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理发好吗黄道吉日

2023年农历正月十二是黄道吉日吗

自古以来民间处理重要的事务都要看日子,这样也多一份安心,尤其是正月的开头,家家户户都想顺利度过大型节日,所以要多多翻阅老黄历,判断日期的吉凶,以便做好合理的安排。而且还需在意时辰的吉凶变化,才更有利于促进事情的成功。

2023年农历正月十二是黄道吉日吗

【阴历】二零二三年一月十二

【阳历】2023年2月2日,星期四

【冲煞】冲鸡(乙酉)煞西

【宜】结婚 嫁娶 订婚 领证 出行 理发 安床 启钻 安葬 修坟 开市 签约 交易 立券 纳财 开池 牧养

【忌】掘井 祈福 谢土 动土 入宅 上梁 修造 作灶

【胎神占方】厨灶门外正北

【星宿】井宿

【吉神宜趋】月恩 民日 福德 天巫 天仓 不将 金匮 鸣犬对

【六曜】大安

【干支】壬寅年 癸丑月 辛卯日

【五行】金箔金 桑柘木 松柏木

【值神】天德(黄道日)

【值日】满执位(凶)

今日时辰吉凶详细查询

【吉时】子时(23:00-1:00)、寅时(3:00-5:00)、卯时(5:00-7:00)、午时(11:00-13:00)、未时(13:00-15:00)、酉时(17:00-19:00)

【凶时】丑时(1:00-3:00)、辰时(7:00-9:00)、巳时(9:00-11:00)、申时(15:00-17:00)、戌时(19:00-21:00)、亥时(21:00-23:00)

这一天卦象怎么样

通过相关资料可得知,当日为中孚卦,所谓风泽中孚,诚信立身,属于下下之卦。

【象曰】路上行人色匆匆,急忙无桥过薄冰,小心谨慎过得去,一步错了落水中。这个卦是异卦(下兑上巽)相叠 。孚本义孵,孵卵出壳的日期非常准确,有信的意义。卦形外实内虚,喻心中诚信,所以称中孚卦。这是立身处世的根本。

【事业】以诚实忠信的态度对待事业,获得重大的成就,发展顺利。必须继续遵循正道的原则,不可掉以轻心,也不可过分地相信人,尤其不可以孤傲的性格自我封闭。否则事业将走向失败。

【经商】处理得很好,符合市场的要求。小心谨慎地经营,讲究信义,优质服务,可有满意的结果,甚至冒险犯难也不会出问题。

【求名】必须在道德修养的基础上,刻苦学习知识和本领,不断提高自己。同时,不要惧怕困难,努力向前。

【外出】非常顺利,根据工作的需要可以经常外出。

【婚恋】双方以诚信的态度相互对待,幸福美满。

【决策】关键在于要遵守约定,不能背信弃义,同时要及时去解决问题,可以清除前进路上的阻碍,并善于运用各种方式,不少困难就能迎刃而解了。

23年1月理发吉日

2023年1月剪头发吉日黄道吉日查询:

1、公历:2023年1月1日星期日,农历:二零二二年腊月初十。

【宜】:

安床、祭祀、祈福、求嗣、理发、伐木、架马、动土、开池、开厕、结网、入殓、除服、成服。

2、公历:2023年1月6日星期五,农历:二零二二年腊月十五。

【宜】:

祭祀、沐浴、祈福、斋醮、订盟、纳采、理发、拆卸、起基、竖柱、上梁、安床、入殓、除服、成服、移柩、启钻、挂匾、求嗣、出行、合帐、造畜稠。

3、公历:2023年1月8日星期日,农历:二零二二年腊月十七。

【宜】:

提车、开张、出差、结婚、订婚、开市、扫舍宇、纳畜、理发、开业、装修、乔迁、进宅、出门、搬家、迁居、纳财、出行、嫁娶、祭祀、纳采、安床、离婚、栽树、养殖、分手、下聘礼、复婚、出嫁、栽种。

4、公历:2023年1月12日星期四,农历二零二二年腊月廿一。

【宜】:

祭祀、会亲友、出行、订盟、纳采、沐浴、修造、动土、祈福、斋醮、嫁娶、拆卸、安床、入殓、移柩、安葬、谢土、赴任、理发、竖柱、上梁、伐木、捕捉、栽种、破土、安门。

5、公历:2023年1月17日星期二,农历:二零二二年腊月廿六。

【宜】:

祭祀、出行、沐浴、理发、祈福、斋醮、订盟、纳采、嫁娶、安机械、开市、立券、安碓磑、纳畜。

2022年冬至理发好吗

2022年冬至当天不可以理发。
因为当天并不是理发吉日。2022年冬至当天黄历日子吉凶分析如下。
己酉日介绍:己酉为干支之一,顺序为第46个。前一位是戊申,后一位是庚戌。论阴阳五行,天干之己属阴之土,地支之酉属阴之金,是土生金相生。
但需要注意的是,在我国有的地区冬至是有理发的习俗。
我国有句民间谚语是这样说的:“担冬担矮小,担年担富贵”。
谚语意思介绍:在冬至这一天没有去修剪头发,那么就是需要“担”着头发(即“顶着头发”)过冬的话,就不会长高,会变得矮小。如果“担”着头发过年,就能富贵。
因此冬至是可以理发。但并不是我国的全部地方冬至都是有理发的习俗,也有的地方冬至是没有理发的习俗,是否需要理发可以根据当地以及自身的头发长度来进行判断。

2023年龙抬头是几月几日

2023年龙抬头是几月几日_有哪些习俗

在大约2000年前,中国古人看到的“二月二,龙抬头”是在日落后不久。下面是我为大家搜集整理的关于2023年龙抬头是几月几日,供大家参考,快来一起看看吧!

2023年龙抬头是几月几日

2023年龙抬头具体时间:公历2月21日,星期二,农历二月初二。龙抬头又被称为春耕节、农事节、春龙节,是中国民间传统节日。龙抬头是每年农历二月初二,俗称青龙节,传说是龙抬头的日子,它是中国城乡的一个传统节日,庆祝龙头节,以示敬龙祈雨,让老天佑保丰收。

龙抬头的节日来源

1、天文星象

龙抬头(东方苍龙七宿)“龙抬头”的说辞,来自古老的天文学,上古时代人们选择黄道赤道附近的二十八个组星象作为坐标,以此作为观测天象参照物。古人根据日月星辰的运行轨迹和位置,把黄道附近的星象划分为二十八组,俗称“二十八宿”。“宿”表示居住,因为它们环列在日、月、五星的四方,很像日、月、五星栖宿的场所,所以称作“宿”。“二十八宿”按照东西南北四个方向划分为四大组,产生“四象”:东方苍龙,西方白虎,南方朱雀,北方玄武。在东方的7个宿分别叫做:“角、亢、氐、房、心、尾、箕”,七宿组成一个完整的龙形星象,人们称它为“东方苍龙”,其中角宿代表龙角,亢宿代表龙的咽喉,氐宿代表龙爪,心宿代表龙的心脏,尾宿和箕宿代表龙尾。在冬季,这苍龙七宿都隐没在北方地平线下。仲春(惊蛰至春分间),角宿(角宿一星和角宿二星)就从东方地平线上出现了,这时整个苍龙的身子还隐没在地平线以下,只是角宿初露,故称“龙抬头”。龙抬头是指苍龙七宿群星在天空的隐现变化,并非是真有一条动物之龙在变换。

实际上,之所以说“二月二,龙抬头”,是与古代观测天象的天文学有关。我国古代天文学家根据日月星辰的运行轨迹和位置,把黄道附近的星象划分为二十八组,俗称“二十八宿”,又根据东西南北四个方向将其分为四宫,并依照它们的形象将四宫附会为四种动物。

其中东宫七宿(即角、亢、氐、房、心、尾、箕七宿)很像想象中的龙形星象,便称其为东方苍龙(其它为西方白虎、南方朱雀、北方玄武)。每年农历二月二傍晚,苍龙星宿开始从东方露头,代表龙角的角宿开始从东方地平线上显现(而整个“龙身”即其它六宿尚隐没在地平线以下),故称为“龙抬头”。

那么为什么要在“二月二”祭龙呢?这与农业生产有着密切关系。二月二,正值惊蛰前后,也是农田春耕、春播季节,能否风调雨顺,这直接关系到一年庄稼的丰歉。而在古代诸神谱系中,龙是掌管降雨的神仙。为了求得龙神行云布雨,二月二这天,民间便在龙神面前摆供,举行隆重的祭拜仪式——除唱大戏娱龙之外,有的地方还要舞龙、戴龙尾、开笔(旧时这天让孩子开笔写字,取龙抬头之吉兆,祝愿孩子长大后能断文识字)等,以求得“二月二,龙抬头,大仓满,小仓流”。

在民间,则盛传着一个动人的故事:武则天废唐立周称帝,惹怒了玉皇大帝,下令龙王三年不得降雨。龙王不忍百姓受灾挨饿,偷偷降了一场大雨。玉帝得知后,便将龙王赶出天宫,压于大山之下,并立碑告示天下:“龙王降雨犯天规,当受人间千秋罪。要想重登灵霄阁,除非金豆开花时。”

民间为了拯救龙王,到处寻找开花的金豆,直到第二年二月初一,一位中年妇女背了一袋黄豆走亲戚,途中不慎将黄豆撒了一路,阳光下,这些黄豆闪闪发光。民间看见后高兴地说:“这不就是金豆吗?炒熟了不就开花了吗?”第二天即二月二,家家户户把炒好的、开了花的黄豆供在当院,看管龙王的太白金星一看,确实是“金豆开了花”,便让龙王重返天宫。

后来,民间为了怀念、纪念龙王,便在每年的二月二炒黄豆,一边炒嘴里还念叨着流传的俗语:“二月二,吃(黄)豆花,大人小孩给一把。”明朝玉米传入中国,之后,民间又用香喷喷的爆玉米花祭祀龙王,一直流传至今。

二月二祭祀龙王,还寄寓着民间“引龙伏虫,驱毒除瘟,保佑平安”的愿望。二月二正是惊蛰前后,“惊蛰过,百虫苏,蝎子、蜈蚣都露头。”百虫萌动,易传疾病,易伤五谷,而“龙是鳞虫之长,龙出则百虫伏藏”。因此民间“引龙伏虫”,希望借龙威镇伏百虫,驱毒除瘟,保佑人畜平安,五谷丰登。

明代沈榜《宛属杂记》载:“二月引龙,熏百虫……乡民用灰自门外委婉步入宅厨,旋绕水缸,呼为引龙回。用面摊煎饼,熏床炕令百虫不生。”撒灰十分讲究,也很有意思:用簸箕盛草木灰,从家门口撒一条龙到河边,再用谷糠撒一条龙引到家,意为送走懒(青)龙,引来钱(黄)龙,保佑人畜平安;从临街大门口一直撒到厨房灶间,并绕水缸一圈,叫做“引钱龙”;将草木灰撒于门口,镇门避灾;将草木灰呈龙蛇状撒于墙角,以招福祥避虫害。

老百姓过年,讲究个长长久久,圆圆满满。因此,从广义上讲,自腊月二十三日祭灶王爷开始,就算过年了,到二月二龙(王爷)抬头,才算真正结束。比如陕北乡间直到现在还流传着一段民谚:“腊月二十三过小年,除夕、初一过大年,正月十五元宵节,二月二龙抬头了年过完。”对老百姓而言,二月二是个非常重要的节日,民间认为这天不仅是苍龙“登天”之日,更是新一年的开始。

因为二月二一般处在惊蛰前后,大地春回,万物复苏,春耕在即,百事开端,因此,除祭祀龙神外,民间往往还要举行多种纳吉活动,如舞龙灯、戴龙尾等,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剃龙头习俗,即二月二要理发,为什么偏偏要在这一天理发呢?儿童理发,叫剃“喜头”,借龙抬头之吉时,保佑孩童健康成长,长大后出人头地;而大人理发,则寓意辞旧迎新,希望带来好兆头、好运气。而陕北在这天,不仅要唱大戏、舞龙灯、放烟火,十里八乡的秧歌队还要聚拢在一起,热热闹闹地扭一天,图个圆满。

为了纳吉,连二月二这天吃的食物也要加上“龙”的头衔。如这天吃面条叫吃“龙须(面)”、水饺称作“龙耳”、米饭称作“龙子”、春饼称作“龙鳞”、馄饨称作“龙眼”,馄饨面条一块煮则叫做“龙拿珠”,等等。

中国地域辽阔,地域不同,过节的风俗不同、方式不同。但不论哪种方式,均围绕着美好的龙神信仰而展开,它不仅寄托了民间的生存理想,也饱含着民间对美好生活的期盼。

2、原始信仰

龙是中国等东亚区域古人信仰生活于大海中的神异生物,司掌行云布雨,是和风化雨的主宰,常用来象征祥瑞。其由来于自然天象崇拜,与上古时代天文学对星辰运行的认识以及农耕文化有关。在农耕文化中,“龙抬头”标示着阳气生发,雨水增多。随着苍龙七宿在天空中的位置 升高,降雨也就越多。当苍龙七宿完全升起之时,也就是雨季逐渐增多的时候。正因为苍龙七宿的位置与降雨相互对应,于是人们就认为是龙掌管着降雨,而降雨又决定着庄稼的收成,庄稼的收成则决定着人们的生活水平。龙成了农耕社会最主要的“图腾”。

3、农耕文化

苍龙七宿的出没周期与一年农时周期相一致。春天农耕开始之际,苍龙七宿在东方地平线上开始慢慢上升,最先露出的是明亮的龙首—角宿;夏天作物生长,苍龙高悬于南方夜空;而到了秋天,庄稼丰收,苍龙也开始在西方下落;冬天万物伏藏,苍龙则隐藏于北方地平线以下。古人把仲春时苍龙七宿在东方地平线上崭露头角称为“见龙在田”(即为“龙抬头”),仲夏苍龙七宿升至正南中天称为“飞龙在天”;此外还有“亢龙有悔”、“群龙无首”等,分别对应各时节天象。龙抬头在农耕文化中标示阳气自地底而出,雨水增多,万物生机盎然,春耕由此开始了。龙抬头时节,中国长江中下游流域以南很多地方已开始进入雨季,春雷始鸣。元时期将阴历“二月二”称为龙抬头,从节气上说,“二月初二”正处在二十四节气的“雨水”、“惊蛰”、“春分”之间。与“龙抬头”相关的的活动很多,但不论哪种方式,均围绕美好的龙神信仰而展开,它是人们寄托生存希望的活动。就全国而言,由于地域不同,各地风俗也各有差异。

二月二龙抬头的风俗习惯

1、敲龙头

敲龙头唤龙醒来:东北部分地区在二月二早晨,以长竿击打房梁,谓之“敲龙头”。把龙唤醒,佑一方平安。大人小孩还念着:“二月二,龙抬头,大仓满,小仓流。”有的地方在院子里用灶灰撒一个个大圆圈,将五谷杂粮放于中间,称作“打囤”或“填仓”,预祝当年五谷丰登,仓囤盈满。

2、剃龙头

农历二月二是蛰龙升天的日子,民间认为在这一天剃头,会使人红运当头、福星高照。儿童理发,叫剃“喜头”,借龙抬头之吉时,保佑孩童健康成长,长大后出人头地;大人理发,则寓意辞旧迎新,希望带来好兆头、好运气。故民谚说“二月二剃龙头,一年都有精神头”。每逢这天,家家理发店都顾客盈门,生意兴隆。另外民间流传“正月剪头死舅舅”的说法,很多人腊月都不光顾理发店,直到“二月二”才解禁。

3、吃龙食

这一天在饮食上也有一定的讲究,因为人们相信“龙威大发”,所以这一天饮食多以龙为名。吃春饼名称“吃龙鳞”,吃面条名曰“扶龙须”,吃米饭是“吃龙子”,吃馄饨为“吃龙眼”,吃饺子则叫“吃龙耳”,吃面条叫食“龙须”,面条、馄饨一块煮叫做“龙拿珠”,吃猪头称作“食龙头”,吃葱饼叫做“撕龙皮”。一切均取与龙有关的象征与寓意。这些都寄托了人们祈龙赐福的强烈愿望。

理发的风水吉日

理发风水吉日有:
1、适合理发的日子,按照传统说法,最好的日子是在农历的二月初二。因为“二月二龙抬头,家家男子剃龙头”。旧时淮安民间有“有钱无钱,剃头过年”的说法。春节前剃头理发到了二月二,已经一个多月,正是需要剃头理发的时候。二月二龙抬头,是吉祥如意的日子,时间一长,就形成了一月二剃头的习俗。
2、“二月二龙抬头,家家小孩剃毛头”也是这一原因,为取吉利在剃头中加“龙”字,叫剃“龙”头,以区别其它时间的剃头,但除此之外,每个月的逢初三,初六,初九(都指农历)也都是不错的日子。适合理发。

理发风水吉日

就理发来说,一般是不用看风水吉日的,但是如果你这边比较讲究的话,我觉得二月二龙抬头去剪头发的话。是再合适不过了

展开全文