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系黄道面

太阳系的黄道面与银河系的黄道面是一个平面吗?

太阳系中的行星都是从同一个原行星盘中形成,所以几大行星基本上都在相同的平面上绕着太阳公转,所以可以认为太阳系呈现为盘状(但太阳系外围还有笼罩着球壳状的奥尔特云)。另外,黄道面一般指的是地球所在的公转轨道平面,但不同行星的轨道平面与地球黄道面还是存在一定的夹角,所以太阳系的行星并没有完全统一的轨道平面。

在银河系中,恒星以及星云等普通物质都在差不多在相同的平面上绕着银心公转,所以可以认为银河系也是呈现为盘状。但银河系还是有厚度的,只是相比直径短了很多。银盘的平均厚度大概有两千光年,而银盘的直径至少有十万光年。

那么,太阳系的盘面与银河系的盘面是否基本上处在相同的平面上呢?

不是。太阳系的盘面与银河系的盘面之间大约有一个60度的夹角。事实上,银河系不会对太阳系以及其他恒星系统的盘面朝向造成影响,决定恒星系统盘面朝向的是它们形成时的原始星云角动量的方向,而这是随机的。因此,在银河系中,有些恒星系统的盘面差不多会与银盘共面,而有些可能会垂直于银盘,还有些可能也像太阳系这样与银盘存在60度的交角。

无论太阳系的盘面朝向何方,对于太阳系本身是不会有什么影响的。太阳系中各大天体的运动还是直接受到太阳引力的控制,银河系对此的影响有限。

另外,如果以银道坐标系作为基准,各大行星被太阳带着在银河系中穿行的轨迹呈现为螺旋形。并且太阳也并不是总在相同的平面上绕着银心旋转,而是会在银道面上下方不断穿行,呈现为波浪形。

黄道面是什么?太阳系的行星轨道都是在一个平面上的吗?

黄道平面:这是太阳绕地球旋转时形成的轨道平面。该平面与地球赤道平面之间的夹角为23°26';太阳系中行星的轨道确实在平面上平稳运行。由于地球公转,太阳系中的黄道面将受到月球和其他行星的引力的影响。黄道平面在空间中的位置一直在无规律地变化。

为什么太阳系行星稳定在黄道面上

黄道就是太阳的“赤道”,也就是太阳自转的水平面,由于万有引力,行星受到恒星牵引力的作用所以都在这个水平面上运动,而之前被踢出9大行星的冥王星,由于本身质量太小和离太阳太远了,所以其运行轨道与黄道有一夹角,并不在同一水平面上.行星围绕恒星公转,除了因为恒星的质量大引力大,还因为恒星的自转,也就是说如果太阳没有自转,什么火星地球的就可能会被吸引到太阳里面,垂直于太阳自转轴的就是黄道,所以近太阳的行星的公转轨道一定在黄道上

太阳系八大行星都在一个黄道面内公转和自转,这是为何?

宇宙是奇妙的,有许多无法解释的自然现象,人类穷极思维,也无法弄清楚一些问题。比如,宇宙从哪里来的,到底有没有边界,宇宙中的无数个天体从何而来,它们为什么能时刻在运动,动力究竟从哪里来等。实际上,关于宇宙,没有答案的问题太多,可能直到宇宙灭亡的那一天,还是会有诸多的问题无法解释。因为人类太渺小,地球在浩瀚无垠的宇宙空间里,太无关紧要。即使在太阳系中,地球也是一颗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行星,唯一不同的是,它有生命存在。可以毫不客气地说,太阳系中没有了地球,一点事都不碍,银河系中没了地球,更无关痛痒,宇宙中没有了地球,跟没说一样。要知道,仅仅是银河系中,就有类似于太阳的这样的恒星1000亿——4000亿颗,太阳在银河系中太普通,太不起眼。至于地球,只是颗行星,银河系中的行星有多少,恐怕是一个天文数字,至少几万亿颗,而地球在它们中间,更显得若无其事。

其实,人类被禁锢在太阳系中,永远都走不出去,这是事实,也是一种无奈。将来,即使 科技 再发展,科学再进步,人类还是无法走出太阳系,这是因为在无穷大的宇宙面前,人类的认知局限性所致。时至今日,我们连身边的月球都知之甚少,还远未搞清楚月球的奥秘。月球是地球的卫星,是距离地球最近的天体,38万公里的距离,对于人类来说是遥远的,但放在宇宙太空里,这个距离 近得 不值得一提。比如,地球的内侧邻居——金星,地球距离它5000万公里左右,而外侧的邻居火星,地球距离它5500万公里左右,它们都是距离地球最近的行星,就是地球的左膀右臂,但我们了解它们吗?只能说略知皮毛而已。

而冥王星距离地球平均60亿公里之遥,人类靠着发射探测器,才一赌它的真容,“新视野号”探测器,是目前人类发射的速度最快的探测器,最高速度每秒22.6公里,但也飞行了9年半,才抵达冥王星附近。而冥王星的外围,还有柯伊伯带和奥尔特云,“旅行者1号”探测器要穿越它,至少需要2万年的时间。这个时间对于我们人类来说,实在是太久远,生命能否等到那一天还很难说。

那么,有个很有趣的事实是,太阳系内的所有天体都围绕太阳公转,这是天文常识,但公转都是在一个黄道面上进行,这就很让人纳闷了!所谓黄道面,就是一个平面,太阳系内所有围绕太阳运行的天体,都是在这个平面上公转,没谁能例外。如果硬要说有,也不过是有点倾角或者说是倾角大一点而已。比如冥王星,它的公转倾角最大,也不过17度罢了。

那么问题来了,太阳是个大火球,本系内的行星、卫星、矮行星、小行星们都是实实在在的天体,公转为什么会在一个平面上呢?立体公转、在球面上运转岂不是更好?更节省空间啊。

谈起这个问题,说简单也简单,说复杂也复杂,这涉及到宇宙及众多恒星系生成的问题。实际上,不光是太阳系,宇宙中的所以恒星系,都是盘状运行结构,银河系也是一个盘状结构,不过它中间鼓、四周薄。包括太阳系在内的众多恒星系,也是各自带着自己的行星系统,围绕着银河系质心作旋转,这些恒星系,也是呈一个较大的圆盘状。

太阳系以太阳为中心,从内到外依次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天王星、海王星、冥王星、柯伊伯带、奥尔特云等……这些天体,都在一个平面上饶太阳运行。它们为何会这样,为什么不是围绕太阳作球面运转呢?

这涉及到恒星的生成规律。宇宙大爆炸之前,所有天体包括太阳系都是一团星云,在万有引力的作用下,分子云凝聚塌缩,宇宙空间因为是形成之初,所有比较混乱,大质量的天体碰撞,导致星云加速收缩凝聚,收缩到一定程度,就呈现坍缩之势,各星云的形状不规则,收缩过程中也不平衡,这就造成了星云在坍缩过程中转动起来,随着坍缩的加快,星云的转动也随之加快,而巨大的离心作用又使得靠近星云转动轴方向的物质都移动到赤道周围,外围的逐渐被甩开,中心部位则越来越紧密,一个恒星吸积盘就这样形成了。

随着星云向中心坍缩的加快,中心温度越来越高,压力也越来越大,到达核聚变的临界点后,氢核聚变被点燃,恒星胚胎形成,这个恒星胚胎将周围的大部分物质都吸引到自己身上,而剩下的零零碎碎的边角料,都随着星云的旋转被抛离到恒星胚胎的周围。恒星胚胎具有强大的带电粒子风,俗称恒星风,恒星风将质量轻一些的物质吹向外围,质量重一点的物质则留在了恒星胚胎周围,轻一点最后形成了气态行星,如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等,重一点的形成了水星、金星、地球和火星等类地行星。不管是类木行星还是类地行星,都继承了恒星吸积盘的角动量和运行轨道,它们就在黄道内按部就班地运行起来,各自有各自的轨道,互不干扰。

说白了,行星是恒星形成之初遗留下来的尘埃所形成的,因此行星比恒星要小得多、轻得多。例如太阳系,太阳占据99.86%的质量,而八大行星、无数矮行星小行星、几百颗卫星、彗星、各种宇宙尘埃小天体,它们的质量加起来才0.14%。行星之所以是在一个黄道面内围绕恒星公转,实际上就是被甩出去的,甩出去之后就围绕着恒星的赤道方向公转。也可以说是恒星的自转形成了行星的公转,行星公转是按照恒星的自转方向而形成,只能是在一个平面内,而不可能是球面立体旋转。

为什么占星家用回归黄道不用恒星黄道?

没有听说过回归黄道和恒星黄道的说法。
黄道:地球绕太阳公转的轨道平面与天球相交的大圆。
倒是有回归年和恒星年的说法。
回归年:从地球上看,太阳绕天球的黄道一周的时间。
恒星年:地球绕太阳一周实际所需的时间间隔,也就是从地球上观测,以太阳和某一个恒星在同一位置上为起点,当观测到太阳再回到这个位置时所需的时间。
因为古代人科学水平测回归年还是比较准的,测恒星年估计悬了。
古代占星家,一般还兼职历法专家、气象学家,这一年的收成都指望他报个准的气象走势,他一般不敢乱来。

解释一下恒星年,回归年,黄道?

百度百科:
地球绕太阳一周实际所需的时间间隔,也就是从地球上观测,以太阳和某一个恒星在同一位置上为起点,当观测到太阳再回到这个位置时所需的时间,只在天文学上使用。一个恒星年等于365.25636个平太阳日或365天6时9分9.504秒地球公转周期为恒星年,恒星年是地球公转的真正周期,在一个恒星年期间,在太阳上看,地球中心从天空中的某一点出发,环绕太阳一周,然后又回到了此点;如果从地球上看,则是太阳中心从黄道(地球公转轨道)上的某一点(某一恒星)出发,运行周天,然后又回到了同一点(同一恒星)。在一个恒星年期间,地球公转360°所需时间约为365日6时9分13秒。恒星年与回归年的区别是,恒星年是以天球上固定的点(如遥远的恒星)为参照物的运动周期。而回归年是太阳中心在黄道上连续两次经过春分点(或秋分点、冬至点和夏至点)的时间间隔,即太阳连续两次直射于北回归线(或南回归线)的时间间隔。因此,回归年又称“季节年”。回归年稍短于恒星年,其周期约为365日5时48分46秒。全球各地的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季节变化、阳历和阴历的历年安排、二十四节气的划分,均以回归年为周期。
编辑本段相关资料
恒星年(Sidereal year):是指地球公转一周360度所需要的时间,1恒星年 = 365.2564日 = 365日6小时9分钟12.96秒,它应用于天文,而不是历法。 简单的说;恒星年就是地球公转周期,地球公转=360°。 如图所示;地球由A点逆时针公转又回到A点就是一恒星年。 回归年(Tropical year):从地球上看,太阳绕天球的黄道一周的时间,即太阳中心从春分点到春分点所经历的时间,又称为太阳年。1回归年 = 365.24219879日 = 365日5小时48分45.975456秒。 简单地说;回归年就是四季周期,地球公转<360度=(360°—50.260角秒)。 如图;地球由A点逆时针公转到B点就是一回归年,第二年度到B1点,以此类推。由于回归年的时间比恒星年的时间短约20分24秒,所以回归年的点在地球公转轨道上并不固定,而是每年退行50.260角秒,在25786年的时间里退行一周,完成一个岁差周期

展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