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婚讲究三媒六聘

...越注重传统的结婚习俗,你知道三书六礼三媒六聘是什么吗?

三书六礼三媒六聘是什么?

三书六礼,三媒六聘。八起迎亲,十里红妆。凤冠霞披,明媒正娶入家门。现在很多结婚新人都越来越注重传统的结婚习俗,但是具体的含义,又不是很清楚。今天小编就先讲讲什么是“三书六礼,三媒六聘”。

一、 三书六礼

三书六礼也成为三聘六礼,其中“三书”按照中国的传统礼法,指的是礼聘的时候来往的文书,一般包括了聘书、礼书、迎书等。

① 聘书 定亲之书,在订婚的时候交换的,是男方想女方求婚的时候所用到的。

② 迎书 结婚当日迎娶接新娘子过门用的书,代表着对新娘以及新娘父母的承诺,类似现在的结婚证书

③ 礼书 双方的礼物清单,主要是列清楚礼品的种类和数量的,礼品数量越长,就说明新娘嫁得风光,当然过大礼的时候也是需要交换清单的。

二、 三媒六聘

六聘指求亲、说媒到完婚过程中一些手续,分别是:

① 纳采 俗称说媒,和现代结婚的提亲是一样的。即男方请媒人去那孩子家提亲,会带上纳采礼与父母到女方家中。

② 问名 俗称合八字,准备合婚事宜。男女双方的生辰八字,去测算二人八字是否合适,婚姻运如何等。

③ 纳吉 男方知道吉兆后,男方准备结婚的相关礼品,然后通知女方,婚事初步的相关事宜商议。

④ 纳征 又称为过大礼,简单来说就是男方选定吉日和礼品,和新娘订婚。

⑤ 请期 选择黄道吉日完婚,以前选择吉日一般为双月双日,不喜欢选择三,六,十一月等。将算好的婚期告知女方,并且征得女方的同意,也就是现代所说的好日子。

⑥ 亲迎 这是最后的程序了,在婚礼当天男方带着迎书去迎娶心爱的新娘,表达对女方的尊重。

古人成亲前的三媒六聘具体是指什么呢?三茶六礼是什么意思?

古人成亲前的三媒六聘是指中国古代婚姻嫁娶的礼仪形式。古人男女婚姻的缔结可不像我们现代人这样讲究婚姻自由,古人的婚姻缔结是必须要经过“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在礼仪程序上必须符合三媒六聘、三茶六礼。

古时候婚姻在儒家主张的婚姻嫁娶的礼仪中,男女婚姻遵循“无媒不娶”,并把媒妁的作用载入立法,意思是婚姻虽然是由父母做主,但是必须由中间人牵线搭桥,这个中间人就是媒人。

古人成亲前的三媒是指:男方的媒人;女方的媒人;双方牵线搭桥的媒人。

古人成亲前的六聘是指婚姻礼仪形式除了男女婚姻要奉行“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之外,还要按照订婚到结婚的“六聘”的婚姻礼仪程序完成。“六聘”是指婚姻缔结过程中的六个环节,也可以称之为“六礼”。“六聘”分别是:

1、纳采:男方向女方家求婚时送礼,这时就是礼貌性的象征地送一些小礼物。

2、问名:男方向女家问清楚女子的名字、生辰八字,用来占卜。

3、纳吉:占卜后,根据卜得吉兆后向女方家报喜、送礼、表示订婚的意愿。

4、纳征:订婚,正式向女方家送聘礼。

5、请期:选定良辰吉日结婚,向女方家征求同意。

6、亲迎:新郎亲自到女方家迎娶新娘。

三茶的意思是男女婚姻非常隆重的一个礼节,古时候在江南一带较为流行,一般是订婚时“下茶”;结婚时的“定茶”;同房时的“合茶”。

综上所述,三媒六聘、三茶六礼均是儒家倡导的婚姻礼仪形式,言必信,行必果;君子一言,驷马难追;一诺千金,双方都不能再反悔。在当时受到法律的保护,双方必须信守自己的承诺,维护双方的权利和声誉。儒家重视“礼”,三媒六聘、三茶六礼这种相对繁琐的礼仪形式,标志着儒家对婚姻大事的重视态度,但是在以后中国历史上的民俗中,民间往往不是完全按照三媒六聘、三茶六礼的程序办喜事,婚姻礼仪环节根据当地的习俗都会有不同程度地删减。

 

古代人的“三媒六聘”指的是什么?

三媒指的是男方找的媒人,女方家的媒人,还有给他们牵线搭桥的媒人,六聘指的是纳礼,纳名,纳吉,纳徵,请期,迎亲。

古代人结婚的礼是什么?三媒六聘都是什么?

相信大家对三媒六聘这个词并不陌生,平时看古装电视剧的时候经常会听到这个词,但是对于我们现代人来说,三媒六聘具体是指的什么却并不了解,那么今天就给大家介绍一下古人成亲前的三媒六聘具体是指什么呢?

古人结婚的时候礼有两种含义,聘礼跟聘金两种,这种婚俗是从西周的时候开始的,在不同的朝代内,它有不同的特点,很多人都说现在的礼贵,其实古代的礼更多,因为厚重的礼对婚姻发展带来了一些不好的影响,因此就形成了三媒六聘。

三媒六聘中的三媒其实就是三个媒人,男女双方各有一位媒人代替新人去交谈,然后再有一个中间人做媒,可能这里大家会有些不解,要那么多媒人干嘛啊?主要是因为在古代,女子通常都是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的,不可能直接去跟男方谈论婚事,所以就需要托付给媒人,让她们去交谈。

而六聘则是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跟亲迎。纳采其实就是提亲,男方家如果看上女方的话,就会通过媒婆向女方家提起成亲,然后让媒婆拿着礼物去女方家,如果女方也同意了的话,就会进入问名的流程了,问名其实就是女方将八字给男方的媒婆,然后男方就会将双方的八字给合一下,看看两个人是否适合成亲,合八字的时候其实就是纳吉。纳吉成功了以后男方就会给女方送上一定的厚礼,之后就可以定下婚约了。

男方跟女方字定下婚约以后,会行一次大礼,这里的大礼跟正式成亲时的婚礼是不同的,定下婚约以后行的这次大礼其实就是纳征,然后男方会将礼给女方,之后女方也会给男方回礼,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嫁妆,但是不同的是,古代的嫁妆要比礼多出好几倍,因此古代嫁女儿比给儿子娶媳妇还要费钱。

纳征完成了以后,就是定婚期了,婚期通常都是由男方定好了以后,会带上礼物去到女方的家里告知女方,看看女方是否会同意,这个过程就被称为是请假。

等到这一切结束了以后,就剩亲迎了,其实亲迎就是新郎官亲自去娶新娘子,然后将新娘子从娘家接走,之后就是正式的成亲流程了,将这一切都做完以后便算是成了。

而且这六聘当中的每一节所送的礼都是有不同的讲究,纳采的时候需要用雁,因为古人认为大雁代表着吉祥,并且大雁还必须是活着的,放在女方家还需要好好养着,另外大雁最好能够是一对,预示着夫妻二人长长久久。不过大雁并不会只待在一个地方,它们会根据不同的季节去不同的地方,因此通常只有大户人家才会有可能用大雁,普通人家都是用鸭子或者是鹅的。

其实在不同的朝代,礼也会发生不同的改变,比如说在南北朝的时候,有条法律规定,女子十五岁不嫁出去,父母就得坐牢,在这样的情况下,哪还顾得上要礼啊?倒贴也得将女儿嫁出去。而在汉代的时候,礼贵到人神共愤,很多人家为了给儿子娶媳妇,倾家荡产都是有可能的。

其实不管是现在还是古代,礼的主要作用就是为了象征吉祥,因此只要小夫妻二人能恩恩爱爱的就好了。

三书六聘是指哪些

“三书”指在“六礼”过程中所用的文书,包括聘书、礼书和迎书。“六礼”是指由求婚至完婚的整个结婚过程。“六礼”即六个礼法,指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和亲迎。

聘书:即订亲之文书。在纳吉(男女订立婚约)时,男家交予女家之书柬。

礼书:即在过大礼时所用的文书,列明过大礼的物品和数量。

迎书:即迎娶新娘之文书。是亲迎接新娘过门时,男方送给女方的文书。

现代意义:

这古代的结婚过程,与现代的意义有点不同。现代的结婚过程一般指结婚当日所举行的礼仪,三书六礼的结婚过程则包括了从谈婚、订婚到结婚等过程的文书和礼仪。与现代相似,整个传统婚姻习俗礼仪通知了亲属邻里,以取得社会的认可和保障。

除此之外,传统婚姻习俗礼仪使结婚的夫妇取得祖先神灵的认可和承担履行对父母及亲属的权利义务。故此在古代某些时代,男女若非完成三书六礼的过程,婚姻便不被承认为明门正娶;嫁娶仪节的完备与否,直接影响婚姻的吉利。不过,在不同的中国朝代时期中,婚俗礼仪亦有所不同。

结婚新人现在越来越注重传统的结婚习俗,你知道三书六礼三媒六聘是什 ...

三书六礼三媒六聘是什么?

三书六礼,三媒六聘。八起迎亲,十里红妆。凤冠霞披,明媒正娶入家门。现在很多结婚新人都越来越注重传统的结婚习俗,但是具体的含义,又不是很清楚。今天小编就先讲讲什么是“三书六礼,三媒六聘”。

一、 三书六礼

三书六礼也成为三聘六礼,其中“三书”按照中国的传统礼法,指的是礼聘的时候来往的文书,一般包括了聘书、礼书、迎书等。

① 聘书 定亲之书,在订婚的时候交换的,是男方想女方求婚的时候所用到的。

② 迎书 结婚当日迎娶接新娘子过门用的书,代表着对新娘以及新娘父母的承诺,类似现在的结婚证书

③ 礼书 双方的礼物清单,主要是列清楚礼品的种类和数量的,礼品数量越长,就说明新娘嫁得风光,当然过大礼的时候也是需要交换清单的。

二、 三媒六聘

六聘指求亲、说媒到完婚过程中一些手续,分别是:

① 纳采 俗称说媒,和现代结婚的提亲是一样的。即男方请媒人去那孩子家提亲,会带上纳采礼与父母到女方家中。

② 问名 俗称合八字,准备合婚事宜。男女双方的生辰八字,去测算二人八字是否合适,婚姻运如何等。

③ 纳吉 男方知道吉兆后,男方准备结婚的相关礼品,然后通知女方,婚事初步的相关事宜商议。

④ 纳征 又称为过大礼,简单来说就是男方选定吉日和礼品,和新娘订婚。

⑤ 请期 选择黄道吉日完婚,以前选择吉日一般为双月双日,不喜欢选择三,六,十一月等。将算好的婚期告知女方,并且征得女方的同意,也就是现代所说的好日子。

⑥ 亲迎 这是最后的程序了,在婚礼当天男方带着迎书去迎娶心爱的新娘,表达对女方的尊重。

展开全文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