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神的名号

中国的财神爷有几位

1、王亥


在中国传统神话当中,典籍上明确记载的财神共有九位,他们被后人尊称为“九路财神”。这“九路财神”的排序是按照方位顺序来排列的,而王亥就是居于其中的“中斌财神”。

发家致富的最关键之处就在于从事商业,以物易物。而现今所有商业和商人的来源都是源自于我国历史上第二个奴隶制王朝——商朝。商贸、商人、商业等所有带“商”的事物都和商朝一族分不开,而商朝一族的始祖就是诞生于商丘的“华商始祖”——王亥。

凭借这个地位,王亥居于九路正中可谓是当之无愧。

2、比干


比干是商朝王族,为王亥的直系后代,为商朝呕心沥血,最后却被帝辛诛杀,此怨通天,为了平息比干的怨气,后世道教将其溯封为文曲星,同时又兼任掌管人间气运的福禄寿三星之一——禄星,主掌人间财权升降。因此比干又被称为“文财神”。

在“九路财神”之中,比干以资历被排在,“东路财神”。

3、关羽


既然有文财神,那就必然还有一位武财神与之匹配,这位武财神便是“武圣”关羽。

关羽是东汉末年人,随结拜兄长刘备一起打拼天下,后来落入敌营之后也矢志不渝,忠心不变,其忠义被后世无数人所崇敬,故道教追尊关羽为“武财神”。保护商贾财富。

在“九路财神”之中,关羽因“武”入财神之列,被排在,即为“西路财神”。

4、赵公明


赵公明无疑是所有财神当中名气最大的一位,同时也是被供奉最多的一位神灵了。

在中国神话体系之中,关于神仙的认证一般有两种来源,一是来源于民间习俗供奉,这类神灵被称为天官天仙。

二就是道教尊封,即为天官上神。而赵公明一开始就是来自于民间的天官天仙,后来流传度越来越广,因此后面又被道教重新进行尊封,为掌管人间所有财富的“正财神”。北方民间过年所贴的财神大多都是以赵公明为主的“正财神”。

在“九路财神”之中,赵公明因为民间信仰多的缘故被排在北位,即为“北路财神”。

5、柴荣


柴荣是所有财神当中,原型身份最尊贵的一位,他就是五代十国时期最英明的帝王——后周世宗柴荣。

柴荣幼时家道中落,后被迫投奔姑姑处,被姑父收为养子。当时姑父郭威一家也并不富裕,所以柴荣少年时期就做事经商贴补家用,有记载的工作就有做窑工、盖过房子、卖过柴火等。

后来郭威称帝,以柴荣为继任者,封其为王。柴荣在为晋王的任期内,又经商创办官窑和民窑以为百姓所用,所以后世又将其尊称为“柴王爷”。

6、端木赐


端木赐,字子贡,为孔子的弟子,是著名的“孔门十哲”之一。

端木赐的行为在《论语》中多有体现。他办事果断干练,为人聪明爽达,是孔子弟子中关于交涉的主要负责人。

而且端木赐此人对经商很了解,且经商很讲诚信,所以在很短的时间内就积累了一大笔财富,成为孔子弟子之中最富裕的人。孔子出游的大部分费用据说也都是子贡承担的。

后人因为子贡独特的经商能力,将其追尊为中华儒商始祖,后又将其供奉为财神,位次居于西南,即为“西南路财神”。

7、刘海蟾


刘海蟾是道教主流派系——全真道的祖师,为道教北五祖之一。真身曾担任五代时期桀燕丞相,忍受不了刘守光的暴行而辞官。后遇八仙之中的汉钟离和吕洞宾,受到点化,进而隐居修道,最终位列仙班。

刘海蟾在修道之后,常巡游人间,看人间有疾苦处便广施钱粮,因此在民间又被供奉为财神,是为天官天仙,位次居西北,即为“西北路财神”。

8、李诡祖


李诡祖和上面的几位财神有点不一样,他成为财神的原因是因为独特的执政方法。

李诡祖为南北朝时期北魏官员,主掌一县。执政时期,与民休息,清正廉洁,将所在地有一片破败处变成了富庶之地,自己所得俸禄尽数接济贫苦百姓。

当地百姓受其恩惠,自愿为其守墓并祭祀,时间久了,在他的墓地周围竟聚集成为一个规模宏大的村庄。附近的人都将李诡祖尊为掌管当地平安和富庶的守护财神。

李诡祖本是民间封神,是为天官天仙,后来事迹流传甚广,于是道教后面又尊封其为“财帛星君”,位居东北,即为“东北路财神”。

9、范蠡

范蠡是春秋时期越国名相。后越国重新复国并消灭宿敌吴国。范蠡当时深知“狡兔死,走狗烹”的道理,于是携西施隐匿于天下。

据传,范蠡隐居后改名换姓为夷子皮,从事经商,结果迅速成为当地首富,而后范蠡觉得身价太多并不是什么好事,便散尽家财。重新改名隐居,之后又再次成为首富,就这样三聚三散,最后只好自称“陶朱公”,做一个朴实无华的富家翁。

后世因为范蠡奇特的商业本领,将其尊称为“商圣”,而后民间又把范蠡尊为掌管财富的财神,因供奉过多而被道教追尊为“财神”,位居东南,即为“东南路财神”。

古代财神有什么由来?中国古代的财神都有谁?

在民间,除了赵公明外还有三位历史人物被尊为财神,一是商纣王的叔父比干,二是范蠡,三是蜀国大将关羽。财神赵公明这个名号现存最早的文字记载是晋代干宝的《搜神记》,在故事中他本是一个专替上帝勾取人命的鬼将。到了元代,他又以瘟神形象出现,但逐渐转变为一个可以除瘟禳灾、伸冤和解的正派神祗。

五位财神爷的名字分别是什么?

1、文财神:文财神主要有比干和范蠡。比干是殷纣王的叔父,为人忠耿正直,因直言劝谏,被纣王剖膛挖心。民间传说比干怒视纣王,自己将心摘下,扔于地上,走出王宫,来到民间,广散财宝。他因没了心,办事公道,无偏无向,所以深受人们爱戴,被尊为文财神,因其公正无私,又被称为“公正财神”。
2、武财神:武财神主要有赵公明和关公。赵公明原是道教的冥神,是五大瘟神之一,但也能驱雷役电,呼风唤雨,除瘟禳灾。关公是万能神明,明清被奉为“武圣人”,有“千古忠义第一人”的美誉,商贾们敬仰关公的忠诚和信义,把他拥为商界的守护神,作为财神来供奉
3、五路神:俗称五路财神,即赵玄坛赵公明、招宝天尊萧升、纳珍天尊曹宝、招财使者陈九公、利市仙官姚少司五神,他们专司金银财宝、迎祥纳福。
4、小财神:财神主要有利市仙官、招财童子、刘海、和合财神。这些财神因多以童子形象出现,并经常手托宝盘或手持元宝、如意等旁侍在文武财神跟前。利市仙官是民间流传的一位小财神。
5、地方财神:地方财神有金元七总管、沈万三等。金元七总管是明清以来江浙一带供奉的当地财神,,据传是抗倭英雄,百姓希望这些造福地方的英雄,死后仍能发挥“余热”,继续护佑当地人民,为其建庙供奉,每月初二、十六祭拜,称为拜利市。

我国神话传说中的财神有那几位?请详细介绍

1、英勇武财神
武财神有赵公明、关帝。赵公明即赵玄坛,又称“赵公元帅”,最早出现于晋人干宝的《搜神记》,称其为取人性命的冥神,稍后陶弘景《真诰》则称其为致人疾病的瘟神。元无名氏《三教源流搜神大全》则说其“钦奉玉帝旨召为神霄副元帅”,司职“驱雷役电,唤雨呼风,除瘟剪疟,保病禳灾”等。
赵公明之所以成为财神,得益于明人小说《封神演义》,姜太公奉元始天尊之命按玉符金册封神,册封赵公明为“金龙如意正一龙虎玄坛真君”,统领招宝、纳珍、招财、利市四路神灵,此时的赵公明才从“恶神”转型为“财神”。其后,小说戏曲恒演不辍,推波助澜,赵公明最终成了家喻户晓的财神。在民间,赵公元帅多以骑黑虎、顶盔贯甲、左手托金元宝、右手持银鞭、身边有奇珍异宝装饰的形象出现。
关帝即关公,史有其人。据晋陈寿《三国志》记述,关羽,字云长,生于山西,仪表威武,武艺超群。东汉末年,与刘备、张飞“桃园三结义”,起兵争雄,辅佐刘备建立蜀汉帝国,后大意失荆州,被孙权部将所杀。因曾有恩于曹操,所以曹操刻沉香木为躯,厚葬于洛阳。小说《三国演义》将关羽的这段故事演绎得淋漓尽致。其勇猛、重义、忠贞的形象家喻户晓。
据记载,对关公的信仰始于南北朝,公元567年,当阳县玉泉山首建关公庙。其后的封建君主为巩固其统治所需,大肆宣扬关公的忠孝节义,使关公信仰在相对较短的历史时段内迅速发展。从隋唐至明代,关公庙宇激增,封号不断。到了清代,清统治者认为自己能够入主中原得益于关公的护佑,称其为“关圣大帝”。关帝信仰涉及各行各业。
2、智慧文财神
文财神指文昌帝君。文昌帝君即文曲星,也称梓潼帝君,他是掌管文昌府事及人间禄籍的神,民间奉其为文财神。从信仰根源上看,文昌帝君信仰源于我国的星宿崇拜,《楚辞·远游》有“后文昌使掌行兮”句,洪兴祖补注:“《晋(书)一天文志》云:‘文昌六星在北斗魁前,一曰上将,二曰次将,三曰贵相,四曰司录,五曰司命,六曰司寇’。”由于儒家崇尚“学而优则仕”,所以自汉朝以来,对文昌帝君的信仰逐渐得到了强化。
文昌帝君名叫张亚子,东晋时四川人,后打仗身亡,人们便立祠纪念他,唐朝时追封其为“英显王”。道教将其吸纳入神谱,安排在文昌府中主司禄籍,并将地名(梓潼)尊作神名。至此,星宿具象为张亚子。随着宋代科举的盛行,张亚子名声大振,读书人笃信张亚子的灵性。明朝时天下学馆都立文昌祠。清朝规定,每年阴历二月初三为文昌诞辰日,朝廷派员参加祭祀活动。现在,我们所称的文昌帝君实际上是文昌(星名)与梓潼(地方名)的结合体。历史上文昌的形象是雍容慧颜,头戴饰玉官帽,骑白驴,有两小童陪伴。中国传统年画中则表现其为面带笑容,手执“如意”,身携“聚宝盆”,常有“招财”、“进宝”相随。文昌帝君应该是出现年代最早、供奉者最多的财神形象了。
3、除此之外,民间还有说法称商纣王的叔叔比干、春秋战国时越国重臣范蠡为“文财神”,五代时人刘海蟾为“偏财神”等等。

中国的财神爷有几位?

一、四大财神
财神,俗话财神爷,传统意义的财神分文财神和武财神,共有四位。
(一)关公:作为中国的文武“全能”之神,财神只是其功能之一。
(二)文财神
旧年画中,文财神为文官打扮,头戴宰相纱帽,手捧如意,身着蟒袍,足踏元宝。神态慈祥,笑容满面。
1、比干:商朝殷纣王叔父,忠耿正直,因劝谏惨遭剖腹挖心。民间传说比干后来被姜子牙用灵丹妙药救活。因没有了心,不偏不向,办事公道,童叟无欺。比干因忠直和没有心眼儿被奉为文财神。
2、范蠡:春秋越国重臣,曾助勾践复仇灭吴,功成隐退(一说逃逸),民间有多种传说。有关经商的传说为范蠡出逃后,浮海到齐国经营农业和商业,三次发财,三次散财给穷人。后在陶邑定居,号为“陶(暗喻“逃”)朱(高官红袍的颜色)公”。因能发家致富和乐于散财,被奉为偶像。
(三)武财神赵公明
赵郎,字公明,又称赵玄坛(《封神演义》);又名赵公元帅或黑虎玄坛(《三教搜神大全》),陕西终南山人,与钟馗同乡。
1、晋代《搜神记》中,称“三将军赵公明”,以冥神的面目出现。
2、隋文帝时,传说赵公明等五瘟神至人间降瘟,赵公明又成为瘟神之一。
3、明朝,赵公明成为作恶多端的八部鬼帅之一,专向人间传播“下痢”(痢疾),后被张天师降服。在小说《封神演义》里,赵公明成为峨嵋山罗浮山修炼的道仙,武艺高强,骑黑虎,持铁鞭,备有定海珠、缚龙索等宝物,后出山助纣为虐,被射杀。后姜子牙封为“金龙如意正一龙虎玄坛真君”之神(即“财神”),下辖招宝纳珍等四神,初具财神模样。
4、《三教搜神大全》称赵公明秦时避世山中,修行功成,被玉帝封为神霄副帅。后随张天师入鹤鸣山,头戴铁冠,手执铁鞭,黑面多须,骑黑虎(后世以此为典型图像),守玄坛,护丹室,授为正一玄坛元帅。因能“驱雷役电”,且“买卖求财,公能使之宜利和合。但有公平之事,可以对神祷,无不如意”,司财、致富的功能深入人心,瘟君鬼帅邪士的本来面目,反被逐渐淡化。 尊贵无比的财神,从此横空出世!
二、五路财神抢路头
民俗正月初五,是路头财神的生日。商家和盼财心切的人家,天未亮就烧香点烛,敲锣打鼓,五更时抢放头通炮仗,争先抢迎财神进门,俗称“抢路头”。这种由祈利求财心态所诱发的抢先祭神的风俗在清人蔡云的《竹枝词》中表现得淋漓尽致:
五日财源五日求,一年心愿一时酬;
提防别处迎神早,隔夜匆匆抢路头。
路头财神又称“五路财神”、“路头之神”。作为中国财神队伍中的一员,身份由来一直众说纷纭。“五路财神”的传世说法大致有五种:
1、指赵公元帅及属下的招宝天尊萧升、纳珍天尊曹宝、招财使者陈九公、利市仙官姚少司。又称“五显财神”。
2、指家住岑南的伍姓五兄弟,原是劫富济贫的绿林好汉,后被捉杀。死后阴魂不散,能使贫者富,富者财落。又称“灵应财神”。
3、“五路财神”姓何,名五路。《无锡县志》载其为元末抗倭英雄,为倭寇所杀,民间祀之为神。
4、指“五通神”,又称“五郎神”,是横行乡野、淫人妻女的妖鬼,因专事奸恶,又称“五猖神”。来历复杂,一说指唐时柳州之鬼;一说是朱元璋祭奠战亡者,以五人为一伍;一说为元明时期骚扰江南、烧杀奸淫的倭寇。总之,五通神为一群作恶的野鬼。人们祀之是为免患得福,福来生财。遂当作财神祭之。
5、指“路神”(又称“行神”)。先秦时就进入祭祀典仪,后喻东南西北中五方,处处有神,路路通财。
6、指五位与人们生计安全密切相关的五位俗神,即土地神、马(牛)王神、仙姑、财神、灶神。
以上说法都有背景,赵元帅形象广布民间,五通神以偶像形式在江南广受庙祀。路神内涵奇奥、源头最古。
三、小财神
民间供奉的文、武财神,身旁都要配备小财神——利市仙官。
利市仙官名姚少司,《封神演义》述其为赵公明的徒弟,姜子牙封其为迎祥纳福的利市仙官。
“利市”在俗语中为“走运”、“吉利”的意思,又指做买卖赚得的利润。古语“利市三倍”,三倍即为厚利!利市仙官的内涵迎合了商家图吉利、发大财的喜好,旧商家新年之际,将其像广贴门庭,以图吉利。小财神亦因此身价倍增。
宋元期间,利市仙官已经流行。元人《虞裕谈撰》云:“江湖间多祀一姥,曰利市婆官”。可谓是后世“财神奶奶”的源头吧!

财神有哪五个呢?

除了中路为武财神赵公明外,其余四路为东路财神招宝天尊萧升,西路财神纳珍天尊曹宝,南路财神招财使者陈九公,北路财神利市仙官姚少司。

展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