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富变现是什么意思

阅读之-《财富是认知的变现》

想要通过投资成功积累财富,必须改造自我,其中核心的一条便是改造自己的认知

“如果你不学会在小的事情上约束自己,你在大的事情上也不会受到内心的约束”

我们的过度自信还表现在当我们取得成功的时候,往往相信这是来源于自己的能力;而失败时,又往往把责任归咎于运气、环境或者他人。

“最重要的是,别愚弄你自己,而且要记住你是最容易被自己愚弄的人。”

承认无知比自以为是要高明得多,就如芒格所说,“承认无知是智慧的开始”。

我想最重要的一件事情是你得知道自己的能力圈。不同的人理解不同的行业。最重要的事情是知道你自己理解哪些行业,以及什么时候你的投资决策正好在你自己的能力圈内。”

比如“喜欢/热爱倾向”,即人类享受被喜欢或被热爱的感觉。这个心理倾向会导致人们忽略其热爱对象的缺点,对其百依百顺,或者偏爱那些能够让自己联想起热爱对象的人、物品和行动,甚至为了爱而扭曲其他事实。

讨厌/憎恨倾向”,指的是即使刚出生的人也会天生就讨厌和憎恨对他不好的人。这种倾向会促使深陷其中的人们忽略其讨厌对象的优点,讨厌那些能够让自己联想起讨厌对象的人、物品和行动,甚至为了仇恨而扭曲其他事实。

这种倾向非常强大,强大到只要一个人假装拥有某种身份、习惯或结论,他自己通常都会信以为真。

  “嫉妒”还有个非常有趣的特征,它只会发生在相邻的阶层,而不会跨越多个阶层。

 嫉妒他们的可能是跟他们的财富地位有一定落差,但是差距又不是太大的那些人。

但是在巴菲特看来:“如果你不学会在小的事情上约束自己,你在大的事情上也不会受到内心的约束。”

而只要能做到每天进步一点点,最终,如果足够长寿,大多数人都会获取应得的回报。

“新思想之所以很难被接受,并不是因为它们本身太过复杂,而是因为它们与原有的思想不一致。”

我一向认为,“我们没有必要比别人更聪明,但我们必须比别人更有自制力”。

能够胜过他人的人是有力量的人,而能够战胜自己的人才是真正的强者。

然而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漫长的等待更多地意味着煎熬,因为短视、急于求成、渴望一夜暴富更符合人性。

即金融大类资产中,收益率由高到低分别是股票、黄金和

人的本性是短视的,所以长期主义要求你反人性。有一个技巧或许有助于建立长期主义的操作,那就是克服及时享乐,学习延迟享受。

“你买一家公司的股票,就要与这个股票结婚,而不是一夜情,随便找个人派对,厌烦了就换新的”。

当人面对令自己认知失调的信息时,大脑主管理性的区域就会突然“断电”,停止工作。

 “最难的不在于接受新思想,而在于如何摆脱旧思想的束缚。“

 巴菲特说投资最重要的有三件事:“第一是尽量避免风险,保住本金;第二还是尽量避免风险,保住本金;第三是坚决牢记前两条。

在评估企业价值的时候更多地要预测未来企业的盈利能力,而不是过去的利润纪录

巴菲特将风险的控制渗透到他选择公司的4个条件当中:第一是买懂的、能理解的公司,这是为了规避认知的风险;第二是诚实可靠的管理层,这是为了规避人的风险;第三是有竞争优势的公司,这是为了规避市场竞争的风险;第四是买价格具有安全边际的公司,这是为了规避误判的风险。

 都已经形成一个习惯:不追逐太热的东西,因为太热的东西往往意味着缺乏安全边际。

国股市有三大痛点。第一个痛点是,从发展曲线来看,A股市场整体呈现出“牛短熊长”的特征。第二个痛点是,从投资者的角度看,多数股民亏钱,少数股民赚钱

对拿锤子的人来说,看什么都像是钉子”,在芒格看来,思维固化就是“钉子思维”,这是投资的另一项大忌。

 赌场长盛不衰的秘诀也在于此。它总是让你先赢一点,激发你的贪婪。然后再从你手中把你刚赢得的钱又夺回去,使你一步步掉进陷阱

世界上没有两片一模一样的树叶,历史也不会简单重复

但是市场还是蛮聪明的,如果你真的发现了一个很好的东西,应该不会等太久就有别人也认识到。

投资是一项高度专业的事,一个成功的投资人需要掌握大量的知识。他必须能看懂企业,为此他需要懂得经济学、金融学、数学、财务学、会计学等。他也需要懂得市场,而市场由人组成,为此他需要懂得社会学、心理学、历史学甚至学。

成功的投资家多是逆向思维的高手,所谓“别人贪婪时我恐惧,别人恐惧时我贪婪”。投资要争当第一阶段的引领者,而不做第三阶段的跟风者。

把想法变现把知识变现

把想法变现,把知识变现
        这里我说的变现,不是变现成钱,变现成财富的意思。因为我也不会,没得说,说不出,更没有什么可以教会别人的。

        把想法变现,把知识变现,其中的变现,就是想法设法,千方百计的把我们的想法和所学到的知识,落实到行为中,去践行它,化为做人做事的成果。

        我们在学习中,或者在请教他人的过程中,经过思考,然后化成自己的学问,也有了自己的想法。那么,我们就要把我们的想法用起来,用到做人做事上。当然,还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适当的调节,甚至是调整。

        知识是死的。如果不能用,用不了,也没有多大的价值。所以,应该把知识,化成一个个可操作的方法。把知识转化成方法,那么知识就活起来了,就可以用了,就可以用于做人做事了。

        总之,把想法变现,把知识变现,就是把我们的所思所想、所学所问,转化成可行、行得通的方法。

财富管理的三大核心分别是

财富管理包含三个核心内容,即资产管理、资产变现(出售、套现)及财富架构。

具体来说,家庭财富管理就是指根据家庭风险偏好、财务状况以及短中长期的财富管理目标,将家庭财产进行合理地配置,管理好整个家庭生命周期中的流动性,以实现家庭财产的有效利用,满足人生各阶段的消费需求。

家庭财富管理不是单纯地将资金投资于某款或某种单一的理财工具,而是既要考虑宏观方面的长期性配置,又要考虑微观的短期收益;要做到进可攻,退可守,所以在过程中还需要借助专业机构来服务。

互联网财富管理规模究竟有多大?转型空间还有多少?

据波士顿咨询公司发布的2018年全球数字财富管理报告显示,截至2017年底中国的互联网财富管理规模已达到6千亿美元。与五年前的百亿级美元管理规模相比,年化增速已超过50%。同时,截至2017年中国个人持有的可投资资产总额高达188万亿人民币,可投资资产超过1000万的高净值人数更是高达187万人。

在互联网行业飞速发展的今天,高速增长的个人财富带动了大量的线上金融资产配置需求,这无疑给互联网财富管理市场的发展创造了巨大空间。



沈南鹏:想让财富持续增长,记住这4点认知,财富是认知的变现

他投资了中国互联网的半壁江山,你生活中所能接触的互联网服务企业背后都有沈南鹏红杉的身影。美团、饿了么、滴滴、高德地图、拼多多,很多企业红杉是A轮的唯一机构投资者,因此获利巨大。

沈南鹏也被福布斯连续三年评为全球最佳创投人第一名,这是第一位中国人获此荣誉。人们不禁要问为什么总是红杉,沈南鹏的眼光为什么这么精准,他的节奏怎么这么好,总能抓住时代的王者。


最近著名媒体人吴晓波采访了沈南鹏,沈南鹏也敞开心扉道出了自己眼光精准、财富能够持续增长的秘密。

吴晓波这样形容沈南鹏,他是一头穿着西服的鲨鱼,游弋在舒适的水域,用尾巴卷起漩涡的鲨鱼,以其数学博士的精准将一切新物种信息都卷入他的领域,意不在吞噬,而是在漩涡的最中心了解新世界。他精准的能力一方面是天生的,还有一方面自我约束形成的,好奇心和勤勉。

沈南鹏敏锐的投资嗅觉和精准的眼光到底是怎么练出来的?

沈南鹏这样回答:我能够取得今天这样的成绩, 首先第一点选择与谁同行很重要。 红杉取得的成功最重要的秘诀是重仓中国,抓住了中国经济飞速发展的时代红利, 因为中国这个广阔的市场,水大鱼大。

第二点就是在任何行业里面,保持好奇心很重要,对任何新的事物和模式都要有足够的敏锐度。 红杉10年就开过内部的战略会议,把未来的重点方向锁定到移动互联网,所以能够投到美团、滴滴这些新经济业态的明星企业。机会自然是留给有准备的人。

第三做自己擅长的事情,懂得做减法。 如果我又看矿又看房地产,不会有这样的成绩,人的精力是有限的,一定要把资源集中到自己擅长和回报率最高的赛道。但也不要刻意追求风口。按产业地图去投,放弃某些商业模式和某些类型的公司。

沈南鹏自己创立并带领携程和如家两家企业上市,所以他对于互联网、新经济很熟悉也很擅长。所以很自然地就把重要精力都放在了新经济的黄金赛道上。

第四多元化思维,他认为比勤奋更能决定人生的是多元化思维。 任何问题不只有一种解决方法。他坚信,大家都看好的商业模式,很难赚到钱,反而是那些让人觉得匪夷所思的想法更容易成功。

2008年他和周鸿祎在水立方看跳水比赛,周鸿祎说360要做免费杀毒软件,沈南鹏当时听到后很吃惊,因为在当时来看这是一个匪夷所思的想法,杀毒软件企业的利润都很不错,360如果努力一下很容易上市,沈南鹏作为360最大的投资人,360也是他红杉中国的第一个投资项目,尽管自己心里充满着疑惑,但他并没有否定周鸿祎的想法,选择了包容和支持。

后来,周鸿祎用免费这一大招一统杀毒软件江湖,红杉资本也在短时间内获得了巨大的投资回报。正是沈南鹏的多元思维成就了360,同时也成就了自己。

“知识改变命运”与“金钱改变命运”哪个更加真实?

知识改变命运和金钱,改变命运,哪个更加真实,个人认为对于大部分人来说,知识改变命运是最真实的,也是最有效的,而且知识有了之后,慢慢近前就会有最终三者之间是存在必然的联系的。

每一个人都要学知识,只不过程度不一样,我们不能用小概率事件来掩盖大的事实,比如说有一个不上学的,她自己做点小生意,现在也身价几百万了,那就说几千万了,然后人们就说你看不上学同样的成功大学,生10个里面有一个就业没有找到好的工作人,就说你看上大学有什么用,连个工作都找不到,用小概率事件来掩盖他的事实,这种事情没有意义,这并不能说知识没有用,首先要播正的一点就是知识真的有用,如果你认为它没有用,那就是你本身学的不够好。

知识可以改变你的命运,比如说你在大学本科的时候就有很多选择了,你可以选择考研究生提升学历,你可以选择直接找工作,也可以选择考银行考公务员等等你要是本身这个学校层次更好的,可能有很多500强企业去你学校招聘,可能有很多的国企央企去你学校招聘,你通过这种渠道进去的话绝对是比社会招聘要容易得多的,因为校招的名额和社会招聘的名额是不一样的,起点是完全不同的,你如果不上大学的话,你都根本接触不到这些机会的。

金钱也确实会影响一个人的命运,但是大部分人没有这个条件,我们说的简单一点,你家里足够有钱,你家里剩几十个亿几百个亿,这种情况下你就算没有知识,那些钱放在银行,你老师的吃利息都足够你这辈子生活了,那是因为你命好不是改变了命运,你要是真的想把这些钱利用起来,你同样要学不如说学习怎么管理企业学习怎么投资这些东西,学了之后难道就不是知识了吗?知识绝对影响金钱,或者说让你更好的管理这笔金钱,或者说让你赚更多的钱,然后再来改变命运。

大部分人没有先天的这种坚强改变命运的条件,你家里没有几十个亿,几百个亿吧,大部分人都是普通家庭,所以说好好学知识,这是最好的选择,知识说好了你未来就会有更多的钱,你到时候也同样可以改变自己的命运,如果你认为知识没有用,那是因为你没有用,你学的知识还不到家,层次还不够高,你要永远相信自己,努力学习知识就可以改变命运,因为一个普通家庭的孩子,说实话你不相信这个你能相信什么呢?相信买票能中500万吗?这个更不现实啊。

如何做到“改命”?

说起改变命运,曾对中国儒释道三家文化较为精通的国学大师,南怀瑾曾就有说到十六个改变命运的方法,堪称经典。本文大茶经就依据南怀瑾先生这十六个方法给予简单的阐述,看看这十六个方法是否对你有所感悟。
第一个:心相
“心正、身修、家齐、国治、天下平。”《礼记·大学》原文“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要治理好国家的人,要先整顿好自己的家;要整顿好家的人,要先进行自我修养;要进行自我修养的人,要先端正他的思想……思想端正了,然后自我修养完善;自我修养完善了,然后家庭整顿有序;家庭整顿好了,然后国家安定繁荣;国家安定繁荣了,然后天下平定。
不管你做什么事,一切都要从正心开始,要正心,我们从小到大,做的每一件事情,只不过是为了满足自己的“意识心”。换句话说:物质的拥有与支配,只不过是想满足我们自己的心。
古人造字的时候,把“心”上有“相”就叫做“想”。我们每天感觉心里在动的,都是“相”,不是我们的本心。我们只是错把活动着的“相”认为是自己。世界上任何事物,都有“相”与“体”。即能变的是“体”,所变化的是“相”。
我们每天通过眼、耳、鼻、舌、身体等接触外界,使心上产生了无数的分别、执着,这些分别、执着就是心“相”。得与失,有与无,成与败,好与坏,善与恶,福与祸,吉与凶,大与小,黑与白,长与短等等,都是我们心上的相。如佛教文化中《金刚经》讲的,我们不能执着于相。
第二个:因果
我们生活在这个世界上,总是有许许多多的迷惑。要吃要穿,等等的一大堆的烦恼,那是怎么来的呢?对此,南怀瑾先生说道:“要弄明白这些道理,必须知道这个宇宙的一个法则,“因果法则”。什么是因果。因就是种子(前因),果就是果实(后果)。‘种瓜得瓜,种豆得豆’这是因果;‘种瓜想得豆,种豆想得瓜’这违反了因果法则,得不出结果,所以不是因果,错用了因果。”
第三个:财富
财富是人类最需要追逐的理想。正所谓“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对此,国学大师南怀瑾用一个非常好的比喻说到:“那么我们来看看取得钱财的因果公式:舍(钱财,种子)+职业(助缘)→得(钱财,果实)所以‘舍得舍得’,有‘舍’才会有‘得’。懂得了这个因果,我们才有机会得到钱财。”
第四个:命运
很多人相信命运是上天安排的,倘若也有可能。佛家的云谷禅师告诉了了凡先生,结果改变了自己的一生。
对此南怀瑾先生说:“‘同台吃饭,各自修行’,改造命运只能自己改,别人帮不上忙。父母只能教你吃饭、走路的方法;饭要自己吃,路要自己走。老是想不劳而获,等别人来解求你的思想要不得。”“命运是自己造成的,怎样造的呢?是我们的‘心’造成的。”
南怀瑾:“按照因果法则,舍钱财—得钱财,舍智慧—得智慧,舍快乐—得快乐等等都在一个舍字,心里舍得越干净,你就越有福气。你从来不给别人设置障碍,别人也不给你设障碍,出门在外事事顺利,处处有朋友帮助,这就是福气。”
南怀瑾:“提示:舍快乐是让别人心里安乐,是给自己种身体健康的因。命运是“心”造的,改变命运亦要由“心”上改。诸恶莫作,众善奉行。除此之外其它一切方法都改变不了命运。朋友,好自为之!”
第五个:健康
健康是人类追求的首要法则,要想得到健康,一切都要观照自己。所以南怀瑾先生说出了七个要点。
第一养:心情。清净心,我们的心要象水一样,清洁、干净、平静;
第二养:形态。不要自作病相。不要给人觉得你病歪歪,或者精神不振的样子;也不要装病好让别人同情照顾你。心清净、不想病就不会得病。穿着要整齐清洁,给人以健康的形相。
第三养:水分。每天起床喝两杯水,大约一杯150ml。要慢慢地喝,心不平静,着急就会喝得快;
第四养:食物。以清、淡、简单的素食为标;
第五养:淋浴。调节好水温,特别是冬天,水温不要太热,太热会使皮肤干燥。
第六养:睡眠。每个星期至少有四天晚上11点要睡觉,子时不睡觉,肝胆两条经络得不到休息,补充睡眠十多个小时都不能够补回来,越睡还越累。我们的大便很臭,就是肝脏在超负荷工作的症状;第七养:锻炼。把“生命在于运动”改一改,变成“生命在于相对运动”,心要静,身要动。心不要乱想东西,身体不要久坐、久睡。
第六个:五福
中国讲“五福临门”,人人都希望得五福。南怀瑾先生建议大家要多积福,也就是多培植福报。南怀瑾:“提示:心中既无烦恼也无悲伤,无得也无失,没有荣辱,心中平静,叫做清福。如果你是正在接近这个转折点,一定要警惕自己,改造自己。“
第七个:为人
为人处世之道做的好,方可和谐自他关系。对此,南怀瑾先生说:“存好心、说好话、行好事、做好人,这四句话是一,不是四,有一样做不好,其它三样也做不到。”
第八个:守法
守法是每一个人的基础。南怀瑾先生:“不辱国主,不做国贼,不违国法,不漏国税。守法为了什么?是为了使我们心安啊!半夜敲门心不惊!整天提心吊胆地生活有意义吗?现在社会上有很多教派,不管它说得多么好听,只要用这个准则去度量,是善是恶一目了然啊!”
第九个:孝道
要懂孝道。南怀瑾:“孝敬父母即我们常说的“孝心”。孝心是让父母生活无忧,衣食无缺,常常与父母相互交流,相互沟通。”
第十个:尊师
南怀瑾“父母给了我们的身命,老师给了我们的慧命(智慧的生命)。在孝敬父母的同时,我们必须生起“尊敬心”去奉事师长。”
十一个:知识
古人说知识可以改变命运。南怀瑾先生用了三个量来告诉人们:“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亦文章。我们现在学的知识是前人经验的积累。知识通常有三种类别:一是现量;二是比量;三是圣教量。”
“现量是你眼睛能见到的物质,并能知道物质的质量、大小、颜色、形状等等;比量是你听见屋外有声音,能够通过以往的经验,分辨出是车声,人声,或者看见远处有烟,知道那里着火等等;圣教量是古代圣人或者科学者说的话,因为我们相信他们的人格,相信他们没有理由要骗我们。如我现在写的这些知识,就是古圣先贤说的。只不过我是用些通俗的语言写出来罢了。”
十二个:关系
对于关系,南怀瑾先生分为四种,他说:“我们知道,生产关系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只有四种:1、 报恩的:人与人之间能互相帮助的。2、 报仇的:人与人之间经常吵架、打架、说坏话、造谣、相互间谁也不服谁的。3、 讨债的:欠人情债,欠人钱财的。4、 还债的:经常出钱、出力帮助人的。”
十三个:家庭
南怀瑾:“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处理好了,家庭一定幸福美满。家庭是社会的一个细胞,家庭好,社会也会好!家庭不和睦,离婚率就高,社会就会有很多难解的矛盾。这是自然之理,我们要明白。”
十四个:风水我们知道,道家对风水最为讲究,这是中国的老传统,也是养身哲学。对此南怀瑾先生说:“古人讲风水,是讲人的家居与环境的配合。水源在东边,你就不能将厕所建在东边,将垃圾倒在东边,这是讲卫生。建筑的地基建在实地,背靠山,是讲安全。门对开阔地或远水,是古人的养生哲学,调节心境!”
十五个:修行
现代社会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讲修行,不管是道家,还是佛家都讲修行,那么什么是修行呢?
南怀瑾:“修行是什么?修正自己错误的言行,称为修行。自己有过错,一定要广而告之,让别人批评一下,让大家帮助你改正;自己做了好事,一定要忘记,不要逢人便说。有一些没有智慧的人,有过错隐藏在心里,做了好事逢人就说。他不知道,做的好事经别人一夸,就报销了。做的错事(恶因)却越积越多,没有人知道,一直积着,恶运不久将至!提示:积善因与积恶因,要自己选择清楚。”
十六个:心药
最后一个方法,南怀瑾先生用了无际大师的心要方来做结语,无际大师即是唐朝希迁和尚,拜在佛家的禅宗六祖之徒青原行思门下,时人尊曰石头和尚与马祖并称二师。
无际大师心药方:大师谕世人曰、凡欲齐家、 治国 、学道 、修身 、先须服我十味妙药,方可成就 ,何名十味;好肚肠一条,慈悲心一片,温柔半两,道理三分,信行要紧;中直一块,孝顺十分,老实一个,阴骘全用,方便不拘多少。

展开全文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