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动爻爻辞

八字精批八字合婚八字财运五行缺失

何为易经卦象里的动爻

楼主这个问题挺好的。动爻,举例说:三个铜钱占卦,两阴一阳为阳爻(阳卦多阴);两阳一阴为阴爻;三阴或三阳都是动爻——是要由阴变阳的动爻或由阳变阴的动爻。动爻的断法:六爻安定的,以本卦卦辞断之。

请问关于易经动爻的问题

本卦水天需卦九三爻变为之卦水泽节卦。

一爻变以本卦变爻解卦,也就是说主要用水天需的九三爻辞解卦。

修身养性 待时奋起

5、需卦水天需

《需》(下乾上坎)  第五

刚健不陷没困穷,利涉大川孚光亨;

天位中正有功往,需于郊野无难行。

衍在中处小有言,自我致寇需慎行;

不速之客三人来,虽不当位敬吉终。

【原文】 需:有孚,光亨,贞吉。利涉大川。

【译文】需卦象征需待之意。孔颖达曰:需者,待也,物初蒙稚,待养而成。有所需待之时,能心怀诚信,光明磊落,守正不阿,则可获得亨通和吉祥。能涉险行难,任重道远以利天下。
水天需异卦相叠(乾下坎上)。需的下卦为乾,乾为天,上卦为坎,坎为云。天空浮云积聚,正是降雨在即之象。所以卦名为需。以刚逢险,宜稳健之妥,不可冒失行动,观时待变,所往一定成功。
明珠土埋日久深,无光无亮到如今,忽然大风吹土去,自然显露有重新。
需卦,阐释当草创时期,仍动荡不安,危机四伏,往往状况不明,或面临危险,必须等待时机的原则。等待需要恒心与耐心,而恒心与耐心来自信心,信心源自纯正的信念。因而,在不得不等待,必须等待的时刻,更应当坚定信心,以恒心与耐心等待有利时机的来临,等待是痛苦的,能够等待却是幸福的。学会等待同样是幸福的,需要等待的时候,要等待。应当尽可能远离危险,以策安全,而且保持距离,才能够了解状况,应当忍耐,不可被闲言动摇,不可急躁冒进。盲目妄进,将自己招祸。愈接近危险,愈应当谨慎。当陷入危险时,不可逞强,应当冷静,运用柔的法则,因应变化,方可化险夷。即或在安全中,也应居安思危,把握中正的原则,谨慎戒备。总之,因应危险的最高法则,是要以柔制刚,有目的等待,正是应用柔的法则。
需卦取象期待与需求,阐述了人类的需求观。人的需求是多方面和多层次的,人的欲望也是没有止境的。天上不会掉馅饼,天道酬勤。人的需求是人的原动力,是人生积极有为的本质特征。
不想当领头羊的羊不是好羊,不想当将军的兵不是好兵。人生有尽时,欲望无止境,人生的目标要志存高远,不能只追求物质与权利。当人在基本的生存需求得到满足以后,应该追求自身的发展和应有的名誉地位等等。人的基本需求是原始的和必须的,保持平常心态,“自己动手,丰衣足食”,诚心诚意待人,需求就容易得到满足。人的需求是渐进的,需求的层次越高,困难就越大,风险也越大,手段也就越多。名利的需求,虽然利己利人,但也会招人议论。过高的利益需求,容易强取豪夺,即使得到了,也可能招致强盗。为了满足自己的贪欲,就有可能出现流血冲突,甚至人为财死,鸟为食亡。树立以天下为己任,“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需求观,能发挥自身的最大潜能,实现人生的最大价值。淡泊名利,知足常乐,人生就幸福吉祥。
【原文】九三:需于泥,致寇至。
《象》曰:需于泥,灾在外也。自我致寇,敬慎不败也。
【译文】九三居位已近于坎险,犹如在水滨泥溺之地需待时机,而其过刚不中,若急躁以进,将有陷于坎险之忧。
泥,泥沼,傍水泥溺之地。需于泥,喻指人不善择地,身处险恶之境,将会招来意外之祸。致,招致,招惹。寇,喻危险灾害。
九三已经到了上卦坎水的边上,以“泥”象征。
九三爻为内卦“乾”的边爻,前行接近外卦“坎”,坎为险;离险益较近,故称曰“需于泥”。
“坎”占人物为‘寇贼’,九三爻近“坎”属内卦,所以称曰“致寇至”。
《象辞》说:九三在水滨泥溺之地需待时机者,意指其身尚在坎险之外。如有危险灾害乃自我招致,如能相时而动,待机而后进,敬谨审慎,则可避免危败。
九三当位,但是失中,需求过剩。站在泥泞之中,雨水已经够多的了,表明九三得到和占有的太多。
水是生命之源,水也是无情之物,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九三当位强悍,有着过人的能力和过高的占有欲,与上六有应,在充分占有物质利益和权利的同时,对名誉和尊严有着最高的需求,想从财富和权势中获得自由性需求。物极必反,过剩的财富、过高的名誉、过分的尊严,到头来也只不过是一场空,上六就是虚名虚位。
《好了歌》唱得好:“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金银忘不了!终朝只恨聚无多,及到多时眼闭了。”贫穷自在,富贵多忧。
“泥需”是人的最高需求,也容易成过分的需求。贪婪容易使人利令智昏,招致强盗的祸害。九三虽然失中,但当位,没有做损人利己之事,所以只是财富上有所损失。
九三更接近上卦“坎”的水,以“泥”象征,随时有陷入的危险。下卦接连三个阳爻,刚强过度,又离开中位。以灾害的程度来说,已相当于随时会有外敌来袭的状态了,这个时位是下卦的最高位,大多凶险,因此用泥滩来比喻,加上上卦是险水,马上就要进入水中了,更加凶险。此时只有加倍谨慎,才能避免灾祸。 上卦“坎”的危险,虽然还没有到来,但妄进就会自己招来灾难,必须谨慎,才不会失败。‍

周易每一卦都会有六个爻辞,用哪个爻辞来解释本卦啊? 谢谢了

每一卦都有卦辞

易经中卜卦的方法和动爻的断法

1:先找50跟短木棍(应该是蓍草<古人认为蓍草具有灵性>现在蓍草不大好找所以我说木棍)50是“大衍之数”,算之前,先拿给被算的人,让他默念要求得事物。 2:然后拿出一根,放在一边(A),只用七七49根来算。一卦共分六爻,从下到上是 初二三四五上,每一爻须算三次,所以算一卦要算三六一十八次。 3:从49跟木棍中拿出一根,放在一边(B,不要和A那一根混在一起,这表示这是第一算)。把手上余下的木棍随机分堆。拿出其中一堆,四根为一组,排成一排,最后剩下的一二三或四根就放到一边(C),注意不要和A,B混起来。然后那剩下一堆同样四根一组,排成一排,最后剩下的一二三或四根就放到一边(C),这就完成了一算。第二算开始,把所有排成四根一组的木棍合到一起,不要碰A B C的。拿出一根放入B(B有两根了,表示第二算)剩下的如法炮制。 4:三算之后,两排木棍的组数有四种可能:六,七,八,九。具体意义之后讨论。把结果记录在纸上,单数用“--”(阳)来表示,双数用“- -”(阴)来表示。然后在旁边写汉字,如果最后是9堆,就写“初九”,一定要写汉字!! 5:算完一爻(三算),把49跟木棍合成一堆,开始算第二爻。注意,最开始算的爻是最下面的,从下到上。 到六爻算毕,就成了一卦。 以上介绍的是蓍草法.但太过于烦琐.现在用这种方法起卦的人已经很少了.从汉朝开始.人们开始用铜钱(当时是五株钱,现在五珠钱不好找.就算有要买也很贵的.所以一般用乾隆钱代替) 具体方法:取3个大小一样的乾隆钱放在手中.双手卧实铜钱,心里静静的想着自己要预测的事情.(这时候自己的心情一定要静.脑子里专心想自己要预测的事情!!)时间大约1分钟或自己有感觉的时候.再把铜钱抛出.看其正反.记录下来.一共抛6次.第一次为初爻.最后一次为上六爻起卦.具体记录方法是:一个背为阳爻,记作

易经中的彖辞、象辞、爻辞各指什么

彖辞,彖辞是《易经》中论卦义的文字,也叫“卦辞”。

象辞,乃是周文王引用商代《坤乾易》(象辞易)做为佐证的部分辞句。

爻辞,《易经》中六十四卦每卦爻题下所系文辞。爻 辞是组成各卦内容的主要部分。

扩展资料:

《易经》指《连山》、《归藏》、《周易》三部易书。其中《连山》和《归藏》已经失传,现存于世的只有《周易》。《左传·昭公十二年》,楚灵王称赞左史倚相:“是良史也,子善视之,是能读《三坟》、《五典》、《八索》、《九丘》”。

从本质上来讲,《易经》是阐述关于变化之书,长期被用作“卜筮”。后人多学习其哲理,因而成为一部博大精深的辩证法哲学书。“卜筮”就是对未来事态的发展进行预测,而《易经》便是总结这些预测的规律理论的书。《易经》含盖万有,纲纪群伦,是中华文化的杰出代表。

《易经》从整体的角度去认识和把握世界,把人与自然看做是一个互相感应的有机整体。即“天人合一”。《易经》,分为三部,天皇氏时代《连山》、《归藏》、周代的易书《周易》,并称为“三易”。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易经

爻辞和卦辞有什么区别?

卦辞和爻辞
周易原文里,对六十四卦都有解释,它的内容由两部份组成,一叫「卦辞」,是专门讨论卦的意思。
例如「火水未济」卦的卦辞就是「未济。亨。小狐汔济。濡其尾。无攸利。」汔,意思是几乎。濡是沾湿的意思。整句意思:未济即是未完成,如果能行之有方,最终都能成功。辞中以小狐狸做比喻,小狐狸过河,虽然勇敢,不过缺乏经验,故而沾湿了尾巴,还未能到达彼岸。可是当小狐狸有了周详的计划与经验,就会成功。各位可以到《周易原文与注解》查阅你所占得卦象的卦辞。
另一部份叫「爻辞」,爻辞其实是由孔子进行注解的「易传」,是孔子对六十四卦里,每一卦中每一个爻的专门讨论与解释。当我们求得变卦后,可以参考该爻辞来辅助分析卦象。
例如「火水未济」卦,求得第六爻为「变爻」,一方面可以参考由「火水未济」变为「雷水解」的卦辞,同时亦可以参考「火水未济」卦中第六爻的爻辞,这个爻辞是这样写的「贞吉。无悔。君子之光。有孚。吉。」意思是:占卜是吉利的,没有使人后悔的事物,由于有诚信,一如君子的作风,结果是吉利的。各位可以到《周易原文与解释》查阅你所占得卦象的爻辞。

展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