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武侯六出祁山

武侯六出祁山殒命讲述了什么

诸葛武侯伐魏,由于各种原因,六出祁山(按演义说法)均算不上成功,最后一次北伐途中命陨五丈原。其原因大概如下:
1、劳师远征,补给不济。
2、战线过长,攻下来但守不住。
3、军事方面决策失误。
4、成都统治阶层意见不一。
5、劳民伤财,底层人民生活困苦,“民有菜色”。
6、遇一生之敌司马懿。
7、文缺谋断之士,武缺英勇之才。
诸葛亮本人个性谨慎有余,魄力不足,如听取魏延意见,兵出子午谷,则魏危矣。反面的例子,魏军邓艾敢想敢做,勇往直前,出奇谋兵出阴平,绕过剑门,攻江油,克绵竹直抵成都,致使后主投降,蜀国灭亡。综合来看,诸葛亮在历史上,算一位颇有远见的家、思想家及出色的文学家,前后《出师表》文采斐然,流传至今。但武侯绝不算出色的军事家,草船借箭、祭东风、空城计皆为演义杜撰,平定南方则多为马谡之功。

诸葛亮六出祁山的“祁山”如今在哪?为何它的军事意义如此重要?

三国时期,汉丞相诸葛亮六出祁山伐魏的故事,在中国民间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但真正知道祁山在哪的可能不是很多。

如果大家在读书或阅史时稍为留意一下的话,就不难发现,三国时期所称的祁山位于今甘肃礼县东、西汉水北侧,西起北岈(今平泉大堡子山),东至卤城(今盐官镇),横卧在礼县西汉水北侧,绵延约25公里。它是扼陇蜀咽喉,控南北要冲的要塞,也是三国时蜀魏相争的古战场。

祁山是秦国的发祥之地,曾是秦早期的、经济、军事、文化中心。史载:“秦襄公始建秦国于西垂。

早在尧舜之时,就把这里称“西”,认为是天中之位,也是仲观察并祭祀日落的地方,其意义就更加不言而喻了。此处,群山耸立,直入云霄,被誉为“九州”之名阻,天下之奇峻,地扼蜀陇咽喉;势控攻守要冲,所以成为三国时魏蜀必争之地。

蜀汉的国土分为三部分,即汉中、蜀中、南中,汉中以北为祁山,关隘众多,地势险要,蜀道难嘛,都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据守则百万兵亦难行半步,北进则可背山而征战关中,所以其军事意义也尤为重要。

接下来讲讲其他的,诸葛亮亲率大兵六出祁山,欲收复中原、一统华夏的事迹。

其实诸葛亮一共有过五次北伐——在这五次北伐中,仅二出祁山。

公元228年春,诸葛亮第一次北伐,张郃大破马谡于街亭,失去了街亭,就无法阻击西进的曹军,诸葛亮打算用于屯田的天水、南安和安定三郡也必将得而复失。

公元228年冬,诸葛亮第二次北伐,蜀军包围了陈仓,久攻不克,于是诸葛亮粮尽退军。

公元229年,诸葛亮第三次北伐,诸葛亮攻占武都、阴平二郡,见好就收,主动撤军。

公元231年,诸葛亮第四次北伐,因李严运粮不继,反而诬陷诸葛亮拥兵自重,后主刘禅信谗召回诸葛亮。

公元234年,诸葛亮第五次北伐,因诸葛亮积劳成疾,不幸去世,享年五十四岁,至此北伐战争彻底结束。

总的来说,诸葛亮北伐失败多是因粮草不济,寡不敌众与战术保守。当然还有一个原因就是-他的对手也不弱,是司马懿这种老手,司马懿早已看破了一切,采取打不过就按兵不动-死守的战略,将诸葛活活“拖死”于北伐之路。

诸葛亮六出祁山现在看来实属笑话,可他是傻吗?不,这是忠义。

诸葛亮在《出师表》表中提到的‘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诚然已经表明了诸葛亮会兑现与先帝的承诺,并且已经想好了策略去统一中原。无奈天妒英才,丞相北伐,六出祁山,最后病逝五丈原。

如今从成都到西安高铁只要区区几小时,但丞相却倾尽余生。 有人对诸葛亮扼腕痛惜,因为他至死也没有匡扶汉室,统一中原;有人被诸葛亮为尽帝业、甘愿六出祁山历经艰辛而感动;还有人埋怨道:为了不忘他的初心,为了实现他的初心,六出祁山,穷兵黩武,把蜀地搞得民皆菜色。

在我看来,他报恩至死方休的决心就已经让人钦佩,而祁山也因为他的北伐故事而闻名。祁山留给我们后世的不单是军事意义,还是一种象征,一种诸葛亮精神的象征。

诸葛亮一共“五次北伐,四次出祁山”,为何后世说六出祁山?

诸葛亮在历史上一共五次北伐,演义里六次北伐。这一系列军事行动被后世归纳总结成了四个字:六出祁山。诸葛亮在五次北伐军事行动里,走了三次陇西大道,走了一次散关故道,最后一次是褒斜道。由此可见,诸葛亮的整个用兵重心,在西不在东。

尽管诸葛亮一共只出过两次祁山,但从文化意义上来说,祁山已经成为了诸葛丞相北伐的一个标志、一个品牌,或者说一个与他紧密相连的精神图腾。

出祁山就是北伐,北伐就是出祁山,两者密不可分。

武侯只有五次大规模北伐,而且只有第三次第四次走的是祁山,其余走的都是斜谷道。出祁山的主要目的应该是进攻陇西地区,继而威胁关中,两次用兵也是效果最好的。究其原因,地理位置是主导因素。绕过祁山北边就是天水郡,占住这里就可以拖住关中的援军,为蚕食陇西争取时间,上邽之战就是一个典型。还有不能忽视的一点就是后勤。祁山道上有西汉水,方便运粮。华阳国志记载“平恐漕运不给,书白亮宜振旅”便是佐证。

诸葛亮在历史上是六出祁山还是七出祁山?

六出祁山

谁知道诸葛亮的巧联神术???

浅谈姓名学的产生和发展
( 王丹平 )
在人类最初的发展进程中,作为独立的个体,必须具备两个具体的识别标志:形和名。白天,用形象辨别,即“昼视其形”;夜间,用声音代号进行区分,即“夜辨其声”。“名”,从“夕”从“口”其原始含义为:名是夜间用来以口相呼应的。人类最初的名只是一个简单的声音代码,其命名的过程充满了随机和随意,一般的“因生以为姓”,“姓”者,从“女”、从“生”,即女人将孩子生在哪里,就以那里为“姓”。 比如一个婴儿出生在石头旁边,这个婴儿就姓“石”;出生在海边就姓“海”。使姓名进入规范化的是氏族社会的产生。这个时期,社会单元开始由单人发展成家庭进而发展成氏族。“木之始为氏”,意思是象树的干枝一样将血缘相同或相近的一群人理顺成“一族”。每个“族”共同拥有一个姓。这个时期,人类还处在有姓氏而无名字的阶段。“名字”的最后形成,是人类造字活动发展和普及达到一定程度之后的事,而名字也只是一人的代数符号。人类要经过一个相当长的历史阶段和过程才认识到名字对人的命运存在重要影响。
最早记载带有吉凶意义的改名行为,是战国时期的鬼谷子。当时鬼谷子预测到学生孙宾要受到“膑刑”(就是将人膝盖骨削去的一种酷刑),便将孙宾的名字改成了孙膑。结果孙膑真的受到师兄庞涓的迫害,被削去了膝盖骨。这个故事几乎家喻户晓,但也正是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当时还没有真正的姓名学,改名并没有使孙膑躲过厄运。两汉到五代十国是我国谶纬之学大盛的时期,但即使是迷信并借助谶纬篡位的王莽也没有做到利用改名避免败亡的命运。直到明清时期民间出现了一本名叫《巧连神术》(又称《诸葛神术》)的秘本,算是较早的姓名学了。
所谓《巧连神术》就是将一个数字累加384,每得一个数,就可以从书中对应查到一个字,最后这些字会组成一句话或者一首诗来暗示吉凶祸福,文中多用比喻和象征手法。由于操作简单易行,其普及程度近乎家喻户晓。它最初只用于预测或游戏,是江湖术士们将其嫁接了一下,将人名字的笔画数作为基础数,累加384,将累加的结果作为人生命运的谶示。这算是最早的姓名学了。《巧连神术姓名学》的神秘之处在于:第一,384 = 64 x 6 ,暗合周易六十四卦和每卦六爻,即易卦的三百八十四爻数;第二,对构成姓名文字的偏旁做了蛊惑人心的规定,详见下面蓝色字的内容;第三,借助了一个神圣而又通俗的人物——被神化了的三国蜀汉丞相——诸葛亮的名气,至今还有很多抄本干脆就叫《诸葛神术》。
一、数字:
一——1划 , 二——2划 ,三——3划 ,四——4划 ,五——5划
六——6划, 七——7划 ,八——8划 ,九——9划 ,十——10划
百——6划, 千——3划 。
二、文字部首:
扌(手),提手旁,以手字计划为四划。
忄(心),竖心旁,以心字计划为四划。
氵(水),三点旁,以水字计划为四划。
犭(犬),犬字旁,以犬字计划为四划。
礻(示),半礼旁,以示字计划为五划。
王(玉),斜玉旁,以玉字计划为五划。
艹(草),草字头,以草字计划为六划。
衤(衣),衣字旁,以衣字计划为六划。
月(肉),肉字旁,以肉字计划为六划。
辶(走),走马旁,以走字计划为七划。
阝(邑),右耳旁,以邑字计划为七划。
阝(卓),左耳旁,以卓字计划为八划。
注:以上系以文字部首为准,如不归类以上部首,则按实有笔画计算。
如“酒”归“酉”部,非“水”部,仍为10 画,非11画。“巡”归“巛” 部非“走”部,仍为6画,非10画。
在《巧连神术》的基础上将思维做一次简单飞跃,将姓名分成“五格”(包括:天格、地格、人格、总格、外格),再套用《巧连神术》里面的数字,就构成了《五格剖象姓名学》的雏形。不用加工,原汁原味,我们假设某个姓名,其笔画分别是16 9 12 ,然后分别用“五格剖象”和“巧连神术”进行测算。其结论异同并不重要。因为差异主要来自不同的数字评价体系,只要用“五格”的体系和“巧连神术”的体系彼此反复修正一下,二者的结果就会更接近些。本文所使用的“巧连神术”体系来自“星侨中国五术网”
(http://www.ncc.com.tw/)。
单姓,名字笔画数分别是:16 9 12
天格、人格、地格、总格、外格数分别为:17 25 21 37 13
天格数17数理意义:
五格剖象:(刚强) 权威刚强,突破万难,如能容忍,必获成功。 (半吉)
巧连神术:【签诗】:欲行还止,徘徊不已,藏玉怀珠,寸心千里。
人格数25数理意义:
五格剖象:(荣俊) 资性英敏,才能奇特,克服傲慢,尚可成功。 (半吉)
巧连神术:【签诗】:见不见,也防人背面;过不过,到底无凭撩。
地格数21数理意义:
五格剖象:(明月中天)光风霁月,万物确立,官运亨通,大搏名利。 (吉)
巧连神术:【签诗】:一水远一水,一山旋一山;水穷山尽处,名利不为鸡。
总格数37数理意义:
五格剖象:(猛虎出林)权威显达,热诚忠信,宜着雅量,终身荣富。 (吉)
巧连神术:【签诗】:万马归元,千猿朝洞;虎伏龙降,道高德重。
外格数13数理意义:
五格剖象:(春日牡丹)才艺多能,智谋奇略,忍柔当事,鸣奏大功。 (吉)
巧连神术:【签诗】:得意宜逢妇,前程去有缘;利名终有望,三五月团圆。
将“五格剖象”和“巧连神术”进行比较之后我们发现:两种方法的笔画计算体系完全相同,从中不难看出二者确实存在着脉络上的联系。至于“五格”的划分,当我们规定将名字分成三个单元(三字名,复姓算一个单元)之后,三个元素的全排列是 3 x 2 x 1 = 6,只需剔除六种当中的一种就可以了。
我们不妨做做一个尝试,将名字划分成 A + B +C,①将“姓氏”A作为初运(1——16岁),②将姓名的前两位即A + B作为青年运(17——32岁),③将名字的中间字 B作为中年运(33——48岁),④将名字的后两个字 B + C 作为晚年运(49——64岁),⑤将名字的总和 A + B + C 作为一生的灵动和总括,然后随便套用一个数字的吉凶评价体系对名字进行预测,你会发现,各种方法都有很多让你觉得似是而非的地方,也有让你觉得有道理的地方。说穿了,事物都存在着个性和共性,完全错误或完全正确的结论几乎不可能发生。实不相瞒,我在研究姓名学的初期,就是先将这五个部分的数理翻译成天干和地支,然后再与八字做比较来评估吉凶的,实践证明,也有较高的准确率,起码比那些用“五格”的同行要精确得多。当然,与我现在使用的“河洛命名法”相比,那是一段弯路。

诸葛武候巧连神数34神数是什么意思

诸葛武侯巧连神数

天地之数五十有五,时刻之数九十有六,易卦之数六十有四,共连二百一十五数。诸葛武侯衡天地象时刻,推卦定吉凶以决祸福。凡占疑者须沾水焚香祝云:某弟子所为某事敢告随意书三字或人代书。亦可计其笔画上字每笔作百中字每笔作十下字每笔作一以二百一十五数定卦。如多除去二百一十五数看余剩若干,如若还多再除去二百一十五数除至不遇二百一十五数为度,再看余剩若干按数查书上圈中见某字写某字再加上二百一十五数,按加之数查书上见某字写某字加至有圈无字之处方止。或成书句或成对联或成长短句或成诗词,有虚有实有明有暗有反有正,就其所占之事会其意味无不应验也。
今已将原文解开,组成词句,只需按三字之笔画求出剩余数,则可查阅下表对应之数。如:三字为“马前课”,马为九数,记为九百,前为九数,记为九十,课为十四数,记为十四;三字相加之数为一零零四数,减去二百一十五的四次倍数,剩余数为一百四十四,则在下表直接查找所对应的144数的卜文。

展开全文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