并以年号纪年,如:“庆历四年春”指:宋仁宗庆历四年(1044)
(三)帝王纪年和干支纪年兼用法
纪年时皇帝年号置前,干支列后。如“康熙八年,岁在癸丑”
古人纪月,除了用序数,还有一些特殊的称谓,以“孟”“仲”“季”来区分每个季节中的 三个月份。用“朔”“望”“晦”分别表示每月的初一、十五、月末。
纪时法
古人纪时用十二地支表示十二个时辰,每个时辰相当于现在的两个小时。从现代时间夜十一点起至凌晨一点,依次顺推,这样就将一昼夜十二个时辰分成二十四小时。

从初一日到三十日,干支记日分别是什么?

干支纪日法
甲子第一日,乙丑为第二日,丙寅为第三日……60日为一周。一周完了再由甲子日起,周而复始,循环下去。例如农历己巳年(1989年)正月初一是丁酉日,初二是戊戌日……到三月初七正好是60天,因此三月初二又是丁酉日。
1.甲子2.乙丑3.丙寅4.丁卯5.戊辰6.己巳7.庚午8.辛未
9.壬申10.癸酉11.甲戌12.乙亥13.丙子14.丁丑15.戊寅16.己卯
17.庚辰18.辛巳19.壬午20.癸未21.甲申22.乙酉23.丙戌24.丁亥
25.戊子26.己丑27.庚寅28.辛卯29.壬辰30.癸巳31.甲午32.乙未
33.丙申34.丁酉35.戊戌36.己亥37.庚子38.辛丑39.任寅40.癸卯
41.甲辰42.乙巳43.丙午44.丁未45.戊申46.己酉47.庚戌48.辛亥
49.壬子50.癸丑51.甲寅52.乙卯53.丙辰54.丁己55.戊午56.己未
57.庚申58.辛酉59.壬戌60.癸亥

天干地支纪日法是怎么回事

天干地支简称干支,是夏历中用来编排年号和日期用的。
历法用天干、地支编排年号和日期,天干共十个字,因此又称为“十天干”,其排列顺序为: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地支共十二个字,排列顺序为: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其中甲、丙、戊、庚、壬为阳干,乙、丁、己、辛、癸为阴干。子、寅、辰、午、申、戌为阳支,丑、卯、巳、未、酉、亥为阴支。
以一个干和一个地支相配,排列起来,天干在前,地支在后,天干由甲起,地支由子起,阳干对阳支,阴干对阴支(阳干不配阴支,阴干不配阳支)得到六十年一周期的甲子回圈。称为“六十甲子”或“花甲子”。我国人民过去就是以六十甲子循环来纪年、纪月、纪日、纪时的。
天干地支这共二十二个的符号错综有序,充满圆融性与规律性。它显示了大自然运行的规律,即时(时间)空(方位)互动,和“阴”与“阳”的作用结果。中国历法包含了阴阳五行的思想和自然回圈运化的规律。
年:每个干支为一年,六十个干后,又从头算起,周而复始,循环不息。由甲子开始,满六十年称做一甲子或一花甲子。称为干支纪年法。
月:正月是由寅开始,每个月的地支固定不变,然后依次与天干组合;由第一年的正月丙寅月、二月是丁卯月、三月是戊辰。从甲子月到癸亥月,共六十甲子,刚好五年。
日:由甲子日开始,按顺序先后排列,六十日刚好是一个干支的周期。
时:由甲子时开始,但记时的地支固定不变,每天十二个时辰。

展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