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巧记天干地支

天干地支最简单的算法,天干地支的算法

提起天干地支最简单的算法,大家都知道,有人问天干地支的算法,另外,还有人想问最简单的天干地支纪年法?,你知道这是怎么回事?其实天干地支的简便算法?,下面就一起来看看天干地支的算法,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天干地支最简单的算法

1、天干地支的算法

甲(jiǎ)、乙(yǐ)、丙(bǐng)、丁(dīng)、戊(wù)、己(jǐ)、庚(gēng)、辛(xīn)、壬(rén)、癸(guǐ)子(zǐ)、丑(chǒu)、寅(yín)、卯(mǎo)、辰(chén)、巳(sì)、午(wǔ)、未(wèi)、申(shēn)、酉(yǒu)、戌(xū)、亥(hài)简单易懂的年干支计算方法。

首先你得了解或者背过天干地支怎样推算天干地支。

计算现在任意的一个年份的天干地支

天干:年份减3,除以10,没有余数就是天干的***个,余数是1对应甲,是2对应乙,依次往后推

地支:年份减3,除以12,没有余数就是地支的***个,余数是1对应子,是2对应丑,依次往后推。—3=÷10=则天干为癸天干地支最正确的算法。

—3=÷12=。。。。。。8则地支为未推算天干地支的方法。

因此年是癸未年—3=÷10=。。。。。。6则天干为己

—3=÷12=则地支为亥

因此年是己亥年

2、最简单的天干地支纪年法?

记住一个年分的天干地支,比如的天干地支为戊辰龙年我们要计算哪一年,天干十位十位往后推,地支十二位十二位往后推,因为天干为十位,地支为十二位。地支有小数点的怎么算。

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

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掐指算命的108句口诀。

十二生肖:子鼠,丑牛,寅虎,卯兔,辰龙,巳蛇,午马,未羊,申猴,酉鸡,戌狗,亥猪。

转换规则:适用于所有公历年号。天干地支计算法。

(1)根据万年历查看年干支,这是比较省事的方法。

(2)自然数序法求干干地支最正确的算法手指图。

根据是公元元年是辛酉年,辛8酉10,干的周期为10支的周期为12。每**的天干地支怎么算。

天干按甲到癸的顺序为1~10,地支的顺序按子到亥的顺序为1~12。三十句算命词。

公元前的算法:

年干=8-N(N﹤8)或8-N+10(N≧8),N=年号/10的余数=年号个位数。

年支=10-N(N﹤10)或10-N+12(N≧10),N=年号/12的余数。天干地支速算。

例:求公元前22年和公元前年的干支?哪些日支能得好配偶。

解:前22的年干=8-2=6=己,前年的年干=8-9+10=9=壬;天干地支求法。

前22的年支=10-10+12=12=亥,前年的年支=10-3=7=午;

故前22年的干支为己亥,前年的干支为壬午。

公元后的算法:

年干=N-3(N﹥3)或N-3+10(N≤3),N=年号/10的余数=年号个位数。

年支=N-3(N﹥3)或N-3+12(N≤3),N=年号/12的余数。

例:求公元年和年的干支?

年的年干=4-3=1=甲,年的年干=1-3+10=8=辛;

年的年支=0-3+12=9=申,年的年支=7-3=4=卯;天干地支算命法免费。

故公元年的干支为甲申,年的干支为辛卯。手指掐算的方法图解。

(3)整数序法求干支

天干按庚、辛、壬、癸、甲到癸的顺序为-3、-2、-1、0、1~10,

地支的顺序按申、酉、戌、亥、子到亥的顺序为-3、-2、-1、0、1~12。日干支计算公式。

公元前的算法:

年干=8-N,N=年号/10的余数=年号个位数。掌上推算岁数干支法。

年支=10-N,N=年号/12的余数。

解:前22的年干=8-2=6=己,前年的年干=8-9=-1=壬;天干地支算法题。

前22的年支=10-10=0=亥,前年的年支=10-3=7=午;

故前22年的干支为己亥,前年的干支为壬午。

公元后的算法:天干地支时间对照表。

年干=N-3,N=年号/10的余数=年号个位数。从出生年份如何算天干地支。

年支=N-3,N=年号/12的余数。

例:求公元年和年的干支?出生时辰天干地支对照表。

年的年干=4-3=1=甲,年的年干=1-3=-2=辛;三十句算命金口诀。

年的年支=0-3=-3=申,年的年支=7-3=4=卯;

天干地支的简便算法?

故公元年的干支为甲申,年的干支为辛卯。

-干支纪年

以上就是与天干地支的算关内容,是关于天干地支的算法的分享。看完天干地支最简单的算法后,希望这对大家有所帮助!

十天干和十二地支怎样记忆?

甲(jiǎ)、乙(yǐ)、丙(bǐng)、丁(dīng)、戊(wù)、己(jǐ)、庚(gēng)、辛(xīn)、壬(rén)、癸(guǐ)。
子(zǐ)、丑(chǒu)、寅(yín)、卯(mǎo)、辰(chén)、巳(sì)、午(wǔ)、未(wèi)、申(shēn)、酉(yǒu)、戌(xū)、亥(hài)。
“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称为十天干,“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称为十二地支。
扩展资料
天干地支相当于树干和树叶,它们是一个互相依存,互相配合的整体。中国古代以天为“主”,以地为“从”。
“天”和“干”互联叫做“天干”;“地”和“支”互联叫做“地支”,合起来就是“天干地支”。天在上主明是显而易见的东西,地支为暗,主隐藏的东西,一般主内部阴性的社会属性。
天干地支,相传是四千多年以前,于黄帝建国时,命大挠氏探索天地之气机,研究五行(金木水火土),然后作出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十天干,及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十二地支,并将天干和地支相互配合成六十甲子,用来作为纪年的符号。
其具体排列如下:以一个天干和一个地支相配,排列起来,天干在前,地支在后,天干由甲起,地支由子起,阳干对阳支,阴干对阴支(阳干不配阴支,阴干不配阳支)就会得到六十年一周期的甲子回圈,一般称为“六十甲子”或“花甲子”
。我国人民过去就是以六十甲子循环往复来纪年,纪月、纪日、纪时的。总之,天干地支这共二十二个的符号错综有致,充满了圆融性与规律性。
它显示了大自然运行的规律,即时(时间)空(方位)互动,以及“阴”与“阳”相互作用的结果。用它创作出来的历法也包含了阴阳五行的思想和自然回圈运动的规律。

六十甲子快速记忆法口诀,天干地支背诵口诀

六十甲子快速记忆法口诀

一、六十甲子周期表

中国古代历法采用天干与地支搭配的来纪年、纪月、纪日、纪时,称为“干支纪年法”、“干支纪月法”、“干支纪日法”、“干支纪时法”。

天干共有十个: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排序如下:

天干

排序

1

2

3

4

5

6

7

8

9

10

由此可见:甲、丙、戊、庚、壬为奇数;乙、丁、己、辛、癸为偶数。

地支共有十二个: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排序如下:

地支

排序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由此可见:子、寅、辰、午、申、戌为奇数;丑、卯、巳、未、酉、亥为偶数。

将天干与地支奇数配奇数,偶数配偶数,可得到甲子、乙丑、丙寅、丁卯……共六十组干支。由于以“甲子”为首,所以称为“六十甲子”或“六十花甲子”,一甲子等于60年。如下表:

六十甲子周期表

1

甲子

11

甲戌

21

甲申

31

甲午

41

甲辰

51

甲寅

2

乙丑

12

乙亥

22

乙酉

32

乙未

42

乙巳

52

乙卯

3

丙寅

13

丙子

23

丙戌

33

丙申

43

丙午

53

丙辰

4

丁卯

14

丁丑

24

丁亥

34

丁酉

44

丁未

54

丁巳

5

戊辰

15

戊寅

25

戊子

35

戊戌

45

戊申

55

戊午

6

己巳

16

己卯

26

己丑

36

己亥

46

己酉

56

己未

7

庚午

17

庚辰

27

庚寅

37

庚子

47

庚戌

57

庚申

8

辛未

18

辛巳

28

辛卯

38

辛丑

48

辛亥

58

辛酉

9

壬申

19

壬午

29

壬辰

39

壬寅

49

壬子

59

壬戌

10

癸酉

20

癸未

30

癸巳

40

癸卯

50

癸丑

60

癸亥

二、旬空

古人将六十甲子周期表分为六组,每组十对干支,称为“一旬”,以每组打头的“甲子、甲戌、甲申、甲午、甲辰、甲寅”命名为“甲子旬、甲戌旬、甲申旬、甲午旬、甲辰旬、甲寅旬”。

“旬空”又称“六甲旬空”,是以六个甲旬来划分的。因为十个天干为一旬,与十二个地支相配,最后必然剩余两个地支,这两个地支就轮空了,因此再见到这两个地支时,即视为“旬空”。如下表:

六十甲子旬空表

六十甲子

空亡地支

甲子 丙寅 戊辰 庚午 壬申

乙丑 丁卯 己巳 辛未 癸酉

甲戌 丙子 戊寅 庚辰 壬午

乙亥 丁丑 己卯 辛巳 癸未

甲申 丙戌 戊子 庚寅 壬辰

乙酉 丁亥 己丑 辛卯 癸巳

甲午 丙申 戊戌 庚子 壬寅

乙未 丁酉 己亥 辛丑 癸丑

甲辰 丙午 戊申 庚戌 壬子

乙巳 丁未 己酉 辛亥 癸丑

甲寅 丙辰 戊午 庚申 壬戌

乙卯 丁巳 己未 辛酉 癸亥

在实际预测中,往往只是知道“日辰”或“日柱”(如庚申)就要快速判断出属于何旬?何地支旬空?死记硬背显然不是办法,下面介绍两种快速判断旬空的:“掌诀法”和“反推法”。

三、掌诀法

“掌诀法”见于当代著名易学家刘大钧著《周易纳甲筮法·第六讲旬空》:

(十二地支掌诀图)

先把十二地支在手指上按此图固置,再看占卦时所值日辰(即占卦的那一天)地支在哪一位,在手掌中找到其位后,以此位作为起点,将占卦时日辰所在天干之位,按顺时针方向向后数,数至天干的最后一位“癸”,而癸之后的两位地支便是“旬空地支”之日。

如丁未日占卦,查何日“旬空”,我们先在指中找到“未”,再由此以天干“丁”开始数,数至“癸”共,那么我们从“未”开始,按顺时针方向向后数是“丑”,则“丑”的后两位地支“寅”与“卯”便是“旬空地支”。

四、反推法

由“六十甲子旬空表”可知:

甲子旬空“戌”、“亥”

甲戌旬空“申”、“酉”

甲申旬空“午”、“未”

甲午旬空“辰”、“巳”

甲辰旬空“寅”、“卯”

甲寅旬空“子”、“丑”

由此可发现两个规律,一是每一旬中旬空地支是该甲旬地支的前两位地支。即:

“子”前为“戌”、“亥”

“戌”前为“申”、“酉”

“申”前为“午”、“未”

“午”前为“辰”、“巳”

“辰”前为“寅”、“卯”

“寅”前为“子”、“丑”

二是六个甲子旬的地支是倒序排列的奇数地支。即:“子、戌、申、午、辰、寅”。

所谓反推法,就是先由日辰反推出属于何旬,进而推出旬空地支。

仍以丁未日为例,由于六甲旬以甲打头,那么需要由“丁”反推至“甲”,即:“丁未、丙午、乙巳、甲辰”,由此可知“丁未”属于“甲辰旬”。由于“辰”前为“寅”、“卯”,因此旬空地支为“寅、卯”。

再举一例,来说明如何灵活应用反推法。以辛亥日为例,若按上法反推如下:“辛亥、庚戌、己酉、戊申、丁未、丙午、乙巳、甲辰”,这样不但推算量大容易出错,还耽误时间。

由于天干“辛”离下一个天干“甲”很近,也就是下一个“甲旬”很近,因此,可以由“辛亥”顺推出一个甲旬:“辛亥、壬子、癸丑、甲寅”,即下一个甲旬为“甲寅”。

由于六个甲子旬的地支是倒序排列的奇数地支。即:“子、戌、申、午、辰、寅”。那么由下一个甲旬“甲寅”可反推出上一个甲旬为“甲辰旬”,从而可知辛亥日旬空地支为“寅、卯”。

以上就是与六十甲子快速记忆法口诀相关内容,是关于六十甲子的分享。看完天干地支背口诀后,希望这对大家有所帮助!

用天干地支怎么记年月日,和时间的,记的方法又是什么

年月日时的天干地支怎么记:
年——公元 任何世纪的0(零)年,记为:xxx0,其天干均为 庚,
特别要记住上世纪的1900年为庚子(辅助记忆:八国联军),
本世纪2000年为庚辰;2001年为辛巳……以下照推。
月,记住每年正月立春后的地支总是寅,二月是卯……以下照推。其相应的天干要背口诀《五虎遁》“甲、己之年丙作首……”
日,日的干支,没有省事的好方法。还是在电脑上查万年历为好。
时的干支,其地支是固定的;把12个地支分配于昼夜24小时,不会产生困难。主要是其相应的天干
如何分配,也是靠<五鼠遁>,“甲己还加甲,乙庚丙作初”来排序。至于《五虎遁》《五鼠遁》,都可在网上搜到。多弄几次,就自然明白了

怎样记十天干和天干地支?

一、天干地支

1、地支

子鼠、丑牛、寅虎、卯兔;

辰龙、巳蛇、午马、未羊;

申猴、酉鸡、戌狗、亥猪。

记忆版,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子丑因猫深思无谓神游四海。

2、天干

记忆版,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甲乙丙丁无计更新人亏。


二、十天干歌

1、阴阳属性歌

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

天干共十数,阴阳各有配。

阴方在偶位,单数即为阳。

五阳利客不利主,做事谋为宜先行。

发兵征战安国邦,远行求财必有赢。

2、五行方位歌

甲乙东方木,南火是丙丁,

戊己中央土,庚辛西属金,

壬癸北方水,五行方位真,

属性分阳阴,相位各有序。

3、四季对应歌

甲乙属春丙丁夏,戊己属于长夏中

庚辛属于在金秋,壬癸属于在冬。

4、体脏对应歌

甲胆乙肝丙小肠,丁心戊胃己脾乡,

庚是大肠辛属肺,膀胱三焦在壬方,

若问肾水心包处,二者皆在癸中藏。

甲头乙项丙肩求,丁胸戊肋己腹收,

庚是脐轮辛为股,壬胫癸足一身周。

天干地支背诵口诀24个字是什么?

天干背诵口诀:

甲木为雷为大树,栋梁电杆与高楼;神位公门及首领,高贵宽仁与磊落。乙木为风为花草,庄稼花园及栏杆;毛笔织物和手作,儒雅柔情与仁慈。

丙火太阳为影视,权力名气与电器;书画演说和装饰,正面多言与激情。丁火星星为报纸,医道玄学及;色名誉和网络,文雅神秘带智慧。

戊土为霞为山丘,仓库公门建筑物;古董涂料收藏品,忠厚老成慢性子。己土为云为平原,墓地房屋农牧业;粉尘建材和果实,含蓄谨慎心多疑。

扩展资料:

干支历法是上古文明的产物,又称星辰历、甲子历等,是一部深奥的历法。

用六十组各不相同的天干地支标记年月日时的历法。干支纪元(岁纪摄提)以北斗七星的运转计算月令,斗柄所指之辰谓之“斗建”。

“十二月建”是依据“二十四节气”而来的节气月,“十二月建”的划分是以节令为基准,即以立春、惊蛰、清明、立夏、芒种、小暑、立秋、白露、寒露、立冬、大雪、小寒。

展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