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酉年五运六气详解

关于五运六气

这是怎么回事呢?说来听听

五运六气之三:太过不及、平气、主运、客运

以下内容主要来自任应秋先生的《五运六气》(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59年版)

五运所从生化的基本知识既了解了,而在运用时,还有主要的几个内容必须知道,它就是:(一)太过不及。(二)平气。(三)主运。(四)客运。兹分别列述如下:

(一)太过不及

太过,即主岁的运气旺盛而有余。不及,即主岁的运气衰少而不足。甲、丙、戊、庚、壬五阳干,均主运气的有余,是为太过。乙、丁、己、辛、癸五阴干,均主运气的衰少,是为不及。例如,甲己同化土,同样的土运主事,逢六甲年(甲子、甲戌、甲申、甲午、甲寅)便为土运太过,气交变大论所谓“岁土太过,雨湿流行”是也。逢六己之年(己巳、己卯、己丑、己亥、己酉、己未)便为土运不及,气交变大论所谓“岁土不及,风乃大行”是也。

丙辛化水,同样是水运主事,逢六丙年(丙寅、丙子、丙戌、丙申、丙午、丙辰)便为水运太过,气交变大论所谓“岁水太过,寒气流行”是也。逢六辛年(辛未、辛巳、辛卯、辛丑、辛亥、辛酉)便为水运不及,气交变大论所谓“岁水不及,湿乃大行”是也。

戊癸化火,同样的火运主事,逢六戊年(戊辰、戊寅、戊子、戊戌、戊申、戊午)便为火运太过,气交变大论所谓“岁火太过,炎暑流行”是也。逢六癸年(癸酉、癸未、癸巳、癸卯、癸丑、癸亥)便为火运不及,气交变大论所谓“岁火不及,寒乃大行”是也。

乙庚化金,同样的金运主事,逢六庚年(庚午、庚辰、庚寅、庚子、庚戌、庚申)便为金运太过,气交变大论所谓“岁金太过,燥气流行”是也。逢六乙年(乙丑、乙亥、乙酉、乙未、乙巳、乙卯)便为金运不及,气交变大论所谓“岁金不及,炎火乃行”是也。

丁壬化木,同样的木运主事,逢六壬年(壬申、壬午、壬辰、壬寅、壬子、壬戌)便为木运太过,气交变大论所谓“岁木太过,风气流行”是也。逢六丁年(丁卯、丁丑、丁亥、丁酉、丁未、丁巳)便为木运不及,气交变大论所谓“岁木不及,燥乃大行”是也。

太过是本运的气胜,金太过则燥气流行,木太过则风气流行。以土为湿,水为寒,火为暑,金为燥,木为风也。不及,则本气敌不过克我者,所以土不及则风气大行,风为木,木克土也。水不及则湿气大行,湿为土,土克水也。火不及则寒气大行,寒为水,水克火也。金不及则炎火大行,炎为火,火克金也。木不及则燥气大行,燥为金,金克木也。

凡属甲、丙、戊、庚、壬太过之年,各运之气,都在大寒节(十二月中气)前十三日交运。凡属乙、丁、己、辛、癸不及之年,各运之气,都在大寒节后十三日交运。气交变大论云:“太过者先天,不及者后天。”又六元正纪大论云:“运有余,其先至;运不及,其后至。”都是这样一个道理。

(二)平气

五运之气,既非太过,又非不及,便叫做平气。它和太过、不及,称为“五运三纪”。如五常政大论所谓“三纪之气”,即指此太过、不及、平气三者不同之运而言。五运十干,不属于阳,便属于阴。阳为太过,阴为不及,为什么可以产生平气呢?正如张景岳所谓:“运太过而被抑,运不及而得助”也(类经图翼:五运太少齐兼化逆顺图解)。例如:癸巳年是火运不及,因癸为阴火也,但巳在南方属火,不及的癸火得着南方巳火的帮助,于是便平匀而无不及之敝了,因而火运不及的癸巳年,便一变而为平气之年。又如:戊辰年是火运太过,以戊属阳火也,但辰年总是太阳寒水司天,太过的火运,遇着司天的寒水,便被抑制住了,因而火运太过的戊辰年,又一变而为平气之年。又如:辛亥年是水运不及,以辛为阴水也,但亥在北方属水,不及的辛水,得着北方亥水得帮助,于是亦平匀而无不及之敝了,因而水不及的辛亥年,又一变而为平气之年。诸如此类,都是从年干年支的关系来推定的。另外还有一种情况,也可以产生平气。例如:每年的初运总是在年前的大寒节交接,假使是丁亥年,交运的第一天,与日甲子的“壬”相合,即是年干与日干相合,这叫做“干德符”。符者,合也,亦称为平气。或者是交运德时刻甲子是“壬”,年干与时干合,还是为干德符,为平气。又如:在阴运不及之年,而所逢的月干皆符合相济,没有胜过它的,仍然称为平气。总之,平气不能预期,要以当年的辰(年支)、日、时依法推算,才能决定。所以林亿校正素问五常政大论说:

“王注太过不及,各纪年辰,此平木运注不纪年辰者,平气之岁,不可以定纪也。或者欲补注云谓丁巳、丁亥、壬寅、壬申岁者,是未达也。”

平气在气运上的征象,就是无偏无颇,不胜不衰,五运之性,各守其平。故五常政大论说:

“平气何如而名,何如而纪也?岐伯对曰:昭乎哉问也。木曰敷和,火曰升明,土曰备化,金曰审平,水曰静顺。”

木气敷布柔和,火气上升而明,土气备具而生化,金气审平无妄,水气清净柔顺,即为五运各守其平之征象,则物阜民安,疾疫不兴了。
(三)主运

主运,即五行之气分布于一年各个季节的岁气。全年分做五步运行,从木运开始,而火运,而土运,而金运,而水运,以相生之次而运行,直至水运而终。每一步运,各主七十三日零五刻,每年木运的起运,都开始于大寒日,岁岁如此,居恒不变,略图如下:
从上图看出,要了解主运的具体内容,必须先弄清楚以下几个问题:1、五音建运。2、太少相生。3、五步推运。4、交司时刻。兹分述如下:
1、五音建运

五音,即宫、商、角、徵、羽。宫为土音,角为木音,徵为火音,羽为水音。由于五音亦生于五行之气,所以它们亦各属于五行。角者,触也。由阳气触动而发生,木亦是春阳之气发动而生者,所以角为木之音。徵者,止也。阳盛而极,物盛则止,火为盛阳之象,司炎暑之命,所以徵为火之音。宫者,中也。为中和之义,惟土居中央,生化万物,所以宫为土之音。商者,强也。为坚强之义,五行的金,性最坚强,所以商为金之音。羽者,舒也。阴尽阳生,万物将舒,惟水令具有这种生机,冬尽春回,水能生木,所以羽为水之音。

五音谱之于乐器,惟丝弦最能表达,宫音须八十一根丝弦,商音七十二根丝弦,角音六十四根丝弦,徵音五十四根丝弦,羽音四十八根丝弦。于此看出,宫的丝最多,羽的丝最少,商的丝次多,徵的丝次少,惟角的丝数居于四音多少之间。因其丝数多寡的不同,各音的清浊高下长短,便有显然的区分。宫丝最多,它的音便最长、最下、最浊。羽丝最少,它的音便最短、最高、最清。商丝次多,它的音便次长、次下、次浊。徵音丝次少,它的音便次短、次高、次清。角丝多寡适中,它的音便介于长短、高下、清浊之间。

五音的解说既清楚了,便把它分别建立于五运十干之中。宫为土音,建于土运,在十干为甲己。商为金音,建于金运,在十干为乙庚。羽为水音,建于水运,在十干为丙辛。角为木音,建于木运,在十干为丁壬。徵为火音,建于火运,在十干为戊癸。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

“...在地为木,...在音为角。...在地为火,...在音为徵。...在地为土,...在音为宫。...在地为金,...在音为商。...在地为水,...在音为羽。”

五音于五行五运之义,略具于次。

2、太少相生

由于十干有阴阳之别,五音建于五运,亦应有阴阳的区分。据素问六元正纪大论叙述六十年运气病治之纪的记载,是以太和少来分别五音的阴阳的。如:十干以甲、丙、戊、庚、壬为阳,乙、丁、己、辛、癸为阴,在阳干则属太,在阴干则属少。例如:甲己土属宫阴,阳土甲为太宫,阴土己为少宫。乙庚金属商音,阳金庚为太商,阴金乙为少商。丙辛水属羽音,阳水丙为太羽,阴水辛为少羽。丁壬木属角音,阳木壬为太角,阴木丁为少角。戊癸火属徵音,阳火戊为太徵,阴火癸为少徵。

五运的相生,既为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五音既建立于五运了,当然亦必以五运相生而生。但除此而外,另有一太少互为相生之义存乎其中。所谓太少相生,亦即阴阳相生。试以甲己土年为例,甲为阳土,土生金,便是阳土生阴金,于五音便是太宫生少商。金生水,便是阴金生阳水,也就是少商生太羽。水生木,便是阳水生阴木,也就是太羽生少角。木生火,便是阴木生阳火,也就是少角生太徵。火生土,便是阳土生阴火土,也就是太徵生少宫。

己为阴土,土生金,便是阴土生阳金,也就是少宫生太商。金生水,便是阳金生阴水,也就是太商生少羽。水生木,便是阴水生阳木,也就是少羽生太角。木生火,便是阳木生阴火,也就是太角生少徵。火生土,便是阴火生阳土,也就是少徵生太宫。如此太少相生,如环无端,以衍成运气阴阳变化。张景岳说:

“盖太者属阳,少者属阴,阴以生阳,阳以生阴,一动一静,乃成易道。故甲以阳土,生乙之少商;乙以阴金,生丙之太羽;丙以阳水,生丁之少角;丁以阴木,生戊之太徵;戊以阳火,生己之少宫;己以阴土,生庚之太商;庚以阳金,生辛之少羽;辛以阴水,生壬之太角;壬以阳木,生癸之少徵;癸以阴火,复生甲之太宫”--类经图翼:五音五运太少相生解

太为有余,少为不足,不仅纪主运如此,中运、客运,亦各有太少相生之义。兹构图如下,以明究竟。

如何查命理五行属什么,如何才能知道自己的五行属什么呢?

提起如何查命理五行属什么,大家都知道,有人问如何查询八字五行属什么,另外,还有人想问怎么查询一个人是什么五行命,你知道这是怎么回事?其实怎么查自己的五行属性?下面就一起来看看如何才能知道自己的五行属什么呢?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如何查命理五行属什么

天支有十个: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地支有十二个: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二者顺序配合可以产生六十个单位,叫六十甲子。

出生的年、月、日、时分别用天干、地支配合来表示,正好有八个字,因此叫生辰八字,生辰八字里也有五行。在十天干中,甲、乙属木,丙、丁属火,戊、己属土,庚、辛属金,壬、癸属水。

十二地支中,寅、卯属木,巳、午属火,申、酉属金,亥、子属水,辰、戍、丑、未属土。这样一来,根据生辰八字,就可以推算出命里缺什么,古人认为必须五行俱全,命运才会兴旺。

1、五行相生命名法

木生火:父名属木,则子名应属火;

火生土:父名属火,则子名应属土;

土生金:父名属土,则子名应属金;

金生水:父名属金,则子名应属水:生辰八字五行属什么。

水生木;父名属水,则子名应属木。

2、五运六气

“六气”指风、火、热、湿、燥、寒六种气候的转变。算命五行属什么。

“五运”指木、火、土、金、水五个阶段的相互推移。

如何查命理五行属什么:如何查询八字五行属什么

八字偏强,八字喜「木」,此命五行金旺;五行缺木;日主天干为金

(同类为:金土;异类为:火木水。五行统计:1火,3金,用神分析:〖同类得分〗:金3.99,土1.10,共计5.09分;〖异类得分〗:火1.20,木0.00,水2.53,共计3.73分;〖差〗:1.36分;〖综合旺衰得分〗:1.36分,「八字偏强」;〖八字喜用神〗:八字偏强,八字喜「木」,「木」就是此命的「喜神」。

农历年元月廿五日20时30分为什么算命的不算七杀格。

本命属马

天河水命

八字:丙午庚寅甲辰甲戌五行旺缺年流年主运:

与太岁卯兔犯相破(犯太岁)免费测算真假命。

命书云:”卯午相破、主门户破败、占病大凶、危及性命、万事无成、财气无力、”

卯木生午火

火大攻身心脏

血液容易产生病变女带七杀非富即贵。

今年还是属马人的桃花年最准的命查询农历。

遇到咸池星

适合单身青年找对象

“兔年天干辛金”是属马人的偏财;为雪月星五行属什么怎么查。

倜傥怎么看生辰八字五行。

沾花惹草免费四柱八字排盘详解。

自负多情

己婚男女会有婚外情发生

未婚男女易有的现象

财运方面属马人走”枭神大运”怎么看命局五行属什么。

太岁专夺属马人的财富

所以要防劫财损耗

同时今年还是属马人的”天禧年”:为天降喜事星七杀格女命不一般。

开心快乐

喜从天降测试自己的五行属性。

可能会有意想不到的喜庆事情发生

并且遇到了”月德合贵人”对以上凶星有一定的化解作用什么命查询表。

怎么查自己的五行属性?

今年流年主运走”死字运”

以上仅供参考

年2月2日17时0分出生

一九八二年伤杀壬戌辛酉丁戊辛辛杀印比比四支旺衰:临八字五行个数:3个金,0个木,2个水,1个火,2个土女命带七杀要越老越好。

分析八字以日干为主。日干辛金代表你自己,你是金命无疑。辛金生于丑月,土旺。日元偏旺,喜用火,木(官杀、财星)。忌:金,土(比劫、印枭)。如何查命格属什么。

你说的是纳音五行:

壬戌年为大海水。即你说的属水,土的说法没有根据。生辰八字五行查询对照表。

甲子年生海中金命(,)乙丑年生海中金命(,)丙寅年生炉中火命(,)丁卯年生炉中火命(,)戊辰年生大林木命(,)己巳年生大林木命(,)庚午年生路旁土命(,)辛未年生路旁土命(,)壬申年生剑锋金命(,)癸酉年生剑锋金命(,)甲戌年生山头火命(,)乙亥年生山头火命(,)丙子年生涧下水命(,)丁丑年生涧下水命(,)戊寅年生城头土命(,)己卯年生城头土命(,)庚辰年生白蜡金命(,)辛巳年生白蜡金命(,)壬午年生杨柳木命(,)癸未年生杨柳木命(,)甲申年生泉中水命(,)乙酉年生泉中水命(,)丙戌年生屋上土命(,)丁亥年生屋上土命(,)戊子年生霹雳火命(,)己丑年生霹雳火命(,)庚寅年生松柏木命(,)辛卯年生松柏木命(,)壬辰年生长流水命(,)癸巳年生长流水命(,)甲午年生砂石金命(,)乙未年生砂石金命(,)丙申年生山下火命(,)丁酉年生山下火命(,)戊戌年生平地木命(,)己亥年生平地木命(,)庚子年生壁上土命(,)辛丑年生壁上土命(,)壬寅年生金薄金命(,)癸卯年生金薄金命(,)甲辰年生覆灯火命(,)乙巳年生覆灯火命(,)丙午年河水命(,)丁未年河水命(,)戊申年生大驿土命(,)己酉年生大驿土命(,)庚戌年生钗环金命(,)辛亥年生钗环金命(,)

以上就是与如何才能知道自己的五行属什么呢?相关内容,是关于如何查询八字五行属什么的分享。看完如何查命理五行属什么后,希望这对大家有所帮助!

黄帝内经五运六气第七篇之《至真要大论》4-3

【原文】
【详解】
(1)天气之变
“天气”,指司天之气。“天气之变”,指各个司天之气主事年份的气候、物候和病候变化。以下原文即分别介绍各个司天之气主事年份不同的气候、物候和病候的变化特点。
(2) 厥阴司天,风淫所胜
“厥阴司天”,即厥阴风木司天之年。凡是年支上逢巳、逢亥之年,均属于厥阴司天之年。“风淫所胜”,即风气偏胜,气候偏温。王冰注:“谓乙巳、丁巳、己巳、辛巳、癸巳、乙亥、丁亥、己亥、辛亥、癸亥岁也”本句意即六十年中上述年份即属厥阴司天之年,风气偏胜,气温偏高。
(3)太虚埃昏,云物以扰,寒生春气,流水不冰
“太虚”,此指天空。“埃昏”,指尘土飞扬。“云”,指天空中的云。“物”,指大地上的物。“扰”,指动乱。“太虚埃昏,云物以扰”,指阴司天之年上半年风气偏胜时,出现尘埃蔽空,风起云涌,摧物折树的自然景象。“寒”,指寒冷。“春”,“春气”,指温暖。“流水不冰”,指河流提前解冻“寒生春气,流水不冰”,指厥阴司天之年,上半年气候温暖,春令来早,应寒不寒。
(4)民病胃脘当心而痛,上支两胁,鬲咽不通,饮食不下,舌本强,食则呕,冷泄,腹胀,溏泄,瘕,水闭
“胃脘当心而痛”,即胃脘痛。“上支两胁”、即牵及胸胁。“鬲咽不通,饮食不下”,即不能进食,食入则吐。“舌本强”即舌根强硬,吞咽不能。“冷泄”,即泻出物澄沏清冷。“溏泄”,即大便稀溏。“瘕”,即症瘕,指腹中或胁肋下有肿物。“水闭”,即癃闭,亦即小便点滴不通。这些症状,《灵枢·经脉》均列属脾病。原文谓:“脾足太阴之脉,…是动则病舌本强,食则呕,胃脘痛,腹胀善噫……是主脾所生病者,……食不下,烦心,心下急痛,溏、痕、泄、水闭……”全句意即厥阴司天之年,由于风气偏胜,所以人体肝气也相应偏胜,肝胜必然乘脾,所以在临床上容易出现上述脾病症状。《新校正》注:“盖厥阴司天之岁,木胜土故病如是也。”张介宾注:“此以木邪乘土,故诸病皆本于脾也”高士宗注:“民病如是,乃风淫木胜,脾土病也。”均属此义。
(5)蛰虫不去
“蛰虫”,即在冬天里蛰伏的小昆虫或小动物之类。“不去”,张介宾改为“不出”,高士宗注:“去,犹出也。”也把“不去”释为“不出”。“蛰虫不去”,联系上文直译,即:厥阴司天之年,上半年春令来早,风气偏胜,应寒不寒,气温偏高。因此上年冬令蛰伏的小昆虫或小动物仍然蛰伏不出这样解释,窃以为,不符合运气学说的基本精神,也不符合实际情况。因为蛰虫之所以蛰伏的原因是因为气候寒冷。气候转温则蛰虫自出。厥阴司天之年,上半年春令来早,气候早温,岂有气候温暖而蛰虫不出之理。再参看运气七篇的有关篇章,对厥阴司天蛰虫的描述,如五常政大论》:“厥阴司天…蛰虫数见,流水不冰……”《六元正纪大论》:“凡此阴司天之政…风燥火热,胜复更作,蛰虫来见,流水不冰,…终之气,畏火司令,阳乃大化,蛰虫出见,流水不冰……”均以“蛰虫数见”、“蛰虫来见、“蛰虫出见”描述之。因此窃以为此处原文“蛰虫不去”一句有误。又原文“蛰虫不去”一句紧接在“民病胃当心而痛…泄、痕、水闭”之后,也与原文体例不符。因为这一段原文是谈病候,而“蛰虫不去”属于物候。当属错刊。张介宾《类经》将此句置于前文“太虚埃昏,云物以扰,寒生春气,流水不冰”之后,“民病胃脘当心而痛”之前。窃以为甚是。
(6)病本于脾
“病”,即指前文所述“胃脘当心而痛,上支两胁,鬲咽不通,饮食不下,舌本强,食则呕,冷泄,腹胀,溏泄,痕,水闭”等病症。“病本于脾”,意即上述各种病症均皆属于脾病。
(7)冲阳绝,死不治
“冲阳”,穴名,为足阳明胃经穴位。“冲阳绝”,即穴处不能摸到动脉搏动,表示脾胃败绝,故曰“冲阳绝,死不治”。此处是指阴司天之年,风气偏胜,风胜则必然乘脾,如果乘克太甚,则可导致脾胃败绝而致人死亡。此处“冲阳绝,死不治”,与《气交变大论》中所述的“冲阳绝者,死不治”之义相同。不过《气交变大论》中所论的是“岁木太过”之年,此处所论的是厥阴司天之年。但就五行相胜之义来看,窃以为则并无差异。
(8)少阴司天,热淫所胜
“少阴司天”,即少阴君火司天之年。凡是年支上逢子、逢午之年,均属少阴司天之年。“热淫所胜”,即火气偏胜,气候偏热。王冰注:“谓甲子、丙子、戊子、庚子、壬子、甲午、丙午、戊午、庚午,壬午岁也。”此句意即六十年中,上述年份即属少阴司天之年,热气偏胜,尤其是上半年气候比较炎热,气温偏高。
(9)怫热至,火行其政
“怫”(音弗),亦通“悖”(bei音背),有违异、反背之义。“佛热至”,指反常的气温升高。“火行其政”,也是指气候炎热。此句意即少阴司天之年,上半年气温偏高,炎热异常。不过需要指出,“怫热至”句中的“怫”字,注家多作“郁”字解。如张介宾注:“怫,音佛,郁也。”张隐庵注“佛,郁也,少阴主火,发于阴中,故为怫热。”高士宗注:“怫,犹郁也。窃以为,“怫”虽有“怫郁”之义,但此处作“郁”字解不妥。因为从运气学说来看,“热”在寒气偏胜的情况下,被所胜之气所抑,才会产生“郁”,例如太阳司天之年,就有可能产生郁热。这也就是《六元正纪大论》中所述:“凡此太阳司天之政…寒大举,泽无阳焰,则火发待时民病寒,反热中,痈疽注下,心热瞀闷…”而少阴之上,热气主之”,少阴本来就是主热,因此少阴司天之年,一般不应出现郁热因此不同意把“佛”字作“郁”字解,而认为作“悖”字解比较符合经文原义。
(10)民病胸中烦热,嗌干,右满,皮肤痛,寒热咳喘,大雨且至,唾血,血泄,
鼽衄,嚏呕、溺色变,甚则疮疡胕肿,肩背臂及缺盆中痛,心痛,肺,腹大满,膨膨而喘“胸中”,即膈以上部位,为心肺所居之地。“烦热”即烦乱不安。“胸中烦热”,意即心肺有热,烦乱不安。“嗌干,即咽干。“法”,指腋下肋上部位,亦即胸胁部位。“右胠痛”,即右侧胸胁部位胀满。“皮肤痛”,即皮肤疼痛。“寒热咳喘”,即发热恶寒,咳嗽气喘。以上这些症状,从脏象角度来看,均与肺病有关。“睡血”,即痰中带血,与肺有关。“血泄”,即便血,与大肠有关。“鼽衄”,即鼻出血,与肺有关。“嚏呕”,即喷嚏干呕,与肺有关“溺色变”,即小便发黄,与小肠有关。“疮疡胕肿”,即皮肤生疮,浮肿,与心肺有关“肩背臂及缺盆中痛”,由于手太阴、手阳明、手少阴、手太阳经脉的循行与肩背臂缺盆关系密切,所以这些部位疼痛多与心肺有关。“心痛”,即心前区疼痛或胸痛,与心肺有关。肺”,即胸部闷满。“腹大满”,即腹部胀满。“膨膨”,形容胸腹胀满之辞。“喘咳”,即气喘、咳嗽,与肺有关。总的来看,以上所述各种症状,从定位来说,主要在心肺;从定性来说,主要是火热。全段文字意即少阴司天之年,由于气候炎热,热可以伤心,因此人体出现心热病症居多。由于心病必然传肺,火胜必然刑金,因此常常同时出现肺热病症。这也就是说,少阴君火司天之年,人体疾病以心肺热症为主。
(11)病本于肺
“病”,指上述的各种病症。“病本于肺”,意即上述各种病症多属肺病。前已述及,上述病症,有的属于肺,有的属于心,不一定都是肺病。但是为什么此处只谈“病本于肺”而不提“心”?窃以为,这是因为“少阴司天,热淫所胜”,心病是必然的。心病必然传肺,火胜则必然刑金,所以重点提肺。后世注家由于此处原文只提“病本于肺”,所以在注文中亦多据《灵枢经脉》及《甲乙经》以肺、大肠来作注解。例如《新校正》注:“按《甲乙经》溺色变,肩背臑ér及缺盆中痛,肺胀满,膨膨而咳喘为肺病,鼽衄qiú
nǜ为大肠病,盖少阴司天之岁,火尅金故病如是。”张介宾注:“胸中烦热,咽干等症,皆君火上炎,肺金受伤也。金气主右,故右胠qū腋下痛。按经脉篇以溺色变,肩背臑 ér及缺盆中痛,肺胀满,膨膨而喘咳,为手太阴肺病。鼽衄,肩臂臑ér痛,为手阳明大肠病。盖肺与大肠为表里,金被火伤,故诸病皆本于肺也。”窃以为这些注解中把“溺色变”、“肩臂臑ér痛”等等均以手阳明大肠病来解释,实非《灵枢》本意,而有附会曲解之嫌,值得商榷。
(12)尺泽绝,死不治
“尺泽”,穴名,为手太阴肺经穴位。“尺泽绝”,即该穴处不能摸到动脉搏动,表示肺气已绝,故日“尺泽绝,死不治”。此处是指少阴司天之年,热气偏胜,热胜必然乘肺,如果乘克过甚,则可导致人体肺气败绝而死亡此与《气交变大论》中所述“太渊绝者,死不治”之义相同。
(13)太阴司天,湿淫所胜
“太阴司天”,即太阴湿土司天之年。凡是年支上逢丑、逢未之年,均属太阴司天之年。“湿淫所胜”,即湿气偏胜,雨水偏多。冰注:“谓乙丑、丁丑、己丑、辛丑、癸丑、乙未、丁未、己未、辛未、癸未岁也。”此句意即六十年中,上述年份即属太阴湿土司天之年,湿气偏胜,尤其是上半年气候偏湿,雨水偏多。
(14)沉阴且布,雨变枯槁
“沉”,此处指深沉。“阴”,此处指天气阴暗。“沉阴”,意即阴云密布。“且”张介宾《类经》改为“旦”字,有“每天”之义。“沉阴旦布”意即连日阴雨。“雨变”,即雨水太多而产生灾变。“枯槁”,指农作物不能正常生长。“雨变枯”,张介宾注:“沉阴雨变,则浸泡为伤,故物多枯搞”此句意即太阴湿土司天之年,雨水太多,农作物因长期为雨水浸泡而不能正常生长甚至死亡这是对太阴湿土司天之年气候及物候变化的形象描述。
(15)胕肿,骨痛,阴痹
“胕”,指足背。“胕肿”,即足肿。“骨痛,即全身骨节痛。“阴痹”,病名。其临床特点及疾病部位见后文。
(16)阴痹者,按之不得,腰脊头项痛时眩,大便难,阴气不用,饥不欲食,咳唾则有血,心如悬,病本于肾
“阴痹”,病名。“按之不得”,指骨痛无定处。“时眩”,指阵发性眩晕。“阴气不用”,指阴精之气不能敷布全身。“心如悬”,指心中烦乱不实如虚悬胸中。这些症状,如“阴气不用”,“饥不欲食”,“咳唾有血”,“心如悬”等,应属于脾病。因为脾主运化,主行津液。脾病则不能为胃以行津液。津液不足则可以出现“咳唾有血”,“心如悬”等症状。脾病及胃则可以出现饥不欲食等症状。“腰脊头项痛时眩”,“按之不得”等,应属于肾病。因为肾主骨,腰为之府,脊骨头项为足太阳膀胱经脉循行部位。《灵枢·五邪》明确指出:“邪在肾,则病骨痛,阴痹,阴痹者,按之而不得,腹胀腰痛,大便难,肩背颈项痛,时眩,取之涌泉,昆仑,视有血者。”此与本段所论基本相同。但是在阴痹症状方面,却没有提到“阴气不用”,“饥不欲食”,“咳唾则有血”,“心如悬”等症状,即其明证。至于这里为什么只提“病本于肾”而不谈脾,理由已如前述。因为太阴司天之年,“湿淫所胜”脾病是必然的。脾病必然及肾,土胜必然乘水,所以重点提肾而未谈脾。
(17)太溪绝,死不治
“太溪”,穴名,为足少阴肾经穴位。“太溪绝,即该穴处不能摸到动脉搏动。此表示肾气已绝,故曰:“太溪绝,死不治。”此处是指太阴司天之年,湿气偏胜,湿胜必然乘水,如果乘克太甚,则可导人体肾气败绝而死亡。此与《气交变大论》中所述“太溪绝者,死不治”之义相同。
(18)少阳司天,火淫所胜
“少阳司天”,即少阳相火司天之年。凡是在年支上逢寅、逢申之年,均属少阳司天之年。“火淫所胜”,即火热之气偏胜。王冰注“谓甲寅、丙寅、戊寅、庚寅、壬寅、甲申、丙申、戊申、庚申、壬申岁也。”此句意即六十年中,上述年份即属少阳相火司天之年,火热之气偏胜,尤其是上半年气候炎热。
(19)温气流行,金政不平
“温气流行”,指温热之气流行。“金”,指清凉之气“金政不平”,指应凉不凉。此句意即少阳相火司天之年,气候炎热;应凉不凉。用五行概念来说,就是火胜必然刑金。王冰注:“火来用事,则金气受邪,故金政不平也。”张介宾注:“相火淫胜于上,则金受其制。”均属此义。
(20)民病头痛,发热恶寒而疟,热上皮肤痛;色变黄赤,传而为水,身面胕肿,腹满仰息,泄注赤白,疮疡,咳唾血,烦心,胸中热,甚则鼽衄
“疟”,即疟疾。“热上皮肤痛”,即皮肤因火热而疼。“色变黄赤”,即皮肤出现黄疸或皮肤泛赤。“传而为水”,即由热生湿而出现水肿。“身面胕肿”,即全身浮肿。“腹满”·即腹部胀满,此处是指腹中有水“仰息”,即仰头呼吸,不能平卧。此处是指呼吸困难。“泄注赤白”,指痢疾。“疮疡”即皮肤生疮溃疡。“咳唾血”,即咳血唾血。“烦心”,即心中烦乱。“胸中热”即胸中烦热。“鼽”,即鼻出血。上述症状,从定位来说,有的属于心病例如烦心,胸中热等。有的是属于肺或大肠病。例如发热恶寒,皮肤痛,仰息鼽衄,泄注赤白,咳唾血。从定性来看则均属火症、热症。其中身面胕肿、腹满、皮色黄等,虽然可以定性为湿,但是由于其系“传而为水”,亦即水是在热的基础上产生,因此其性质仍然是属于火热。全句意即少阳相火司天之年,由于气候炎热,暑可以伤心心病必然传肺,火胜必然刑金,所以少阳司天之年,尤其是该年的上半年,人体疾病以心肺热病为主。
(21)病本于肺
“病”,指上述各种病症。“病本于肺”,意即上述各种病症多属肺病。至于上述病症中有关心病问题如何理解,已在少阴司天之年中作过讨论,此不赘述。
(22)天府绝,死不治
“天府”,穴名,为手太阴肺经穴位。“天府绝”,即此穴处摸不到动脉搏动,表示肺气已绝,故曰:“天府绝,死不治。”意即少阳司天之年,火气偏胜,火胜必然刑金。如果乘克太过,则可导致人体肺气败绝而死亡此与《气交变大论》中所述“太渊绝者,死不治”之义相同。
(23)阳明司天,燥淫所胜
“阳明司天”,即阳明燥金司天之年。凡是年支上逢卯、逢酉之年,均阳明司天之年。“燥淫所胜”,即燥气偏胜,气候偏凉。王冰注:“谓乙卯、丁卯、己卯、辛卯、癸卯、乙酉、丁酉、己酉、辛酉、癸岁也。”此句意即六十年中,上述年份即属阳明燥金司天之年,燥气偏胜,尤其是上半年气候偏燥,雨水减少,气温偏低。
(24)木乃晚荣,草乃晚生
“木”,指树木。“草”,指青草。“晚荣”,“晚生”,均指萌芽生长较一般年份推后。此句意即阳明司天之年,由于气候偏凉春行秋令,所以应生不生,应长不长,生长缓慢。
(25)筋骨内变,民病左胠胁痛,寒清于中,感而疟,大凉革候,咳,腹中鸣,注泄,鹜溏
“筋骨内变”,指人体的筋和骨发生病变。左法胁痛”,指左胁肋疼痛。“寒清于中”,指上述这些症状在性质上属于虚寒“感”,即外感清凉之气。“疟”,指发热恶寒或寒热往来。“感而疟”,即人体因感受清凉而出现发热恶寒等症状。“大凉”,指气候清凉。“革候”,指改变了气候。“凉革侯”,即由于气候反常,应温不温,使季节与气候、物候不相适应。“腹中鸣”,即腹鸣,肠鸣有声。“注泄”,指腹泄。“鹜溏”,指大便不成形。上述症状,从定位来看,有的属于肺和大肠病,例如“感而疟”,“腹中鸣”,“注泄”,“鹜溏”等等有的属于肝病,例如“左法胁痛”,“筋骨内变”等等。从定性来看,均属寒凉。这就是所谓的“寒清于中”。全句意即阳明燥金司天之年,由于气候偏凉,金胜必然乘肝,因此在临床上容易发生上述肺肝的寒症。
(26)名木敛生,菀于下,草焦上首
“名木敛生”,即树木萌发生长不好。“菀于下”,指生长缓慢。“草焦上首”指花草枯萎。此句意即阳明燥金司天之年,春行秋令,应温反凉,所以植物生长缓慢。此与上述之“木乃晚荣,草乃晚生”之义相同都是对阳明司天之年气候、物变化的形象描述。由于如此,所以张介宾《类经》对这一段文字重新加以编次为:“阳明司天,燥淫所胜,则木乃晚荣,草乃晚生,筋骨内变大凉革候,名木敛生,苑于下,草焦上首,蛰虫来见。”并注云:“大凉革候以下四句,旧在下文感而疟之后,今改移于此,”窃以为张氏改得有理,但张氏仍将叙述病候的“筋骨内变”这一句夹在其中,仍有不类之处,是为美中之不足。
(27)心胁暴痛,不可反侧,隘干,面尘,腰痛,丈夫

黄帝内经五运六气第七篇之《至真要大论》4-3

【原文】
【详解】
(1)天气之变
“天气”,指司天之气。“天气之变”,指各个司天之气主事年份的气候、物候和病候变化。以下原文即分别介绍各个司天之气主事年份不同的气候、物候和病候的变化特点。
(2) 厥阴司天,风淫所胜
“厥阴司天”,即厥阴风木司天之年。凡是年支上逢巳、逢亥之年,均属于厥阴司天之年。“风淫所胜”,即风气偏胜,气候偏温。王冰注:“谓乙巳、丁巳、己巳、辛巳、癸巳、乙亥、丁亥、己亥、辛亥、癸亥岁也”本句意即六十年中上述年份即属厥阴司天之年,风气偏胜,气温偏高。
(3)太虚埃昏,云物以扰,寒生春气,流水不冰
“太虚”,此指天空。“埃昏”,指尘土飞扬。“云”,指天空中的云。“物”,指大地上的物。“扰”,指动乱。“太虚埃昏,云物以扰”,指阴司天之年上半年风气偏胜时,出现尘埃蔽空,风起云涌,摧物折树的自然景象。“寒”,指寒冷。“春”,“春气”,指温暖。“流水不冰”,指河流提前解冻“寒生春气,流水不冰”,指厥阴司天之年,上半年气候温暖,春令来早,应寒不寒。
(4)民病胃脘当心而痛,上支两胁,鬲咽不通,饮食不下,舌本强,食则呕,冷泄,腹胀,溏泄,瘕,水闭
“胃脘当心而痛”,即胃脘痛。“上支两胁”、即牵及胸胁。“鬲咽不通,饮食不下”,即不能进食,食入则吐。“舌本强”即舌根强硬,吞咽不能。“冷泄”,即泻出物澄沏清冷。“溏泄”,即大便稀溏。“瘕”,即症瘕,指腹中或胁肋下有肿物。“水闭”,即癃闭,亦即小便点滴不通。这些症状,《灵枢·经脉》均列属脾病。原文谓:“脾足太阴之脉,…是动则病舌本强,食则呕,胃脘痛,腹胀善噫……是主脾所生病者,……食不下,烦心,心下急痛,溏、痕、泄、水闭……”全句意即厥阴司天之年,由于风气偏胜,所以人体肝气也相应偏胜,肝胜必然乘脾,所以在临床上容易出现上述脾病症状。《新校正》注:“盖厥阴司天之岁,木胜土故病如是也。”张介宾注:“此以木邪乘土,故诸病皆本于脾也”高士宗注:“民病如是,乃风淫木胜,脾土病也。”均属此义。
(5)蛰虫不去
“蛰虫”,即在冬天里蛰伏的小昆虫或小动物之类。“不去”,张介宾改为“不出”,高士宗注:“去,犹出也。”也把“不去”释为“不出”。“蛰虫不去”,联系上文直译,即:厥阴司天之年,上半年春令来早,风气偏胜,应寒不寒,气温偏高。因此上年冬令蛰伏的小昆虫或小动物仍然蛰伏不出这样解释,窃以为,不符合运气学说的基本精神,也不符合实际情况。因为蛰虫之所以蛰伏的原因是因为气候寒冷。气候转温则蛰虫自出。厥阴司天之年,上半年春令来早,气候早温,岂有气候温暖而蛰虫不出之理。再参看运气七篇的有关篇章,对厥阴司天蛰虫的描述,如五常政大论》:“厥阴司天…蛰虫数见,流水不冰……”《六元正纪大论》:“凡此阴司天之政…风燥火热,胜复更作,蛰虫来见,流水不冰,…终之气,畏火司令,阳乃大化,蛰虫出见,流水不冰……”均以“蛰虫数见”、“蛰虫来见、“蛰虫出见”描述之。因此窃以为此处原文“蛰虫不去”一句有误。又原文“蛰虫不去”一句紧接在“民病胃当心而痛…泄、痕、水闭”之后,也与原文体例不符。因为这一段原文是谈病候,而“蛰虫不去”属于物候。当属错刊。张介宾《类经》将此句置于前文“太虚埃昏,云物以扰,寒生春气,流水不冰”之后,“民病胃脘当心而痛”之前。窃以为甚是。
(6)病本于脾
“病”,即指前文所述“胃脘当心而痛,上支两胁,鬲咽不通,饮食不下,舌本强,食则呕,冷泄,腹胀,溏泄,痕,水闭”等病症。“病本于脾”,意即上述各种病症均皆属于脾病。
(7)冲阳绝,死不治
“冲阳”,穴名,为足阳明胃经穴位。“冲阳绝”,即穴处不能摸到动脉搏动,表示脾胃败绝,故曰“冲阳绝,死不治”。此处是指阴司天之年,风气偏胜,风胜则必然乘脾,如果乘克太甚,则可导致脾胃败绝而致人死亡。此处“冲阳绝,死不治”,与《气交变大论》中所述的“冲阳绝者,死不治”之义相同。不过《气交变大论》中所论的是“岁木太过”之年,此处所论的是厥阴司天之年。但就五行相胜之义来看,窃以为则并无差异。
(8)少阴司天,热淫所胜
“少阴司天”,即少阴君火司天之年。凡是年支上逢子、逢午之年,均属少阴司天之年。“热淫所胜”,即火气偏胜,气候偏热。王冰注:“谓甲子、丙子、戊子、庚子、壬子、甲午、丙午、戊午、庚午,壬午岁也。”此句意即六十年中,上述年份即属少阴司天之年,热气偏胜,尤其是上半年气候比较炎热,气温偏高。
(9)怫热至,火行其政
“怫”(音弗),亦通“悖”(bei音背),有违异、反背之义。“佛热至”,指反常的气温升高。“火行其政”,也是指气候炎热。此句意即少阴司天之年,上半年气温偏高,炎热异常。不过需要指出,“怫热至”句中的“怫”字,注家多作“郁”字解。如张介宾注:“怫,音佛,郁也。”张隐庵注“佛,郁也,少阴主火,发于阴中,故为怫热。”高士宗注:“怫,犹郁也。窃以为,“怫”虽有“怫郁”之义,但此处作“郁”字解不妥。因为从运气学说来看,“热”在寒气偏胜的情况下,被所胜之气所抑,才会产生“郁”,例如太阳司天之年,就有可能产生郁热。这也就是《六元正纪大论》中所述:“凡此太阳司天之政…寒大举,泽无阳焰,则火发待时民病寒,反热中,痈疽注下,心热瞀闷…”而少阴之上,热气主之”,少阴本来就是主热,因此少阴司天之年,一般不应出现郁热因此不同意把“佛”字作“郁”字解,而认为作“悖”字解比较符合经文原义。
(10)民病胸中烦热,嗌干,右满,皮肤痛,寒热咳喘,大雨且至,唾血,血泄,
鼽衄,嚏呕、溺色变,甚则疮疡胕肿,肩背臂及缺盆中痛,心痛,肺,腹大满,膨膨而喘“胸中”,即膈以上部位,为心肺所居之地。“烦热”即烦乱不安。“胸中烦热”,意即心肺有热,烦乱不安。“嗌干,即咽干。“法”,指腋下肋上部位,亦即胸胁部位。“右胠痛”,即右侧胸胁部位胀满。“皮肤痛”,即皮肤疼痛。“寒热咳喘”,即发热恶寒,咳嗽气喘。以上这些症状,从脏象角度来看,均与肺病有关。“睡血”,即痰中带血,与肺有关。“血泄”,即便血,与大肠有关。“鼽衄”,即鼻出血,与肺有关。“嚏呕”,即喷嚏干呕,与肺有关“溺色变”,即小便发黄,与小肠有关。“疮疡胕肿”,即皮肤生疮,浮肿,与心肺有关“肩背臂及缺盆中痛”,由于手太阴、手阳明、手少阴、手太阳经脉的循行与肩背臂缺盆关系密切,所以这些部位疼痛多与心肺有关。“心痛”,即心前区疼痛或胸痛,与心肺有关。肺”,即胸部闷满。“腹大满”,即腹部胀满。“膨膨”,形容胸腹胀满之辞。“喘咳”,即气喘、咳嗽,与肺有关。总的来看,以上所述各种症状,从定位来说,主要在心肺;从定性来说,主要是火热。全段文字意即少阴司天之年,由于气候炎热,热可以伤心,因此人体出现心热病症居多。由于心病必然传肺,火胜必然刑金,因此常常同时出现肺热病症。这也就是说,少阴君火司天之年,人体疾病以心肺热症为主。
(11)病本于肺
“病”,指上述的各种病症。“病本于肺”,意即上述各种病症多属肺病。前已述及,上述病症,有的属于肺,有的属于心,不一定都是肺病。但是为什么此处只谈“病本于肺”而不提“心”?窃以为,这是因为“少阴司天,热淫所胜”,心病是必然的。心病必然传肺,火胜则必然刑金,所以重点提肺。后世注家由于此处原文只提“病本于肺”,所以在注文中亦多据《灵枢经脉》及《甲乙经》以肺、大肠来作注解。例如《新校正》注:“按《甲乙经》溺色变,肩背臑ér及缺盆中痛,肺胀满,膨膨而咳喘为肺病,鼽衄qiú
nǜ为大肠病,盖少阴司天之岁,火尅金故病如是。”张介宾注:“胸中烦热,咽干等症,皆君火上炎,肺金受伤也。金气主右,故右胠qū腋下痛。按经脉篇以溺色变,肩背臑 ér及缺盆中痛,肺胀满,膨膨而喘咳,为手太阴肺病。鼽衄,肩臂臑ér痛,为手阳明大肠病。盖肺与大肠为表里,金被火伤,故诸病皆本于肺也。”窃以为这些注解中把“溺色变”、“肩臂臑ér痛”等等均以手阳明大肠病来解释,实非《灵枢》本意,而有附会曲解之嫌,值得商榷。
(12)尺泽绝,死不治
“尺泽”,穴名,为手太阴肺经穴位。“尺泽绝”,即该穴处不能摸到动脉搏动,表示肺气已绝,故日“尺泽绝,死不治”。此处是指少阴司天之年,热气偏胜,热胜必然乘肺,如果乘克过甚,则可导致人体肺气败绝而死亡此与《气交变大论》中所述“太渊绝者,死不治”之义相同。
(13)太阴司天,湿淫所胜
“太阴司天”,即太阴湿土司天之年。凡是年支上逢丑、逢未之年,均属太阴司天之年。“湿淫所胜”,即湿气偏胜,雨水偏多。冰注:“谓乙丑、丁丑、己丑、辛丑、癸丑、乙未、丁未、己未、辛未、癸未岁也。”此句意即六十年中,上述年份即属太阴湿土司天之年,湿气偏胜,尤其是上半年气候偏湿,雨水偏多。
(14)沉阴且布,雨变枯槁
“沉”,此处指深沉。“阴”,此处指天气阴暗。“沉阴”,意即阴云密布。“且”张介宾《类经》改为“旦”字,有“每天”之义。“沉阴旦布”意即连日阴雨。“雨变”,即雨水太多而产生灾变。“枯槁”,指农作物不能正常生长。“雨变枯”,张介宾注:“沉阴雨变,则浸泡为伤,故物多枯搞”此句意即太阴湿土司天之年,雨水太多,农作物因长期为雨水浸泡而不能正常生长甚至死亡这是对太阴湿土司天之年气候及物候变化的形象描述。
(15)胕肿,骨痛,阴痹
“胕”,指足背。“胕肿”,即足肿。“骨痛,即全身骨节痛。“阴痹”,病名。其临床特点及疾病部位见后文。
(16)阴痹者,按之不得,腰脊头项痛时眩,大便难,阴气不用,饥不欲食,咳唾则有血,心如悬,病本于肾
“阴痹”,病名。“按之不得”,指骨痛无定处。“时眩”,指阵发性眩晕。“阴气不用”,指阴精之气不能敷布全身。“心如悬”,指心中烦乱不实如虚悬胸中。这些症状,如“阴气不用”,“饥不欲食”,“咳唾有血”,“心如悬”等,应属于脾病。因为脾主运化,主行津液。脾病则不能为胃以行津液。津液不足则可以出现“咳唾有血”,“心如悬”等症状。脾病及胃则可以出现饥不欲食等症状。“腰脊头项痛时眩”,“按之不得”等,应属于肾病。因为肾主骨,腰为之府,脊骨头项为足太阳膀胱经脉循行部位。《灵枢·五邪》明确指出:“邪在肾,则病骨痛,阴痹,阴痹者,按之而不得,腹胀腰痛,大便难,肩背颈项痛,时眩,取之涌泉,昆仑,视有血者。”此与本段所论基本相同。但是在阴痹症状方面,却没有提到“阴气不用”,“饥不欲食”,“咳唾则有血”,“心如悬”等症状,即其明证。至于这里为什么只提“病本于肾”而不谈脾,理由已如前述。因为太阴司天之年,“湿淫所胜”脾病是必然的。脾病必然及肾,土胜必然乘水,所以重点提肾而未谈脾。
(17)太溪绝,死不治
“太溪”,穴名,为足少阴肾经穴位。“太溪绝,即该穴处不能摸到动脉搏动。此表示肾气已绝,故曰:“太溪绝,死不治。”此处是指太阴司天之年,湿气偏胜,湿胜必然乘水,如果乘克太甚,则可导人体肾气败绝而死亡。此与《气交变大论》中所述“太溪绝者,死不治”之义相同。
(18)少阳司天,火淫所胜
“少阳司天”,即少阳相火司天之年。凡是在年支上逢寅、逢申之年,均属少阳司天之年。“火淫所胜”,即火热之气偏胜。王冰注“谓甲寅、丙寅、戊寅、庚寅、壬寅、甲申、丙申、戊申、庚申、壬申岁也。”此句意即六十年中,上述年份即属少阳相火司天之年,火热之气偏胜,尤其是上半年气候炎热。
(19)温气流行,金政不平
“温气流行”,指温热之气流行。“金”,指清凉之气“金政不平”,指应凉不凉。此句意即少阳相火司天之年,气候炎热;应凉不凉。用五行概念来说,就是火胜必然刑金。王冰注:“火来用事,则金气受邪,故金政不平也。”张介宾注:“相火淫胜于上,则金受其制。”均属此义。
(20)民病头痛,发热恶寒而疟,热上皮肤痛;色变黄赤,传而为水,身面胕肿,腹满仰息,泄注赤白,疮疡,咳唾血,烦心,胸中热,甚则鼽衄
“疟”,即疟疾。“热上皮肤痛”,即皮肤因火热而疼。“色变黄赤”,即皮肤出现黄疸或皮肤泛赤。“传而为水”,即由热生湿而出现水肿。“身面胕肿”,即全身浮肿。“腹满”·即腹部胀满,此处是指腹中有水“仰息”,即仰头呼吸,不能平卧。此处是指呼吸困难。“泄注赤白”,指痢疾。“疮疡”即皮肤生疮溃疡。“咳唾血”,即咳血唾血。“烦心”,即心中烦乱。“胸中热”即胸中烦热。“鼽”,即鼻出血。上述症状,从定位来说,有的属于心病例如烦心,胸中热等。有的是属于肺或大肠病。例如发热恶寒,皮肤痛,仰息鼽衄,泄注赤白,咳唾血。从定性来看则均属火症、热症。其中身面胕肿、腹满、皮色黄等,虽然可以定性为湿,但是由于其系“传而为水”,亦即水是在热的基础上产生,因此其性质仍然是属于火热。全句意即少阳相火司天之年,由于气候炎热,暑可以伤心心病必然传肺,火胜必然刑金,所以少阳司天之年,尤其是该年的上半年,人体疾病以心肺热病为主。
(21)病本于肺
“病”,指上述各种病症。“病本于肺”,意即上述各种病症多属肺病。至于上述病症中有关心病问题如何理解,已在少阴司天之年中作过讨论,此不赘述。
(22)天府绝,死不治
“天府”,穴名,为手太阴肺经穴位。“天府绝”,即此穴处摸不到动脉搏动,表示肺气已绝,故曰:“天府绝,死不治。”意即少阳司天之年,火气偏胜,火胜必然刑金。如果乘克太过,则可导致人体肺气败绝而死亡此与《气交变大论》中所述“太渊绝者,死不治”之义相同。
(23)阳明司天,燥淫所胜
“阳明司天”,即阳明燥金司天之年。凡是年支上逢卯、逢酉之年,均阳明司天之年。“燥淫所胜”,即燥气偏胜,气候偏凉。王冰注:“谓乙卯、丁卯、己卯、辛卯、癸卯、乙酉、丁酉、己酉、辛酉、癸岁也。”此句意即六十年中,上述年份即属阳明燥金司天之年,燥气偏胜,尤其是上半年气候偏燥,雨水减少,气温偏低。
(24)木乃晚荣,草乃晚生
“木”,指树木。“草”,指青草。“晚荣”,“晚生”,均指萌芽生长较一般年份推后。此句意即阳明司天之年,由于气候偏凉春行秋令,所以应生不生,应长不长,生长缓慢。
(25)筋骨内变,民病左胠胁痛,寒清于中,感而疟,大凉革候,咳,腹中鸣,注泄,鹜溏
“筋骨内变”,指人体的筋和骨发生病变。左法胁痛”,指左胁肋疼痛。“寒清于中”,指上述这些症状在性质上属于虚寒“感”,即外感清凉之气。“疟”,指发热恶寒或寒热往来。“感而疟”,即人体因感受清凉而出现发热恶寒等症状。“大凉”,指气候清凉。“革候”,指改变了气候。“凉革侯”,即由于气候反常,应温不温,使季节与气候、物候不相适应。“腹中鸣”,即腹鸣,肠鸣有声。“注泄”,指腹泄。“鹜溏”,指大便不成形。上述症状,从定位来看,有的属于肺和大肠病,例如“感而疟”,“腹中鸣”,“注泄”,“鹜溏”等等有的属于肝病,例如“左法胁痛”,“筋骨内变”等等。从定性来看,均属寒凉。这就是所谓的“寒清于中”。全句意即阳明燥金司天之年,由于气候偏凉,金胜必然乘肝,因此在临床上容易发生上述肺肝的寒症。
(26)名木敛生,菀于下,草焦上首
“名木敛生”,即树木萌发生长不好。“菀于下”,指生长缓慢。“草焦上首”指花草枯萎。此句意即阳明燥金司天之年,春行秋令,应温反凉,所以植物生长缓慢。此与上述之“木乃晚荣,草乃晚生”之义相同都是对阳明司天之年气候、物变化的形象描述。由于如此,所以张介宾《类经》对这一段文字重新加以编次为:“阳明司天,燥淫所胜,则木乃晚荣,草乃晚生,筋骨内变大凉革候,名木敛生,苑于下,草焦上首,蛰虫来见。”并注云:“大凉革候以下四句,旧在下文感而疟之后,今改移于此,”窃以为张氏改得有理,但张氏仍将叙述病候的“筋骨内变”这一句夹在其中,仍有不类之处,是为美中之不足。
(27)心胁暴痛,不可反侧,隘干,面尘,腰痛,丈夫

五运六气基础知识详解


五运六气的解释

中医学 名词 。古代医家根据金、木、水、火、土五行的运行和阴、阳、风、雨、晦、明(《素问·至真要大论》以风、热、湿、火、燥、寒为六气。)六气的流转(即所谓“气运”),以 推断 气候变化与疾病发生的关系。 宋 沉括 《 梦溪 笔谈·象数一》:“医家有五运六气之术,大则候天地之变,寒、暑、风、雨、水、旱、螟、蝗,率皆有法;小则人之众疾,亦随气运盛衰,今人 不知 所用,而胶於定法,故其术皆不验。”《明史·方伎传·周述学》:“自历以外,图书、皇极、律吕、山经……五运六气、海道针经,莫不各有成书,凡一千馀卷。”

词语分解

五运的解释 .古代据五行生克说推算出的王朝 兴替 的气运。《东观汉记·光武纪》:“自帝即位,按图谶,推五运, 汉 为火德, 周 苍 汉 赤,木生火,赤代 苍 。”《旧五代史·梁书·太祖纪》:“是以三正互用,五运相生, 六气的解释 . 自然 气候变化的六种现象。指阴、阳、风、雨、晦、明。《 左传 ·昭 公元 年》:“天有六气,降生五味……六气曰阴、阳、风、雨、晦、明也。”《庄子·在宥》:“天气不和,地气郁结,六气不调,四时不节。” 成玄英

展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