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基础阴阳五行总结

中医五行学说的基本概念,阴阳和五行的关系

中医最基础的理论就是“阴阳五行”学说了,对中医有兴趣的人可以先从“五行”学说学起,下面就来介绍“五行的基本概念。五行是木、火、土、金、水五种物质的运动。

具体来说 从物质的角度来说,木火土金水属于阴阳内容存在形式的物化‘从功能的角度来说,木火土金水属于阴阳内在矛盾利害关系的物化。具体看一下《阴阳系统论》’就明白了。

气、阴阳、五行的关系气、阴阳、五行都是中国传统哲学的重要范畴。气在与阴阳、五行的纵横联结中,构成厂气——阴阳——五行的逻辑结构系统,形成了中国传统哲学自身的特点。

阴阳五行是我国古代先哲在长期的生活生产实践中,通过对生活环境的观察、总结、思辨中,抽象出来的一个思想体系;是我国古代哲学的源流和基础。唯物辩证法中的对立统一观点,与阴阳学说相一致。

阴阳与五行属于形式与内容的关系。就是指无论阴的内部或阳的内部包括阴阳之间都具备着木火土金水五种物象表达的那种生克利害的基本关系。

简单的说阴阳与五行属于形式与内容的关系,就是说阴阳内在的矛盾关系是通过木火土金水相生相克的物比征象反映出来的。或者说木火土金水属于阴阳内容的存在形式。阴阳就是一种定性的矛盾分类方法。

阴阳源于中国古代的哲学思想,认为万物都有阴阳两个对立面,以阴阳来解释自然界的各种现象,例如天是阳,地是阴;日是阳,月是阴。阴阳的对立和统一,是万物发展的根源。

中医阴阳五行学说

世界是由阴阳五行组成的,它们之间相互联络、相互依存、相互排斥、相互渗透、相互包含、相互扶补、他们相互制约,相互作用并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互相转化。他们之间辩证的关系“对立统一”,就是五行哲学。

中医五行 “木曰曲直”,代表生长、升发、条达、舒畅的功能,在人体为肝。 “金曰从革”,代表沉降、肃杀、收敛等性质,在人体为肺。 “水曰润下”,代表了滋润、下行、寒凉、闭藏的性质,在人体为肾。

阴阳五行学说是中国古代朴素的唯物论和自发的辩证法思想,它认为世界是物质的,物质世界是在阴阳二气作用的推动下孳生、发展和变化;并认为木、火、土、金、水五种最基本的物质是构成世界不可缺少的元素。

简单来说,阴是指人体实质的物质,即体液,包括血液、津液、泪水、鼻水、内分泌,甚至男性的精液。至於阳,则指人体非实质的物质,即身体的机能和气。 阴阳协调,则身体健康;阴阳失调,则百病丛生。

中医理论的基础对中医药事业的发展之路又有什么样的影响呢?中医学的基础理论主要包括阴阳、五行、运气、脏象、经络等学说,以及病因、病机、诊法、辨证、治则治法、预防、养生等内容。

中医阴阳五行学简介 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写道:“天造地化而造木生焉。刚交于柔而成根荄,柔交于刚而成枝干,叶萼属阳,华实属阴,由是草中有木,木中有草,得气之粹为良,得气之躯,得气之忌者为毒。

中医阴阳五行基础知识,中医的阴阳五行包括哪五行?

中医学对于人体生理变化的思想来源于古代的阴阳五行学说。所谓的阴阳五行,是古人一种朴素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阴阳五行指构成世界的5种基本物质,主要是:金、木、水、火、土。这5种物质相互滋生、相互制约,处于不断的运动变化之中。阴阳五行学说是我国古代朴素的唯物论和自发的辩证法思想,对后来古代唯物主义哲学有着深远的影响。

五行学说是中医中最重要的传承部分,其实不仅仅是医学中使用五行、阴阳。著名的历史学家庞先生曾经说过,“阴阳五行弥漫于意识的各个领域,深嵌到生活的一切方面。如果不明白阴阳五行图式,几乎就无法理解中国的文化。

中医基础:五行学说

在五脏配属五行中,火指心,但自命门学说兴起,对机体的温煦多指为命门之火的作用,即肾阳的作用。

这是五行学说用以概括和说明事物之间相互联系和发展变化的基本观点。五行学说并不是静止地、孤立地将事物归属于五行系统,而是以五行之间的相生和相克联系来探索和阐释事物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相互协调平衡的整体性和统一性。

(一)五行之间的关系 五行的生克制化 (1)五行相生 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其中生我者为我之母,我生者为我之子,所以相生关系又称母子关系。

中医阴阳五行基础知识,中医的阴阳五行包括哪五行?

由于阴和阳是相互制约的,一般来说,阳长则阴消,阴长则阳消。所以阳偏胜必然会耗阴,从而导致阴液不足;阴偏盛也必然会损阳,从而导致阳气虚损。

五行学说是中医中最重要的传承部分,其实不仅仅是医学中使用五行、阴阳。著名的历史学家庞先生曾经说过,“阴阳五行弥漫于意识的各个领域,深嵌到生活的一切方面。如果不明白阴阳五行图式,几乎就无法理解中国的文化。

阴阳五行的关系:阴阳学说主要说明事物对立双方的互相依存、互相消长和互相转化的关系;五行学说是用事物属性的五行归类及生克乘侮规律,以说明事物的属性和事物之间的相互关系。

展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