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耗财是什么意思

雍正大力推行的火耗归公,究竟是什么意思?

看过电视剧《雍正王朝》的人们,想必都会记得雍正即位后推行的三大改革政策:摊丁入亩、士绅一体当差一体纳粮和火耗归公。对于前两者,大家应该都比较了解,至少从字面意思上也能猜个大概。但至于火耗归公,可能会相对陌生些。

那么,这个“火耗归公”究竟是什么意思?雍正为什么要大力推行这项政策呢?

上图_ 《雍正王朝》唐国强 饰 爱新觉罗·胤禛

  • 火耗是什么

要想弄清楚这个问题,我们必须先明白什么叫“火耗”。火耗,又叫“耗羡”,是指地方官在征收课税时,会要求纳税者在规定税额外再多交一部分。为什么要多交一部分?这就要讲到火耗的起源。

火耗出现于明朝,张居正改革时,推出“一条鞭法”,明确规定的将田赋、徭役以及其他杂税总为一条,合并征收银两。但由于地方官从百姓手里得到的大多是碎银,因而需要以火熔化铸成银锭才能上缴国库。在重铸的过程中,难免会有银两损耗的现象。故而这种因为铸银而产生的、需额外缴纳的税款就被称为“火耗”。

征收火耗,其实是一种合理的制度。因为不仅是重铸过程中会有银两损失的情况,在日常使用时,现银也往往会因磕碰、磨损等原因造成流失导致分量不足。但是这种损耗的数量往往都是很小的,而且是不确定的,但地方官员在征收时往往要求纳税人多交火耗,甚至每一两白银竟要收四五钱的火耗,这可不就容易激起民愤嘛!

至于为什么要这么做,怪就怪明朝规定的官员俸禄实在是太少。各级官员仅靠朝廷发的工资,只能保证最基本的开支,连体面的生活都无法维持。而且,你也不能指望谁的觉悟都跟况钟、海瑞一样高。所以那些收上来的火耗钱,基本都进了各级官员的腰包,成为了他们极为重要的“灰色收入”。

上图_ 海瑞(1514年1月22日-1587年11月13日),字汝贤

  • 何为火耗归公

明白了火耗,我们就知道了所谓“火耗归公”,就是要将这些落入官员私家口袋的火耗钱统一上缴国库,归公家所有。清朝建立后,由于“清承明制”,其官员俸禄也基本上向明朝标准看齐(七品知县年俸仅45两)。这样一来,觉得工资不够花的各级官员又想到了“火耗增收”这一妙招。

于是乎火耗不仅没有随着明朝的灭亡被扫入历史的垃圾堆,反而愈演愈烈,有的地方甚至一两银子要收六七钱火耗。更严重的是,有人收50%的火耗,很快就有人敢收100%的;有人收一倍的,很快就有人敢收两倍的。这不但导致官场贪腐横行,更令百姓苦不堪言。由此产生的抗缴火耗的民变在清朝初年可谓遍地皆有,常常令官府头疼不已。

上图_ 康熙皇帝,爱新觉罗·玄烨(1654年5月4日-1722年12月20日)

那么,既然征收火耗不得人心,那么为什么不取缔?其实,早在康熙五十年(1711年),陕西巡抚噶什图即上奏建议“量留本官用度外,其余俱捐补合省亏空。” 噶什图的建议,可谓有了“火耗归公”的雏形。但此时的康熙早已倦于政事,加上“九子夺嫡”的折磨,他不想、也没有精力再去碰触这个敏感的话题,火耗改革也就此耽搁下来。

雍正上台后,为兴利除弊,同时也为缓解日益严重的财政危机,于雍正二年(1724年)开始推行“火耗归公”。清廷规定:各省根据本地实际情况厘定火耗的额度,征缴之后统一纳入国库并登记造册。征收的火耗除填补国库外,多出来的部分以养廉银的形式下发,作为各级官员俸禄之外的一项额外收入,以补贴家用。

大力推广

可能有人会问:不管火耗是归私人还是公家,这不都是民脂民膏吗?这么做和不归公有什么不一样?大不一样!原先朝廷收3两银子的税,地方官收9两,自己赚6两不说,老百姓怨声载道,骂得都是朝廷,好处全是官员的。现在呢?哪怕你收100两,也都是朝廷的,官员毛线都没有,你敢捞一分立马治罪,傻子才去收高得离谱的火耗。这样无疑有效解决了自明朝起就长期存在的地方官横征暴敛的弊政,对百姓而言自然是减轻了负担。

然而,雍正推行“火耗归公”,无疑是站到了整个官员集团的对立面,那些“小金库”被清的人岂能愿意?要知道,士绅阶层在明清时代对整个社会的影响非常大,一旦政策没搞好,就有可能动摇国本。对此,雍正有着充分的思想准备,他首先宣布,在最主张实施这项政策的山西试行“火耗归公”(山西巡抚诺敏和布政使高成龄是最早上奏推行“火耗归公”的雍正朝官员)。当年,山西共上缴火耗银43万两:20万两弥补亏空,9万多两作公费,其余作为各官养廉银。这其中,知县级别官员得到养廉银500至1500两。如此官员有了好处、朝廷补了亏空、百姓减负担,这般一石三鸟,何乐而不为呢?

其次,雍正在各级财政机构选派能臣干吏,对各地账目实施清查,严防舞弊。比如我们大家熟知的李卫,当时被任命为户部郎中,负责主持“火耗归公”相关改革事宜。有位亲王自恃位高权重,再三暗示李卫,他要把火耗收到自己腰包里。李卫见状,便下令将这位王爷想要的火耗银装箱,然后在箱子上贴上封条,写上“亲王火耗”,而后在户部大门口一放。这样一来,在众目睽睽之下拿走这火耗银,面子还往哪里搁?亲王无奈,只好向李卫道歉,于是“火耗归公”便顺利铺开了。

再者,派出钦差大臣不断明察暗访,广泛收集民情,制定合理的火耗比例;同时对仍敢顶风作案的官员,严惩不贷,绝不手软,甚至不惜开杀戒,以儆效尤。在雍正的努力下,河南、山东的火耗比例由之前的四到七成分别降至13%、18%,其他各省普遍降至10%—20%,富庶的江浙一带只有5%。这一改革措施集中了征税权力,减轻了人民的额外负担,增加了官员的薪给,对整顿吏治、减少贪污有积极作用。

不过在封建专制的大环境下,官僚贪污腐败是个痼疾,仅靠一两项措施是无法根治的。雍正死后,地方官开始于火耗之外暗中加派杂税,滥征之风再起。但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这仍然是一项非常有效的改革尝试,也取得了十分积极的效果。

火耗是什么?在古代里的意思

“火耗” 原指碎银熔化重铸为银锭时的折耗。

明代张居正推行“一条鞭法”,赋税一律征银上交国库,把百姓交的碎银熔化重铸为上交的银锭就有了火耗。征税时加征的“火耗”大于实际“火耗”,差额就归官员了。这实际上是给官员的“福利收入”

清初的官员沿用了这种做法。而且,“火耗”不断加重:一般州县的火耗,每两达二三钱,甚至四五钱。偏僻的州县赋税少,火耗数倍于正赋。虽然顺治、康熙年间也发过禁令,但并不起作用,以后也就默认了。

银两火耗和淋尖踢斛 是???

银两火耗就是一些碎银要经过融化铸成整银,但官员认为这中间是有折耗的,所以会多收一部分老百姓的银两抵消折耗;
淋尖踢斛是老百姓交粮食是用斛装的,往斛中到粮食倒满直到形成一个尖堆,但这时官员会用力把斛踢一脚,掉下去的粮食就进自己腰包。
明朝时期官员工资太低,穷其脑汁想出各种可以贪污的方法,这两种比较出名。

什么是火耗归公?

火耗归公指的是在地方官员征收钱税的时,会以耗损为理由多收一些钱银上交朝廷,多征收出来的钱银就是火耗。这项政策是由明朝的万历年间开始,后来火耗归公愈演愈烈,成为贪官贪污的一种手段,火耗归公变成火耗增收,人们名不聊生,处在水深火热当中。

一、    古代人们缴纳税银基本都是一些氧化的碎银

从明代万历年间开始,人们几乎是用白银交税,农民基本缴纳的是农作物,上交的白银不是人们在影视作品中看到的银锭,而是一些散碎的小银块。一些碎银一部分是铸造银锭时残留下来的,还有一部分是直接从银锭上剪下的,这些碎银经过时间的洗礼基本上都氧化变黑,当地官府所收的税银几乎都是这种已经氧化变成黑色的碎银块。

二、什么是火耗归公,为什么要多收一些火耗

但是上交到朝廷的税银是需要相同规格的银锭,因此这些碎银要经过之后制成银锭缴纳到国库,在制作的过程中会产生一些损耗,为了补齐这些损耗,就要将损耗的余额补齐。比如要上交一百两银子,在制作的过程当中会有五两的损耗,因此要在一百两银子的基础上多收五两,这多出来的五两就被称为“火耗”。

三、火耗归公成为贪官污吏用来敛财的手段

火耗归公让官员将本来放在自己口袋里面的火耗钱要上交给朝廷,因此一些工资微薄的地方官员想出火耗增收的方法。随着明代的灭亡,清朝的接替,火耗归公传承了一下来,并越演越烈,有时一两银子居然会收六七钱的火耗,导致贪污之风越来越厉害,人们处在水深火热当中。尤其是在清朝初期,因为火耗增收而引起的民变频频发生,让朝廷十分头疼。直到雍正即位后的三年,实行全国性的火耗充公,火耗的征收有明文规定,制订了严格的征收标准,并将征收的火耗一部分收入国库,另一部位补贴到各官员的工资。

火耗归公是国家征收税钱的一种方式,却因为没有严格的规定而导致贪污之气愈发演烈,直到雍正即位,颁发征收条例,朝廷层层审核,官员不可中饱私囊,并将火耗分发两份,一份充公,一份补贴各级官员。雍正的这一改革,减轻了人民的负担,同时还增加了官员的薪饷,表面上减少了贪污的现象,实际上地方官员暗中增加火耗,没有从根本上发生改变。火耗归公是历史变迁的一个见证,是时代的产物,承担着历史承上启下的作用。

因情耗财容易被人牵着走是啥意思

因情耗财,容易被人牵着走。这个问题,是你去找人算命说的吧。因情耗财,就是说你会因为感情方面出现失去钱财的事情。感情是指婚恋。这是一种提醒。如果你不信命运的话,就把他当做是一个善意的提醒吧。在以后的恋爱或者婚姻中,对于钱财,利益,要非常重视,要谨慎面对。在感情方面,不要被激情冲昏了头脑,要保持理智,要保持理性。凡事坚持有原则。涉及到金钱利益方面,不要自己做主,要多跟家里人交流,商量。容易被人牵着走,也是差不多的意思。自己做事没有主见,容易因为感情而失去原则,方向。没有自主权。

虚耗之财是什么意思

财库虚耗是玄学中有财而不能得的几种情况中的一种.通常认为遇到有财而不能得的情况大致为财库虚耗、财无气、或身弱时日无多、或财被强冲劲克、被合去等.

财库虚耗具体解释如下:

所谓财库是玄学的一个概念.实际上是指人的命理运程中可以发财的时间段或点.点的概念类似于现代的"时间之窗"的概念.比如,地支中见辰、戌、丑、未,而为木命的人可确定为有财库.

玄学的观点认为,财库对一个人来说是随人的运程变化存在或消失,并不是永远确定不变的.

所谓虚耗是指一个人运程中财库的被破坏,不能再照应发财的情况.

虚耗这个观念有一个演变过程.虚耗本来是给人招来祸害的恶鬼。传说虚耗身穿红色的袍服、长有牛鼻子,一只脚穿鞋着地、另一只脚挂在腰间,腰里还插有一把铁扇子.

南宋理宗时人陈元靓编《岁时广记》卷40“梦钟馗”对此观念有所记述.说风俗认为虚耗擅长盗窃人之物品和破坏人家喜事,与妖孽同类.

玄学借用了这个观念,用来描述命理中虽有财库但不能发挥作用的原因.所以,财库虚耗是指命理运程中财库被破坏或被盗窃,有财却不能得.

至于如何避免财库虚耗则是另外一个问题了.

大体情况就是这些.

展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