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经否卦的智慧

《易经•否卦》,依靠俭德中和的正道,必能否极泰来!

“否极泰来”是大家非常熟悉的成语,注意这里的否读作pǐ,而不是字面的读音fou,意思是不好的事情达到极点,就会向顺境好运转化。这个成语就是出自《易经》。

可实际上,泰卦在否卦之前,准确地说应该是“泰往否来”,后世从文化习惯上把否放在泰前面,读起来顺口,所以才有了否极泰来成语中,否在泰之前了!

【读经典】

先看卦画和标题:

从卦画上可以看到,否卦是坤下乾上,乾为天在上,坤为地在下,仿佛是各得其所,看上去很正常,其实不然,否卦与泰卦互为反卦,天地否卦的情况正相反。天地之气互相不流通,万物失去阴阳二气的滋养,世界进入闭塞的状态!

易经讲究辩证发展的思想,在这里表现得淋漓尽致,天地之道,物极必反。。一切总是在两极之间摆荡,到达一个极端时就会产生质变,和顺畅达的泰卦,接下来就进入天地闭塞的否卦!

接着看正文和卦辞:

简单翻译下:否卦,闭塞而没有人道,不利于君子坚持正道,事业也将由盛转衰。

简单翻一下:彖辞说“否之匪人,大往小来”,这是天地之气互不交流,而致使万物难以亨通顺利。

上卦乾君高高在上,下卦坤臣位卑于下,国家就无法治理;内卦坤阴,外卦乾阳,内里柔弱而外表刚强;内小人而外君子,这是小人之道强盛,君子之道削弱的表现。

简单翻译下:象辞说天地不交通,是否卦的卦象。君子应当从这一卦象中得到启示,俭以养德、藏锋韬晦,不可追逐荣耀与利禄。

最后是具体的六爻:

简单翻译下:连根拔掉茅草,及其同类,坚守正道吉利,亨通顺利。象辞说:“连根拔掉茅草,坚守正道吉利”,是愿意拥护君王,实现伟大志向的缘故。

简单翻译下:包容承受得柔顺胆怯,对于小人来说是吉利,对于有德行的人来说,并不是通泰顺利的表现。象辞说:“有德行的人身处窘境不亨通”,是因为品德高尚的君子和小人不愿一起共事。

简单翻译下:包容羞耻。象辞说:“包容羞耻”,是因为六三阴爻居阳位,处位不当,才德与职位不相称。

简单翻译下:得到君王授命,没有灾害,众人依附同受福禄。象辞说:“得到君王授命,没有灾害”,说明九四阳爻扭转小人知道的志向正在进行。

简单翻译下:困阻之时停止行动,对于有德行的人来说是吉祥的。时刻提醒自己,正处在危险境地,命运好像系在柔弱的苞草、桑枝上一样。象辞说:“有德行的人得到吉祥”,是因为九五阳爻居上卦中位,处位得当,喻人才德称其职位。

简单翻译下:短暂的闭塞,只是暂时的,象闭塞之后会畅顺。象辞说:厄运到了终极就会倾覆。不顺畅的日子还会长吗?

【写心得】

泰极必否,物极必反,事物永远是对立发展的。泰卦和否卦展示了事物发展的对立与统一,否是闭塞不通,阴阳之气不和谐,万物凋敝。天地不交,是非皆颠倒程颐说的“天地不交则不生万物”,就揭示了小人得势,君子失势的现象!

处于否卦时,唯有以贞能够战胜,卦辞使用“利贞”二字,要求君子收敛才德,坚守正道,超然物外。就像孟子所说“穷则独善其身”,有道则显,无道则隐,绝不为了荣禄迎合俗鄙。

具体在六爻中,初爻时期小人得势;二爻君子迎难而上;三爻众人无功不禄;四爻君臣精诚团结;五爻大人谨守正道;上爻必会否极泰来!

面对人生困境挫折,真正的强者敢于战胜困难,绝不言弃,坚韧不拔;保持乐观从容的态度,积极进取,坚韧前进,不达目的誓不罢休,要有一股“不到长城非好汉”的英雄气概,最终一定会云散月明!

【做冥想】

“否”这个字很有意思,上面是“不”字,下面一个“口”字,不口就是是不能言的意思,古人讲“不如意事常八九,可与人言无二三。”人的善恶都藏在心中,口中的言语则容易吐露心声,言语一出,总会利害随之,所以否卦的卦名就是慎言闭口的意思!

否卦天在地上,本来是自然的情形,怎么会不恒通呢?原因是乾卦天有向上的性质;坤卦阴是向下的性质,天与地相背离,上下不交流、不沟通,君臣不能同心同德,君王与民众也不一条心,怎么会亨通呢?

当然这是前面的泰卦顺承下来的,太平盛世往往导致君王好大喜功,贪图享乐奢侈,然而欲壑难填,这种生活必然要建立在,搜刮民脂民膏的基础上。于是君王与民众之间便会产生矛盾了,盛世也就由盛转衰了!

而我们中国素来以中和为美,追寻平和中正的状态,在全盛时期也要谨慎谦逊,避免事物向反面转化;在事业运程低谷时保持积极的心态,相信否极泰来,度过最黑暗的黎明时刻,必将遇见灿烂的朝阳!

2018-10-15

2018-10-15[育心137累积法日记:]子湘妈打卡第好133天。

一、读经人员:子湘妈读,子湘听。

二、读经内容:《易经》(下)60—62卦,《诗经》小雅.南有嘉鱼之什,177—180.《黄帝内经》(素问)汤液醪醴论篇第14。

易经智慧演绎否卦第二讲:

1、诵读圣贤经典,给我们身心带来哪些益处:老百姓草根,地位不高,写最基层百姓生活的,草根文学。学易经不是师出名门,是草根讲易经。读书要读好书,这个书是指经书,古代印刷成本高,要把最宝贵的书付出印刷,经书代人相传,把宇宙人生的真理保存下来,读它智慧开,不做傻事。

2、教孩子参与做家务,孩子体会父在灵魂深处发起革命,变革我们自己的命运。母的辛苦,从而升起感恩心:不孝父母而爱他人者谓之悖德。父母生你养你的养育之恩,十月怀胎,三年哺乳,18年养育,与父母划清界线,可怜人,没受过教育,他们有权利,就折腾。这种乱象是自然的,要有上下,有尊卑。不要培养不会做家务,不会劳动,不会孝顺父母的孩子 让他参与劳动,他才体会生活的不易,父母的坚辛。父亲的言语,决定,行动,让孩子佩服,多讲讲父母之前的故事,让我们从中明白人生道理。

3、虚受老师是如何引导孩子诵读经典的:培养有道德、有理想,有文化,有纪律,四有人才,但现在培养的是没德没纪律没文化没修养的大学生。苦海无边,回头是岸,教育的目标大人君子,教育的内容经典,教育的方法累积法。曾国藩家训:1、早起。2、做家务,知感恩,3、读圣贤书,不读愚昧。坚持下去,就吉祥,学贵立志,做大人君子。

孩子刚读经,不要一上来就要指读,能跟着读就是成功。和孩子的进步去对比,能指一分钟就是进步。不纠正过两三年孩子舌头理顺自然就好了,树大自直。育心是读经前期大量的读,多读,时间是每天半小时,遍数自己选择,方法可以灵活变动,后期选择重点去背诵。读经第一年不要急于参与考核背诵,要让孩子养成好的习惯,真正喜欢经典。家长不要急于功利。

关于《易经》中否卦爻辞的小知识

重温否卦。

摘录分享书籍《张其成讲易经》内容~~

否卦是第十二卦。

初六,拔茅,茹以其汇,贞吉,亨。

《象》曰:拔茅贞吉,志在君也。

否卦第一根爻是阴爻,所以自己不能做君主,只有甘心居下,诚心诚意地辅助君主,才能把否塞的局面变为亨通的。
六二,包承,小人吉,大人否,亨。

《象》曰:大人否亨,不乱群也。

      包容并且顺承天道,即使是一般的人也是吉的,身处一定位置的人如果改变了否塞的局面也就亨通了。

      “群”就是同党、同类,否卦下面三根爻都是阴爻,属于同类,而六二爻在中间,又中又正,坚守中正之道,跟上下爻一样都是阴的,在同类里而没有去扰乱同类,是吉的。

六三,包羞。

《象》曰:包羞,位不当也。

      六三爻就两个字“包羞”,包容羞辱。“羞”,可以理解为有污点的人。这里没说吉凶,所以有两种解释:一种是连有污点的人都能包容,是吉的;还有一种是过分包容会招来羞辱,是凶的。这两种解释都可以,意思其实是一样的,是指在否塞不通的情况下,要胸怀博大地去跟别人沟通,对有污点的人也要包容,这样就可以改变这种否塞的局面;但是又不能太过分,如果对那些邪恶的小人品性也一味包容,就会更加否塞,局面就凶险了。要打破否塞的局面,一定要有包容之心,但是也要讲究度,不能对邪恶的人也包容。

九四,有命,无咎,畴离祉。

《象》曰:有命无咎,志行也。

      奉行了天命就“无咎”,没有灾祸,同类相依附就可以获得福气。九四爻就开始进入乾卦了,乾卦就是天,奉行天命肯定就没有灾祸了。“畴”是同类,从九四爻开始,到上面的九五爻、上九爻,它们都是阳爻,都是同类。“离”有两个意思:一个是依附,团结在一起;另一个是美丽,通“丽”。“祉”是福祉、福气。九四爻是天命所系,因为此卦上面是天,所以要为天下人谋福利。

九五,休否,大人吉。其亡其亡,系于苞桑。

《象》曰:大人之吉,位正当也。

      “休”是停止,奉行天命就会停止否塞的局面,大人就吉利了,但这个时候还要警惕。“其亡其亡”,快要灭亡了、快要灭亡了,只有警惕才能“系于苞桑”。“系于苞桑”,坚固得像系在丛生的桑树上。

      这是一种人生的大智慧,否塞的局面要被打破了,九五爻又中又正,还是最尊贵的位置,是非常好的时候。但是要警惕,要有快要灭亡的危机感,才能坚如磐石,好像紧紧系在桑树上一样。

上九,倾否,先否后喜。

《象》曰:否终则倾,何可长也。

      一般到最后最高一爻都会凶险,而否卦这里却是好的。上九爻倾覆了否塞的局面,“先否后喜”,开始是否的,但后来就喜了、通泰了。

遇到困境,易经里的哪三个智慧锦囊,能教你化险为夷?

第一条是学会坚持,稳住心态。
其实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最怕自乱阵脚,“病急乱投医”。有时候反而是自己的所作所为使逆境变得更加艰难,比如自暴自弃,无所作为。
《易经》坎卦说:“习坎,重险也。水流而不盈,行险而不失其信。维心亨。”
第二条是以退为进,等待时机
困境中大家最期盼的是不是否极泰来呢?其实这个成语就是来自《易经》否卦,否卦在初期是“小人吉,大人否”。
第三条是抓住时机,踏实前进。
否卦说:“倾否,先否后喜。”

否卦的意思

否:否之匪人,不利君子贞,大往小来。
闭塞,不通。闭塞的是不该闭塞的人,其占不利于君子之正道。大的去了,小的来了。
初六,拨茅茹以其汇,贞吉,亨。
拔起茅草,根系牵连及它的同类,小人连类而进,初次想做坏事而未做成。此时悬崖勒马,回归正道,照样吉利亨通。就会由小人变为君子。
六二,包承,小人吉;大人否,亨。
小人能包容承顺(遵奉顺从)君子,小人吉利。大人安守其闭塞,则后来的道路亨通。且不可因小人包容承顺(遵奉顺从)于君子,而君子自己失守成为小人。
六三,包羞。
解法(1):小人想做坏事而未能去做,因此心含羞辱。但因想做而未能,所以没有凶咎。
解法(2):被君子包容而为非作歹,因此可耻。
九四,有命,无咎,畴离祉。
有天命保佑,没有灾祸,同类众人(九五、九六)依附着他(九四),同心协力,坚守正道,可得福祉。
九五,休否,大人吉。其亡其亡,系于苞桑。
闭塞已经停止,德才兼备之人吉利。但仍需心怀戒惧,因艰难刚过,任重而道远,要像桑树一样,根系深扎,根基稳固,才能枝繁叶茂,远离灭亡。
上九,倾否,先否后喜。
否极泰来,推翻了让自己闭塞不通的格局。虽然起初闭塞,而现在已通泰,因此皆大欢喜。

否卦·《周易》原文注解与鉴赏

否卦 《周易》

(下坤上乾)

《否》:否之匪人,不利,君子贞。大往小来。

《彖》曰:“否之匪人,不利,君子贞。大往小来。”则是天地不交而万物不通也,上下不交而天下无邦也。内阴而外阳,内柔而外刚,内小人而外君子。小人道长,君子道消也。

《象》曰:“天地不交,《否》。君子以俭德辟难,不可荣以禄。”

初六:拔茅茹,以其汇。贞吉,亨。

《象》曰:“‘拔茅’、‘贞吉’,志在君也。”

六二:包承,小人吉;大人否,亨。

《象》曰:“‘大人否,亨’,不乱群也。”

六三:包羞。

《象》曰:“‘包羞’,位不当也。”

九四:有命,无咎,畴离祉。

《象》曰:“‘有命,无咎’,志行也。”

九五:休否,大人吉。其亡其亡,系于苞桑。

《象》曰:“‘大人’之‘吉’,位正当也。”

上九:倾否。先否后喜。

《象》曰:“否终则倾,何可长也!”


〔注释〕 否(pǐ):卦名,象征闭塞之义。匪:非。否之匪人,意思是被闭塞的是不该闭塞的人。小:指的是坤阴,否卦下卦和内卦为纯阴爻。大:指的是乾阳,否卦上卦和外卦为纯阳爻。小往大来:就是说乾阳往外而坤阴入内,比喻君子受到排斥,小人受到重用。无邦:无此邦,意思是此邦将亡。内:提拔到朝廷里担任要职。外:排斥。俭德:节俭的美德。辟:同“避”,避开。荣、禄:都是名词用作动词,意思分别是追求荣华、谋取禄位。拔茅茹,以其汇:此句在取象上与泰卦初九爻相同,意思是连根拔掉茅草。志在君:为君除害。包:裹也。承:借为“脀”,烝肉也。包承:指的是祭祀时以物包烝肉。“包承”也解作心怀惩戒之意,如此,庶民可转为吉利,贵族虽处闭塞,也有亨通之时。小人:指庶民;小人吉,意思是庶民无牲可献,只有烝肉可供,是小裕之象,故吉。大人:指贵族;大人否,意思是贵族如果也这样,是没落之象,故否。不乱群:意指大人心怀惩戒,不使臣民、群众相乱。包:裹也;羞:熟肉也。包羞:意指祭祀时以物包熟肉,也解作心怀羞耻。位不当:才德与职位不相称。从爻象上说,“六三”为阴爻,居阳位(第三爻为阳位)。命:天命,有命,已有天命安排之意。畴:借为“寿”。离:借为“丽”,意为附。祉(zhǐ):福。休:犹怵,恐惧的意思。休否:惧怕否闭。其:将要。苞:此处取其草木丰盛之意。苞桑:生长茂盛的桑树,桑树以根深蒂固为特点,系于苞桑,就是说可以像系结于茂盛的桑树一样坚固不拔了。位正当:以正道行其职责,才德足以胜任。以爻位言,“九五”居上卦之中,位正。倾否:倾覆否闭之势。

(施忠连)

〔鉴赏〕 否卦是《易经》中的第十二卦,同第十一卦泰卦构成了最典型的对立卦。首先从卦名看,“泰”表通达,而“否”表闭塞,两者代表了两种相反的状态。所以《杂卦》说:“《否》、《泰》反其类也。”

从卦象看,它们既是倒爻对立卦,也是对爻对立卦,又是倒经对立卦。所谓“倒爻对立卦”,也称“综卦”,是说纵向看对立的两卦的卦象,一卦六爻的排列同另一卦上下颠倒后的六爻相同。所谓“对爻对立卦”,又称“错卦”,是横向比较对立的两卦的卦象,相同爻位的两爻爻象相反。而“倒经对立卦”则是指把六爻卦看作是由内外或曰上下两个经卦(即三爻卦)构成,对立的两卦其内外卦呈颠倒的状态。泰、否两卦卦象在上述三种意义上都呈对立形态,这在六十四卦中是少见的。

从卦序看,泰卦象征一个事物或过程达到顺畅通达的状态,但是物极必反,《序卦》言:“物不可以终通,故受之以《否》。”指明否卦在泰卦之后有泰极否来的意思。

从卦义看,泰卦的卦辞是“小往大来,吉。亨”。而否卦的卦辞是“否之匪人,不利,君子贞。大往小来”。两卦卦辞所解释的卦象的象数学和学的意义都完全相反,吉凶也相反。文字表达形式是经过精心考虑后采用的。以“大往小来”对“小往大来”,说明《易经》已自觉地意识到、并且有意要突出这两卦在意义上的对立。与此相似,《彖传》和《象传》解说这两卦卦义时都是严格地采取对比的手法,以相同的句型讲述相反的意义,也是刻意表现两者的对立。

否卦的卦象是坤下乾上,象征的意义是地下天上,从传统的观点来看这反映的是正常的秩序,应当是表吉利的,应当加以肯定。然而否卦以相反相成的眼光看世界,认为这违背了对立统一的法则,阴阳相隔,天地、上下不交,其结果是万物不通,君臣离心,天下无道,因此是不吉利的。可见,泰卦是从正面阐述天地、上下交的重要作用,而否卦则是从反面说明这个道理,两者都是对通的观念的阐释。《周易》的观念、逻辑和方法是统一的,就是说它用阴阳相交的表达方法来论证阴阳相交的理念,因为它是用对立卦的相互对照的方式,来强调对立面之间的互动对于事物、观念的发展的积极作用。

可见,由通的概念所表达的相反相成的思想渗透于泰卦和否卦的各个方面。对立统一在这两卦中已经成为极其自觉、成熟而深刻的意识,可以说这两卦对于对立统一法则的把握和表达已经到了出神入化的境地。如果说《周易》第一对对立卦、即第一、二卦(乾、坤两卦)主要是讲一分为二,即确定世界的两极、《周易》的两个基本点,以及中国文化和中国古代哲学话语中两个最高价值观念的话,那么泰卦和否卦则是最成功地演示合二为一,即阴阳交感、天地相通、两极互动、对立面互相作用、对立统一。这样,《周易》就全面把握了对立统一的法则,避免了片面性和绝对化。

在《周易》中任何一种状态都不是固定的。尽管否卦象征闭塞,预示困厄,是不吉利的,但是,“上九”爻辞言“倾否,先否后喜”,《象传》正确地解释说“‘否’终则‘倾’,何可长也”,指出否运就要结束了,它压制人们的时间怎会很长呢?但是人们所盼望的这种转化不是自动发生的,能否发生关键在于人们自己的努力。实现这种转变的一个重要条件是要具备忧患意识。否卦的精神导向除了通的观念以外,就是精神警戒。它以闭塞的现状和困厄的前景警示人们要保持警惕,要预防可能出现的灾难。所以《象传》说:“天地不交,《否》。君子以俭德辟难,不可荣以禄。”在《周易》看来,忧患意识能够使人在顺利的时候不骄傲自满,忘乎所以,放松警惕,松懈斗志;身处逆境的黑暗时刻又能收敛锋芒,兢兢业业,从容应对,等待时机成熟,扭转不利局面。因此“九五”爻辞说:“休否,大人吉。其亡其亡,系于苞桑。”在《周易》看来,保持一项事业的常胜不败、永远兴旺发达的根本依靠不是哪一种外部条件或自身的某种才能,而是这种忧患意识。因为它能激发人的主体精神和奋斗意识,把人的所有潜在的力量和能力发挥到最大的程度。忧患是《周易》的主要观念之一,《周易》之为书,也是生于忧患,成于忧患,《周易》文化的生命也在于此。《系辞》说:“君子居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乱,是以身安而国家可保。”这种思想极大地增强了中华民族的生存力和生命力。

展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