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武祖师49支签含义

佛教第 49签

佛教没有什么49签,道教才有49签。
道教签诗及签解 (共49签)
玄天上帝百字圣号
混元六天 传法教主 修真悟道 济度群迷 普为众生 消除灾障 八十二化 三教祖师 大慈大悲 救苦救难 三元都总管 九天游奕使 左天罡北极 右垣大将军 镇天助顺 真武灵应 福德衍庆 仁慈正烈 协运真君 治世福神 玉虚师相 玄天上帝
金阙化身荡魔大天尊
赞曰
万物之祖 盛德可委 精贯玄天 灵光有炜
兴益之宗 保合大同 香火瞻敬 五福攸从
祈签祝文
天蓬大元帅 天犹副元帅 翊圣保德真君 真武灵应大帝 北天大道 四十九位灵应天尊 左右侍从官军 殿庭香火应惑真灵 向伸启告 俯垂鉴听 弟子某人 今为。。。祈求圣签 伏望 明彰报应 指示愚迷 所祈所愿 大赐显灵 下情无任 虔祷之至
举签念曰
天地神只 万身皆知 吾今下课 善恶扶持
凶应凶兆 吉应吉时 判断生死 决定无疑
玄天上帝圣降日
正月初七日 二月初八日 三月初三日 三月初九日
四月初四日 五月初五日 六月初七日 七月初七日
八月十三日 九月初九日 十月廿一日 十一月初七日
十二月廿七日 润月亦同
第四九签 下下 群鸦集噪
圣意 群鸦集噪未为奇 防慎阴人口舌欺
退后之时方可免 不然事绪主忧疑
谋望 休望羊羔美酒斟 鱼书雁信两沉沉
鹊巢已被乌鸦占 万计千谋总是空
家宅 口舌无端蓦地来 只因家宅有疑猜
归来急早求福神 免教人口受天灾
婚姻 休信傍人说得诳 莲花那比菊花香
好生回步重开眼 莫把乌鸦作凤凰
失物 自已当时不小心 如今失却便难寻
休教惹得傍人闹 受辱遭殃岂可禁
官事 喧哗闲事闹哄哄 久后忧疑主见凶
来到公厅分曲直 一场惊险归虚空
行人 终签不利卜行人 客路忙忙未转身
中道有忧灾祸至 早求洪福叩龙神
占病 灾病缠绵未得痊 虔诚求福告上天
操心不改遭魔障 若得痊时也损财
解曰 占家宅阴人小口有灾 自身有口舌 失物不见 病者不安宜作福 求财未遂 行人未至 官事虚惊 求官未达 六甲生女 婚姻不成 田蚕六畜有损 凡事不宜

茅山道术

学就是不学 不学就是学
时机一到 就自然成了
阿弥陀佛 施主加油

道教第49签求解文

佛教没有什么49签,道教才有49签。
道教签诗及签解 (共49签)
玄天上帝百字圣号
混元六天 传法教主 修真悟道 济度群迷 普为众生 消除灾障 八十二化 三教祖师 大慈大悲 救苦救难 三元都总管 九天游奕使 左天罡北极 右垣大将军 镇天助顺 真武灵应 福德衍庆 仁慈正烈 协运真君 治世福神 玉虚师相 玄天上帝
金阙化身荡魔大天尊
赞曰
万物之祖 盛德可委 精贯玄天 灵光有炜
兴益之宗 保合大同 香火瞻敬 五福攸从
祈签祝文
天蓬大元帅 天犹副元帅 翊圣保德真君 真武灵应大帝 北天大道 四十九位灵应天尊 左右侍从官军 殿庭香火应惑真灵 向伸启告 俯垂鉴听 弟子某人 今为。。。祈求圣签 伏望 明彰报应 指示愚迷 所祈所愿 大赐显灵 下情无任 虔祷之至
举签念曰
天地神只 万身皆知 吾今下课 善恶扶持
凶应凶兆 吉应吉时 判断生死 决定无疑
玄天上帝圣降日
正月初七日 二月初八日 三月初三日 三月初九日
四月初四日 五月初五日 六月初七日 七月初七日
八月十三日 九月初九日 十月廿一日 十一月初七日
十二月廿七日 润月亦同
第四九签 下下 群鸦集噪
圣意 群鸦集噪未为奇 防慎阴人口舌欺
退后之时方可免 不然事绪主忧疑
谋望 休望羊羔美酒斟 鱼书雁信两沉沉
鹊巢已被乌鸦占 万计千谋总是空
家宅 口舌无端蓦地来 只因家宅有疑猜
归来急早求福神 免教人口受天灾
婚姻 休信傍人说得诳 莲花那比菊花香
好生回步重开眼 莫把乌鸦作凤凰
失物 自已当时不小心 如今失却便难寻
休教惹得傍人闹 受辱遭殃岂可禁
官事 喧哗闲事闹哄哄 久后忧疑主见凶
来到公厅分曲直 一场惊险归虚空
行人 终签不利卜行人 客路忙忙未转身
中道有忧灾祸至 早求洪福叩龙神
占病 灾病缠绵未得痊 虔诚求福告上天
操心不改遭魔障 若得痊时也损财
解曰 占家宅阴人小口有灾 自身有口舌 失物不见 病者不安宜作福 求财未遂 行人未至 官事虚惊 求官未达 六甲生女 婚姻不成 田蚕六畜有损 凡事不宜

彭祖是谁,还有真武大帝

彭祖
--------------------------------------------------------------------------------
彭祖,一作彭铿,或云姓篯名铿,传以长寿见称。原系先秦传说中的仙人,后道教
奉为仙真。
彭祖传说与先秦典籍所谓老彭有关。《论语·述而》:“子曰:‘述而不作,信而
好古,窃比于我老彭。’”①老彭为何人,历来有不同的说法。有的说,老彭是殷贤大
夫,好述古事,有的认为,“老彭”指的正是彭祖;有的则认为,“老”指老子,“彭”
是彭祖,等等。因《大戴礼记》也有所谓老彭,系商初人,马叙伦确信“老子与《论语》
之老彭是一人,与《大戴礼记》之老彭非一人”。②彭祖养生致寿之事,《庄子》记载
甚多。《大宗师》在极称“道”的永恒玄妙后,继称得其道者的种种玄妙,其中有云:
“彭祖得之,上及有虞,下及五伯。”③《刻意》又称:“吹呴呼吸,吐故纳新,熊经
鸟申,为寿而已矣。此导引之士、养形之人,彭祖寿考者之所好也。”④此外,《逍遥
游》《齐物论》诸篇都涉及彭祖其人。《荀子·修身》也把他描写为“治气养生”之人。
屈原《天问》曰:“彭铿斟雉,帝何飨?受寿永多,夫何久长?”清王夫之注曰:“旧
说以彭祖烹雉献尧,尧食而美之。未详是否。彭,彭铿。导引服食而寿,尧飨其献,寿
八百岁。”长沙马王堆三号汉墓出土的竹简《养生方》,还有彭祖答王子巧(乔)问养
生的描述。大概最初传称他以导引行气修身致寿,后来则把服药、房中等种种道术集于
其一身。
《列仙传》载:“彭祖者,殷大夫也,姓篯名铿,帝颛顼之孙、陆终氏之中子,历
夏至殷末寿八百余岁。常食桂芝,善导引行气。历阳有彭祖仙室,前世祷请风雨,莫不
辄应。常有两虎在祠左右,祠讫,地即有虎迹云。后升仙而去。”⑤在汉代,有关彭祖
的记载,还未与房中术相联系。《汉书·艺文志》著录房中八家,尚无以彭祖名其书者,
至晋代,葛洪《抱朴子内篇·释滞》称:“房中之法十余家”,其中便有了彭祖;在
《微旨》篇中论房中术,则称“彭祖之法,最其要者”,《遐览》篇还著录《彭祖经》
一卷,并在《极言》篇引用其文。《神仙传》增加了服云母粉、麋鹿角,盛赞金丹,擅
长房中术,并传授道术于采女、殷王等情节。云:“彭祖者,……少好恬静,不恤世务,
不营名誉,不饰车服,唯以养生治身为事。殷王闻之,拜为大夫。……常有少容,然其
性沉重,终不自言有道,亦不作诡惑变化鬼怪之事,窈然无为。时乃游行,人莫知其所
诣。伺候之,竟不见也。有车马而不常乘,或百日、或数十日不持资粮 还家则衣食与
人无异常。闭气内息,从平旦至日中,……其体中或有疲倦不安,便导引闭气,以攻其
患。……王自诣问讯,不告之,致遗珍玩前后数万,彭祖皆受之,以恤贫贱,略无所留。……
乃令采女乘轻軿而往问道于彭祖。……彭祖曰:‘欲举形登天,上补仙官者,当用金丹。……
其次当爱精养神。服饵至药,可以长生,但不能役使鬼神,乘虚飞行耳。不知交接之道,
虽服药无益也。’……采女具受诸要,以教王。王试为之,有验,欲秘之,乃令国中有
传彭祖道者诛。又欲害彭祖以绝之。彭祖知之,乃去,不知所在。其后七十余年闻人于
流沙之西见之。……彭祖去殷时,年七百七十岁,非寿终也。”⑥道教各派常以教义的
差别而对某些仙真作出不同的评价。东晋中期出现的上清派虽独斥房中,但因彭祖有服
食炼气的一面,故上清派有其传记,且其地位与四皓、安期生相当。《元始上仙众真记》
云:“广成丈人今为钟山九天仙王。汉时四皓、仙人安期、彭祖今并在此辅焉。”
⑦而灵宝派则贬低彭祖一类“唯自求道”的仙人。《太上洞玄灵宝本行因缘经》称彭祖
寿八百岁,只得小乘地仙,乃因前世学道,“少作善功,唯欲度身,不念度人”。⑧此
外,还有将彭祖与带“彭”字的地名联系起来的传说,如彭祖因进雉羹于帝尧而得封地,
后谓之彭城:彭祖曾过彭蠡之滨,遍游洞府,垂钓于台上,双鲤化为双龙,冲天而去;
等等。或称彭铿乘风御气,腾身踊空,年七百七十七岁时解化。在《真灵位业图》
中,彭铿列在第四左位。⑨道书依托彭祖撰者不少,除前述外,尚有《彭祖养性经》
《彭祖摄生论》《彭祖导引法》《彭祖导引图》等等。
真武大帝
--------------------------------------------------------------------------------
真武大帝又称玄天上帝,民间和道教尊奉的北方玄武神。
玄武本二十八宿中北方七宿之总名。战国典籍已有记载。
《楚辞·远游》有“召玄武而奔属”之句,洪兴祖《楚辞补注》卷五曰:“玄武谓
龟蛇,位在北方,故曰玄,身有鳞甲,故曰武。”①《礼记·曲礼》云:“行,前朱鸟
而后玄武,左青龙而右白虎。”注曰:“行,军旅之出也。朱鸟、玄武、青龙、白虎,
四方宿名也。……军行法之,作此举之于上,以指正四方,使戎阵整肃也。”②《淮南
子·天文》将此四方神与四天帝相配,称玄武为颛顼之僚佐,曰:“北方水也,其帝颛
顼,其佐玄冥,……其神为辰星,其兽玄武。”③纬书《河图》则视玄武为黑帝之精,
称:“北方黑帝,神名叶光纪,精为玄武。”
又曰:“北方黑帝,体为玄武,其人夹面兑头,深目厚耳。”④尽管玄武作为神的
地位,在汉代比前有所提高,但在此后较长一段时间内,人们仍视玄武之形象为龟蛇,
仍视玄武为四方护卫神之一。如东晋葛洪《抱朴子内篇·杂应》称老君李聃“左有十二
青龙,右有二十六白虎,前有二十四朱雀,后有七十二玄武,”⑤为之作护卫。唐段成
式《酉阳杂俎》中之玄武形象仍为龟蛇,该书《续编》卷三云:“朱道士者,太和八年,
常游庐山,憩之涧石,忽见蟠蛇如堆缯锦,俄变为巨龟,访之山叟,云是玄武。”⑥五
代于逖《灵应录》又记人锄死龟蛇得祸的故事,据称此龟蛇即“玄武神也”。⑦可见直
到唐末五代,玄武神的地位还是不高的。
玄武信仰之兴盛和玄武神地位之提高始于宋代。盖因北宋开国之初,即受到北方外
族契丹、辽国的威胁,为了提高防御入侵的自信心,乃乞灵于北方大神玄武的护佑。据
杨亿《谈苑》载,“开宝中,有神降于终南山,……言:‘我天之尊神,号黑煞将军,
与真武、天蓬等列为天之大将。’太宗即位,筑宫终南山阴。太平兴国六年,封翊圣将
军。”⑧宋真宗大中祥符七年加号“翊圣保德真君”。从此以后,玄武与翊圣、天蓬、
天猷合称“四圣”。⑨大中祥符(1008~1016)间,为避圣祖(即赵玄朗)讳,改玄武
为真武。AB宋《大诏令集》卷一百三十六载,宋真宗天禧二年(1018)诏加真武为真武
灵应真君。AC《真武灵应真君增上佑圣尊号册文》载,宋徽宗大观二年(1108)“增上
尊号曰:佑圣真武灵应真君”。AD《文献通考》卷九十《郊社考》载,“钦宗靖康元年,
诏:佑圣真武灵应真君加号佑圣助顺真武灵应真君”。AE道教自来崇拜星斗,尤其崇拜
北斗,倡言“南斗注生,北斗注死”,所谓南斗即指玄武七宿之首宿。在北宋帝王为了
军事目的大倡玄武崇拜之时,道教也趁机推波助澜,为玄武制造种种神迹。其中最
突出的是编造玄武身世。《太上说玄天大圣真武本传神咒妙经》曰:“昔大罗境上无欲
天宫,净乐国王善胜皇后,梦而吞日,觉乃怀孕。其母气不纳邪,日常行道,既经一十
四月,乃及四百余辰,于开皇元年甲辰之岁三月三日午时,降诞于王宫,相貌殊伦。后
既长成,遂舍家辞父母,入武当山修道,四十二年功成果满,白日升天。玉皇有诏,封
为太玄,镇于北方。显迹之因,自此始也。”AF南宋陈元靓《岁时广记》卷十九“降真
圣”条所引《玄天大圣本传》之文,与此相同,只个别字句有异,证明上段文字出于宋
代所撰之《玄天大圣本传》。《太上说玄天大圣真武本传神咒妙经》在叙述真武身世之
前,又称真武为太上老君之化身,云:“玄元圣祖八十一次显为老君,八十二次变为玄
武,故知玄武者,老君变化之身,武曲显灵之验。”AG经此描写后,玄武遂由古代之四
方护卫神之一上升为道教大神。并将象征真武的龟蛇改为真武所收之二魔,故自宋代起,
真武画像与塑像皆为“被发黑衣,仗剑蹈龟蛇,从者执黑旗”。AH元朝以北方女真族入
主中原,视北方真武为王朝的保护神而加以崇奉。元代开国之初,在北京等地创建真武
庙、昭应宫。至元七年(1270),徐世隆撰《元创建真武庙灵异记》云:“我国家肇基
朔方,盛德在水,今天子观四方之极,建邦设都,属水行,方盛之月,而神适降,所以
延洪休,昌景命,开万世太平之业者,此其兆欤!”AI同年王磐撰《元创建昭应宫碑》
云:“国家肇基朔方,奄有四海,今京邑告成,而是瑞来格,神理不言,应以象类,盖
昭昭矣!”AJ为此,元代皇帝将真武之“真君”号升格为“帝”,《续文献通考》卷七
十九《群祀三》云:“元大德七年十二月,加封真武为元圣仁威元天上帝。”AK明成祖
时崇奉真武尤盛。因明成祖朱棣原为北方一藩王(燕王),意欲举兵夺取帝位,须借助
北方大神真武为其出师“正名”,谋士姚广孝遂造作玄武助战的神话。傅应麟《明书》
卷一百六十《姚广孝传》载,朱棣决定举兵“靖难”时,曾问师期于姚广孝,广孝对曰:
“未也,俟吾助者至。曰:
‘助者何人?’曰:‘吾师。’又数日,入曰:‘可矣。’遂……
祭纛。见披发而旌旗蔽天,太宗(朱棣)顾之曰:‘何神?’曰:
‘向所言吾师玄武神也。’于是太宗仿其像,披发仗剑相应。”LB故朱棣继位以后,
十分崇奉真武,除在京城建真武庙外,又于永乐十年(1412)命隆平侯张信率军夫二十
余万大建武当山宫观,使崇奉真武的香火臻于极盛。
此时,崇奉真武的道教经书也愈来愈多。仅现存于《道藏》者,即有此时期所出的
《玄天上帝说报父母恩重经》《玄天上帝启圣录》《玄天上帝启圣灵异录》《大明玄天
上帝瑞应图录》《玄天上帝百字圣号》《太上玄天真武无上将军箓》等。
上述诸书除宣扬真武种种灵异事迹外,并进一步突出真武在道教诸神中的地位。两
宋时已称真武为老君之化身,元明时则进一步称之为“金阙化身”,《玄天上帝启圣录》
卷一云:“按《混洞赤文》所载,玄帝乃先天始气、太极别体。上三皇时,下降为太始
;中三皇时,下降为太初;下三皇时,下降为太素;黄帝时,下降符太阳
之精,托胎于净乐国王善胜皇后,孕秀一十四月,则太上八十二化也。”LC其地位几乎
与道教最高神三清相当。万历《续道藏》所收《玄天上帝百字圣号》,将历代皇帝和道
士加给真武的封号排成一百字,其封号之长,无论在皇帝中或其他神灵中,再也找不出
第二个能和它相比拟的。后经元明诸代之倡导,真武庙祀几遍天下。

武当金顶记(一)

武当仙山最先介绍的一定是的终极之地——金顶!顾名思义,居于最高处,金光灿烂,顶秀于众!2019年有幸登临武当最高峰金顶,今日写就此文,以飨读者,以忆前程!

首先我先介绍一下金顶!金顶的故事和一个大人物有关——函谷关令尹喜。传说老子骑青牛路过函谷关,见到关令伊喜,感念其问道之虔诚,特留道德五千真言。伊喜后来访山修道,就来到了武当山脚下。彼时的武当山还是荆棘丛生的荒山。伊喜就在武当山五龙宫开始修隐,传说伊喜一个人历经千辛万苦终于爬上了武当金顶。金顶由此开始成为历朝修真之人所向往的至高至玄之处。

金顶的山峰本名叫做天柱峰,如果把中国看做是一个人,那么天柱峰(大巴山脉)很像人肚脐的位置。

天柱峰和周边的山峰好似一团火在燃烧的形状,而海拔1612米的天柱峰就是这团火焰的中心!古有七十二峰朝大顶的说法(其实是道家的约数),但是这个火行山配上玄武这个真神就很有说法了……留个悬念

先讲一个故事:传说洪武皇帝朱元璋一次遇难,跑到了武当山。当时山顶有个小石庙,庙里供着真武祖师。朱元璋磕头祷告:“北海玄天真武祖师,保佑我冲下山去,得帝以后,我住什么房子,你住什么房子;天下百姓我,一样你。”说罢,武当山刮起一阵怪风,成群的虎豹满山奔跑。山下元兵围困了几天,不见朱元璋影子,以为其早被野兽吃了,就退守撤围。朱元璋以为真武大帝显灵救了自己,他临死时,把四太子朱棣和太孙允炆喊到面前嘱咐:“武当山真武祖师保佑我打了天下,你们要把武当山庙字和京城宫殿修得一样好。

但是这个故事也有另一个版本是说永乐朱棣靖难之役的时候遇险避难,自述得到了真武祖师的护佑!于是为了报恩,大修武当以显其诚!

金顶从南岩宫观仰最为壮观,顺着龙头香(南岩宫最出名的景点),晴朗的时候往上遥望可以远观到金顶!龙头香以后文章再述!
如果通过高倍望远镜拉伸,那种缥缈到清晰的感觉是十分震撼的,而且也能坚定你的目标!下面几幅图是高倍望远镜从龙头香开始到金顶金殿的航拍!各位看官自己可以估摸下从龙头香爬到金顶要多长时间?
想要登顶武当金顶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不算从山门开始,而从最近的中台琼观或者南岩开始算起,都超过了十几公里的山路!琼台路线最容易,也最短,但是相当无聊,登山的人也很少,没什么 历史 建筑,纯看风景,风景也不如其他两条路线。所以大多数游客都是走的南岩线,爬山主要经过榔梅祠,乌鸦岭,黄龙洞,朝天宫……到朝天宫分为两线——往左是清神道,往右是明神道。

清神道路途最长,比较平坦,古建筑不多,风景漂亮。

明神道路途长度在前两者之间,但是楼梯有一部分非常陡峭,并且陡峭部分很长,必须扶着楼梯栏杆才能上去,不然很容易摔倒滚回去。一二三天门都是建在山峰顶上的,上上下下翻越山峰难度可想而知。沿途有三道天门,风景也漂亮。

乌鸦岭有一段风景非常秀丽,仿佛置身于原始森林一般!

这个就是朝天宫,看见这种斑驳陆离的楼梯我就很有怀古气息,恰巧有一只小狗进入了镜头,它朝左侧凝望着,目光迷离,不明觉厉啊!

这里说一个小细节朝天宫往左是清神道,相对较新,但是景致一般,而且道路更长;而往右是明神道,相对较古老,人文景致更多,道路较短!

当时看错了地图,本来想走明神道的,结果跟着狗狗的目光方向走了清神道[呲牙]

这是明神道要经过的三个天门(图示是三天门)。

最后还有个朝圣门,一过朝圣门,金顶就在眼前!
金顶的宫殿叫做大岳太和宫!明永乐十年,明成祖朱棣下令敕建太和宫,建成后嘉封武当山为“大岳太和山”,封这座建在绝顶上的道宫为“大岳太和宫”。嘉靖皇帝的嘉封使武当山的地位一举超过了五岳!

明嘉靖年间,太和宫又进行了扩建,使殿堂道房多达520间。而在那次扩建之后,这里的称谓有了变化,以金顶围墙为界,墙外面的称为“太和宫”,墙里面叫“紫金城”。“北有紫禁城,南有紫金城”,可见当时大岳太和宫的地位仅次于北京的皇宫了。

太和宫整体建筑布局是依居天险、随山就势,充分利用其山形的自然起伏;在构筑上借其峻险而添其隆重,以达到肃穆庄严、大气滂礴的艺术效果,让人感到垂悬中的稳重和独步云天的威严。
大岳是形容武当山地位殊妙高远的称谓,武当山号称“大岳”有“三山五岳皆拱揖”的威名!太和宫现仅存正殿、殿、钟鼓楼、金殿、皇经堂、铜殿等。

正殿额题“大岳太和宫”,殿内仅存真武大帝铜铸像及四大元帅、水火二将、金童玉女等塑像。殿门两侧各置铜碑一座,一是明代嘉靖二十九年(1550)敕建苍龙岭雷坛设金像之御碑,一是明代嘉靖三十一年(1552)遣工部左侍郎陆述等人致祭碑。殿前是殿,左右是钟鼓楼,钟楼内悬永乐十四年(1416)所铸造铜钟一口。

最后,你就可以沿铁栏石阶而上,登临金顶,遍览武当旖旎风光!

家乡传说——李世民敕建龙牙寺

“孝”,是对父母长辈的一种感恩行为。孝爱文化在中国源远流长,它是一种理念与精神,是为人的立身之本,是社会责任意识的源头,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古有《二十四孝》,由历代二十四个孝子从不同角度、不同环境、不同遭遇行孝的故事集结而成。在这些古人当中,有老莱子穿上戏服,举办家庭演唱会,把老母亲逗得哈哈大笑,叫“衣娱亲”;有王祥脱得一身光溜溜,睡在冰面上,融化了冰,鲤鱼被其孝心所感,自动跳了出来,王祥的继母喝鱼汤治好了病,叫“卧冰求鲤”。 这些故事大都取材于西汉经学家刘向编辑的《孝子传》,也有一些故事取材《艺文类聚》、《太平御览》等书籍。《二十四孝》故事,离我们太远。这里要讲述的,李世民敕建龙牙寺,把古人的孝行拉近了,就在湖南益阳,咱们桃江县。

有人好奇了。李世民一代圣主,远在国都、繁华的西安城,桃江古属梅山地域,位于安静的资水河畔。李世民作为一国之君,日理万机,他又如何想到要在桃江修建龙牙寺呢?

花开两朵,各表一枝。莫急,莫急。

有龙牙寺,就得先有龙牙。又有人提问了。虎口拔牙难!拔龙牙这种神物,可不更难上加难!快说,究竟是个什么来历?

这颗龙牙的来历,得往两晋南北朝追。

神话中龙的种族里,除了唐僧的好伙伴小白龙,其他的都喜欢干点坏事。话说当年真武祖师锁孽龙于浮邱山火云洞,孽龙不思悔改,偷偷将火云洞打通至洞庭湖底,所幸被真武祖师及时察觉,邀请了仙人许崇君一道,两位仙人双双守住洞口两端,并合力在罗溪瀑布上首吉安仑(岭)设下困龙棋局,棋局不解,孽龙就无法解困。

但是百密一疏。多少年后,一名樵夫打柴至吉安仑,捆柴火时,不慎被挑柴的钎担绊倒,后脑勺正好磕到一块巨石,血如泉涌,很快气若游丝。说时迟那时快,巨石周围突然交错冒出黑色光芒与白色光芒,将一道道鲜血重新逼回樵夫的脑袋里。樵夫恢复如初,清醒了过来,但见身旁的巨石缩小到了三米见方,且黑白相间,宛如一幅棋盘,就是没有棋子。樵夫知道棋盘石是神物,恭敬跪拜,下山向村里人提及,村民普遍来拜,竟香火延绵至今。

原来,困龙棋局已深具灵性,不忍心樵夫就此失血而亡,出手救了樵夫。却因此耗费灵力过多,孽龙趁机得以脱困火云洞,东躲西藏,最后潜伏在桃江县三堂街镇资水河段。

当时桃江有一名得道高僧,叫释善全。释善全长老秉承上天有好生之德的理念,说服真武祖师和许崇君二位仙人暂缓擒龙,决意讲经感化孽龙。就这样,长老在河边,孽龙在水底,一个讲经,一个听经,不知经过了多少三百六十五个日夜,孽龙爬上岸来,朝着释善全倒身便拜,彻底改邪归正。

孽龙感激释善全长老,百般思考报恩的法子。龙珠?修炼千年的宝贝,交出去就得变回小蛇一枚,不成。龙筋?哪吒使着它登上了封神榜,可一旦抽出去也是性命攸关大事,还是不成。思来想去,孽龙留下了一颗龙牙,就在释善全长老讲经授道之处,江畔的三堂街镇,由长老和弟子们代代守护。三堂街镇得龙牙灵气庇佑,人口繁衍生息,竟然发展成一个熙熙攘攘的商业镇,镇上手工业发达,主产砚石、土布、土纸、雨伞、纤缆、竹木器、副食品等,成为附近修山、沾溪、大栗港、鲊埠、武潭、汉寿等地域的中心集镇,商铺云集,船只穿梭往来。

再说到贞观十二年,李世民的母亲窦太后,背部生了一个大肿瘤,想尽了办法,可怎么也治不好,疼痛难忍。母子连心,李世民恨不得把肿瘤移到自己身上,来代替病痛。太医们遍翻古籍,终于不负众心,找到了一个对症偏方。不过,这个药方需要用龙牙作为药引子!这岂不是天大的难处!

传说中人们把龙骨进行了神化,其实龙骨为古代哺乳动物如象类、犀牛类、三趾马等的骨胳的化石,《中华草本》和《中华药典》均记载有龙骨性味及功效、验方。我推测,释善全长老收藏的龙牙或许就是一枚犀牛角,同样来之不易。

此时李世民长吁短叹,对母亲病痛的忧虑和牵挂,才下眉头,又上心头。李世民本有头风之疾,就是高血压,这一番折腾后,竟然也病得起不来床了。长孙皇后看在眼里急在心中,大唐天子肩负国事重责,病不起呀!她提出了建议:下公告寻访龙牙,在全国范围内张贴,主动上交者重奖,提供线索者,亦重奖。

和当代的划治差不多,当时的桃江在益阳县治下,益阳县又在长沙郡治下。布告层层张贴,又由各乡正、里正和村正发布到了桃江各处,最终到达了三堂街,被守护龙牙的道元长老获知。

当时唐天子李世民以亡隋为戒,经济上薄赋尚俭,为政谨慎;上知人善任,从谏如流,开创了贞观之治,获得万民爱戴。因此,道元长老爽快地把珍贵的龙牙献上了朝廷,并且拒绝了奖赏,只提请朝廷为龙牙修寺。

龙牙果然发挥了神效,窦太后药到病除!李世民高兴万分,提起御笔,写下“龙牙寺”金晃晃三个大字,传旨尉迟恭、秦叔宝两位大将各领三千精兵,火速奔赴桃江,修建龙牙寺。从此龙牙寺矗立在资水河畔,寺里殿宇重重,一共九重:山门、大佛殿、罗汉殿、梵堂、观音殿、左右斋堂、钟鼓二楼,雕梁画栋,雄伟壮观。龙牙寺最让人津津乐道的,是三十六幅壁画,从困龙棋局救治樵夫,到释善全讲经化龙、从孽龙报恩留牙,到道元和尚献龙牙治病,从唐天子敕建龙牙寺,到庙宇建成金光大放,画风神奇瑰丽,形象浓墨重,宣扬中华传统美德,永远敦促着后人常怀向善,常思感恩。

从此龙牙寺所处的村子被称为龙牙坪村,村子两旁的山,也都改了名字。为啥?尉迟恭兵马以黑色旗帜号令,他驻扎的山峰,遍插乌旗,叫乌旗山。秦叔宝的兵马以黄色旗帜号令,那山,当然就叫黄旗山。

龙牙寺于唐代元和年间及元代至正年间两次重修,至明朝末年,征西巡抚、桃江籍人士郭都贤曾撰联于山门:万山风雨锁龙宫,被樵子留连,看破一盘棋局;千古水云迷洞口,问渔郎消息,放开几片桃花。抗日战争时期,龙牙寺毁于日军的烧杀掳掠,现仅存庙旁古井,深20余丈,也已经断流。乌旗山、黄旗山周围还有锣鼓寨、点将台等古迹可寻。

展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