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阳历算什么意思

阴历和阳历是什么意思?

阳历了就是我们通俗讲的国历,就是你手机上面显示的日历,阴历就是农历咯

什么是阳历什么是阴历 阳历和阴历分别是什么意思

导读:阳历和阴历是我们日历表上的一种叫法,这两个词语一定要区分开来,因为两个词是完全不一样的,那么什么是阳历什么是阴历?阳历和阴历分别是什么意思呢?想知道阳历和阴历的区别在哪里,请看以下我的介绍吧。

什么是阳历什么是阴历 阳历和阴历分别是什么意思

阳历释义:

也叫太阳历。历法的一种。年的长度以地球绕太阳公转周期(365日5时48分46秒)为依据,月的长短则是人为决定,与月亮圆缺无关。现代各国通用的公历就是由阳历改编而成的,通称阳历。

阴历释义:

1。历法的一类。以月亮的月相周期,即朔望月(29天12小时44分2。8秒)为1个月,大月30天,小月29天,12个月为1年,1年354天或355天。伊斯兰教历是阴历的一种。也叫太阴历。

怎样区分阳历和阴历

1、阳历是以地球绕太阳公转的运动周期为基础而制定的历法。

2、阳历的月份、日期都与太阳在黄道上的位置较好地符合,在一年中可以明显看出四季寒暖变化的情况。

3、但在每个月份中,看不出月亮的朔、望、两弦。

4、阴历则是按月亮的月相周期来安排的历法,以月球绕行地球一周为一月。

5、即以朔望月作为确定历月的基础,一年分为十二个历月,阴历不考虑太阳的周年运动规律。

6、因而阴历的日期不能显示四季冷暖。

阳历是公历吗

阳历也是公历。阳历是以地球环绕太阳一周的时间算作一年。它的长度为三百六十五天五小时四十八分四十六秒。由于它不是整数,为了把长短拉平,有的年份是三百六十六天,称为“闰年”;有的年份是三百六十五天,称为“平年”。

阴历根据月亮圆缺变化的周期,即朔望月制定的。阴历的主要特点是:历月的长短依据天象即月相来确定,大月30日,小月29日。

农历和阴历的关系

农历也叫“阴历”,我们通常所说的农历也叫阴历,或者夏历,是中国的一种历法,是阴阳历的一种,一般叫作阴历。平年十二个月,大月三十天,小月二十九天,全年354天或355天(一年中哪个月大,哪个月小,年年不同)。由于每年的天数比太阳年约差十一天,所以在十九年里设置七个闰月,有闰月的年份全年383天或384天。又根据太阳的位置,把一个太阳年分成二十四个节气,以利于农业种植等活动。纪年用天干地支搭配,六十年周而复始。这种历法相传创始于夏代,所以又称为夏历。也叫旧历。

公历和农历的区别

古代的阳历

公历=阳历 是世界通用的日期也就是我们平常的日期

农历=阴历 是我国古代用来农耕的日期,也就是日历下面的小字所表示的日期

1、阳历--以地球绕太阳一周为一年所定出的历法。

2、农历--以太阴(月亮)绕地球为一个月,12个月为一年(闰年为13个月)所定出来的历法。(以闰月调节年之四时)。

3、公历--世界各国通用的历法。为太阳历,即阳历。

4、农历--中华历代所用的历法,始自夏代,故称。是阴历,历代都在不断修改,后来加上24节气后,成了阴阳合历。

5、农历--与夏历没有什么区别。历法为农事而立,所以中国人叫它农历。其中的24 节气是按太阳年24等分而得,这是阳历部分。农历的月日及闰法属于阴历部分,编在一起就成了和阴阳合历。我们平常没注意,叫惯了"阴历"不加区分。

阳历是“太阳历”的简称。农历分为阴历和阳历就是这样的表示。但自从采用西方的“公元历法”,现在的阳历就基本上专门来表示也是“太阳历”的“公元历”。

阴历阳历是什么意思

1. 阳历是什么意思
阳历是什么意思 阴历和阳历是什么意思
通常来说,我们说的几月几号就是阳历,几月初几什么的就是阴历

中国阴历的计算有下列几条规则:

所有新月和节气出现时刻的计算以北京时间为准。现北京时间为东经120度即东八区标准时。但计算1929年以前的阴历时应以北京即东经116度25分的当地时为准。此条规则用以区分中国阴历和其他类似阴历如日本阴历。
一天始自夜里零时。尽管旧时的子时相当于现今的23时至1时,但是子时的上四刻属于前一天,下四刻才属于新的一天,所以和现今一天始自零时的定义是一致的。

新月出现的一天为一个月的第一天。如某个节气的出现时刻也在这一天,则不论该节气的出现时刻是否比新月晚,一律算落入新的一个月中。

每年的冬至总是出现在这年的阴历十一月中。

从一年的冬至后一天起到下一年冬至这一天止的这段时间中,下称其间,如有十三个新月出现,则其间要加入一个闰月。需要加入闰月时,其间第一个没有中气的月为闰月。因为其间只有十二个中气,所以其间至少有一个月没有中气,也存在有两个月没有中气的可能性。但这种情况下只有第一个没有中气的月为闰月。闰月的前一个月为几月则该闰月称为闰几月。

以上所列的阴历的计算规则是在清朝顺治年间,即公元1645年,开始采用的。以上规则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理论上完全以天文观测为依据,其中没有任何数学关系。这和阳历,即格里历,完全是由数学关系确定的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当然,具体到未来阴历的计算,仍然需要月亮与地球运动的数学模型,而且精度高的这种数学模型相当复杂,在没有电脑的情况下,一般人根本不可能推算出精确的阴历来。而阳历的数学关系则非常简单,是不是闰年很容易计算。这又形成了另外一种鲜明的对比。
公历是什么意思?
公历是现在国际通用的历法。一年365天,分为十二个月。每四百年中有九十七个闰年,闰年二月末加一天,全年是366天。通称“阳历”

阴历[yīn lì]:历法的一类,根据月球绕地球运行的周期而制定,通常所说的“阴历”指中国旧时用的历法,就是夏历。也说“农历”。

公历[gōng lì]:公历的标准名称是格里高利历 ,是一种源自于西方社会的历法。它先由意大利医生、天文学家、哲学家、年代学家阿洛伊修斯·里利乌斯(Aloysius Lilius,约1519-1576)与克拉乌(Christophorus Clavius)等学者在儒略历的基础上加以改革,后由教皇格里高利十三世于1582年颁布。而公元即“公历纪元”,又称“西元”。中国于1949年9月27日,经过中国人民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通过,使用国际社会多数国家通用的西历和西元作为历法和纪年。
新历是什么意思呢?
1、新历在中国习惯被称为阳历,在国际上被称为公历,即公历纪元,也就是公元,原称基督纪年,又称西历或西元,一种源自于西方社会的纪年方法。是由意大利医生兼哲学家Aloysius Lilius对儒略历加以改革而制成的一种历法。1582年,时任罗马教皇的格列高利十三世予以批准颁行。

1949年9月27日,经过中国人民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通过,新成立的中华人民使用国际社会上大多数国家通用的公历和公元作为历法与纪年。但是也并没有废除农历,现今的中国传统节日还是以农历为准。

2、2008年8月8日奥运会就是新历的日子。

3、你的生日是阳历7月14日,要换算成阳历必须有你的出生年,因为每年的阳历日期并不是一定会对应你的出生年份的阴历日期,比如说,你是在1988年阳历7月14日出生,那么该年的阳历7月14日就是阴历的六月初一,而1989年阳历的7月14日,又是该年阴历的六月十二日。

扩展资料:

阴历是中国发明的,阳历是西方发明的,后传入中国。阴历是以月亮的公转周期制定的,一个月有二十九或三十天。但是这样会导致几年后历法与实际出现很大的偏差,因此每五年到六年就会“闰”出一个月。

阳历是以地球的公转周期制定的,一年有三百六十五天,但实际的周期约是三百六十五又四分之一天,因此每过四年就会“闰”出一天。 阴历能准确判断月亮的走向,而月亮是农民进行农业劳动的标准。 阳历能准确看出地球四季的变化,但难以知道进行农业劳动的日期。

所以,在我国现在一般把阴历和阳历结合起来使用。

参考资料:搜狗百科-新历(公元)
公历是什么意思?
阴历全称“太阴历”或“纯阴历”。阴历根据月亮圆缺变化的周期,即朔望月制定的,因古人称月亮为“太阴”,所以称为“太阴历”,简称“阴历”。阴历产生的确切日期已难确定,但根据甲骨文中的一页甲骨历来判断,阴历大约在殷代已相当普及。

阴历的主要特点是:历月的长短依据天象即月相来确定,大月30日,小月29日,历月的平均值大致与朔望月平均长度29。5306日相等。年的长短则只是历月的整数倍,而与回归年无关。因此,阴历的月份也与四季寒暑无关。阴历的日期表示着一定的月相,即初一是朔,即新月;十五、十六或十七是满月,即望;初七、初八是上弦月;二十二、二十三是下弦月等,这对古人凭借月相判断日期是很方便的。而月相的变化又是人们最容易看见的天象,因此,各国的历法大都先有阴历后有阳历。但是,由于阴历与回归年无关,因此,就与农业生产和人们的日常生活不协调,后来便逐渐被淘汰。现今除了几个 *** 教国家,因上的原因仍然使用一种称为“回历”的阴历以外,其他国家已经废弃不用。

此外,。1912年我国采用“公历”安排月日后,人们就把公历称为“阳历”,而把同时并存于民间的传统的“夏历”通俗地称之为“阴历”。
阴历和阳历是什么意思?
阳历就是我们现在采用的

阴历

中国的阴历,又称农历,大家应该都很熟悉。很多的传统节日,像春节,中秋都是阴历的节日。不过,若是问起阴历的规则,怕是知道的人就不多了。多数人知道初一是新月出现的那一天,月圆的那一天则在十五左右。不少人也知道二十四节气在阳历的每月中大概的日期。再细节的概念如闰月对大多数人则不甚了解了。本人经过一番查找与阅读,终于对阴历的规则有了一定的认识。在此愿与大家分享。

首先阴历以月为基本单位,一个月以新月出现的那一天为始直至下一个新月出现的前一天。由于月亮公转的周期介于29到30天之间,阴历的一个月也就由新月出现时刻的早晚或是29天或是30天。大月为30天,小月为29天。与阳历不同的是,大小月在不同的年中不固定。如春节的前一天常称为大年三十,但有不少年如2000年的阴历十二月只有29天。由于十二个月的时间较阳历年即地球绕太阳公转一周的时间短11天左右,为了使阴历年与阳历年保持相对稳定,每隔两三年就需要加入一个闰月。大约每十九年要加入七个闰月。而二十四节气则是由地球在绕太阳公转的轨道上的位置确定的。以每年的冬至为始,每15度为一个节气。是故二十四节气在阳历的每月中有大概固定的日期。古时以二十四节气指导农耕,这就是阴历又称农历的原因。其中阳历下半月的十二个节气又称为中气。中气出现的时刻和闰月的确定有直接的关系。

中国阴历的计算有下列几条规则:

所有新月和节气出现时刻的计算以北京时间为准。现北京时间为东经120度即东八区标准时。但计算1929年以前的阴历时应以北京即东经116度25分的当地时为准。此条规则用以区分中国阴历和其他类似阴历如日本阴历。

一天始自夜里零时。尽管旧时的子时相当于现今的23时至1时,但是子时的上四刻属于前一天,下四刻才属于新的一天,所以和现今一天始自零时的定义是一致的。

新月出现的一天为一个月的第一天。如某个节气的出现时刻也在这一天,则不论该节气的出现时刻是否比新月晚,一律算落入新的一个月中。

每年的冬至总是出现在这年的阴历十一月中。

从一年的冬至后一天起到下一年冬至这一天止的这段时间中,下称其间,如有十三个新月出现,则其间要加入一个闰月。需要加入闰月时,其间第一个没有中气的月为闰月。因为其间只有十二个中气,所以其间至少有一个月没有中气,也存在有两个月没有中气的可能性。但这种情况下只有第一个没有中气的月为闰月。闰月的前一个月为几月则该闰月称为闰几月。

以上所列的阴历的计算规则是在清朝顺治年间,即公元1645年,开始采用的。以上规则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理论上完全以天文观测为依据,其中没有任何数学关系。这和阳历,即格里历,完全是由数学关系确定的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当然,具体到未来阴历的计算,仍然需要月亮与地球运动的数学模型,而且精度高的这种数学模型相当复杂,在没有电脑的情况下,一般人根本不可能推算出精确的阴历来。而阳历的数学关系则非常简单,是不是闰年很容易计算。这又形成了另外一种鲜明的对比。
阴历和阳历是什么意思?
阴历在天文学中主要指按月亮的月相周期来安排的历法,以月球绕行地球一周(以太阳为参照物,实际月球运行超过一周。)

为一月,即以朔望月作为确定历月的基础,一年为十二个历月的一种历法。 太阳历又称为阳历,是以地球绕太阳公转的运动周期为基础而制定的历法。

太阳历的历年近似等于回归年,一年12个月,这个“月”,实际上与朔望月无关。 阳历的月份、日期都与太阳在黄道上的位置较好地符合,根据阳历的日期,在一年中可以明显看出四季寒暖变化的情况;但在每个月份中,看不出月亮的朔、望、两弦。

扩展资料 因朔望月较之回归年易于观测,远古的历法几乎都是阴历。因为地球绕太阳一周为三百六十五天,而十二个阴历月只有约三百五十四天,故古人以增置闰月来解决这一问题。

我国的历法自古就是一种阴阳历。因为每月初一为新月,十五为圆月,易于辨识,使用方便,所以通常称这种历法为阴历。

阴阳历算是什么意思?

就是农历跟新历的意思。 新历就是现在的时间。

老黄历和阴历(农历)的区别?

农历是中国封建农耕时代的产生的,主要是农民用于何时播种与收获,阴历与农历是一样的,黄历是农历查吉凶婚丧嫁娶的时晨。

黄历是农历吗

日历,是我们经常使用的记录时间的工具。

与之有关的农历、阴历、黄历、皇历也是我们常用与之相关的词。

那么大家都清楚这些都是什么意思吗?

有很多人都认为农历就是阴历,认为这两者只是叫法不一样而已。

但当真如此吗?

实则不然,农历和阴历还是有所区别的。

农历;阴历

从古至今,人们制定了多种历法,但总体来讲只有三种:阳历、阴历、阴阳历。

阳历是根据回归年(太阳围绕地球运转的时间)的周期来制定的;阴历是根据月亮的月相——朔望月(月亮围绕地球运转的时间)的周期来制定的;

而阴阳历则是同时兼顾了回归年和朔望月制定出来的,是一种同时兼顾太阳、月亮两者与地球关系的历法。

而农历,又称夏历,

是以朔望的周期来规定月,同时用置润的方法使年平均长度接近太阳回归年的一种历法,与公历并行使用。

具体来说,农历是以朔望月为周期,大月三十天,小月二十九天;同时兼顾回归年,设置闰月,这就是有时会遇到农历出现一年有十三个月的原因。

这种历法与农业生产活动密切相关,因此叫做农历。

总之,我国的农历是一种典型的阴阳历,而非单纯的阴历。

人们会用“老黄历”或者“老皇历”

来说某件事情或某种做法已经过时了。

那么“黄历”和“皇历”表达的是同一个意思吗?

二者之间有什么区别呢?

黄历;皇历

实际上二者是没有区别的。“皇历”只是“黄历”的一个别称。

因为相传“黄历”是由黄帝创造的,所以才叫“黄历”。

黄历是在中国农历的基础上产生的,主要用来指导农民耕种等农事,包括天文气象、二十四节气、生肖运程以及每日的凶吉宜忌等,也叫做农民历。

百姓也把它叫做通书。但是“书”和“输”同音,为了讨个吉利的发音,人们就将它叫做“通胜”。

光绪元年民间通胜历书

而把“黄历”叫做“皇历”,主要是有两种原因。

一种是因为“黄历”是由古代负责观察气象、推算气节、制定历法的钦天监发布的,是发布的,所以被叫做“皇历”。

还有一种原因是古时候黄历是皇室成员才能够使用的,是皇室所专享的,所以叫做“皇历”。

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帝制,因此人们又把“皇历”改成了“黄历”。

展开全文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