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经时和位

易经的时与位

《易经》讲的是事物变化的道理和规律,这个变化是在时空中进行的。就是说,是在时间中和位置上变化的。因此,时与位对于学习《易经》非常重要。

《易经》六十四卦,每卦六爻,分别为初、二、三、四、五、上,区分为六级高低不同的等次和事物发展所处的上下、贵贱、先后的不同阶段。以古人的社会地位而言,初为庶民,二为士人,三为大夫,四为公侯,五为天子,上为太上皇。以时间阶段而言,初为发端的萌芽阶段,应潜藏勿用。二为崭露头角阶段,应适当进取。三为功业小成阶段,应谨慎防凶。四为新入高层阶段,应警惕审时。五为功德圆满阶段,应处世戒盈。六为发展的终极阶段,会穷极必反。
《小象传》言:初爻为始为下为卑,三四多为犹豫疑惑为反复,二五居中得中道,上爻为终为上为亢为盈为凶。《系辞传》言:二多誉,三多凶,四多惧,五多功。综上所述,可如此综合:初多卑,二多誉,三多凶,四多惧,五多功,上多悔。
卦象爻位,既可指事物发展的时间阶段,也可指社会地位的空间阶段,也就是位置。在时间上,既可指大的历史过程,也可指小的阶段。在空间上,既可指社会的阶级阶层,也可指一个部门、一个家庭的伦理秩序。
明白了这些,就可知道你在社会上的时空坐标,即所处的位置、所任的角色等,就知道了自己处境的性质和吉凶,相应的对策也就在其中了。

周易中提到的“时势位中应”分别是什么意思?

“时”是天时,“势”是地利,“位”是弄清自己的位置,即己和,“中”是儒家的中庸之道,“应”是合理的应对,即人和。(虽然没读过周易,但一看便可猜到)

周易管理的位中应时

《周易》强调位、时、应、中。位,指空间变化。六十四卦每一卦分阳位、阴位,每一卦从下往上又分下位、二位、三位、四位、五位、上位。如阳爻处阳位,为“得正”,主吉,反之则不得位,多主凶。也就是说事物发展有空间基础,如具备这个基础则往往成功,失去空间基础,则往往失败。管理上也是如此,应考虑各层次职员的位置,使他们各得其所,各尽其能。这就要求任人唯贤,让他们最大限度地发挥各自的才能。日本的管理符合由下而上的六爻管理。一切数据、决策、信息、沟通……是由下而上,由内而外,从基层反映到上层。东南亚国家的管理,受易经天大、地大、人亦大的传统精神及时位观念的影响,企业内部管理者和被管理者都一视同仁,希望大家都成为自觉自愿的、不违规矩的伦理,主动关心企业的生存与发展。高层、中层、基层各居天人地爻位,中层管理者是第一线管理人,地位十分重要,故在选拔、培植和派任上对企业的兴旺关系极大。西方管理不太注重这一点,如美国一般高级管理者的兴趣仅是生产、销售和商品的消费;重视资源的使用,不断追求有形财富的积累。因此,高级管理当局要下属自由发挥去管人、理人而不制定条条框框,只要能达到目标,就可获得合理待遇;但如达不到目标,就会毫不容情地解雇,这是一种非常现实的经济管理制度。
中,指中位,中道。六十四卦中,二、五两位为中位,不管阴爻还是阳爻居中位,皆吉。然如阳爻居五位,阴爻居二位,则既得正,又得中,为大吉。管理者管理企业,管理下属均要遵循中道,不可有私心杂念,不可有所偏颇。
应,指阴阳对应,呼应。六十四卦中,一与四,二与五、三与六爻相应。凡阳爻与阴爻,阴爻与阳爻相应,称为“有应”;阳爻与阳爻,阴爻与阴爻相应,称为“无应”。一般情况,有应为吉,无应为凶。阴阳相感应亦是管理原则之一,管理者与被管理者只有相互感应,上下一心,才可万物化生,百业兴旺。
时,指时位、时机。六十四卦表示六十四“时”,每卦六爻的变化情状,均体现事物在特定“时”中的变化、发展规律和卦义的特定背景。对一个管理者来说,及时等待时机、把握时机是十分重要的。如果说空间的变化还可以用人力变通的话,那么时间的变化有时却非人力可以挽救的。因而不失时机乃管理者一条基本原则。《周易》的“时”往往与信息——消息相联系。《丰卦.象辞》说:“天地盈虚,与时消息。”意为客观世界阴阳盈虚变化是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化的。“消息”意同消长,此又可理解为信息,时间的转移、变化蕴藏着瞬息万变的各种信息。管理者应对这种高度敏感、高速变化的信息及时作出反应,同时还要迅速而准确地把握自己企业、经营的信息,并及时反馈给社会。

时位德应,知命尽性

在现代社会中,人们最大的愿望就是能掌握时代的脉动,并找到属于自己的方向。进而在人生道路上发挥个人禀赋,使人生得到充分发展。
《周易》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最高典籍。它包含着中国人的最高智慧,有着绝对的权威。

在《周易》中对现代人的启示是若能用“时”,“位”,“德”,“应”这四者以综合研判人事,将不难推见未来的种种变化。“时”指时间,“位”指处所,“德”兼指才性和能力,“应”指互动关系。由于“时”,“位”不断在变,个人的学养,才能亦在不断提升,因而形成复杂的关系。事实上,一个人的成功往往就是因为能够认识和掌握时空的特殊与变化,并能将个人才能充分发挥而获得的。

下面分别具体地说“时”,“位”,“应”,“德”。

“时”在《周易》中有“卦时”与“爻卦”之意,但是有区别。“卦”指不同的时态,“爻”则是在该时态中不同的变化。而就各卦之象征意义看,都代表着人生最重要的“时态”和“事态”。卦名即是相关之主题。例如“蒙”卦关乎教育的问题,《讼》卦关乎人际间争讼的情事,《师》卦则指军旅或战争。这都称之为卦时。在同一卦中,不同的爻德(爻的阴阳)及不同的爻位(爻的发展与序次),就有不同的吉凶。这称之为“爻时”。在天道中,如昼夜,寒暑,在人事中,如盛衰,兴亡,都是周而复始的。因此,能掌握住“时”的启示,就可知机明权,以趋吉避凶,化凶为吉。

这种“时”的观念,对应到现代,可发展为“时代”,“时势”,“时机”与“时宜”等意义。“时代”是指人类社会演进中的不同阶段。“时势”指事物发展中长远的趋势。纵使短时期的趋时有起伏,但总的趋势大体不变。“时机”指已经具有发展条件的一些机会。“时宜”指在不同的时刻,场合,对象间所采取的态度。生活在现代社会之中,若能充分体察自身所面对的“时”之特色及其变化,就能有效地适应时代,开创时势,掌握时机,配合时宜。

次说“位”。

《易经》之中有“位”之说:

1.中位,2,尊位,又称天位,君位,帝位。3.单位,是最下位,部位低下。4.亢位;常用“留”,“上”,“商”,“亢”,“天”,“首”,“顶”字表示。5,进退位:有进退三象;又由于进未定,故有疑惑,不定,忧叹三意。多用“往”,“复”,“进”,“退”,“疑”,“忧”,“嗟”等字表示。

《周易》中位的观念,带给现代人以下重要启示:

其一,中位的观念,绝非“不高不低”处于中间而已,它的意义在于不偏不过,不走极端,与中庸之中的“中”意思相近。

其二,由于各爻的“吉”,“凶”与爻位的高低未必有关,爻位高者未必吉,低者未必凶,这也启示我们生活的幸福与否,与个人的社会地位,职业,声望,财富并无必然的关系。

其三,“位”往往随“时”而发展,各段各有不同。然而,不论阶段如何,皆应尽当时之位。时机未至则切勿强求。

其四,从“德”的角度看,随着学养的增进,能力的提升,“位”也应该相对地提高。因此,上进不懈的人就能有所发展。以人来说,各人才性本不相同,必须了解自我的才情,兴趣,方能“各正其命”。

其五,从“空”的观念着眼,“位”也包括我们生活的地区。从内缘来说,任一地区都有其发展的特色,是人发展的基点。也往往是生存的保障;再从外缘来说,由于“时”的不同,“德”的增进,“应”的改变,每一地区在整个空间里相对的价值及重要性也将会有所改变。

再说“德”。

《周易》中有“卦德”及“爻德”之别。

从“卦”说,八卦各有不同的属性或象征意义,称为“卦德”。例如:乾为“刚”,“健“,坤为“柔”,“顺”,坎为“险”,“陷”,离为“明”,“丽”,艮为“止”,震为“动”巽为“逊”,“入”兑为“说”,“悦”等。从“爻”方面说爻有“阴”,“阳”之别。阳爻为刚,阴爻为柔。此外称为爻德。

《周易》十分重视“爻德”与“爻位”的配合,故以“德”,“位”配合之情形来说,处于“位”高,而德不配,未必能吉;反之,位虽不高,若“德”能配“位”,亦可致吉。“德”兼指人的才性,禀赋,修养,行为而言。《周易》“德”之义理对应现代社会之中,可分两部分来说,一指天赋的性格和才智。二指后天的修养和学识。

以天赋的性格和才智来说,有些人比较坚毅,刚强,有的人比较温柔软弱,这是先天气质使然;有些人生性忠厚,待人温和,有的人奸险,诡诈,粗鲁鄙俗;也由于“个性“,“人格”有别,有些人善于辞令,有的精于任事,有的善于记诵,有的人长于思考,这就是才智的不同。

以后天的修养和学识来说,由于成长背景的不同,各人的学识或丰富,或浅薄。做起事来,有人经验丰富,有人手忙脚乱。这种种的不同的表现,也都由于能力的不同。因此,虽然说“天生我才必有用”,也必须先了解一己之性格,兴趣与能力,才能够在人生旅途中,知所抉择,并且扬长避短,把个人的优势发挥出来。

另外说“德”,“位”相配的启示。在现代社会中亦为重要。因为人的才力有高下之分,正如《庄子》里所说:有人“智效一官”,有人“行庇一乡”有人“德合一君”,有人“而(能)征一国。所以,“智效一官”的人“宜任一官之职”,“而(能)征一国”的人则可居一国之位。如此,不仅是个人之福,也是国家,社会之福。眼高手低,不自量力,盲目追求高位,非唯力不从心,亦将造成种种社会问题,反之倘若人人谨守本分,安身立命,就可以人尽其才。

最后说“应”。

《周易》中爻的际关系,有“比”,“应”,“乘”,“承”等,“应”是其中最重要的一种。若从现代社会来说,“应”指人与人之间的互动关系。你对别人行为的感受是应,别人对你的行为的观感也是“应”。然而,你只能要求自己尽量公正客观,却无法也要求别人用同样的理性的态度来对待你,如果你过分在意他人的反应,非但失去原则,而且事事难行。俗云:“岂能尽如人意,但求无愧于心。”这两句话,应该是比较正确的。另一方面,倘若你洞悉人性测知对方的可能,也可以防范,减少不必要的困扰;对于家人亲友,也可以揣摩对方的心意,求得互相体谅。

其实,你既然有个人的“时”,“德”,“位”,“应”上的考虑,他人也自然有其成长背景,以及个别状况。懂得这层道理,你就能为他们设想。为他们设想就是进入对方的“时”,“位”,“德”,“应”系统中。从他人的立场角度去评估每一件事,你就能体谅别人的处境,不至于强人所难,果真如此,人际关系的摩擦,社会的纷争就可以减少到最小的程度。

总而言之,《周易》中“时”,“位”,“德”,“应”四者复杂的关系,向人们提示:在生存的时代,生活的“空间”,个人的“才性”,种种因素,形成了与生俱来的一切主客观条件与限制。

从出生的时代来说,有人生在汉,唐盛世,有人生在三国,魏曹,这是无法选择的。从生存的空间与环境来说,生活在不同的区域,或在平原,海畔,或在沙漠,高原;或富庶,或贫瘠,人就必须接受相应的生态环境,并适应不同的地理条件,这都称之为“命”。

万物所受的禀赋,虽然属于“命”的范围,然而就万物本身来说,就成为万物的性。以人类来说,人所受的禀赋,气质,或刚,或柔,或清或浊,或厚或薄,或愚或智,或长于此或长于彼等,都属于此类;其它如长相,家庭,疾病等遗传基因,乃至畸形,弱智等天生残障,也都是个人出生时即已存在,是必须接受的。

《周易》中的博大精深的智慧昭示世人:唯有“知命”,“尽性”才能了解天地变化的原则,社会发展的趋势以及个人在天地,社会之中所处的分位,自我的特质与本性,唯其如此,才能在人力的极限中,去追求最大的生命空间。换言之,人在“时”,“空”的笼罩下,唯有认识客观环境,将所秉受之“德”,充分发出来,才有不愧不怍,无忧无惧。这就是正确即明智的“处命之道”。

上止正数字几

是数字1。
上止正意思是一个人要不断地超越自己,努力向上,人生奋斗要懂得什么时候止,不要让自己的人生走到顶点后下滑,要避免到顶点。行正道,行王道。是易经中所讲的内容。

给孩子取名“蒋上止正”好不好?

懂文学的你跟他说她会明白,不懂就是一个笑话,就算懂得人你不说也是一个可笑的名字,在好好想想吧,不要让让孩子一直背负着

展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