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和牛顿谁聪明

诸葛亮 牛顿 爱因斯坦 中西方文化智慧的区别

牛顿、爱因斯坦主要的贡献在科学上,诸葛亮虽然在科技方面也有建树(木牛流马、诸葛连弩之类),但更主要的成就在军事上。
就以科技方面论,牛顿、爱因斯坦主要是提出理论,诸葛亮可以算是工程师了吧。
诸葛亮是中国文化中智慧的代表,几乎可以算是完人,牛顿、爱因斯坦各自都有不少缺点,貌似不是什么西方智慧的代表吧?

历史上有很多高智商的人物,你知道的有哪些?

下面就说说历史上高智商的人有哪些?
第五名,袁天罡。
袁天罡是中国历史上比较出名的风水大师,精通天文学、星相学等,还是一个预言家。看到这些成就就知道,袁天罡肯定是一个十分聪明,智商极高的人。据说袁天罡的“风鉴”十分厉害,就是通过听风声来判断凶吉,觉得这其中肯定是有夸张成分的,但是不可否认的是,袁天罡确实并非寻常人。


第四名,诸葛亮。
要说诸葛亮聪明、智商高,这肯定是毫无疑问。诸葛亮作为三国中主要的人物之一,最著名的莫过于他哪些神机妙算的事情,例如:空城计、草船借箭等,不仅如此,诸葛亮还发明了一个十分厉害的武器诸葛连弩。虽然有人说这是诸葛亮老婆黄月英所做,但是毕竟这名义是挂在诸葛亮身上。
第三名,张良。
其实有张良的排名在诸葛亮之前,有很多人反对的。但是张良也有很多著名事迹,可以看出他的智谋和才敢,不过因为小说的刻意刻画诸葛亮,让诸葛亮在众人心中的地位十分高,觉得他就像一个大神一般,所以自然就感觉他比张良厉害。然而汉高祖时期,张良是汉初三杰之一,还精通黄老之道,不过他本人并不看重这些名利,晚年外出云游不问世事。


第二名,姜子牙。
姜子牙在封神榜中,姜子牙用兵如神,辅佐周武王打败商纣王。不仅如此姜子牙先后还辅佐了六位君王,被世人称为百家宗师,是多个教派的学习榜样。从这些事迹来看,姜子牙肯定有过人之处,而智商绝对是其中一部分。


第一名,老子。
之所以将老子排在第一,是因为老子的思想影响着中国千年,在信仰上也是一位影响力十分大的人。不仅这样,老子对人生的领悟,做人的道理都是比较先进,直到今日都是我们学习的榜样。没有高智商这些成就肯定无法到达的,毕竟没有先例借鉴,这都是老子开创出来的,所以说老子排第一毫无疑问。

诸葛亮有牛顿190的智商高吗?

有一句话叫做天妒英才,看两人的寿命,很明显诸葛亮聪明一点

诸葛亮聪明还是爱恩斯坦厉害?

当然是爱恩斯坦牛,没有诸葛亮,历史或许前进的会更快几年.爱恩斯坦提出相对论的几十年间,也只有得到极少部分人,大家都不明白,如果不是他,物理的发展必定要推迟几十年甚至几百年了。

正史上真实的诸葛亮到底有多厉害?

诸葛亮的军事才干,获得后世的高度赞扬。唐肃宗时期,诸葛亮被列入“武庙十哲”之一,《三国演义》更是把诸葛亮塑造成三国时期的第一谋士。后世名人对诸葛亮军事才干做出过高度评价的,更是数不胜数。然而,实际上,诸葛亮时的军事能力还真不怎样,在军事上所取得的成就,其实是不高的。他北伐五次,基本上是劳而无功。

劳而无功的结果就是劳民伤财,极大地消耗了蜀国的国力。就算他被人津津乐道的蜀国战略规划“隆中对”,由于关羽失荆州,以及数次北伐劳而无功,也被证明是有问题的。连伟人也对“隆中对”提出质疑说:“其始误于隆中对,千里之遥而二分兵力。其终则关羽、刘备、诸葛三分兵力,安得不败。”

既然诸葛亮军事成就乏善可陈,军事才干比较一般,为什么他却获得后世那么多的高度评价呢?

一、诸葛亮有极高的“武德”。“武德”这次词,今天的理解和古人的理解是不一样的。今天我们说一个将领有“武德”,是说他打仗是为了正义而战,是说他战场上不滥杀无辜,侵扰百姓等等。但是在古代社会里,对“武德”的理解不是这样的。古代社会认为,一个将领有“武德”,就是他虽然手握重兵,但是绝不拥兵自重。绝不因为手中有兵,威胁皇帝的安全。

古代的皇帝总是希望大将能够打胜仗,但又总是害怕大将手里的权力太大而不受控制,并因此造反。所以,对带兵的大将,总有很多限制。比如派遣监军,比如轮换将领,比如预授阵图等等。然而,就算这样做,也杜绝不了大将拥兵造反这样的结果。而诸葛亮当时在蜀国可以说拥有绝对的兵权,刘禅也没有任何限制诸葛亮兵权的措施。

诸葛亮但凡有那么一丝想造反的想法,他早就当了蜀国的皇帝。但是,诸葛亮虽然兴兵五次北伐中原,却从来没有任何要拥兵自重的行为。这就是诸葛亮的“武德”。唐肃宗的时候,之所以要把诸葛亮列入“武庙十哲”之中,就是因为诸葛亮极为忠诚这一点。唐肃宗也是有感而发。当初唐玄宗那么信任安禄山,可安禄山却造反了。如此一比较,可见安禄山的“武德”是极为低下的。

二、诸葛亮为收敛军事才华。诸葛亮的军事才干实际上是很高的,对战争也是有很高的阅读能力的。但是,为了上的安定团结,他常常努力收敛自己的军事才华。比如在第一次北伐中,当马谡失街亭后,本来诸葛亮并不是没有再战的机会。但是,由于当初大家都对诸葛亮任用马谡为先锋,造成街亭失守这件事很不满。如果诸葛亮再打下去,将士们的怨气可能更加大。

而且,像魏延这样的大将,因为没有被选为先锋,心中不满,肯定还会故意捣乱。这样一来,蜀国军队里的团结就很成问题。诸葛亮认为,保持内部的团结比打胜仗更重要。因此,他选择了退兵。再比如在第四次北伐的时候,李严负责押送粮草,因为他不能及时把粮草送到,于是谎称没有粮草了。诸葛亮当时明知道他在说谎,可是依然按他说的,选择退兵。

因为李严曾和他是刘备选定的两个辅政大臣,如果他处罚李严,肯定会有人说他争权夺利。为了团结,诸葛亮宁愿选择牺牲军事。因为诸葛亮在任何时候,都重视内部的团结,因此,在诸葛亮执政时期,整个蜀国基本上没有内部斗争。这也使得诸葛亮能够持续不断北伐,不出现任何杂音。从这个角度来说,诸葛亮这方面的军事能力,也是很突出的。

三、诸葛亮追求的“十全”战争有远瞻性。从战功及用兵奇谋来说,诸葛亮确实不能和白起、韩信这样的军事天才相比。但是,诸葛亮的军事思想也并不是一无是处。他追求的是“十全”战争。所谓的“十全”战争,就是确保整个战场高度精密配合的战争,先锋、中军、侧翼、粮草,各方面都要协调配合,及时到位,这样才能打胜仗。

如果某一方面不到位,诸葛亮宁愿不打,也不愿意冒险。比如魏延提出的“子午谷奇谋”,就具有相当大的冒险成分。这样打,也有可能夺取关中,也有可能大败溃逃。胜利当然不说了,失败的后果是严重的,就是很可能激起蜀国反弹,乃至于被灭国。包括第四次北伐,李严说粮草运不到,诸葛亮除了考虑因素外,同时也是害怕后勤保障不到位,影响战争推进。

诸葛亮追求的这种“十全”战争,并非毫无道理。现代化的战争,其实就是一种“十全”战争,是一种各种因素协调配合的结果。只不过,当时蜀国确实还不具备打这种战争的能力。诸葛亮的军事思想,虽然显得有些超前了,但是有一点是肯定的。诸葛亮就算北伐了五次,五次失败,蜀国依然没有崩溃。这也算是诸葛亮军事的一种巨大成功吧。(参考资料:《三国志》)

真实的诸葛亮有多强悍

真实历史里的诸葛亮,在、军事、经济等各个领域,都表现得相当强悍。

1、从上看,诸葛亮执政时期,魏国和吴国都发生了较为激烈的内乱,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两个国家的实力。只有蜀国在诸葛亮的治理下,保持着安定团结、政清人和的局面。

2、从军事上看,诸葛亮以远低于魏国的综合国力,不断进行北伐,让魏国军队疲于奔命,步步退却。诸葛亮可以称为军事家,是因为诸葛亮打仗“治戎为长,奇谋为短”。

3、从经济上看,在魏蜀吴三国里,蜀国地盘最小,人口最少,自然环境最为恶劣,没有诸葛亮的悉心经营,是不可能具备与魏国、吴国鼎足而立的实力。

诸葛亮是以谋士的身份登上历史舞台的,从宏观战略角度为刘备谋划了“隆中对”,并且制定了先三分天下,再等天下有变,北上伐魏。综合来说,诸葛亮是治世之能臣,而非乱世之枭雄,保境安民有一套。

诸葛亮个人资料

诸葛亮(181年—234年10月8日),字孔明,号卧龙,琅琊阳都(今山东省临沂市沂南县)人,三国时期蜀汉丞相,中国古代杰出的家、军事家、发明家、文学家。

诸葛亮散文代表作有《出师表》《诫子书》等。曾发明木牛流马、孔明灯等,并改造连弩,叫做诸葛连弩,可一弩十矢俱发。诸葛亮一生“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忠臣与智者的代表人物。

诸葛亮所处的时代,正是中国书法艺术趋向成熟的时代。诸葛亮喜爱书法,在青少年时代就进行过刻苦的训练,能写多种字体,篆书、八分、草书都写得很出色。诸葛亮精通音律,喜欢操琴吟唱。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诸葛亮

展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