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仙山解签大全查询72签

葛仙山菩萨吗 ,有去过葛仙山的朋友吗

我家乡,不信则无,信则灵

葛仙山解签大全查询12签

农历3月27是什么星座
阳历是4月份。
是白羊座03/21-04/19热情开朗的情人
是金牛座04/20-05/20奔放的情人
我给你一表,你自己对照一下吧.
星座是按阳历(公历、新历)划分的
星座出生日期类型
白羊座03/21-04/19热情开朗的情人
金牛座04/20-05/20奔放的情人
双子座05/21-06/20善变的情人
巨蟹座06/21-07/22恋家的情人
狮子座07/23-08/22自信的情人
处女座08/23-09/22要求完美的情人
天秤座09/23-10/22若即若离的情人
天蝎座10/23-11/21爱恨分明的情人
射手座11/22-12/21酷爱自由的情人
摩羯座12/22-01/19工作狂的情人
水瓶座01/20-02/18柏拉图式的情人
双鱼座02/19-03/20温柔浪漫的情人

解葛仙山第二签

大概就是你以后会有好运,不要迷茫,该是你的,就是你的,你的命运要靠自己。

葛仙山(下)

7、买票

买好东西去坐索道,此处要感谢在葛仙山索道管理处工作的阿爆同学,之所以会来也是因为他在朋友圈的大力推广。因为他是内部人员,可以帮我买折扣票,但就是这么巧,当时他正好休假回去上饶,而我正好过来玩。于是他给我发了个电话,叫我报他沈哥的名号去找他朋友,但没有说他朋友叫什么,只说了姓氏,啰嗦几句之后,他说他困得很,要去睡午觉了。

到了售票的地方,我只看到一个妹子,原来阿暴的朋友也是刚好去睡午觉了。没办法,我只好厚着脸皮打了个电话给阿暴朋友。电话打过去,通了!我有点紧张,不知怎么称呼,也不知道如何开头,反反复复说了几次我的来意,好怕打扰别人睡觉,一个不爽把我给挂了。

电话那边的声音听着朦朦胧胧,果然是在睡觉,他让我把电话给那个妹子,我把电话从窗口递进去,妹子接过电话,两人聊了一会,然后挂断了,她笑眯眯地看着我,笑起来还是很可爱的样子,之后成功买票。(索道来回票(内部员工价):100元 原票价:120元)注意:绝对不能带鞭炮坐缆车!很危险的。

8、坐缆车

没有人排队我直接去坐缆车,就我一个人。缆车真的是好高呀,不小心往下一瞟,看到下面的人小小的,上山和下山的人,三五成行,若隐若现的小道,清澈细长的溪水,绿色的树,连绵起伏的山脉,没有云透着亮的高高的天空。

独自一人坐缆车,我感觉空荡荡的,看对面回来的缆车也是空荡荡的。我听见缆车沿着索道缓缓运行的声音,门两边是透明的塑料,顶上有个小口,只能伸出手,没什么风。

有点吓人,我觉得脑子晕晕的,时间过得好慢,往前看还有好长的一段。只好给我男友打视频电话,竟然接通了。山上的信号贼好,全程沟通信号无障碍。男友刚刚也在睡午觉(为什么这些都在睡午觉),说我不带他出来玩,我给他看四周的风景,叮嘱他几句,愉快地聊天。

此处我要吐槽苏州古城区的信号很差,付款买门票只能用,开不了导航。市区没有小黄车,只有和合作的公共自行车,而且数量少。说到底苏州园林只是名气大,被写进语文课本,使得小时候的我对于苏州园林确实有一种向往。但其实也就那样,论好看还是比不上北京故宫、颐和园,而且故宫的门票便宜。后期我会写一篇我在苏州被坑的血泪史。

9、葛仙庙

轻松到达山顶,我挂了电话,看着缆车离我而去。踩着踏实的地面,我背着小包往山上爬去,这时爬的山路已经不多了。在一个牌坊造型签名拍了照片,接着往葛仙庙走去。到了山顶还要额外收三十元的门票,刚刚只是坐缆车的费用,我付了钱,拿了门票。

远远就听到鞭炮声不断,现在是下午四点,山上还是有这么多的人。一看过去半个山头都是红红的,红的是鞭炮屑,果真是香火鼎盛!而葛仙庙里面烟熏雾绕,悠然凌空去,缥缈随风还,当真是仙气飘飘。

果断烧香去拜各路神仙,点燃后我意识到我买到劣质香了,烟大而且呛人,我被熏得眼睛都睁不开,当然,本来庙里面就有很大的烟。我拿着香草草拜了一圈,再作揖,在此建议大家如果要上香还是自行携带。

再点上香烛,烛台上摆着高高低低、大小不一的蜡烛,大的有一米长,像腿一样粗。许多的香烛摆在上头照得亮堂堂的,别有一番氛围,外头和里面都是有上香插香烛的地方。想着毕竟是比较严肃的地方,我没敢多拍,所以附上一张外景图。

10、求签

看到大殿里面有好多人或趴或跪,在地上找东西,我很好奇,便问离我最近的一个人。她教我,这是在求签,找一对和牛角一样的竹子,摔三次,前两次要一样,最后一次一阴一阳或者和前两次一样,摔之前先拜一拜,心里想着那根签。我拿起签看,竹子做的,上面写着第九十五阡,再看另外一根,写着,第九十九阡。(打卦:其实我不信佛,不太懂这个,有兴趣的可以自行百度哈)

找到一对卦,丢了三下,我想着第一次看到的那根签,果然三次都是一样的,就是它了!还有很多的人没有找着自己的签,在地上寻着。我兴高采烈地拿着签到了大殿侧边的一个屋子里,靠墙里面有一个柜子,上面贴着数字,要按着数字去找签文去解签。签文是免费的,可以捐一点钱,一毛一元都可以,也可以不捐,毕竟人家印刷也是要钱的。解签也是免费的,算命先生戴着防雾霾的3M口罩和黑色的圆框小眼镜,里头一件白内衬外头套着藏蓝色道服。

因为解签的人比较多,要排一下队,可以问事业、学业,也可问姻缘、财路,一人只解一张签,可以问自己,也可以问别人。前面一家几口批的都是上上签,后面的人嘀嘀咕咕,该不会都是上上签吧,这老头是不是乱说的。我递了签文过去,那老道眯着眼,一手拿着圆珠笔,另一只手指着签文,一句句给我讲意思。

“贵人?”我有点懵。“你今日上山来拜菩萨,菩萨可不就是你的贵人了吗,之后要多来上山拜拜菩萨,这样菩萨才能保佑你的。”“噢噢,我记住了。”哪有比菩萨更好的贵人呢。最后他在签文背面上写了个中,这就是中签,但我觉得其实说来说去还是要靠自己。

11、后山碑林

出了,我往后山走去,那条路本来一直在放鞭炮,过不去。后来放鞭炮的人少了,管理员用水管把地面的纸屑冲洗干净,我赶紧冲过去。沿着一条路瞎晃荡,到了葛仙山碑林,看着很荒凉,杂草丛生,一副残败的景致,两旁开着胭脂花。

12、食堂

后来又随便走,到了一座很旧的建筑,进去看了一圈,原来是食堂,吃素斋的,里面摆着很多桌椅,看了价格表,吃一顿很饱的饭也不贵,我算了算也就二十元左右。读初中的时候,我闲来无事曾溜到学校后山的观音庙去玩,结果碰上我奶奶了。她叫住我一起吃素斋,我问她怎么到这里来了,她告诉我,今天是观音的生日,和朋友约了一起吃素斋。

过了饭点,里面冲刷得干干净净,一派清爽,外面的人在嬉戏打闹着。

此时,我的内心一片宁静,后续的回程我便不赘述了。

半边街的传说

;   在“万里古茶道”第一镇——河口古镇,还保留着一条5华里长的老街。这条老街,人们把它叫做“明清古街”,文物保护部门行文的名称则是“铅山县河口镇临河古街道”。清《续文献通考》载:“河口估舶自所聚,商务勃兴,人口五万”。可见,明清时的河口城市规模已是相当大。就在上个世纪90年代中期以前,河口镇仍然保留着“九弄十三街”的格局和风貌。可是,只在近短短20多年间,千百年形成的一座著名古镇就被“发展”到只留下一条“老街”的残局了。今天的人,也只能从这有幸遗存下的老街和“九弄十三街”的残存而“窥斑见豹”了。
    老街和信江河平行,青麻石板铺就的路面两侧店铺一家紧挨着一家。木结构店铺都是前店后坊。从上街的一堡街、二堡街直到三堡街尾。这里有一段三十几米长的街道只有半边店铺,靠信江的一侧没有房屋,站在半边街上可直接观看到对岸的九狮山峰,和中间一段山坳里的千年古寺——天乳寺。庙宇里的香客活动看得一览无余,念经诵读的声音也能飘扬过江,随风悠扬。半边街的这一奇特现象传说是葛仙翁为救一户人家男孩出的圣招。
    那是明末清初,在三堡街尾有一家店铺取名字叫“元昌”字号,经营着铅山特产的关山纸、连史纸、毛边纸等,店老板系本地的陈坊乡人,姓余名元昌。随父母亲来河口时的余元昌才15岁,父母带在身边帮工。20岁时自己创业,开始小打小闹,小本经营着一家纸店,经过近20年的打拼,由于他经营得法,诚信为本,为人和气,带来了财气。纸店由原来一个小店铺发展到一个年经营几十万刀土纸的大纸号。所在位置也拆除祖上的土墙陋室,新建造一栋坐南朝北、库门式样的砖瓦大屋。取名“元昌纸行”。前厅的一边是一排高柜台的帐房屋,另一侧摆放了几条大师椅和茶几,大门外边左边库房,存储纸货。库房直对江码头,生意火爆时,码埠边停靠着几艘帆船接货、装船发运。元昌纸号的街对面几家是铁匠铺、南杂货店、烟花爆竹和裁缝店。
    余元昌虽是商人,但不惟利是图,他谦虚诚信,乐善好施,豁达大度,常做善事。余老板不论谁家有急事难事,他都会尽力去帮助他,常常不计较金钱。久而久之,于是,人们给了一个尊号:“余善人”,他的陈夫人是虔诚的佛教信徒,“阿弥陀佛,阿弥陀佛……”常挂嘴边。余夫人与邻里街坊关系处得很好,笑容常挂嘴边,在这一条街上深受赞誉。
    有一年深冬的上午,天气寒冷。元昌老板来到二堡街,忽然看见金利合药店的台阶上,靠壁坐着一个年过花甲、衣裳破烂、脸色冻得苍白的叫花子,伸出干枯的左手向往来路人乞讨施舍,走上走下的人流,少有人去理会。余老板看到顿生怜悯之心,他急忙去不远处一家包子店内,买了10个大包子,返回身送到叫花子手上说:“你不要走,我回家去拿几件衣服给你穿!”他将要办的急事也抛开了,急急忙忙地赶回家里,对着夫人说:“赶紧找几件我穿的好衣服来,送给一个可怜老人!”夫人一向温柔贤慧,听从丈夫的话。她即刻找到几套半新的冬装,还拿了一双洗净的胶鞋,用一块旧布打成一个大包裹,和丈夫一道来到二堡街,将包裹送到这个素昧平生的叫花子面前。乞丐老头两眼睛突然一亮,炯炯有神的看着他们夫妻俩足有几分钟。街上路人看到都围了上来,纷纷赞扬元昌老板扶贫济困的义举。
    话说余家家族三代单传,传到元昌这代,夫妻俩结婚10多年后才喜得贵子,中年得子自是高兴的不得了,取名余传宝,其意就是余家有香火代代相传了。传宝这孩子出生后身体健康,看不出有什么毛病,直到了二岁多后才逐渐发现传宝不会学说话,走路也跌跌撞撞。夫妻俩产才开始感觉到了不正常,于是着慌了起来,事不宜迟,元昌老板开始到处求医问药,也请最好的郎中上门看病,几个月下来治疗效果都不好,传宝的病情日益见重,夫妻俩甚是着急。余夫人更是到了附近庙宇求香拜佛寻求菩萨保佑。

    后来左邻右舍劝他赶快到“葛仙山”去求求葛仙翁保佑。为了赶在这一年的农历六月二十一日“葛仙山”开山门的日子,余老板只留下帐房先生看店,带着夫人,儿子传宝和伙计、学徒20多人六月二十日就出发了,为得是能抢到“葛仙山”开山门后的第一柱香。伙计学徒们推着10多辆花车,载着几十斤上等茶油和许多香烛鞭炮、上等毛边纸等进香物资,浩浩荡荡从河口出发。沿着赣闽道去名扬四方的著名寺院葛仙山进发。余夫人抱着儿子坐在另一辆花车上。余老板则全程走路陪伴在儿子左右。经过10多个小时的赶路,他们在“葛仙山”脚下的杨村投宿。第二天的半夜三点钟他们就开始爬山了。终于赶到了早上六点的开山门,向葛仙翁敬献香油烛纸等。夫妻俩跪在大雄宝殿的葛仙翁脚下,一拜再拜恳求葛仙翁救救他的儿子,并许愿以后每年会带儿子进山拜望葛仙翁。在主持和尚灵秀大师的指导下余老板夫妇抽签。几番拜托后他抽到了101签。灵秀大师高兴地说,这是葛仙翁显灵了,本来只有100签,葛仙翁另加了一签给你,赶快按菩萨的指意去做。他带着从“葛仙山”抽来的签请帐房先生解签。
    101签,曰:“红日东升江水平,北扬佛经早晚聆。破悔出气心生纯;指日云开定如前。”帐房先生对余老板说:“这是葛仙翁送的专签,因为里的签最多只有100签,加出来的这一签是葛仙翁给的专签。说的是:红日东升江水平,说的是家门前的信江河,朝迎旭日升起河水平缓流淌,这是葛仙翁的一句安慰话,意思是说小孩子的病会好的,不要怕。第二句北扬佛经早晚聆,说的从北边传来的念经诵佛的声音早晚都要听。聆听了净化心灵的念经诵佛的声音,破除悔气心中正气上升,纯洁灵魂。这是第三解。第四句说:指日云开定如前,就是说要不了多久你的儿子就能恢复正常生活。老板元昌大喜,连连说谢谢葛仙翁。
    又一年初冬的一天早晨,元昌打开店门,见一须眉花白的老者已坐在店门口,伸手乞讨。元昌老板二话不说,吩咐伙计给老人端来了早餐,临出门还交代夫人关照。待他傍晚回家了,老人还没有离开的意思,夫人说:”老人吃了早饭就没离开,就端出一把大师椅让他坐,中、晚饭都端给他吃了。“元昌满意地点头道:”既来之则安之,就请老者进屋吧!“却被老人谢绝了。
    第二天上午,这位老者又来了,元昌从衣着上已经看出,这位老者就是两年前在二堡街被他救济过的老人,今天特意穿着元昌送给他的衣服来见元昌老板。他说:”你家公子的病,我可以帮助治疗,好人应该得好报!“说罢他就从口袋里拿出来一段木炭,蹲在地上,就着石板写起字来。几行歪歪扭扭字不像字,符号又不像符号的文字让大家看得——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他见元昌疑惑不解的样子,微笑说:”你去药店请人来,他能看得懂!照着药方连续服一月,但小孩要每天早晚要在自家门口耳听佛门念佛诵经的经声,同时配合服药,二、三个月后你家公子病情定会好转,再过半年就可康复。“元昌夫妻俩大喜过望,千恩万谢的感谢老人!离别时,元昌拿出银元20块相送,被老人谢绝了。老人只要了一刀连史纸说是要画佛像便辞别而去。

    心情激动的元昌夫妇,不敢怠慢,急忙前往金利合药店,将店主何老板请到,何老板认真看了看石板上的字符,点点头说:”这是三国时期的华陀发明创造治病专用的药方文字,我懂一点,可以试试看。“何老板根据地上木炭字体,翻译开出方子,共有10多味中药材,金利合药店都有。并告诉元昌另外需要三味药引子:”五年以上的老番鸭心一个、生虫吃空绿豆的壳一钱三、深山岩壁上的苔藓一两五。待中药买来后,元昌店里的伙计分头负责去寻找三味药引。
    药剂和药引子很快准备好,惟有最难办的事情,就是早晚要让儿子在门口去听信江对岸里传来的念诵佛经的声音。因为街对面有房屋挡住,很难听到对岸的念经诵佛的声音,只有刮西北风时才能断断续续听到一点“天乳寺”传来的晨钟暮鼓和念诵的佛经声。家人每天早晚抱着传宝坐在门口,对面房屋挡住了声音的传播,大部分时间听不见念经声。为此,元昌夫妻十分焦急,又不好意思说出来。此情此景,不久被对面的几户老邻居知道了,他们经过商议,提出了一个令元昌老板全家既惊讶又感动的做法,纷纷主动要求拆迁房屋,空出地方好让“天乳寺”信徒每天的念经诵佛的声音直接传播到元昌家里。
    张铁匠最是积极,他说:“我家得到过余老板的资助最大。那年大热天,我90多岁的娘突然病故,我又因故在外地做事,一时半刻赶不回来,是佘老板资助寿枋帮忙料理后事。今天余老板有困难,我得一定帮忙。我们搬到下面一点的地方再建新房,一点也不影响生意”
    其他几户邻居都说,余老板是个大善人,乐善好施,做了不少的善事,我们都得过他的恩惠,这样的好人,家里出现了难事,我们街坊们不帮忙还有谁帮。于是,五、六户街坊在下游一点的地方另择地址重建新房,重新开业做生意。余老板全家感动不已,给了每家一笔厚重的拆迁补偿费。并一再对邻居表示感谢。
    从此以后,这段街就变成了只有南边有房屋,北边空旷,直面信江河,面对千年“天乳古寺”的半边街了。每天早晚时刻,元昌夫妇都要把儿子传宝抱到家门口,吟听“天乳古寺”传来的悠长念经诵读的声音。从此,传宝一听诵经声,便会立刻安静下来,不再躁动,心态也慢慢平静,加之配合吃药,传宝病情日见日好。半年后,余传宝的病情终于痊愈,像正常小孩一样活泼可爱,元昌夫妻俩高兴地合不拢嘴,左邻右舍都为元昌老板高兴。后来有人说,这位老者就是葛仙翁的化身。全心全意帮忙好人脱困。
    同时,元昌纸号的生意也越来越红火起来,一天到晚要接待几拨来自省内外的客户,他们都是冲着纸号的连史纸、关山纸而来。大量的纸品在门前的信江河上装船发运。山西一带的来的晋商说,他们那里有一个老画家,专画“如来佛像”,十分慈祥。谁家把佛像请回家准能保平安早生贵子。于是在当地出现了一股疯狂的“佛像难求”的场面。老者告诉大家,只有江西铅山河口镇三堡街大昌纸行出产的“连史纸”画的佛像才会显灵。于是乎在山西出现了“洛阳纸贵”“连史难求”的场面。晋商纷纷来铅山进货。一时间元昌纸行门庭若市,连史纸、关山纸销售量倍增。加之余老板为人诚信,货真价实,客户越来越广,生意越做越好。元昌夫妇做慈善公益事业的热情就更大了,建桥修路,建码头,救济穷人等做了许多好事,老百姓交口赞扬余老板是菩萨心肠。
    从此以后,在河口古镇的三堡街上有一段街被称为“半边街”,就这样代代相传,延续至今。

葛仙山菩萨吗 ,有去过葛仙山的朋友吗

我家乡,不信则无,信则灵

展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