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经健康养生术语

易经中的心理养生思想(上)

易经就是《周易》,该书包罗万象,其大无外,其小无内,查往彰来,探微显幽。
《周易》囊括了天文、地理、军事、科学、文学、农学等丰富的知识内容,以六十四卦和三百八十六爻揭示了自然与社会的普遍规律,对中国几千年来的、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都产生了极其深刻地影响,指导了传统中医,特别是对中医养生文化的形成和发展,具有重大历史意义。

易经对心理养生有着深刻的认识,一些卦象反映了古代对于心理养生的深刻认识,即通过调节人的情绪、心理、意识等,达到精神的平衡和稳定,最终实现健康完美的身心状态。

我本人二十年来把现代心理学巨头的书籍几乎泛读了个遍,客观地讲,现代心理学、现代养生学都能在易经中找到活水源泉。都说弗洛伊德是心理科学的鼻祖,如果你读懂了易经,你会赞叹,原来易经早就包含精神分析内容了,而且综合了现代心理学界所有派别提出的原理,所以心理学的发源地应改为中国。易经的核心方法象、数、理就是综合分析了各种因素,然后做出最接近事实的判断,提出最管用的指导思路。

易经卦象中的心理养生总则包括顺应自然、保健预防、调摄精神、身心和谐四个方面。其中,身心和谐是心理养生的终极目的,保健预防和调摄精神是心理养生的手段,顺应自然则是心理养生的前提。只有顺应自然,才能使身体和心理朝着符合自然规律的正确方向发展,不致因“逆天而行”遭到大自然的惩罚和报复。保健预防实现身体的安全,调摄精神则实现心理的宽适,同时遵循两方面的养生法则,才能最终达到身心和谐的理想状态。

一、顺应自然
人是自然界的产物,“以自然之道,养自然之生”就是养生的最高智慧。《素问•宝命全形论》曰:“人以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即说明人生活在天地之间,天地自然的四时阴阳变化必然影响到人的生理和心理活动。万物都不能违反自然规律,人的生活起居和养生活动也必须与四时季节相适应。顺其自然的心理养生原则,也就是顺从节气季节的变化,使人的精神面貌与大自然协调统一,在相应的季节有相应的精神状态。

《周易•丰卦•彖传下》云:“日中则昃,月盈则食;天地盈虚,与时消息。”这是讲太阳到了午时就要开始偏西,月亮圆了就要开始亏缺。天地间的事物发展到一定程度,就会向相反的方向转化,而人们必须要顺从日月盈亏等自然规律的变化。

《周易•乾卦•文言传》还进一步指出:“夫大人者,与天地合其德,与日月合其明,与四时合其序,与鬼神合其吉凶。先天而天弗违,后天而奉天时。”这是说君子的德行,要符合天地的规律,要符合日月的光,要符合春、夏、秋、冬四季的时序,要与鬼神的吉凶相契合。在天意之前行事,天意不违反他;在天意之后行事,就顺应天理。古代养生学中的“三因制宜”即因时制宜,因地制宜,因人制宜,即是据此引申发展而成。由于疾病的发生发展及转归演变直接受到时令节气,地理环境,以及患者的个体情况等的影响,因此,在治病用药时,须灵活处理这些因素,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以制订出适合的治疗方法。

二、保健预防
《黄帝内经》明确地指出:“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 ”说明了保健预防的重要性。心理养生可以调养已经出现的身心问题,但最好是在出现问题之前就做好预防,随时保持精神心理的健康。在精神心理状态出现恶化之前,及时调整自身的习惯和行为,做到未病先防,才能更好地进行心理养生。

保健预防,也可说是“治未病”,包括未病先防、已病防变、已变防渐等多个方面,意思是在疾病发生之前就要开始预防,疾病发生之后及时诊断治疗,防止疾病的传变,防止疾病的恶化与复发等。“治未病”可减少疾病的发生发展,提高生存质量,延长寿命。

《周易•艮卦》云:“艮其趾,无咎,利永贞。”意思是:注意保护脚趾,不会有灾祸,有利于长久吉利。脚趾只是四肢之末端,但是也要严加防范,因为伤到脚趾就会行动不便,还可能发展成严重的感染。这种防微杜渐的思想对于其后养生学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另如《周易•坤卦》初六爻辞云:“履霜,坚冰至。”意思是:脚下踩到了薄霜,结成坚实冰层的时令就快要到了,为了抵御寒冬,就要早做准备。这句爻辞说明,坏的事物是从微小之处起源的,为了防止恶化,要及时作出改变和调整。养生就是要居安思危,防患于未然,这样才能最大程度地预防病患,减轻病痛,延迟衰老,长命百岁。

三、调摄精神
精神的保养是养生学中的一个重要方面。良好的精神状态可以促进人体健康,恶劣的精神状态则易加速疾病的形成和发展。如履卦九二爻辞说:“履道坦坦”, 本义是小心行走在平坦宽广的大道上,后引申为要心胸宽大才能维护身心健康。中医中的“七情”包括喜、怒、忧、思、悲、恐、惊等,过度的情绪会导致心理失衡,伤害到心、肝、脾、肺、肾等相应脏腑,从而影响健康。所以调摄精神是养生的首要要求。

四、身心和谐

《周易》体现了身心和谐的思想,即平衡的心理和良好的情绪可以促进身体健康,而健康强壮的身体反过来又促成了良好的精神状态。如豫卦,上卦震为雷,下卦坤为地,雷声震撼,欢欣喜悦,人心欢乐。意思是保持美好的心情有助于身体健康。其六五爻辞云:“贞疾,恒不死。”贞,正也;疾,病也。意思是说:占问疾病,会痊愈并长久不死。在总卦中的含义是,人们坚守正义,心情愉快,就能预防疾病,身体健康而不会暴亡早夭。《周易•豫卦•象传上》云:“恒不死,中未亡也。”其含义是,应该进行不断的运动锻炼,扶植体内的浩然正气,才能达到“总也不死”的效果。如《周易•乾卦•象传上》云:“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机体中气十足,自然就可以抵御邪气的侵扰,健康而长久地活着。这种身心和谐的思想对后世的养生学很有启发。

《周易》对心理养生学的指导思想是极为丰富的,虽然产生于古代,其中蕴含的很多规律和道理仍然适用于现代社会。认真学习《周易》对现代人的心理养生具有实践价值和深远意义。现代人虽然拥有丰裕优厚的物质生活,但也承担着巨大的精神压力,在快速的社会节奏和激烈的生存竞争中,常常力不从心、身心俱疲而处于亚健康状态。这是处于健康和疾病之间的临界状态,往往是在重大疾病之前身体发出的警告。为了改善这种亚健康状态,现代人往往重视饮食的补养、保健品的滋补、运动健身的习惯等而忽视精神心理的调养,而很多身体的疾病实际大部分是由精神因素所造成。因此,不良的精神心理状态恶化了生理上的感觉,生理上的不适又加重了精神心理的负担,从而形成恶性循环,使人们的健康状况日趋低下。在这种情况下,只有重归古代先贤的指导,重视心理养生,才能从根本上解决现代人的养生困境。
《周易》中的心理养生思想,总结起来:

精神内守——保持安静平和的精神状态;

抑止邪念——除去心中的贪欲恶念;

身不妄为——保持思想行为的正当;

文化熏陶——丰富多的精神文化生活;

心神安定——实现良好的人际关系;

情绪疏导——学会宣泄和倾诉烦恼;

积极乐观——热爱生活与积极进取
易经博大精深,含义隽永,本人研习此中关于心理养生的学问不过是管中窥豹,略见一斑。还望同道不吝指教。

一命…十养生的解释

一命二运三风水,

四积阴德五读书,

六名七相八敬神,

九交贵人十养生

1. 命

命生来即定,当人间的第一束光,照在我们的身上,一生的命格就已经定了下来。所谓知天命,就是一个人,生而为人,作为一个生命个体,对自然宇宙、社会人生的最终体悟。孔子说自己,“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又说:“不知命,无以为君子。”所谓“生死有命,富贵在天”“万般皆是命,半点不由人”。一人一口命,好命歹命,生来就有。

《了凡四训》作者袁了凡,年轻时遇孔先生,先生开口说次年袁生得秀才,后来运用《皇极数》推算:县考童生第十四名,府考第七十一名,提学考第九名。等到第二年去考试,三处的名次完全相符。 孔先生再卜终身吉凶,说某年考第几名,某年当廪生,某年当贡生,贡后某年当选为四川的县令,在任三年半就应该告退回乡,在五十三岁八月十四己丑时,寿终在家里,可惜没有儿子。袁生把他的话,详细地记录下来。从此以后,凡遇着考试,名次先后,都不出孔先生所算定的。因此袁生更加相信人生的一切遭遇,都是由命注定的。

这就是命数带给袁生带来的定数,定数就是命。所以说命定一切人生的平坦坎坷。

道家讲究阴阳,有定数就有变数,命为定数,运就是变数。

2. 运

运指的是时机,时来天地皆同力,运去英雄不自由,时机把握的好,运来时得以掌握,这时定数就会被变数影响。“运”字拆开,是云在天上走,有一定的偶然性,但是可以把握。先天是命,后天是运。掌握命的变化,道路平坦时,开跑车比较快,道路崎岖时,就可以下车慢慢步行,这样就会比较顺利。所以,通过一些规避,可以部分改变运势。

而与人为善,往往运气就好。俗话说:“十指健在,好运当头。”这里的“十指”并非手上的十指,而是“三指”良知,“七指”真诚。

《了凡四训》袁生后来经过云谷禅师的点拨,跳出凡夫俗子般被命束缚的运,发愿行善,终得子并益寿延年。

每个人一辈子,无论多么命苦,都有走好运的时候;无论命多好,都有走霉运的时候。现在得知命运的道理,就会知道如何顺势而为,知命改运。

3. 风水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中华大地,南方温婉,北方豪放,地吉苗旺,宅吉人旺。纵观中国历史,高官或富豪多生于依山面水,藏风聚气,风景秀丽之地,得以禀赋天地之灵气;江北多山,江南多水,近水者多智慧,靠山者多道义;所以江南多文人,江北多政要。

在天成象,在地成形,福人居福地,家宅的风水也反应一个人的命。家宅风水有二十四山,分九宫居之,八字命理会反应到家宅风水上,一个人时常抱怨单身,往往他的家会缺失坤位。这就是家宅对他现状的反映,天时即八字,地利即风水,互相辉映,大多数体现此人现状,如需改运,风水便可调整磁场,调整运势。

提到天时、地利就一定会有人和,人和就是人本身,人心才是最大的风水。

4. 积阴德

对社会的贡献叫功德。多做贡献,多做好事叫积功德,其中暗中做好事而不图回报叫积阴德。做的好事多,相应的回报就越大,命运会因此越来越好。《易经》里说,“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又说,“善不积,不足以成名;恶不积,不足以灭身”。这些说的都是“为善得福,造恶得祸”的道理。无论我们做好事或坏事,都会报应在自己和亲属身上的,正是“近在己身,远在儿孙”。

施比受好,赠人玫瑰,手有余香。

5. 读书

读书可以改变命运。通过读书,可以增加自己的智慧,学到别人的经验,人生就会少走弯路,也能发现成功的捷径。读书可以变化气质。青年时读儒家,领悟“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中年时读道家,希望延年益寿;晚年时读佛,现世的繁华已无意义,明确灵魂去往何方。要读好书,如此才能“存好心、说好话、学好样、做好事”。没有阅读的人生是残缺的人生,学会了读书,就学会了阅读人生,参悟天地,回报社会。

读书也可以看做勤奋,也就是自己的行动。曾有一个外国的故事,一人被洪水围困,他祈祷上帝来救他,好能活下来。一会一艘船来了,要救他,他不愿上船。又一会直升机来救他,他还不走,在原处等上帝,直到死亡。死后上天堂,他问上帝为什么不救他,上帝说“我安排船和飞机两次救你,可是你不愿走,能怪我么?”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上天给你机会,而你不去把握,这又能愿谁呢?掌握命运就要适时而动,把握机会就能行好运。

6.名

名,名字。“有其名必有其实,名为实之宝也”。意思是:符号一定代表了某一事物,有事物就必定会产生代表它的符号,即名字;反过来,以符号或名字也可以了解该事物的内容及特征,即所谓:“名附与实则见其意”名字是人的标签,有时代表父母的寄托,有时反映人的状态,有一个符合自己八字的好名字,可以弥补八字中的喜忌,配合好的寓意可以达到不凡的效果。

7.相

相,即面相,相由心生,指一个人看到的事物,或者对事物的理解、解释、观感,由他的内心决定。出自《无常经》,佛曰:世事无相,相由心生,可见之物,实为非物,可感之事,实为非事....“命由己造,相由心生,境随心转,有容乃大”。

相也会随一个人的心境改变。不同心境不同精神状态,我们所表现得面相也会有所不同,一个正能量较高的人,每天积极向上,脸上气色也会表现的红润,有光泽,时间长就会有福相;一个人时常处于焦虑状态,惶惶不可终日,眉头紧锁,双眼无神,长久便有衰败之相。所以调整心态,用积极向上的心去对待身边人和事物,你就会发现这个世界的美丽,也会变得更加美丽。

8.敬神

敬神不是去膜拜神灵,而是要有敬畏之心。敬畏,使人遵循万事万物自身的规律,知己所限;敬畏,使人处世谦卑,不骄不躁,循序渐进。做事要遵循规律,破坏环境,违反大自然的规律,大自然就会用灾害来表现;违反社会规律,违法犯纪,就会带来口舌骂名,甚至牢狱之灾。有人认为,做坏事别人不知道不就好啦,所谓“头上三尺有神灵”就是说,即使别人不知道,神明也会见证你的德行,种什么因,接什么果,未来可想而知。

心存敬畏, 方能行有所依、行有所止、行有所获。

9. 交贵人

古人云:“鸟随鸾凤飞腾远,人伴贤良品自高。”人际交往的层次,直接决定一个人的事业发展和素质高低,俗话说“跟着千万赚百万,跟着乞丐学要饭”一样的道理。贵人意味着机会、资本、人脉、识见相助。贵人会把你带上人生坦途,贵人到处,即柳暗花明。每个人一生都希望自己贵人多多,小人少少,一个人能走多远就看你与谁同行。人生若有几位贵人提携,当刻骨铭心,感恩图报。

10. 养生

健康是生命之本,天有三宝“日月星”,人有三宝“精气神”。身心健康是影响个人能力的前提,只有思维平衡、头脑冷静,才能产生正确的计划与行为。古人讲: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修身是第一步,养生即是修身的基础,身心健康才有快乐和福分。身体健康,精力充沛,才是学习、事业持久的保障。

关于易经里提到到的养身

震卦春分:与春天一起舒张气息震卦为正东,震包括的三个节气:春分、清明、谷雨。春分是春季90天的中分点,这一天南北半球昼夜相等,所以叫春分。这天以后太阳直射位置便向北移,北半球昼长夜短。所以春分是北半球春季真正的开始。《春秋繁露阴阳出入上下篇》说:“春分者,阴阳相半也,故昼夜均而寒暑平。”春分也就是把春季一分成两半,这一天跟秋分时一样,是阴阳之气平稳之时。我们来看震卦,上两爻为阴,下面一爻为阳,这说明此时阳气开始正式入主东宫,掌握大权了。这个时候青草嫩芽,一派充满生机的景象,人们在养生时也要和春天舒张的气息相呼应。需防形懒气血惰,必要健走消积食春分前后虽然天气变暖了,但是气温并不稳定,乍寒乍暖的。老年人一般都有些老毛病,在这个时候体内的宿疾借着温阳之气都要发动出来。此时人容易困顿倦怠,俗话说“春困秋乏”,这个时候老年人更容易腰脚无力,形懒肢乏。《黄帝内经》中说在春季要“夜卧早起,广步于庭,被发缓形”。春分后,天气已经明显转暖,地气也逐渐转阳,这个时候大家可以多到外面去走走。肝在体主筋,步行可以把筋活动开,使得脉络得以流通。开始可以少走一些,然后慢慢增加。把筋都舒展开了后,四肢自然就会强健。如果懒得动,筋就会拘挛在一起,日子长了再想伸展开就难了。久坐会伤筋肉也就是这个道理。散散步其实也是很有讲究的。刚开始走的时候要“徐徐行一度”,然后逐渐加快。散步时不要心事重重,你一边想着在单位里刚跟谁吵完架,想着谁欠我多少钱,这个起不到养生的作用。“散步”的“散”是什么意思呢?散就是不拘一格,比较随便,得在一种闲暇自如的状态中进行。这样在强身的同时还可以养神。我们常听到“吸取日月之精华”之类的话,不是在太阳月亮下边就会吸取到它们的精华,要有一种状态在那儿,这样才能“天人合一”,才能使天、地、人相交通。《南华经》上曾说:“巧者劳而智者忧,无能者无所求,饱食而遨游,泛若不系之舟。”就是这种无忧无求的散步状态才是最好的,最值得提倡的。散步最忌勉强,这不是几千米的耐力跑,也不是练兵,没有必须达到的强度,适可而止。也可以且行且立,走得累了就停一会儿,跟人聊聊天,听听鸟叫,看看蓝天。有时我们跟几个朋友一同出去,玩得高兴了,不觉疲倦,等坐下来休息的时候才发现累得不行,这就已经伤到了正气。老年朋友尤其要注意。“饭后百步走,能活九十九。”饱食后是需要消化的,如果饭后不动,食物就会停留在胃里,如果缓缓行走,就会调动脾气,脾胃合作也就使食物的腐熟更加容易。古人有个比喻,说脾胃都属土,就好像土地,要想让土地工作就得先耕锄,如果不动,那这块土地就要荒芜了。所以“动”就是耕锄脾胃这块地的锄头,散步故能消食。吃完饭,过半个小时,出去走走,即使年老体弱,不能出门的,也要在家里走几圈,对筋骨,对脾胃都是很有好处的。勤脱勤换护肩背,养肝当食菊花粥春分过后由于天气变暖,大家户外的活动就多了,天气寒热不一,时升时降,人就容易受寒。老年人气虚骨弱,不敌外寒,很怕冷。所以在减衣服时要一件一件来,不光老人,年轻人也是一样。很多十几二十岁的孩子一看到了春天,只要有一天温度高了一点,就马上脱了厚衣换单衣,早上公交车站经常能看到瑟瑟发抖的年轻人,让人觉得又可气又可笑。不是旧社会,却一样不让自己温饱。这时的温差很大,早晚凉,老人又多喜欢早上出去晨练,要多穿一点,等到中午气温高了再脱掉。勤脱勤换,随天加减,最好是预备一件外套,走到哪儿带到哪儿,冷了就穿上,何必冻着呢?当然,像立春时一样,这时毕竟春天了,也不能上身太热,不然也是容易生病的。除了全身的保暖,还有一个部位要特别照顾,就是后背。春夏相交,虚寒时热之气就会伤人,冬月郁结在内的火气催痰上涌,这时老人容易多痰多咳。而背寒伤肺,年龄大的人最要注意。老人都要预备一件坎肩,专门用来护住前胸后背。既然说节气主要是依据黄河流域的气候定制的,那么南方跟北方就会有所不同。偏南地区这个时候气温一般都比较高了,而且阴雨连绵,雨水要比北方多得多,这个时候湿气就很重,穿衣不能太潮,注意干爽。南方人又喜欢喝汤,这时如果喝了太多的汤汤水水,就会聚而为湿,内外夹攻,必会坐下病来。菊花是有名的养肝明目之佳品,还可以解毒疏风。菊花的种类很多,熬粥最好用花头小的,白色最佳,黄色次之。用的时候要去掉花蒂,花要干,最好研成粉。为了增加其滋补的作用,还可以在里面加上两片参片。这种菊花粥也是清淡之品,符合春季木的特性。春燥肝怒阳上亢,忍耐平和是妙方春分时正当木旺,中医讲肝在志为怒,怒会伤肝,同样,肝受伤了也会表现为易怒。怒会使气血上涌。我们常听到很戏剧化的描述,说“气血上涌,一口鲜血喷了出来”之类的。肝热被伤后严重的确实会引起吐血、呕血的症状,这并不是危言耸听。除了怒,肝病还会表现为抑郁,也就是现在很多人说的“郁闷”。有的人平时特别喜欢叹气,那是因为他肝气不舒引起的。为了把郁结的肝气抒发出来,只能不时叹气。还有一个词叫“伤春”,在春天即将离去的时候,人会有些伤感,尤其那些感性的人,觉得良辰美景短暂,不禁就悲伤了起来。那么容易动怒的人怎样磨炼自己的性格呢?有人觉得这类人不适合玩棋类游戏。围棋象棋虽然也能消遣,但易动火。因为总要分出个胜负,在玩的过程中也总有你悔棋我不让的情况,一言不合,就容易计较起来。这种说法有一定道理,但只要对一件事物专注,都可转移注意力,如果有这种嗜好的人也不妨生气的时候就把棋拿出来下一盘,把火气消磨在游戏里。肝火旺的人更适合养鱼种花,写字听琴。养鱼种花不求什么名种,只是为了愉悦,最好养些不同季节的花草,这样一年四季都能看到青叶娇花,每天跟家里人浇水施肥,可说是赏心悦目,陶性移情。也不妨多做些小事,男性在家的时候洗洗碗,扫扫地,一些小事情也能磨炼我们,让火气消磨在这些事情里。春季阳气上升,木又处在生长期,如果蒸腾得太过就会出现上面提到的状况。所以在心理上,要时时告诫自己忍耐平和。跟人吵了架,生了气后,反省一下自己,下次再要想大吵的时候就换个角度想一下。比如过马路,我们总觉得车不让人,但反过来看,开车的人也想快点过去,也怕一旦让开了,后面的人跟着都上来,自己就寸步难行了。这样将心比心,把自己当成别人,即便不能做到完全的理解,也多少能在心理上找到一些平衡。常常换位思考,不但能解决很多想不通的问题,时间久了,还会发现,这也是个愉悦心情的小游戏。

易经养生法的目录

第一章 养生先养气——“气”是生命的本源
人活一口“气”
我们体内充满了宝贝——保养身体元气的吞津功
别让身体受寒
向大雁、青蛙和乌龟学习呼吸之法
强正气才能强五脏
第二章 太极生命钟——阴阳运行对养生的启示
阳气的强弱决定着我们生命的盛衰
一生当中都要保养好我们的阳气
保养人体真阳的三个要领
防止衰老就是要抗阴保阳
学会排阴毒
阴阳平衡,健康一生
第三章 人和天地“同呼吸,共命运”
跟着自然学养生,顺自然而行
日养生——十二时辰养生法
什么时辰吃什么药
年养生——顺应四季的三个规律
第四章 我们都在五行中——五行八卦与体质养生之秘
《易经》的八卦学说
不同卦象体质的人的养生方案
节能养生正当时
第五章 健脑重在用脑
大脑不衰则全身不衰
人脑也是一个太极图
左右脑的交替使用有利于脑养生
锻炼大脑的方法
通过饮食来养脑
第六章 开开心心活百岁——七情养生漫谈
七情是五脏的温度表
踩了老虎的尾巴,心理别失衡
不可小视的“心理障碍”
“一夜暴富”与心理危机
“神经衰弱”别去理它
七情养生归根结底是德养生
第七章 解读身体发出的警报——《易经》与疾病的预测
疾病可以“一叶知秋”
“阴阳转换”与防病治病
手部就是个小人体——“全息思维”看待疾病
从体外为“五脏”体检——五脏的藏象
阴阳和经络里的生命信息
第八章 管好你的嘴——食疗进补、排毒两手抓
《易经》里的“菜单”
食物的“颜色”和“味道”也能养生
吃东西要“补”也要“泄”
正确的饮食结构——“二两五一”
食物是好的药
第九章 经络疏通,人活百岁尚年轻——经络养生的神奇功效
中医独特的保健方法
人人都能掌握的经络养生技巧
第十章 夫妻间的保健操——《易经》与房事养生
中医自古就十分重视性与养生的关系
不节制行为等于用利斧砍自己
不育症的保健法
第十一章 没有生态平衡就没有生命——环境与人的养生
《易经》的“风水养生”
风水养生中的观水、看风和看气
选好家居风水,有益全家健康
拥抱自然,阴阳协调,才能健康

易经筋健身术有哪些养生机理?

“易”指移动、活动;“筋”,泛指肌肉、筋骨;“经”,指常道、规范。顾名思义,“易筋经”就是活动肌肉、筋骨,使全身经络、气血通畅,从而增进健康、祛病延年的一种传统健身法。

易筋经同样是一种意念、呼吸、动作紧密结合的一种功法,尤其重视意念的锻炼,活动中要求排除杂念,通过意识的专注,力求达到“动随意行,意随气行”,以用意念调节肌肉,筋骨紧张力,(即指形体不动,而肌肉紧张的“暗使劲”)。其独特的“抻筋拔骨”运动形式,可使肌肉、筋骨在动势柔、缓、轻、慢的活动中,得到有意识的抻。拉、收、伸,长期练功,会使肌肉、韧带富有弹性,收缩和舒张能力增强,从而使其营养得到改善。同时,使全身经络、气血通畅,五脏六腑调和,精神充沛,生命力旺盛。当然,必须长期锻炼才能收到内则五脏敷华,外则肌肤润泽,容颜光,耳目聪明,老当益壮的功效。

关于易经里提到到的养身

震卦春分:与春天一起舒张气息震卦为正东,震包括的三个节气:春分、清明、谷雨。春分是春季90天的中分点,这一天南北半球昼夜相等,所以叫春分。这天以后太阳直射位置便向北移,北半球昼长夜短。所以春分是北半球春季真正的开始。《春秋繁露阴阳出入上下篇》说:“春分者,阴阳相半也,故昼夜均而寒暑平。”春分也就是把春季一分成两半,这一天跟秋分时一样,是阴阳之气平稳之时。我们来看震卦,上两爻为阴,下面一爻为阳,这说明此时阳气开始正式入主东宫,掌握大权了。这个时候青草嫩芽,一派充满生机的景象,人们在养生时也要和春天舒张的气息相呼应。需防形懒气血惰,必要健走消积食春分前后虽然天气变暖了,但是气温并不稳定,乍寒乍暖的。老年人一般都有些老毛病,在这个时候体内的宿疾借着温阳之气都要发动出来。此时人容易困顿倦怠,俗话说“春困秋乏”,这个时候老年人更容易腰脚无力,形懒肢乏。《黄帝内经》中说在春季要“夜卧早起,广步于庭,被发缓形”。春分后,天气已经明显转暖,地气也逐渐转阳,这个时候大家可以多到外面去走走。肝在体主筋,步行可以把筋活动开,使得脉络得以流通。开始可以少走一些,然后慢慢增加。把筋都舒展开了后,四肢自然就会强健。如果懒得动,筋就会拘挛在一起,日子长了再想伸展开就难了。久坐会伤筋肉也就是这个道理。散散步其实也是很有讲究的。刚开始走的时候要“徐徐行一度”,然后逐渐加快。散步时不要心事重重,你一边想着在单位里刚跟谁吵完架,想着谁欠我多少钱,这个起不到养生的作用。“散步”的“散”是什么意思呢?散就是不拘一格,比较随便,得在一种闲暇自如的状态中进行。这样在强身的同时还可以养神。我们常听到“吸取日月之精华”之类的话,不是在太阳月亮下边就会吸取到它们的精华,要有一种状态在那儿,这样才能“天人合一”,才能使天、地、人相交通。《南华经》上曾说:“巧者劳而智者忧,无能者无所求,饱食而遨游,泛若不系之舟。”就是这种无忧无求的散步状态才是最好的,最值得提倡的。散步最忌勉强,这不是几千米的耐力跑,也不是练兵,没有必须达到的强度,适可而止。也可以且行且立,走得累了就停一会儿,跟人聊聊天,听听鸟叫,看看蓝天。有时我们跟几个朋友一同出去,玩得高兴了,不觉疲倦,等坐下来休息的时候才发现累得不行,这就已经伤到了正气。老年朋友尤其要注意。“饭后百步走,能活九十九。”饱食后是需要消化的,如果饭后不动,食物就会停留在胃里,如果缓缓行走,就会调动脾气,脾胃合作也就使食物的腐熟更加容易。古人有个比喻,说脾胃都属土,就好像土地,要想让土地工作就得先耕锄,如果不动,那这块土地就要荒芜了。所以“动”就是耕锄脾胃这块地的锄头,散步故能消食。吃完饭,过半个小时,出去走走,即使年老体弱,不能出门的,也要在家里走几圈,对筋骨,对脾胃都是很有好处的。勤脱勤换护肩背,养肝当食菊花粥春分过后由于天气变暖,大家户外的活动就多了,天气寒热不一,时升时降,人就容易受寒。老年人气虚骨弱,不敌外寒,很怕冷。所以在减衣服时要一件一件来,不光老人,年轻人也是一样。很多十几二十岁的孩子一看到了春天,只要有一天温度高了一点,就马上脱了厚衣换单衣,早上公交车站经常能看到瑟瑟发抖的年轻人,让人觉得又可气又可笑。不是旧社会,却一样不让自己温饱。这时的温差很大,早晚凉,老人又多喜欢早上出去晨练,要多穿一点,等到中午气温高了再脱掉。勤脱勤换,随天加减,最好是预备一件外套,走到哪儿带到哪儿,冷了就穿上,何必冻着呢?当然,像立春时一样,这时毕竟春天了,也不能上身太热,不然也是容易生病的。除了全身的保暖,还有一个部位要特别照顾,就是后背。春夏相交,虚寒时热之气就会伤人,冬月郁结在内的火气催痰上涌,这时老人容易多痰多咳。而背寒伤肺,年龄大的人最要注意。老人都要预备一件坎肩,专门用来护住前胸后背。既然说节气主要是依据黄河流域的气候定制的,那么南方跟北方就会有所不同。偏南地区这个时候气温一般都比较高了,而且阴雨连绵,雨水要比北方多得多,这个时候湿气就很重,穿衣不能太潮,注意干爽。南方人又喜欢喝汤,这时如果喝了太多的汤汤水水,就会聚而为湿,内外夹攻,必会坐下病来。菊花是有名的养肝明目之佳品,还可以解毒疏风。菊花的种类很多,熬粥最好用花头小的,白色最佳,黄色次之。用的时候要去掉花蒂,花要干,最好研成粉。为了增加其滋补的作用,还可以在里面加上两片参片。这种菊花粥也是清淡之品,符合春季木的特性。春燥肝怒阳上亢,忍耐平和是妙方春分时正当木旺,中医讲肝在志为怒,怒会伤肝,同样,肝受伤了也会表现为易怒。怒会使气血上涌。我们常听到很戏剧化的描述,说“气血上涌,一口鲜血喷了出来”之类的。肝热被伤后严重的确实会引起吐血、呕血的症状,这并不是危言耸听。除了怒,肝病还会表现为抑郁,也就是现在很多人说的“郁闷”。有的人平时特别喜欢叹气,那是因为他肝气不舒引起的。为了把郁结的肝气抒发出来,只能不时叹气。还有一个词叫“伤春”,在春天即将离去的时候,人会有些伤感,尤其那些感性的人,觉得良辰美景短暂,不禁就悲伤了起来。那么容易动怒的人怎样磨炼自己的性格呢?有人觉得这类人不适合玩棋类游戏。围棋象棋虽然也能消遣,但易动火。因为总要分出个胜负,在玩的过程中也总有你悔棋我不让的情况,一言不合,就容易计较起来。这种说法有一定道理,但只要对一件事物专注,都可转移注意力,如果有这种嗜好的人也不妨生气的时候就把棋拿出来下一盘,把火气消磨在游戏里。肝火旺的人更适合养鱼种花,写字听琴。养鱼种花不求什么名种,只是为了愉悦,最好养些不同季节的花草,这样一年四季都能看到青叶娇花,每天跟家里人浇水施肥,可说是赏心悦目,陶性移情。也不妨多做些小事,男性在家的时候洗洗碗,扫扫地,一些小事情也能磨炼我们,让火气消磨在这些事情里。春季阳气上升,木又处在生长期,如果蒸腾得太过就会出现上面提到的状况。所以在心理上,要时时告诫自己忍耐平和。跟人吵了架,生了气后,反省一下自己,下次再要想大吵的时候就换个角度想一下。比如过马路,我们总觉得车不让人,但反过来看,开车的人也想快点过去,也怕一旦让开了,后面的人跟着都上来,自己就寸步难行了。这样将心比心,把自己当成别人,即便不能做到完全的理解,也多少能在心理上找到一些平衡。常常换位思考,不但能解决很多想不通的问题,时间久了,还会发现,这也是个愉悦心情的小游戏。

展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