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线女什么意思

一代名伶红线女什么意思

红线女,原名邝健廉,女,汉族,1924年12月27日生于广州,祖籍广东开平,中国当代著名粤剧表演艺术家、红派艺术创始人。[1-6]历任广东粤剧院副院长,中国戏剧家协会广东分会副主席,广州粤剧团艺术总指导,第二届全国政协委员,第三、四、七、八、九届全国人大代表。2009年,荣获首届“中国戏剧终身成就奖”。2013年12月08日,因突发性心肌梗塞在广州逝世,享年89岁。[7]

国当代著名国学家、文化学者肖健指出,红线女是粤剧艺术的一代宗师,红线女开创了迄今为止中国粤剧史上花旦行当中影响最大的唱腔流派之一——红派艺术,为
岭南粤剧艺术乃至中华文明树立了不朽的丰碑!“五四”新文化运动思潮引领着现代粤剧史开篇,红派艺术在现代粤剧花旦行当发展进程中具有初创和里程碑意义,
唱腔流派影响深远!红派艺术,以粤剧传统花旦唱腔为基础,吸收京剧、昆剧、话剧、歌剧、西洋歌唱、电影等技巧,创造出龙头凤尾、跌宕起伏、音域宽广、清脆
秀丽、刚柔相济的唱腔风格。红线女饰演过《一代天骄》、《昭君出塞》、《关汉卿》、《搜书院》、《李香君》、《山乡风云》、《白燕迎春》等剧目,折射出妇
女在追求自由、民主、正义道路上百折不挠的抗争精神。《荔枝颂》以粤曲去颂唱“南国荔枝红”,寓意新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如火如荼,与时代主旋律完美契
合,脍炙人口、广为传颂!粤剧因红线女而被周恩来同志誉为 “南国红豆”!当今许多粤剧演员和民间粤剧社团、私伙局,唱腔和表演都以红派艺术为典范。[1-2][5]
一代宗师(女性)=一代名伶

一代名伶红线女是什么人

红线女,原名邝健廉,女,汉族,1924年12月27日生于广州,祖籍广东开平,中国当代著名粤剧表演艺术家、红派艺术创始人。历任广东粤剧院副院长,中国戏剧家协会广东分会副主席,广州粤剧团艺术总指导,第二届全国政协委员,第三、四、七、八、九届全国人大代表。2009年,荣获首届“中国戏剧终身成就奖”。2013年12月08日,因突发性心肌梗塞在广州逝世,享年89岁。
附:
丈夫:
马师曾(1900年4月2日-1964年4月22日)字伯鲁,号景参,祖籍广东顺德。广东顺德县龙谭人,著名粤剧表演艺术家。
儿子:
马鼎盛,军事评论员、凤凰卫视主播、中国近代军事史学会会员、广东省社会科学院客席研究员。

从红线女身上我们学到什么

红线女在继承粤剧名旦董华唱腔的基础上,吸收京剧、昆曲、歌剧和西洋歌唱技巧,广征博采,集诸家之长,又结合自己的嗓音条件,大胆革新创造,形成自己发声、呼吸、咬字、共鸣、行腔的一整套独特的演唱风格,称为“红腔”(又称“女腔”),是当代粤剧舞台上流传最广的唱腔流派。
红线女从艺六十年,在前人的基础上不断开拓、创新,创造了享誉海内外的“红派”艺术,她所塑造的一个个光夺目的舞台形象,在粤剧史上留下绚丽篇章,她所独有的以声带情、炉火纯青的唱腔艺术将长远的流传下去。红线女的艺术代表着当代粤剧旦角艺术的最高成就,被誉为岭南文化瑰宝。
红线女为了粤剧事业的兴旺发达,呕心沥血致力于培养粤剧接班人,取得了可喜的成果,她对粤剧艺术的执着追求、精益求精、顽强拼搏的精神,赢得了广大观众、广大艺术同行的尊重和敬佩。她是广大文艺工作者学习的典范,学习她献身艺术、献身人民的奉献精神,学习她开拓创新、一丝不苟的艺术追求,学习她诲人不倦、甘为人梯的高尚情操。

红线女什么意思

红线女(1927.12.27~2013.12.08),原名邝健廉,广东开平人,著名粤剧著名表演艺术家,历任广东粤剧院副院长,中国戏剧家协会广东分会副主席,中国人民协商会议第二届全国委员会委员,第三、四、七、八、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广州粤剧团艺术总指导等职。1939年跟随舅母何芙莲学习粤剧,艺名小燕红,15岁加入马师曾剧团,在两广地区崭露头角。抗日战争胜利后,在学京剧3年,同时向声乐专家求教,并吸收电影的表现手法。1952年组织真善美剧团。1955年从来到广州,加入广东省粤剧团。
红线女从艺60多年,演过近百个粤剧,拍过90多部电影,成功地塑造了许多经典舞台形象。红线女在继承粤剧名旦董华唱腔的基础上,吸收京剧、昆曲、歌剧和西洋歌唱技巧,开创了独树一帜的“红腔”,是当代粤剧舞台上流传最广的唱腔流派。所演剧目《关汉卿》《昭君出塞》《李香君》《搜书院》《山乡风云》等影响较大,代表作《荔枝颂》《珠江礼赞》《昭君出塞》被视为粤剧唱腔的经典。红线女曾被周恩来总理誉为“南国红豆”。2009年10月11日,荣获首届“中国戏剧终身成就奖”。
2013年12月8日晚20时35分,红线女因突发急性心肌梗死在中国广州去世,享年89岁。[1-2]
资料来源:http://baike.baidu.com/link?url=5RXyoQ6qbDpH4mPqACUoaH8ANBHonya95V5vo1ri7-eLCMVOb5ERkTa4yapNKwT48EJZYz7vWec_3igTUG_izxRkq2diV_x5ONH87qauMwdodyX9ugbJ2MvIPv4l6_OG

红线女(唐代女侠)详细资料大全

唐代宗建中二年夏末秋初的一个夜晚,一位身着墨绿色夜行衣的姑娘悄然来到魏州城,只身闯入壁垒森严的节度使府中,神不知鬼不觉地从老谋深算的节度使田承嗣床头,盗走了一个盛着节度使金印的宝盒,从而巧妙地制止了一场即将发生的战争。这件事流传开后,便演绎成“红线女魏城盗宝盒”的故事,武艺绝尘的盗盒姑娘红线女更被人们看成是似神似仙的侠女,她的名字传遍了北方民间。

追根究底,这个人人皆知的“红线女”之名实际是一个小小的错误,这姑娘名为“鸿现”,因发音与十分形象的“红线”读音相近,所以被叫成了“红线女”。若再往根上找,“鸿现”还应是“绿云”呢!

基本介绍

  • 本名 :周绿云
  • 别称 :红线女
  • 所处时代 :唐代
  • 性别 :女
身世简介,文献记载,梨山学艺,入节度府,红线女绝技,

身世简介

绿云是唐朝“安史之乱”时期出生于沧州一位周姓官宦人家的小姐,这姑娘从小生得聪颖伶俐、漂亮活泼,被父母视为掌上明珠。绿云五岁那年,周家来了一位化缘的老尼,这尼姑虽然容貌苍老,眼神却相当精灵,她一眼看中了正在院中嬉耍的小绿云,于是向周家请求要收绿云为徒,周家这么一个爱如至宝的千金,怎么会舍得送她出家为尼,当下就婉言拒绝了。老尼也不多罗嗦,就在转身出门的那一刹那,猛地伸手抱过了小绿云,还没等绿云父母反应过来,就风驰电掣一般离开了。临出门时只丢下一句:“老身决不会亏待令嫒!”话音未落,人已了无踪影。这边绿云父母好不容易醒过神来,捶首顿足,悲哭不绝。 这带走绿云的神秘老尼是何许人呢?原来她是隐居梨山修道百年的妙空神尼,近一个世纪的勤修冥悟,练就了一身出神入化的武功,除精通各种拳道兵器外,尤以一身绝世的轻功见长。妙空神尼武艺高超绝伦,脾气也是怪得少有,对选择授艺的徒弟特别挑剔,南来北往考察了几十年,却没有看中一人,一身稀世绝技眼看就没了传人。就在这时,她偶然在周家见到了绿云,这姑娘年龄虽小,却已初露慧质,不但一身骨胳细匀轻灵,宜练妙空神尼创制的功法,而且目光机灵有神,悟性甚高,是个学武功的好苗子。既然是百年难逢的好苗子,妙空当然不会放过,不惜强行抢入山中。 在险峻奇秀的梨山深处,绿云随妙空神尼过著与世隔绝的苦修生活。妙空神尼将毕身所创武功倾囊相授,绿云除了练就一套变幻无穷、灵捷如风的“神女剑法”外,还将妙空神尼神奇的飞腾之术学得八九不离十,运起功来,身影飘忽飞旋,犹如惊鸿一现,因而妙空将其名改为“鸿现”。

文献记载

唐代宗建中二年夏末秋初的一个夜晚,一位身着墨绿色夜行衣的姑娘悄然来到魏州城,只身闯入壁垒森严的节度使府中,神不知鬼不觉地从老谋深算的节度使田承嗣床头,盗走了一个盛着节度使金印的宝盒,从而巧妙地制止了一场即将发生的战争。这件事流传开后,便演绎成“红线女魏城盗宝盒”的故事,武艺绝尘的盗盒姑娘红线女更被人们看成是似神似仙的侠女,她的名字传遍了北方民间。 追根究底,这个人人皆知的“ 红线女 ”之名实际是一个小小的错误,这姑娘名为“鸿现”,因发音与十分形象的“红线”读音相近,所以被叫成了“ 红线女 ”。若再往根上找,“鸿现”还应是“绿云”呢!

梨山学艺

春去春回,转眼间鸿现姑娘已在梨山中度过了十载光阴。青春妙龄的鸿现,在梨山清泉的滋润下,长得艳丽非凡,加上日日练功,身材尤为健美。虽然在山中无人教她情爱之事,然而豆蔻年华的少女谁又不会怀春?鸿现渐渐喜欢一人独坐静潭边,以潭水为镜,望着水中自己的芳容痴痴暇思,还经常用山花插在鬓旁妆扮自己。妙空神尼把鸿现禁锢在深山中修练,本意是让她断净凡间七情六欲,专心致力于本门武功,使本门功法进一步发展深化;这时见鸿现无师自通,有了这些红尘女子的思情举动,因而断定:“这丫头六根不净,尘缘未断。”既然如此,干脆顺其自然,放她下山发挥一番作为。 主意既定,在一个春意醉人的日子,妙空神尼带着二八佳龄的鸿现姑娘,来到潞州节度使薛嵩府中。见到薛嵩后,妙空也不多说什么,十分干脆地把鸿现推到薛嵩面前,嘱咐道:“你与此女有缘,善自待她,日后必有奇验。”话一说完,妙空转身就不见了身影。 潞州节度使薛篙早已了解有妙空神尼这么一位世外高人,向来与她无恩无仇,今天却凭白无故地送来一位妙龄少女,着实让他摸不准她葫芦里卖的什么药。既然神尼留言“善自待她,日后必有奇验”的话,薛嵩当然不敢怠慢;何况这少女也确实美艳可人,薛嵩就欣然接受了下来。他回头问少女叫什么名子,少女低声答道:“鸿现”,可薛嵩却把“鸿现”误听成了“红线”,从此便“红线长、红线短”地叫开了,薛府里的人也都称她是“红线姑娘”;既然大家都习惯这么叫,鸿现也就懒得更正,鸿现从而就成了红线。 红线姑娘来历奇特,薛嵩当然不敢等闲视之。既然住进了薛府,就得在府中有个名份,作侍婢当然不成,作妾又太小,薛嵩本非拈花好色之徒,于是干脆把她收为义女,使红线姑娘在潞州城里有了个响当当的名份和地位——节度使的千金小姐。 遵照妙空师傅的交待,在薛嵩面前,红线绝口不提梨山学艺之事,平日练功也是深夜里背着人进行;因此,薛嵩一直没料到,自己身边这个美艳秀气的义女,竟然是一位身怀绝技,万人莫敌的奇女子!

入节度府

做了节度使府中的小姐,当然就得接受大家闺秀的那套教育,薛嵩不惜重金聘请了高师,教授红线姑娘诗文、书画、音律、棋琴等课目。红线女虽然在深山中没有得到很高的启蒙教育,但毕竟有颖慧的天赋和极高的悟性,三年学习下来,不止是诗文娴熟,而且弹筝抚琴、书画棋艺上,都有了非凡的造诣。 镇边节度使薛嵩虽为武将,但并非一个莽撞武夫,他除了臂力过人、弓马悯熟外,还通晓音律,雅好翰墨,称得上是一员儒将。见到稚气未脱的红线女棋琴书画进步如此之快,心中十分高兴,闲暇时,常与她谈诗论文、切磋音律、花下对弈,或是静听她弹琴抚筝。聪明过人的红线女成了薛嵩生活中的“开心果”,父女之情也日渐深厚。说到薛嵩的官职“节度使”,实际上就是守边大将,为了防御北方胡人侵犯中上,唐皇朝在沿边地区派驻了重兵,唐高宗时期,朝廷给这些地区的守将颁发了“节铖”,“节铖”也就是一种权柄的象征,以便于战事紧急时,守边将领能以“钦差大将”的身份调遣附近兵马,抵御外侮,因而人们就把这些持有“节铖”的守边大将称为“节度使”。 唐玄宗开元年间,重新调整边镇布置,使节度使权力越来越大,不但是各边区的军事指挥官,而且还统管该地区的行政、司法、经济俨然是独霸一方的地方王。在这种大权独揽的情况下,唐玄宗晚年,管辖今天河北、山西、辽宁一带的节度使安禄山趁唐朝内地兵力空虚、政局混乱之机,起兵进军京都长安,薛嵩也成了安禄山的支持者。后来在唐肃宗的勉力号召下,各地勤王部队合力平息了变乱,安禄山死后、包括薛嵩在内的许多带兵大将降归了朝廷。限于朝廷的,这些降将没有受到惩罚,因为还必须借用他们手下的兵力镇守边关。 唐代宗继位后,为了安抚广大的关东(即渲关以东的华北平原地区)地区,将这里划分成五大范围,分别安置甩不掉的“安史之乱”降将薛嵩、田承嗣、张忠志、李怀仙及侯希夷。实际上在“安史之乱”余波震荡下,这五支兵马一直没有停止过互相争夺攻伐,唐廷予以明令划分,不过是委曲求全地接受眼前的事实,为他们划定范围,以求安定。 五位大将中的薛嵩与田承嗣,一向关系较为密切,以往曾多次并肩作战,同生死、共患难,而且两个家族间还互通婚姻,建立了亲家关系。如今按朝廷的划分,田承嗣辖有魏博五州,大约是今天的河北省东部及山东省西北部一带,将府则定驻魏城,也就是今日的河北大名。而薛嵩的辖区则遍及山东省甫部及河南省北部一带,将定驻潞州,即今日的河南安阳。双方地境相接,成为邻“邦”;但两相比较,薛嵩的辖区土地肥沃,气候温和,物产丰富,田承嗣的管区、远远不及;田承嗣看在眼里,心生贪念;于是不惜横征暴敛,招兵买马,充实战备,加紧操练,准备在秋凉之后,起兵攻打潞州,他已把旧日交情尽抛脑后。 薛嵩这边打探到讯息,心中十分焦急。倒不是薛嵩的兵力不足以抵挡田承嗣部,他焦虑的主要是“安史之乱”方息,饱受战乱之苦的百姓刚刚喘过气来重振家园,如果又行交战,眼看两镇的安定与繁荣又将毁干一旦。一向崇尚文治的薛嵩一边加紧战备,一边却不免长吁短叹,忧心忡忡。 平日里很能逗义父开心的红线女见薛嵩整日愁眉不展,无心言笑,就拿出新作的诗文给义父过目,薛嵩表现出一副心不在焉的淡漠态度;她在月下为义父抚琴弄曲,薛嵩也根本没有平日里那种陶醉在琴音里的模样。红线女见状也不免心事重重,她心想:“义父深恩厚德,平日里待自己如同亲生女儿,如今也该是自己挺身而出,为父分忧的时候了!”别看红线女平日里一副天真烂漫的样子,其实她对本镇时势早已暗察在心,深知义父为何而愁。红线女试着向义父探询道:“风闻田家兵马将于秋后前来攻打潞州,是吗?”薛嵩站起身来,面露不悦,苦笑着说:“此乃军国大事,不是你们女儿家所能操持的,还是不必为 *** 心吧!” 红线女闻言不再说什么,纵身一跃,飞上了自己的绣阁,转眼工夫,只见她穿一身墨绿色紧身夜行装,腰插一支龙纹匕首,手执一柄青霜宝剑,飘然由楼上飞跃而下,神情肃穆地对薛嵩道:“今夜将往魏城一探究竟,此去必可挫彼锐气,或能化解一场浩劫!”说完,还没等惊得口瞪目呆的薛嵩有所反应,转眼间就腾身而去。

红线女绝技

就在月圆星稀,冷露无声的夜晚,红线女施展“嫦娥奔月”的飞腾绝技,更鼓声声中,越墙深入护兵把持极严的魏城节度使府中。用点穴之技劫持了一名护兵,问明田承嗣的住所,然后点了那护兵的哑穴把他绑了丢在花丛中。红线女随即悄无声息地越上田承嗣卧房屋顶,揭开屋瓦,象燕子一般飘落在田承嗣的卧榻旁,烛影摇红,罗帐内田承嗣正鼾声大作,枕边端端正正地放著一只锦盒,红线女轻轻掀开罗帐一角,探手取出锦盒,转身照原路越出田府,运起神行轻功,返回了潞州。这边潞州城内的薛嵩是整夜没合一下眼睛,晨光初露,红线女面带红晕地走进薛嵩书房中,喜滋滋地把上只锦盒递到薛嵩手上。 薛嵩小心翼翼地接过来细看,这是一只雕琢精美的乌檀木盒子,打开一看,里面有田承嗣官印一方,以及两颗硕大的夜明珠和田承嗣的生辰八字与平安符。薛嵩惊呼道:“红儿啊!这不是田承嗣的命根子吗?你是怎么弄来的?怕是此刻已把他急疯了呢!”话说田承嗣一早起来发觉自己的宝盒不见了,又气又急,一连杀了几个值夜的护兵。气忿之余,他又觉十分的惊惧,既然能有人在他枕畔取出宝盒,那么要取他的脑袋也决非难事啊! 田府内攘攘扰扰闹到上灯时分,门外传报:“潞州薛大人遣差官有密事面陈!”命差官进来后,差官呈上锦盒及书信一封。田承嗣见到宝盒已惊吓出一身冷汗,展信细读,上书:“昨夜有客探帅府,自亲家翁枕边取走一锦盒,知系君家贵重之物,为免悬念,特派专使奉还。” “薛嵩身边竟有如此高人!”这样一想,田承嗣就不再敢打攻取潞州的主意了,一场势在必发的战争,就被红线女这么轻轻的一拨,拨得烟消云散,两镇的百姓确实得以免却了一场浩劫。这件事慢慢传到了朝廷,田承嗣仗势不羁,原本是连朝廷的帐都不买的,既然薛嵩能把他治得服服贴贴,唐室就索性封薛嵩为平阳郡主,让他来牵制住田承嗣,还真的管用,说透了,田承嗣真正怕的还是小小的 红线女 呢!

广东红线女的历史由来

红线女(原名邝健廉),中国当代著名粤剧表演艺术家、红派艺术创始人。1943年,她在肇庆演出,在内地第一次用“红线女”这个艺名。从此,她成为“师曾剧团的正印花旦。以后到抗战大后方广西等地演出了许多马派剧目,如《苦凤莺怜》、《斗气姑爷》、《软皮蛇招郡马》等。


红线女,女,汉族,1924年12月27日生于广州,祖籍广东开平,红线女是粤剧艺术的一代宗师,红线女开创了中国粤剧史上花旦行当中影响最大的唱腔流派之一 —红派艺术,为岭南粤剧艺术乃至中华文明树立了不朽的丰碑。

展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