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道的概念

黄道吉日的黄道是指什么?选择黄道吉日的方法

黄道吉日的黄道是指什么?

我国古人在很早以前就已经有二十八宿为日月舍的认识了。这就是说,早在形成二十八宿体系的时候就已经有黄道的概念了。西汉的《甘石星经》中明确提出了黄道规,也就是天球上的黄道圈。但黄道最初只是古人观察到的太阳在天球上的周年运行的轨道,用以说明日、月、五星的运行和节气的变化。后来,古人把黄道附近按照由西向东的方向,分为十二等分,即为十二次。并且,还将这十二等分用二十八宿中某些星宿作标志。
黄道本来并没有吉凶祸福的含义。但是,我国古人非常敬天,以天为乾、为君、为父,认为它主御群灵,司万物生死,具有无上的威力,所以称之为司命。这样一来,古人不断地将其神化,甚至说它代表着某一个星宿,也开始对万物的滋长或是人们的出行产生着影响。而太阳以其具体可察的形体,给人类带来光明与温暖,并哺育大地万物使之发育、长养、成熟,给人类的繁衍提供源源不断的衣食之源。后来,又不知何时,太阳运动的轨道竟变成了天上皇帝居九重之内出入所履之道,并美其名曰天黄道。

选择黄道吉日的方法

1、首选黄道吉日,去掉黑道日。所谓黄道吉日就是六神:青龙、天德、玉堂、司命、明堂、金匮所在的日子。六神值日之时,诸事皆 宜,不避凶忌,称为黄道吉日,泛指宜于办事的好日子。相反,黑道日是指六神:白虎、天牢、玄武、勾陈、天刑、朱雀所在的日子,这六神值日之时,对于民 事而言,不适合办大事。黄黑道是为天道,在择日的比重中最高。一般来说,在黄道日中比较适合办民间喜事,诸如结婚、搬家、开业等;黑道日则利于军事、阴 谋、损人利己等。
2、使用八字择日。将择日人的生辰八字与日期的天干地支信息进行运算,挑选出生助自身,用神在位的好日子,过滤掉对自身不利的日子。八字的喜用神分析是一项非常复杂的工作,如果取错喜用神的话,其结果往往会谬之千里。因此,请选择具有丰富经验的老师来人工批断您的八字喜用。
3、过滤掉民俗忌日。各地的民俗忌日有很多,最主要的忌日我们是一定要避开的,也就是四离日、四绝日、四废日、上朔日、红沙日、绝烟火日、十恶大败日、杨公十三忌日等忌讳日。

文化博大精深,“黄道吉日”中的“黄道”怎么来的?

“黄道吉日”一词在中华民俗文化中出现的频率是非常高的,在民间生活活动中,我们经常听到或看到结婚、殡葬、祭祀、入伙、商务合作、建房动土、出差旅游等等,都要查找“黄道吉日”来使自己办事顺利。黄道吉日,是民俗文化,是中国传统历法“黄历”中的特有词汇,指的是诸事皆宜的日子。

黄历是在中国农历基础上产生出来的一种万年历,相传是由轩辕黄帝创制,故称为黄历;在民间又俗称为「通书」,但因通书的「书」字跟「输」字同音,因避忌故又名通胜。黄历主要内容为二十四节气,每天的宜忌、干支、值神、星宿、月相、生肖运程、吉神凶煞(黄道、黑道)等。"黄道”本是天文学上的专门术语,天文学上还有白道、赤道,但并无“黑道”;"黑道凶日"这概念是古代黄历编制者相对“黄道吉日”而创的术语。

“黄道吉日”就是“黄历”中的特有词汇,指的是诸事皆宜的日子。我们有出门忘记看黄历的说法,就是因为黄历上记载着一天的宜忌事项。什么叫“黄道吉日””黄道吉日“是古人依据天体星象运行变化对人类影响的规律制定出来的。黄道是天文学上的一个名词(即地球绕太阳公转的轨道)。黄道天空中共分布着十二神煞,它们分别是青龙、白虎、明堂、天刑、朱雀、金匮、天德、玉堂、天牢、玄武、司命、勾陈。

黄历里将白虎、天刑、朱雀、天牢、玄武、勾陈,称为六黑道,认为犯之不吉,将有大祸;将青龙、明堂、金匮、天德、玉堂、司命,称为六黄道,所谓”黄道吉日“就是这六神所在的日子。 这六神所值日的那一天就叫黄道吉日,百事吉利,不避凶忌,万事如意。

如元无名氏《连环计》第4折:“今日是皇道吉日,满朝众公卿都在银台门,敦请太师入朝授禅。”此说虽有迷信之嫌,但它寄托了中国古人趣吉避凶的良好愿望。黄道有时还专指天子所经行的道路。如宋陆游《老学庵笔记》卷7:“高庙驻跸临安,艰难中,每出犹辅沙藉路,谓之黄道。以三卫兵为之。”

我国古代很早就有“二十八宿为日月舍”的认识。就是说,早在形成二十八宿体系的时候就已经有黄道的概念了。西汉的《甘石星经》已明确提到“黄道规”,黄道规就是天球上的黄道圈。但黄道最初只是古人观察到的太阳在天球上的周年运行的轨道,用以说明日、月、五星的运行和节气的变化,为此,古人把黄道附近一周天按照由西向东的方向,分为星纪等十二等分,即为“十二次”。每次都以二十八宿中某些星宿作标志。

黄道本来只是古人观察到的太阳运动的轨道,并没有吉凶祸福的含义。但古代中国人非常敬天,以天为乾、为君、为父,认为它“主御群灵,司万物生死”,具有无上的威力,所以称之为“司命”。因它掌管万物的滋长盛衰,所以又叫做“天符”,后来则改称“天府”。而太阳以其具体可察的形体,给人类带来光明与温暖,并哺育大地万物,使之发育、长养、成熟,给人类的滋生繁衍提供源源不断的衣食之源。

所以,太阳与天一样,同为中国远古先民所崇拜。太阳有形而天无形,不知何时,太阳运动的轨道竟变成了天上皇帝居九重之内出入所履之道,并美其名曰“天黄道”。后人解释说:天为万物之主,黄乃中央之色,道就是天皇巡行天官所经过的通道,所以叫做“天黄道”。而且在天皇履经这一通道时,逐年、逐月、逐日都有相应的神祇轮值。

而在黄道之中所代表的好的日子也被认为是“黄道吉日”,在这些日子中,人们做事会有好兆头的。

《汉书天文志》记载:“日有中道,月有九行。中道者,黄道,一曰光道。就是说,太阳在中道运行,月亮的运行有九条轨道。中道就是黄道,又叫作光道。又宋朝沈括《梦溪笔谈象数二》:“日之所由,谓之黄道。”意思是,太阳运行的途径,称为黄道。

黄道吉日分为大黄道吉日和小黄道吉日。小黄道日是以月建为首顺排的十二建星,因为没有大黄道日通用,所以就称为小黄道日。有六个黄道日和六个黑道日:建、满、平、收黑,除、危、定、执黄,成、开皆可用,闭、破不相当。

中国古代的人们讲究“天时、地利、人和”三者皆备,方能成其大事。用现代科学的观点解释,也有一定道理。其中“天时”一说,很大程度上包括气象条件在内。

古人依据天体星象运行变化对人类影响的规律制定了黄黑道日,从而对国人的用事择日趋吉避凶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与选择,这种择吉文化自古以来已深入中国人的思想,无时无刻的影响着中国人的生活,已经形成了一种习俗。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择吉习俗是中国一项历史悠久的传统民俗文化,它具有相当广泛的文化蕴含,择选吉日其根本就是寻找、确定用事活动的适宜时空点,能充分的把握天时、地利、人和以及由此之间的和谐关系所造成的适宜机遇,从而达到趋吉避凶、吉祥如意的结果。

在地球上用什么方式可以看到黄道?为什么?

世上本没有黄道,说的人多了也就有了黄道。因此不管在哪里都看不见黄道!无论是地球上还是天球上,只有在脑海里浮现出来,就像做几何图形的辅助线一样。

黄道是科学家为方便研究假想的天文名,它并没有实体,就像自转轴、天球、坐标系...

先要知道什么是“地球黄道”?

简单的说, 黄道就是地球绕太阳公转的轨道平面 ,地球赤道与它倾斜了23.5⁰,赤道与它的相交点就是春分与秋分。但建立在地心说的理论上,就是 假设地球不动,太阳绕地球旋转的那条轨迹

黄道一词古来有之,最早的记录是在战国时期的《石史星经》。东汉初期的刘向在《王纪论》中也有“日月循黄道”的记载。看来古人早已知道 黄道就是太阳在地球上空运行的轨道

我们用什么方式能看到黄道?

前文已说到,黄道是一个假想的太阳轨道平面,用眼睛是看不到的。既然是假想,那就只能用你聪明的大脑去想象,如果你动手能力强一点,可以用一张纸、一支笔将它画出来。

既然黄道是太阳的轨迹,那先画个太阳(很多人不画太阳),这样更易理解,然后旁边画个地球,再画一个椭圆形为地球公转轨道,这条轨道与太阳连成一个盘状平面,就是黄道面。

是不是很简单?廖廖几笔就画出来了,当然先要具备相关简单的天文知识,。

如果这条黄道是存在的实体,那地球上只要有太阳晒到的地方就能看到,白天黑夜也能看到

黄道面的形成

黄道面由太阳的运动而来,那整个太阳系都会有黄道,系内的天体都在这个面附近的轨道上绕太阳公转。

在太阳系诞生初期,太阳刚刚形成,拖着巨大的盘状星云旋转。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星云在万有引力作用下逐渐凝聚成一个个的星球,同时也在太阳引力范围内公转。同时由于离心力与角动量等各种作用力,零散的星云及天体的运转轨迹变得更远,也慢慢太阳赤道面靠拢,在太阳风的吹拂下,较轻的气态星球被吹向远处,较重类地行星就留在太阳附近,一个星系就形成了。

那么八大行星之一的地球也是绕太阳转,它绕太阳公转的轨道就被人们称为黄道面,在地球上看就是太阳在天球上运转的轨道。

什么是黄道

我们古代常说的 “黄道吉日” 就是指的 黄道 !所谓 “黄道吉日” ,就是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有利于 人类生存的 日子 时间节点 。亦称 “光道”

古人想象的太阳周年运行的轨道。即地球绕日公转的轨道平面与天球相交的大圆。大约公元前八十年左右,我国有了明确的黄道概念,而且进行了以黄道为基本大圆的天体位置量度。

《后汉书.律历志中》引汉石申《星经》 :“ 黄道 规牵牛初直斗二十度,去极二十五度(应为一百十五度)。”

《汉书·天文志》 :“ 日有中道,月有九行。中道者,黄道,一曰光道 。光道北至东井,去北极近;南至牵牛,去北极远;东至角,西至娄,去极中。夏至至于东井,北近极,故晷短;立八尺之表,而晷景(影)长尺五寸八分。冬至至于牵牛,远极,故晷长;立八尺之表,而晷景长丈三尺一寸四分。春秋分日至娄、角、去极中,而晷中;立八尺之表,而晷景长七尺三寸六分。此日去极远近之差,晷景长短之制也。 去极远近难知,要以晷景。晷景者,所以知日之南北也。

《新五代史·司天考一》 :“ 黄道者,日轨也。 其半在赤道内,半在赤道外,去极二十四度。”

在地上测太阳日影,则得日照杆影二十四节气太极图。

图 日照杆影二十四节气太极图

图 天空“8”的日行迹+地上日影“太极图”

所以,我们最终会得到这样一副图: 天上的“8”字日行迹图和地上日影“太极图”, 当然了,实际上太阳一年的运动周期,导致出现的同步天象远不止这些,但是这两者是最明显的天文迹象了!

在地球上用什么方式可以看到黄道

我们以“二十四节气”和“黄道十二宫”为例,看黄道、赤道的观测范围:

图 黄道和赤道

十二星次,因为二十四节气根据太阳在黄道不同的视位置定的。古人把黄道附近一周天平分为星纪、玄枵等十二次,太阳运行到某次就叫某某某节气(实际上二十四节气表示地球在围绕太阳公转的轨道上的二十四个不同的位置。十二次对应十二宫。)

图 西方黄道十二宫天象轨道、二十四节气图

(黄线为黄道,红线为赤道)

通过上图,我们可以看到西方黄道十二宫分布在“黄线”的环形轨道上,黄道十二 星座 位于中国“二十四节气”周围,图中的红线为天赤道(即地球赤道投影),春分点的测定需要黄道和天赤道的升交点才能观察到。

图 黄道十二宫,黄道赤道图

在上图中,我们可以看到,由于西方的“黄道坐标系”上空没有天赤道,也就没有天赤道的 星座 ,自然无法测得“春分点”,而黄道十二宫的“黄经0度”是以春分点开始的。

图 十二宫在天球上运动动态图

从这个动态图中可以看到黄道十二宫沿着黄道转动,在没有天球-赤道坐标系统的时候,西方是怎么绘制出全天空星象图的?!

古代如何测“冬至、春秋分、夏至”呢?

中国古代是知道“黄道”概念的,虽然,中国是“赤道坐标系”,但因为观测“二分二至”就必然会知道“黄道”,“冬至点”的测定对于历法起始相当重要,不可能不知道,在中国西周时期已经有“二至”、“二分”,这四个节气已经对四季作了初步的划分!

但,奇怪的是,西方使用的“黄道坐标系”,为什么却没有在历法当中使用“二十四节气”,尤其是“二分二至”,不知道这个概念,怎么知道四季?怎么定历法?怎么会有“黄道”,甚至是“黄道坐标系”?不由得想问“黄道坐标系”真的是西方发明的吗?!

由于地球的自转轴(地轴)与其公转的轨道面成66 34′的倾斜。地球的自转同它公转之间的这种关系,天文学和地理学上通常用它的余角(23 26′),即赤道面与轨道面的交角来表示。

可是,这个交角现实中很难测得,怎么办呢?

所以,我们需要“天球赤道坐标系”,其实,前面已经提到了,现在再说一遍。

简单的说,把天空想象成一个假想的大球,我们看到的天体都是这个大球上的投影,这个大球叫天球。地球公转轨道在天球上的投影就是黄道,在地球上看去,就是太阳在天空中要经过的圆;天赤道就是地球赤道在天球上的投影;白道就是月球在天空中运行轨迹在天球上的投影。

图 天赤道就是地球赤道在天球上的投影

因此,将地球赤道投影在天球上,通过观察太阳与天赤道的相对位置来推算太阳与地赤道的相对关系。这样就能观测到冬至、春秋分、夏至。

图 朔望月、春秋分、夏冬至、黄赤白道图

所以,这个地球的地轴与公转轨道面的倾斜,在地心天球上,则表现为黄道与天赤道的交角,并被称为黄赤交角,又称“黄赤大距”。不过,遗憾的是只有中纬度地区才能观察到地球有“倾角”这一现象呢!

一点感慨

中国古代天文学,在星占、命理、医学等中都有相应描述,常有人说中医是玄学,其理论不可捉摸,这就是对中国传统的无知。

而古代天文学的知识,在今天太少人知道了,明末顾炎武说:“ 三代以上,人人皆知天文.‘七月流火’,农夫之辞也;‘三星在天’,妇人之语也;‘月离于毕’,戍卒之作也;‘龙尾伏辰’,儿童之谣也。后世文人学土,有问之而茫然不知者矣,”(《日知录》卷三十)。正因为如此,现在的很多中国人才不能理解中国的文化!

如果懂得中国古代基本的天文学知识,也就对很多中国文化能够有所理解了。方能知晓古人并不愚蠢,懂得古人的时空观念,也正是长期对天象的观测,才能发出“天人合一”这样的声音!

星空和日月是古人认识宇宙的唯一手段,这一点上东方西方是有非常多相通点的,比如国外有黄道十二宫,中国有十二地支,中国有日晷,国外有Sundial,这种相似点不胜枚举,都是源于对相同的客观现象的观察。但不得不提的是,当西方能够将发展机械而获得的精确计时系统与其发展玻璃而获得的望远镜结合的时候(机械与玻璃都是源于教会修建主教堂的需求,钟楼与色窗户),在天体的认识上就将东方甩在了身后。

参考文献:1.舞天玄姬,中国古代“天人合一”与日行迹(黄道);黄道、赤道的观测范围

黄道是看不到的,只是理论上存在的一个虚拟的平面。

我们现在来发挥想象力。首先我们要知道自己生存的地球是一个球形的,而宇宙是广袤巨大的。虽然宇宙是有限的,但由于地球在宇宙中实在太小了,我们可以把宇宙想象为无边无际。

在这个无边无际的宇宙中,存在着10万亿个星系和几千万亿亿颗恒星,我们太阳只是这几千万亿亿颗恒星的一颗普通恒星,地球只是太阳的一颗卫星行星,质量约太阳的33万分之一。

我们还可以想象,以地球为中心,整个宇宙都包围着我们地球,因此我们把围绕着地球的宇宙这个球叫天球。

地球就在这个天球的包裹中,每天自转一圈,每年围绕着太阳公转一圈。这样从地球的视角来看,就好像是天球和太阳都围绕着我们转,每天天球转一圈,太阳东升西落。

这也是古代地心论的由来。

在一年时间里,太阳就在以天球为背景的大屏幕上移动,一年正好移动一圈,从某颗恒星的位置转一圈又回到某颗恒星的位置。这样太阳在天球转一圈就形成了一个面,这个面把天球切成了两半,这个面就叫黄道面。

恒星其实也在不停的运动,但由于距离我们太远,最近的也有几光年,这样它们的动与到我们的距离比较就很小了。

这样看起来就变化极小,几千年都几乎没变化,古人们认为它们是永恒不动的,所以把它们叫恒星。

这样人类在天球上就有了恒星为参照坐标,才能够把黄道画出来。

简单的说,我们可以在纸上画一个圈,中间是太阳,圈线上穿着一个小球,那就是地球,这个圈就是地球围绕着太阳公转的轨道,把这个圈刷满黄色的颜料,这个黄色的面就是黄道。

这样你就看到黄道了。

我们还可以想象一下地球就像一个足球一样的自转着,这个自转有一个想象中的自转轴贯穿着地球南北两极,地球自转就是围绕着这个轴转的。

自转的球都有一个表面点随着球的转动产生轨迹最长的圆周线,一个正圆的球这个最长圆周线平面与轴是成90度角的。 地球自转也有这样一圈地表,这一圈就叫赤道。

由于地球的自转轴没有垂直于黄道面,而是与黄道面呈66 34‘的夹角,这样地球赤道与黄道就没有在同一面上,而是有一个23 26’度的夹角。

别小看这个夹角,正是这个夹角,使地球接受太阳直射位置在地球上不断变化,形成了南北回归线,并由此产生了一年四季,气温冷热温暖交替,为生命的孕育和进化演化创造了必要的条件。

地球之所以歪着脖子转,是因为刚诞生时与一颗约火星大小叫“忒伊亚”的行星相撞。

这个说来就话长了,不在本文讨论之列,就此打住。

欢迎讨论,感谢阅读。

黄道一词古来有之,我们有什么方式可以看到?

“黄道吉日”中的“黄道”是什么意思!它是我国古代传统历法“黄历”(万年历)中的特有词汇,指的是诸事皆宜的日子。其实,黄道本来是一个天文学术语,指地球绕太阳公转的轨道平面与天体星座相交的大圆。黄历融汇了公历、农历和干支历等多套历法为一体的历书,又称老黄历、皇历、通胜等。其二十四节气划分等,与人们的日常生活和农业生产,都有着直接的影响,同时也演绎出了黄道吉日等择吉文化的传承和说法。

我国古人在很早以前就已经有“二十八宿为日月舍”的认识了。这就是说,早在形成二十八宿体系的时候就已经有黄道的概念了。西汉的《甘石星经》中明确提出了“黄道规”,也就是天球上的“黄道圈”。但“黄道”最初只是古人观察到的太阳在天球上的周年运行的轨道,用以说明日、月、五星的运行和节气的变化。后来,古人把黄道附近按照由西向东的方向,分为十二等分,即为“十二次”。并且,还将这十二等分用二十八宿中某些星宿作标志。

黄道本来并没有吉凶祸福的含义。但是,我国古人非常敬天,以天为乾、为君、为父,认为它“主御群灵,司万物生死”,具有无上的威力,所以称之为“司命”。这样一来,古人不断地将其神化,甚至说它代表着某一个星宿,也开始对万物的滋长或是人们的出行产生着影响。而太阳以其具体可察的形体,给人类带来光明与温暖,并哺育大地万物使之发育、长养、成熟,给人类的繁衍提供源源不断的衣食之源。后来,又不知何时,太阳运动的轨道竟变成了天上皇帝居九重之内出入所履之道,并美其名曰“天黄道”。

所谓黄道吉日!古人把“十二神煞”中的“青龙、天德、玉堂、司命、明堂、金匮”称为六黄道日,又把“十二值日”中的“除、危、定、执、成、开”称为小黄道日。这黄道六神值日之时,诸事皆宜、不避凶忌,即为“黄道吉日”。依据天体星象运行变化对人类影响的规律,古人又制定了黄黑道日,为人们用事择日趋吉避凶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与选择,形成了我国特有的择吉文化。它具有相当广泛的文化蕴含,对寻找、确定用事活动与天时、地利、人和其彼此之间的和谐关系,从中把握最适宜的时空点,从而达到趋吉避凶、吉祥如意的结果。

万事皆有其规律,但人为地假设或者设定,就会误入歧途,或者说缺乏科学依据。比如黄黑道日,“黄”即“黄道”,意为吉日,“黑”即“黑道”,意即凶日。十二星的吉凶只是参考,没有绝对的吉与凶之分,于是就玄虚了起来。因此,择吉文化虽然有着相当深厚的传统文化底蕴,但并不科学。现在的一些日历,每一天都印有吉凶宜忌,其实都是按照古人对天体星象运行变化对人类影响的规律推算出来的黄黑道日,与否!作为预测,现今的科学也是无奈的。所以说,用事时作为一种习俗,拿来参考或者选择,也是期待和享受吧!

在天文学中,什么叫黄道?黄北极?黄南极?

天文学

太阳

天球
上的周年视
运动轨迹
,既太阳
在天空中
穿行的视路径的大圆,称为“黄道”,也就是
地球
公转
轨道
面在天球上的投影。太阳在天球上沿着黄道一年转一圈,为了
确定位置
的方便,人们把黄道划分成了十二等份(每份相当于30°),每份用邻近的一个
星座
命名,这些星座就称为
黄道星座

黄道十二宫
。这样,相当于把一年划分成了十二段,在每段
时间里
太阳进入一个星座。在
西方

一个人
出生时太阳正走到哪个星座,就说此人是这个星座的。
黄道坐标系
赤道
坐标系适用于表示
恒星
的位置和运动特征,而对于表示太阳这个
特殊恒星
,以及
太阳系

天体
的位置和运动特征,则采用
黄道坐标系
更适合。
1.
基本圈
和基本点
黄道坐标系的基本圈是黄道,基本点是黄
北极
和黄
南极

黄极
是通过观测点(坐标中心)做垂直于
黄道面
的直线与天球相交的两个点,距天北极较近的点叫做黄北极,距天南极较近的点叫做黄南极。黄北极与黄南极的连线就是黄轴。
平行于黄道在天球上可以做无数个小圆,即
黄纬圈
。通过黄极可以做无数个与黄道垂直的大圆,即
黄经圈
,其中过
春分点
的黄经圈是黄道坐标系中经度(黄经)度量的起始圈(如图2-23)。
2.黄经
黄经即黄道坐标系中的经度,它是一种两面角。它是春分点所在的黄经圈
平面
与天体所在的黄经圈平面之间的夹角。黄经的度量是以春分点所在的黄经圈为起始圈,在黄道上沿逆时针方向进行的。用角度来表示,范围从0°~360°。
3.黄纬
黄纬即黄道坐标系中的
纬度
,它是一种
线面角
。它是天体与天球中心的连线和黄道平面之间的夹角。黄纬以黄道面为起点面,向南、向北两个方向量算,从黄道面到黄北极范围为0°~+90°,从黄道面到黄南极范围为0°~(-90°)。

在天文学中,什么叫黄道?黄北极?黄南极?

黄道就是我们看上去太阳在星空背景上划过的那条曲线。这条线所在的平面就是地球公转轨道所在的平面。如果你学过立体几何的话应该可以很快理解。即使还没学过仔细想想也能明白的。
黄南北极就是天球上以黄道为“赤道”,天球南北极相应移位后的位置。

展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