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门遁甲和奇门异术一样吗

奇门遁甲是什么意思?

奇门遁甲是易学中衍生出来的一个影响较大的占测门类。它大约产生于汉魏以后。
奇门遁甲以后天八卦,洛书,二十四节气时,空。数相配以构成基本格局和构架。这个格局和构架是多维的。占测时把具体时日置于这个格局之中,判断以某一点为中心,宇宙中具体时间具体方位万物的流变规律并构成的吉凶环境,从而给人们提供抉择行为的动向和时间的依据。
这个占测门类为什么叫“奇门遁甲”?“奇门遁甲”的含义是什么呢?就是由“奇”,“门”,“遁甲”三个概组成。“奇”就是乙,丙,丁三奇;“门”就是休,生,伤,杜,景,死,惊,开八门;“遁”是隐藏的意思,“甲” 指六甲,即甲子,甲戍,甲申,甲午,甲辰,甲寅,“遁甲”是在十干中最为尊贵,它藏而不现,隐遁于六仪之下。“六仪”就是戍,已,庚,辛,壬,癸。隐遁原则是甲子同六戊,甲戍同六已,甲申同六庚,甲午同六辛,甲辰同六壬,甲寅同六癸。另外还配合蓬,任,冲,辅,英,芮,柱,心,禽九 星。奇门遁的占测主要分为天,门,地三盘,象征三才。天盘的九宫有九星,
中盘的八宫(中宫寄二宫)布八门,地盘的八宫代表八个方位,静止不动,同 时天盘地盘上,每宫都分配着特定的奇(乙,丙,丁)仪(戊,已,庚,辛,壬,癸六仪)。这样,根据具体时日,以六仪,三奇,八门,九星排局,以占测事物关系,性状,动向,迭择吉时吉方,就构成了中国神秘文化中一个特有的门类----奇门遁甲。

怎样理解《周易》的奇门遁甲?

易经是一部哲学+占卜的书籍,它一方面讲究方位占卜以及万事万物的吉凶占卜。另一方面又是通过占卜展现深奥的哲理知识的一部巨著。不但对于事物的占卜有很好的指导作用,又会通过对事物的占卜过程和爻辞来达到对人起到一种深刻的教育作用。

实在是一部独一无二的人类最好的生活指导书籍,也是一部中华民族的宝贵遗产。奇门遁甲则是一种纯粹的占卜中的玄学。至于它的准确程度很高暂且不说,光是让研究他的人不一般的感觉就会让人望而生畏,不过它的方位的吉凶占卜准确率也是很高的,它也是博大精深的一门学问,要想研究明白它的道理,要比研究周易还要难得多。

总之,周易和奇门遁甲都是中华古人流下来的最早宝贵的知识遗产。是中华古人创造的最早的两朵奇葩,虽然奇门遁看起来要晚些,但是他们都在各自发挥着各自在历史中的重要角色。他们之间各自都有自己的独到之处,但是又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他们相互作用、相映生辉。即各自独立,又相互作用。

曾被人们称为中华历史中的三部奇书(包括周易、山海经、黄帝内经),一部天书(奇门遁甲)中的周易和奇门遁甲,必会在未来人们的研究中大放奇,让中国甚至整个人类从中得福。

《鲁班书》记载的发明是有科学依据的,还是真的是魔术?

《鲁班书》又名《缺一门》,是和《奇门遁甲》齐名的古代神秘典籍。和《奇门遁甲》不同的是,《鲁班书》中记载有大量关于土木建筑类的技巧和禁忌,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数千年的智慧结晶。

传说《鲁班书》为春秋战国时期的鲁班所作,学了鲁班书,鳏、寡、孤、独、残总会有一样在学书之人身上得到应验,这也是《缺一门》名字的由来。

鲁班其人,历史上是否真的存在还是一群土木建筑匠人的集中展现,目前没有统一定论。这个咱们以后讨论,这里只说《鲁班书》。

相传《鲁班书》有上下两册,上册是土木技术,下册是道术和医疗法术。由于内容过于惊世骇俗,古代统治者为了统治着想,毁了下册,目前我们能看到的只有上册,而且版本众多,谁也不知道最初的鲁班书为何样了。

即使毁了下半册,流传的鲁班书中仍然大量存在着一些奇淫秘术。

例如有的版本里面写到了一种法术,鱼刺卡到嗓子,取一碗清水,对着水用指,口中念咒,然后让病人将水一口气喝下,异物感立即消除,犹如无物。此法叫“九龙水”。

还有一种法术叫“遁地术”,施法之人念咒,可使人夜行八百日行一千,传说《水浒传》中神行太保戴宗即会此法。

流传的众多版本的《鲁班书》上记载的这些奇门异术真假不好评判,所有认可为真的都是“传说谁谁咋样咋样”。除去这些玄幻不着调的传闻,这些记载确实对于古代土木匠人有极大的好处。

夏商周三朝时期,巫医百工差别不是很大,医生、匠人、乐师都和有瓜葛,这也是《鲁班书》记载道术的原因。此时的土木匠人地位还是很高的。例如以墨子为代表的墨家,到哪里都是诸侯的座上宾;例如当时韩国的武器制造工匠都是各国争相拉拢的对象。

后来,随着和其他行业的分离,百工从业人员的地位越来越低,也越来越受到歧视。

《后汉书·方术列传》中写到“汉世异术之士甚众,虽云不经,而亦有不可诬,故简基美者列于传末”。作者范晔认为,百工之人都是异术之士,虽然不是主流,但是也不能蔑视他们,因而选择各行业的佼佼者专门立传。这说明,当时的匠人是受人歧视的,连计入正史的资格都没有。

《方术列传》中也记载了华佗为“耻以医见业”,行业大佬华佗都嫌弃自己所从事的行业低人一等,何况大部分普通人呢。

韩语的《师说》里面也写了:“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

说这么多,就是想表明作为地位低微的土木匠人需要有不被人欺负、不被人歧视的一门技术。这时候《鲁班书》应运而生。

《鲁班书》记载的这些奇淫技巧,一个可以用于禳灾祈福,一个可以威慑别人。

出门工作,免不了有些安全事故,为了避讳这些,匠人们可以通过《鲁班书》的记载进行祈福,管不管用不说,起码有极大的心理安慰作用。

为别人做活,匠人们总免不了遇到些富豪恶霸的欺负。《鲁班书》中记载的一些惩治他人的方法既可以威慑别有用心之人,也增加了保护自身利益的手段,有助于惩恶扬善。

所以,《鲁班书》中记载的那些奇异法术真假不重要,重要的是让所有人都相信他是真的。

奇门的含义

奇门遁甲简称为奇门或遁甲,据考证,奇门icon遁甲在周秦时期称为“阴符”,汉魏时期名“六甲”,晋至宋称“遁甲”,明清以来才称“奇门遁甲”。关于这个名字,实际上是由“奇门”和“遁甲”两部分组成。
所谓“奇门”,实际上是“奇”与“门”的统称。“奇”是指十天干中的乙、丙、丁这三奇。古人认为,日生于乙,月明于丙,丁为南极,所以乙为日奇,丙为月奇,丁为星奇。在奇门遁甲中,三奇分布在天盘和地盘上,并随着它们的运转而运转,凡是遇三奇的方向都是吉利的。除三奇外,还有六仪icon,即十天干中的戊、己、庚、辛、壬、癸。这六仪也分布在天盘和地盘上,与三奇一样,它们也随着天、地两盘而运转。“门”是指奇门遁甲中所开列的休、生、伤、杜、景、死、惊、开这八门,八门随着时辰而转动。三奇和八门合起来就是“奇门”。

奇门遁甲真的有法术吗

不是真的有法术。

奇门遁甲书中记载最初是九天玄女授天书于黄帝,后战败蚩尤命风后所作,由四千三百二十局改良为一千零八十局直至到汉代张良精简到阴遁九局阳遁九局共十八局传承至今。

奇门遁甲中的遁把有形与无形的事物转换过程总括地描述出来,通常人们理解遁为遁去而走,不见之意。而在奇门遁甲的预测中,各种遁就是在隐形消失的一刹那引起的阴与阳由内涵到外延,由它生到派生的一系列组合演绎过程。这种演绎中的遁不是真正的消失,它是一种裂变,一种分化组合。

奇门遁甲的发展历史

奇门遁甲的发展历史,凝结了中国古代社会精英和优秀劳动人民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智慧。它在周秦时期称为阴符,汉魏时期易名六甲,隋唐及宋元时期改称为遁甲,明清以后方始统称为奇门遁甲。

现有可考史料记载,奇门遁甲应以《抱朴子》之论为最早。道士葛洪在《抱朴子》里对遁甲术的记载,要比《后汉书》所记载早了近一个世纪。

电影《奇门遁甲》里的奇门遁甲真实存在么?

《奇门遁甲》存在,《奇门遁甲》是中国古代术数著作,也是奇门、六壬、太乙三大秘宝中的第一大秘术,为三式之首,最有理法,被称为黄老道家最高层次的预测学,号称帝王之学/最高预测学。

创始人为九天玄女,其本质是一门高等的天文物理学,揭示了太阳系八大行星和地球磁场的作用情况。“奇”是指三奇,即乙、丙、丁,“门”是指八门即“开、休、生、伤、杜、景、死、惊”。

扩展资料

《奇门遁甲》起源:根据古今图书集成记载,奇门遁甲起源于四千六百多年前,道家祖师轩辕黄帝大战蚩尤之时;当时我们的祖先黄帝和蚩尤在涿鹿展开一前所未有的一场大战,蚩尤身高七尺,铁头铜身刀枪不入,而且会呼风唤雨;在战场上制造迷雾,使得黄帝的部队迷失方向。

有一天晚上,三更半夜大家都在睡觉的时候,忽然,轩辕丘上传来惊天动地的声音以及非常强烈的光芒,惊醒了黄帝及众人。

大家匆匆忙忙的起床,跑过去一看,原来是有一支虹自天空中缓缓下降,从中走出一位全身大放光明的仙女,仙女手上拿着一个长九寸阔八寸的玉匣,黄帝接过来打开一看,里面有一本天篆文册龙甲神章;黄帝根据书里面的记载,制造了指南车,终于打败了蚩尤。

龙甲神章除了记载兵器的打造方法之外,还记载了很多行军打仗调兵遣将的兵法。于是黄帝要他的宰相风后把龙甲神章演绎成兵法十三章,孤虚法十二章,奇门遁甲一千零八十局。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奇门遁甲

展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