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产三道红线推迟

节后楼市连放猛料 两地抢先调控 房价走势有信号

然今年“黄金周”楼市总体未现火热行情,但国庆长假刚刚结束,江苏徐州便率先发起调控政策,紧随其后的是浙江绍兴。两地政策不约而同聚焦商品房备案价格管理,同时也再次明确限售、“限地价、竞配建”。另据机构数据,今年前9月全国房地产调控政策次数高达403次。

分析认为,徐州和绍兴出台政策,进一步说明调控不放松的导向。尤其是第四季度全国房企会积极促销和去库存,此时稳定市场秩序也显得比较关键。预计四季度全国各地依然会有调控,重点落实“三稳”政策。此外,房企促销仍将对成交产生一定带动作用,市场规模整体降幅可控,房价仍将以稳为主。

与此同时,“三道红线”的严格执行将被推迟到2023年也被媒体证实是误读,仍为2021年起在全行业全面实施。至于是否影响房价,在专家看来,既然目前政策肯定没有落地,所以也就对市场没什么影响。

徐州、绍兴节后出台调控打响楼市“双响炮”

10月9日晚,徐州市住建局发布《关于进一步促进市区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的通知》,通知从宅地供应、备案价格管理、装修行为与价格监管、房地产金融政策、商品房限售、住房保障等多方面进行明确。

通知明确,加强商品住宅销售价格备案管理。新备案商品住宅项目,宗地建筑面积10万平方米以下的,实行一次性价格备案;宗地建面高于10万平方米的,可分期进行价格备案,每次备案不低于10万平方米,最后一期不足10万㎡,据实备案;备案价格一年内不得调整。

徐州还规定,各金融机构应加强信贷资金用途审查和流向检测,采取各种有效手段,严防消费贷款和其他贷款违规用于购房。

徐州提出的“继续坚持商品住房限制交易政策”并非新的内容。根据2018年6月徐州《关于完善市区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意见的通知》,当时已经落实了限售政策。

易居研究院智库中心研究总监严跃进表示,即便是重申政策内容,也继续释放政策收紧的信号,至少类似6年限售的约束,也可以规范住房交易,防范各类住房炒作,也使得限售政策的效应进一步放大。

根据国家发布的8月份70城房价数据显示,徐州新建商品住宅销售价格环比涨幅为0.8%,同比涨幅为11.6%,仅次于银川、唐山、西宁;二手住宅销售价格环比涨幅为0.8%,同比涨幅为7.3%。

另据徐州易百房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度,徐州土地交易收入总金额达到372.8亿元之多,同比大幅上涨73%,位居全国第29名。分季度来看,仅7、8、9三个月,徐州的土地交易总金额就接近125亿元。

“徐州此次政策的出台,进一步说明对于房价和预期稳定的导向。”在严跃进看来,徐州最新一期新建商品住宅价格指数同比涨幅为全国第四,属于房价过热的城市,所以政策出台符合预期。

同日,浙江省地级市绍兴紧随徐州,成为国庆长假后第二个升级调控的城市。中原地产研究中心数据显示,绍兴是全国第27个收紧调控政策的城市。

绍兴市住建局网站发布《关于进一步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运行的通知》,强调严格执行“限地价、竞配建”政策、严格实行“双备案”制度、严格分期销售管理、严格规范市场秩序、严格落实主体责任。

政策最重要的一条是,严格实行“双备案”制度。新开盘项目价格备案须综合考虑同区域内其他类似房源价格或“地价+成本”等因素,加推盘项目价格备案不得高于首次备案的商品住房价格。

有分析认为,这条规定意味着开发商的自主权被压缩,备案价的决定权倾向于调控。对于开发商来说,其备案价格制定将更为科学合理,并受到更严格的监管,备案价不会产生较大幅度的波动;对于购房者,在售楼盘价格也会得到有效控制,无需再担忧房价出现大起大落的情况。

另外,对已取得预售许可或已办理现房销售备案的,要在十日内一次性公开全部准售房源及每套房屋价格,不得高于申报价格对外销售。此外,加大土地供应力度,实行差别化供地。严格执行“限地价、竞配建”政策,严格控制溢价率和楼面地价。

严跃进指出,从绍兴楼市政策内容看,对于类似限购限贷等提法减少,而更多是针对地价和房价等进行。这也说明在当前特殊时期,对于住房交易还是持鼓励态度的,但是要防范地价和房价的炒作。

不过,机构数据显示,近期绍兴房价并没有上涨迹象。据房天下数据显示,绍兴9月二手房参考均价9436元/平,环比8月下降9.29%,同比去年同期下降21.65%。

两地政策影响力度有限,全国房地产调控高达403次

“这些政策都是看着热闹,没有动根本,信贷都没有全面收紧。”中原地产首席分析师张大伟表示,“单独看这两个城市的调控政策内容,与大部分城市接近,实际调控政策力度不大,主要是针对备案价格调整有所收紧,预计对于市场有一定影响。但影响幅度有限。”

严跃进则表示,“十一”假期后,包括徐州和绍兴出台政策,进一步说明调控不放松的导向。尤其是第四季度全国房企会积极促销和去库存,此时稳定市场秩序也显得比较关键。

与此同时,节后还传出消息称“三道红线”的严格执行将被推迟到2023年。经上海证券报报道,该消息有误读之嫌,“三道红线”政策并未延期,仍将于2021年起在全行业全面实施。

根据媒体报道,“三道红线”是指房企剔除预收款后的资产负债率不得大于70%;房企的净负债率不得大于100%;房企的“短债比”小于1。

随着房企融资端逐渐收紧,开发商为了降负债加大打折促销的概率或大大增加,至于是否直接或间接地影响房价,在专家看来,肯定的是现在政策没有落地,所以也就对市场没什么影响。等将来政策落地了,再看影响也不迟。

2020年三季度,中央多次召开会议强调“房住不炒”定位不变,从多个方面部署调控举措。7月以来,多地先后收紧调控政策,如杭州、宁波、深圳、成都等城市,以稳定市场预期。从调控内容上看,各地出台的政策主要表现在限购、限贷升级,限售年限增加、增值税免征年限提升,强化土地市场管控,加强市场监管,明确高层次人才及无房家庭优先购房等,保障刚需,抑制炒房。

中原地产研究中心统计数据显示:今年9月全国房地产调控次数累计为35次,仅7月到9月有超过27城发布逾30次调控收紧政策;1-9月全国房地产调控政策累计高达403次。

张大伟认为,8-9月各地收紧的调控政策虽然力度不大,但依然代表了房地产调控的趋势是一城一策,房住不炒,维持房地产市场的平稳,只要上涨过快必然会导致调控升级。

中指研究院最新发布的《2020年三季度中国房地产市场总结与趋势展望》报告指出,展望四季度,因城施策下,部分房价、地价存较强上涨预期的城市仍会进一步升级楼市政策,以稳定预期,但随着政策效果的逐步显现,政策收紧的空间已明显缩小。部分城市将在增加购房补贴、强化住房保障等方面进一步加大引才力度,放宽落户限制,也将进一步促进房地产市场发展。

黄金周楼市失色,四季度房价咋走

从多家机构发布的统计数据来看,刚刚过去的国庆长假并未给楼市过多表现机会,“银十”表现清淡,新房和二手房市场呈现“冷热不均”的景象。分析认为,随着居民对于旅游需求的提升,长假期间购房者更关注出游,对楼市的关注度减弱,近三年来所谓的国庆楼市黄金周已然褪去。

据诸葛找房数据研究中心监测数据,双节假期,重点10城(北京、深圳、武汉、苏州、大连、福州、青岛、东莞、温州、泰安)新房销售面积为72.86万㎡,与去年国庆周相比小幅上升1.6%。整体来看,今年假期销售量级与去年基本持平,但由于今年假期较往年多1天,从日均销售面积上看,2020年重点10城日均销售面积为9.11万㎡,同比下降11.1%。日均销售面积为2015年以来国庆周的最低值。

二手房市场方面,贝壳研究院发布的数据显示,黄金周期间重点监测的18个城市中,二手房日均交易量比去年同期增长50%,二手房成交均价同比上涨12%。

张大伟认为,疫情对房地产市场的影响已经过去,后续市场将继续升温。但调控政策的频繁出现,让涨幅维持在“温”的程度。

中指研究院的报告认为,四季度全国房地产市场将呈现“市场规模小幅调整,新开工积极性放缓,投资增速保持较高水平”的局面。调控收紧下需求理性回归,市场规模将在周期作用下回归调整通道,但房企采取的积极促销策略仍将对成交产生一定带动作用,市场规模整体降幅可控;房价整体运行仍将以稳为主,改善型产品的增加及一二线去化优势的显现将带动销售均价继续保持小幅上涨。

房地产三道红线是哪三道?

红线一是剔除预收款的资产负债率不得大于70%,红线二是净负债率不得大于100%,红线三是短债比不得小于1倍。

根据“三道红线”的触线情况,将分为红、橙、黄、绿四挡,红色档三条红线都触碰到了不得新增有息负债。橙色档碰到两条线负债年增速不得超过5%。黄色档碰到一条线,负债年增速不得超过10%。绿色档三条线都未碰到,负债年增速不得超过15%。

以下房子不能买

1、无产权登记房

因为没有合法的登记,开发商知道没有产权卖出去的可能性会比较小,所以这类房子的价格一般情况下会比较便宜。有些人会贪图小便宜买了这种房子。

买完之后如果说自己居住其实问题不大,如果说有困难急需钱的时候,想要进行交易或者抵押,那是门都没有,因为手续不全,第一部就审核不可能通过。而且在买房的时候,也无法分期付款,因为无法正常从银行贷款。

2、房龄大的房子

一套房子正常来说它的房龄也就只有70年,如果你开始就买了一套已经过了很长时间的房子,那么你在进行入住一段时间之后,时间又过去了一半,到时候再想转手售卖。

几乎是没有再卖出去的可能性了。而且这种老房子装修的格局也非常的不符合现在人们生活的习惯,电梯老旧,还可能没有电梯,配套也跟不上,自己买回去也需要进行大改,一点都不值得,而且银行贷款也困难。

3、产权纠纷的房子

存在产权纠纷的房子,这一类房子买过来不仅无法获得银行贷款,而且还会有各种麻烦事,比如可能会碰到过户难、搬不动的情况,而且产权不清楚的想再转手卖掉也是非常困难的。

房地产政策三条红线

房地产三条红线是为了限制房地产行业风险的一条政策,若未达标,监管层将要求金融机构对相应房企的全口径债务进行限制。房地产三条红线的具体内容为:(1)剔除预收款后的资产负债率不超过百分之七十;(2)净负债率不超过百分之百;(3)短债比不小于一。融资管理规则是房地产市场长效机制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房地产金融审慎管理度的重要组成部分。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城市房地产管理法》第五条 房地产权利人应当遵守法律和行政法规,依法纳税。房地产权利人的合法权益受法律保护,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侵犯。

房产三条红线具体解释是什么?

房地产三条红线是为了限制房地产行业风险的一条政策。若未达标,监管层将要求金融机构对相应房企的全口径债务进行限制。

继2020年8月提出针对房地产行业的“三道红线”新规后,国家相继对银行贷款、境内外债融资以及信托融资等主要融资渠道进行了全方位严格管控。在此环境下,各大房企头上的“紧箍咒”持续加紧,纷纷采取动作主动降负债,对比各大房企近期发布的有关数据,三道红线下房企的各项指标正在悄然变化。

买房注意事项

房价居高不下,买房可不是儿戏,因此,初次置业者在买房前学习了解一些房地产基础知识是必需的。对于房地产这个对售购双方来说信息不对称的市场,消费者主动缩小信息差距,总会减少盲目购买或者上当购买的机会。

购房时,有的公司对一次性交费的优惠很大,有的达到了5%以上,这确实是一笔不小的开支。购现不妨为之,购期房则要慎重了。如果一次性交费,到时开发商不能按时交房,购房者去要求赔偿,几乎难以奏效。如果钱未一次交清,则可凭未付余款去交涉,购房者便由被动变主动了。

三道红线政策出台时间

所谓的“三道红线”,就是央行和住建部将限制开发商融资的政策,将于2021年1月1日起全行业推行。简单来说,央行爸爸对开发商们说,“你们这群人欠我的钱和滚雪球一样难还清,再想借钱,得按我的规矩来。

“三道红线”是针对所有的开发商划出的三个标准,分别是:1、剔除预收款后的资产负债率大于70%;2、净负债率大于100%;3、短债比小于1。

如果有房企全部踩中了这“三道红线”,那将被归为红色档,其后果就是有息负债规模不得增加。

如果只踩中“两道红线”,则将被归为橙色档,有息负债规模年增速不得超过5%。

如果只踩中“一道红线”,那就被归为黄色档,有息债务规模年增速将扩宽至10%。对于一道都没踩中的房企,则被归为绿色档,有息债务规模年增速可放宽至15%。

按照这三个标准,由图可以看出,融创、恒大、绿地、华夏融信、中梁、绿城、美的、金茂、阳光城、金科、荣盛、奥园、雅居乐、蓝光、正荣、旭辉、世茂、碧桂园、万科、新城、建业等房企处在了比较危险的边缘。

对此,业内人士认为,在“三道红线”这一新规则之下,房企接下来将难以通过举债扩大规模,不少房企的债务偿还,也不能靠举债进行,只能依赖销售回款。

易居研究院智库中心研究总监严跃进认为,绿档内企业自身财务数据是优秀健康的,后续面临监管可能性较小,企业能够继续保持现有战略推进。

“红档内企业后续面临政策监管可能性大,融资方面会有所限制,既有战略扩张则需调整,要降低风险融资。更关键的是,有可能会影响这些企业同其他房企的合作。”

“该政策实质上是长效机制的具体体现,也就是对重点房地产企业的资金监测和融资管理规则,可以理解为开启了保证房企后续既能够做好业绩,也能够稳定发展的路径,体现了房住不炒的理念。”

回归到合肥市场,“三道红线”的政策对合肥楼市最大的影响应该还是在土拍层面,部分开发商拿地可能十分谨慎,要精打细算,把有限的资金用在利益最大的地方。

房地产融资三条红线

银行限制房地产开发商融资的三条红线指:

1、房企剔除预收款后的资产负债率不得大于70%;

2、房企的净负债率不得大于100%;

3、房企的“短债比”小于1。该政策于2021年1月1日起全面推行。

若未达标,监管层将要求金融机构对相应房企的全口径债务进行限制。

展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